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

第一篇: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强化课堂教学这一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体现在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四方面的关系上。本文认为,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各高校而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尤其重要而且关键的是要不断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有相当比例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中渡过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些从根源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四方面的关系上。

一、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学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虽也有明显增长,但仍跟不上学生规模增长的速度。许多教师教学负荷相当重,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有的甚至不得不承担自己并不擅长某专业的课堂教学。如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是事关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类资源有限,而在校生过多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各大高校必须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并且扩展融资途径,来应对其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应当尽量满足教学资源的供给量,减少因教学资源不足而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压力。

其次,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尽量减少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培养质量的下降。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只有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转化成内驱力,才能有较强的责任心;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觉悟和师德意识,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精心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采取综合的、系统的措施,切实处理好学生规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努力实现在高质量教学培养基础上的规模增长。要进一步调整本科专业布局,扩大大类招生培养试点范围,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改革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内学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师的引进工作,逐步降低生师比。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并实施。

二、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对课堂教学高度投入是不成问题的,因为那时学校的任务比较单纯,教师教书育人是当然的主业。现在情况复杂多了,学校职能由人才培养一项扩大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在这样的变化中,难免会出现科研冲击教学、社会服务影响教育、人才培养的硬任务被软化、对课堂教学的重视与投入会降低等现象。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反映出了我们当前在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方面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即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应对新形势下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挑战,首要的是必须不断强调人才培养这一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唯一性,不断强调课堂教学这一人才培养工作主渠道、主环节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投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项职能”,是国家赋予高校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圆心相同、半径各有所长的同心圆。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衡量大学水平、形成大学声望、确立大学地位、决定大学未来的关键指标,也是构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工作足够的关注与投入。

三、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首先要保证课内学时,坚决做到“是课即到堂”,坚决杜绝私自的调课、代课和停课等现象。即使对于研究生,做研究确实是一种必须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课堂教学同样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所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仍然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去系统讲授;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作为支撑、作为基础,学生是很难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活动中有创新性发现的。

其次,要提高课内讲授的质量与效果。也就是说,要利用好每节课的45分钟,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更多。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这其中所要下的功夫,不仅在课内45分钟的讲授活动中,更在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等大量的活动中。著名力学专家徐芝纶院士认为,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必须掌握课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教材,认真准备讲稿,做好默讲试讲,注意表达方式,及时检查改进,不断努力提高。

第三,要注重通过课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放大课内教学活动的效果。这一点我们可向欧美大学学习。在欧美大学课堂上,教师很少采取“满堂灌”的方法,更多的是给学生指点几条路径、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老师一般会列举出多本参考书或杂志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有的课堂甚至每节课的内容都有相应的参考资料。在许多欧美大学,学生的平时作业任务非常繁重。理科类课堂一般有大大小小的习题作业、实验、项目(projects)等,文科类课堂通常要求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并做口头演讲等。通过这些方式,巩固、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我们要敢于、善于通过课内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引导他们自主通过图书馆、实验室、互联网等途径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统一起来。

四、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也促进课堂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更趋复杂,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

面对此种形式,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要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应积极地进行思考,确定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有无介绍本门课程的学科发展动态、学科前沿的内容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有无自己的科研体会或自己所了解的工程问题或社会问题的实例;有无对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吐故纳新;有无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等。

其次,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和研究型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和投入程度。我国大学教学在传统上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存在着“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的弊病。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大力倡导和推进启发式教育和研究型学习,因为这种教育和学习能够让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工程教育中,可积极采用“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在管理课程教学中,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积极探讨班级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第三,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当中,核心是注意现代教学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即要做到:技术的运用能够引起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变化;能够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能够引导教师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挑战,必须切实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关系。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上,需要以处理好这四大关系为指导,通过激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全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大力倡导优良师德风尚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增强学习内在动力、激发课程学习兴趣、严格学生课程学习要求、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来着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坚持学风建设常抓不懈、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与责任、加强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执行、完善教学保障条件来不断强化管理工作对课堂教学的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宁.走近哈佛课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育平,滕桂荣等.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教研探索,2008(6).

