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构式语法理论看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
面向对外汉语中的离合词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来界定解离合词的一些情况,并针对离合词的语法规范,谈谈在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一、离合词的特点
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要作好这一块教学,则必须对汉语离合词具有深刻的理性认识,然后才有可能对留学生的困惑和错误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说的特殊性。
明。我们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针对留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不仅要分析它的内部结构,研究它的外部功能,还要了解离合词除了体现出动词的一些语法特征外,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一)离合词的界定及性质
汉语中的离合词,因为是特殊的一类,有其特殊的规律,因此,有些人把离合词与短语混淆在一起,因为“离合词”与“短语”之间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现象。但鉴于实际情况,这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将对“离合词”进行清晰地界定。
1、离合词的界定
在汉语语法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短语是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能够自由组合、自由拆分。词不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能独特定性和独立运用的语言语言单位,而短语可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词义的特定性结构的不可扩展性;短语的特点是:组成成分的独立性和结构的可扩展性。汉语意合的特性允许离合词可以出现分离使用,不受语法常和规律的限制,只是在“离”的频率大小、自由度、方式等方面不完全由语法语义支配,主要取决于语用因素,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人们使用某种语言的目的和功用,有很大的随意性。离合词兼具词和短语的特性使得离合词出现可离合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词和短语边界的模糊性。因此,我们综合扩展法、代替法,参考意义标准,认为:所谓的离合词,“睡觉、洗澡”等,既具有词的语义上的特定性,又具有短语结构的可扩展性,他们界于词和短语之间。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定位离合词的界定标准,符合以下之一的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可离可合述宾形式都为离合词。
(1)带粘着语素的。如:碍事、帮忙、操心等。
判断是否是组成离合,一个可参考的标准是看其组成成分分开后还是不是词。比如“来信”是一个词,但是“来了一封信”中,“来”和“信”是两个词,不能看成一个词,所以,“来信”就不能算组成离合。我们这里说的粘着语素,包含不可以单用和可以单用后语义不同于组合在一起时的意义的语素。比如“帮忙”这个词语,我们可以单说帮,也可以单说忙,比如帮人做事,很忙,不太忙等等。“帮”是自由语素,“忙”也是自由语素,但此处的“忙”就不是“帮忙”中“忙”了,语义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帮忙”中的“忙”为粘着语素,“帮忙”是离合词。
(2)兼有及物动词功能和述宾短语功能的。如:报考、出席、提醒等。
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组成述宾短语。汉语述宾短语中,述语可以受状语、补语修饰,宾语可以受定于修饰,但又不能带宾语。那种既能像及物动词(扩展前)后面带宾语,同时又具有述宾短语功能的述宾形式就为离合词。比如“提醒”,可以说“提醒他一下”,以可以说“给他提个醒”。
(3)形式上不是述宾结构,但用作述宾结构,宾语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宾语素的。如:报到、打猎、洗澡、睡觉等。
(4)两个语素都为自由语素,但组合后语义非原语素义简单相加,语义凝固度较高的。如:开刀、讲理、问好等。
2、离合词的性质
关于离合词的性质,学术界有着很多的争议问题。但是,我觉得离合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中间状态的语言单位。
