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的途径论文
【摘 要】提高课堂声乐教学成效,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在声乐的发声方法、技能技巧、作品表现以及舞台表演等方面高效地取得显著进步,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课堂教学入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认识和探索提高声乐教学成效的途径。
【关键词】声乐 课堂教学 成效
提高课堂声乐教学成效就是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准确引导和学生密切配合,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声乐训练,在预定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成效。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有的学生上了课等于没上,几乎没有教学效果;有的学生这节课感觉好下节课又完全没在状态,总是反反复复,使得教学效果不能稳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把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学得好学不好责任都在学生身上。其实,学生能否在声乐学习方面尽快取得进步,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成效的高低至关重要。
1.提高课堂教学成效,要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着手,教师要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与自身的声乐功底成正比,只有自己唱得好才能明白歌唱技巧的个中道理,在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解惑,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然而另一方面,“教”是引导,不是替代,所以要将教师自己的演唱实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掌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在学生需要帮助和引导的时候,给予正确而又立竿见影的指导。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声乐教学的抽象性,在讲解时,要从教师自己的演唱体会中推敲、分析,尽量减少机械的、抽象的语言和表达,只有教师自己的真实体会才能更接近声乐演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讲解和引导才能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
学生的歌唱条件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嗓音条件、演唱特点、艺术素养,通过分析、判断,发现学生的不足和优点,准确评价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对学生的优点予以保留和挖掘,对学生的不足对症下药,予以纠正。声乐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寻求歌唱平衡的过程,学习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喉头的稳定问题,就掺杂有气息的问题、有喉头放松的问题、有腔体打开的问题等等。在教学时要整体和辩证地看待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不要老盯着一个问题,不要太过强调发声中的单一或局部问题,即使通过强调,单方面的技能训练出来了,却因为肌肉僵硬与歌唱脱节,失去了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没有整体和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找不出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耽误很多课时,学生的问题也难得到解决。声乐学习是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训练过程,在课堂训练中我们应该系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例如,想让学生体会咽壁的力量和头腔的共鸣,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训练步骤,首先采取闭口哼鸣,当学生头腔和咽壁力量有明显感受后,就可以进行开口哼鸣训练,然后针对学生的情况,选择学生感受最为明显的哼鸣加以训练,最后当哼鸣确实有强烈感受时,就可以要求学生用哼鸣的办法,引导母音来练声。
在音域训练方面,很多学生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声乐初学者,不注重中声区训练,急于扩展音域,中音区喉头都还没有稳定,呼吸的运用都还不正确,基础还没有打好就唱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这样会导致发声方法上的错误,以至严重影响学习的进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好关,重视基本功训练,在曲目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不要盲目贪大,演唱一些不适合学生或者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作品,认真、踏实地完成好适合学生的作品。学生只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声乐的演唱功力才能健康增长,声乐学习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需要提高声乐教师的范唱能力,以及基于范唱的讲解能力
好的范唱不仅是声乐艺术的直观示范,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手段。在声乐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唱示范使学生对音色、声音位置、共鸣、气息的支持、音乐艺术表现等等有明确、直观、完整的感知。教师可以从示范入手,再辅助以解释和引导,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老师的意图,这比只用语言说明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我认为在声乐课堂上采用范唱教学,能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还可使学生把老师的讲解和生动的实例联系起来,使得声乐学习更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声音与老师的声音相互比较。通过示范、讲解、反复尝试、反复指导这一形象而直观的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更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办,逐渐形成学生良好而独立的声音概念。
