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缺乏勇气的人需要刺激美文
1999年6月,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时间,我离开学校到矿上顶了父亲的班。因我考大学无望,除了看小说外,数理化成绩一塌糊涂。父亲也不抱希望,所以他干脆早点从矿上退下来,让我顶班,也算解决了我的工作问题。
就这样,我的生活轨迹沿着父亲的路开始了。如果没有意外,工作三四年后我会找个女人结婚生子过日子,像许多矿工的子女一样。
我的工作内容简单枯燥,在一个黑黑的小房间里,通过窗口为矿工们发放劳动工具:矿灯、皮靴、铲、炸药等。这工作孤独,远离人群,但很多人羡慕,因为相比那些下矿井的工人来说安全、轻松。
把工人们的东西发放完后,我就闲下来了。这时我可以用矿灯照着看书。每天上班前,我都会准备好要看的书和本子,用它们来打发寂寞。但我极不甘心自己在矿山里这样呆一辈子。父亲的生活给了我许多阴影,他工作之余就是和矿工们喝酒。矿山里许多人迷恋喝酒,因为这两样东西可以暂时麻醉神经,忘掉矿井下那些沉重的体力劳作。在我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之前,我必须找到一个能抵抗这个世俗环境的东西,让自己在精神世界上远离他们,看书、写字成了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我心里存有一线侥幸,希望通过写作走上未来光明的道路。虽然我资质平庸,但它代表了我对生活的全部梦想和渴望。我也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我不敢贸然辞职,工作是用砝码换来的,父亲那么早退休的意图就是想让我有一份衣食无虑的保障。
在这样的矿上我的言行显得和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还好,和我一样热爱写作,幻想用写作来改变命运的还有我的高中同学潘江。我们同病相怜,功课一塌糊涂,都是顶父亲的班在矿井里混口饭吃的子弟。
我俩常常一起到山上阅读,在树阴下,在山冈上,在黑漆漆的矿洞边……精神贫瘠的矿山,看书、写作是两个少年全部的梦想。潘江需要下井,他常常一身黑黑的只露出两只眼睛和一口白牙,笑呵呵地从矿井出来,约我去矿井后的山坡上看书。他太渴望通过写作改变自己,他不止一次告诉我他讨厌眼下的生活,讨厌每天下矿井和里面的黑暗,他说他要经过无数的磨难后写出鸿篇巨作,冲出一片精彩的人生。我并没有他那样狂热,也许是我不用下矿井的缘故,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比他少。大多时候,我看书是用来排遣孤独。
2003年8月的一个早晨,和往常一样,我穿着结满汗碱的工装,走进那间幽暗的小房子,把各种工具分发完后,我开始静静地看书。没想到这时矿井下几十米的潘江已经和死神狭路相逢。
这几年矿山效益好,不断开发新矿井,潘江那天正好负责挖掘一小堆矿石去化验纯度。我并不知道矿井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听到一声闷响后,新开的矿井沸腾了。所有人都赶往发生矿难的洞口,组织救援。
我守在洞口一直没有离开,救援持续了40多个小时。矿友把潘江从井下挖掘出来时,他的两条腿和他的身体已经被炸得几乎一分为二。我呆住了,大脑一片空白。命运在这一天让潘江停止了呼吸,剥夺了他美丽的梦想,他才21岁。在矿山的那些年里,我见过、听过无数人的死亡,但这一次忽然觉得心如死灰。
2003年,潘江短暂的一生永远消失了。那天清晨,我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甚至没有勇气走到潘江的遗体边。参加完潘江葬礼的三天后,我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辞掉了他苦心让我顶替的这份工作。
我在那儿工作了四年。工作轻松,报酬相对不错,令人羡慕,但我决心告别它。我不知道某天死亡会不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我更不知道潘江离开后,谁还能和我一起看书,谁还能给我精神上的慰藉。
一个人的死亡刺激并改变了另一个人的人生。这些年里,我从一个小小的文员做到拥有自己的文化公司,我最庆幸的不是自己物质方面的改变,而是我的精神日益丰盈。直到现在,我仍经常想起潘江。如果不是因为潘江的离去,我大概会一直在矿山待下去,结婚生子,开始父辈们的循环。
对于缺乏勇气的人是需要刺激的,但是对于我来说,用生命换来的刺激实在太过沉重。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只有抓住那深沉黑暗后面的阳光,猛然醒悟,才能直面残酷,并且日益驱散浓稠黑暗,将刺骨严冬涅槃到春暖花开。
第二篇: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创造力的美文
一、“山寨”等功利主义行为是对创新的最大打击
如今,全国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宣传的热潮。其实,关于创新的话题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大约在1998年5月,当时已经头一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时,大多数中国人对“创新”一词比较陌生,这个口号给人们以新鲜的感觉。于是,全国各地有关创新的宣传铺天盖地,各条战线迅速召开了各种创新的会议,纷纷提出经济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等等。而且,在那一拨的宣传中,还提出了许多新鲜的口号,如自主创新、源头创新、创新极、创新板、创新树、创新团队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早在1998年就被提出。可是,自从那一拨宣传创新至今快20年了,我国又有多少堪称为原创性的成果呢?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寥若晨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寨工厂、山寨商店、山寨一条街等,却遍布城乡。而且,这种明明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剽窃行为,在各制造行业屡见不鲜,人们见怪不怪,执法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显现出典型的利己主义,因为这能让GDP增长,也能够缓解就业的压力。然而,这些功利主义行为,却是对创新的最大打击。
