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途径探索论文
摘要: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又成为新的关注点。导致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片面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水平不高、队伍不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不足、角色定位不准、就业能力不高等。政府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率,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大学生个人通过树立信心、转变观念、提高就业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原因;对策
2010年11月15日,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了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提出了推进就业工作的八项措施,特别提出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2011年3月5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接受央视《小撒探会》采访时,特将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纳入到他的2011年幸福公式之中:2011+人民群众收入增加+分配公平+大学生找到理想工作=幸福。
在就业工作中,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更应该做到满意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既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毕业生满意了,家长就会满意,用人单位和政府也会满意。
一、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内涵
就业满意度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业满意度研究的理论基础最初源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塞情莫尔对顾客满意度的研究,他认为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评估取决于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的高低,并提出“消费者感知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感知与对产品的期望之间的差异程度。可以归纳为消费者满意度公式: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实际感知一消费者的期望。由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公式推断为:大学生就业的满意程度=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感知—大学生的就业期望。
二、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201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60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突出。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整个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就业岗位集中在制造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更多。同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结构中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迟缓、复苏缓慢,就业岗位的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中长期内难以缓解。另外,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单位的需求人数在不断减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而影响着就业的满意度。
2、学校因素
(1)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片面地追求大而全。本来是学院的都想办成综合性的大学;没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都努力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部分专业就业前景明显不好,却依然要招生,学生被录取时基本都是从服从志愿中录取来的;一些所谓热门的专业,大家都争着办,结果是该专业的毕业生短短几年后又供大于求。这些都会导致一些学生毕业时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2)片面追求就业率。近年来,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大学生的就业率,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把手”都在亲自抓。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出现了一些偏激行为,主要是功利化倾向严重,即将重视就业工作简单地认为就是抓就业率,就业率成为考核院系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就业率,有的院系逼迫毕业生一定要在毕业之前找到工作,甚至还有不让参加论文答辩、扣发毕业证书等现象。这种做法的结果虽然让学校的就业率提高了,但是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却不高。
(3)就业指导水平不高。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一个包括就业素质培养、就业目标确立和就业岗位选择在内的完整的、连续的过程。只注重求职指导,忽视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忽略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低层次的就业指导。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还具有就业目标多样化、就业方式多元化和就业指导需要个性化的特点,忽视这些特点,会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针对性不强,难以取得实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满意度不高。
(4)就业指导的队伍不强。目前,很多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局限于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观念的教育、招聘会的组织、就业信息的发布以及求职技巧的辅导等。他们对大学生就业过程的规律性还不够了解,对大学生就业需要个性指导还不够重视,把就业工作简单地当成一项行政管理工作,因而在人员配备上人数明显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按照有关规定,每500名毕业生就应该配备一名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另外,许多高校只是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或者四年级的上学期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而担任讲课任务的主要是各个院系年轻的辅导员,他们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门培训,缺少指导的经验和水平,对提高就业满意度帮助不大。
3、个人因素
(1)就业信心不足。面对毕业生总量供大于求这一现实,部分学生产生了“毕业即失业”的悲观心理。他们在找工作时盲目投简历,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以先安顿为目标,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不少毕业生盲目地就业,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另一方面也导致频繁的“跳槽”现象,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有的单位甚至不愿意要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2)角色定位不准。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也只是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大学生只有认清形势,正视现实,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现实中一部分毕业生仍然不能正视现实,高看自己大学生的身份,把个人眼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过于注重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等条件。根据调查,7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区域是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4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23%的毕业生表示:即使就业有困难,也坚决不去乡镇或小城镇就业。这种心态很难让就业满意度达到理想的水平,既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难度,也导致“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现象共存。
(3)就业能力不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调查显示,有54.68%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育模式陈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不适应社会需求。很多大学生只会死读书,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等能力欠缺,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还有盲从、攀比和依赖等心理。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直接导致大学生不容易满意就业。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
