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

时间:2019-05-13 10:1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教学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教学中》。

第一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第二篇:在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依据各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通常,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此法可以字字落实,能较好地积累文言词汇;意译就是翻译原文的大体意思,此法比较流畅好懂。对于我们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只要能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行。

下面谈谈自己多年来教学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人名示例:《唐雎不辱使命》中的“秦王”、“唐雎”,《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子”等都可以直接抄录;年号示例:《陈涉世家》中的“二世元年七月”可以直接译作“秦二世元年七月”,《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可以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形:

1、词义扩大了。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山”古代专指华山,现在指一般的山脉。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山河表里潼关路”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汉语中指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示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的“妻子”就属此类。此类词还有“所以”、“可以”等。

3、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示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如果学生掌握了以上两种翻译文言文的方法,阅读翻译文言文时便不会感到吃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而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做到“少教多学”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化枯燥为形象,化无趣为有趣,化困难为容易,让师生都从学习文言文的苦恼中走出来,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是我们语文教师思索的一个课题。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通过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积极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情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语感,走一条立足吟诵、创设情境、添趣加新的教学之路,探索课堂教学中“少讲多学”新模式,来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一、立足吟诵、培养良好的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方法之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东坡和朱熹等古人均强调诵读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理解,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作者所表达的内涵,笔者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想做到“少讲多学”就应该立足吟诵,让学生在听教师吟诵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多方感受意境。从吟中读出韵味,从吟中产生兴趣,语感是从吟中积累,素养是从吟中培养的。

二、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很大。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而是一种创造。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努力做到“少教多学”。作为教师更应不拘一格,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形成独特的体验。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鄙”“陋”,但有的学生却认为鲁庄公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能够向“曹刿”这样的小人物请教,虚心听取他的意见,有善于“纳言”的性格特点。对此,教师应予以肯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对同一事件的描写与说明,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外性、塑造个性的过程。有个性才有创造,与众不同才可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

三、说读写画,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体验性,也就是说,学生置身其中,心灵感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嘴去说话,动手操作。有位专家说得好:“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置身于使用那种语言的环境中去。”

然而,文言文反映的时代距今久远,要置身语境,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世界观。为了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发挥想象,设计合理情节,通过听、说、读、写、画,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情感。

例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读中感受作者巧妙的用词,再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深入体会作者借山水抒别样怀抱的情感,再谈谈自己的感触;通过复读课文,在脑中尝试再现历史,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或者用书画来描绘出作者的喜与悲、爱与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教学,让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展示,立体体验,并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延伸,情感逐渐变得细腻,思维逐渐变得敏锐,视觉渐渐变得深邃。从而更好地做到了文言文教学中的“少讲多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添新加趣,探究亮点激发思维

教材中的文言文,在疏通字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打好基础后,将文言文作为现代文来学习,用足用新用活教材,也是文言文教学做到“少讲多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1、丰富内容,点击思维:

文言文短小精悍,语言凝练,这足以给人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对教材中的空白领域进行合理的发挥创造,是“投‘风华正茂的学生’所好”。抓住这一亮点,采取学生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熟悉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如《晏子使楚》中,让学生通过“视”“笑”“避席”等词,合理想像晏子、楚王当时的神态、表情,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塞翁失马》中,给文章续写,依据福祸相生的原则,想像塞翁的故事该如何延续。

2、打破常规,转换思维:

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所体现的古人思想,在历经漫长的岁月后依然焕发着活力,依然可以指导现在人的思想,但也不可否认,也与现在人的观点形成一定的摩擦,这也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亮点。教学中,教师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代的思想,批判性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

如《画蛇添足》中,对给蛇添足人的创新意识的肯定;《卖柑者言》中对卖柑者的商业包装头脑的评价;《愚公移山》中对愚公移山行为从“环境保护”这一角度的否定„„这些打破常规的全新认知,使得文言文课堂生机勃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也让他们尝到崭新发现的喜悦,时代的创新主旋律也在小小的语文课堂上唱响。

3、古为今用,拓展思维:

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掺加现代元素,做到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也是活跃课堂的一个亮点:《桃花源记》中现代导游为桃花源做宣传;《寓言四则》中创编现代版的《滥竽充数》和《塞翁失马》„„在这些具鲜明时代感的新鲜元素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下,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展,奇思妙想频频不断。