众所周知,离合词可以扩展,在这一点上它与短语相同。短语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自由组合,意义可以分离。离合词虽能扩展,但是它的扩展能力却远非能与短语相比。离合词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即被分开的两个成飞在意义上保持联系,不可分割。例如,鞠躬---鞠过了躬----鞠了三次躬。“鞠”“躬”两个成分虽然可以扩展,但意义上始终紧密联系着,扩张前后基本意义不变。离合词有与短语相同的一面,同时由于它的扩展总是有限,因此有与短语不同的一面。离合词与词具有相同的一面,是就意义上说的。离合词中间不管插入何种成分,也不管插入的成分多么复杂,整个词的意义一脉相承,基本不变。
可见,离合词既有语义上的凝聚性,又有语法联系上的松弛型。它的形式具有短语的特点,意义上具有词的特点,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性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说是词----短语单位。
3、离合词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将离合词分为两类:
(1)及物离合词,即可带宾语的离合词。离合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比如:报考、操心、出口、出席、担心、登陆、放心、害怕、加工、进口、劳驾、领先、留神、留心、留学、留意、起草、讨厌、提醒、延期、致电、注意、走私等。这一类离合词主要占小部分,并不是主要的类别。
(2)不及物离合词,即不可带宾语的离合词。不及物离合词里面的主要部分,后面可以再接一个名词或别的词语作为宾语。(2)不及物离合词,即不可带宾语的离合词。不及物离合词是离合词里面的主要部分,他们不能像普通动词那样,后面可以再接一个名词或别的词语作为宾语,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离合词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就是把离合词当作普通动词的用法来使用。
在述宾式离合词中,除了少数能带宾语外,大部分都不能直接带受事宾语。由于没宾语,我们要注意的主要是补语的位置,当然也是使用任何离合词时所面临的问题。学“毕了业、吃了一惊、上了一天班、吃过亏„„等等。补语的位置也由一般动词的后到离合词的中间。不及物离合词除了补语的位置变化之外,主要是宾语的位置与一般句式不同。一般式是按照主语一一谓语一一宾语的格式,由于类推作用的影响,套用前面格式就可能出一个句子,(a)*成名了以后他离了婚他的老妻。(成名了以后他与老妻离了婚。)(b)*爸爸喜欢帮忙朋友。(爸爸喜欢给朋友帮忙/爸爸喜欢帮朋友的忙。)(c)*他在公共场所打架了一个人。(他在公共场所跟一个人打架了。)“离婚”、“帮忙”、“打架”这些离合词都是不及物动词,宾语的位置一般借助于介动词前,或放在离合词中间。这种结构非常多,类似的如:向他鞠躬、向你发誓、为心、生我的气、„„。也有个别放在动词后边的,也需借助于介词。如,“献身”这个以说献身于革命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这种情况很少。
4、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和用法
从总体上来看,外国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都出在“离”上,因此,离合词的教学重点在“离”而不在“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掌握离合词的各种离析方式。
关于离合词的具体离析形式及用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当我们需要用离合词表达受影响的人,或者离合词中的宾语涉及到人时,为了把他们表示出来,一般情况下要用离合词的“V+代词+O”或“介+O+V”扩展式,除了少数离合词可以直接带宾语。比如“打架”,动词“打”常常要涉及到人,述宾结构的离合词原带宾语,我们可以这样说“和他打架”。而“伤心”要使用“V+代词十O”的离析形式“伤他(的)心”。大多数情况是只能把涉及到的人插在离合词中。
只有少数离合词既可以说“v+代词+0”,义可以说“介+0+v”。例如: 见面—见他的面—和他见面作主—作他的主—为他作主 生气—生他的气—跟他生气丢脸—丢我的脸—给我丢脸 2.在一些情况下,光用离合词的原式不能充分体现说话人要表示不满意、不屑或者表示否定的语气,那时,要用离合词的扩展式“V+什么+0’。请看下面的例子:.口.....口圈..A.跳什么舞 把什么关 报什么仇 生什么气 B.鼓什么掌 称什么心 吹什么牛 捣什么蛋
A组离合词有歧义,既能表示疑问,又能表示否定、不满意或不屑的语气。如:昨大你到底生什么气呀?(表示疑问)/我能生什么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表示否定,意思是没生气)根据重音的不同,我们可以判断出,表示疑问的,重音在“什么”上,而表示否定、不 满意或否定语气的,重音在动语素上。
B组形式的离合词没有歧义,只表示不满、不屑和否定的意思。