3.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成效,不仅要重视“教”,也应该关注“学”,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重视课后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应该正确面对学生在声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学生有进步的时候加以肯定和鼓励,相反,在出现问题时也不要生硬地批评和谴责,而应该始终不渝地鼓励,只把重点放在提出要求和改进不足上,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要使学生明白声乐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重点、难点以及解决方法,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训练任务和作业,使学生明确训练目标。教师要重视课后练习,并且关注课后练习的质量。没有课后练习,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得到加强和延续,良好歌唱习惯就难以培养。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谱,背谱能使演唱时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声音质量和艺术处理上,而且也可以督促和检验学生的课后练习。在每次上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回顾老师上节课的教学重点,检验学生的课后练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训练目标,要使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检验学生课后的训练,是否正确、是否有成效,这样的课后练习才会事半功倍。仅在课堂教学时由老师引导下练习的学生,是不会取得长足进步的。最后在课堂上还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展的见证,通过记录上课过程、教师要求、主要问题、解决方法等,以及课后练习时学生自己的体会,这样的声乐学习笔记使训练目的、训练手段和方式更加清晰,更加便于指导学生的课后训练。
综上所述,声乐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必须讲究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应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时要做到活学活用,才能使学生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声乐教学的成效。
第二篇: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几条途径
文/卞玉牛
生活好像万花筒,班主任的生活则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班主任工作的琐碎、繁杂且不说,光是每日面对那一群年龄差不多,思想各异,性格亦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表面上唬住了他们(但其心里并不服气);或者就是他们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的“花样”,使你疲于奔命。总结这些年的班主任工
作,感慨良多,在工作中归纳出几条提高班主任工作成效的途径。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权衡放权与收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任,可以说最大的主任,也可以说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管得都是一些小事和琐事,所以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是最大的主任,因为班主任若是有权威的话,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上的“皇帝”。皇帝搞得是专制,而社会在进步,我们现在要讲民主,要讲民主与集中。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讲究放权,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尺度,在放权的同时该收的权力还是要收。
1、放权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有制约学生的措施
魏书生当班主任,他们班上百条的班规班纪,没有一条是他定的。他们班的习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博大精深,概括起来两个字:商量。与
学生商量班级大事实际上就是放权给学生,学生自己制订的班级公约,值日生安排,寄宿生管理规定,课间操管理,自习课管理规定等等。学生也乐于去参与班级的管理,这让他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学生制订的这么多的规定,当然是学生自己去执行,这就是班主任的放权。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定,又是自己去执行,当然很卖力。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在执行的过程中了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你班主任就要收权。收权不是不让学生去执行,而是执行的过程中要有制约措施,要制订完整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度。管理要有人去执行,执行人应该有人去监督,环环相扣。如班长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全班学生的投票来表决。
2、与任课老师协同作战
班级任课老师也有教学与教育双重职责,班级上的事务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任课教师知道班级上的具
体的情况,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乐于与班主任课一起来管理班级。
开家长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一起发言,会后,也请家长与课任教师个别交流,这样增加课任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使得家长和课任教师的距离也近了,也提高了任课教师在班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有班主任效应一说)。
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也要放心教师与学生交流,当然,你班主任自己也得参与。我们班在2007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二十六人达二本线的学校历史纪录,与每一位教师参与班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开好每周的班会课
班会设计、操作、评价的“原理”有且只有一个: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德育服务。
班会课作为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会课的开设要有计划,有序的开班会的根本理由是学生的发展是有阶
段性的。要根据班级的长期计划和近期计划来制订班级的班会课的内容,然后就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要求来征求学生的意见进行安排。每个学期之初,我都根据学校的规定,制订一个完整的班级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班会课的内容。在特殊的阶段也对班会课的内容,及时地进行增减。
班会要开得有个性。我想,班主任带班,就要带出一个有特色的群体,这个群体要与众不同,平时,似乎不显眼,但到了上阵的那一刻,班主任一点火,这个班就要燃烧起来。火种就是班主任的思想,班主任思想是在班会课及时地得解读。班主任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确立自己适合于学生的有个性的班会主题。
班会课要有充实的内容,有的班主任开班会课就是把学校布置的任务,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念一下。或者说就是把班上发生的问题,把学生数落一番,有时为了显示权威,还在班上瞪
着眼睛,粗着嗓门儿骂一通。且不说自己丑态,这样的班会会使遵守纪律同学更胆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违反纪律的同学呢,因为是在班级上这个大环境下,受到的批评也没力度。若是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可能更有效。或者让学生留心班上的问题,把突出的问题作为一节班会课的主题,这样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提高班会课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学生集会和班级的集体活动
