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婴儿教育看启发式教学和鼓励式教学论文
前年,我顺利的生下了我的宝贝女儿,现在她24个多月了,在哺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忽然体会到了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学生更愿意接受。
1启发式教学
中医应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问,所谓有黑匣子理论,就是说中医的理论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抽象的很,所以在课堂上讲课,想让学生接受就要相对困难一些。我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苦恼,今年生了女儿,在给她教育和喂养的过程中我发现,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她的好奇心决定了她喜欢什么,爱看什么,爱玩什么,这使我联想到教学,应该采用启发式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疑问,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讲的内容上,但是又不要把谜底很快揭开,要让他们有一个思索的过程。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对某个问题还不能解决,但有强烈要求知道的时候,给予开导(即“启”);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经过认真思考有所得,但不十分明确,还不能表达出来的时候,给予提示(即“发”)。朱熹注:“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达到“愤、悱”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状态,作为老师就不去开导、不去指点。这句话主要阐明了启发的时机,但是并没有说明怎样去启发学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现代汉语启发共有3个意思:(1)开导其心,使之领悟;(2)阐明;(3)发挥掀开覆盖物;暴露。我们今天所说的启发式教学主要是第一种意思。
今天我们讲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启发式教学是相对注入式教学而言的,现代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中医学习对很多人而言是枯燥的,在入学之初,让学生们从感性开始认识中医,一味的让他们在头脑中强化记忆什么是五行,什么是六淫,是很难的,而在课堂上举一些古人或今人成功的案例,会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的传达给学生,甚至有的老师连讲都不讲的,将教材上的东西直接读一遍,学生将黑板上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夜自修时自我消化掉,学生只管“记”(包括记笔记和记忆),老师只管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想象力,创新的能力就相对欠缺。启发式教学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正如《论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心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中医教师实行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教师能够深刻领会、正确理解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其次要从中医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如在幻灯片中充实进去一些形象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病理现象,把学生不断引入“愤、悱”的学习心理状态,并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继承传统、发展能力的目的;三要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贯穿于中医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把“启发”的条件不局限于“举一反三”,使学生们能够推陈出新。
2鼓励式教学
在女儿1个多月的时候,她不爱吃奶粉,每次吃奶粉都要和她做半天斗争,但是我发现要是我生气的对女儿说,“你快点吃”,“你到底吃不吃”,女儿就会哇哇大哭,反而没办法给她喂奶。但是我发现如果我温柔的对她说,“好乖乖,你是我的大乖乖”,她就会在我的连哄带骗的鼓励下顺利的吃下奶粉。由此我得出在教学中也一样,1个多月的女儿尚且喜欢你的鼓励,作为人格已经成熟的学生,他们更不喜欢别人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式教学我认为也极其重要。
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好课和学好课的重要条件。鼓励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活跃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如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对他们的回答给与及时的肯定,即使回答不好也不要批评,而是给予提示和启发,告诉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可以得到同学们的广泛认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知名中医大家,讲解他们治学成才、悬壶济世的典型事例,突出他们在中医学术和国人健康上的伟大贡献,突出他们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拜感,激励学生热爱中医、树立信心、勤于思考、励精图治的中医理想,这样就能达到从思想上认识到继承中医的重要性而努力读书。
第二篇:浅谈启发式教学 中外教育论文
浅谈启发式教学
摘要:从古至今,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界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个性和技能,启发式教学无疑能体现这种学习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
孔子
生物教学
古往今来,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与推崇。那么,何谓启发式教学呢?现代人的理解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渊源
纵观历史,许多教育家都提倡过启发式教学,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界的教育大师是西方的苏格拉底和我们中国的圣人孔子。
首先是苏格拉底,雅典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史上和教育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是长期为人们所尊敬的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它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其实,苏格拉底法也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主张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无论在西方哲学史还是在教育史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被看做是启发式教学的渊源,就比如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而对于苏格拉底本人,可以说是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他的的教学中运用得淋漓尽致。苏格拉底教学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
曾经就听闻过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问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苏格拉底便问:“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学生回答道:“是恶行。”苏格拉底又问:“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学生说:“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说:“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回答说:“是善行。”苏格拉底接着问道:“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学生此时说:“这是善行。”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思维的严密性和辩证性,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问答式的启发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新知识。再来说我们中国,“启发”源于古代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时,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绯”。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到学生口欲言之时,不开导他。也就是说,要先让学生达到“愤”“绯”这种边缘状态,然后启发、开导,才能促进学生“领悟”,并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在孔子看来,学生品格的养成与学问的充实,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的结果;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启发和诱导上;学生的自觉学习处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的;孔子以后,《学记》里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同样也是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主张增强而不是压抑学生的自主性;主张指明学生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那么,其实两位大师在教学中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古今教育思想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方法是过去的教学理论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来体现主导作用,强调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能的提高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有效学习。现代启发式教学是创设一种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潜在的内因进行学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成为实际学习活动的动力,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意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个性和技能。
三.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启发方式,常见的有的分类为期望启发、提问启发、迁移启发等,也有的分类为归纳式启发、类比式启发、演绎式启发、实式验启发;各种启发式方发之间也是互相交融的。
那么作为生物教学专业的学生,对我们生物课堂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被广泛运用的。具体谈一下以下几种方法在生物中的应用。
㈠期望启发式
作为一门相对前沿的学科,期望启发对于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的生物教育,学生们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对学生进行期望启发,即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用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来吸引他们,使他们将兴趣作为学习生物的目的。例如可以用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来吸引他们,并举出目前在生物领域的一些新发现加以说明,如: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克隆工程、转基因食品等,通过这些备受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将学习生物作为一种期望、一种目标。这是从大的期望来启发学生,其实也可以从小处入手进行启发,生物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靠近生活性和切身关系性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联系解释生活实际去吸引学生的兴趣。