[3]顾秉林.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再创新百年育人辉煌[EB/OL].[4]徐芝伦.怎样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G].河海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材料汇编,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11.

[5]张德江.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贵在落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第二篇:新形势下新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调查研究论文

一、前言

高校是青年人才培养和先进文化传播的主阵地,积极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推进全社会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努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程,为高校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组织和思想保障。

某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本科理工院校,2012年教育部下文正式筹建,于2013年4月,正式批准建校,并于2013年正式招收3000学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建高校千头万绪,师资队伍刚刚组建,组成特点明显,部分为其它高校、企事业单位调动过来,以刚刚毕业硕士博士为主。本新建高校在发放问卷调查时在职教职工有400人左右,已经招收两届学生6000人左右。新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成效如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党内民主建设的最佳途径是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为基础设计本次问卷调查,以期为这些问题解决提高数据基础和实践借鉴。

二、调查结果统计

本次调查样本数为113人。

1.在党内生活中“主人”感很强,当党员很光荣38%;虽然享有党员权利,但不很充分28%,党员与群众没什么区别44%,选项人数最多说明党员对自己身份认定比较中肯,有一定荣誉感。15%的党员对自己行使权利情况还不满意。

2.党内生活正常,民主气氛浓厚42%,党内生活基本正常,有一定民主氛围42%;总体党内生活民主气氛较为浓厚,但应当积极改进。14%的同志认为民主欠缺,说明在制度建设和领导干部行政过程中还有待提高。

3.参与党内生活积极主动、热情很高30%,说明积极性总体还可以,但党组织有要求的就参与占到了43%,说明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

4.党员对其基本权利非常熟悉20%,基本了解53%,说明认识还不够,学校应加强组织政治理论学习。

5.党员权利最重要是知情权36%,参与权24%,选举权17%,被选举权3%,监督权3%。普通党员同志不求都参与决策,但对行政决策的透明度要求较高。这督促各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要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6.党员权利中最难落实的是知情权28%,参与权11%,选举权18%,被选举权10%,监督权34%,看来各项权利的落实都很有难度,而且受到普遍关注。

7.党内生活中能说真话,没有顾虑20%,基本能说真话,但有所保留50%占绝大部分,说明敢说真话的氛围在高校还是发展良好。

8.45%认为党务公开效果比较好,但总体看党务公开执行的还不理想,需全面加强。

9.党组织的事务主要通智渠道是党内会议43%,党务公开栏27%,党组织负责人10%,党员群众议论11%,报刊网络8%。党内会议和党务公开栏是事务通知主要渠道,其它渠道与之相辅相成。

10.向党组织反馈意见时,同志们更倾向于向所在党组织提出45%或与党员、群众议论29%,这与第7项调查大部分敢说真话一致。

11.决定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有些决策事先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党组织决策充分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三个选项之和为90%,可见民主氛围很好,但一把手说了算还是有一定比例。

12.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经常参加讨论44%,偶尔参加 30%。参与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经常参加讨论的比例较多,但极端情况一次也没有参加还是有个别出现。

13.影响党员参与民主议事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有效参与渠道40%和参与意愿不强32%是主要原因,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让党员参与20%比例较高,说明应该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一些领导民主意识不强应加强引导教育。但也不应忽视自身因素,对党的事业应该有主人翁精神,不断努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14.选择党内选举方式持还需要改进和问题较多的党员同志较多,认为很好的只有28%,还需要改进52%,问题较多13%,说明选举方式问题比较集中,应该从制度上加以改进。

15.党内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流于形式“陪选”现象比较普遍42%,过分强调组织意图28%,从中可以看出选举是党内民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6.党内选举中候选人还是以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15%、个人自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27%比较受欢迎。

