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8-
56、8-57。
①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②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③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④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
2①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②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③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
3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第二篇: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人类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人类通过自己的生产与消费作用于环境,从中获取生产与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三废”排放到环境中,且排入环境的物质超过了环境容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组成或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了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和破坏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产。虽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人口、贫困、资源、环境等很多困难,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坚定不移地走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的具备的意识。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如何对待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前,我国就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要提升综合国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依旧不太尽人意。
这种现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建国初期,各种条件比较落后,国家的矛盾突出,因此,当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所以,国家开展各种活动来提升国民收入,其中包括包括写不太成熟的活动,比如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等。在这些全国性的运动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环境保护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台了很多部环境保护的法律,而且1983年的长江洪水以及1998年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洪水,一再向我们警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环境破坏后带给人们的危害。为此, 国家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方针,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改革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生态环境问题融入到了我国的总体发展理念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多年中,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一直不断开展和进行,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还是不够显著。
首先,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完成这项任务也将面临更多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较快,难以避免。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会伴随着增长,能源消耗量还会相对增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确面临巨大压力。从对外贸易来看,中国作为出口贸易大国的出口产品由发达国家消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由中国买单,这大体占中国排放量的⒕5—24.0%左右,也就是说,在中国的CO2排放总量中,有一部份来自发达国家,对此,我们不能忽略和排除这个客观事实。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问题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排放大国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中国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减排压力,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别无选择。
其次,我国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发展方向:
第一,我国提倡发展清洁能源,包括新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生物能等,也包括清洁能源的水电、核电等,并在资金与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我国很多国有大企业所采用的低碳技术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低碳技术并没有大规模地在本行业内得到扩散,因此,未来我国要尽快推进低碳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帮助企业进入低碳经济轨道。
第三,除了引进世界先进的低碳技术外,更重要的是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以抢占低碳经济的竞争先机。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要积极促成以低成本获得发达国家的气候友好型技术转让和信息交流及技术信息方面的咨询。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咱的同时,环境问题的出现日渐频繁,就三峡问题而言,就是未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我们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坏境变化,最终只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混乱,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灾难。
并且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以全面的,发展的,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资源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很强的约束作用,资源的承载能力制约着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然而,中国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1%和4.3%。耕地、淡水和森林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
3、1/4和1/5。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节能降耗任务较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应对。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资源问题,确定了战略,明确了方针,完善了政策,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概括起来,中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和政策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坚持把立足国内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基本方针。中国既是资源消费大国,也是资源生产大国。从能源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是中国能源的主体。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6%;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未来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的潜力仍然很大。目前,中国煤炭查明储量仅占预测资源总量20%左右,发现新油气田仍有可能,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从重要矿产资源看,中国资源比较丰富,探明铁、铜、铝、镍、铬、钾矿石基础储量分别居世界第4位与第12位之间。因此,我们有条件主要依靠国内来保障资源供给。中国的发展,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资源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将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不断增加资源有效供给,保持较高的自给水平。
第二,坚持把开源与节流结合、节约放在首位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把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我们要按照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节约能源法》,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工程,推广使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和器具,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要建立市场化的资源节约体制和机制,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采、选、冶回收率,进一步加强选矿、冶炼生产工艺过程中其它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
