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新高中中文科文言文教学』课程
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2014年度
『新高中中文科文言文範文教學』課程
課程目的:
教育局將在2015年於新高中中文科重新引入「15-17篇文言文範文為考試指定材料」,香港文化交流工作室特別開設文言文範文教學指導課程,並邀請頂尖中學中文科名師前來授課。屆時課程將以「系統化」的教學方式,閱讀經典文言文教材和指定範文,循序漸進地展開對文學各形式要素的分析。期望同學們能透過此課程,強化自身的文學水平和閱讀及寫作能力。
講者: 袁漢基先生
前資深中學中文及文學科科主任,前香港天主教教區中學中文教育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古典文學專業),香港大學教育文憑,多本中文及文學教科書編著者,多次應邀主講創作及教學講座。
主持: 蒲葦先生
資深中學中文及文學科科主任,香港大學文學碩士、教育文憑,《明報》專欄作者,編著作品包括《新高中中文科必讀手冊》、《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相遇像淡淡的水墨》、《直到除非》、《寂寞非我所願》(入選教協60本好書)、《師生情緣豈在朝朝暮暮》及初高中中國語文、中國文學教科書多種,多次應邀主講創作及教學講座。
日期: 二○一四年三月十五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時段(11:00-12:30)下午時段(2:30-4:00)*兩個時段內容一樣 地點:饒宗饒文化館
對象: 高中生及家長
人數:報名採先到先得形式,額滿即止
費用:$100
第二篇: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浅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任玉芳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探讨文言文教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相关文学知识、文言知识链接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累实词、虚词,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加强文言文练习,特别是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文言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兴趣、语感、词语和句式积累、训练、教学方式。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学科知识之一,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教学是传授文言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学习文言文意义深远,简言之:可以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明理、向善、修身养性);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文言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现实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文言文学习一直是高中学生的难点。原本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的文言文在学生这里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对象。学生在文言文方面兴趣不大;费时最多,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固然也是因为文言文离学生的现实较远,但是我们教师本身就有采用各种技法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的责任;由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相关文学知识联系法。课本上的文言文只是我国文化经典中的些许范文,相关的文章、故事很多,我们可以做些知识链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我在讲授苏轼的《赤壁赋》时联系到苏轼的个人生平,向学生讲苏轼坎坷的一生,讲乌台诗案,讲他《定**》中的面对人生风雨的镇定自若,讲豪放旷达的他也有柔情似水的《江城子》,讲余秋雨写的散文名篇《苏东坡突围》。学生对这个人物了解多了,提高了兴趣,就能深入进去理解其文。在讲到毛遂自荐的故事时,我也提到了毛遂自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毛遂在关键时候敢于表现自己,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毛遂正因为此次得到了领导平原君的赏识,在次年燕国攻打赵国的时候被力荐率军御敌。结果赵国被杀得片甲不留,毛遂羞愤万分,自刎而死。这种鲜为人知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中有这么好的东西,学生了解了,就会去找着看,钻着学。
2、采用相关文言知识联系法。文言文的学习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文言知识是环环相扣的。前面学过的没有弄懂,后面困难就会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后来听文言文如听天书,做翻译题时望文生义,笑话百出,恐怕也是和这个有关系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前后文言知识的联系。比如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对初中的几篇文言文记忆深刻,能够流畅背诵,但是对文言语法知之甚少,所以我在高一讲文言知识时多联系初中课文中相关的内容。学生对课文熟悉,觉得都是自己会的内容,兴趣颇浓;对文言知识就容易理解了。古文教学要做到上下节课之间相互联系,上下两篇课文之间互相联系,上下册书之间互相联系。学生高二高三的文言文学习依此类推,知识相互链接,环环相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巩固知识。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词汇量是获得文言文语感的基础。文言文中常用的实词和考纲要求的18个虚词,在日常授课时要注意让学生积累。课后要总结。要学就学透:要学生掌握住实词的基本义,引申义等,注意古今意义的演变;然后可以延伸到课外文段,继续巩固。虚词要把各种用法都给学生总结下。比如“而”字作为连词可以表承接、递进、并列、转折、假设、目的等各种关系,要花时间给学生总结,让学生掌握。
2、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掌握不住就难以准确理解文意。即使考试没有直接考,但在考题得分点中也不时露出这两方面的要求。从高考命题来看,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多是通过解释实词和翻译句子体现出来。词类活用要根据语境、词性和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去辨析。比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字处在副词“欲”字之后,又位于“相如”之前,是在谓语动词的位置,在这里只能理解为动词“杀”。词类活用也有些规律可循。比如:不及物动词后跟宾语,那么这个动词常用作使动;形容词后跟着“之”字,常常用作意动等等。文言句式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和现代汉语不 同。比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等倒装句,就是因为和现代汉语相比语序有所不同,所以才叫特殊句式;这个要和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谈,否则学生较难理解。要把握住它们内部的语法结构特点。比如判断句最关键的标志是名词或名词词组做谓语;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常常会构成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都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有“中心词+之„„者”等几种固定格式。要把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教给学生;告诉学生意动和使动的翻译格式。另外还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固定用语。比如:“无乃”、“得无”、“无何”、“之谓”“已而”“所以”“是以”等等。只有平时注意积累,考试才不为难。
3、积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通假字只要把课文中出现过的掌握住,然后根据语境能在课外文段举一反三运用就可以了。古今异义词如果讲得好,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随着词义的演变,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感情色彩变了,褒义词变成贬义词了。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和现代汉语意思截然不同的词,这个学生最容易错,比如:“是”字在魏晋后才有作判断词的用法,大多数情况则是指示代词“这”;古代的“走”是现在的“跑”等等。
三、加强文言文方面的训练
1、平时要注重练习。要在单元结束后进行练习和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有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要用专门的时间去做专门的训练;只有精选试题加强练习,才能出成绩。
