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子名言三十句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3.朝忘其事,夕失其功。
4.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5.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人焉。
6.誉不直出,而患不独生。
7.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8.务为不久,盖虚不长。
9.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10.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11.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12.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
13.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干爵禄。
14.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15.黄金者用之量也,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岱侈俭则百用节矣。
1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17.邪气袭内,正色乃衰。
18.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19.量力而知攻。
20.凡将举事,令必先出。
2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22.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23.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24.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
25.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26.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2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8.知子莫若父。
29.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30.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第二篇:出自管子的成语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百年树人
读音: 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不翼而飞
读音: bù yì ãr fēi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便不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东西不见了或消息传得快近义词: 不胫而走 不知去向 反义词: 原封不动 失而复得 长目飞耳
读音: cháng mù fēi ěr
释义: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自: 《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鸣,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持禄养交
读音: chí lù yǎng jiāo
释义: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出自: 《管子·明法》:“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巴结权贵以自保 富贵荣华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fù guì rïng huá 释义: 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亏得儿子已得了官,还有富贵荣华日子在后面。(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家财万贯 富可敌国 反义词: 升义之禄 一贫如洗 隔墙有耳
读音: qiáng yǒu ěr
释义: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出自: 语出《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造句: 又谁料知己倾谈,忘了隔墙有耳,全灌进了杨子衢的耳中。(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三回)
用法: 紧缩式;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沽名钓誉
读音: gū míng diào yù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沽名钓誉。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盗名窃誉 好大喜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反义词: 实至名归 名不虚传 骨肉相连
读音: gǔ rîu xiāng lián
释义: 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出自: 《管子·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
造句: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和人民骨肉相连。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关系密切近义词: 血肉相连
反义词: 众叛亲离 背信弃义 见异思迁
读音: jiàn yì sī qiān
释义: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出自: 《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造句: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三心二意
反义词: 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 蛟龙得水
读音: jiāo lïng dã shuǐ
释义: 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出自: 《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西伯夸官先饮宴,蛟龙得水离泥沙。(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近义词: 如鱼得水 飞黄腾达 反义词: 怀才不遇 蛟龙失水 举措不当
读音: jǔ cuî bù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劳而无功
读音: láo ãr wú gōng
释义: 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自: 《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近义词: 水中捞月 枉费心机 反义词: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 令不虚行
读音: lìng bù xū xíng
释义: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出自: 《管子·重令》:“国不虚重,兵不虚胜,民不虚用,令不虎行。” 兴利除害
读音: xīng lì chú hài
释义: 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令行禁止
读音: lìng xíng jìn zhǐ
释义: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出自: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大张旗鼓 雷厉风行 反义词: 温文尔雅 和风细雨 慢易生忧
读音: màn yì shēng yōu 释义: 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出自: 《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名满天下
读音: míng mǎn tiān xià 释义: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自: 《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造句: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宋·苏轼《上梅直讲书》)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名高天下 天下闻名 内忧外患
读音: nâi yōu wài huàn