1、政府的角度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增长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减轻他们的缴费,充分保护他们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2)积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政府要继续出台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基层就业、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等项目的优惠政策。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的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大学生有更多选择职业的余地,提高就业满意度。同时,政府要积极构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地域限制,疏通大学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营造有利于毕业生合理流动的宽松环境。此外,政府还应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前培训、举办免费招聘会以及简化各种人事关系办理的手续。
2、学校的角度
(1)构建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高校都要立足校情,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准确判断和预测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就业趋势,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本地“十二五”规划要求,特别是适应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要求,提早谋划和部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所需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据此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
(2)提供优质的就业管理服务。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不能片面追求就业率,更不能将就业协议与毕业证书、论文答辩等挂钩逼学生去就业。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积极发挥教育部就业信息系统的电子政务功能,充分利用QQ、飞信等交流与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学校要加强与地方人才市场、就业基地、实习基地、职业中介等单位的联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及时将就业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同时还要组织好就业招聘会。院系还应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信息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帮助服务。通过职业发展测评等工具,对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等学生重点培训,加强个性化指导。对家庭贫困、身体残疾、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群体优先向学校的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等长期合作的单位推荐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3)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是以职业发展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指导,它包括对“学生兴趣、性格、能力的素质测试,根据人职匹配理论,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并帮助学生选择相关专业与课程,安排与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所以各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培训、职业测评、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服务融合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去。建立就业咨询室,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实行分类、分阶段指导,帮助毕业生正确的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提升就业指导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4)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近些年来,大学生择业日趋复杂,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渐增多,迫切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工作的难度、广度、深度和细致程度都大大提高。高校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配齐、配强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指导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同时,高校还应推进就业指导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此外,高校还应聘请校外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为学校兼职就业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力量。
3、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不仅仅要通过外界的努力,更主要的是大学生自己要树立信心,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1)树立信心,抓住就业机会。教育部提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是:“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力争保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进一步增长。”并且明确要求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高校的“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对就业充满信心,树立主动竞争、服务中西部、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就业的意识,积极面对就业形势,充分利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营造的良好就业环境,抓住各种就业机会,努力让自己满意就业。
(2)转变观念,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面对当前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克服各种压力带来的急于求成、悲观畏难、消极等待的心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的需求,树立“先锻炼,后发展”的思想,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智地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深入基层,扎根基层,通过实践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真正达到满意就业。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与条件的重要性排序,用人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最注重的内在素质前三位依次是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大学生容易缺乏的,往往是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对这一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积极参加大学生社团、科技创新小组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活动,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寒暑假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者与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创新活动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篇:提高科学教学质量途径的探索论文
【摘 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此教师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革课堂实践、设置课外作业和及时反馈信息等方面去探索已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提高 质量 途径 探索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对如何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途径,如果要从中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法”是困难的。但方法问题确实是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粗陋教学体会,根据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原理、规律,初步探索关于提高中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一些途径。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固然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各种教学条件的影响,然而,学生自身的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这二个因素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因此新教材熔理、化、生、地等知识于一炉,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科学和解决社会发展、社会生活问题的结合。众所周知,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新的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取决于科学的每一项突破。如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核能和激光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的开拓无不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在谈及学习动机时,教师本身也具有很大作用,因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不但关注着教授的内容,而且还应向学生讲述正在学的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吸引力。很多经验表明,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向学生提供活生生的证据,是最具有感化和激励作用的典型榜样。