2、要特别注重文言文翻译能力的训练。我的做法是平时授课的时候,就划出较为重要的句子,让学生做翻译练习;另外在专项训练时,印发精心挑选的文言文小文段,这种文章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很适合学生练习。翻译能力要从直译开始训练,字字有着落,句句要翻译。能直译的坚决不意译。根据:“增”、“删”、“调”、“补”、“换”等原则去翻译;尽量做到“信”“达”“雅”。另外句中的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一定要翻译出来,因为考试这个是按点给分的。译文尽量保持和原文的句式一致,不可随意乱改句式和语气。
四、采用灵活多样地教学方式
1、激情在先。教师首先应该怀着对文言文的热爱来教授文言文。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授课的内容才能有高度的激情,才能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才能感染学生,创造出激情飞扬的课堂!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内容厌倦、厌烦,怎么能影 响、感染、激励学生?文言文难懂,学生最容易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自己精神不振、照本宣科、刻板讲授、颠三倒四,怎么能令学生精神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呢?
2、创新在后。传统的串讲文言文的方法固然很好,按部就班,条理清楚;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今天中国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急剧变化。现在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让学生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聆听教师从头至尾的串讲已经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法(轻读、默读、齐读、分读等)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借讨论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赏析法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知识竞赛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总之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和其他的任何学习一样,首先要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兴趣;然后通过积累词语、理解重点的文言语法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当然日常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有心的,有自己的思考的,有高度学习精神的教师同仁们去钻研的。我认为:只要在现实的教学中行之有效,能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都是好办法。让我们满怀激情、高举创新的火把去共同努力,创出文言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黑永先《文言文阅读》
张 鹏 《中学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及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中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传承着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学生如古代的书生,死记硬背。并没有体会到文言文的美和趣味。恐怕要考虑到如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的惧怕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在我的文言文教学中,为了做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做过以下的几种尝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比如:上任何一首诗前,都可以老师先读,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多放几次,然后让学生也跟着读几次,让学生进入到对那首诗的情境中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先解决“言”的问题。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让学生在结合注释、自读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疏通文意,阅读并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进行自我解答,并做记录。自己没有学会的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小组内部能学会的教师也不讲。老师在自主学习阶段所要做的就是检测和验收,并且做出评价。
三、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是说的诵读的重要性。朱自清也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一读文本,扫除文字障碍,把握文章大意;二读文本,处理好语气语调,安排好节奏、语速;三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思想与作者思想,体会写作技巧;四读文本,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画出会意处,画出不解点,引导学生质疑,安排大家探究,互答疑点。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升华,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上的熏染。可见,阅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一遍遍阅读的过程,文言文教学也便由“言”过渡到“文”,这也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总之,在平仄交替、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学生的学习由“言”泡开生发到“文”,师生在诵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魅力。
第四篇:高中文科综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中文科综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www.xiexiebang.com)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金成道
文科综合是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对综合能力进行测试,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综合能力考查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安徽从2002年开始实行“3+x”高考方案,至今已有7年。从这7年的高考结果来看,一个学生乃至一个学校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综合是关键,正像我们老师讲的“成也综合,败也综合”,可见,综合科目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科综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理分科前学生不重视,文综基础差。
在初中,地理教学处于荒芜状态,政治、历史由于中考是开卷考试也得不到足够重视;到了高中,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首先倾向于学理科,不重视政、史、地的学习,同时班主任大多数是理科教师和基础课教师,部分班主任对文科教学也不够重视,造成学生政、史、地在初中没学好,在高一没好好学,文综基础差。
-----学生无奈选学文科,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差。
我校学生在选择文、理科时,少数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文科的,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理化学不好才不得已学文科,所以许多文科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政、史、地不感兴趣,学习文综的积极性也不高。
----六年的工作两年干,突击性教学效果差。
我校文理分科是在高二开始时进行的。由于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文综基础没有打好,到高二以后,学习文综起点比较低,学习水平难以提高。同时,文综教学既要上新内容,又要把初中和高一内容重加工,迫于时间短,进行 突击教学,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不够,缺少作业,定时训练少,能力培养欠缺,教学效果比较差。
-----缺乏研究氛围,教师各自为战,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文科许多科目与理科不同,它的发展变化较快,如政治、历史即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它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同时政、史、地又具有学科间的交叉性,综合性,如“政史一家”,史、地结合就是人类发展的“时空”。由于学科的这些特点,对文综的许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应当是发展的、多角度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遇到的问题,不与别人交流,研究讨论较少,有的教师把自己有偏差的理解和认识教给学生,或者是由于讲解不清楚,使得学生不理解,造成学生学习事倍功半,甚至走入误区。-----对高考要求认识不足,指导学生不到位。
