第一篇:精致生活并不贵美文
总是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话:别满嘴精致生活,有钱谁不想?追求高品质,还不得有好家底撑腰?没钱,还穷讲究什么小情趣?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精致”被錯认为是用最奢侈、顶级的东西,过高高在上、疏离人间烟火的日子吧。反倒是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更接近“精致生活”的本意。他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精致”从来和钱无关,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买不起几万元钱的骨瓷餐具又怎样,铺一块干净的桌布,摆一枝待放的鲜花,你知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同样在“富养”着自己。
哪怕吃一碗简单的面、一碟朴素的菜,也要留意碗盘的搭配。看过很多人,费力做出来的饭菜,就随便盛在冰冷的不锈钢碗里。
人这一辈子,除了最基本的活着,还要学会感受美。没有昂贵的香水,但家里可以有植物的香气;没有进口红酒,就在梅子泛青的时候,自酿一点青梅酒,再在某个小雨淅沥的夜晚慢慢喝,红着脸安静地睡去。
不一定所有的物品都要花钱去买,家里有几件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才更有滋味。用简单的几个工具做一个可爱的玩具。捡一块木板回来,做一个工艺品,或者钉出一个花瓶的样子,插几枝脆弱的干花,角落里若有若无地散发着香气。
学着做一盏小暖灯,在宁静的夜,守着这一束温柔的光,慢慢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者买一串小彩灯,把旅途中的风景全挂上去。
你看,精致的生活从来都不贵,却总有人哭穷。这样的人,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生活态度。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精致的生活,这是一个人的体面,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多一点自律,按时作息。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气质的事,跳舞、读书、旅行、学一门乐器。缓慢而认真地生活,体会身边的花开、雨落和每一次安静的黄昏。
其实,人生中美好的事,大多是免费的,快停止拿“没钱”当作敷衍生活的挡箭牌。
精致生活,真的一点都不贵。
第二篇:精致生活,一点都不贵美文
总是听到一些酸溜溜的话:“别满嘴精致生活,有钱谁不想?追求高品质,还不得有好家底撑腰?没钱,还穷讲究什么小情趣?”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精致”被錯认为是用最奢侈、顶级的东西,过高高在上、疏离人间烟火的日子吧。
反倒是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更接近“精致生活”的本意。他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精致”从来和钱无关,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铺一块干净的桌布,摆一枝待放的鲜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同样在“富养”着自己。哪怕吃一碗简单的面、一碟朴素的菜,也要留意碗盘的搭配。看过很多人,费力做出来的饭菜,就随便盛在冰冷的不锈钢碗里。
人这一辈子,除了最基本的活着,还要去学会感受美。没有昂贵的香水,但家里可以有植物的香气;没有进口红酒,就在梅子泛青的时候,自酿一点青梅酒,再在某个小雨淅沥的夜晚打开,慢慢喝干,红着脸安静地睡去。
不一定所有的物品都要花钱去买,家里有几件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才更有滋味。
用简单的工具做一个可爱的玩具。捡一块木板回来,做一个工艺品;或者钉出一个花瓶的样子,插几支脆弱的干花,角落里若有若无地散发着香气。学着做一盏小暖灯,在宁静的夜守着这一束温柔的光,慢慢躲进自己的小世界里;或者买一串小彩灯,把旅途中的风景都挂上去。