第三,坚持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从能源看,中国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仅经济可开发水电资源就达4亿千瓦,我们将在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水电。中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宝库,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10亿千瓦,风电场方兴未艾,我们将认真落实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各项措施,加快发展风电。中国有良好的太阳能利用条件,2/3的国土面积日照时间超过2000小时,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已达5200万平方米,我们将继续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并加快太阳能发电的产业化步伐。中国是世界沼气生产和利用大国,户用沼气池已达1300多万口,年产沼气33亿立方米,今年又安排国债资金10亿元用于进一步推动农村沼气建设。总之,中国政府将努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重要矿产资源看,要大力开发替代和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温结构材料、陶瓷材料、超导材料、激光材料、生物材料等高性能的新型材料,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第四,坚持把加强国际合作作为解决中国资源问题的必要补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许多重要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开展了有效的资源贸易与投资合作,建立了资源合作对话机制。我们要继续按照“平等互利、实现双赢,企业运作、政府协调,广泛合作、多元发展,以诚相待、加强沟通”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加强资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促进资源供应地区、合作方式以及资源品种的多元化。在节能降耗、开发新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等方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和装备,不断提高资源效率。
也许目前来说,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有些不那么合理,但是,在人类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思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我们会发现我们对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性与错误性。并会对这种行为进行反思与思索。并且只有将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相互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走的更长远,也为子孙后代造福。
第三篇: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三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李军
审稿人:张磊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仅仅注重资源开发是远远不够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合理开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还要保护好环境。而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在学习第一节内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二节内容,能使学生对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
(1).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特别是石油的利用;通过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难点:石油裂化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尽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但不影响本节教学,因为本节教学重在使学生做到了解和体会,知识教学不必过分加深、拓宽。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可利用图表、数据、观看有关录像资料、研讨或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炼油厂、科研院所、环保部门。结合当地或其他地方污染或污染治理情况,展开调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应内容,填写课前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制定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源,在得到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几种重要的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学习目标见学案。
[板书]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讲述]迄今为止,煤、石油和天然气仍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何实现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减少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过渡]现在我们首先学习有关煤的综合利用的相关知识。[板书]
1、煤的综合利用
[讲述]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板书](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投影]
[讲述]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汽化获得洁净的燃料和化工原料。[板书](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讲述]煤的干馏是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在煤干馏的过程中,可以生成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等。其中焦炭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煤焦油中含有各种烃的同系物和酚类,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中含有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气体燃料,是重要的燃料;粗氨水可以生产化肥。这样,煤就可以得到综合利用。
[板书]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投影]表4-2 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和用途
[讲解]煤的汽化原理: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板书]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讲解]煤的液化原理: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板书]
[过渡]提问天然气主要成分? [板书]
2、天然气
[讲述]天然气的主要用途:化石燃料、化工原料。
[板书](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阅读]资料卡片---甲烷水合物
[例题]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3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2)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 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解](1)溶剂是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剂与溶质间没有固定的组成,而CH4·H2O的组成固定故A不正确.CH4中含C、H二元素,H2O中含H、O二元素,故CH4·H2O由C、H、O三元素,组成B正确.CH4·H2O分子中CH4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而其式量不等则C不正确.CH4·H2O可燃是由于分解产生CH4的原因,故D不正确.
(2)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为基础,系统开发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氢能源等.
[复习] 初中有关石油的知识。
[讲述] 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的混合物。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少量的气态烃和固态烃。
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的化学成分随产地不同而不同。
[板书]
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讲解] 石油的炼制:
原油成分复杂,还含有水和氯化钙、氯化镁等盐类。原油必须先经过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经过脱水、脱盐的石油主要是烃类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点。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凝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这样继续加热和冷凝,就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分馏。工业上分馏石油是在分馏塔中进行。
石油通过分馏的方法获得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但产量不高,仅占石油总质量的25%左右。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在石油工业上采用了裂化的方法。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板书](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投影]
[板书]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讲解]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
[板书]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讲解]三大合成材料与煤、石油、天然气的关系,聚乙烯塑料的合成及应用。[投影]图4-6原油的分馏及裂化产品用途示意图
[讲解]聚乙烯的生成原理:在适当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会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CH2=CH2+CH2=CH2+CH2=CH2+„„ →-CH2-CH2-+-CH2-CH2-+-CH2-CH2-+ „„
→-CH2-CH2-CH2-CH2-CH2-CH2-„„
[板书](3)石油重要产品:
[投影]聚乙烯颗粒:
[讲述]聚乙烯及聚丙烯与白色污染关系,提醒同学们爱护环境,不乱丢塑料垃圾。[投影]图4-8塑料制品的回收与利用
[思考与交流]
1、回收利用废旧合成材料的途径?
2、通过必要的数据论证限制生产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的意义。
[阅读]科学视野———壁虎的脚与胶粘剂
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上行走自如,甚至能贴在天花板上。这表明,壁虎的“脚”底与物体表面之间必定存在很强的特殊黏着力,但这种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呢?
