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牧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牧歌,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乐器小提琴,并且能够自然的哼唱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的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乐器小提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都有那些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其中一个民族,蒙古族。(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二)新课教学
1、播放乐曲,感受乐曲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的情绪特点。
2、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呜”哼唱歌曲,谈谈感受。(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3、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高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4、再次聆听乐曲《牧歌》。设问:①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②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5、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介绍小提琴,并借助插图或实物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知识。
6、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次主题表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三)拓展延伸
小提琴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四根弦,利用弓弦摩擦发音。它在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欣赏《牧歌》不同的演唱方式,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牧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同学们对乐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会深刻的保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四、板书设计
《牧歌》
主题旋律
演奏乐器——小提琴
五、教学反思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唱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牧歌教学设计
歌曲《牧歌》教学设计
课题:《牧歌》
教材版本:人音版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钢琴
马头琴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的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充分了解蒙古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民歌和无旋律伴奏的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过程:
师生音乐方式问好
1=C 2/4 1 2 3 |3 4 5| 5 6 5 4| 3 2 1‖
同 学 们 你 们 好,老 师 您 好。
一、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视频《鸿雁》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歌曲,那么同学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吗? 生:蒙古族。
师:那么你们对蒙古族还有那些了解?
学生自由发言:蒙古族的风俗人情,特色乐器马头琴。
二、新授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蒙古族歌曲《牧歌》(板书)
师:请同学们先聆听录音感受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播放视频音乐)生:优美抒情的情绪,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师用马头琴演奏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音色。
发声练习(发声要求口腔打开,轻声高位,吸气的状态去歌唱)
缓吸缓呼
节奏练习
1、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试唱歌词,注意引导学生唱准歌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直到唱会为止)。
3、在钢琴的伴奏声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齐唱。
师:请同学们现在分析一下歌曲《牧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并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生:歌曲由两个乐句构成,通常短小精悍。
师:嗯!答得很好,那么这两个乐句在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前面一个乐句在音域上要高一些,后一个乐句要低一些。师:让我们再来朗读歌词怎么样? 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生: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学生回答后进行鼓励,提高其积极性)
4、老师教学生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全体学生在马头琴伴奏下,一边用蒙古族舞蹈动作一边有感情地齐唱歌曲一遍,并体会歌曲的意境。
5、以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可分男女声部,可配合肢体动作)
三、创编
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发挥你们的想象,结合本歌曲创作一段蒙古族舞蹈(边唱边跳,也可以一组唱一组跳)、赞美蒙古族及大草原的诗歌、一幅画,几分钟后请把你们的创作展示给大家(分成小组进行,每一组创作一种形式)。生: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老师在旁边引导,学生展示后要对其鼓励)。
四、师:《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最后请同学们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无伴奏合唱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要比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对草原上蒙古族民歌有了的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也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热爱蒙古族音乐,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传承下去。好,下课。亮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创编环节,教学中我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玩、唱、跳、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不足: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初中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建议:本课要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实践最重要的过程,因而要从听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熟悉音乐的旋律,再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过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从唱、跳、伴奏和创造等方面来表现音乐的美。
姓 名
路 颖
单
位
奚仲中学
职
称
中教二级
联系方式 ***
第三篇:《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学设计
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雅居乐小学
贺清先
一、教学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蒙古族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分析、鉴赏音乐的能力。
2、通过聆听、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合作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地编创与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三、教材分析:
《草原牧歌》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通过对比欣赏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让学生了解蒙古短调与长调的不同。让学生通过听觉和视觉对蒙古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拓宽其文化视野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他们能够分析较长、相对大些的音乐作品。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蒙古音乐长调、短调特点,以及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
六、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并掌握长调、短调的区别。
七、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
八、教学课型:欣赏课
九、教学方法:
兴趣引入法、欣赏法、情景教学法、动手操作法
十、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十一、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舞蹈。(5分钟)提问: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风格的? 学生讨论回答。
2、初听:
提问:(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演唱者是谁?这个名族有哪些最具代表的歌唱家?你还了解有哪些蒙古族歌曲?
(2)你对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了解多少呢?给我们分享一下。
解答:(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歌唱家有德德玛、腾格尔、斯琴格日乐、拉苏荣、胡松华等。蒙古族歌曲还有:《天堂》、《小黄鹂鸟》、《银杯》、《草原夜色美》、《嘎达梅林》等等。
(2)热情好客,马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他们的住所是天幕式的蒙古包。节日活动庆祝的比较浓重,比如赛马、摔跤、射箭、马头琴、音乐、舞蹈、象棋、那达慕等等。
3、复听: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在怎样的情景之中? 学生讨论回答:辽阔的大草原。描绘了牧民在大草原上幸福生活的情景。歌舞优美、蜿蜒、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4、再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5分钟)
提问:这首歌曲的节奏是工整还是自由的?旋律的音高起伏大不大? 学生讨论回答:节奏工整、起伏不大。
5、再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出示视频(3分钟)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优美抒情、感情细腻。
6、跟着音乐哼唱。(教师钢琴伴奏)(5分钟)学生带着感情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感受音乐。
7、聆听歌曲《天堂》。(10分钟)(1)初听:
提问:《天堂》这首歌曲的节奏是工整还是自由的?旋律的音高起伏大不大? 解答:节奏自由、起伏较大,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2)复听:
提问:谈谈本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解答:悠长辽阔、热烈奔放。(3)再听
提问:歌曲《天堂》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情绪以及旋律、节奏有什么不同?
