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教学[精选]
浅谈文言文教学重点及教学规律
新《课标》注重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地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能一味采取过去那种注入式“串讲”的教学方式。相反,文言文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扫清文字障碍问题。同时,由于文言文教学须做到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因此,既不能一味地抠住词语解释,也不能抛开词汇靠分析译文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采取攥住学生一只手,放开他们另一只手的办法——攥住一只手,须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放开另一只手,为的是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即: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有效训练的过程和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并强调两点:第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彻底改变对着《参考》组织学生翻译,把嚼得无味的“标准答案”硬塞给学生去背的现象。
一、注重实词积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对一个学科了解了,才能够产生兴趣、去抓住其特点获得学习成果、在感悟中去领略其中的奥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出更大的兴趣。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探究学习铺设好道路。
由于古代文字发展水平与书写工具等诸多因素,形成了文言以单音词为主等特点,加之文言文记录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等,因此有人把文言文教学内容大致归纳为古实词、古虚词、古词序、古文化常识、古生活常识、古文的写法和正确评价古文的思想性七项内容。而其中首先碰到的就是语言问题——学生读不懂文章。古汉语泰斗王力先生指出:“语言有三个要素,就是语音、语法、词汇。那么,我们学习古汉语,这三个方面,哪方面最重要呢?应该说是词汇最重要”,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实践中,很多学生理解不了文言句子,多是卡在个别词上。拔掉这几个“钉子”,文言文的语言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在这里必须强调,有限的几个常用虚词比较好掌握;而实词数量多、用法活则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对教材中出现一些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要像学习英语单词那样一个一个地背下来,并能够灵活运用,才是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也就完成了文言文学习中有效训练的任务。
二、抓住常用词教学,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这里牵扯一个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针对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串讲,就是一场革命。过去,教师可以凭借一本参考,随你读、念、讲;如今是教学参考上 的材料比教师占有的相关材料丰富得多,而网络中的材料比参考中的材料还要丰富。这就断了教师照本宣科的道路,必须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学生知道哪些应知、哪些应会、哪些不用管它。也就是说,尽管是探究式学习,决不是从钻木取火开始,而要站到前人肩膀上去主动学习。否则,就失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也就不成其为课堂了。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积累常用词。这里的“词”应该有两个定语:第一是“教材”,也就是限制在教材所选取的几十篇课文内,而不是漫无边际;第二是“常用”,也就是经常出现的,而不是所有的词。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也就完成文言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要任务。
教学中,对于人名、地名、官名、时间、年号、称呼、数量词等只要知道读音即可;成语、典故,以及“眼”、“笑”、“高”等基本词汇,学生自己可以直接译成现代汉语。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少数几个词和常见虚词,必须由教师讲解学生才能学会。这关键的一两个词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整段内容。剩下学习任务和学习实践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完成。何必一篇文章教师组织学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串讲”费时、费力又让学生厌倦呢?如果不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就是一句空话。
三、提高翻译水平,学生应对考试训练。
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素质的具体体现,以及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里我们强调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学习文言文,在模仿中学会文言文,也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模仿中学会”应该成为落实新《课标》学科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要求教师不但要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的指导,而且必须做出示范。具体操作须强调五点:
(一)教会学生参考书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特别是把书下注释倒到重点词语旁的习惯,这是给了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一根有力的拐杖。
(二)翻译可以分为两步进行,在扫清重点词之后,先让学生自己翻译;然后教师再订正重点段落和句子。
(三)掌握文章大意不要一味追求“信、达、雅”。只要学生能够把大概意思讲出来即可。
(四)翻译重点内容整篇文章不必从头到尾翻译出来,而应是有目的地翻译重点内容。
(五)着重理解重点内容和词语可以领着学生进行口头翻译,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点词语的进一步理解。