释义: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出自: 《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摆着那些七零八落的人才,要支撑这个内忧外患的天下,越想越觉危险。(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近义词: 内外交困 反义词: 国泰民安 荣华富贵
读音: rïng huá fù guì
释义: 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出自: 《管子·重令》:“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
造句: 他从不热衷于荣华富贵,而只是追求为人类造福。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讽刺意味近义词: 养尊处优 金玉满堂 反义词: 倾家荡产 一贫如洗 如影随形
读音: rú yǐng suí xíng
释义: 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出自: 《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 造句: 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善气迎人
读音: shàn qì yíng rãn
释义: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
出自: 《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上情下达
读音: shàng qíng xià dá
释义: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生栋覆屋
读音: shēng dîng fù wū
释义: 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出自: 《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读音: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ãn
释义: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造句: 西人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使臂使指
读音: shǐ bì shǐ zhǐ
释义: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出自: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市井之臣
读音: shì jǐng zhī chãn
释义: 市井:古时称做买卖的地方。旧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造句: 在国曰市井之臣,廛而不征,法而不廛。(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市井之徒
读音: shì jǐng zhī tú
释义: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自: 《管子·小匡》:“处商必就市井。”《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造句: 朝中服赤芾乘轩车者,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五回)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 市井小人 疏不间亲
读音: shū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造句: 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指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之间的事 束马悬车
读音: shù mǎ xuán chē
释义: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出自: 《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走山路的艰险 天覆地载
读音: tiān fù dì zǎ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自: 《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造句: 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范围极广大 徒劳无功
读音: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自: 《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造句: 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近义词: 劳而无功 徒劳往返 反义词: 大功告成 不劳而获 稳操胜券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q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有十分的把握近义词: 万无一失 十拿九稳 反义词: 一筹莫展 心中有数 无翼而飞
读音: wú yì ãr fēi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自: 《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造句: 足足的一百六十块钱就那样无翼而飞了。(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同“不翼而飞”近义词: 不翼而飞 兴利除弊
读音: xīng lì chú bì
释义: 弊:害处,坏处。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出自: 《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 除旧布新 破旧立新 反义词: 陈陈相固 故步自封 一龙一蛇
读音: yī lïng yī shã
释义: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自: 《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近义词: 或隐或显 一树百获
读音: yī shù bǎi huî
释义: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出自: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知子莫若父
读音: zhī zǐ mî ruî fù
释义: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
出自: 《管子·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造句: 他的事,最好问他父亲,~嘛!按强助弱
读音: àn qiáng zhù ruî
释义: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出自: 春秋·齐·管仲《管子·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同“抑强扶弱”近义词: 锄强扶弱 抑强扶弱 变俗易教
读音: biàn sú yì jiào 释义: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出自: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称德度功
读音: chēng dã duï gōng
释义: 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出自: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除害兴利
读音: chú hài xīng lì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出自: 《管子·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钓名沽誉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沽:买。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造句: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钓名沽誉。用法: 有一种人,不干实事,专会~。吊誉沽名
读音: diào yù gū míng
释义: 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出自: 《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 富商蓄贾
读音: fù shāng xù jiǎ
释义: 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同“富商大贾”。
出自: 《管子·轻重甲》:“故迁封食邑、富商蓄贾、积余藏羡跱蓄之家,此吾国之豪也。” 用法: 但《侈靡篇》所不同„„的是:《侈靡篇》的作者还没有采取商业国营政策,不限~,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郭沫若《集外·〈侈靡篇〉的研究》 各有所长
读音: gâ yǒu suǒ chãng