每周的升旗仪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中主义教育的最好的途径,班主任也要做好表率,学生同样会受到感染。学校的运动会更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这也说明我们学生有很好班集体荣誉感,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开十次班会还要好。比如我们学校最近进行了广播操比赛,平时学生做操总是很随便,但是在比赛时个个精神抖擞,动作一致,还统一了服装。回到教室我
就及时地用我们校长的一句话表扬学生:我们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听到校长这样表扬他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学生献给自己的。第三节后数学老师跟我说,这一节你们班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学生今天听课特别认真。
还有学校在学校“一二·九”活动期间,我们班有一位成绩不好,但是一直想尽办法表现自己的女生,参加了活动。平时也看到了她有一点组织能力,所以就把任务交给她。但对她并不放心,就和她约法三章:一是要组织好活动,二要活动在课余时间排练,三是自己的学习不能落下。果然,在活动期间,上课认真了,作业完成得更好,活动也得奖了。近一段时间学习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几天我找她谈心,问她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更好地表现自己。学生成功后的喜悦,有时的作用是无穷的。
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往往就是
事半功倍。
四、和家长多沟通,并能获得家长的援助
要想及时地获得家长的援助,平时就得与家长多沟通,家长的作用无非两个:给孩子物质帮助;用家长的身份教育孩子,延续和巩固学校教育。孩子有了问题,要尽量给家长以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再例如,帮家长订立一个关注孩子细节、养成习惯的计划。给了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请家长去唱戏。当然计划的层次是不同的。象我们农村中学,家长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时家长是一个字也不认识,所以一旦知道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我都要帮助家长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家长很感激。其中最清楚的就是我上一届学生,有位家长来了说他儿子看什么书,他说不识字不知道,我就拿了一本我们的教材与一本小说对比,从形式让他加以鉴别。事后对我很感激,就连儿子大休在家的喜怒哀乐,也打电话告诉我,从此,这个
学生喜欢看小说的习惯也改了,更不敢带到教室里来看,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也考上了大学。
好的情况要告诉家长,学生不好的情况告知家长时要讲究方法,一旦学生出现问题要及时地和家长取得联系。不要错过处理事情的最佳时效,也许还能最快从家长那里获得援助。
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关系,班主任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在工作中要各种手段齐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干。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极致。
第三篇:试论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大学教学成效论文
论文关键词:有效性 课堂教学 大学生 提高
论文摘要:一堂有效的课是由教师、学生良好的配合,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舒适、积极的学习环境构成的,但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为如何提高大学教学成效提供相应对策。
人才强国战略是新时期下我国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的关键所在。然而,高校课堂教学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大学教学成效,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因素
1.学生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者,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但是,当代大学生个性与自我意识较强,受社会自由环境的熏陶,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特性,不习惯大学中被管理的生活,没有形成主动学习习惯,结果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更有甚者逃避学习。
2.教师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在当代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下,有些高校教师盲目追求错误的价值观——注重科学研究而忽略教学本质。有些教师缺乏责任心,职业道德素质低,在课堂教授活动中只教不管,从而形成“放羊式”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反映着自我形象素质与职业道德,从根本上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发挥决定着教学成效。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重复设置或缺失、课程设置与实践严重脱轨等现象。过多的课程重复设置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课程设置缺失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课程设置与实践的脱轨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严重影响教学成效。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实施对于提高大学教学成效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引起高校重视。
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1)与时俱进,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谈举止在大学生心中都有准确定位,所以,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严格约束自己言行,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成长与成才。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积累状况,所以教师应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用正确的科学理论去指导学生。
2.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针对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均衡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要求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创新意识、身心健康水平等,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从而快乐学习。
3.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学校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结构,不重复、不缺失。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还能做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构的组合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重点学习目标与整体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2(2):27—28.
