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小学语文五(上)教学后记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黄翰标
《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根据它在内容安排上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看一看。
开国大典这个盛况,事件重大,意义深远。在电影、电视中常见播放,也可见到图片。我首先展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学生带到这感人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们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画一画。
本文第二大段,讲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和前来参加典礼的群众队伍云集“丁”字形广场的情况。教学这段时,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三、比一比。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这些词,展开想象,深刻挖掘。具体教学如下:读熟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的顺序。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这次“欢呼”是在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时候发出的欢呼,这里的 “一齐”可以说大家都一起欢呼,说明大家的心是一致的,无比激动。还可引申问,是不是只有在场的人才欢呼呢?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全国人民都在欢呼,这里表达出全国各族人民无比激动的心情,表达了人们无比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30万人激动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个“欢呼”,是在毛主席宣读“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公告时,人们发出的欢呼。为什么用“热烈的欢呼”呢?说说热烈是什么意思,比一比,用不用热烈一样吗?反映了什么呢?表达出人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拍手,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这个“欢呼”是人们观看阅兵式的一个个雄伟的场面而发出的。“不断”是指一阵接一阵,也体现出阅兵式的场面一个比一个壮观。表达出人民热爱解放军 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时,还要抓住“齐步行进”、“一字形”、“整整齐齐”、“完全一致”这些词,体会人民解放军的步伐一致。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学生发言踊跃,积极参与,我也感觉上的前所未有的轻松。还有什么能比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让人高兴呢?
第二篇:小学语文五(上)教学后记
《窃读记》教学反思
黄翰标
品读《窃读记》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感受,作者精致的内心描写,传神的动作描绘,更是使人震撼。文本虽然生动,但是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与孩子现在的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体会作者表达的传神?如何使孩子感同身受的体味作者求知过程中的辛酸与满足、对爱的感激,则成为了本课解决的重难点。课后我从几个方面反思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在于:
一、教学目标明确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及受人帮助后的感激之情,从具体语句体会作者表达手法的细腻传神。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思路清晰
导入新课后,出示导学案教会学生品读的方法,学生各自散读体验,在书中划出体现作者感受的语句,进行批注。互助点评,交流讨论,在全班交流时,老师及时评价、点拨、引导,捕捉发言中的智慧火花,将零星的体验整合起来,适当板书归纳,解决本课重难点。
三、读重点,咬文字,品悟感受
学语文,就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学习一种表达方式,获得一种情感体验。这篇课文的语言细腻生动,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因此,要引导孩子找到重点,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体味到小女孩“窃读”的感受。如:“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抓住两个动词“咽”和“吞”理解,作者读书后的满足感。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读书感受。
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主要围绕找出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进行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而在品读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去找句子,说感受,老师只是做适当的点拨与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五、情感升华
在本课的最后,通过设臵“结合实际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情感升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
由于初次踏入语文讲读课堂,在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更应认真思索,以小见大,提出不足,深刻反思,不足如下:
1、时间运用不够灵活,致使课堂前松后紧,许多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学生找出句子后还没说透就急着进入下一环节。
2、师生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生疏。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虽有了解,但过于表层,没有很好的做到融入教学实践中,如何将这种教学模式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也正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之所在。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也不太适应,大部分同学找到句子却不
能及时做批注,回答问题时站起来却忘了怎么去说,甚至有些同学怕错干脆不敢回答问题。
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本课虽有设计小组交流、同桌交流提问释疑的环节,但落实的不好,学生没有放开了讨论起来。思索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将此环节设计在按要求默读之后中途提出,有部分学生完成默读要求,有的学生还在默读找句子。因此,小组讨论相当于只对部分学生提出,而这部分学生虽想讨论,可看到有的学生还在默读思考,便把讨论的欲望压制住了。
4、重品轻读,多处朗读的层次不够。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体会到了,也就学会了这种表达方式,就会有意无意的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然而本节课没有发挥“读”的效用,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说完对句词的感受和理解后就草草的进入下一句段的品评,很少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使得有的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感受,而有的学生只是知道了,却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如:对课文第二自然节的品评,同学找出了作者复杂的心情描写,部分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渴望,这个时候,我应该借势让学生对这一段落进行品读,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钻研多尝试,把握好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建立师生间的默契,把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及读写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重点。
总之,这次教学展示,对我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在备课环节的把握上,还是在教学的有效组织上都获益匪浅,更大的收益是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感谢教研员和听课老师提出的建议,我会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化不足为动力,努力钻研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总结语文教学中各种规律,上好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
第三篇:小学语文五(上)教学后记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黄翰标
《走遍天下书为侣》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我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外,还把重点放在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上。在指导学生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书比作家和朋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书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充分领会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在理解读一本书的方法时,我补充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收效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懂得了该怎样读书。
第四篇:9小学语文五(上)教学后记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反思
黄翰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一曲,篇幅虽短,却为极多人所知晓,短短二十八字,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在作者的家乡,既有小桥,又有流水,更有和睦相处的人家。与这首元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如出一辙,作者采撷诗句作题,不仅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还使文章更富有诗情画意。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入手,用课件出示这首著名的元曲,范读教读后,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这首曲中的意境,与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吟诵,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之后,再出示课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作者家乡的哪些美景和他有关家乡的哪些童年记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所以在教学时我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全班交流环节,我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自己则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二度设计”。当交流到尾声“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让学生结合前文畅所欲言,学生对其含义的体会也就水到渠成了。写得很美的文章,不仅要美读,带着与作者同样的感情去读,从字词句段中间充分感受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眷恋和思念,更应该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了深入的感悟之后,我又让学生通读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出来的。由于有了前面反复美读铺垫,学生在浏览全文之后,迅速理清了本文中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景、事间接表达;直接表达。不仅如此,学生对本文的表达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示自己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习运用间接表达和直接表达这几种表达方式呢!
小桥流水人家景物之美,小桥流水人家中童年趣事之美,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表达之美,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如沐春风般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向往。这样的课文,学生喜欢学,我也喜欢教。
第五篇:作文后记0
后
记
手捧着《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集,心里洋溢着甜蜜。在每一张洁白的纸上,因为有我们自己的妙笔生花而,每一个方块字都因为有我们的用心投入而显得神采.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有趣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梦想.有饱含深情的人物描写,有充满童趣的动物王国,有热,有想象丰富的自编童话,有大胆憧憬的未来世界。总之,有同学们的哭哭笑笑,奇思妙想,“英雄事迹”。他们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作文集”这片辽.我们的足迹,我们记载;我们生活,我们热爱;我们的,我们憧憬.在这里,留下了我们自己的看法、感受, 也许笔法稚嫩,语言也不流畅、优美, 但通过我们不断练习,相信会越写越好.刘
昕
2015.4.28
色彩斑斓飞扬闹非凡的活动场面阔的土地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