17.认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实行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应该普遍实行和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实行占91%,可以看出此种选举方式比较受群众欢迎。认为条件成熟的单位可以实行占55%,说明很多人对待直选方式还有有所顾虑,比较谨慎。

18.直接选举可以真实体现党员的意愿27%,有利于提高党组织负责人的公信度35%,62%对直接选举持积极态度,但有22%的人认为组织意图难以得到体现持谨慎态度,值得注意的是有15%的人认为选举过程难以控制,可能存在风险,对直接选举持反对态度。

19.当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障碍是“一把手”权力过大24%,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24%,党员素质不高17%,党员正当行使权利容易受到压制打击16%,党内民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18%。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障碍结果比较分散,可见民主障碍较多,且阻碍作用的比较明显,发展党内民主困难重重。

20.60%的人认为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十分必要,应当大力推进,28%的人认为有必要,但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也就是说要按部就班持续推进,88%的人希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21.推动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是上级党组织22%,基层党组织25%,党员领导干部18%,党员群众20%,社会舆论环境11%。调查结果比较分散,说明推动党内基层民主途径较多,应该全面推进。

22.当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应当首先从何处着手: “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23%,党务公开27%,公开测评领导干部20%,营造党内说真话的氛围20%,有效监督领导干部11%。此调查结果比较分散,说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应当按照以上方式全面抓实,全面推进。

三、总结

新建某理工高校总体党内生活民主气氛较为浓厚,但应当积极改进。党内生活积极性总体还可以,但部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普通党员对行政决策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党内生活中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氛围在高校发展良好。党务公开执行的还不理想,需全面加强。党内会议和党务公开栏是事务通知主要渠道,其它渠道与之相辅相成。向党组织反馈意见时,同志们更倾向于向所在党组织提出或与党员、群众议论,这与大部分敢说真话结果一致。

决定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有些决策事先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党组织决策充分征求了党员群众意见三个选项之和为90%,民主氛围很好,但一把手说了算还是有一定比例。影响党员参与民主议事决策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有效参与渠道和参与意愿不强是主要原因,但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让党员参与比例较高,应该在制度方面加以完善,一些领导民主意识不强应加强引导教育。但也不应忽视自身因素,对党的事业应该有主人翁精神,不断努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党内选举方式应该从制度上加以改进,党内选举存在流于形式“陪选”现象,过分强调组织意图比较普遍,从中可以看出选举是党内民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主要障碍较多,发展党内民主困难重重。绝大部分人希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动党内基层民主途径较多,应该全面推进。

第三篇:正确处理好班务管理的四大辨证关系论文

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对矛盾的范畴。如果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不能把握其矛盾双方的辨证关系,教育效果往往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因此,班主任有必要运用辩证法艺术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的矛盾,以此来实践新课程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四大辨证关系。

正确处理班务管理的管与放

踏踏实实地抓管理,是班主任的应尽职责。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充当着“管家”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弊大于利。对学生和班务管得过多过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班主任可以大胆放手,做幕后导演者和领导决策人。可以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让整个班集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要管大放小,管主放次,管本放标。在班级管理中不妨“虚”晃几招,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管中,达到“不教而正”,“无为而治”境界。

正确处理好师生距离的远与近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学生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积极探寻与学生心灵情感的交融点,使学生真正把班主任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乐于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心与心的感应中,接受“无痕的教育”;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净化学生的灵魂。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从管理角度讲,师生之间也必须有一个适度的距离。要让学生在适度的距离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班主任在学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从而对班主任保持应有的尊重;同样,班主任也只有依托这种距离,才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谈心,硬性规定与宽松氛围融合起来,使班级管理始终处于和谐的气氛之中。师生之间如果距离过近,片面强调和学生“打成一片”,那么学生则会与班主任称兄道弟,轻慢班主任应有的威信。不尊其师,何谈“信其道”,何以“服管”。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定位,与学生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距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既可亲,又可敬的班主任形象。

正确处理好管理的宽与严

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严”字当头,严是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要求,严肃的作风。严格要求学生学做“真人”,严格要求学生“求真”。

