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

第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所决定的,文言文比较晦涩难懂,所写内容也是比较久远的,学生的兴趣不高。本论文主要通过教学环节中如何进行有效活动的探究,寻找一些较为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通过进行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文言文的教学真正有效,学生乐于学,学有所得。

【关键词】:教学环节有效活动

一、语文活动化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要载体一种语文教学策略。其明显特征表现为:活动化教学要求教师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利于学习语文的教学情境,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充分挖掘学习潜能,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进而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智力。学生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活动化”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生动,学得更具有现实意义。进行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研究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活动课开展方式的探究

高中文言文相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加大,学生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那么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较为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本人就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探究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

(一)、初学课文,以“读”激发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中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学生拿到一篇文章之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读,在初次的朗读中校正字音,初步理解文意。再者就是范读;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古今不同,有些是通假字,这些需要教师范读或者听音频加以矫正。如韩愈《师说》一文中,“或师焉,或不焉”一句中的“不”应读“fǒu”,“句读”中的“读”应读“du”。荀子《劝学》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中,“生”是通假字,不读“shēng”而应读“xìng”。通过老师的范读或者听音频,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分组进行竞读,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学生会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自读,诵读,竞读,评价……读多了,要求背诵的篇目自然也可以做到了,并且能领悟其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熟读课文,注重文言知识积累并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认识,基本意思能够把握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养成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呢?本人认为可以采取卡片知识归类的方式。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中,涉及到的虚词较多,例如“以、且、则……”可以让学生按照制作卡片的方式,将这些字的用法、意义和例句归纳起来,卡片上可以加上自己的创意,有留修改的空间,这样学生能更积极地参加到字词的积累当中来,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然就加深了对字词的理解,再用一节课让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相应的提点,让学生自我修正和补充,将学过的文章的相应虚词也归纳过来,对过往知识也进行了一次复习和系统化,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做法。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探究性学习。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探究问题、自主获得知识。这个环节的作用在于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并在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内容,设置的探究题目有所侧重。人物类的侧重在人物形象的探究,事件类的侧重对事情的看法或者细节的探究,议论类的文章侧重对于观点的看法和评价。

在《鸿门宴》中,我设置的探究题目是:“结合项羽在鸿门宴的表现,你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喜欢这个人物,理由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让他们思考项羽这个人物,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去分析人物,看出性格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再者,还可以设置探究题目:“从文章中你觉得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得天下者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假如项羽卷土重来,你觉得历史会改变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让学生放开思维去假设,去探究人物的命运是怎样形成的。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可以设置问题:“郑庄公和母亲姜氏最后和好了吗?如何理解“遂为母子如初”?“郑庄公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的誓言后,为什么会后悔?“悔”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学习,对人物的深度探究,庄公和姜氏只是表面上的“和”,其实内心仍是“不和”。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养成对待人物、事件要深入思考的习惯,会更全面地看人看事。

(三)、精读课文,可进行个性写作,表演话剧或者演讲

在文言文的学习后期,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那么这个时候就可采取一些活动,让学生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行动,通过个性写作,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评价能力。这里重点谈下我对话剧表演的看法。

我们以《鸿门宴》为例,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课文后,可以分组进行表演。组内学生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任务。第一组是负责写剧本,为文言文进行改编,变成话剧,这个时候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熟悉话剧的写作,主要在语言和动作中突出人物的性格。第二组学生作为演员,根据剧本,挑选角色,揣摩人物性格,进行排练。第三组学生是后台人员,负责相关的道具和演员的准备工作。第四组学生是评委,负责制定评价标准和执行评价。这样,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到话剧的活动中来,再统一进行表演比赛,由各组的评委学生组成评委团,让学生自编自导,在表演中,学生有自己的演绎和理解,我们可以从中形成评价,这样,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而对于以后文言文的阅读也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活动渗透的一些设想和尝试。文言文学习,是学生高中阶段一个很重要也很棘手的内容,如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希望本人的这些思考和尝试,能有一定的效果。教学相长,通过学生的活动,我们教师可以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探究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志坚《高中语文活动的实践与启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卷第2期

【2】张琳《新课程背景下高语文教学中语文活动课程的创新》2009年下旬

【3】王红芳《浅谈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学2011第四期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5】张超高中语文活动教学初探《教育教学专论》

