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的教案设计(写写帮整理)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出示课件),在这些人文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个图形(生齐答圆),出示课件。圆是最美的图形,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的寓意。那么关于圆的数学知识,你掌握了多少呢?你说、你说、你来补充,同学们真了不起。关于圆的知识,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圆的周长和面积(板书)。
二、整理与复习
1、想一想,圆的周长和面积与圆有什么有关?
(生齐答半径、直径)。对,你能用公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说(教师板书)。
[生:周长与半径的关系C=2πr,周长与直径的关系C=πd,半径与面积的关系S=πr2,直径与面积的关系S=π(d/2)2,周长与面积的关系S=π(C/2π)2],你记住这么多公式,老师为你点个赞。现在请大家看着这三个公式,你说d/2表示什么?C/2π表示什么?由此可见,求面积只需知道哪个条件?(生:半径)。所以说S=πr2是个基本公式,要熟记。
2、接下来,咱们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圆的周长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生:用细绳绕圆一周,这就是圆的周长,经过测量,正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用π表示,因此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周长等于直径乘π)。很好!
刚才这名同学用绳测法演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课堂上我们还用滚动法很直观看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咱们再来回放一下,请看(课件演示),由此可见,无论哪种方法,无论大圆还是小圆,得出的结论都是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也就是C÷d=π,所以求周长只需知道直径就可以了。
现在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说,(生:边演示边说,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近似的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圆的面积就等于πr2)
说的真完整,掌声送给他。下面,咱们再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完整地回放一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课件)。你说,(生:圆形可以转化为方形,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接着看,你说,(生:用转化法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圆的面积就等于周长的一半乘半径,即πr乘r等于πr2。我还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两条半径。)你真是一名会学习、会观察的孩子。
刚才这名同学提到了“转化法”,转化法可帮我们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它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大家要学会运用。
在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你掌握这些知识了吗?请根据思考提纲,同桌再说一遍,然后把第三题画在练习本上。(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
大家看,这名学生画得很形象,你给大家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吧。(生说),今后遇到和圆面积公式有关的题目,就可以借助这样的草图来分析,不易出错。
3、下面咱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出示课件),你说概念、公式各有什么不同?你说单位有什么不同?联系是?
三、巩固练习
以上,我们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生:没有)那老师就来检验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
1、抢答:这都是本单元的基本概念,要熟记。
2、填空:先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你说{生1:(2×3.14+2)×2=16.52(cm)},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说,{生2:2×2×3.14+2×2=16.52(cm)}这两名同学都是借助草图分析,思路非常正确。这种分析法叫数形结合法,也是数学上常用的思想方法。
3、判断:你说(错的,用假设法,设r=1,扩大后r=3,原C=1×2×π=2π,现C=3×2×π=6π,原S=12×π=π,现S=32×π=9π,可见周长是原来的3倍,面积是原来的9倍。(这位学生用了假设法),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依次讲每题的理由。第四题(生:错,我先画出半圆,描一描,半圆面积是所在圆面积的一半,半圆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还得加上一条半径)。这位同学也用画图法帮助分析。
四、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学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就走进生活:
1、请看第一题,你说(算式10×10×3.14)重点理解哪句话,射程就是圆的半径。第二题(1.5×3.14,求一周前进的米数就是求周长)。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分析题中的生活语言是公式中的那个条件。
2、这道题要仔细阅读理解,既得选条件,还得选方法。你说,(读完题,发现两问都和分针有关,就选择分针长,分针长就是圆的半径,画图看出,第一问是求圆周长的3/4,所以算式4×2×3.14×3/4。第二问是求面积,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所以用4×4×3.14。
今天多数同学已会用画图法来帮助分析、解题,非常好。
3、老大爷请同学们帮帮他的忙,谋划这件事。请大家阅读。
理解题中给了哪些信息?(生:篱笆长12.56m,面积最大)
你怎么理解在房屋后围一块面积最大的鸡栏?
生1:在屋后的空地围一个圆形,圆的面积最大。
生2:可以借助房屋的后墙来围一个图形,这样围的面积肯定大。
现在同学们讨论出两种方案。
1、不靠墙围: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靠后墙围。
下面小组合作,计算怎么围面积最大?你说,(生:不靠墙,围成圆的面积最大,篱笆的长相当于围成圆形的周长,因为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
(如果靠墙,围成半圆面积最大,这样12.56cm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用12.56÷3.14=4(m)?? 4×4×3.14÷2=25.12(㎡),围成正方形,12.56÷3,商估大约是5,面积5×5=25(㎡)。还小于半圆的面积。)
同学们,真聪明,今后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认真审题,才能考虑周全,提高正确率。
五、全课小结
紧张的一节课要结束了,谈谈你的收获吧?
你说,我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更熟悉了。我学会了用假设法、画图法、转化法解决问题。大家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祝贺你们!
下课!
第二篇:《认识圆》教案设计
《认识圆》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关于圆的图片、视频等,认识圆规;练习用圆规画任意大小的圆,并总结、交流经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1、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重要基础,对于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
3、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画圆
四、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法、探究尝试法、探索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这是我的右手,一只平凡的手。现在我要用我的右手创造一个奇迹,想看吗?(师用手画圆)
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圆呢?
