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开展的优势论文
摘要:
传统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作为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传统武术能够很好的展现年轻人的精神风貌。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全校武术教师和专修武术及选修武术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问卷法对100名练习武术的学生,10位武术教师,5位武术爱好者和武术协会的成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河南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武术在学校重视,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管理,学校文化氛围,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着开展的优势。在传统武术项目的可供选择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体育教学;传统武术;开展;优势分析
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根植于中原大地的融身体操练与精神世界于一体的重要文化载体,同时它也在中华武术的传播、继承、发展中发挥着很明显的作用。当前,对于传统武术的多个层次上的理论研究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值得庆贺。但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快经济时代的到来,再加上众多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很多人对于传统武术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大多只局限在策略上,而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一、河南师范大学师生在教学中对传统武术的喜爱程度的调查
传统武术的形成时期较早,自古代狩猎时就开始出现其萌芽,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连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充分说明了它的宝贵。以下通过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可知,本校师生对传统武术的喜欢程度,参与目的各不相同。根据问卷的数据统计可知喜欢传统武术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8.1%,比较喜欢传统武术运动和一般喜欢的人数分别占33%和22.9%,不感兴趣的占0.06%。数据显示传统武术在河南师范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超过90%的练习者对传统武术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
二、河南师范大学武术师资情况和场地现状调查
1、武术教师年龄、性别、思想道德对传统武术开展的影响
通过对河南师范大学武术教师的年龄、性别、习武年限、思想道德等的调查,可以反映出武术教师或教练员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教师的学历可以间接反映出这所学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科研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性别和年龄也会影响教学的过程及结果。数据显示男教师的人数明显的多于女教师,教师性别比例差异较大。教师年龄以30-50岁居多,年龄趋于中等化,教学经验丰富,文化修为比较高,有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与传播。而年轻教师敢于冒险尝试,体质好,有利于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但对于传统武术接触的浅,教学经验不足。
2、河南师范大学武术馆及场地应用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河南师范大学有室内武术馆一个,和跆拳道馆同处一室。馆内的设施比较先进,条件很好,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技能的练习提供了便利。但武术馆大多数情况下只供专修武术的体育生使用,因为他们练习竞技武术时需要,功底也好一些。而选修武术课的学生都在室外上课,地点比较灵活,有田径场,篮球场,综合馆周围开阔的地方等,相比之下,有利于组织教学和集体演练,在室外上课视野开阔,学生们的心情舒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河南师范大学武术课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观察和问卷分析河南师范大学武术教学中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对传统武术练习的热情,对武术教学中传统武术教学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1、学校的重视程度占到86.7%,目前传统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的运动不剧烈,有很好的锻炼身体的功效,开展较少;
2、传统武术的师资力量占77.8%,可见学校在武术师资力量方面的投资是有一定分量的,目的在于加强吸收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而来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武术课程的管理体制占66.7%,武术课程的设置和计划从很大程度来说是直接影响武术选修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课程设置的合理,教学计划详细能使学生对传统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一门健身的技能。
4、校园传统武术文化氛围占58.9%,高校的师生不仅要学习传统武术技能也要学习传统武术的文化,传统武术来自民间,文化气息浓厚,因此学习好传统文化是更好地理解传统武术的基础;
5、宣传力度占55.6%,传统武术优势体现需要全方位、各部门的协调统一。领导的重视、课程的设计、老师的教育、学生的交流、后勤部门的保障等;
6、场地设施建设占34.4%,场地的建设是影响传统武术运动发展的一部分,学校应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运动条件,对一些建好的场地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定期及时的维护,雨后雪后应该及时的进行清理或打扫;
7、对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占23.3%,传统武术的功力都是通过身体的一动一静展现出来,是后天的努力练习得来的,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但是基本素质也有一些先天的成分。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过程,需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力,因此需要坚持不不懈,否则已获得的基本功很容易丧失而前功尽弃。
四、结论
目前,高校普遍开设有武术专修和普修课程,每个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同,师资力量、场馆设置、教学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都会影响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开展。位于河南新乡市的河南师范大学,学校领导对于体育项目有足够的重视,而传统武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拥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再看该校的武术教学团队,老师的年龄趋于中等化,教授传统武术的较多,适合传统武术的校内传承;武术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方面,专修武术的学生课程涉及的套路种类多,既有传统武术的学习也有竞技武术的演练,老师对他们的管理也相对严格一些。选修武术的学生课程设置以传统武术为主,偶尔有竞技武术的接触,老师对他们要求的标准适当宽松,但传统武术项目的可供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加强;校园传统文化的氛围给传统武术的继承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河南师范大学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间接地促进了该校学生对传统武术的认识,能够帮助这些学生练习传统武术,丰富他们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黄一帆.浅谈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4):105-106.[2]李龙.论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发展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2(1):3-39.[3]李颖侠,杜鹏英.高校在传统武术传承中的优势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4(11):22-23.