第二篇:高中文言文,这样教学会不会更有效

高中文言文,这样教学会不会更有效

新课程理念呈现的课堂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生动,以人本关怀的独特温暖着莘莘学子。在这样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学习应该因其特有的语言形式、音韵节奏而展现蓬勃生机,应该因其特有的时代历史风貌、文化风情而精彩纷呈。然而现实状况中的高中文言文的教和学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针对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一、在勾连现实中落实文言知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当下,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文言文教学汲取文言文中思想的精华,传承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又过于强调文言文中的“文”,经常把文言文上成思想教育课,缺乏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大部分老师是一节课疏通字词,一节课理解文意,或者是上完课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发散思考,从而拓展思路,陶冶情操。这样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虽然联系在了一起,文言文的实用性好像也得到了发挥,但并没有做到文言相融相生,依然难以克服学习过程的乏味枯燥。

崔莉在《文言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情怀的引导》一文中指出:“要想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想办法消除学生和古文这种隔阂,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到古人与我们的共同之处,在交流中接近文本与我们的距离。”基于此,我们在教文言文时务必要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要让学生勾连现实,从中读到一种时代感,尽量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对接,要让学生意识到决不是为文言文而学文言文,要让学生古为今用。在勾连现实中巧妙地落实文言知识,做到文言相融相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可见勾连现实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它体现了老师贯穿新课标的意识,有时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健康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就在此实现了。

二、在问题设计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并不理想。有的教师还是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在课堂上不是在与学生对话,而是在与自己设置的问题对话,完全把学生搁在了一边,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走。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的接受对象,不要求学生主动思考。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自然就没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来,学生自然不会有大的收获。其实语文课应该是老师、学生、教材文本等等关系的多重的、平等的对话,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实现了与文本真正的沟通,也就实现了与学生之间真正的沟通,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学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增进理解力。吕双荟在《对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一文中指出:“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的诗文似乎是与已无关的,与趣味精美无关的一堆符号。”

而能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张力,有没有探究的空间和价值,会不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走进文本。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不过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探究性,一定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才能完成。

让学生抓住有关写月的句子进行探讨,从而理解文章内涵。这个问题的设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他们都认为这个问题很有张力,很有探讨的空间和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对“月”的理解的过程就是逐渐走进文本的过程,学生对“月”逐层深入地理解也就是对文本逐渐深入地理解。这样的问题,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自主地读出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堂课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我在设计问题时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能否充分体现,有时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老师在设计问题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一定要考虑设计的问题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在品味虚词中读出文章情味

现在老师们都知道文言文要重视朗读,关键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诵读指导。朗读,若没有教师的精妙点拨,兴致盎然的涵咏品味就会枯燥无味,文言的精髓就难以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朗读指导不仅要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读出作者内在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情味,否则技巧也仅是花架子而已。

我们知道,文言课文中文言实词是承载文言思想和情味的客体,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无疑是走进作者内在情思的必要途径,所以大部分教师也很注意对实词的推敲和品味,但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中紧抓虚词,尤其是语气词,进行揣摩也是读出文章情味的。

古人说话的语气更多地体现在虚词(尤其是语气词)上,因此对虚词进行揣摩体会更能读出文章的情味。“岂若”和“不若”的区别,“哉”蕴含的深沉惋惜,有无“而已”的情感比较,都可以看出虚词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唯有如此揣摩,才能走进隐士的内心世界,才能明白隐士的真正态度,才能读出隐士真正的情感。

文言文的名篇佳作是滋养中国人精神的文化源泉,文言文教学也应该因为勾连现实、巧妙设计、有效诵读而变得生动有情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为这种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基于不理想的教学现状,也因为这种教学策略是能够付诸实践的,所以它才能有扎根的土壤,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

【内容摘要】文言文有着华美的语句,古朴而富有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他们之间的在教学上既是延续又是创新。

【关键词】衔接 理解 兴趣 明确目标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件华丽的衣服的话,那么流传久远的古文则是那衣服上闪耀的装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总是那么古香古色、纯朴典雅,古朴而富有韵味。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而中学文言文教学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许多学生在学习古文方面感觉非常吃力,面对一篇篇生涩难懂的古文,许多学生感觉压力非常大,提不起学习兴趣。面对地位如此重要的古文,本文就简单的探讨一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完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对接。

总所周知,教古文学古文,应该以读为主。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怎么读,应该怎么教学生读,学生又如何去体会理解,这便是重中之重了。在教学之前,我们又应先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在小学五年级我们学习了《杨氏之子》这篇古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全文非常简洁明了,对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适合的,难易度适中。而我们通常刚开始学习古文时主要从读(包括读音,停顿,语气...),翻译,理解,背诵...等几个方面展开的。这对于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来说是教学方法合适的。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文言文都比较简练,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有,但在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下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索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压力不是很大。

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古文学习变得越来越难,中学文言文教学被调侃成“死于章句,废于清议”,学生通常在学习古文是都感觉非常吃力,许多同学学习古文只是在会背诵的基础上去学习,对于字词句篇的学习理解很表面,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这也是中学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说注重中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我们认为,在教学生读古文之前,教师应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应了解写作背景及目的。其次,这古文是要会成诵的(小学古诗文一般都不长,如人教版六年级的《杨氏之子》和《两小儿