3.说话人急于想知道答案或急着要别人表态时,常常使用离合词的“V+不/没+V+O”扩展式,也可以使用另外两种变式:“V+0十不/没+V幻”或“V十0+不/没十V”。如: 碍眼不/没碍眼 碍眼不/没碍 犯法不/没犯法 犯法不/没犯 过期不/没过期 过期不/没过 洗澡不/没洗澡 洗澡不/没洗 撒谎不/没撒谎 撤谎不/没撤 讲理不/没讲理 讲理不/没讲 伤心不/没伤心 伤心不/没伤 开口不/没开口 开口不/没开 着急不/没着急 着急不/没着 道歉不/没道歉 道歉不/没道
如果不考虑语气,这些表示已然和未然的问句都可以用加疑问语气词来提问,如“碍眼吗”、“过期了吗”。但是,这种提问表达不出急一于要知道结果的语气。我们还可以在离合词的
扩展式前加上表示强调的副词“到底”,而由疑问语气词构成的提问式是不能加这样的副词的,如可以说“到底伤不伤心”,不能说“到底伤心了吗”。我们知道离合词的提问方式有儿种变异形式,如“v+不/没+v+o”,“v+o+不/没+V+o”,“V+0+不/没十V”等,其中“V+0+不/没+v+0”格式强调的语气显得更重。有时说话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示出自己的态度。
4.当说话人要表示述语素的动作行为持续(或伴随的状况)、完成或者过去的经历时,要使用离合词的的“v+着/了/过+0”扩展形式。如:(1)门口有两个人站着岗。(2)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3)他订了婚了。
(4)我每天早晨起了床就去操场锻炼身体。(5)他帮过我的忙。
要表达述宾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的持续性,我们要在“v+0”中插入着,如例(1);要说明伴随的状况,我们也可以使用“v+着/+0”扩展形式,如例(2)。强调述语素而非整个离合词的动作完成时,一般有句尾“了”,如上例(3),或者后边还有其它动作紧接着发生,如上例(4)。当强调离合词所代表的动作己经完成,而且在同一个句子中不再有其它的动作发生时,不扩展。如:他订婚了。当需要陈述过去的经历时,使用“V+过+0”的扩展形式。5.当需要表达离合词所涉及的数量时,我们需要使用离合词的“V+数量修饰语+0”扩展形式。如:
A帮一个忙 见一个面 请十天假 B洗半个小时澡 撤两次谎 留点儿神
上面两组扩展形式中,数量修饰语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A组数量词语强调的宾语素的数量,是定语,B组数量词语强调的动语素的数量,作补语。数词是“一”的时候,可省略,形成“帮个忙”、“见个面”、“请个假”这种形式。当表示宾语素的数量的时候,一定要把数量短语放在VO之间:如果V后已经带了“了、着、过”,那么,数量短语要放在动态助词之后。例如: 说(了)两次谎 上(过)一次当 报(了)一个名
6.述宾离合词的重叠形式。
动词重叠是一种表量的手段,其语义是表示动作的时量短、尝试、轻松悠闲、轻微等。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动词若可以重叠,形式是“VV”,如“听听、想想’,;双音节动词若有词
形式不一样,应该是“VVO”或“V了VO”的变化形式,如“散散步、唱唱歌、谈谈话、帮帮忙”等。
离合词重叠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有的离合词可以重叠,有的离合词不能重叠,重叠的主要是表示动作性的词语,非动作词、表示心理活动的离合词等一般不能重叠。离合
词重叠式后面不能出现数量词语,因为重叠就已经产生了时量的意义。7.述宾离合词的倒装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按照意义类型来划分,主语有施事、受事、当事三种,宾语也同样有施事、受事、当事三种。在“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句式结构中,主语类型可以是施事和受事,宾语可以是受事和施事。因此,为了表达的需要,强调突出讨论的话题时,原来宾语可以调整到主语的位置上充当主语,作为陈述的对象。如:(6)你千万别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一这样的好机会,你千万别错过啊。(7)我看完了那本书。~一那本书我看完了。
述宾式离合词具有的短语性使得它可以扩展使用,在离析后部分可以像短语那样宾语素提前,作为话题的焦点,从而形成述宾短语的倒装形式。如:(8)婚都离了,他还想怎么样?(9)头也不回,他就那么潇洒地离开了。(10)这个澡洗得真舒服。
事实上,离合词能出现0V倒装形式,必须经过一次“V+.··„+0”扩展才能实现,上面的(8)就是由“他都离了婚了,还想怎么样?”(9)是从“他没有回一下头就潇洒地离开了。”变换得来的。(10)就是回答“洗澡洗得怎么样?”的答句。
总的说来,为了保留原有形式的结构和基本意义,我们必须加以限制离合词的离析用离合词的所有扩展形式中,原来的两个构成成分在新语境中都要以中心语身分出现,其中一个构成成分都不能再与其他语素构成新词,即必须遵循“动不离宾,宾不离动”的原同时,分离后的两部分在意义上遥相呼应,彼此依存,而且不能改变原语素的意义。我们求扩展后,结构关系、结构层次不能有所改变,如:(11)带头他带了个好头。(12)站岗站好最后一班岗。(13)火把着实地火了一把。他带了个头盔。
