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述

时间:2019-05-15 10: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文学史概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文学史概述》。

第一篇: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

1.《诗经》收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2.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自叙性抒情诗。3.《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4.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文学性最强。

5.《战国策》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6.秦代文学的唯一代表李斯,其《谏逐客书》是一篇政论散文。7.赋体是导源于荀子的《赋篇》。8.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9.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10.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11.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古诗十九首》。12.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13.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14.《史记》一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15.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语热情地评价《史记》杰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16.班固的《汉书》是断代体通史。17.“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前人对曹植诗歌艺术成就的恰当评价。18.建安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

19.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20.陶渊明诗的风格自然冲淡。

21.在北方,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哀江南赋》。

22.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声。

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

24.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25.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26.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27.中唐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卢纶、李益。28.杜甫开创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

29.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纲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0.韩愈、孟郊为首崇尚险怪的一派,开后来宋诗多以议论为诗的风气。31.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32.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33.韩愈十分重视散文创作的艺术独创性。

34.鲁迅曾赞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是晚唐的小品文。35.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36.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37.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38.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第二篇: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

古代文学知识点

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

先秦:

1,中国文学源头概况及其特点 2,先秦文学形态特点 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4,先秦文学文化背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5,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6,《山海经》成书年代,分类,资料价值 7,《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8,上古神话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9,中国神话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10,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1,如何理解上古神话的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思维特征 12,利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中国神话的特征 13,上古神话是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散失和演化的 14,谈谈对神话历史化的理解 15,上古神话的文学艺术特色

16,上古神话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及意义

17,中西上古神话文本、内涵、叙述方式、思维特征的异同 18,《诗经》的成书年代、编定方式 19,《诗经》的体制分类及其依据

古代文学知识点

20,《诗经》中诗歌的产生年代

21,《诗经》中哪几篇笙诗,什么是笙诗 22,《诗经》分类的历史论争 23,《诗经》的功用 24,《诗经》的传授

25,举例分析《诗经》中祭祖颂歌和民族史诗的文学成就 26,《诗经》中那几篇一般被认为是周朝史诗 27,《周颂 生民》赏析

28,举例分析《诗经》中农事诗的艺术特色 29,《豳风 七月》赏析

30,举例分析《诗经》中燕飨诗歌的文学特色 31,《小雅 鹿鸣》赏析

32,举例分析《诗经》中怨刺诗歌的文学特色 33,什么是变风、变雅

34,举例分析《诗经》中战争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价值 35,《小雅 采薇》赏析 36,《豳风 东山》赏析

37,《诗经》与西方古代战争诗描写特征的比较 38,举例分析《诗经》中徭役诗的艺术特色 39,《唐风 鸨羽》赏析 40,《卫风 伯兮》赏析

41,举例分析《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知识点

42,《邶风 静女》赏析

43,举例分析《诗经》中怨妇诗的艺术特点 44,《卫风 氓》和《邶风 谷风》赏析 45,谈谈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46,举例分析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各自特点 47,谈谈《国风》的艺术成就 48,《秦风 蒹葭》赏析 49,《国风》的思想内容

50,《诗经》的语言特色——句式、章法 51,《周南 芣苢》赏析

52,雅颂与国风在语言形式上的异同 53,《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54,《诗经》历代比较重要的注释版本 55,我国叙事散文的萌芽 56,《尚书》版本的流变

57,《尚书》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58,《春秋》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59,《左传》的成书和内容 60,《左传》的叙事特征 61,《左传》是如何描写战争的 62,《左传》的人物语言描写特点 63,《左传》的思想倾向

古代文学知识点

64,《左传》的文学成就 65,《左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66,《国语》的成书及其体制 67,《国语》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68,《战国策》的成书及其体制 69,《战国策》中的纵横家思想 70,《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71,《战国策》的散文艺术

72,《战国策》与《左传》文学特征的比较 73,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74,《论语》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体制 75,《墨子》的文学特征 76,《孟子》的成书

77,《孟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78,《孟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79,《庄子》的成书 80,《庄子》的文学风格 81,《庄子》寓言的文学特征 82,《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83,《庄子》与宋玉辞赋 84,《荀子》的成就