总之,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审美,或说,或读,或论,或评,真正地让学生能动起来。引导他们通过使用书下注释和
工具书,学会“拔钉子”来解决文字障碍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增长文化素养,最终实现全面、个性化发展。
第二篇:文言文教学
细节、模式、期待 ———文言文教学的三套车 中考复习(九年级)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细节、模式、期待 ———文言文教学的三套车 中考复习(九年级)2013-08-21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一位语文教师想要在文言文教学的征途中走得更远,就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如仅仅用“串讲”的单一教学手段教授字词句等“字面”内容,这样做或许会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却和新课标的文言文教学指导思想有偏差,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形成。
笔者以为,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应当做实以下几点:
一、讲究细节设计
文言文与现代文最大的区别是语言形式,故“字面”关是一定要过硬关,但在字词句等字面内容的教学上不能只有“教”与“受”的简单传递,而应当有效地“咬文嚼字”。
曾国藩是晚清儒学大师,他曾言道:做学问最要讲究训诂。训诂即是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这个训诂,不能由老师“训”,而应由老师指导学生去“训”,去“咬文嚼字”。
例如学习《曹刿论战》,教学目的之一是重点掌握文中常见实词,文中有“肉食者鄙”一句,“鄙”字理所当然是个重点,而“肉”字也会因为“小学就懂得”而被忽略。先说“鄙”字怎么教,其一,直接告诉学生,“鄙”是“见识短浅”的意思;其二,引导学生去辨析“鄙”的四个常见义项,哪个更适合;其三,弄清“鄙”在文中的含义后,把它与“先帝不以臣卑鄙”,和“蜀之鄙有二僧”进行比较。明眼人当然看出,这三步的知识与思维含量越来越大。但以上这三点也仅仅是停留在常用的字义分析上。再来说“肉”字,教师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试问这“小学就懂得”的“肉”字里面的两个“人”字是什么意思?再问很多与“肉”有关的字,如“肠、肝、胆、肺、肚、肤”等为什么部首都写成“月”字旁?这里用造字法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或许会给学生带来解决问题的新鲜体验。我们不妨把“肉”字的这问题可能收获的教学效果与“鄙”字的最佳效果进行比较,也许会发现,“鄙”字带来的字词语境分析思路,是最直觉的方法,而“肉”字则可开启学生于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新问题,从全新的角度感受旧知识。讲透“鄙”在文中的意思,能达到重点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教学目的,但学生掌握的或许只是知识,是“鱼”。而从这个熟视无睹的“肉”字挖出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方法,是“渔”。这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这种“新”会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也可能带来举一反三的效果。
因此,尽管文字关是文言文教学的重头戏,对相关知识点的问题不一样的设计,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个文言文单元的教学重点,文本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一单元中的各篇课文的编排次序也有一定的讲究,故而,教师在备课授课上应杜绝七年级“这样上”,九年级也“这样教”的一成不变的授课行为,也要防止过于随意的教学行为——这篇这样上那篇那样上,一单元几篇课文换几种上法,课堂成了你“展示”各种教技的舞台,以致于学生跟得手忙脚乱,最终找不着北。
教与学要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
“语文学什么”已是一个很泛的难题,不同阶段学什么就更难确定,而怎么学好尤为难题之上的问题。正因为难,教师更应跳出迷雾,化繁为简,根据六册教材的不同教学重点,形成一个个阶段性教学模式。
心理学家说:“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这理论尤其适合语文学习。语文科的学科特点决定这他不能像数学那样,数学只要学会一道例题,就可掌握一种知识点,就具备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而语文科,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即使学了一个“例题”,知道其答题步骤,并弄懂了评分要求,也不一定能完成类似“例题”的另一道题。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学”的规律上下功夫。针对各种文言文教学重点,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抓手,以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形成。
当然,在“教学模式”的应用上,应注意两种错误倾向:其一,如今讲究素质教育,认为“模式”的东西都是死教条;其二,看到当今教坛各种新教学模式满天飞,抓到就用。前者矫枉过正,后者盲目追逐,都是不讲究实事求是的。
文言文分阶段的教学模式如何确定,应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归,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特长,考虑到各个阶段的学情。只要建立起较科学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学生就不会苦于不知怎么学习文言文;只要用好模式,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形成习惯,假以时日,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逐渐形成的。
三、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期待
教育期待有奇妙的对应效果:今天你如何期待学生,也许明天他就会成为你所期待的那种人。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教师应本着新课标的精神,明确教学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期待。
目前,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由下几部分组成:一内一外两个一百多字的文言文片段,两道词语解释题,两个句子翻译,一道文章内容理解题,还有一道要求考生谈读后启示或感受的题目。部分老师只看到试卷的表象,在文言文教学上也依葫芦画瓢,还以为有“针对性”,结果是学生成绩不尽如人意,还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要有针对性是必然的,但针对的不是试题的表面现象,而应是试题所体现出来的指导思想。