[2]张天明.三维目标教学下的大学课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2):12—14.
[3]田锋.大学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四个要素[J].教学研究,2004,27(1):73—75.
[4]金小娟.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1):134.
[5]连榕.教师培训的核心: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增强[J].教育评论,2000(3):24—26.
[6]姚利民.略论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4):101—103.
第四篇: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的思考
季俊
经管系工业工程12-2班22120350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人文素质的定义,然后提出人文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紧接着列出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的途径、方法。
【关键字】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引言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一词,最早见之于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中国古代的“人文”特指“礼教文化”。人文科学,最早出自拉丁文,系指人性修养、文化教育领域的学科知识。人文科学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等等。
人文的作用在于通过教育提高素质,促进人更加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我们知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影响,通过自身努力养成的稳定的、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品质和素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就是人文科学、人文知识在教育对象身上所体现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简言之,就是传授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的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年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道德情操,就是教会青年学生如何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是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人文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软实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人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人格塑造和精神境界的教育。大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过程的始终,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
三、现在大学生人文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大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大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开这方面课程的,也只是几门选修课,不成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热情不够高,实用化取向明显;第二,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第三,人文精神相对缺乏。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滞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人文素质教师缺乏。
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而言,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个别大学生虽然谈古论今滔滔不绝,但思想素质较低,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简历造假、考试作弊;因生活琐事就拿起斧头砍杀自己的同学;走出校门遗忘赞助自己的恩人等。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严重倾斜甚至颠倒。说明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重缺失。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使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落不到实处,其影响是潜在的、深远的。当前,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例如如下三点: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在我国,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都承担了十分沉重的课业负担。考试方式和方法也有待改进和完善,没有完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很多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因此,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去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能上名牌学校或者理想的学校。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教科书之外,包括人文知识在内的其他知识学习必须让路。
(二)、重科技,轻人文,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当代大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手段过于功利。不少大学生存在着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轻人文科学、人文素质的思想观念,也即是重器轻道。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多的“网虫”,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对学习或其他东西了无兴趣。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使得当代大学生忽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西方优秀文化的系统的、深入的学习。重科技,轻人文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道德情操的陶冶.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生活庸俗化,人格卑微。大学生把自己变成只会获取科学技术、操作机器的“工具人”。
(三)、指导思想上有偏差.人文氛围不浓。在制度设计上,高校普遍对人文素质教育不太重视。大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英语要过四级,计算机要过级,而人文学科方面没有硬性规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往往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对人文学科、基础课、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重视不够。
这些问题小而言之,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大而言之,将影响到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古老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传承更新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
蕴涵的人文精神,与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趋同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文素质教育就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这些优秀的文化对青年 思想感情的熏陶,对精神境界的提升,对创新能力的拓展,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失去根基和底蕴。以人为本,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就有古代知识分子“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传统,通过“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的做法。借鉴这样的理念,我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作为有效途径,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人才竞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内在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将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五、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效途径
(一)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上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以往唯技术、唯知识、唯分数的倾向,培养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既有 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的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在大学院校开设人文社科类必修课、选修课,尤其是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课程,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抓好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几个主要方面
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与本科生有所不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要根据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教育体系,并牢牢抓住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自强精神: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对大学教育有歧视态度,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有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要有自信心,用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用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目标。