85,《成相》和《赋篇》的文学特色及意义

古代文学知识点

86,《荀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87,《韩非子》的成书

88,《韩非子》散文的风格特征

89,谈谈对“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宏富,韩文峻峭”的理解

90,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 91,《楚辞》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 92,屈原的生平及作品 93,《楚辞》的由来 94,《离骚》解题

95,《离骚》的内容和文学成就 96,《离骚》的主旨

97,《离骚》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的

98,谈谈《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意象以及对后世的影响99,《离骚》的形式与语言 100,《九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01,“千古言秋之祖”

102,《九章》的内容,九章之名的由来,和《九章》的艺术特色

103,《天问》和《招魂》的艺术特征和体式结构 10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105,《九辩》中对秋景的描写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文学知识点

106,《高唐赋》、《神女赋》的艺术成就 107,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秦汉部分:

108,两汉文学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 109,两汉文学的多元化趋势和总体特征 110,两汉文学与经学的关系 111,两汉文学样式的嬗变 112,两汉文学的一般分期 113,《吕氏春秋》的成书及体例 114,《吕氏春秋》的文学特征

115,李斯散文的文学成就 116,陆贾《新语》 117,贾谊政论散文的成就 118,晁错政论文的成就

119,《淮南子》的成书、体列及艺术成就 120,董仲舒的《贤良对策》 121,刘向的目录学作品

122,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东方朔《答客难》、桓宽《盐铁论》、扬雄《解嘲》、《解难》 123,西汉散文的特点 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展

138,139,140,141,142,143,144,古代文学知识点

贾谊赋的艺术成就 粱园文学群体

枚乘《七发》的艺术成绩及文学史上的地位 《子虚》《上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司马相如的抒情小赋 王褒的赋及对后世的影响 司马迁的生平

《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 《史记》的思想意义 《史记》的艺术特色 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理解

《史记》中物形象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 《项羽本纪》中对项羽形象的刻画

《史记》相比较《战国策》、《左传》,有哪些继承和发《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东汉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政治社会对文学的影响 刘向的散文

扬雄的赋及其对赋的文学观点 《汉书》的文学成就

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述行赋和述志赋 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古代文学知识点

班固的赋和咏史诗 京都赋的作家 东汉抒情赋的兴起 张衡的赋和四愁诗 蔡邕(yong)的赋 赵壹的赋

秦嘉、赵壹和蔡邕的诗 乐府与太乐及其兴废 乐府诗的分类 两汉乐府的艺术成就 乐府诗的思想性 汉乐府的内容 汉乐府的叙事特征 汉乐府体制的嬗变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其地位 《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

《吴越春秋》、《越绝书》及其与吴越文学的关系 《吴越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及文学批评主张 《论衡》疾虚妄的写作宗旨 《论衡》的论辩方式

王符的《潜夫论》和仲长统的《昌言》

古代文学知识点

167,东汉碑文

168,马

正始文学的特征及其与建安文学的异同 太康诗风的特征 陆机的文学风格 潘岳的文学风格 张协的文学风格 左思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刘琨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郭璞的游仙诗及其艺术成就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玄言诗概述 东晋的文学世家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诗的艺术个性 陶诗的艺术渊源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陶诗的内容题材 陶渊明的文赋 南朝乐府民歌概述 北朝乐府民歌概述 《木兰诗》的艺术成就 《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 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古代文学知识点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鲍照及其七言诗的成就 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谢脁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大小谢山水诗之比较

永明体的产生过程及文学史上的意义 何逊、阴铿的文学成就

齐梁诗人集团概述(竟陵八友、萧衍、萧绎等)徐庾体

宫体诗的形成及其特点 北朝文学概况

庾信入北后的文学成就、地位及影响 对“庾信是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的理解 魏晋文章发展概况 南朝文章发展概况 齐梁文学新变的特征 南北朝的散文

《水经注》的艺术价值 《洛阳迦蓝记》的文学价值 六朝文人尺牍

小说在六朝时期的发展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主要内容

古代文学知识点

231,六朝小说对后世的影响 232,《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233,六朝文学批评的发展 234,《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观点 235,《文赋》的主要文学观点 236,《诗品》的主要文学观点 237,《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观点 238,《文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239,隋朝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