科学家对壁虎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大约50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 ~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范德瓦尔斯力”。据计算,一只大壁虎的4 只“脚”产生的总作用力压强相当于10个大气压。而这种力的产生靠的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人们从壁虎脚的附着力得到的启示今后有可能派上用场,如用于研制爬墙机器人,或研制世界上第一种乾性粘合剂。
[小结]略 [作业]见学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综合利用
(1)煤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碳、氢、氮、硫、氧等元素。(2)煤的综合利用:干馏、液化和汽化。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产品: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煤的汽化:C(s)+H2O(g)
CO(g)+H2(g)
2、天然气
(1)化石燃料(2)化工原料:合成氨、生产甲醇、合成多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3、石油
(1)石油的成分: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元素碳、硫、氧、氮等。(2)石油的炼制: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规律:生成等量的烷烃与烯烃,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重整: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
(3)石油重要产品:
第二课时
[复习]煤的干馏及石油的炼制原理 [图片导学]
[板书]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讲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都是当今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板书]
1、环境问题: 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交流1]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内容。
[讲解]要了解环境污染情况,消除和控制污染以及研究污染物的形态、含量等进行分析鉴定,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化学工作者正承担着繁重的环境监测工作。
[交流2]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讲解]除了自然因素外,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及携带的颗粒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需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减少环境污染及资源回收两个重要目的。化学在治理三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板书]
2、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思考与交流]1.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元凶,工业上常利用一些廉价易得的化学物质反应加以控制、消除或回收利用。请举例说明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类型。
[学生汇报]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控制硫和氮氧化物,进而控制酸雨等危害。例如,针对我国以煤炭为主、酸雨类型属于硫酸型的特点,主要采取燃料预脱硫、炉内脱硫和烟囱排气除 硫等措施,用CaCO3、CaO、Ca(OH)
2、NH3水等吸收脱硫。
CaO(s)+SO2(g)
CaSO3(s)
2CaSO3(s)+O2(g)
2CaSO4(s)SO2 + 2NH3+H2O===(NH4)2SO3
[板书]
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
[思考与交流]2.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水排向湖泊、水库和近海海域,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出现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水华等严重污染问题。你认为在农村和城市造成的这种水体污染各有什么特点,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污染和治理的情况。
[学生汇报]工业生产废水和污水的不适当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严重水体和水源污染。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合成洗涤剂常用多聚磷酸盐作为助洗剂,在水体中经藻类的微生物催化后,容易水解为磷酸盐,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物。
[板书]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氮、磷化合物。
[投影]水华图片并讲解:水华的形成原理、水华与赤潮的关系。
[讲解]为尽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我们应首先实行清洁生产及采用绿色化学原理。清洁生产可以概括为: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把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从而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不仅充分利用资源,而且不产生污染;并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助剂和催化剂,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群安全和人身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板书]
4、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
[讲解] 绿色化学反应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分子中的原子100%转化成产物,实现“零排放”,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不产生污染。
[投影]图4-11绿色化学示意图:
[例题]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 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讲解] 根据原子利用率内涵,副产物越少原子利用率越高。C项的副产物为0,则原子利用率为100%,答案为C。也可以分别计算其他方法的原子利用率,再比较。A项原子利用率利用率100%=42.3%;B项原子利用率 ×100%=100%;D ×
项原子利用率
100%=25.4%;C ×
项原子
×100%=23.7%。所以原子利用率大小:C>A>B>D。答案:C。
[试题反思]
1、原子利用率与产率相同吗?
2、绿色化学对化学、化工提出了那些挑战? [小结]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努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也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业]:见学案
九、[板书设计]
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1、环境问题:
化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大气污染物、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渣等固体废弃物。
3、酸雨控制:生石灰脱硫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物:氮、磷化合物。
4、清洁生产:
绿色化学: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等效果较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利用插图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教学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课文插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教学设计最优化。
一、利用插图,巧妙导入课文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利用课文插图导入课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以下所引课文教材版本与此相同)有两幅插图,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尽情欣赏,用心体悟,然后组织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蝉、螳螂、黄雀分别想得到什么?它们身后隐伏着什么?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通过观察交流,帮助学生初步感悟故事内容,了解前因后果。
不同类型的课文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导人。介绍游览景点的课文,可利用插图作导游。二年级下册《月亮湾》一课写的是小山村的优美景色,导入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的景象,注意月亮一样的小河,试着为这个村子起个好听的名字,由此巧妙地揭示课题。写人物的课文往往会有人物肖像插图,导入时可利用插图,从了解人物人手切入本课教学。
二、利用插图,促进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促进心灵沟通,课文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例如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一头公牛上下蹦跳,骑手还牢牢骑在牛背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疯狂”一词,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谈谈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文中说:“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那么,怎样才是“疯狂”呢?
生:牛像发了疯一样。
师:没错,你能说说图上的公牛是怎么发疯的吗?