释义: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出自: 《管子·形势解》:“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规矩绳墨
读音: guī jǔ shãng mî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绳墨:量平直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出自: 《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 规矩钩绳
读音: guī jǔ gōu shãng
释义: 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出自: 《管子·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高山仰之
读音: gāo shān yǎng zhī
释义: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自: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寒耕暑耘
读音: hán gēng shǔ yùn
释义: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出自: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举措失当
读音: jǔ cuî shī dàng
释义: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出自: 《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举动措施不得当近义词: 事倍功半 南辕北辙 反义词: 恰如其分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尽智竭力
释义: 用尽心力。《管子·君臣下》:“羣臣盡智竭力以役其上。”《韩非子·饰邪》:“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爲法爲之。” 礼义廉耻
读音: lǐ yì lián chǐ
释义: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自: 《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近义词: 三从四德 利出一孔
读音: lì chū yī kǒng
释义: 给予利禄赏赐只有一条途径,那是从事耕战。
出自: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立少观多
释义: 谓略一作为而影响很大。《管子·七法》:“立少而觀多,則天下懷之矣。” 尹知章 注:“立少,謂興亡國雖少,天下共觀之,故曰觀多。桓公 救 邢 遷 衛,用此術也。” 石一参 今诠:“立少,謂所立之功不在多,而觀感者自多也。” 飘风暴雨
读音: piāo fēng bào yǔ 释义: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自: 管仲《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将,飘风暴雨数臻。”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大雨近义词: 狂风暴雨 反义词: 毛毛细雨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融为一体
读音: rïng wãi yī tǐ
释义: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出自: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士农工商
读音: shì nïng gōng shāng
释义: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自: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用法: 下面密密层层,有亿万人来来往往,都想争夺此物。细细看去,~,三教九流,无一不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十战十胜
读音: shí zhàn shí shâng 释义: 指每战必胜。
出自: 《管子·七法》:“以能击不能,以教卒、教士击驱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用法: 先得此龟者为天子,且十言十当,~。◎《史记·龟策列传》 稳操胜算
读音: wãn cāo shâng suàn
释义: 稳:有把握;操:掌握;胜算: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出自: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造句: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稳操胜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用法: 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无根而固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wú gēn ãr gù
释义: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出自: 《管子·戒》:“管仲复于桓公曰:‘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下情上达
读音: xià qíng shàng dá
释义: 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自: 语出《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用法: 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的尺度了。◎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虚心平意
释义: 犹言心平气和。《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節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須。” 尹知章 注:“虚其心,平其意,以待臣之諫説。”《鬼谷子·符言》:“善與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傾損。” 贤身贵体
读音: xián shēn guì tǐ 释义: 指身分高贵。
出自: 《管子·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以誉为赏
读音: yǐ yù wãi shǎng
释义: 根据人们的称誉给以奖赏。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舆死扶伤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读音: yú sǐ fú shāng
释义: 指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
出自: 《管子·轻重甲》:“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用法: 其交兵之际,虽未免~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清·唐甄《潜书·全学》 远不间亲
读音: yuǎn bù jiàn qīn
释义: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出自: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一谷不登
读音: yī gǔ bù dēng
释义: 指歉收。同“一谷不升”。
出自: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用法: [伏湛]谓妻子曰:“夫~,国君彻膳,今民皆饥,奈何独饱?” ◎《后汉书·伏湛传》 以半击倍
读音: yǐ bàn jī bâi
释义: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自: 《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用法: 诸侯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百战不殆。◎《吴子·料敌》 以毁为罚
读音: yǐ huǐ wãi fá 出自管子的成语:http://
释义: 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
出自: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用法: 以誉为赏,~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韩非子·有度》 左书右息
读音: zuǒ shū yîu xī 释义: 比喻倒行逆施。
出自: 《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 蜚蓬之问
释义: 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管子·形势解》:“蜚蓬之問,明主不聽也。無度之言,明主不許也。故曰:蜚蓬之問,不在所賓。”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若其勿便,雖不愆於舊章,蜚蓬之問,三王所不賓。”
第三篇:梁启超:管子爱国及其返国
谈爱国心:管子爱国及其返国
我们为什么爱国?