第二篇: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
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武术
【摘要】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武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也是一门热门课程,它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外在美,同时也是因为它的内在美,更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引导意义。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体育教学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的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他的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程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4、武术课程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武术项目的观赏价值很高,不论是技术动作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团体竞赛时团队的团结一致的气势,都给人以美德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是别的体育教学项目所无法企及的。
5、武术课程可以增加在学生的交流。武学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交流体会。这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生活。
三、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学习武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套路往往动作多变,技术复杂,方向路线变化大,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学不会,教学费力又效果差。
1、让在学生学会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武术教学应从“基本”入手,后教学拳术和器械套路。“基本”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基本动作规格,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的效果。
2、重视武术基本理论的讲授。由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善独立思考,喜追本溯源,要求从理论的高度对学习的拳术或器械进行概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又喜欢怀疑和争论,富于想象,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
3、加强动作规范化训练,保持规定动作路线,做到程序规整。学校体育大纲的武术教材,通常由国家规定套路,作统一的动作要求。因此,程序规整是规定套路的一大特点,要求在演练规定套路时,必须完全按“规定”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动作规范训练。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对动作规范要求不严,因而学生会出现各种错误,使动作“变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武术时,为了达到保持规定动作路线,一方面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细看图文,搞清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和转体后的方位,做到示范正确;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认真练习,领会动作要领和攻防含意,发现某个动作路线出现差异,就必须注意在提高该动作上下功夫,纠正错误,反复练习,使动作准确不误。c
第三篇: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论文
【摘 要】独立的人格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本文将重点论述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 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
近年来,据部分就业单位的反馈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素养水平都有待提高。究其根本,除了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以外,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和人格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笔者深觉责任重大,因此在本文中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如下,希望与各位读者同行共勉。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的涵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道德、审美水平的标志,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体育精神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是一种心理资源。体育精神具体表现为体育的面貌、风范、心态等等。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2.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
(1)体育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意识,使其在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中都能以公平、公正的心态面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不畏艰苦的意志力。同时还应使体育规则渗透于教学活动和比赛中,使学生能自觉用其规范自己的行为。
(2)体育教师还应本着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理念,深入研究和挖掘体育新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和德育内容加以提炼、升华和利用。指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乐观豁达的精神面对体育活动,正确处理与队友、同伴的关系,引导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1.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优势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其品德也必自然提高。”说明了人格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人格教育是对学生心理、行为进行协调,使其知、情、意、行日趋健全、完善,是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时候几乎涉及了人格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大学体育教学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奥尔波特以七条标准衡量健康的人格:①专注并真正参与某些活动;②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③有安全感;④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⑤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⑥客观地认识自己;⑦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高校体育教学的群体性、竞争性特点培养了学生与队友、同伴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和谐相处、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独立的人格的形成独立人格是有独立意识,自主强,能独立思考、实践,有较强的理性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能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一种人格。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的个性,会运用自己的方式,赢得他人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法和选课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和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自主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理性的思考,教师不再全程指挥,学生的自尊的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也同时教会了学生给予他人尊重,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3)通过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人格的完整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它的主要标志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高校体育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比赛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会用规则来规范自身行为,使学生能以客观、公正、公平的视角观察、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中合理制定自己的目标,在过程中以积极心态作最大的努力,正确对待活动和比赛中竞争。用体育精神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应视对学生人格教育为己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以其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康、完整的人格。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15).