生:从图画上可以看出,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是“疯狂”。
对一年级孩子来说,理解“疯狂”一词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直观、形象,就能顺利地扫除理解障碍,加快课文阅读理解的进程。
再如,《北风和小鱼》是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套教参对课文作了深入解读:《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的行为。
许多教师都上过这一课,往往根据教参提示,抓住文中“哈哈,大家都”这句话,把北风和小鱼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痛恨北风、喜欢小鱼,极力讨伐北风、赞美小鱼。然而仔细翻翻教材,会发现此课共有三幅插图。其中第一幅插图,主要表现北风吹来,大自然景观发生了变化;第二幅是北风和小鱼对话。第三幅图往往被忽略。这幅图画的是:白茫茫的雪覆盖在大地上,屋顶白了,树白了,麦苗在厚厚的雪下美美地睡了„„多么恬静、温馨的画面啊!我与学生就此展开交流——
我:你们喜欢这幅图吗?
生:喜欢。
我:为什么喜欢呀?
生:下雪了,我们就可以去堆雪人、打雪仗。
生:我也喜欢。妈妈告诉我,雪像一条被子盖在麦苗身上,明年就可以丰收了。
我:那你们知道雪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吗?
生:我知道,是北风给我们带来的。我:那你们喜欢北风吗?
生:喜欢。
一幅插图,扭转了教学的情感基调,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利用插图,延伸拓展训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低年级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语言表达等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中,插图色彩鲜亮,形象逼真。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在美丽的草地上,有一大一小两只蜗牛正面对着面,它们在说些什么,课文里没有写到,可以利用这幅图来拓展延伸,让学生放飞想象,练习口语表达。可以这样引导: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在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出示蜗牛爬行,蜜蜂、蜻蜒、蝴蝶飞行图)老蜗牛看着看着,不由得对小蜗牛叹了口气:“唉!”——接下来,老蜗牛会说什么,小蜗牛又会说些什么?
学生由此展开想象,模拟角色老蜗牛、小蜗牛展开对话。这样,就充分利用了课文插图提供的广阔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经过编者精心编选,形象生动,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如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课后有幅梅花的插图,那不单单是为了美化版面,还在暗示我们:梅兰芳的成功,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实写照。同一单元的《要好好学字》一课,插图中毛泽东身后有幅狂草《清平乐,六盘山》,左下方是延安的宝塔山,都是指导学生课外拓展的良好素材。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设计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听说能力,确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五篇:《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的教学设计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的教学设计
江西吉水二中
赖香玲
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与高考关系不大,内容也比较枯燥无味。但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得到所需要产品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处理不断就会污染环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课堂上教师大讲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可能是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因此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
首先,将课堂搬到了微机房,学生很好奇,老师今天怎么了,改行教电脑了?我笑而不答。其次,进入主题之前,我设计了一道习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出行是坐小汽车好呢?还是坐公共汽车好呢?此语一出,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坐小汽车好,方便、舒服、快捷,还能体现自己的地位。有的同学说坐公共汽车好。经济实惠,一块钱可以坐一大圈。我不插言,微笑着看着他们,同学们争论一会儿后,都停下来看着我,有个同学问我:“老师,你说坐什么好?”我说:“小汽车有小汽车的好处,公共汽车有公共汽车的优点,很难做出判断。要比较两个事物我们要用同一标准。”然后我将题给出: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家用小汽车和公共汽车消耗燃料之比约为1:5,它们排放含污染物的尾气量之比也约为1:5。如果家用小汽车平均乘坐2人,公共汽车平均载客50人,试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利弊。同学 们很快计算出公共汽车消耗的燃料和排放的污染物更少,所以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坐公共汽车比坐小汽车更好。接着我引出这节课的课题《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指出当今世界的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指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打开电脑上网去查资料,了解我国及我县主要能源和存在的环境问题,整理材料,形成观点,20分钟后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说。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准备等下好好表现自己。在后面的演说中,同学们都认识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有的同学建议在学校搞一个环境保护宣传栏,进行一次节约用水的演讲比赛,让全校同学都行动起来。有的同学说应该在学校设一个电池回收箱,将废旧电池集中处理,减少它对水的污染。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将这节的内容轻而易举地传授给了学生。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不难体会到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与服务对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一切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不能仅满足课本,而应该在扎实领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野放开,着眼于化学发展新成果,着眼于化学发展的新成就,应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条件。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讲、仪、辩、练相互穿插,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