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论文
【摘 要】独立的人格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本文将重点论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近年来,据部分就业单位的反馈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素养水平都有待提高。究其根本,除了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以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和人格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笔者深觉责任重大,因此在本文中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如下,希望与各位读者同行共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的涵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道德、审美水平的标志,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是一种心理资源。体育精神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面貌、风范、心态等等。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
(1)体育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意识,使其在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中都能以公平、公正的心态面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不畏艰苦的意志力。同时还应使体育规则渗透于教学活动和比赛中,使学生能自觉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体育教师还应本着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理念,深入研究和挖掘体育新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德育内容加以提炼、升华和利用。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体育活动,正确处理与队友、同伴的关系,引导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1.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势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其品德也必自然提高。”说明了人格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人格教育是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协调,使其知、情、意、行日趋健全、完善,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时候几乎涉及了人格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奥尔波特以七条标准衡量健康的人格:①专注并真正参与某些活动;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高校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竞争性特点培养了学生与队友、同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独立的人格的形成独立人格是有独立意识,自主强,能独立思考、实践,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能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一种人格。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的个性,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人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法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教师不再全程指挥,学生的自尊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也同时教会了学生给予他人尊重,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3)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完整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它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高校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比赛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会用规则来规范自身行为,使学生能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视角观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在过程中以积极心态作最大的努力,正确对待活动和比赛中竞争。用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应视对学生人格教育为己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以其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15).
第二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我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2.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对的、好的就支持;错的、坏的就批评摒弃,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4.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要求参加者身体力行,全身心的投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利时不骄傲自满,冷静待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第三篇:教学论文: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在现今的育人环境中应担当起什么样的角色,历来成为大众谈论的焦点。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的教学与教育,既能实现其工具性的作用,又能达到其人文性的目标,让语文教学实现育人的真正目的,那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作一番仔细的琢磨与思索。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就必须考虑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把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把握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可塑性与可能性,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正确的苦乐观,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让学生讲真话、不矫情。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与教育;育人的可塑性与可能性
一、人格教育提出的背景 在历史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主题之一,如日本强调“心的教育”而实施个性教育;前苏联则强调“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尤其看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求铸造完善充实的人格实体;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实施人格教育可以说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需要。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教育改革正在全国范围蓬勃开展,大家普遍认同的一个事实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语文教育在重视语文能力开发的同时,更注重了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应培养出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健全的新人。美国语文教育也很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由此看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将由片面强调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转向既重视知识、技能又重视发展学生健康人格的道路,这应是不可逆转的走向。
同时从语文学科性质来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真正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换句话说,也就是语文教学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其自身价值,必须培养人,必须发展学生的人格。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沿用工具性一说来解释语文学科的性质。语言是工具,这一点不错,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它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唯有人类才有语言,才懂语言,它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它能直接塑造人的文化心理。古人说“文如其人”,我们也说“作文先做人”其实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好的文章所以动人,关键在于情感和见识。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教文而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知识又塑造人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其自身的价值。
这样说是有其依据的,因为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比之其它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子,语文教学中的逻辑因素、思维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价值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格中的美感结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既是发展人的个性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自身需要,离开了人的情意开发,语文素质的能力培养很难真正实现。中国古代教育可以说基本上是以语文素质为主体的教育,其实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通过诗书礼乐、经史子籍为范本,使学生既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又有温文尔雅、知书达礼,有教养有文化的儒士。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这一点了,所以在剔除其古代教育中的封建糟粕的基础上,我们大可借鉴其优秀的文化传统与好的教育方法,古为今用。我们的语文学科教育就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其美好的心灵,完善他们的自我调节系统。克服自我人格上的缺限,进而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有教养有文化的健康人格的社会公民。
三、语文教学中健康的人格教育内涵 1)、增强生命意识教育。近年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然而,如何对他们进行“生命人格”的教育却常被忽视了,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但似乎还并未上升到生命美育的层面,尤其是不少学校,应试教育仍然占着不可动摇的优势,以考试论成败,以分数划良莠,从而造成了不少青少年心理上的压力与人格上的异化。从一些家庭的境遇来看,父母长辈的溺爱,人际交往的狭隘,唯我独尊的自私,不珍惜别人的成果而随意毁坏,漠视他人的存在任意妄为,„„,以及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得一些青少年心灵的和人格产生扭曲分裂,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他们的肌肤,不能或不懂得珍惜与保护生命,从而导致极少数的少年残害他人生命或是自戕生命的惨剧,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已把这个紧迫的社会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问世间何者最为珍贵?回答无疑是——生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生命。他们犹如初升的朝阳,明天的希望与未来的辉煌,重视他们的生命强度,优化他们的生命意识,应当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兴盛的标志。要做好这项工作,固然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然而青少年还未踏上社会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学校教育如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他们实行生命美育教育,不仅是一种思想关怀,更是一种人文帮助。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已涉及了大量生命美育课题的文章,如《热爱生命》《爸爸的花儿落了》《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丑小鸭》《斑羚飞渡》《谈生命》《那树》《公输》《鱼,我所欲也》等等文章,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向学生灌输生命意识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人与植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虐待生命,世界不因为有人而显得翠绿,只因生命而更富有生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通过学习让学生拥有一颗宽容与理解的心态,让他们懂得珍爱自己,认识生命,发现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生命既是强大的,又是脆弱的。从而使情感生命具有是非性,精神生命具有审美性,培养起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和文明的举止。对青少年实行生命美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言课中一篇篇生命美育的文章帮助青少年具有认识美的觉悟、追求美的理念。通过生命人格的教育,就是使学生的生命之舟既可抵抗惊涛骇浪的侵袭,也可抵御不良风气的伤害。使这个朝阳群体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彩。2)、加大苦与乐、勤奋与享乐、挫折与顺境的意志教育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宣扬江湖暴力的书籍充斥市场,损公肥私的贪污腐化作风侵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这些社会污染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是在家长与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敢吃苦,不愿吃苦,害怕吃苦,也经不起挫折,害怕失败。当自己认为合理的要求在家长和老师处不能满足时,当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时,或一遇到生活与学习中问题感到盲然无措,自己不能承受时,轻者抹泪痛哭,重者轻生,走入人生的不归路。有的同学一心羡慕别人的美好前途,却不愿意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拼搏、去争取,有的为一点个人的私欲,便触犯刑律,为社会所不容„„,像这样的事例可经常见诸报端。导致这些青少年学生目前这种贪图享乐,不愿吃苦,害怕挫折的最根本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还有一点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苦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从关注人性入手,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对他们进行意志与情感行为的教育。
