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时间:2019-05-13 10:1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第一篇: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1号参评论文

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摘要]要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低效的现状,须从知识性、趣味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文言文课堂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在教学中实践阅读、口语、写作训练,努力营造既有实效又富有吸引力与活力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兴趣 实效 生活实际

“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是在高考“指挥棒”魔力作用下喊出的口号,也是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对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这个口号或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只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重视的就只是文言文作品中字句的落实、文言句式的翻译这些“言”的部分,至于作品的整体意蕴、谋篇技巧、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文”的价值,往往会忽略,因为它基本上不考。而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文言文就像学外文一样,只重视虚词、实词、句式,不重视欣赏和吟诵,久而久之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考试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文学底蕴更无法得以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要想学生既能从容应对文言知识的考试,收获到课堂的实效,又能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鼓舞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外,从文言文本身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探讨文言文教学传统模式的改进,努力营造既有实效又富有吸引力与活力的课堂氛围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从知识性、趣味性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文言文记载了古代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礼俗宗教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虽然这些领域对于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恰恰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启发提示和介绍补充,以学生的已知经验来带动对未知经验的渴求,就能让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文章,了解熟悉其中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并能从中寻找出古时与现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尤以历史人物事迹、名篇佳作、典故传说、成语故事来历、风俗人情等最能引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些带有浓厚人文色彩和文化积淀的东西也

恰是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重视文化传承的所在。

例如教《勾践灭吴》一文,可以结合吴越之争的史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甚至范蠡西施的传说来增强此文的吸引力,方式可以教师设问补充,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这样再来学习这篇难度较大的古文,至少心理上的排斥就没有了。又如教诸子散文作品时,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丰富的成语资源。象“祸起萧墙”、“分崩离析”、“五十步笑百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等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某个典故之中,它们作为古代文化的“化石”依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被继续使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要抓住联系古今的这些成语设置问题,借成语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而且也加深了对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中探求文言文的魅力,还是从文言本身寻找历史文化的趣味,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活动。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让文言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过成中,学生被分裂在两个世界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课堂充满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学习,活生生的孩子渐渐变得呆巴巴,毫无生活的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句话明确指出我们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那么与我们有时间距离的古文教学更应如此。

网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成都最潮语文老师:用“网络语言”讲文言文》。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1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文科课堂上,初二语文教师周密展示了他新课改后研发的新文言文教法,险些没把同学和老师们“雷翻”„„“哥上的不是课,是寂寞”、“神马都是浮云”、“脑壳里有乒乓”„„老师语出惊人,全场爆笑之中,明朝张岱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结合时事,被生动地一步步显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背诵文章也是趣味横生。文中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请大家用想得到的可以代替文中“痴”字的词语,一起朗读。瓜、雷、囧、呆„„四遍读完,全班爆笑不止,他还提议用“脑壳里面有乒乓(四川话)”来试一试,请大家体会当时的意境。最后,他引经据典揭秘了张岱寂寞的原因——“张岱是明朝人,成文却在清代,亡国亡家,岂不是神马都是浮云啊?”“作者不是真到西湖看雪

了,而是他的一个梦,和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一样,哥钓的不是鱼,而是下一个春天,是对未来的期待!”

听课众人评价:“这个新教法,高!”这里我们先不说教法优劣,只看学生反应,就可以知道老师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就是用网络文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学习本来就是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因此古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更真实,才更具活力。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实践阅读、口语、写作训练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就是阅读、口语、写作能力的体现,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也就是从这三方面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怎样变化,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这三大能力为目标。

文言文学习当然首先是学习古代书面语,理解熟悉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这是重点,也是语文工具性的突出表现。但是由于时代原因,这种工具的习得却基本无用武之地。让学生去凭此工具阅读古籍资料也仅局限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而从事历史文化的研究也非所有学生将来的选择。这就客观上使学生产生文言文学了没什么用的疑惑,学习兴趣自然就没有了。明白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当反思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的弊端,难道说文言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和“言”打交道,就没有其他的任务了?