人类是个一思考就会遭到上帝发笑的物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停止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爱国,静心思考也许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国是我们寄放心灵的地方,爱她便得到归属感,就如同游子在外漂泊仍然随时想着妈妈,鸟儿出去随时想着归巢。葛洪在《抱朴子·外篇·广譬》中说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而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则想着“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是一种力量,从我们出生到现在至少十八年的时间,我们对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潜移默化的接收着,感受着,习惯着,慢慢的,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会指导我们去想,这些想法便渗透到我们内心。小学系着红领巾,站在国旗台下大声唱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国旗缓缓升起,激昂的情感便是我们爱这个国家的表现。在这个国家生活久了,会产生一种依赖和归属感,我们同着和我们有同样黄皮肤讲中国话的人一起相处,久而久之产生了牵绊。在国难当头,为什么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什么会不顾一切抛头颅洒热血?为什么宁可冒着失去万贯家财的危险也要投身爱国组织?也许是他们不想失去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想让能理解自己的好朋友受到伤害,不想让自己深爱的家园沦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珍惜的,是我们想保护的,或许会用生命去捍卫的,捍卫属于我们的幸福 “彼其人无爱国之性质,故其势涣散,其心耍懦。无论何国何种之人,皆可以掠其地而奴其民。临之以势力,则贴耳相从;啖之以小利,则争趋若骛。”盖彼之视我四万万人,如无一人焉。惟其然也,故日日议瓜分,逐逐思择肉,以我人民为其圉下之隶,以我财产为其囊中之物,以我土地为其版内之图,扬言之于议院,腾说之于报馆,视为固然,无所忌讳。”这是梁启超认为不爱国导致的下场。
我们的祖国给予我们栖息之地,让我们得以珍惜世间的美好,所以我们爱国,我们想要成就一个安宁稳定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便是我们爱国意义所在。然而离开了国家,我们将是多么无助和想念。爱国与爱君主
梁启超说过:“世俗论者,往往以忠君爱国二事,相提并论,非知本之言也。”他解释道:“夫君与国截然本为二物,君而为爱国之君也,则吾固当推爱国之 爱以爱之;而不然者,二者不可得兼,先国而后君焉。此天地之大经,百世侯圣人而不惑者也。泰西之英雄,殆莫不知此义。若我称中国之英雄,其知之极明,而行之极断者,其惟管子乎?吾于其初定谋时见之,吾于其将返国时见之。”梁启超为管子写传,不仅赞誉了一番,还将爱国分析得透透彻彻。简单的来说,爱国与爱君主不能混为一谈。他还说: “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在近代以前,国家是专制君主的一人私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如今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爱国乃天下之盛德大业”,国人当明白个人小我对于国家大我的责任。不是说身家不当爱,而是说没有国家作后盾,身家便失去了安全的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到底,有国才有家,爱国便是自爱,“人而不知自爱,固禽兽之不若矣。”这说明,梁启超的爱国思想不仅超越了“忠君”的传统,而且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国主义。
其实,我们想想国家就好比是一个公司,公司里有高级上层领导也有下层普通员工。领导管理员工,给予他们一些权利,有的员工为公司尽心尽责,一心想着提高公司的业绩好让公司获利,自己也获得分红,努力实干,我们可以说这是爱公司的表现。但是,有的员工则不是这样的态度,这些人一心想着如何攀龙附凤,做一些让上级领导高兴的事,套近乎来获得上级重视从而被提拔。对比着两种人,后者明显不是爱公司,他们只是为上级领导服务而不是为公司着想。国家之如公司,领导之如统治者,想想我们爱国不是爱统治者。我们怎样爱国
爱国就是我们想方设法使国家强大起来“夫爱国者,欲其国之强也,然国非能自强也,必民智开,然后能强焉,必民力萃,然后能强焉。”既然知道了爱国不能和爱君主混为一谈,我们就应该把国家当自己的,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不有民,何有国?不有国,何有民?民与国,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今我民不以国为己之国,人人不自有其国,斯国亡矣!国亡而人权亡,而人道之苦,将不可问矣!“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梁启超在《爱国论》中认为,中国人并非缺乏爱国心,而是因为中国自古一统,称禹域,谓之天下,故无现代国家的概念。“既无国矣,何爱之可云?后来人们渐渐的知道有国家了,但不知道国家有自己一份,不把自己当成国家主人,认为国家是人家的,是当政统治者的。他们心想:”既然国家不是自己的,又有什么理由爱呢?“国家形同于家庭,主人爱家,是因为那个家是他的,奴仆不爱家,是因为那个家不是他的,主人家的好与坏同他关系不大。我们爱国并不是看领导人的脸色,而是踏踏实实的为我们的国家尽一份力量。
近代人们爱国之心薄弱,以至于汉奸走狗当道,卖国求荣的人愈来愈多,为了自身利益把国家抛开。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要去煽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知道国家是他们的,他们有权参与国是的管理,“以国为已之国,以国事为已事,以国权为已权,以国耻为已耻,以国荣为已荣......不有民,何有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不只是责任,还有权益,民众不仅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还承受国家兴亡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害。民权兴则国权兴,民权亡则国权亡,这是梁启超贯穿始终的思想认识。
不少国人在国家为难时期捐躯复国,梁启超戊戌变法撰写《变法通议》本人也因此得到了“舆论之骄子,天纵之天豪”的美誉。谭嗣同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一举一动是一颗爱国热心!