当然,还要对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意志等心理因素作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革课堂实践,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特点。科学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变革已十分必要。
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用各种模型、图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概念化知识的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容易掌握。使用通俗易懂包括学生身体在内的例子,如脉博、肺活量、血压、膝跳反射等例子。使用各种手段和教学技巧,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诸如第二课堂活动,参观实习等均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加强决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观察、设计、思维、动手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达到科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因此用各种办法把实验教学跟上去,科学的教学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这就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好处是和讲解或叙述内容紧密结合,我们可以讲到哪儿做到哪儿,这将使课堂气氛大大活跃起来。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多实验、多探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的情景和丰富的题材等优点,因此不仅要开出《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而且要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不拘泥于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和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重视学生课外作业的设置
课外作业是教育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强化知识结构,同时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但是,为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必须精选习题,设计练习的网络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会空耗学生宝贵的课外时间,又不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可自拨,同时还能达到巩固教材的目的。因此我们对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有用性: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跟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
普遍性:作业内容应是学生普遍需要巩固的内容。
补缺性:作业内容应能弥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缺陷。
适度性:作业内容必须难度适中,对于学生认为较困难的练习要加以整理和提示。
适当性:作业内容应适当,达举一反三之效果。
发展性: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
只有这样,作业才能成为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指导性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充分利用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反馈,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达到的程度及结果。反馈的途径很多,有作业批改、作业抽查、平时小测验、课堂内提问、小结、实验报告及教师的个别指导等。通过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结果,并及时给以适当的评价。通过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确定新的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是基础,讲究作业练习手段是保证,利用信息反馈是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以上途径,那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很大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科学课[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徐英.新世纪教育启示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
第三篇:顾客满意度及其提高途径(精)
顾客满意度及其提高途径
1、分析市场,指出当今市场消费趋势
2、概括介绍什么是顾客满意度
3、强调顾客满意度对市场营销的意义
4、提出提高途径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逐步形成,顾客购买心理不断成熟,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切更加复杂化。如何从商品、服务、环境、心理等诸方面,全方位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中心。因此,此页的所有营销活动都必须以顾客满意为行动指南。企业作为经营者必须进行角色更换,即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和利益来分析和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要。
关键字:顾客满意度消费心理消费趋势 正文: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市场在其发育和壮大过程中,也推动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通过信息反馈,直接影响着人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上市时间、产品销售状况等。
当今市场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的日益增长,各类商品和各类消费需求日趋膨胀,市场消费趋势也开始从单一的实用性向各个方面发展,例如商品审美性、商品时代性、商品象征性,以及优良的服务等各个方面。
而由于科学技术及生产力的提高,许多商品渐渐出现了更多的替代商品,顾客的消费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即使需要某个商品的某些功能,也能从其他商品中得到。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加,人们消费数量随着增加,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厂家生产同一类商
品,营销竞争力也跟着普遍膨胀。于是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达和人们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便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更多的加强在非物质方面。
当今市场消费趋势,优良的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花钱买服务”的思想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对市场营销者来讲,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和思想,真正实施全方位和终生服务的措施和行动,真正为消费者着想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标准。
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而控制着整个市场,可以说消费者主导着整个市场。于是“顾客满意”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顾客满意”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没过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优势,开始尝试性地了解顾客对目前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情况,并以此作为服务质量改进的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也开始应用顾客作为自己了解情况的一种手段,并且更加完善了这种经营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建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全国质量奖”,以奖励企业应用“顾客满意”。这一奖项的设立大大推动了“顾客满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跨国公司总部要求按照本部的模式定期获得大中国区市场的顾客信息,并且主管需要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估,顾客满意度在大陆得到迅速发展,于是,优秀的服务也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诉求。