你看,精致的生活从来都不贵,却总有人哭穷。这样的人,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生活态度。无论何时,都应该保持精致的生活,这是一个人的体面,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多一点自律,按时作息,认真护肤。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气质的事,跳舞、读书、旅行、学一门乐器。缓慢而认真地生活,体会身边的花开、雨落和每一次安静的黄昏。
其实,人生中美好的事大多是免费的。精致生活,真的一点都不贵。
第三篇:精致生活美文
读研究生的时候,朋友的寝室里有一个从黄土高原来的青年。据说,他要是回一次家,得先坐火车,再坐汽车,之后是马车,之后是背包步行,总而言之,他的家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僻远。
一个散淡的黄昏,他给我们讲他母亲的故事。
透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窘环境中生活着的瘦削美丽的母亲。她经常说的话是: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她给孩子做白衬衫白边儿鞋,让穿着粗布衣服的孩子们在艰辛中明白什么是整洁与有序。他说,母亲的言行让他和他的手足们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养育他成人的窑洞里,会走出那么多有出息的孩子。
和这青年同一寝室的那位朋友,是富裕家庭里的“宝贝”,他的父母生了5个孩子,只有他一个男孩。他来上大学,他的母亲一下子给他买了10套衣服,可是,没有一件给他穿出点儿模样来。他总是随随便便地一扔,想穿了就皱皱巴巴地套上,头发总是在早晨起来变得“张牙舞爪”,怎么梳都梳不顺。他最习惯的一句话是:一切都乱了套。他总也弄不明白,住对床的室友,怎么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他的床上,横看竖看都是乱,而对面那张床,洗得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
那个窑洞里走出的青年,就这样在大家赞叹的眼神中读完了研究生,携着爱他的姑娘,到北京工作去了。听说,在他有了家庭后,他和他母亲一样,把日子过得精致而又美丽。
第四篇:生活不贵,欲望贵的美文摘抄
一位旅居法国一个月的朋友,回来谈了自己的一席感触,她说,法国人的业余生活很忙,忙着整花园、烘点心、逛市集,孩子玩孩子的,成人忙成人的,各取所需,很家常。她说,国内的很多人休闲都得高大上,非得去个什么地方才算休闲。我们探讨一个生活常态的东西,我说大凡一个东西没有落入生活常态,总是有隔膜,经常做的事才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随时随地,阅读什么的都是如此。有时,我们对别人的生活是有很多误会的,一说法国,就是大餐,就是浪漫,就是奢侈和优雅,真正该关注的倒是别人的生活方式,一种落入实处的生活方式。我说,法国人可能是“闲里忙”,他们是忙生活忙喜好。工作只是一部分而已。友人算是那种成功人士,可能比我对一些事情的感触更深,她说现在的状况是有钱人很焦虑,没钱的人也焦虑,群体焦虑,工作完了,要么不会休闲,不知道干什么,一闲下就心慌;要么一闲就好像非得利用得天衣无缝般,到一个什么地方去,不然就觉得没意义。还是没落入常态,是一种狠命过度的状态,不放松。
有个细节,我觉得很有意思。友人去法国前半年,学了半年时间法语,普通的点餐问路或是问候之类的社交完全没问题,法国的餐厅是这样的,一般用法语,但若是看到你是外国来的,也偶尔用英语,当餐厅的人听到她开口说法语时,明显的表情不一样,热情了很多,当然是刮目相看。友人主动说自己是素食主义者,餐厅的人听到,更是尊重,说,没关系,我可以单独为你弄菜单上没有的菜。若是聊艺术、绘画或是园艺什么的,他们倒是非常乐意。生活,得有生活之外的空间,人才不会局促和透不过气来。他们最懂无用之美。