例(11)中出现的两个“带头”的形式,“他带了个好头”没有改变原来的词义以及结构,是离合词的扩展形式;而“他带了个头盔”则与原来的“带头”意义相差甚远,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不是“带头”的离合词的用法。例句(12)中“站岗”离后没有改语素义,是离合词。例句(13)“火把”拆分后,“火”是“兴旺”之意,“把”相当于量词“与原语素意义大相径庭,因此不是离合词。
二、外国学生离合词教学 针对外国学生离合词教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他们在使用离合词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用法偏误。
(一)偏误种类分析
下面我们将逐类分析这些偏误。
1、宾语错位
宾语错位是离合词偏误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
由于离合词内部的动语素(V)和宾语素(O)都要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在表达意义上词义往往是自足的,也就是说它们不需要再带宾语。这一点与一般动词显然不同。然而留学生因不了解,常常将离合词误作为及物动词,把该由介词引导的成分误作为宾语,给离合词带上宾语,例如:(1),爸妈,女儿快要毕业大堂了。借妈,女儿快要大学毕业了。)(2),孩子一般出生后见面放笙二企人就是他的父母。(孩子一般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个 人就是他的父母。)(3),今天我的朋友遣妄选。(今天我的朋友请客。)汉语语法中,述宾短语后一般不能再接一个宾语,“V十O1+O2”句式不合乎汉语语法。而在述宾离合词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例句的偏误,是在于把具有短语性质的离合词简单地等同于及物动词。述宾离合词跟一般的述宾短语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因此,当离合词要用来说明相关涉的对象时,我们可以使用介词来引导。上面的例句可以改为:“P+O2+V十O1”(P:介词)。这里想要强调一点,当怀疑VO能否带宾语时,为了避免犯错,用“P+O2+V+O1,”句式是比较合适的。
2、状语错位
在离合词的使用中,出现状语错位的情形也不少,举例如下:(4)*结果他们每天好几次打架。(结果他们每天打好几次架。)(5)’亲爱的父亲母亲:不知多少年前给你们写过信,好像我从小时候一两次写信给你们以后直到现在没有了吧。(亲爱的父亲母亲:不知多少年前给你们写过信,好像我从小时候写了一两次信给你们以后,直到现在都没有了吧。)(6)*但很长时间抽烟的话,对健康肯定有坏处。(但抽烟抽很长时间的话,对健康肯定有坏处。)其中例句(5)的“写信”不是离合词,但语料库把它作为离合词的使用错误来分析的。(4)、(6)中的“打架”、“抽烟”为离合词,两句都想表达的是对动语素的时量的补充,但都错误使用状语形式来修饰动语素。
3、补语错位
当说话人要表示述语素的动作行为持续(或伴随的状况)、完成或者过去的经历时,要使用离合词的“V+着/了/过+0”扩展形式。就是说,时态助词应该放在动语素后面。但我们在离合词偏误现象中发现很多把离合词当作普通动词在其后加上时态助词的用法:(7)’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8)*我在大学读书时,在一家书店打工过。(我在大学读书时,在一家书店打过工。)(9),小时候由于爸爸的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搬家过5次。(小时候由于爸爸的工作的关系,我曾经搬过5次家。)
4、词性错位
外国学生在使用离合词的过程中,词性错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请看下面的例子:(10),可是,不久我上了学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帮助我很多忙。(可是,不久我上 了学,也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帮了我很多忙。)(11)*他连游泳也不会游泳。(他连游泳也不会。)像(10)这样的句式是外国学生关于离合词的典型偏误。他们没有把“帮助”、“帮忙”区别开来。“帮助”是及物动词,“帮忙”是离合词。
(二)、教学策略
1、由离合词离析方式的多少决定该离合词的教学方式。如果离合词的离析方式多,说明组成该词的述语素和宾语素的自由度高,该离合词的短语性强。于是,我们可以以短语讲授为主,但不能废弃它的词语方面的教学。比如“上课、洗澡、看病”一类词,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他们的离析形式上。相反,对于离析方式少的离合词,例如“劳驾、出席、动身”,不妨先按“合”教。