然而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班级管理要严中有宽。宽是宽厚的态度,宽容的胸襟,宽松的氛围。当然,宽不是迁就纵容,不是放松。宽要有限度,一味宽厚容忍,班级会显得松懈散漫和无组织性,纪律性,这不利于学生和班级的健康发展。宽不能超越底线,宽不能抛弃原则,宽不能有始无终。因此,严,要严中有宽,严中有爱,严而有格;宽,要宽中有严,宽中有爱,宽而有教。班主任只有正确把握好宽严管理的尺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正确处理好思想工作的深与浅

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应该有一定的深浅度。教育学生的深浅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的内容,目的去把握。有时候要“小题大作”,有时候也要“大事化小”,该深则深,该浅则浅,要由浅到深,深入浅出,浅中见深和深中见浅。

学生犯了错误,教育一番,帮助学生明白了是非,让这个学生写了个检查,这只能说班主任仅仅做了很表面,很肤浅的教育工作,这仅仅是教育的开始,接下来班主任应该帮助他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学生思想会出现反复,班主任就应该深入抓,反复抓,长期抓;学生有些问题在大庭广众下是不暴露的,班主任就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学生有些情况在校内反映不出来,班主任就要深入到家庭,深入到社会。大道理应该讲,不讲大道理,小道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些大道理是永恒的,比如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崇高理想,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是人立身修养的根本,应大讲特讲。比如说到读书的重要性,如果只告诉学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小道理,学生内心不会为之所动,因为学生也明白,当今社会“黄金屋,颜如玉”与金钱的关系最大,与读书的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如果班主任启迪学生“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使学生真正懂得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与知识,科技,个人息息相关,真正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大道理,那么学生的志向就会更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就会更持久。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始终都包含着辩证法的艺术。运用辩证法艺术地教育管理学生是热爱学生的一种智慧。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辨证关系就是诠译对学生无痕的爱,演绎爱生的艺术和智慧。教育的本质是爱,只有真正的爱才是教育。

第四篇: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研究述评论文

摘要:目标管理理论在国内外企业实践中已取得了成功,将其引入高校教学工作对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进无疑能起到良好效果。本文拟就高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内涵、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模式和创新性研究做一细致的梳理。

关键词:目标管理;高校;教学工作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是使管理活动围绕和服务于目标中心,以分解和执行目标为手段,以圆满实现目标为宗旨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先生,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技术,由于其简单可操作性,最早被广泛运用于各大企事业单位,后来逐渐被我国学者引入到高校管理研究中来,并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和阶段总目标,并将其逐级分解到校内各二级单位和个人,二级单位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自我调控,自觉为承诺的目标而奋斗,使个人目标、二级单位目标和学校总目标形成有机的目标链,从而对学校所有二级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董泽芳、何青、熊德明,2009)。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实现了目标管理,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也很多,很多学者在高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内涵、措施、创新路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并对当前高校在目标管理运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国内较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引入高校教学工作的是蒋伯惠,他认为高校的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有两层意思,一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动员教师和学生参加制订一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二是以制订和实现教学工作目标为手段,达到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在认真分析了高校管理目标体系之后,吕皖(1989)认为高校的目标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预计量性,即超前性;有序性;集合性;微分性;多边性;向量性。

朱中华(1998)认为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是指高校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全体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干部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地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高校总体教学工作目标实现的管理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高校一切教学始于目标的制定,工作的进行以目标为导向,工作的结果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他认为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注重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其次,实行按目标分权与自我控制;最后,全员参与、按成果评价。