辩日》。都是百字左右的。)第三,要有古朴而切合的朗读方式。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方式,其表现方式看似因为文字的运用方法使然,其实却是朗读的方式的迥异造成的。如果一个教师,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那么,哪怕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哪怕他没有多少教学技巧,哪怕他的发音是带着浓浓的地方腔的,但是他读出来的“古韵”却是明显不同于别人的——这就是特点,一个必需历经时间炼就的最能体现古文魅力的良好特点。这个特点的准备是三者之中最难的,但是,相信我们的老师当然不在话下。有了这以上三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

而对于中学生学习古文来说上述的方法显得有些不太完全实用了。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情形大抵被归结为“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死于章句”是指文言文字词句知识教学方法太死,教师往往采取切鸡丁式的授受教学方式,不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废于清议”是指那种抛却文言文语言文字本身,毫无节制的任意拓展,大谈文言文文意和文章思想的现象,学生学习文言文所得的是空手而返。针对中学文言文课堂中大面积存在的“文和言”割裂教学现象,我们认为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下构建灵动的学习方式。在“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的融合”情境下构建探究活动型课堂是指在文言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把文字、文句、文体和文意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采取以一驭多或者以多通一的方式,创设更适于学生整体和分解认知,更便于激活学生思维和学习兴趣的情境,把文言文“文和言”割裂的授受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下,文和言互为带动,互为促进,强调学习的体验和探究过程。

我们对于中小学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又要了解他们的联系。在相同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不同之处,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去创新发现。那么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中小学的课程标准是不同的,学习要求也各不一样。在学习中学文言文之前教师应当明确小学1-6年级文言文学学习的教学任务是什么,其次就是认真解读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去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与不同之处,在联系的基础上去创新,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小学课文的基础上去理解中学所学的文言文,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一环。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工具,养成在阅读

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学习别无捷径可走,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要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再次,教给他们理解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读,但是理解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意思的习惯;还可以教他们根据记忆规律有效背诵,抵制遗忘,养成积累名言佳句的习惯等等。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而学习习惯就是把钥匙,是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三、研究教材,明确内容上的衔接

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儿童经验和想象,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 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特别是文言古诗文,小学多是一些绝句,读来琅琅上口,学生易诵易记,而且小学文言古诗也往往以记忆为主,多强调背诵默写这一工具性。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 %。且中学对文言古诗文的学习在背诵默写的要求上提出了品读赏析的更高要求。教学要求的提高要求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设计由简及繁,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的教案。

四、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所以小学文言文大多是学生喜爱的故事类文章,这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中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上的难度明显加大,趣味性也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到了初中后,兴趣爱好从小学的广泛慢慢变得狭窄起来,对于一些事物的兴趣也慢慢变低,少了小学时的那么多好奇心,学习兴趣也随之影响。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就至关重要,教师要试着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之,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 教学上就必须注意衔接。如果忽视了,这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学生学习吃力, 难以适应, 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 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积重难返, 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 分化”与“ 滑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重视中小学文言古诗文的衔接,使小学语文向初中语文自然地延伸、过渡,防止两级分化,是大面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开题报告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其性质类型 名称: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性质类型:本课题为巫溪县中学詹祖凰老师负责,高中2015级语文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的县级教研课题,是通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的实施使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合作讨论多了,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尽管文言文课堂教学渐见春光,但费时而效益不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形式化、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围绕考试需要而传授知识和搞习题演练,学生依赖于老师的传授与训练,被动地成了记笔记、死记硬背和做习题的机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高投低产,让师生皆倍感身心疲惫。为了让师生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我们理应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而且传承民族文化精华是基础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选学一定数量的文言课文,其意义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是为了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文言文教学的比例上升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文言文中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丰富的精神资源,包含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因此,对高中文言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从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出发,探索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新模式。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比学校教育的其他任何可控因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着手,研究高效生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改变前述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概况

在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很少。

从论著方面看,虽然目前专门针对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的专著还未出现,但李方明的《 文言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德名的《 文言文教学设计》可以对我们研究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另外,方明教授在《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从解读“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实践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赵安的《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一文强调:增强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经营有序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效教学等。

从研究论文方面看,唐海波著的《浅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年1期),张晓慧的《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3期),范茂斌《论文言文有效教学》(《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姚引芳的《实在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语文新圃》2008年5期),田士军的《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谈》,(《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文言文进行了探讨,在有效教学法方面《“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有效文言文教学的特征分析》对文言文进行了思考。