2、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离析方式应作为教学重点。例如把不及物的离合词用作及物的,以及重叠方式的偏误等,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重点介绍这些离析方式,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减少偏误。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汉语的正确形式和偏误形式(比较时应注意板书的安排)。因为我们给学生讲应该怎样还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讲不应该怎样或者怎样不合适。如:大部分离合词不能带宾语,但也有少部分可以带宾语“担心孩子、出口设备”;有时中间能插入数量短语,有时不可插入数量短语“旷了一节课、发了一场病、*出了一个国(出了一趟国)”等。因此针对和们出现的偏误讲解有关规则,这样效果会更好。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造句,教师板书这些句子,然后教师讲解规则,让学生自己检查所造的句子跟规则有无出入。学生一开始可能造不出很典型的句子,所以教师在讲规则的时候应该边讲边给出一些典型的例句,让学生能把规则和实际话句对应起来学习,这样效果会比较理想。
3、采取循序渐进的循环往复式教学法。如离合词的教学也应按照这一顺序进行,先学一种形式,过一阶段再学另一种形式。按不同的学习阶段将离合词的离析形式的学习划分成儿个周期,以螺旋式递进的方式由浅入深地组织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学习量并使难点分散,也可使离合词的离析形式在不同阶段多次重复、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既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又反映了语言的规律。
因此,应针对离合词的具体语法使用规律,来循序渐进的教授留学生学习离合词的用法。
【参考文献】
[1]刘月华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 [2]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陈玮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和教学,语文学刊2006年第4期 [4]李春玲 离合词研究综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l期 [5]刘顺 论现代汉语的“离合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6]鲁文霞 谈离合词的界定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外语教研版)2005年第5期 [7]王晶 现代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林丹丹 离合词的特点和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二篇:对外汉语比较句教学
快捷汉语比较句教案简洁版学生用
-----刘冰冰
比较句
说明:比较句用来比较不同人或事物在性状、程度上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1.A + 比B + 形+(数量补语)例1:南方比北方热。肯定式。
例2:他比我高一点儿。数量词一定放形容词后,不可前置。
例3:这个问题不比(没有)那个问题难。否定式为“ A + 不比/ 没有+ B + 形容词”, 后边一般不加数量补语。
注意:形容词前一定不能有程度副词“很、最、非常”等。
2.A + 比B +“ 早、晚、多、少”+ 动+ 数量补语+(宾)例1:我比他早来半小时。例2:他比我少学了二个月汉语。注意:
1.“早、晚、多、少”等一定要放在来、学等动词前,不能放在“比”前。2.表示动作发生的语气助词“了”一定要放在动词后边,其他成分前边。3.这个句型的否定式“ A + 没有+ 比+ 早/ 晚/ 多/ 少+ 动”不常用。3.A + 比B + 动+“得.(形)”(程度补语)例1:他比我跑得快。
例2:他写汉字比我写得好多了。动词后有宾语时, 还可以说: 他汉字比我写得好多了。例3:他不比我说得好。否定式为“ A + 不比/ 没有+ B + 动+ 得+ 形”。形容词后不能再加“ 一点儿、一些”等。注意: 1.形容词补语后边还可加“得多“”一点儿“”一些“”多了”等, 但形容词前后不能加“ 很”“ 最”“ 非常”“ 极了”等词。
快捷汉语比较句教案简洁版学生用
-----刘冰冰
2.形容词补语后边不能加表示具体数量的短语,如“十分钟” 等。
4.一天比一天(一个比一个)例1: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 例2:我们班同学一个比一个聪明。注意: 1.主语一定要放在“一天比一天”等的前边。2.这个句型没有否定式。5.A + 比B + 更(再、还)..说明:这个句型表示“ B 已经是比较(很).., A更..”。
例1:这个房间比那个更大。那个房间是比较大的,这个则很大。例2:今天比昨天还热。昨天已经很热,今天非常热。
例3:我认识的人里边没有比她更(再)漂亮的了。她最漂亮。
例4:这件衣服就是比别的再便宜,我也不买。对这件衣服不满意,很便宜也不会买的。注意:这个句型的否定式为“ A + 并不比+ B + 更(再、还)..”。
6.A + 跟(和、同)+ B..一样