近年高考阅卷中,文综失分因素显示,许多学生答题不准确,抓不住要点,语言不规范,潇洒一大篇,找不到得分点。这反映出平时文综教学中对学生答题的简洁性、准确性、条理性指导不到位,训练不到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存在矛盾。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中,不同学科自成体系,课程是按单科设置的,教师分科教,学生分科学。而现在的高考实行“3+综合”考试,根据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其综合能力的考查必然会由现在的“拼盘式”向真正的综合转化,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分科教学,综合考试”,与教师已定型化的专业性、单一性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形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
------其他不利于文科发展的因素。
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花在基础学科、理综学科上的时间较多,花在文综学科上的时间较少。
有些高一年级理科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有失公正,他们在统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时,理科五科成绩累加排一个序,然后,八科成绩累加排一个序,这无形中就诱导学生重视理科,轻视文科。
有些高一年级理科班主任对对文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在文理分班前做学生思想工作,留住成绩好的学生,赶走成绩差的学生,造成想学文科的学生在高一阶段没有好的文科学习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部分文综教师对自己学科教学也不够重视,在教学上下的功夫不够,对学生督促检查较少。
文科综合问题对策
-----优化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调整文理分班时机,有重点的开设课程。
学生进入高中,通过高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学习,已基本能够确定自己是向理科发展还是向文科发展,可以进行文理分科。考虑到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文科班、理科班都开设学业水平测试的课程,只是有重点课程和非重点课程之分,在课时安排上向综合科目倾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减轻课业负担;有利于综合科目的教学,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提高综合科目的教学质量。
完善评估机制,促进综合教学。
加强文理分班以前对综合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的评估检查,改进奖励措施,对分班前综合教学情况进行奖惩。这样做可减轻分班前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现象,促进综合教学。加强学校管理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是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对文科综合的重视程度,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文综、理综要同等重视;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文综的态度;三是开展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强调文综教师跨学科再学习,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其目的是要从理论上去解释社会现象。但是,现实生活中诸多问题,并非单一 因素构成的,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条件,就需要作多种考虑,不能完全撇开其他两门学科,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现在高考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那么作为综合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有综合能力,要有跨学科的知识系统,我们要求教师要跨学科再学习,改变自己单一性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适应课程改革、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综合测试虽“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但“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加大”。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综合、实施综合,在搞好学科内综合、夯实“三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跨学科的联系、渗透、融合的力度。学校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大力挖掘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诱因的因素,促使学生积极思索,有效接受;
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设一些新情境,寻找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素材、案例,鼓励学生去观察、质疑,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和反馈检查,督促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打破学科界限,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引导学生善于从一个问题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加强新课程文综的教学研究和高考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科目的设置对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由此带来备课、教学、命题、阅卷、分析、讲评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改变或改进,而根本的是将带来教学组织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要求教师要树立教研意识,树立团结协作精神,要改变单兵作战的方式,要以加强集体备课为关键,以 综合集体的智慧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面对新课程、新高考,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诸如综合科目的教学与考试改革、综合科目的测试目标与内容、综合科目试题的特点与内容结构设计、综合科目试题的命制、综合科目答卷的评阅和讲评、综合科目考试成绩的统计与评估、当前学生的综合能力现状与提高的对策、当前综合科目所涉及的学科的教学差距与解决的办法等。对于每个教师课堂教学来讲,教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问题理解的准确性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讨论。
第五篇: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关键词:文言文 诵读 基础 情感熏陶 写作 做题技巧
摘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别列举了加强阅读,建立知识体系,情感熏陶,掌握技巧等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心得,以期跟上新改革步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代社会文明的蓬勃发展,正是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源,而传承这一文化的载体就是这一篇篇文言文,一首首诗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近百分之四十,但是文言文教学却是素质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练就过应的基本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有以下一些心得:
一、强调诵读,培养学生阅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传统的重要的方法。可前些年,我们总是先由教师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然后串讲,最后归纳中心与写作特点,课后才要求学生背诵或熟 读。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学文言文教学不能丢掉传统:一是普遍重视学生诵读,强调整体阅读;二是文言文初学者最基本的实践是口诵;三是先读准字音和句 读,在初步理