第四篇: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论文
1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审美素养等形成中的多元人功能,要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应用性项目研究。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思想。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普及,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广泛推行,这些措施使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其主导的整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很不利。
2体育文化
文化和体育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是一种艺术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艺于一体。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是它的基本特性,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于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大学应承担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体育文化历史的传承和批判、对现实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3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重审体育和文化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不再是一单纯的消遣、健身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作为文化形态存在并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一种上层建筑已经具有了相当成熟的的审美意识形态,它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要引导学生对体育和文化进行分析和审视,学会换位思考。指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体育文化的传播本质在于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而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需要通过大众媒介如诗歌、小说、电视、电影等作为载体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选修课或其他机动课时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①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他也是剑和剑术、旅游、登山、狩猎等体育活动的爱好者,酷爱登山、剑术、射猎、骑马、养生、划船等活动,并且把它和诗歌创作相结合,创作了很多和剑术、登上等项目有关的诗歌.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体育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思想。尤其是剑术,剑术是李白的体育运动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如“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等名句。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②体育电影。如《火的战车》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描述,《墨西哥人》是对拳击运动的描述,还有《象棋的故事》。我国也要很多优秀的体育电影,如早期的《体育皇后》《二队一》。建国以后的《女篮五号》《水上春秋》《球迷》《乳燕飞》《沙鸥》,改革开放以来的《我的几月》《滑板梦之队》《我是一条鱼》《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中《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片,以和平参与的方式对战争与仇恨进行了巧妙的化解。另外还有风靡全球的武侠电影。武侠电影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与戏剧化的情节,深入展示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天龙八部》《卧虎藏龙》《笑傲江湖》《新农门客栈》等优秀作品,体会中国最具特色的武侠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丹.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策略探赜.芒种,(09)
[2]黎双红.从体育文学的发展看文学与体育的关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7)
第五篇:在城市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户外运动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基础,论述了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对城市中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城市中学户外运动青少年
现在的城市中学生被认为是“体格好体力不好”的一代,根据近年来的体质测评,他们不仅体力和运动能力持续下降,而且肥胖的比例也不断增大,“生活习惯病”的发病率一直不断提高。这不仅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也是将来会波及和影响到社会整体的问题。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举办多种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1、开展户外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作为中学体育课程的拓展,把原先体育课上竞技性很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这不仅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户外运动体育教学所特有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坚持长时间的耐力锻炼,他们穿梭于空气清新的丛林、山地、溪流、湖泊等自然风光之中,角逐着体力,较量着智力,在不断的地形判断和路线选择中,快乐地接受识图用图知识,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增强了意志力。户外运动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体会所学的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知识,并学会基本生活技能,如何处理简单的运动损伤、迷路等紧急情况。
(2)学生可以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身心素质,改变学生肥胖型、豆芽型的外形,并塑造他们不畏惧困难,不害怕挫折的思想。
(3)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户外运动体育教学,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相互合作,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作为城市中学,把学生带到户外锻炼,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自然,崇尚自然,进而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环保意识。
2、开展户外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笔者将户外运动定义为青少年群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亲身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包括定向越野、郊游、野外露营、野外生存能力训练(包括搭建帐篷、生火做饭、急救护理、危机处理)、野外物种及自然知识的学习与考察、各类体能拓展(包括一些极限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在自然环境开展的各类青少年教育活动。
(1)中学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开展方式。现在,不论是在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盛行的美国还是日本,都还没有全国性的标准化户外运动体育教学计划,但是,在中小学、短期大学、综合大学等,各种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学习计划都正在被广泛使用。这些户外运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者有中小学教师、体育教师、生物学者、资源管理者、余暇活动指导员等等。他们制订出的户外运动的学习计划,并使其得以实施。
(2)城市中学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策划与组织。
①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学内容可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讲授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的基本知识,实践课则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术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除正常的体育课时外,时间可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②指导要点。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指导方法是引领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保障。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城市中学生得到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能体会,只能在大自然中才能获得的新体验。教师或指导者既要事先考虑活动管理上的可行性,也要考虑能给予他们新的目标而不断挑战新的活动计划和内容。此外,应设置需小组共同完成的研究课题或任务,制造通过直接经验而培养团队精神的学习机会。③课程的评价。户外运动体育课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综合评定。理论考核占总成绩20%,考核内容包括所有学过的户外运动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技能技巧,抽签考核其中的一种;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40%,教师应根据同学在户外的表现(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团队精神、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城市中学生对户外运动的感兴趣程度较高,参与户外运动的态度较为复杂,他们对户外运动的功能有较清楚的、多元化的认识,表现出较高的认知水平。这为在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户外运动体育教学注重于对城市中学生生存能力、体力、精神力量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能从根本上改善现在城市中学生体力、运动能力和协同合作意识差、精神世界空虚的现状,具有开展的必要性。
(3)城市中学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开展方式、策划和组织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授课时间除正常的体育课时外,可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3.2建议
(1)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户外运动体育课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还需要设计与之相配套,符合户外运动体育教学开展规律的各种具体制度,逐步构建我国完备的户外运动体育教学教育体系。
(2)以自然环境为场所是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最大特色。校园的绿地、城市公园、社区空地、动植物园、城市附近的农村等等都是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良好场所。充分利用这些我们身边的活动场所,是最为便利的可行途径。
(3)培养优秀的指导者是推进户外运动体育教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可以通过帮助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生物学者、户外运动指导员参加国内外的参观、培训和研讨,促进他们在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活动程序、目标途径等方面迅速提高,满足和适应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23]陈志坚.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24]李国岩从拓展运动的特点和功能谈其普及和发展前景[J],山东体育科技,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