对于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通过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顾客满意度”的变化可以预测企业的市场地位变化趋势。可是说,“顾客满意度”指标是企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识。本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于是着市场占有率将上升;降低则应进一步分析导师降低的原因。要明确是由于竞争对手改进了服务或产品的更新更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造成的,还是自身服务水平的下降或用户需求已发生变化导致的。
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企业要取得良好效益就必须不断按照顾客改变了的需求提供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定期测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就能提供给企业是否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情况。
不难发现,“顾客满意度”是影响企业赢利的重要因素。根据有关统计: *93%的CEO认为消费者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忠诚度提高5%,利润的上升幅度将达到25%~86%;*一个非常满意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将是一个满意的消费者的6倍;*2/3的消费者离开其他供应商是因为供应商对消费者关怀不够;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企业间的较量已开始从基于产品的竞争转向于基于争夺消费者资源的竞争,消费者资源正在逐渐取代产品技术本身,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因为消费者资源是有限或固定的,让消费者满意即意味着她们会购买更多的本企业铲平并提高购买产品的等级,而忽视竞争品牌,同时为企业及产品免费宣传。由此可见,顾客满意对企业的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保留老顾客
据西方营销专家的研究和企业的经验,吸引一个新顾客所耗费的成本大约是保持一个老顾客的5~10倍,且保持老顾客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营、获取稳定利润的重要保证。
2、获得新顾客
企业可以通过促进顾客满意树立良好的声誉,因而可以吸引新顾客的尝试购买。再者,保留的老顾客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本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也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新顾客。
3、实现利润增长
资料显示:90%以上的企业利润来源中,1/10由顾客带来,3/10由满意顾客带来,6/10由忠诚顾客带来。据美国有关季候研究表明,随着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企业3/4的销售成本会相应下降,当顾客忠诚度提高5%时,企业利润可增加25%~85%。提高顾客忠诚度度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
4、长期竞争优势
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已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更 加在意个性化和人情味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同质话日益严重的今天,企业更重视消费者的偏好和感受,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即使与消费者沟通,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市场行动,在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基础上,让消费者达到高度满意的水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果能够尽快转向“以人为本”的营销观念,是经营重点转移到以消费者满意和提高消费忠诚度为中心,就可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发展,其成败很大的部分取决于其顾客满意度的高低,也就是说,提高其顾客满意度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要做的。那么,要怎样去提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
1、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质量的提高需要企业所有的人的努力,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广大员工多观察,勤思考,主动学习操作技巧,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质量,以主人翁的精神切实认真参与到公司的生产管理中来,以实际行动积极积极为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献计献策。
当然,这里需要每个员工自己积极行动,但是如何让每个员工自己能主动起来呢?这是考验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是否有为员工利益考虑的措施了。企业要注重与员工进行良好沟通。员工是企业的内部顾客,企业要树立欢迎员工抱怨的理念,建立设立意见箱、进行门户开放,并通员工信息热线等方法鼓励员工抱怨,实现与员工不断沟通,促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产生信任,建立起有共识的团队。
可想,一个企业如果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员工死活,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如何能让员工心甘情愿去为企业卖命。要知道员工对企业的态度也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去信赖。
从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来看,完全由于技术或设备因素引起的比较少,大量经常性的质量问题都往往是麻痹大意,或责任心不强,怕麻烦,图省事,或者违反了工艺操作规程和规范等等所致。因此,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做好有关真实质量情况的原始记录,及测试的计算工作,对于质检环节也要加强规范,并且制定相关的惩处规定,对于责任承担人一旦发生违规的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2、对员工进行相应训练,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服务可以使顾客的购买总价值提高,同时也可使顾客节约其购买成本,尤其是可节约精神和体力成本。科学的服务手段,真诚的服务态度会使顾客减少受骗上当的精神压力,以及顾客对企业的亲切感。方便的售后服务可使顾客节约购买时间,降低时间成本。企业要想让员工提供高水平的顾客服务,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有关顾客服务的教育训练,例如电话技巧、销售步骤、衣着打扮、应对礼仪等。
3、建立客户调查体系,确定顾客需求
顾客满意度调查非常重要,企业可建立客户满意调查体系,根据顾客反馈的情况以及时获取真实的信息,确定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细分顾客群体,了解各类顾客现实的喝潜在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需求和期盼,分析顾客的购买行为和动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或超越他的需求和期望。
另外,建立全面的客户调查体系可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从而达到改善自己,进步自己的目的。
4、塑造顾客满意的企业文化
塑造顾客满意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员工是否完全理解顾客满意度的重
要性,并全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以及这种价值观念的习惯,能否真正在企业内生根。这样员工才会真正替顾客考虑,才会让顾客感到服务的真诚,觉得企业是在为自己着想,能够使自己满意。
5、聆听顾客的抱怨
聆听顾客抱怨是了解其满意度的主要途径。企业应培养欢迎抱怨的文化,鼓励员工将抱怨视为赠礼。同时,要制定欢迎抱怨的政策,尽可能让公司政策能照顾到提出抱怨的顾客,确保该政策经过各部门的喉痛协调,制定明确的奖励,鼓励员工尽量使抱怨顾客得到满意。还要形成良好的沟通体系,让顾客的抱怨能从一线服务人员传到企业高层。企业高层也经常性抽查相关服务,清楚市场顾客对自身企业的意见,以做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市场营销原理》(第13版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著;楼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第1版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江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3版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自主创业探析)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重要模式之一;甚至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行业,成功率低,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和各个方面的努力,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 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 大学生