敬业精神:使学生懂得要生存发展必须敬业爱岗。大学生要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必须立足平凡岗位,不能好高骛远,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业务,能解决岗位上的技术难题,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的重心是育德。培养学生在校要有良好的学生品德,走上社会要有良好的公众道德,走上工作岗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工作有责任感、进取心、协作精神、团队精神,有正确的职业信念、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
诚信品质:要让学生懂得诚信是健康人格的体现,是立人之本,立业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要使学生懂得诚信品质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做人要讲诚信,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努力把诚信理论变为诚信行为。在参加考试、申请入党、求职、在工作岗位上以及生活中都要诚实守信,养成信用至上的习惯。
审美能力:这是较高层次的人文素质。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辨别美丑的能力,能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美。用美来规范行为,指导人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具有美的人格和灵魂,追求美的生活方式。
耐挫能力:在社会中大学生不是稀缺人才,而是普普通通的一线人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所受的挫折也许会更多一些。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让他们勇于面对现实,用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困
难。通过挫折砥砺自己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百折不挠,做事业和生活的强者。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人才培养中的科学发展观。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取得经验并加以推广。要不断组织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奋敬业、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管理队伍,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熏染学生。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迪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内的文化设施、文化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也包括一个高等院校内全体师生员工所具有的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也是学校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外在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开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②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③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摄影、舞蹈、书法、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协会,来陶冶情操,塑造自我;④加强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突出学校的大学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林海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高教探索.2007(6)
【2】 宁智沛.浅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河南教育(中旬).2008(2)
【3】 石承斌,黄忠昭.高校课程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高教探索.2008(5)
【4】 王学军,齐亚红.试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继续教育研究.2008(7)
【5】 林海龙.以人文素质教育为路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教探索.2009(5}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误区,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误区一: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尽人意,受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经意地使语言学习脱离人的主体精神经验,把知识简单堆积,搞题海战,技能重复操练,使语文课成了一种空壳的、工具的纯技能训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机器”,这种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使语文课成为精神的沙漠和情感的荒原。使学生在课堂上麻木接受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不应过度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使两者有效结合。
中学语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如在学习文本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运用语言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品读,体验,进而得到人文精神教学,对《老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关爱,让爱这种博大感情深入学生心中;对《中国石拱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对《三峡》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看云识天气》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对《生命生命》学习,让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思考人生;对《散步》学习,让学生懂得亲情是人间真挚美好的感情,要珍视亲情,学会感恩……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美化学生灵魂,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生,让他们找到正确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性教育不能缺失,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有生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误区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目前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具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确实“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许多问题,合作效率低,只把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时髦。当合作学习时,学生合作时间短,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思维的撞击升华,怎能有效合作学习?同时老师唯恐学生耽误自己的教学进度,没等学生进入角色,就草草收场,看似全班热闹非凡,实则是走过场,合作效率低。因此,我们应提倡有效合作学习,有效合作学习。
首先合作的内容必须有一点难度,一个人难以完成的,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其次,探讨结果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
第三,合作的流程是清晰的,即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最后,合作学习时,不但要留给学生时间,而且教师要参与其中,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合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适时教给他们合作技巧,组织合作的要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学会尊重、倾听、否定、质疑和补充。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课时,我就及时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呢?”通过有效合作学习及教师的指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误区三:把讨论作为“陪衬”,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某些课堂动辄小组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其实流于表面,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主权而且学习效率低,我从两个方面阐述:
就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时间没有保障。有些老师在学生正在讨论时,恐怕耽误教学进度,不管学生讨论的怎样,就像“交警”一样,说停止讨论就停止讨论,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陪衬”,这样课堂讨论就不能深入,效率低。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放权”,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因为问题解决需要时间,所有学生得到锻炼需要时间。在这样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深入,讨论才有意义,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升华,促成学生的智慧生成、表现、创新,讨论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就教师而言:
其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题,既能化解难度,又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命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外延性,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课堂讨论中有些教师沉默不语,不敢参与其中,恐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这样教师就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讨论情况,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针对性进行教学;就不能及时纠正,致使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目标,浪费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因此,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保证课堂讨论生动活泼,深入开展,引导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实现思想交流,知识丰收,提高讨论效果、学习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中,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冷静审视和思考教学中的不足,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走出语文课堂教学误区,理性的走在课改路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