解答:(1)悠长辽阔、热烈奔放。
(2)不同之处:(从相同——不同的地方过度,得出长调与短调的不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优美抒情、情感细腻、起伏不大、结构工整、篇幅短小
《天堂》:悠长辽阔、热烈奔放、起伏较小、节奏自由、篇幅较长
8、长调、短调的区别。(以歌曲《天堂》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行分析。)(5分钟)
短调:优美抒情、情感细腻、起伏不大、结构工整、篇幅短小 长调:悠长辽阔、热烈奔放、起伏较小、节奏自由、篇幅较长
9、表现音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跳舞等等。(6分钟)
10、总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蒙古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朵奇葩,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各有千秋,期待着有一天在你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从你们的心田飞向世界!(1分钟)
11、下课。
十二、板书设计
《草原牧歌》
短调:优美抒情、情感细腻、起伏不大、结构工整、篇幅短小 长调:悠长辽阔、热烈奔放、起伏较小、节奏自由、篇幅较长
十三、教学反思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蒙古人热情好客,在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以示对宾客的盛情。本课通过欣赏蒙古歌曲《天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第四篇:草原牧歌 教学设计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 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每年阴历 3月21日为春祭。
4、播放马头琴独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且介绍马头琴: 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音箱为梯形或长方形。蒙饰有马皮,两根琴弦,音色独特,适合独奏、合奏和伴奏。
5、播放影片以及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演奏的特点。
6、播放藏族影片:朱哲琴《阿姐鼓》
问题-----你在影片当中看到了什么情景?(出示藏族图片)介绍藏族地理位置以及藏族的风俗
7、播放藏族民歌《遥望》
藏族民歌的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8、播放影片《布达拉宫》简单让学生了解雄伟的布达拉宫的历史背景
9、播放影片《塔尔寺磕长头的藏族人》,简单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宗教意识浓厚,他们通过磕长头来乞求平安幸福。
二、比一比,赛一赛,听音乐,判断他们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分别播放蒙古歌曲、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通过听辨三个民族的民歌,让学生们更好的来了解这三个民族民歌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三、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关系------我国现代许多流行歌曲借鉴了民歌的元素和风格,采用了现代新的形式,来反映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四、练习
(一):
1、蒙古族民歌分哪两类?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1)、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2)、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2、你能说出藏族民歌的特点吗?
藏族民歌特点:曲调简洁委婉,热情明快,起伏较大。
3、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4、马头琴拉弦乐器,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复习巩固:欣赏(出示乐谱)并跟唱: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蒙古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藏族民歌《北京的金山上》
小 结:本课主要通过欣赏蒙古民歌、藏族民歌,学生们了解了内蒙古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风俗,在欣赏藏族民歌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并且了解了藏族代表乐器马头琴的构造以及演奏特点,随后学生通过影片欣赏到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藏族人民在塔尔寺磕长头等等一些生活风俗,让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使他们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五篇:教学设计——牧歌
辽阔的草原——牧歌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2、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法、体验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板书设计:牧歌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舞蹈《骏马舞》,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
导语:一支节奏欢快、热情奔放的舞蹈把我们带入了音乐殿堂,同学们知道课前播放的那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 学生思考:蒙古族
那段舞蹈让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想跟着舞动起来。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蒙古的了解有哪些?(可以从蒙古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相关文化等方面思考)
学生讨论:大草原、奶茶、烤全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会、成吉思汗陵、老师这里也有一组有关蒙古的图片,让我们再去重温一下蒙古的美景。(伴随蒙古族的民族音乐播放幻灯片)
一、导语:蒙古民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同学们想不想感受蒙古独特的民歌风格呢?这一节课就有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教师板书:牧歌
二、欣赏歌曲《牧歌》
1、播放歌曲《牧歌》,让我们共同用心灵去触摸音乐,初步感受一下歌曲的意境。这是一首原汁原味的蒙古族民歌,里面类似于颤音的演唱是蒙古一个非常重要的演唱技巧,叫“诺古拉”润腔。
2、歌曲涉及到哪些色彩?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再一次到音乐中寻找答案吧!(启发学生用语言大胆的把自己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描述出来。)<1>歌曲涉及到哪些色彩,描绘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
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优美、抒情、高亢、悠扬的特点,加上舒展、悠长的节奏,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3、出示歌谱,聆听《牧歌》,思考歌词与旋律高低间有何联系?(师生共同按音的高低画出旋律线,师生共同用“啊”演唱)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4、学生填词跟钢琴演唱。(教师提示坐姿以及演唱情绪)
5、巩固歌曲,纠正错误。
6、歌曲的处理(渐强、渐弱 学生探究歌曲的处理方法)
7、分角色演唱歌曲。女生:蓝天、白云 男生:绿草、羊群(让同学们起立,提示情绪)同学们演唱的非常优美动听,仿佛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就展现在老师的眼前,那同学们蒙古人有三件宝,猜一下是哪三件?草原、骏马,长调
这三件分别对应草原人民的三个精神领域,分别代表:家乡、音乐和生活。刚才我们学唱的悠扬、抒情的牧歌就属于典型的长调歌曲。那歌曲除了长调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类型,那就是短调。
8、同学们再来欣赏短调乐曲《万马奔腾》,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他的音乐特点是什么?(板书:万马奔腾)乐器:马头琴
短调民歌特点:篇幅较短小,情绪热烈,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长调民歌特点:曲调优美流畅,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悠长。
三、拓展:
蒙古族歌曲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同一首歌曲可以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种不同演唱形式的《牧歌》带来的哪些不同感受。(闭上眼睛聆听)(板书:无伴奏合唱 牧歌)
1、无伴奏合唱: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2、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4、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单声部:声部单一,但更质朴,民族化更浓。
合唱: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空旷,一望无际,和声效果丰富,艺术效果更好。
四、小创作: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分组表演)
1、编一段歌词或编一段舞蹈侓动
2、写几句赞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情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五、展评: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学生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这个质朴、豪爽的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留给后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传承民族艺术、热爱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立足于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