㈡提问启发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的强弱提出富有启发性思维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和引申处提出“为什么”,以引导学生探究。提问要问在关键处,问到点子上,既有分量,又要难易适中。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根据教学情境巧设问题,往往有柳暗花明之功,点石成金之效,而简单、肤浅的是非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教学方式,无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比如教师在讲“细胞器”之后提出问题:人的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和肾小囊壁上皮细胞相比,哪一种细胞器比较多?学生七嘴八舌回答“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时,教师通过提问二者的功能及耗能情况来引导学生们找出答案,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一门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启发的实际和力度,去不断运用、改进、完善,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启而得发”。而今,其实,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有着诸多不足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代人,可以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参考书目:
《中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李贤智;
《外国教育史教程》,赵厚勰,李贤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刘恩山
第三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应用论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应用论文:鼓励式教学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新课标中提出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同样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来说赏识和鼓励也很重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就培养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教学《追寻文明的足迹》时,我仅仅介绍了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情况,便让学生看图画,自己感受一下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地方?怎么样?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图画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一幅画就像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第四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世纪,是信息化、国际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谁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抢占了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这要求我们未来的新人必须具备实践、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与见识的局限,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以及相拌的标准答案已对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思想禁锢,长于“依葫芦画瓢”而短于独辟溪径。这种以教师为权威,学生为容器的教学观显然无法培养出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人才。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质疑的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参与到教学中来呢?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改的取向,也就是说,教师适应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下面谈谈自己从教20年来,在启发式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启发式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讨
传统的教育,重在于向受教育者传收受现成的结论。学生不接触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是学习前人的理论。教师只是向学生呈现前人的成品。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自由空间。如:讲初一年级思品第一课第一框题时,教师直接提出:
①学习做人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什么?”
②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是什么?
③心理健康与良好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这样三个问题,教师提出结论,学生在书上勾、画,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没有解决思想问题。
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组织材料的技能,传递信息的技能。如我讲初一思品第一课第一框题时,我要求:
①学生收集一些心理不健康和道德品质不好的材料,然后组织讨论。
②教师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行为情景,由学生“议一议”后,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
③设计“想一想”:有人说:“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半”,请说说你的看法?
④设计“比一比”:进入中学后你的自制力与小学比较,是否有了提高?。通过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方向,让学生收集材料、讨论等形式,活跃了课堂,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应体现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情景与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质疑是极为少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如,我在讲初一思品第三课,“磨砺坚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先讲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成了世界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教师进一步设问: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奥斯特洛夫斯基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这样学生带着情境,带着探究的好奇进入了学习之中。
(二)重视提问的启发作用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怎样在课堂上提问,才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会问。提问重在引导,避免千篇一律的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其次,提问要因人而异。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他们的聪明程度、基础等因人而异。要求我们教师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班上每一个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思考,会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既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又要适时“搭梯子”,使其有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三,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抛弃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的损失,但对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课堂提问千万不要把差生搁在一边,置之不理,避免让少数尖优生包揽整个课堂活动。如,我讲“情绪需要调节”时,采用分层提问:①青少年的情绪有何特点?②不良的情绪有何危害?第一个问题学生稍作思考既能解决;第二个问题要困难些,学生要深思。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教与学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都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从而全面提高课堂实效。
三、启发式教学还应体现在富有挑战性的作业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往往看到。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量过多,随意性太大。这种状态的确必须改变。启发式教学要求增加“活”的作业。使家作贴近生活,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所学的知识就特别有意义。如我讲有关心理健康和良好品质方面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心理”、“品质”为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办一期手抄报。这样孩子们在愉快中去运用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尽量避免做裁判,只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或直接提出答案,而是设法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素,结论让学生从口中说出。如果学生的想法离奇或错误,我会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愉快幽默,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没有心理距离,教学就先成功了一半。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要打破单一的上课模式。一节课40分钟,教师以一种单一的组织教学形式一讲到底,这样的课堂没有生气,学生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笔者认为:要培养以自主、多样、探究为特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开展讨论、小品表演、模拟法庭、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总之,“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启发式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思想。正如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旨在发展。”
第五篇:参与式教学论文
“参与式教学及其特点”的研究报告
一. 文献综述及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王谦、陈景玲、沈连峰在参与式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对参与式教学的概念作了总结:参与式教学活动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参与式课堂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发言来表现, 即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张金川在2008年03期《教育革新》浅谈九年级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中说:参与式教学就是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 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 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参与式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它以问题为导向, 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