而吴永荣、张魏平(2007)则认为高校教学目标管理就是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使高校教学总目标科学地转化为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分目标和教师个人工作目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自我控制,高效优质地达成高校教学总目标。他们认为高校教学目标管理有3个特点:第一,以自我控制代替强制控制;第二,由过程控制变为关注结果;第三,目标管理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贺雪娟、黄冠群(2004)认为高校的教学工作目标管理具有以下5个特点:①指导性与系统性相结合;②全员性与全程性相结合;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④自测性与可比性;⑤未来性与可预测性。针对这些特点,徐体高、胡效亚(2007)两位专家在研究二级教学单位的目标管理时发现,柔性与刚性的结合这一特点能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

在实践者的研究基础上,董泽芳、张继平(2008)在总结了众多学者的观点后认为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除了具有一般目标管理的共性特征以外,即目标的明确性、员工的参与性、时限的规定性、自我控制性、权责的共担性和自我评价性以外,认为它还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性;第二,目标的一致性与多元性;第三,条件的适应性与设计的整体性;第四,全员的参与性与分工的协调性;第五,方式的多样性与手段的灵活性。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宋周、何燕(2002)对当前高校目标管理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认为目前高校正在实施的目标管理多为行政的量化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我国高校的实践中却常常是那些目标难以界定、难以明确、难以检验的部门最先强调实施目标管理”,“实质上仍然是直线式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手段,本质上体现的是管理的控制职能而非计划职能。”同时,他们还认为目标管理多混同于行政管理,这必然导致负面问题的出现及目标管理本身被等同于行政管理,进一步加深了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病;职责权限难以划清,容易出现部门本位化倾向;还易出现目标体系呆板僵化,难以适应形势变化的情况。总的来说,他们把当前高校目标管理不够理想的问题归因于形式重于内容,方式大于目标。

郭必裕(2005)在总结我国高校目标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指出阻碍我国高校目标管理科学实施的原因在于:对高校目标确定缺乏科学性、目标体系构建中的行政摊派、目标的实施缺乏有效的激励、缺少目标管理考评和控制机制等,并对我国高校有效实施目标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首先,他将我国目前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归纳为4个方面:目标本身的欠缺;目标体系构建缺乏民主;目标重制定轻管理;目标考核方法陈旧。在仔细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目标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郭必裕认为有效地实施目标管理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建立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体制;目标制定注重职工的参与性;处理好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管理重心下移,使部门在实现目标中做到职权利相统一;建立目标考核与激励机制。这些措施也直接在吴永荣、张魏平发表的《高校教学目标管理模式探讨》(2007)一文中得到体现,或有相通之处。

与郭必裕看法有类似之处,李丽华(2007)认为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目标制定上,流于形式;在目标分解上,缺少双向沟通;在目标实施上,目标的“超稳定性”;在目标考核上,标准的单一化。他在分析了上述问题对高校目标管理存在的各种不利影响之后提出应抓住目标管理的精髓,从以下7个方面做好目标管理工作:①高度重视目标制定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②高度重视教职工参与高校目标的设置;③重视目标过程的反馈;④重视目标的激励功能;⑤重视目标责任绩效考核;⑥要重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⑦要高度重视“软”管理,使目标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

董泽芳、何青、熊德明(2009)三位学者在对中南地区75所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认为:实施目标管理的高校数呈上升趋势,目标管理的实施与院校层次成正相关,目标考核是管理实施中的最大难点,上下协商是目标达成的最佳策略,监控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实地考察是目标考核的有效方式,专家组是最值得期待的考核主体。在调查中他们发现高校目标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目标制定缺乏广泛的动员;目标体系不够科学;责权利不够配套。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营造上下欲同的组织氛围。第二,构建全面、合理的目标体系。第三,形成责、权、利相一致的动力机制。

此外,熊德明、董泽芳(2008)还仔细研究了高校目标管理中的机构设置问题,并对机构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们对广州和湖北的十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到两种机构设置模式:挂靠式设置模式、独立式设置模式。各有优缺点,不过两位学者认为后者更可取,虽然调查中只有20 %的学校应用此模式。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模式