在现行语文教材中,这类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感知“情感行为、意志道德”的文章比比皆是,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孟子两章》《大道之行也》《丑小鸭》《安塞腰鼓》等等篇幅,挖掘这些文章中的教育因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苦乐观,合理的生活观,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看到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其次,遭受挫折时,不要盯住它不放,挫折已经发生,就应当面对它,解决它,摆脱它。
第四篇:体育精神硕士论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写作(精)
体育精神硕士论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写作
内容导读:
【摘要】 本文以三个方面浅谈了中学体育教学,即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表扬与批评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
1.体育教学中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也是对学生所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给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采取相应的表扬与批评,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师生联系,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然,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注意表扬与批评运用的艺术性、合理性。一是表扬面要宽、批评面宜窄。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以表扬为主,既要表扬体育委员等积极分子,也要特别注意那些“差生”中的闪光点,尽可能缩小批评面,更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组乃至全班进行批评,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二是表扬宜明,批评宜暗。教学中发现了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教师可以直接指名道姓,根据事情的缘由进行当众表扬。而批评则不然,应尽可能避开当众批评,尤其是对某些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更不可轻易地点名批评。否则,既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又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最好用婉转的口气和暗示的策略教学论文来提醒,或者使用不点名的批评方式,通过较隐蔽教育手段,使学生自觉改正缺点,即使非点名不可的批评也要注意方式策略教学论文,切忌挖苦学生。
2.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进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一些教师有时有着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要与社会的进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2.1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进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进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理由,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策略教学论文、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2.2 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进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进展成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以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二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进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进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3.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我们现在走到一些中小学却看一看就会发现,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按成人的目光把一项完整的运动分成若干个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实践紧紧地盯在运动技术的细节的传授上,“用技术教技术”和“为技术教技术”,一叶障目,舍本求末。教学很少以多种价值上整体关注教材,以多种角度去整体探讨运动教材。另一方面,把提高学生生理机能指标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把体育教学看成是发达肌体、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运动技术的工具,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为教“教材”而教,讲究授业、解惑,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目的。目标指向有着单一化的偏误,缺乏“变通性”和“直觉性”,课堂教学程序化、方式化,学生在教师的统一调度下进行教学活动,教与学的双方围绕窄小的机械分割了的技术苦苦追寻。教学活动统的太死,学生成了承接教材的奴隶。教学活动难有创意,缺乏活力。
为此,我觉得,我们现在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省思。首先,认清“革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意。了解革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革新思维、革新能力”。就是要进展学生的多向性,即丰富的想象能力;变通性,即能根据理由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的能力;批判性,即敢于怀疑或批判约定俗成的东西的能力;直觉性,即自由创造的能力。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是确保学生的健康进展。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流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必须包含健全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然后痛下决心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不合理的方式策略教学论文和教育理念。搬掉“体育学科中心论”这块绊脚石,建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摸索中认识,在认识中顿悟,在顿悟中学到健身知识和健身技能。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应的水平目标做好文章,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形式,使之适应学生、适应于社会进展的大形势。同时在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反复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进行求异式思维的探讨。
第五篇: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论文
1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审美素养等形成中的多元人功能,要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应用性项目研究。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思想。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普及,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广泛推行,这些措施使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其主导的整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很不利。
2体育文化
文化和体育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是一种艺术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艺于一体。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是它的基本特性,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于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大学应承担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体育文化历史的传承和批判、对现实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3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重审体育和文化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不再是一单纯的消遣、健身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作为文化形态存在并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一种上层建筑已经具有了相当成熟的的审美意识形态,它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要引导学生对体育和文化进行分析和审视,学会换位思考。指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体育文化的传播本质在于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而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需要通过大众媒介如诗歌、小说、电视、电影等作为载体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选修课或其他机动课时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①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他也是剑和剑术、旅游、登山、狩猎等体育活动的爱好者,酷爱登山、剑术、射猎、骑马、养生、划船等活动,并且把它和诗歌创作相结合,创作了很多和剑术、登上等项目有关的诗歌.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体育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思想。尤其是剑术,剑术是李白的体育运动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如“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等名句。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②体育电影。如《火的战车》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描述,《墨西哥人》是对拳击运动的描述,还有《象棋的故事》。我国也要很多优秀的体育电影,如早期的《体育皇后》《二队一》。建国以后的《女篮五号》《水上春秋》《球迷》《乳燕飞》《沙鸥》,改革开放以来的《我的几月》《滑板梦之队》《我是一条鱼》《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中《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片,以和平参与的方式对战争与仇恨进行了巧妙的化解。另外还有风靡全球的武侠电影。武侠电影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与戏剧化的情节,深入展示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天龙八部》《卧虎藏龙》《笑傲江湖》《新农门客栈》等优秀作品,体会中国最具特色的武侠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丹.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策略探赜.芒种,(09)
[2]黎双红.从体育文学的发展看文学与体育的关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