例1:他的大衣跟我的一样。否定式是“ A 跟B..不一样”,不能用“ 不”否定“ 跟”。例2:他跑得和以前一样快。“一样”后还可以加形容词。
例3:我汉语说得没有他好。否定式常用“ A 没有(不如)B..”来表示。
注意:1.强调A、B 很接近时,可以说“差不多一样”“几乎一样”“完全一样”,不能说“ 很一样”“ 非常一样”“ 最一样”。
2.一定不能把“比”和“(不)一样”“(不)相同”“差不多”等词一起说。
7.A + 有(没有)B + 这么(那么)+ 形
快捷汉语比较句教案简洁版学生用
-----刘冰冰
例1:儿子快有爸爸那么高了。肯定式。例2:北方没有南方这么热。否定式。注意: 1.“有”表示达到后边事物的程度。2.不能把“有”和“一样”一起说。
3.B 指近的事物时用“这么”, B 指远的事物时用“那么”。当A、B 同在近处时,可用“这么”、也可用“那么”。
8.A +(不)像 B + 这么(那么)...例1:这个小姑娘像她妈妈那么漂亮。肯定式。
例2:他不像哥哥那么爱游泳。否定式,也可用“A + 不如/ 没有+ B+ 这么(那么)..”。
9.A + 跟(同、和)B + 这么(那么)...例1:他的汉语水平跟高班学生那么高。肯定式。
例2:这个孩子没有姐姐那么聪明。否定式,也可以说“ A 没有B 这么(那么)..”。注意:否定式中,不能把“不”或“没”与“跟、同、和”一起用。
10.A 不如B...例1:我不如他努力。“A 不如B”后边常是形容词。
例2:他写汉字不如我写得好。“ A + 动+ 宾+ 不如+ B”后边要用“动+ 得+ 程度补语”。注意:这个格式只表示否定。
第三篇:比较句语法教学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汉语初级水平的蒙古初中学生 学生人数:18人 课题名称:大卫比汉斯高 课时安排:2个课时:
1、第一课时:比较句的基本用法和句式
2、第二课时:比较句的否定式和拓展
授课方式: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游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汉语比较句的基本用法和句式
2、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句 教学重点:
1、比较句句式及操练 教具:PPT 教学步骤:
1、导入(2分钟):
2、新课(15分钟):
(1)展示两张裤子的图片,引入比较这一概念(2)引导学生认识汉语的比较句
(3)情景造句操练
3、练习(20分钟):给出班级成绩单、运动会的比赛结果等让学生用比较句描述
4、游戏(13分钟):两两学生一组,来讲台表演,比较一下对方近一年发生的变化 板书设计:
课后总结与反思:他跑得比我快。比较句中得补语掌握得不够好。
第四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读书报告
这个暑假看了《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和方法》这本书,本书从第二语言习得有关的基本理论,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主要类型、环节与模式,汉语名词、量词及其短语的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的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虚词及其相关短语的教学要点与对策,汉语补语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与许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复句教学要点与策略,语法教学的操练检测及其方法策略这十二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从第四章到第十一章具体扼要地探索了汉语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区别词、虚词和补语、常见句式、语序以及复句的教学问题。
书中的十二点把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方法和理论讲述的很清楚,对此我进行了对“有、没有”在比较句中的用法的试讲。教案如下: ·基本思路:
1、通过小游戏引出比较句
2、具体分析展示有、没有在比较句中的用法
3、学生操练
4、总结
·具体内容步骤:
1、通过简单的图片、实物对比引出比较句
2、由比过渡到有、没有
3、有与没有的卡片游戏及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4、总结比较句中有、没有的用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并使用比较句中有、没有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白有、没有与的关系及其用法
·教学对象: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学过“比”的用法)
·教学设备与教具:电脑、黑板、翻页笔、卡片、实物道具
·括板书设计:
北京比上海冷。
A+比+B+adj.北京有上海冷吗?