根据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众多专家学者将其模式分为四个方面: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目标考核与反馈。虽然各高校在同一目标管理模式的指导下进行管理,但是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即制定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学校总目标的制定,二是单位、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制定。代霞、凌杰(2006)认为明确的目标是高校成功运用目标管理的前提。薛新力(2000)通过对《医学专科院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模式的探讨》提出确定目标的方案,首先认清学校总目标的要求,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体系:学校总目标、教务处分目标、各系(学部)分目标、教学科研分目标。董泽芳、张继平(2008)认为制定目标一定要具有合理性,所以必须做到:充分论证,正确决策;上下协商,综合分解;明确职责,大胆授权。

实施目标。代霞、凌杰(2006)认为广大教职工的参与和决策是目标管理高校运行的最好方式。有的学者认为目标的实施要有学校高层、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参与才是最好的方式。董泽芳、张继平(2008)认为有效地目标实施是教学目标管理成功实现的有力保证,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合理的咨询指导、得力的监督、及时的纠偏。戴艳(2006)认为达成有效地目标实施的方法有:依职依责,分解目标;充分信任,合理授权;创造条件,鼓励创新;权责对等,有效实施。

目标考核与反馈。代霞、凌杰(2006)认为适时的绩效反馈是高校成功运用目标管理的保证。董泽芳、张继平(2008)两位学者认为目标的考核与及时的信息反馈是高校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戴艳(2006)认为有效地目标考核将激励学校的各层积极地投入到下一轮目标管理的实施中去。薛新力(2000)针对学校设计了有效的考核方案。

另外,二级教学单位工作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高校一切教学始于目标的制定,工作的进行以目标为导向,工作的结果以完成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基本运作方式是教学工作目标的明确、教学工作目标的实施、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等,徐体高、胡效亚(2007)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设计了扬州大学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罗家国(2006)在他的论文中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对设计整个ESTOM的建立和实施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一些创新性结论。他深入分析了ESTOM目标筛选、权重确定;反馈控制系统建立、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关系处理;ESTMO实施的前期准备、综合评分数学模型的选择;ESTOM评估误差控制、信度分析方法设计、ESTOM中的一致性分析方法设计;评估结果轨迹分析以及ETSOM实践分析报告模式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代霞、凌杰(2006)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与高校目标管理的自身特点设计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路径。他们以SWOT为方法、SMART为原则制定高校目标。以CSF与KPI原则分解高校的目标。注重目标实施中的榜样力量及目标控制过程分析。设置权重,使高校目标评估更趋公平。

熊德明、董泽芳(2008)在《高校目标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思考》中设计了一种直线—矩阵组织机构设置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高校目标管理组织结构。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在高校教学目标管理的内涵、实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并对当前高校在目标管理运用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学者们在高校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内涵、特点等方面分析得很透彻,也从实证的角度研究问题,并起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然而,各个高校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在某校实行很好的目标管理模式可能在另外一个学校显得“水土不服”,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适应性问题上以及管理模式上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在高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研究中比较创新的观点屈指可数,这难免会影响我们对高校目标管理的进一步认识与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不落俗套而又独具创新的视界里审视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并适时的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大学所处的环境,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五篇:论文-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2016.3.6)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 本文在总结高校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高校学风建设起到借鉴及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学风建设 现状 对策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易受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优良学风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与重要保障,端正学习目地,增加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自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于高校教师而言,优良的学风是教师教学基础与源泉。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师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优良学风的学生群体便于教师能够建立优秀的学生团队,更有利于教学增长。于高校而言,学风是大学精神和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于国家而言,总书记指出要培养有担当,能干事的优秀大学生。在当前形势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高校和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一)高校方面

1、高校缺乏学风建设的机制和措施

一方面,配套措施和方法还不多,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办法、措施的整体协调一致性和有效性比较欠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和全校的师生,既需要有整体性的方案规划,亦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多数高校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缺乏对高校学风整体性的认识,校内政策的制定考虑问题不全面,政策之间的相应事项缺乏较好的逻辑性、连续性,认为只是某一部门单独的事情。同时忽略了学风建设相关主体,仅单从学生层面着手,没有充分发挥各个相关主体的积极性。