陆燕飞在2009年5月关于参与式教学内涵的报告:
1、从观念层次出发,参与式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以学生参与活动促进教学的新型教学观。
2、从方法论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教学形式。
3、从活动形式来讲,参与式教学是一个过程,它不仅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更要通过学得的过程来学会这种活动方式,衡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是否有积极思维的参与。陈涛在2007年34期《科技创新导报》数学课参与式教学问题探讨中对其概念的介绍: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 以人为本” 的原则。他对其特点概括有五点:人文性、参与实践性、宽松开放性、整体合作性、社会性。
人文性: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它的人文性。
参与实践性:参与式教学模式中, 摒弃了“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渗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它注重的是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这体现了它的参与实践性。
宽松开放性:参与式教学模式不是以简单方式把结论“告诉”给学生, 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研讨、归纳推测等发现结论,学生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这体现了它的宽松开放性。
整体合作性:以问题为中心, 引领学生参与,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这体现了它的整体合作性。
社会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情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乐于认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这体现了它的社会性。
二. 观点及评论。
(一)作者的观点及评论。
李贵龙在2008年11期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浅谈中对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观点是:
1、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及指导。
2、科学的方法是获得知识的门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对知识、方法、能力做出整体思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参与式教学呢?
①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激发情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乐于认知。
②创设培养学习氛围,自主探究,使学生在主动中学习,领会新知自主探究是实施“主体式”课堂教学的核心。
③创设合作学习时空,讨论深化,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理解创新。
张金川在2008年03期浅谈九年级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中概括他的主要观点是:
1、营造和谐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和谐的课堂情境中, 人的主体性才容易发挥, 教师和学生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设计恰当的活动方式, 实现主体参与: ①以问题为中心, 引领学生参与。
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汲取知识的能力。
③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 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李霞, 谭谦章在2008 年 01 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参与式教学模式对其评价的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是:
1、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
参与式教学模式中, 摒弃了“以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 而渗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它注重的是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这自然为课堂教学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1)有利于促进学学相长、教学相长。
参与式教学模式, 能帮助师生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和谐局面。表面上看, 参与式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多了, 教师讲授少了, 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把握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理论研究的前沿, 才能胜任对参与同学的有效指导。(2)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当学生对某问题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投入全部的身心进行研究, 逐步形成喜爱质疑, 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3)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风采, 激发学生创新品质。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 所谓“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参与式教学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关注大学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平等意识,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经常闪现出创新的浪花和创造的涟漪。
(4)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当代社会, 合作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参与式教学中努力创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情境, 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
2.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
参与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相致的地方:都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教学内容为依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获取知识。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传授知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间接知识。参与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无疑是较理想的一种,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种种优点之外,与其它各类教学模式相比较,还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第一、花费时间较多。围绕某个主题所做的活动,总需要半个到一个钟头的时间。
第二,比较费力。组织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准备有关材料,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灵活性。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却不利于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但是,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着自己固有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当在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模式的同时,优先考虑在以下一些情况下使用参与式,来体现这种模式不同于其它模式的优越之处:
第一,在某一门学科的讲授中,有需要讨论,集思广益,特别是需要获取多种答案的时候采用它。
第二,当教育对象存在个性问题时,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营造一种公平气氛。
第三,在一门学科的某个章节最前或最后采用此类模式,使参与者获得对整个章节内容有关的广泛知识。
第四,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灵活性、新颖性、及创新精神时,运用此法,能很快达到目的。
第五,在理论性强的章节内,用于列举事实和现象,以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
第六,在社会科学门类知识的传授中,用于启发横向思维,使用效果更佳。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恰当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定会得到让人喜出望外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小组的观点与评论。
1.通过我们组的讨论:参与式教学的涵义是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角度定义的:
A:从教育者的角度说:参与式教学是在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课堂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一系列工作的前提下,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与空间提供给学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B: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
2.通过我们组的讨论,参与式教学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缺点: A.参与式教学的优点有:(1)参与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2)参与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当教育对象存在个性问题时,可以通过这种模式营造一种公平气氛,使每个同学说出自己的观点。(4)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僵硬局面。
B.参与式教学的缺点有:(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时会使老师难以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2)教师难以对课堂进行全面的把握。(3)在教师组织参与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4)在课堂讨论中,对每个问题的讨论会有种种不同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但是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
三.所查的参考文献。
王谦,陈景玲,沈连峰.参与式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实践,[J].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考试周刊, 2007(3).张金川.浅谈九年级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天祝县民族中学《教育革新》,2008(03).路燕飞
陈涛.数学课参与式教学问题探讨,[J].宁夏平罗县陶乐一中《科技创新导报》,2007(34).李贵龙.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浅探,[J].湖南中学物理, 2008(11).李霞,谭谦章.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