如2010年漳州市中考文言文选了《公输》和《战国策》各一个片段,是不是说,既然一段是课内的,那就让学生把六册教材中的文言文都记下?既然有考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那就让学生把各篇课文的译文都背下来?果真如此,则未免使文言文教学陷于简单粗暴,与新课标的精神相去远矣。
一段课内一段课外,除了考虑学情外,可理解为中考要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其一,要重视课本(以课文为本)教学;其二,要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迁移。至于文言文中的最后一题,则不仅仅是在学“文言文”,更是在体会古人精神,在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个性化阅读,这正是新课标精神的直接体现。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如果语文教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期待只停留于熟读(死读)课文,强记注释与译文,幻想在中考中“有备无患,对号入座”,那么学生能否对上号且不说,记得全不全已是大问题。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上期待学生能自行应对考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如在考试中一样,只能靠自己,则考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平时学习中先发现,先解决,考试中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与训练起来了,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以以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问题为主,更好地发挥其主导的作用。
其实,教学期待不仅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对教师也一样;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教学期待,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合理提高对自己的教学期待,也许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讲究细节设计主要是从细节上入手,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从整体上出发,二者是教学的可视建筑,而提升教学期待则如一脉潜流,一种精神,推动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三者互为表里,如同三套车,诚能善加驾驭,必能带着教师走得更远,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和应用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浅见
宾川四中 李娟
摘要: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关键词:转变观念 文言文 文学素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极少有教师选择文言文教学。但是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古汉语常用字绝大多数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而且还保持着相当强大的生命力。许多文言作品经过历史筛选,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
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有一些粗浅的文言文教学方面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策略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愚溪诗序》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谏太宗十思疏》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应用文„„只是由于魏征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还有《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文,并并不是用它来教大家如何写碑文,而是因为它能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正义之感。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悟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策略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游褒禅山记》,“世之奇伟瑰怪之光,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教育学生做事要尽志尽力,勇攀高 2 峰。教《邹忌讽齐王纳谏》,启发学生讲究说话的艺术,要有善谏的嘴,还要有善听的耳。
误区之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正如钱梦龙所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策略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贯讲法、评点法、译注法、综合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疏通文义;例如在背诵《赤壁赋》时,要在字里行间细心体会本文的诗情画意和作者的感情,梳理行文思路: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客人解释因由,四写苏子劝解客人,终写矛盾解决皆大欢喜。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情因景发,景以情显借景说理,寓里于情。甚至有一些很美的诗文可以和乐演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方面特长的老师可以大胆尝试。
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兄”要译成“像兄长一样”,要比较,使学生明用法。又如一字多义现象,“慧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两句中“因”词义各不同。此外还可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归纳法即贯讲时能上连下挂,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教《阿房赋》、《赤壁赋》之后,要归纳说明,“赋”是古代文体名,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在内容上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上注重铺陈,语言华美,讲究声韵。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 凝滞的文体。总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内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李娟,联系电话:***