【百度视频】http://video.sina.com.cn/v/b/59981161-1620212333.html
圆就像一位美丽的艺术天使,把美丽撒满人间。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美丽的天使,好吗?(板书:认识圆)
(二)、探究新知:
学习圆心、半径、直径
咱们手中都有一个圆形纸片,现在把它对折几次,再打开,动笔画一画,看看能发现什么?
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还有发现吗?
谁到黑板上画出一条。(指一名学生板画)直径用字母d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d和r)
那么什么是“半径”呢?
现在看老师画的对不对?(师引导演示)
那么什么是“直径”呢?
直径用字母“d”表示;现在请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用字母“d”和“r”表示出来,并点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探究半径、直径、圆的关系
圆中的三个要素都学完了,学到这就不学了,行不行?……那我们该干什么呢?在圆中半径、直径、圆有没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东西了呢?想不想去研究一下?
研究提示:1)圆中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那么直径呢?
3)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4)半径、直径的大小和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5)圆和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有了发现,但我不仅要问同学们的发现对吗?能经得起推敲吗?请咱们同学拿出“事实和道理”证明自己的发现
汇报、交流……
师相机板书d=2r。随机练习r=(),d=();d=(),r=()。
3、用半径、直径画圆
刚才我是用手画的圆,那我的手就相当于(圆规)。
想不想用圆规来画一个圆?用圆规画圆应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画大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如果没有圆规,那我们可以这样画圆?(借助圆形物体画圆)。有这样一件事情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1)上体育课时,同学们排成笔直的一行进行套圈游戏,【百度图片】http://
六、教学反思
1、不会教的要学会教;会教的要学会不教,放手给孩子。相信他们真的会表现的很好。以学生为本,尽可能让学生来说,得出结论,学生能表达出来的,老师一定不能代劳,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所以就要尽可能用“谁来补充”、“谁还有想说的”、“有不同意见吗”来激励学生。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关键就是兴趣的激发。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用手画圆,先征服学生,让学生好奇、崇拜。再让他们研究圆、动手画圆,感受圆的神奇。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享受思维的乐趣
3、通过动圆、静圆及圆的创作作品的体会,产生美的享受
4、面向全体学生,为潜能生提供帮助
5、通过画小圆到画大圆,从理论走到实践,从小课堂走到大课堂
6、改对定义的死记硬背,为懂得、理解、应用
7、变单调的学习为生动的生活
七、个人信息
姓名:姜通
职称:小一
省份: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中心小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中心小学
电话:1385202156
第三篇:《圆的面积》教案设计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石家中心校 班小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例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
1、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说说以前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课件演示“割补法”)(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推导公式。
(1)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拼图形,给学生一点提示。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都是圆的半径。
(2)让学生分小组利用等分好了的圆形中的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拼成其它图形。预设:
教师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图形。
2、探究联系。
(1)展示一下学生的佳作。预设:
分组逐个展示,并将其中拼成长方形的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如果有小组转化成了不规则的图形,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3)从而得出: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预设: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并标上字母r。教师继续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关,并且是圆的周长的一半。(5)学生得出公式。(板书:圆的面积S=πr2)
(6)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2、完成课本第70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3、订正。
四、全课总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70页第2题。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S=πr2
2011年11月2日
第四篇:梦圆飞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 3 教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hx$(M
生:10、9、8、7、6、5、4、3、2、1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5.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第五篇:圆的面积计算教案设计
圆的面积计算教案设计
西南舁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第94页例3(圆的面积计算),练习二十四(1~5)。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面积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会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3、在激发、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做数学”的乐趣,初步感受极限思想。教学重点:
运用转化的方法,亲历“问题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割、拼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教学准备:剪刀、圆形纸片、相关课件、教具。教学过程:
一、准备、导入:
1、什么叫做面积?指出长方形(图画在黑板上)的面积,并说出它的面积计算的方法。
2、你还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结合黑板上的圆复习半径、直径),会计算圆的周长,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圆的面积:
1、意义
2、计算公式
3、公式推导过程)
二、进行新课:
1、充分感知 理解意义
(1)出示圆,让学生指一指圆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2)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用手摸一摸。(3)总结: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比较猜测 探明方向
(1)同桌互相比一比,手上圆片的大小,想一想圆的面积跟什么有关?(2)猜一猜,圆的面积是正方形的多少倍?
3、推导公式 验证猜想(1)动手尝试 寻求方法
你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你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在学生思考、尝试及自发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加以启发、引导。如(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像不像?哪里不象?能不能使曲线的那条边变得更直一点,等等)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再用课件(或投影片)演示把圆沿半径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及随着分得份数不断增加,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和极限思想。
(2)亲自操作 加深表象
学生再次亲自动手操,进一步作加深印象,形成明确的表象。(3)观察发现 总结公式
观察讨论:圆和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宽 =圆的半径 长方形的长 =圆周长的一半(如果有学生找不到,可以让再把割、拼的过程操作一遍)引导学生总结公式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2 用字母表示:S=πr2 深究: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知道了半径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应用公式 解决问题
(1)黑板上的圆的半径为2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如果已知这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计算它的面积的算式该怎样列?(3)如果把这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4)完成第95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四(1~2)。
2、有一个圆,直径4米,计算它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A、3.14×42 B、3.14×(4÷2)2 C、3.14×4
3、把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增加()。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二十四(3~5);
2、找一找身边的圆,测量并计算圆的面积;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课后自己试试看。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