我不得不指出,创新的理念在我国至少滞后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这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1912年,时年29岁的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立了创新理论,他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一百多年以来,创新理论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从而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却缺失对创新理论的学习、认识、宣传和践行。当然,究其原因,其中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但我们必须要补上这一课,以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时不我待啊!
二、英国评论中国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倡导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一切剽窃、抄袭、仿造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国家及时推出并开展“双创”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某些出台的文件中,不免沿袭了套话、空话,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风,让创新的形式大于实质,这无论对创新还是创业都不会有指导作用。
一家权威大报在一篇带有引导性的时评中写道:“‘双创’最需要的首先是资金,用好政府的‘双创资金’,首先要防止套利现象。”这里使用了两个首先,可见是把资金看成是“双创”成败的关键。创新和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但绝非是最重要的因素,何况有些发明创造根本不需要资金或者不需要太多的资金。例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等,不都是没有科研经费的吗?又如,只有中专学历的潘旭华,取得近40项发明专利,他攻克的高精密数控机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却是一个“三无”(无大专学历、无职称、无立项科研经费)的发明家。
我浏览了各地为开展“双创”推出的众多措施,大多是见物不见人,也就是说只强调了物质性的条件,而没有分析:中国人缺乏创造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呼唤创新是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论文和专利都高居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性的成果?为什么山寨货大行其道?为什么仿冒产品充斥在汽车、电子产品、建筑、服装、鞋帽和工艺美术品等行业?因此,开展“双创”活动绝非仅仅是投入资金,我们必须深挖阻碍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思想根源,唯有如此才能解开束缚国人创新的枷锁!
依我陋见,某些部门颁发的“指导意见”也好,“工作指引”也罢,都没有对症下药,恐怕是医治不好“创新贫乏症”的沉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闭门造车,既没有听取从事创造学研究的专家的意见,也没有吸收众多发明家的有益经验。
我研究创造教育学三十多年,既关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又极力倡导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因为这是克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那么,我国开展创新到底缺少什么呢?根据创造学的理论和国际创新型国家的经验,我认为最缺少的就是创新文化。如果说物质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么文化力量就是灵魂,是成就事业的驱动力、原动力和核动力。文化是以物质为基础而抽象出来的精神现象,虽然它不能直接改变什么,但文化能够改变人,而人可以改变世界。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评论中国创新时指出:“中国大力驱动创新战略,但反观现实,存在巨大的差距,瓶颈到底在哪里?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那么,衡量创新文化是否形成,其主要的标志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最主要的标志有三点:首先是社会创新的风气浓郁,不仅人们谈论创新,而且身体力行地践行创新;二是创新的实体组织遍布,既相互激励又互相竞争;三是人心所向,以创新为荣耀。当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朴素的情愫和价值观的时候,创新文化不仅形成了,而且是已步入高境界了。目前,世界创新型国家排名前列的瑞士、瑞典、英国、荷兰、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创新文化,所以它们拥有最多的创新成果。