邮编:671600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总结
文言文教学
?老师们,上午好!希望大家对我刚才的那节课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高三复习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高考考纲要求高中生“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能力,是建立在足够的知识储备基础上的。把这些知识理解消化后,进行梳理整合,条分缕析,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记忆库中,要用时能迅速地跳出来。刚才在上课的时候,我已经跟学生们说了,高一到高三,我们已经学了40篇文言文,表面上高考考的是阅读课外文段的能力,实际上所有的考点、知识点均来自课内,复习时,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扶着学生把课内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迁移到课外,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我是这样做的:高三语文早读,一半时间读基础知识以及摘抄、剪贴的课外好文章,一半时间读文言文,让学生对课内已学过的古文有相当的熟练程度,这样我在带着他们编知识网、举例时,他们才会快速地理解,自信十足。其实,在高一高二讲解这些课内的文言文时我就十分注意梳理。比如,“之”常见三种词性,七种意义,出现一种讲一种,出现第二种,我又编入知识网,同时复习第一种,像滚雪球一样,等到第七种出现时,有的已经复习七遍了。在初步形成“之”这个虚词的知识框架时,我举例时特别注意两点:
1、例子全学过,复习时也是固定的例子。因为固定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不是这次这个例子,下次又是那个例子。
2、例子要典型。因为虚词每项的第二句来自课内,老师们可以凭自己的经验举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例子,以及容易误解的例子。比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里的“之”易误解为“这”,而实际上应解为“我”。??? 在梳理时要注意的第二点是:不要过于繁杂。一个“以”字,古汉语词典中关于它的用法有好几页,讲太多条学生理解不了,记不住,或者互相混淆,等于没讲。老师要凭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梳理那些常见、常考的几种。特别容易混淆的要重点点出来辨析。??? 第三:不断重复。这一点老师要有耐心,哪怕这篇短文中不设题考这个实词,这个虚词,这个句式,一旦碰到,也要以此为蓝本复习一遍。先回顾这个词已经讲过的常见用法、意义,再让学生结合此时的语境来辨析,老师适当引导他们在猜读时如何利用语境,形成一种有足够思维机智参与的活的动态的课堂。晚上做一篇,第二天课堂上讲,学生发现你举的例子全是课内,自然能引发他们早上读文言文的动力。表面上看一节课只讲一篇古文,似乎很低效,可是我认为就得分率而言是很高效的。这样复习15篇左右之后,学生的知识网基本可以编成,一旦编成,隔三五天再巩固一下。??? 在实践中,我很关注这样做的效果。几年来,包括高三大大小小六七十次考试,每一次文言文这四题,电脑打出的得分率,我带的班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绝大多数同学最害怕且经常出错的第二题虚词。而且得分比较稳定,特别到高三的后阶段,不大会出现这篇古文有感觉全对,下一篇没感觉错三个的情况。这种稳定的发挥应该也正是我们编知识网的意义所在,说明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
语文学科带头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万红梅老师的“送课”活动。
阳春三月,观音山下一片郁郁葱葱,火红的杜鹃花燃烧一般点缀在优美宁静的校园中。在这和煦的春风中,3月18日,我们迎来了我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万红梅老师的“送课”活动。
万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精彩的文言文教学课,在高三课堂上,充分展现了她作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学风采。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尤其是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如何高效的掌握解答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更是当务之急。万老师通过环节紧凑的课堂设计,灵活而吸引人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等知识点的拓展和补充,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跟随老师的引导更好地探究学习文言文的解题思路。整堂课教学效果好,学生收益多,教学效率高。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很容易犯的错就在于就文本而论文本,并且对文言文的教学很容易集中在文言字词的串讲和文言知识的积累上,而由于课时的局限,往往不会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得文言学习枯燥而无味。而今天万老师的课堂却一扫往日文言枯燥之风,尽管只是一篇高三的文言文练习题,她也能够通过自身对于文本的阅读体会来引导学生塑造出一个鲜活生动的古人形象,从而使得本来枯燥的习题课课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文言文的内容往往立足于某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必然有其时代的印迹,在课堂教学中,万老师将文本和时代风行结合在一起,或者进行跨时代的延伸,让学生将文本的内容与新的时空结合,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增强学生的平行联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在本节课中,《宋史》中范雍的“为民请命、直言正直、好谋而少成”的鲜明的人物性格在万老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中鲜活灵动了起来,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运用文言文的知识点解决了一篇习题,更重要的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古人的高风亮节以及古人的可爱之处,这样势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消减对文言文的压力感。