事件不分大小,爱国不论方面,也许是小学生在路上拾起一片纸屑;也许是教师呕心沥血编写教案;也许是政府为贫困山区带去一份温暖;也许是企业老板回国投资„„
常常会不由自主的哼起歌儿“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常常会因为身处自己的国家而感到心安和满足,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我们会为她流泪,承受起她的痛苦,我们希望扫去她的烦恼,抚平她的伤疤,我们立志好好爱她,带她走过大雨下泥泞的道路,走上复兴之路!祖国带给我们太多,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管子和范蠡的故事
管子和范蠡的故事
《管子》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相公管仲(公元前275年至公元前645年)事迹的书,全书以齐桓公问政,管仲解答的形式写成。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国多财而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轻重篇》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介绍了管子的经济思想。管仲当时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便是废除井田制,鼓励发展商业,鼓励自由竞争,但政府垄断着(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盐、铁批发生意。通过大力发展商业,齐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库充实,得到周天子的赏识。管仲还通过发动贸易战争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子—轻重戊》对齐国征服鲁国和梁国所采取的贸易战争手段有详细的记载。
齐桓公和管仲商量拿下鲁国的办法,管仲建议先大量进口鲁梁的纺织品,鼓励鲁梁人大力发展纺织业,直至放弃农业。鲁梁人通过向齐国出售纺织品打转其钱,果真弃农业而不顾,一年后,管仲发现拿下鲁梁的时机到了。于是,齐国决定不在进口鲁梁纺织品,并断绝与鲁梁的贸易关系,又过了十个月,鲁梁人陷入粮食危机,鲁梁政府决定放弃纺织业,恢复农业,但为时已晚,市场上粮价暴涨,是齐国粮价的数十倍。第24个月,鲁梁人有一半以上投奔了齐国。到了第三年,鲁梁政府就被齐国征服了。
《管子—轻重戊》还介绍管仲通过提高茈价颠覆莱、莒,提高鹿价颠覆楚,提高白狐价颠覆代,提高器械价以颠覆衡山等与征服鲁梁类似的贸易战争。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在本国大量囤积粮食的同时,诱使这些国家集中全力来追逐那些特产的暴力而放弃农业生产,最后出现粮荒,不得不归顺齐国。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国际贸易中的敏感程度,以及“民以食为天”的深刻含义。
管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自己的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对他绝对信任。但他之后同样能力极高,成就巨大的范蠡(公元前536年到前448年)就不怎么幸运,在后世的地位极具争议性。范蠡是管仲之后春秋末年人,与孔子同属一个时代比孔子小15岁。要说本领,范蠡似乎不比管仲逊色,两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都在发展商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两人的区别在于,管仲是官商,主要为国家发财;范蠡是私商,主要为自己发财。
范蠡,字少伯,出生于楚国的宛(今河南南阳)。《世说新语》记载,范蠡25岁和他的朋友文种到了越国,两人在范蠡42岁时双双被兵败吴国的越王勾践所重用,君臣韬光养晦,勾践卧薪尝胆,谦卑与吴王的淫威下,范蠡54岁时,越国向齐国开战,经过近十年的征战,终于在越勾践24年灭了吴国,范蠡时年63岁,吴越之战奠定了范蠡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他的待机而动,坚壁清野,出奇制胜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着后人灭吴后的越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范蠡帮助勾践二十余年成就霸业,被尊为上将军。此后,勾践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成为春秋后期最后的霸主,被周天子封为东方之伯。范蠡看到大事不妙,以68岁高龄,悄悄离开越国。他临行前还不忘给自己的朋友写了一封信说,越王这人共患难可以,同享乐不行,我们现在没用了,我先走了,你要不走的话,可能会遭到不测。文种不听范蠡的话,最后被勾践所逼自杀。范蠡给文种的信中描述当时的形势是“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此一忠告后来广为流传。刘邦夺取政权后,大将军韩信被杀,临行前发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帝国破,谋臣亡”的感叹。