2、对学风建设的认识问题

一方面表现在学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突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一些学校功利主义办学理念有所产生,提出搞教育产业化,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忘记了内涵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缺乏针对学风建设必要的、全局的、系统的规划与措施。另一方面表现在,学风建设评价机制不科学,表现在现行的学风建设倾向于强调学生的评优评奖,缺乏对学生全面而系统的发展规划,现有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相都存在不足。

(二)教师方面

一是对本科木的投入积极性较低。高校教师兼有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在教学上时间精力不足,师生交流少,督促要求学生不够,课堂投入不足,甚至照本宣科,长期使用多年前制作的PPT,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对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熟视无睹。二是少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表现在一线教师缺乏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三是考核方式和内容僵化,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为了完成本科目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囫囵吞枣,高分低能现象有时出现,甚至为了拿高分,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作弊,败坏了考风学风。

(三)学生方面

1、学习动机功利化

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主观原因,是学生可持续不断的进行学习的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以实现自我为动机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大多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及兴趣爱好等;二是以“感恩”为动机的的类型,这一类型的学生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及老师的教育之恩为学习动机;三是以寻找工作为动机的学习类型,在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就失业”成为了很多学生的心头病,所以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实现就业,考个好分数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从而争取找个好工作是学生们的现实需求,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投入过多,忽略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2、学习态度被动化

表现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外界的督促才能主动学习,而不能自觉去完成学习,学习没有动力,为了应付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应付父母的被动学习比比皆是,考试“临时抱佛脚”现象屡见不鲜,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3、学习纪律松懈化

学习纪律松懈化是指学生无视学校的学习规章制度,自由散漫,过于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学生迟到、早退、逃课、旷课成为“家常便饭”,学生上课交谈、玩手机、打游戏等现象较严重。二是忽视考风考纪,一到考试,各种小抄,手机资料,课桌答案满天飞,甚至不惜花重金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目前考试作弊的方式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化,由此给学校杜绝作弊事件增加了难度,且严重影响了考风考纪。三是存在学术抄袭现象。目前,许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评判标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在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学术抄袭,论文抄袭,找人代写现象和其它作假现象。有数据显示,在高校对学生论文进行查重检测中,一次性通过查重检测的比例比较低。

4、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及创新性

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高校及国家相关部门一贯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被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与控制下进行,使得学生的学习方法越来越缺乏科学性。学生应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很有可能没有自成一套的学习方法,或者是照搬别人现成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网络的方便快捷,信息的可复制功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性,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发展,新时代的学生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深刻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推进。首先,新一代的高校大学生在年龄上以“90后”为主,他们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新一代的高校大学生的追求个性,在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差异较大,同时,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自身素质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所差异;最后,新一代的大学生压力增大,压力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奖学金评比过分注重学习成绩等都让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学生还面临着同学间的压力、师生间的压力等。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居高,生活条件优越,自我规划、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甚至很多家长在高中甚至初中 给学生灌输了“进了大学就解放了”的错误思想,使得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学习动力。而且现今家庭教育比较在意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致使学生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态度浮躁。

(三)学校因素

1、新形势下学校办学及教学理念滞后

在当前形势下,高校之间竞争剧烈,招生能力是高校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在高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高校往往盲目扩招,过分注重学生的人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扩招创收”的办学理念使得高校大学生素质差异较大,高校学风也随之受到影响。同时,在教学理念上,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分数的量化,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依靠分数量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依靠活动加分量化,学生的科研能力离不开科研加分的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动机功力、学习态度被动。在新形势下,高校及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高校学风问题也是普遍的问题,问题归根于忽视了教育的本质问题,高校教育是对于学生的教育,而现在的高校教育往往依赖于学生主体又脱离学生实际。