三、根治“创新贫乏症” 需要自由的学术环境和容纳异见的机制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离形成这种创新文化还有很大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作艰苦和持久的努力。当然,创新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根据我的研究,为了创建我国的创新文化,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是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创造性的果实只生长在自由的园地里,自由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什么是自由?“自由”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意思是从束缚和虐待中解放出来。按照创造学的原理,创意最初都是源于个人的灵感,而所谓的“众包、众筹、众扶”不免有“大锅饭”之嫌。创意是一位高贵的客人,请之不易,而遁之又无影无踪,因此任何束缚、压抑或是行政干预都会扼杀发明创造。同时,还必须认清自由与民主的关系,自由不会妨碍民主,但有时候民主却会扼杀自由。因此,自由是人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必须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每一个创业者自由研究和探索。
其次是鼓励质疑、批判和求异的精神。质疑是通向发明创造的入口,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文艺复兴时意大利一位哲学家说,追求真理的学者应当是一位异见者。然而,在传统思想的人看来,异端或异见是贬义词,是不允许存在的,或者是遭到排斥的。可是,从创新的观点看,只有容纳异己,方能成就伟大,因为异见往往导致发明创造。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相对于传统的学说,他们都是异见者,如相对于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是异见者;相对于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是异见者;相对于有线电话,第一个发明手机的马丁·库帕也是异见者……因此,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和一劳永逸适用的技术,一切先例都是会被打破的,而未来的新理论和适用的新技术,都将由异见者们发现或发明。
再次是支持冒险精神,为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冒险绝非是一味的勇敢,更不是鲁莽,它是创新者的一种精神特质。从发明创造的规律看,是人类的好奇心引起冒险的冲动,而冒险又是一连串追逐想象力的过程,它会点燃创新的思想火花。史蒂夫·乔布斯被称为是“打不倒的冒险家”,正是这种品格使他成为创新的魔术师,不仅创建了苹果公司的王国,而且留下了“创新精神不死”的精神财富。苹果公司的创新文化有一种黏性,它能够同化人、激励人和改变人,这也就是创新文化的魅力。硅谷是美国乃至世界创新的热土,那里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极客文化”,其核心就是好奇和冒险,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冒险与创新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鼓励冒险的,具体表现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不提倡冒险,甚至把冒险视为是异端和危险的。日本著名作家中野美代子评论说:“与欧洲人常常为开拓认识世界奔向未知土地而进行鲁莽的旅行及冒险的传统不同,中国人的伦理理念是把认识的疆界限定在五官可及、手脚可触摸空间领域中。”我认为,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也使得模仿思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有一句古谚是“胜者英雄败者寇”,于是爱面子、怕失败、怕讥笑等,就成了许多国人不敢冒险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肃清这句话的消极影响,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有价值的失败给予鼓励,甚至要给予奖赏,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体会他的意思是强调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创新之父熊彼特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其中写道:“行动——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对理想的拓荒。”这些都说明,开展“双创”活动,贵在实际行动,只有切实地着力创建创新文化,才能彻底根治我国的“创新贫乏症”。有一句古话说:“三岁看到老”,这句古谚已得到科学的证明,如果幼儿时期的想象力受到伤害,必将导致成年时缺乏创造力。因此,提高我国人民的创造性素质,必须从改革基础教育着手。学校教育要从“知识游戏”转变为“思想游戏”,以开发广大青少年的想象力,这样才能提高创造性的素质,以有效推进创新活动,确保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得以实现。