4、追根究底,深化思维:

针对教材中选编的思想性强,对现代社会具有指导启发性的文言文,挖掘其中具探讨价值的问题不失为教学的亮点。《伤仲永》中由仲永的悲剧探究现代教育;《愚公移山》中由古代愚公精神看现代人“移山”伟绩„„学生的思维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得以成熟深入。

5、“偷梁换柱”,活跃思维:

古人所写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文约意丰,含蓄蕴藉,讲究推敲,讲究精练,讲究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一亮点可让学生在模仿写作中得到闪现:如仿《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句式,写自己的生活„„如此模仿写作,必会受到熏陶,从而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说不定也会“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或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

五、拓展迁移,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要切实做到“少讲多学”,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数的课文和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落实好课堂教学,让学生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给学生引荐一些浅显的文言文课外读物,也是增强文言文教学实效的有力举措。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给以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提高。

总之,我们应理性地正视我们身陷的“困境”,勇于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在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少讲多学”,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彻底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李 素 珍

共和镇维新学校

2013年11月14日

第四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青浦区徐泾中学 孙兆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的魅力历久弥新,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中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最佳途径,因此,近年来,文言文的教学逐步引起更多的关注。而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又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手段,也是为人广泛运用的。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下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朗读的巧妙运用对于教学的好处。对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是陌生的,他们还处于文言文学习方法的积累之中,所以,我们的教学期待让学生通过多形式、多种角度地朗读,如自由读、集体读、师生齐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读得有神,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以读贯穿始终,体现以读为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我将朗读的层次分了四步,这四步各有不同,各有作用,每一步的朗读都力图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通过朗读更深地走进文本。

第一步:读准。第一次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能够根据纠错后的提示,读准文中的多音字,生字,从而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比如在《为学》这篇课文中就有“语、鄙、恃”等易读错的字,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但要认真纠正其中的错误,还要及时补充该词的含义,这样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达到理解地读的目的。在《卖油翁》中,学生正是在这一步朗读中,认识了“矜、忿、颔”等词,这是感知文本内容的第一步。这一步朗读,以学生的个别读并纠错开始,以整体齐读易出错的词并最终达到准确结束。

第二步:读通。第二次读,在读准的基础上,能够更加流利地朗读课文,语言没有障碍。同时,也包括停顿无障碍,因为停顿的障碍通常就是不理解,在第二次读的过程中,就是要解决学生朗读中的不当停顿。“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样熟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减轻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同时,熟读更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背诵。在《卖油翁》的教学中,学生正是通过这一步朗读,明白了“但微颔之”“唯手熟尔”的句读。这一步朗读以学生个别质疑开始,以集体答疑,个体体验朗读,并最终确定准确的句读结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越读越熟练,读通的过程千万不能忽略,因为,只有这个过程的准确无误,才能保障下面的理解文意的过程更顺畅。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第三步:读懂。主要是通过朗读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进而理解文章主旨。在《为学》中体会富和尚,穷和尚两个对比鲜明人物,他们的语言精炼,但是蕴含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学生就可以通过听朗读中人物的语气,来分析人物当时的情感,然后再透过这个情感的层面,去分析理性的层面,从里达到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卖油翁》中,学生正是在这一步朗读中,通过对陈尧咨和卖油翁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品读,理解其人物形象,理解文本告诉我们的道理。文中共出现两位人物,陈尧咨的骄傲自矜,我们很快就可以感受到。有世人的盛赞“举世无双”,更有自我感觉良好的“自矜”,后文还有“十中八九”的证明,这一切都让初入眼帘的陈尧咨形象十分鲜明。但是随着卖油翁的介入,陈尧咨情感的变化就需要深入地思考才能够体会了。在卖油翁“但微颔之”过后,他连着两句追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里包含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仅看两个问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成反问,包含着一种气愤,但是,我们仔细地理解一下这两个句子,其实,陈尧咨第一句情感上包含着疑问,同时,更有一种轻蔑,这种轻蔑的情感就体现在一个“亦”字上,而这正是学生忽略的地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着一个“亦”字,进行了故意漏读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我漏读了一处,然后进行是否可以把这个“亦”字去除的假设,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亦”字在这里能够体现陈尧咨怎样的心理,学生在比较朗读中,感受到了陈尧咨言外之意中的轻蔑,真是这种深入地沉浸文本,才能够让学生在简单的文字背后看到陈尧咨生动的心理变化。