(一)文言文学习同样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言文教学仍是串讲方式一统天下,因为教师放心不下的主要是课文字句的落实,这是文言文中“言”的部分,至于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感情、整体意蕴、文章特色等“文”的价值却不被重视或视而不见。当文言文作品被剥蚀得只剩下字句材料的堆积时,其作为作品的整体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教学就成了没有“阅读”的教学,只是文言字句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既忽略了语文的审美教育目标,又忽略了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言文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同时也漠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因文得意、缘文会友和发展自我的内心需要。因此,这样的教学也是漠视主体存在的教学。文言文如果教成了这个样子,那么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学习兴趣动机受压抑,课堂教学走向程式化和僵硬刻板。如此学生也就自然体会不到文言文能学到些什么。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起文言文这块文化宝地“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

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享受”(彭立勋语)。具体教学过程中,当处理好文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通过朗读去品味文章音乐美、形象美、情感美、意蕴美、形式美等各种美的表现,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才会提高,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与不学是不一样的。

(二)文言文学习也可以进行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文言文教学中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文言的表达方式并不矛盾。相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言文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写作上的指导,让学生感觉到古文学习并不是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教师以多样的方式将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的说写训练结合起来。

说话训练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课堂发言。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利用文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读,或是个别朗读,或是齐读,或是分角色朗读,或是开展朗读比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某一方面的理解。除了课堂发言外,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在讨论到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观点时,可以开展讨论甚至是小辩论;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例如《鸿门宴》里对刘邦、项羽的褒贬功过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课后组织辩论赛。还可以在每节课前利用3分钟进行小演讲,内容可以是介绍一首古代诗词,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介绍一个成语典故,解释成语的含义。这对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到很大帮助。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评,互评,老师对这些活动也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开展这些活动的关键是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口说;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说;教师的引导和点评不可忽视。

优秀的文言文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在写作上给予学生启示。所以文言文教学也应结合文章对学生写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在写作上具有借鉴意义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教师在教这篇文章时,就应有意识的以此文为例,引导学生探讨写作上的启示。在教学中可从文章表达的情入手,让学生畅谈此文最能打动自己的一句话,然后提出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不言情”而却能让文章产生“情无限”的巨大感染力。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一步步体会到写好一篇抒情散文至少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真情实感,这是打动读者的“酵母”;其次是生活细节,这是使读者产生共鸣的“原料”;再次是借物怀人,托物言情,这是使文章含蓄委婉,疏而不散的“技艺”。最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此文最深的感受或是自己在写作上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启示,还可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加深认识。这样的学习,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实践证明只要是好文章,哪怕是古文一样可以给学生的写作以巨大帮助。除了利用课文自身进行写作训练外,还可以尝试如古文诗化、古诗散绎的形式。前者将古文概括成一首诗,后者将一首诗演绎成一篇文字抒情的散文。以此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当把握好这几个方面:以知识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以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以切实有效的说写实践训练学生。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文言文课堂既有实效又富有活力,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因为一味强调知识性而失去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1号参评论文

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

[摘要]要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低效的现状,须从知识性、趣味性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文言文课堂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在教学中实践阅读、口语、写作训练,努力营造既有实效又富有吸引力与活力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兴趣 实效 生活实际

“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是在高考“指挥棒”魔力作用下喊出的口号,也是中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对于数理化等理科学科,这个口号或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只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重视的就只是文言文作品中字句的落实、文言句式的翻译这些“言”的部分,至于作品的整体意蕴、谋篇技巧、语言特色、思想情感等“文”的价值,往往会忽略,因为它基本上不考。而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学文言文就像学外文一样,只重视虚词、实词、句式,不重视欣赏和吟诵,久而久之对文言文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考试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文学底蕴更无法得以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要想学生既能从容应对文言知识的考试,收获到课堂的实效,又能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鼓舞学生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外,从文言文本身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探讨文言文教学传统模式的改进,努力营造既有实效又富有吸引力与活力的课堂氛围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从知识性、趣味性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文言文记载了古代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礼俗宗教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虽然这些领域对于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恰恰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启发提示和介绍补充,以学生的已知经验来带动对未知经验的渴求,就能让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文章,了解熟悉其中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并能从中寻找出古时与现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尤以历史人物事迹、名篇佳作、典故传说、成语故事来历、风俗人情等最能引发学生学习热情。这些带有浓厚人文色彩和文化积淀的东西也恰是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重视文化传承的所在。