第三篇:我们需要诉说美文
总有那么一两首歌深入心扉,在一个无心睡眠的夜晚聆听心灵。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夜,我在心无宁静的守侯。站在时光的彼岸,我感觉到光阴走过的丝丝凉意。此岸是我一路追随的目光,彼岸是你遥不可测的心事。习惯了在万家灯火熄灭后夜空的静寂中,依旧可以让这颗尘世之中浮沉的心放纵一次。给自己一道无畏的遐思,让一些故事沿着光阴的隧道蜿蜒而至,然后开始追着时光的痕迹。今夜相思如水,在你的文字里触摸思念,秋风,轻轻的摆动着……你在此岸的光阴里徜徉,你用一生的光阴去等待,我的多少时光被你的苍凉覆盖。窗前,枯黄的落叶缓缓飘起又飘落。今夜,有低低的呢喃悄悄弥漫,我又想你了。
烦恼需要诉说,痛苦需要流泪,悲伤需要慰籍,这是本能的需要。男人烦恼时会约上朋友举杯消愁,女人痛苦时会在朋友面前涕泪长流,只有在真诚朋友面前,我们才可以痛快哭,痛快笑!只有面对真诚的朋友,我们才可以淋漓尽致地的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怀。有时候,拥有真诚的朋友,比拥有黄金更快乐!朋友不仅是心灵的向导,也是温馨的避风港,在真诚的朋友面前,我们可以轻松的喘气,可以自由的呼吸。一颗忧伤和躁动不安的心,也会归于安宁。渴望有一场流浪的人,远离故乡,生活久了的地方会让我感到麻木,渴望有陌生的事物走进自己的视野。可又有恋土情结,思家心切时茶饭不思。
让文字的喃喃碎语,慰籍漫漫长夜的幽怨。夜的黑暗,浪漫而又温柔。看看哪段感受在夜静时依旧苏醒着,听听哪一心声在夜静时,依旧不停的澎湃着。让所有的感触掩藏在时光的背后,用夜的静,为自己冲刷岁月,然后沉淀一切的伤感。我喜欢微风吹拂在脸上的感觉,淡紫色的窗纱隐藏着多少悲喜哀愁?不知远方的你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想我,此时我只听到落叶的声音。当黑夜来临的时候,万家灯火,远方的你可否也如我一样,喜欢坐在窗前看着天边的风景。你看到了吗?一轮如勾的金月吐出半边清辉,弯弯的似秋水的模样,像我吗?你感受到了吗?如果有月色悄悄漫上你的心头,那是我温柔的抚摸。
窗外,叶子又飘落了一片,说好了这一次不掉眼泪,可是泪还是无声的滴落。很多时候,我只能独自一人,在回忆的画卷里找寻那些逝去的时光,一首歌或者是一段路,一张照片或者是一个故人。未来总是模糊不清,却总是忘记为现在清清楚楚的努力。我们同属于北方的天空,你如月儿一样温柔恬静,我像太阳一样火热激情!好想就这样把你紧紧拥抱,把你融化!可是,你知道吗?月儿的世界里只有黑暗,而太阳的光热从来只属于白昼。月色升起的地方,是你栖息的地方。这是两个永远不能相遇的星球呵!今生,我为天涯你为海角,俩俩相望守着一份不能相依的绝望;来世,我为溪水你为明月,形影相错守着万缕不能交织的缘错。
午夜的歌声,如一曲遥远的清笛,吹开了你我久别的诗情爱意。让我的思绪找回了你从前的影子。蓝蓝的江面泛起一抹金色的温柔!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旋着一遍又一遍……天高气爽的秋季给了我宁静致远的思绪,纷纷凌乱的落叶撩拨了我心湖思念一片。几番风雨,往事成烟,只是思念的寂寞于岁月墨色中淋漓着黯然,疯长着那多情的牵绊。过往的片段,那些零零碎碎的点点滴滴,仿若陨落的残叶,悄无声息地从昔日的繁华与灿烂中无力地坠入枯等风月的别苑。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无论在别人的面前你伪装得多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着无奈你连哭的声音也没有。心底那份荒凉只有自己才懂,自己在无声独舔伤口。
这个秋天,我们之间没有约定,有的只是心灵的倾诉。你像一盏温柔体贴的暗夜油灯,点燃了我生命的年华,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今生,我忧忧的眼神,浓浓的情深,守着万千情丝魂梦常相牵;来世,我在奈何桥边,你在清水河畔,苦苦寻觅痴痴盼,只为前世今生的梦能圆。原来我可以活得那样的美丽自信,因为你,我的生命充满阳光。多少往事如烟,荡漾出人生无奈。在迷茫的迷雾中,用心感悟着一切。化成一片没有边际的虚无,一支香烟,或许能忘了花开之艳丽,忘了尘世之喧嚣。嘴里的烟雾,凝结成丝花最后也幻化成雾,即使不舍,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懂的夜还是如此的寂静。
第四篇:生命需要删繁就简美文
约瑟夫·熊彼特是上个世纪全球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青年时代的他曾经立下宏愿,要成为全欧洲最有名的骑士、最令人羡慕的恋人和最优秀的经济学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熊彼特发现,这三个目标要全部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放弃前面两个愿望,专攻经济学研究,终于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代名家。熊彼特的成功启示我们,人生不能熊掌与鱼兼得,生命需要删繁就简。
生命是有限的旅程,要想使生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必须学会删繁就简,锁定目标,活出精彩。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里,因为没有目标而致一事无成者固然很多,而因目标过多,还事事要争第一而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沽襟”的遗憾事也不少。