解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熟读到背诵。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归纳全文内容和特点也便水到渠成了。
因为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只有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意。学习语言必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内涵,否则就 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的真正内涵了。在文言教学中,要注意诵读的轻重音的不同,其意义也是不同的。如《鸿门宴》就有这么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而“此”字,如果读重音,那么它将会作为主语;若读轻音,那么它就会作为定语。显然两种读音,将会导致句义的差异。所以重视诵读在文言教学中是很必要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加强诵读是第一步。
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文言知识系统
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句式也 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 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
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
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
一。从初中 到高中,学生接触的文言文通假字特别多,“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失其所与,不知”中“知”通“智”,“约从离衡”中“衡”通“横”,“ 制其弊”中“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中“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中“倔”通“崛”,“赢粮而景从”中“景”通“影”„„都是通假字。教师 可以适时地指导学生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当我们把这些文言基本的东西都掌握了,剩下的就是不断地练习,面对花样繁多的问题。
三、陶冶性情,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梅花,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我们要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更进一步,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 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羲之兰亭赋诗作序,“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李白傲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
甫关心百姓疾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心系国家,“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豪放洒脱“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阅读其实是对话,是交流,是积累。它可以让学生在陶冶性情,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建立健全性格品质,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提高写作能力是面对高考的必由之路。文言文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作品都是经过筛选的古文化精华。教学中,在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 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成的民族性格特质。“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有屈原型的操守坚贞。正直不阿;“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取义,与民同乐,有孟轲的民主思想精华„„像这样当一个单元或学期、学年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类,可在青春、信仰。前 途、理想、知识、成材、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内,分别摘录出所学文言文中的语句、格言、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论据,而且在学习,品赏中,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真理。同时让文言文的文气在作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发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文字,灵动飞扬,精彩纷呈!
四、加强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题虽然出题内容不定,人物各异,主旨差别。但我们细心归纳,还是能够找到做题的技巧的。无论是文言翻译,还是诗歌鉴赏,都有一定的出题套路和原则,而这项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突
击练成的,它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必须经 过严格、规范的长期训练。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注意选择、命制试题,力争课有所练,练有所得。练过之后要集体讲评,指导解题思路,点拨答题 技巧,规范答题方法,并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看题中思所从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力争做到举一反三。只要平时加强文言文学习,经常阅读,经常练习,我们就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如文言翻译就有许多方法。
1.对译。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多)音节词。例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够发现千里马。句中的“世”可译为“世上”。
2.替换。把古代词换成构词成分完全不同的现代词。例如上例中的“有”,可译为“发现”。至于有些意思含蓄深奥的句子,虽然把其中的古代词换成了现代 词,但仍不能表达清楚时,就只好意译了。例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中的“为刎颈之交”,若直译为“成为割脖子的朋友”,那会使人感动莫名其妙,因此 必须意译为“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等才能表达清楚。
3.保留。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一些专有名词(人物名、地名、国名、朝代、年号、官职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等)可保留不译。例如前边例子中的古今通用的词“有”“然后”、人物名“伯乐”“千里马”就不必译了。
4.删略。对文言文中的某些语气词、连词和谦敬副词等,现代汉语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时,就可以删略。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中的“者”“也”,等等。
5.补充。即被译出文言文中没有而现代汉语中又不能省略的成分。例如“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只有补出状语“才”、“能够”,句子的意思才完整。
6.调整。即对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序,一般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是主谓倒装的,目的是强调谓语,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为:你不聪明,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学习,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与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可选取与课本相近的或相联系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
总之,文言文学习信心兴趣是根本,诵读与背诵是核心,词语落实是基础,语法掌握是关键,文本赏鉴是升华,拓展延伸是必然。注意了这些环节,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付自萍: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5,(32)吕世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5月,朱绍禹: 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保红: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