范蠡离开越国时带走了绝世美人西施。这位美女是范蠡落实其兴越灭吴所制定的九术之一“美人计”,亲自跋山涉水找到的。当时西施只有13岁,经过严格的训练后,15岁被派往吴国,做了吴王的宫女。28岁时与范蠡里应外合灭吴,胜利后回到越国。5年后35岁的西施跟随68岁的范蠡离开越国。范蠡离开越国时改名鸱夷子皮(盛酒的一种皮袋子),自嘲为酒囊饭袋。《吴越春秋》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应该说的就是这件事。
《史记—越王勾践》记载,范蠡他们离开越国后,北上到了管仲曾经治理过的齐国。一行人中,除了范蠡和西施,还应有范蠡的两个儿子。他们现在海边安顿下来,父子辛勤劳作,自食其力,很快又通过做贸易成为千万富翁,范蠡发财后,曾被齐王做相国。离开越国三年后,勾践去世。范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举家迁到了与齐、鲁、赵、晋四国交界最理想的经商之地、号称“天下之中”的陶邑继续经商。范蠡感叹当官不过高高在上,但不实惠,经商却能发大财。到了陶邑之后,发了财的范蠡不再叫鸱夷子皮,给自己取了一本正经的名字,叫陶朱公。
70多岁的老人,不但生意继续发达,还和西施生了个小儿子,大富豪范蠡以后的故事还很多,史书记载了他因二儿子在他的老家楚国被判死刑后派大儿子前去行贿的事。《史记》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司马迁还详细记载了他和妻子(应为西施,《史记》未明指就派大儿子还是小儿子去打通关节一事而发生分歧。范蠡主张小儿子去,妻子却坚持大儿子去。范蠡最后“不得已而遣长子”。结果大儿子舍不得花钱,二儿子被楚国处决。范蠡笑说他早知如此。也许花花公子小儿子去,不知道财产来得不易,所以一定舍得花钱,没准还能救二儿子一命。《世说新语》对这件事有详细记载。
公元前448年,范蠡去世,享年88岁。后世评价范蠡为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但他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辅佐勾践有始无终,算不得忠;弃官从商,舍本逐末,投机取巧,为正统所诟病;他离开越国还带走情人西施,为儒家所不齿。后世崇拜范蠡的主要是商人,把他尊称为文财神货商圣,还给他戴上了“经商鼻祖”、“商家圣星”等美名,甚至还和孔子(文圣)、关羽(武圣)、孙武(兵圣)并列,尊其为商圣。后人还传说范蠡是酱的发明者、造缸能手,陶器制作技术的改进者,写过《养鱼经》等。后人把他的致富经验总结为《陶朱公生意经》、《陶朱公商经》或《陶朱公商训》,具体还有《陶朱公理财十二则》等。他三次致富拥有千金,有三次散尽家财,更成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先河。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我们从身边的一些成功商人身上,似乎经常能看到范蠡的影子,他们本领超强,既保养情人,也贿赂官员,不一而足,有的人品还远不如范蠡。
第五篇:大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管子
大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管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管子
来源:即墨市新华幼儿园 高先从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
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
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
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
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
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
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
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
(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
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