例如教《勾践灭吴》一文,可以结合吴越之争的史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甚至范蠡西施的传说来增强此文的吸引力,方式可以教师设问补充,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这样再来学习这篇难度较大的古文,至少心理上的排斥就没有了。又如教诸子散文作品时,完全可以利用课文中丰富的成语资源。象“祸起萧墙”、“分崩离析”、“五十步笑百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等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某个典故之中,它们作为古代文化的“化石”依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被继续使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要抓住联系古今的这些成语设置问题,借成语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而且也加深了对成语含义的正确理解。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中探求文言文的魅力,还是从文言本身寻找历史文化的趣味,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学习活动。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让文言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过成中,学生被分裂在两个世界中,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课堂充满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学习,活生生的孩子渐渐变得呆巴巴,毫无生活的活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课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能把学生与生活割裂开来,而应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句话明确指出我们在教学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那么与我们有时间距离的古文教学更应如此。

网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成都最潮语文老师:用“网络语言”讲文言文》。成都外国语学校第21届教育教学研讨会文科课堂上,初二语文教师周密展示了他新课改后研发的新文言文教法,险些没把同学和老师们“雷翻”„„“哥上的不是课,是寂寞”、“神马都是浮云”、“脑壳里有乒乓”„„老师语出惊人,全场爆笑之中,明朝张岱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结合时事,被生动地一步步显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背诵文章也是趣味横生。文中一句“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他请大家用想得到的可以代替文中“痴”字的词语,一起朗读。瓜、雷、囧、呆„„四遍读完,全班爆笑不止,他还提议用“脑壳里面有乒乓(四川话)”来试一试,请大家体会当时的意境。最后,他引经据典揭秘了张岱寂寞的原因——“张岱是明朝人,成文却在清代,亡国亡家,岂不是神马都是浮云啊?”“作者不是真到西湖看雪了,而是他的一个梦,和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一样,哥钓的不是鱼,而是下一个春天,是对未来的期待!”

听课众人评价:“这个新教法,高!”这里我们先不说教法优劣,只看学生反应,就可以知道老师找到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就是用网络文化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学习本来就是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因此古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更真实,才更具活力。

三、在文言文教学中实践阅读、口语、写作训练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具体就是阅读、口语、写作能力的体现,而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也就是从这三方面来实现的。所以语文教学模式无论怎样变化,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这三大能力为目标。

文言文学习当然首先是学习古代书面语,理解熟悉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这是重点,也是语文工具性的突出表现。但是由于时代原因,这种工具的习得却基本无用武之地。让学生去凭此工具阅读古籍资料也仅局限在应试教育的考试中,而从事历史文化的研究也非所有学生将来的选择。这就客观上使学生产生文言文学了没什么用的疑惑,学习兴趣自然就没有了。明白了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当反思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的弊端,难道说文言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和“言”打交道,就没有其他的任务了?

(一)文言文学习同样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言文教学仍是串讲方式一统天下,因为教师放心不下的主要是课文字句的落实,这是文言文中“言”的部分,至于文言文作品的思想感情、整体意蕴、文章特色等“文”的价值却不被重视或视而不见。当文言文作品被剥蚀得只剩下字句材料的堆积时,其作为作品的整体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教学就成了没有“阅读”的教学,只是文言字句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既忽略了语文的审美教育目标,又忽略了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言文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同时也漠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因文得意、缘文会友和发展自我的内心需要。因此,这样的教学也是漠视主体存在的教学。文言文如果教成了这个样子,那么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学习兴趣动机受压抑,课堂教学走向程式化和僵硬刻板。如此学生也就自然体会不到文言文能学到些什么。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起文言文这块文化宝地“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选文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去鉴赏、体验、领会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享受”(彭立勋语)。具体教学过程中,当处理好文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通过朗读去品味文章音乐美、形象美、情感美、意蕴美、形式美等各种美的表现,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才会提高,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与不学是不一样的。

(二)文言文学习也可以进行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文言文教学中的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文言的表达方式并不矛盾。相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言文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和写作上的指导,让学生感觉到古文学习并不是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就需要教师以多样的方式将文言文教学与学生的说写训练结合起来。