来自教育部网站报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史无前例的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人数,今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省、市、地区各级政府到中央;从各种媒体网络;从毕业生到大学;从家长到社会,众口一词:最难就业季。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从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至今,毕业生数量成跳跃式增长,看一组数据:2003年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338万,2006年毕业生413多万,2007年毕业生495万,2008年毕业生559万,2009年毕业生610万,2010年毕业生631万.2011年毕业生659万,2012年毕业生680万,2013年毕业生699万。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成才、就业的重要模式之一,也是缓解就业压力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充分就业,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多种举措并举,多管齐下,共同探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之道。
第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靠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规模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刺激经济发展?国家要通过制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消费增长,扩大国内需求,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小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支持自主创业,刺激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高校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确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要坚持以质取胜,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指导下,坚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考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作为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深挖潜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企业应致力科技创新,挖掘内部潜力,研发新产品,开展新服务,投产新项目,创造更多新岗位,吸纳更多人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就业直通车。学校与用人单位要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校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人才,用人单位为学校提供就业保障。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与市场直接对接,实现互利双赢。
第四,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创造条件自己创业。要善于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确立比较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不可好高骛远。社会也应给予大学生更多关爱和
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提供培训、信息服务。总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依靠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第五篇: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摘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高校和社会最关心的是一所高校的就业率,它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大学
生;就业率;就业力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
1一、就业率与就业力的含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毕业的大学生工作是包分配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传统的以“统一包办”为特征的毕业生分配制度经历着一场变革,高等学校提出了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新目标即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部分应届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于是就产生了就业率这个概念。所谓就业率,就是当年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占当年全体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就业率作为一项指标来考察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有其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年高校或者某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以便我们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调整专业结构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学生来说,对其有实质性影响的是就业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力量是学生本身的就业力。就业力主要是指实现就业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业认知力,就业适应力、就业改造力。
2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与就业力的途径
1、就业力与就业率的关系
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一种现象,而实际影响就业率的则是学生就业力的大小,一般来说,总体就业力越强则总体就业率越高,反之亦然。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升就业力。根据各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极个别机械性的工种对应聘人员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其他大部分都对学历有着相应的要求。究其原因,那就是大家都认为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自身具备了较高的素质,而这种教育所形成的素质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就被称为就业力。所以说只有具备一定素质和就业力的人才,才可能更好地在人才竞争中实现就业。就业的可能性越大,就业率就越高。
2、提升就业力是实现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在就业实现过程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是就业者的就业力。所以在就业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就业率的表象迷惑,应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积极做好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工作,这才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根本之处。提高就业力的主要途径有:
(1)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学校和企业应深入市场调查,以市场为导向办学,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自己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应该加强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基础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就业力。
3(2)突出实践环节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力和就业适应力
关注“行业”,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认知力,通过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本行业的内在信息,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新的就业环境。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之后,能否被某一单位顺利录用,还需要毕业生在应聘开始之前进行大量的有计划的准备工作,关注“职业”,关注求职技巧,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适应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讲课方式比较古板,教材落后,授课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缺少新鲜事物,以至于学生不爱听。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改变教学授课方法,在课堂中穿插最新的本行业的动态,另一方面增加专业知识的实践,培养应用性人才,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发现知识不足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4目前我国还是以一个应试教育为主的国家,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部分都是以死记硬背方式掌握,对应付考试有点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对知识的长久性掌握来看没有一点好处,反而遗忘的更快,学生也对实践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强。高校虽然有所谓的暑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据调查和走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