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结束后,万老师还非常热情的与我校语文科组的老师进行了《阅读和写作的教学研讨》。万老师通过自身教学积累的各种案例,耐心而细致的讲授了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心得与经验,让我们八中的语文人受益匪浅。
万老师认为,高一高二的阶段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在高一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大量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几位重要作家,印发人物专题。将美文中的材料转变为作文的素材。印发文辞兼美的文章,侧重于文学性,引导学生品赏语言,刷新语言,积累语言。美文阅读只是局限于文,对于很多尝到阅读甜头的同学,引出了阅读兴趣的同学,更要适时地推荐他们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高二开始有意识引导学生读评论性的文章和书籍,老师利用周一的美文课来引领,和同学们共读、共赏,主要是为了打开他们思考问题的视野,掘进思索问题的深度。
细心的万老师还列举了她为自己班上的同学推荐和共读的书目:熊培云的《理想国》《这个社会会好吗》《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刘瑜的《观念的水位》《送你一颗子弹》《民主的细节》;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周濂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等等。
万老师还特别的注重对学生语言的引导和训练。因为人云亦云的词语,会让学生的思维慢慢僵化,在表达时图省事没有追求鲜活语言的意识,久之,当然思想一贫如洗,语言越发贫乏,作文也难以获得高分。
时间在不知不觉的流逝着,而我们八中语文人还沉浸在万老师精彩的讲座中。这次市教研室举办的学科带头人的送课活动,给我校语文科组带来了语文教学的春风,愿这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语文成为孩子们的心灵家园
第五篇:小学文言文教学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
(201文言文,是传承经典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最直接的继承。让小学生适当接触一些文言名篇,对学习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人文教育,提高语文能力都很有帮助。对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主动参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引导小学生接触经典的世界,接触优秀的古代文化,让他们在文言文的沃土中接受美的熏陶与滋养,进入到深一层次的领悟与享受之中。
初学文言文,很多学生感到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加之,文言文难读难记,因此,学生视文言文为拦路虎,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为了激发学生对龟纹的兴趣,为了更加高效实用的开展古文教学,我组在古文教学中总结出了“文言文教学五步模式”,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我就古文五步教学模式做一下简要的介绍。所谓古文五步教学模式就是指古文教学的五个教学环节。他们依次是: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二、自读自疑,熟读古文。
三、合作交流,读懂古文。
四、拓展延伸,领悟情感。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采用五步教学模式呢?下面,我谈谈我组推荐的古文五步教学模式的原因。
五步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果我们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也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既然兴趣对学习如此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才会去的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2)读顺
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3)读懂
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4)读出感情
情文并茂的文言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我们可以通过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来揣摩、体会字面之后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并产生共鸣,展开一定的联想和想象。除了树立范读的模仿对象之外,教师要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只要学生愿意开口,读个三五遍,感情就慢慢上来了。当然,学生的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几次下来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多练读几篇文章,诵读的能力会有明显地提高。这一步的教学目的:一是以范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带入作品。二是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理解文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
三、合作交流,理解意思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学习,是很无措的。所以,在这一步里,教师首先要针对教材的特点,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自我阅读;(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4)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小组内讨论,可以互相评议。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理解。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就“自疑”的问题进行质疑,由教师搭建梯子,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的词进行理解,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完成对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的理解。这一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