成功从确立目标开始,目标明确者,往往能取得更大成功,目标不明确,成功就要大打折扣。美国有一位大学教授,曾经对即将毕业的同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即将走上人生旅途的同学中,超过百分之二十几的人没有人生目标,百分之六十的人目标模糊,百分之十的人只有短期目标而无中长期目标,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二十五年后,这位教授再向这些同学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那百分之三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全部创下了辉煌的事业,成为社会名流;百分之十有短期目标的人,全部成为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其他的人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目标或者目标模糊,大多默默无闻,生活在中下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没有目标,而是不断变换目标,造成目标太多,分散了注意力,消弱了战斗力。这种人往往能力强,心气高,恨不能有千双手,同时做成千件大事,结果,由于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仅难于事事如愿,还有可能因透支健康而折寿。英年早逝的陈逸飞,累倒在《理发师》的拍摄现场,其敬业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却不值得为他人效仿。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逸飞就是一个成功的画家,他在其它产业上再努力,也不能做出与其在画界相比拟的业绩来。可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缘故吧,生性好强、过于追求完美的陈先生或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许明知道如此,还要绷紧了生命之弦与自己较劲,同时朝多个领域出击,连上医院的时间都舍不得拿出来,最后,影视界多了一部可有可无的《理发师》,中国过早地失去了一位名画家。
明确目标后,还需要删繁就简,抛开与目标不相干的杂念。人生在世,离不开金钱,但投入过多的精力去追求永不满足的物欲,就会误入歧途。越是目标明确者,越能把金钱当成干事业的物质基础和事业成功后收获的副产品,绝不会当拜金主义者,做物欲的奴隶。越是事业心强的人,越乐意过简单生活,在他们看来,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轻松,活得自由,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命的乐趣。很多人之所以痛苦不堪,往往是因为失去平常心,把欲望看得太高,把追求不到的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无法解脱。由于在欲望上永不满足,很多自以为坐拥巨富和盛名的人,实际上他们的生命已经被财富和虚名所左右,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所以,不管是贫是富,位卑还是显达,我们都要用平常心去看待,感谢上苍既给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让我们懂得什么叫珍惜,同时,也感谢上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能到达的空间,使我们学会放弃,懂得删繁就简的基本道理。
第五篇:人生需要“让利”美文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中国收藏界素有口碑,他总是能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古董,买到别人买不到的宝贝。他的成功秘诀在哪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懂得“让利”。他在遇到自己中意的古物的时候,也会砍价,但不会大砍,更不会砍到让卖者无钱可赚的程度。恰恰相反,他会根据自己专业的判断,在得出一个合理价格的基础上,再主动加一些,让对方多赚一点儿钱。·
如此一来,卖古董的人就会觉得这人好说话,自己和他做买卖,不会亏本,还能多赚一些。以后手里再有其他古董和宝贝,就会首先联系马未都,先请他来看,他不要了,再去联系其他买家。这就是马未都总能先人一步,占领先机的秘诀。
无独有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谈到自己的生意经时,也表达过做买卖要懂得“让利”于人的经验。在刘永好看来,只有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钱才会越赚越多。
做买卖需要让利,道理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生意人的本性,谁都想自己多赚一些,而且是越多越好。殊不知,在很多情况下,你想多赚,别人就会少赚,甚至是亏本,久而久之,就没人愿意和你做生意了,或者你就从对方生意的“重点”合作伙伴成为“一般”合作伙伴了。
做生意需要让利,人生同样需要“让利”。在公司,你不能因为自己能力强,就想把所有的工作都做了,把所有的奖金都拿了,那样以后别人就不愿意和你配合了。在官场,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堵死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只有大家都有路走,你自己才会走得稳妥,走得踏实。
人生懂得“让利”,不但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有好处,对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同样有好处。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一个本来没有路的地方,如果你不懂得“让利”,只想一个人走,不愿意让别人走,那么,这条路的形成就会很慢,或者是形成了路,但却很窄,这样你自己也走不好。而只有懂得“让利”,允许别人也来走,路才会早日形成,而且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