A+有+B+adj.+吗?
北京有上海这么冷。
A+有+B+这么/那么+adj.上海没有北京冷。
B+没有+A+adj.·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实践+演示
·教学后记:注重课堂的多元化但有些游戏例子不太完善,总结出的公式有些繁琐,不易于学生接受
第五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体态语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有着独特的功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体态语的意义和运用,以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日臻完美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相比之下,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非语言交流,似乎有点被忽略了。著名艺术家赛弥·莫尔肖曾把体态语比作水这个原始要素。跟我们的感情一样,体态语就像一个流动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会发生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体态语就是我们内心愿望和反应的表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声筒,还应当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完美、内涵丰富的人生导师,更应当成为理解、尊重学生的可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他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而且他的一举一动关乎国人的形象。因此,这一特殊的角色要求他必须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完成对自己的师表形象的塑造,从而开展传知育能、陶冶心灵的教育工作。
二、体态语的定义及其功能
“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
——阿伯罗比亚
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的一种可视化符号系统。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体态语,即: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达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势既 1
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与策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体态语,充分发挥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人际交流重要形式之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来自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国家的学生,教师在传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需要以丰富多彩的体态语相助,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展示对外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格魅力
良好的课堂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准确的语言阐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生动与否,而这课堂的生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来表现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本身汉语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有着较大的难度了,如果教师不注意其当运用好体态语言,解释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多彩的体态语,可以把某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明了,学生一看自然而然地懂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对汉语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可以说,体态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的内容设计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
(二)有效调控课堂情绪状态,强化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换过程,师生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态语来进行信息的反馈,双方都是通过它来不断地捕捉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讲授各种不同的“笑”时,只有用体态语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2
这是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如:“笑不露齿”、“狂笑”、“哈哈大笑”等,教师可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示范中捕捉到关于“笑”的不同信息。而教师让学生做各种笑的动作,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的“笑”是否理解与掌握了。这样,教师借助体态语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住每句话,每个生词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们都参加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使用体态语,可消除尴尬气氛
语体和体态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总是一致的,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语体的表达可能会产生某种误会。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即使”一词的用法时,造了一个句子:“即使你的汉语说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由于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当老师的手指似乎指到某个学生(这个学生的汉语并不差)时,他可能会误以为老师是在说自己,甚至想要大声告诉老师自己的汉语并没有很差。但是,假如教师是带着微笑来举例的,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便会明白这只是在造句子而已,误会便立即随之消除了。
四、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体态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呢?