从学位论文方面来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苏州大学,郁婷,2008)《文言文有效教学》(闫颖,天津师范大学, 200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沈万凤,苏州大学 200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张战备,2007,河北师范大学),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入手,对有效教学涵义、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论述,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策 略有较深入的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理论的收集、阅读和研究,为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寻找理论支持和依据,从而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

2、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文言文现状,从而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4、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5、案例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同组织形式和学生差异“等角度,探求从个别到一般的导学”策略。

六、研究步骤

2014年3——4月:课题申请、论证

2014年4月——6月: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

2014年6月——9月:完成对我县高中学生文言文基础的调查和分析; 2014年9月-----2009年10月: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并逐步完善相关理论。

2015年3月——5月:结题。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七、成果形式

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八、课题分工

詹祖凰:申报课题,提供相应申报材料,组织监督课题研究过程,联络各方面信息,汇总各方面材料,协助组内成员工作;把握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承担组内分配的具体任务。

刘娟:负责组内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总结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并在组内交流。

唐华生: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探索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在组内交流推广。

刘红: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谭贵平: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完成对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文段翻译教学研究,搜集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佘扬美:完成词类活用,文字通假知识点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邱小兵:提取主要信息、分析与综合及文言句式掌握教学研究。谭其远、邱元泓、崔廷荣、刘道清:调查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搜集当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充实课题材料。

九、文献占有情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上海教育科研)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焦翠霞《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课》(首都师范大学)保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文言与白话》(北京:中华书局)中央教科所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集》

周勇,赵宪宇主编《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韩延明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2014年6月8日

第五篇: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初探论文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

一、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遗憾的是,文言文教学却是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当下的农村高中,教师在生源基础薄弱、高考应试压力的现实面前,难以摆脱以往“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几近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学心理,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呢?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在接触了广东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有关成果后提出“大力发展中学语文活动课”,并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针对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现归纳如下。

二、农村高中有效进行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鉴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我们主张在活动化教学中,强调“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通过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并最终实现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一)激趣教学,以“读”导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朗读的运用。作为文言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诵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几乎适用于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普通学生群体,是文言文活动化教学中的最基本形式,尤其适用于农村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再次,“读”作为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读、小组赛读、个人体验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而叶圣陶先生尤其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读”作为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探究,拓展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种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必须预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教学目的,为学生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我一开始便提出了“兰芝与仲卿真心相爱,为什么最终却只能落得个黄泉相守的下场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阅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翻阅资料等形式,疏通了文意的同时,更讨论出了各种让人惊喜的答案,例如“封建制度的压迫”、“恋母情结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七出之条”等,其收获之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同样的,在《鸿门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问题:(1)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2)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也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文言知识、读懂文章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可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单止能促动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阅读困难,更能在让学生拓展思维,收获更多。

(三)体验教学,教学相长

所谓“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抽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篇目或文段,让学生小组负责分段备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课件,并以此为作业上交,通过老师的审阅后,进而试讲,最后在班里正式讲授。这样的体验教学活动,可以迫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克服文言文的难点,并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增加与组员、老师的互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共同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一课中,我把其中“勇服郭郗”、“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分给学生小组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工具书、请教老师等形式,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教学设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字字落实,更为明显。

(四)参与评价,巩固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更为投入,对文言知识能做到及时的总结梳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力拟出评价试题,进行小组互考,互相解答。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新学文言文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拟题比赛中,其中一组学生除了把握好其中重点字词的出题方向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在“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价值观上进行讨论,反响热烈。而出题者,也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习主动性愈加强烈。

三、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一些构想

事实上,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课本剧、比较阅读、素材积累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实施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能力。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本色表演。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在激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是一蹴即就的,要培养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与学期教学任务是否有冲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尤其得留意分组时,是否能做到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以优带差的学习;在教师的备课上,更要有多元的准备,适当的朗读指导、合理的问题预设、持之以恒的点拨指导等等,无不向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叶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年4月第4期第6卷

【2】张霞《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朱峰《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田立君《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2011年2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6】宋国平《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2010年第53期《考试周刊》

下载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钟爱军张习生 时下文言文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来自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理念没有更新,教法单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就能发掘其中的宝藏,就能充分地学习古人的智慧。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讲究方法,教好文言文。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基础 情感熏陶 写作 做题技巧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任玉芳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可从以下方面......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而今,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高考不考文言文,那么,我想,几乎很少人愿意去学文言文。 有人曾在高中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80%的学生......

    浅议高中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浅 议 如 何 创 建 有 效 课 堂 教 学 -----以”A DEBATE”一课为例程杰咸阳市彬县范公中学 邮箱:chengjie1687@163.com联系电话:***摘要:面对高中的新课改, 全面提高......

    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

    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论文[5篇模版]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文言文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结晶着前人的思想精华。教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