说话训练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课堂发言。文言文学习中可以利用文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课文让学生进行朗读,或是个别朗读,或是齐读,或是分角色朗读,或是开展朗读比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谈自己对课文某一方面的理解。除了课堂发言外,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在讨论到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观点时,可以开展讨论甚至是小辩论;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例如《鸿门宴》里对刘邦、项羽的褒贬功过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课后组织辩论赛。还可以在每节课前利用3分钟进行小演讲,内容可以是介绍一首古代诗词,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介绍一个成语典故,解释成语的含义。这对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到很大帮助。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评,互评,老师对这些活动也要及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开展这些活动的关键是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口说;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说;教师的引导和点评不可忽视。

优秀的文言文不仅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在写作上给予学生启示。所以文言文教学也应结合文章对学生写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归有光《项脊轩志》就是一篇在写作上具有借鉴意义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教师在教这篇文章时,就应有意识的以此文为例,引导学生探讨写作上的启示。在教学中可从文章表达的情入手,让学生畅谈此文最能打动自己的一句话,然后提出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不言情”而却能让文章产生“情无限”的巨大感染力。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一步步体会到写好一篇抒情散文至少要有三个条件:首先是真情实感,这是打动读者的“酵母”;其次是生活细节,这是使读者产生共鸣的“原料”;再次是借物怀人,托物言情,这是使文章含蓄委婉,疏而不散的“技艺”。最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此文最深的感受或是自己在写作上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启示,还可以布置学生写读后感加深认识。这样的学习,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实践证明只要是好文章,哪怕是古文一样可以给学生的写作以巨大帮助。除了利用课文自身进行写作训练外,还可以尝试如古文诗化、古诗散绎的形式。前者将古文概括成一首诗,后者将一首诗演绎成一篇文字抒情的散文。以此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当把握好这几个方面:以知识性、趣味性吸引学生;以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以切实有效的说写实践训练学生。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文言文课堂既有实效又富有活力,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因为一味强调知识性而失去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第四篇:见实总结(本站推荐)

南城百货河东店见实总结

南城百货梧州河东店作为广西第五家分店——于2006年1月8日在梧州市大南路62号隆重开业,经营面积达30000平方米,集大型的运动城、电器、精品百货于一体。是梧州市单位面积最大,商品最全的一个时尚、健康、舒适的购物商场。

2011年12月13日,19:30~22:00,我选择去一楼的百货区见实。这个时间段的可流量是最多的,而且此时是南城百货周年店庆活动最后一天,所以客人很多,这就更有利于我见实,应该能知道很多平时忽略了的细节。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去了一间名为“依思Q”的女鞋店。带我们的人很负责,但因为顾客很多,一直在忙,所以也没有太多时间给我们讲解更多的知识。在这2个多小时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南城的经营特色:优质服务,优质商品,优美购物环境。商品分两个区摆放,无论顾客进入的是哪一边都能看到店铺内所有款式的鞋子。店铺配有电脑,只要输入一个编号就可以查到该编号的鞋子不同颜色各个码数的存货。销售人员态度也很温和,只要进入店铺内不论你是否消费,她们都会热情的招待顾客,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对于营销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一定要奉行“以顾客为中心”,这一点在店铺的3位销售人员身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第五篇:《活板》文言文翻译推荐

用刻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采用它。五代时才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的各种图书都是雕板印刷本。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板》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翻译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地。为,做。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随即,很快地。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活板》全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重要书籍都是版印出来的。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昇(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被珍藏着。

下载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教学应“实”中见“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可依据各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通常,我们对于文言文的翻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患难见知交》文言文翻译(范文大全)

    《患难见知交》是王晫写的。王晫,初名斐,字丹麓,号木庵,自号松溪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约生活于清顺治、康熙时。顺治四年秀才。旋弃举业,市隐读书,广交宾客。工于诗文。以下是小......

    土木工程实见环节

    开放教育土木工程(本科)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方案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青浦区徐泾中学 孙兆静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的魅力历久弥新,其蕴含的文化精髓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选......

    课本剧,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共5篇)

    课本剧,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教学奉行“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的箴言,重“言”轻“文”;学生被“之乎者也”弄得头昏脑涨,日生厌倦之情。这样的文言文......

    简单中见深刻追求教学有效性

    “简单”中见“深刻” 追求教学有效性 湖塘桥中心小学龚秋玉 教学的有效性,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曾几度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在教学中总想去寻找一种简单、高......

    患难见知交的文言文翻译

    人们在患难的时候总是能见到真情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患难见知交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原文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còu),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