(一)体态语在语音教学上的运用
这是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来说的,教师在教语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发音方法及部位,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段,比如教韵母i、u、v(yu音)时,教师的嘴唇从扁到圆,有明显变化;在纠正发音时,教师则常常借助手势,比如,不少留学生分不清z、c、s 和 zh、ch、sh、r,教师就伸出手,手心向上,五指并拢,发z、c、s的时候,指尖轻轻向上,而发zh、ch、sh、r的时候,指尖向上翘起,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发送气音时,会明显地看到白纸有颤动感,而发不送气音时,白纸不发生颤动,这样,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地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而在纠正四声的时候,教师常常按照五度发音法(第一声是阴平55,第二声是阳平35,第三声是上声214,第四声是去声51),用五指在空中比划,这些动作对学生理解区分和纠正难音难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体态语在汉字教学上的运用
汉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字母,是方块字,对很多留学生来讲,汉字是非常难记、难读、难写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课堂上,体态语的运用想的尤为重要。例如,在给学生解释“大”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正面站立伸开双臂形,双手平伸尽力张开是很大的,所以用这个形状代表“大”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形象生动,也理解了“大”的意思。又如,讲授“看”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上边是“手”,下边是“眼(目)”,同时把右手放在额头处,眼睛注视着前面,手遮住阳光以便看清楚。那么,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看”字是什么意思,也可以很清楚地记住“看”字的写法。
(三)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用目的语进行释义,增加学生接触和感受汉语的机会,但是有些教师在用目的语释词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增加新的生词,本来是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但又因此而造成了更多的障碍。比如,给学生讲解“超过”一词,说“超过”就是“超越”,学生还是不懂,便继续说“超越”就是“逾越”,这样的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是失败的。“超过”完全可以解释为“由某物或某人的后面赶到了前面”。因此,教师再解释“超过”一词时,可以叫一名学生上前配合,老师在前,学生在后,两人装作在跑步,然后学生跑到了老师前面,就可以说“学生超过了老师”,这样就是“超过”,那么学生一看,便会明白了。因此,在解释词语时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不能照搬词典上的释义,而要注意变通和化简,力求通俗易懂,以利于学生接受。
(四)体态语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出能展示该句子的语境,再使用体态语把句子引出来,让学生能清楚理解该句型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把”字句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老师把花瓶放到了我的桌面上。在讲台上事先准备好一个花瓶,讲解时边讲边拿着花瓶走向某位学生,把花瓶放在他的桌面上,然后让学生重复黑板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在用“把”字句时宾语是发生了某种变化的,(如上面的句子,花瓶从讲台搬到学生桌面上,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慢慢领会“把”的用法。又如,在解释“是„„”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指着学生的上衣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T恤(西 4
服、羽绒服、衬衫„„);又指着学生的裤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运动裤(牛仔裤、长裤、短裤„„);然后再指着学生的鞋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皮鞋(运动鞋、布鞋、拖鞋„„)
以上这些练习,如果没有教师配合动作,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做动作,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时需注意的要素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柯廉等1990)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地使用体态语,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习惯、交际习惯、体态语的一致性和接受能力。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恰当运用,和谐得体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美在和谐”。体态语只有和表达内容、情感和谐一致时,才是美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首先,体态语是表情、手势、姿势、服饰等的综合运用,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体态语要运用恰当,切不可滥用,否则一堂课下来,张牙舞爪,学生好像在看马戏一样。也就是说,应当把体态语放在言语活动的辅助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真情流露,自然适度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实情感,交流时才能使体态语自然轻松,但体态语也应有度,如“微笑”也要适时适度,若学生在叙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自己丢了东西时,教师也微笑,这就与当时气氛不协调,学生可能还会误以为老师在嘲笑自己,不重视自己。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符合,不应与之相反,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由自觉到自然,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使体态语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形成富有有个性的教风。
(三)了解体态语的不同文化背景
同样的意思不同民族可能用不同体态语表示,同一体态语不同民族也可能会表示不同意思。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和中国人一样在听课或回答问题时,眼睛看着教师的眼睛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而日本人眼睛则以看颈部或嘴边为尊 5
敬。因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韩国人跟中国人一样,觉得在谈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看着别处则是一种失礼;而日本人不同,他们认为谈话时看着对方(尤其是长辈)的眼睛是不礼貌的。又如,中国人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但保加利亚、尼泊尔人则相反;土耳其人眯上眼睛,翘起下巴,轻轻弹一下舌头表示反对,马来人低垂双目表示反对,等等。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体态语,在跟学生打交道时,不可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去理解,同时适时地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纠正不良的体态语
体态语往往是人无意识发出的,但却往往能反映出人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的体态语。例如:有些教师习惯用手沾唾液之后翻书,眼盯天护板,随地吐痰、搔头皮,打哈欠,靠在黑板上,手不停地玩弄粉笔等,对于这些无意识的不良体态语教师应及时纠正。特别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代表的已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的形象,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感悟、反复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体态语,配合有声语言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创造尽善尽美的境界,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赛弥·莫尔肖.《体态语言大全》.贾慧蝶,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李慧.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2009.[5]李厚廷.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态语及其运用.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10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