第四步:读出味。准了,通了,懂了,下面的就是读出文言文的味道,那吟咏朗诵的读书声,该以怎样的形式传达出来才有文学的美感,在准确的基础上,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对人物的充分解读,以及对文章蕴含事理的体会,有声有蕴地朗读,读出语文味。而这有别于刚刚三个部分的朗读。

这里可以播放名家朗读视频。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地听,然后自行体会,然后再跟着朗读视频跟读,通过名家示范朗读,进一步激发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文意,感知作者的心意,而名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更能引领学生的朗读,教师也可以进行范读。

以朗读这个最易入手的方式,体会人物语气,把握人物情感,进而揭示文章主旨。《为学》中最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两个和尚,穷和尚和富和尚,两者对话精炼,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十分鲜明,富和尚“子何恃而往?”、“子何恃而往!”两句值得细细地体会,可谓字字句句见分晓,而穷和尚一句“一瓶一钵足矣”也昭示那自信敢为的形象。从朗读的语气出发,把握人物的情感,进而我们不难得出,立志去为,立志不为的差别,也就自然明白了事在人为的道理。

在这四步朗读中,穿插了多种朗读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让课堂充满了朗朗书声,充满了语文味儿。

第五篇: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范文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如何指导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商榷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深刻透切,学生也留不下多少印象,效果不佳。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了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又像有人说的:“艺术作品的最终完成,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之中”。这话很有道理,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和领悟的过程。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综上所述,我想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谈几点看法。

一、要重视教师的范读,我们有些教师怕辛苦,往往省略了这一环节。范读很重要,教师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听出文章节奏感。好的范读往往会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开始教新的文言课文时,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语音的异读破读、通假字的读法、重音停顿、节奏韵律等等。

二、教师范读之后就是学生的自读,盲目的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科学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要求读第一次就读准确。如果开始读错了,以后很难改正,以后考试的默写极有可能出错。文言文中常有生僻字、多音多义字、词,又间有通假字和破读字,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训练,及时地予以纠偏。其次,要读准句子的节奏,也就是分清句读。要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长句中的小的停顿更是要紧。

自读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自读不必要求整齐,可以散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可以一边读,一边去理解语音和语义。这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的语言环境。这自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读课文。这种读应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读非常重要,可学生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一定会完成的很好,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入竞争机制,分组朗读,可分大组朗读,也可分男女同学朗读,借助男女生音色的不同、音调、音高及语气的变化,可产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光是准确诵读,不是我们最终目的,我们要求读懂词义、句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读懂词义、句意的关键,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对新课文产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如果说读的第一步要做到“若出吾口”的话,那么这一步就要做到“若出吾心”。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不少倒装句,学生在“若出吾心”的认真阅读中,就能够自觉地把正确的语序调换过来,进而正确的理解文意,加快背诵的速度。

三、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要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面阅读基础上的升华。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是“哀伤”处还它个哀伤”。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下载文言文教学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教学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合集)

    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 安徽省灵璧中学 张芬红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牡丹江路1211号安信广场D区306室,陈广华,***)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审美教育 自然美 意境美 人格美 智慧美......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文言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中的文言文教学 俗语有云:“语文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可见,对于文言文,无论是教学的教师还是听课的学生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要把文言文上得生动有趣,这......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初 中 文 言 文 教 学 中 的 几 点 体 会 . 新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是中国语言的根基所在,从个人方面讲,学习文言文有助......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 永顺县电教仪器站王晓兰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

    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乌拉盖管理区中学 赵全 【摘 要】课标理念下,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传递途径多等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多......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朗读。我认为我们现在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文言文的教学更应该重视这个过程。文言文的......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刘程灵 现在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仁义、忠孝、诚信、勤俭等中华道德文明已茫然无知,他们“缺少的不是头脑,而是道德感”,对此作为“风化之源”的......

    如何教学文言文

    如何上好古文 古文怎么上,当上到古文,我们语文老师就显得慌了神。主要原因就是古文学生不懂,许多字古音古义让学生难以读懂,还要翻译,按照教材释义所用的课时,根本就无法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