我又想起曾经去到法国的另一个友人,谈到去卢浮宫看画,蒙娜丽莎的画像前挤满了旅游团的人,根本看不到什么,而对面的一幅《迦纳的婚礼》却无人问津,友人折转身,安静地看对面的一幅画,她说,真是意外收获,名气遮盖了很多东西,为什么人们不能自己去寻找角度?人少,才能好好看。巴黎需要安静审美的人。曾看到过一部纪录片里,有一个在卢浮宫拍摄的镜头,空无一人的卢浮宫,大概这一天不是法定节假日,又因为是雨天,一个老妇人在一幅画像前静坐,她说,这幅画叫《卡罗琳》,是安格尔的画作。这幅画像就是这部纪录片的封面,一个少女,因为画面的定格而成了传奇,像要从画像中走下来。老妇人静静地说,很小的时候,她就觉得博物馆里画像上的人都是活的,只是白天沉睡了,到了晚上,可以纷纷从画像中走下来……我记住了她看画像时宁静的神态,有时,幸福只是与一张画作的沉默交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这个世上的好,并没有标准,是各取所需,不是只有一个蒙娜丽莎。也许,他们个体,发自内心的审美才是我们该学习的东西。
友人说,她住的公寓楼下就是漂亮的咖啡馆,一清早就开门,香气四溢,坐下来点一杯咖啡,最便宜的美式咖啡也就2。5欧元,折合人民币十来元。下楼小坐,吹吹风,喝杯晨间咖啡,看看报纸看看书,只是休闲日常,跟什么浪漫也不沾边。巴黎的消费根本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贵,只要你不吃什么大餐,自己去超市里买点意大利面、红酒、牛排什么的,自己动手很容易吃到可口的美食,她说,学会了下一手Q弹的意大利面,简单美味便宜。她在法国待了一个月,花费并不多。
我想起了《巴赫十二平均律》,很宁静,没有起伏,但耐听高贵不腻味,不刻意,这有点像法国人的生活状态吧。这也许才是我们最该学习的内在状态。
基本的生活不贵,欲望很贵。这条法则放到哪里,都应该是成立的。
第五篇:精致的生活该是怎样美文摘抄
精致的生活,该是怎样?真是人说言殊,见仁见智。
或许多数人认为,吃得贵重,穿得高档,住得阔气,就是精致。可是,我说,这只能算是富贵,不能算是精致。精致的生活,表现于衣食住行,但又不尽然,它应当具有某种品味性的东西。
在乡下,常常见到老农劳作一天后,晚间于家中喝酒的景象。一碟油炸花生米,几头咸蒜,酒盛在一把黑溜溜的锡壶中,酒杯是一只豆瓣状的小盅;人,则坐在一把简陋的椅子上;腿,有时会不期然地跷起,好像随时都准备着去做自己的工作。菜肴是极其简单的,酒具是极其简陋的,也许酒还是劣质的,人自然也坐得不端庄。但老农,一盅一盅地喝着,慢条斯理,一脸的满足,一会儿工夫,脸上便泛起了红润。看上去,是那样的悠闲、自在,他在充分享受劳作之后那种休闲的快乐。对于老农来说,他也许不觉得怎样,但我却认为,这种生活,就应该算得上是一种精致了。丰子恺在他的散文《吃酒》中,记述了他在杭州西湖之畔,见到的一位中年男子吃酒的情形。这位中年男子喜欢钓虾,而且每次只钓三四只,以此作为酒肴。文章写道:“他(中年男子)也叫一斤酒,却不叫菜,取出瓶子来,用钓丝缚住了这三四只虾,拿到酒保烫酒的开水里一浸,不久取出,虾已变成红色了。他向酒保要一碟酱油,就用虾下酒。”每读至此,我总是钦佩不已:这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于简单和朴素中求得人生的乐趣。
可见,生活是否精致,不完全取决于富贵与否,而在于你懂得满足,懂得某种生活情调。
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天,他和朱德熙到莲花池游玩,遇雨。于是“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下来。雨下大了。酒店里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可以预知,此种情况下饮酒,是何等怡情悦性。真是雅人雅事,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选择这样的地方;只有这样的环境,才配得上这样的人。这是两个懂得享受精致生活的人。
周作人,一生喜欢喝茶,甚至命名自己的书斋为“苦茶庵”,他深得喝茶的情味。在《吃茶》一文中他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不仅要有好茶,还应当有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喝得其中味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如此看重情境,深得境与心互相生发的关系。周作人,更是一位懂得享受精致生活的人。
所以说,精致的生活,不应当是纯物质性的享受,它应当具备简单的满足感,超然于物外,不为外物所累;应当有一份闲雅的情趣,还应当学会选择某种情境和氛围,并使其很好地配合人的情绪和兴致,达到一种人生的和谐状态。精致,是形而下的,也是形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