2、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

大学生考试作弊、大学生学术不端的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归根到底在于学生缺乏诚信。同时,学校也缺乏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体系建设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学风问题的重要外因。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只是建立了大学生诚信的奖惩制度,而忽视了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过程中的教育、评价、监督、约束等环节,是典型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行为。由于高校诚信建设体系不健全,缺乏大学生诚信评价、监督和约束机制,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也滞后于社会对于大学生诚信的要求。

3、大学生法治教育缺失

法治教育本身及其产生的结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其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目前除了法律专业及相关专业外,高校对法律课程的投入却非常少,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法律基础课的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大学生缺乏法治教育,法律只是相对薄弱,大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触碰到法律的红线。比如:考试作弊及学术抄袭等行为既是诚信问题,也是违法行为,它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四)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风气的影响

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诸多诱惑,学生的是非观念淡薄且易受其影响,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大学的学风。例如部分学生消费水平高,诚信意识弱,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下降,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另一方面,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专业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他们趋向于实用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丢失了爱国爱集体,刻苦学习,团结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2.新媒体的影响

第一,新媒体提供的信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使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新媒体在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很多不良思想,例如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有害信息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使其学习态度浮躁。第二,新媒体的娱乐功能被放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精力。新媒体的功能很强大,可以利用其进行学习和了解时事,但很多学生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容易被其娱乐功能所吸引,在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学生甚至染上“网瘾”,荒废学业。第三,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惰性,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有了更多的渠道,更加方便快捷,但由于其信息的可复制性,继而出现了抄袭现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原创性和学习主动性。第四,新媒体的发展导致学生对网络学习产生了依赖,忽视了课堂学习。新媒体的强大功能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条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听讲,甚至旷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制定学风建设目标,实行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制定学风建设的目标是进行学风建设的前提,以目标为导向,确保学风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目标应该包含横向和纵向目标两个方面,从学风建设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出发将横向目标分为初始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从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出发将纵向目标是确立由上至下的分层目标。分层目标是根据整体目标制定的,首先是明确学校领导层的工作目标,其次是结合整体目标,各个管理部门和学院要制定相应的部门工作目标,最后是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学生管理者和教师结合部门的工作目标制定个人的工作目标,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合作。

2、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高校应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管理、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具体包括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即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并在每学年评估学生的信用指数,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综合评定、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入党考察、发放助学金等内容的重要依据。失信惩罚机制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加大其失信的成本,形成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约束。同时,高校可以将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情况,比如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经济状况、在校获奖情况、社会实践情况、道德品行,奖惩等方面汇集起来,建立大学生的个人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档案成为评定大学生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标准。通过建立大学生的电子诚信档案,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他们真正成为诚实守信之人。

3、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教学一线的第一负责人,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的作用。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多种方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理念,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同时采用激励机制,如选教学名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领域的拓展,创新教学内容,同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最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不断扩充知识贮备,以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课余时间,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成长期间的指路人与顾问,辅导员的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加强大学生的思想辅导。辅导员应当在坚持人性化、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使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积极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心理访谈、讲座,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级人生观。其次,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明确自身爱好和追求,帮助学生完成其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远大理想与现实理想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首先,开展多种多样的前沿性专业讲座和法制宣传。前沿性专业讲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对专业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法制宣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其次,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学校应该经常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等活动满足同学们的文化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文化生活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同时学校应该积极支持、指导学生文化社团、专业协会开展活动,经常组织一些诸如文学、历史、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等讲座及欣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最后,加强网络教育。开展相关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明确网络的利弊,正确利用网络,抵制不良诱惑。

参考文献: [1]王力.高校学风建设及其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复旦大学,2008.[2]李永干,许玉莲.普通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91-93.[3]庆兆珅,景发.高校学风建设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62-63.[4]邓新梅.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优良学风建设和优质教学质量保证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3:179-183.[5]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163-168.[6]刘保相,闫红灿,李丽红.影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教学因素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97-98+101.[7]吴立全,李水童,张立菲,刁婥.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学,2008,04:134-136.

下载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工作面临的四大关系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