240,唐诗风貌形成的影响因素 241,贞观诗风 242,上官体 243,王绩

244,初唐四杰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245,文章四友及沈宋的文学贡献

246,陈子昂的文学成就、影响及其文学观点 247,《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征

248,分析《春江花月夜》体现出来的时间意识 249,刘希夷和《代悲白头翁》 250,唐诗兴象的创造

古代文学知识点

251,盛唐山水诗的总体特征 252,王维“诗中有画”的理解 253,王维与孟浩然诗风的比较 254,王孟诗派及其成就

255,中国山水诗的起源、创作和艺术风格 256,盛唐边塞诗的总体特征 257,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征 258,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259,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 260,李颀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261,崔颢、祖咏、王之涣、王湾、张渭等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

262,李白的生平及思想 263,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264,李白歌行的艺术特色 265,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266,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67,李白的地位及影响 268,杜诗被成为“诗史”的理解

269,杜诗的叙事技巧(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270,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271,杜诗的艺术风格

古代文学知识点

272,对杜诗“备于众体”的理解 273,杜诗的地位及影响 274,如何理解杜甫“诗圣”的地位

275,元结的创作特征、文学观点和他编选的《箧中集》作者的风格

276,顾况作品的成就和他的文学观点 277,刘长卿的五律及其艺术风格

278,韦应物的作品风格,与王孟的异同和继承 279,大历十才子共同的创作风格和倾向 280,卢纶的气概和李益的边塞诗成就、渊源 281,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282,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主张 283,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 284,对韩愈诗歌“以文入诗”的理解 285,孟郊诗歌的艺术风格 286,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 287,韩孟诗派其他人的创作 288,韩孟诗派对后世的影响 289,刘禹锡诗歌的风格特点 290,柳宗元诗歌的特征 291,张籍的诗歌特征 292,王建诗歌的文学成就 293,294,295,296,297,298,299,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古代文学知识点

新乐府运动概况及其时代背景 元稹诗的风格特征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元和体

白居易的闲适诗歌及对后世的影响 古文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柳宗元诗文风格之比较 晚唐古文衰落和骈文复兴的原因 唐传奇的创作情况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与六朝小说之比较

俗讲与讲经文、转变与转文的概念 杜牧怀古咏史诗歌的艺术成就 许浑咏史诗歌的艺术特色 贾岛姚合苦吟诗派的风格特色 对“郊寒岛瘦”的理解

晚唐的闺阁诗、隐士诗及伤时刺事诗

古代文学知识点

315,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的内容 316,对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理解 317,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 318,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贡献与影响 319,词的起源

320,花间词人的创作风格 321,南唐词人的艺术风格与贡献 322,《花间集》概况

宋代文学

323,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324,宋初的散文和散文改革 325,宋初三体及其艺术风格 326,宋词对五代词的继承和创新 327,柳永词的艺术特征 328,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 329,柳永对后世的影响

330,欧阳修的散文成就及其改革主张

331,欧阳修、梅圣俞、苏舜钦对诗歌革新的贡献和创作成就

332,王安石的散文风格及诗歌风格 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352,353,354,古代文学知识点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的古文成就 苏轼的诗歌艺术成就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和对词发展贡献 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解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 陈师道的诗歌成就 江西诗派在两宋的流变 江西诗派的诗歌主张 黄庭坚词的艺术特征 晁补之词的艺术风格 晏几道词的艺术成就 秦观词的艺术风格和贡献 贺铸词的艺术风格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及对词发展的贡献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及主张 朱敦儒的词

张元干、叶梦得等南渡词人的整体风格 南宋四名臣及爱国将领的词 陆游的创作道路贺诗歌渊源 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

古代文学知识点

355,陆游对后世的影响 356,杨万里及其“诚斋体”的特征 357,范成大使金诗和田园诗的成就

358,辛弃疾的创作道路和及其对词境的开拓 359,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360,辛派词人的创作

361,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362,姜派词人的创作 363,吴文英词的特征 364,南宋散文的成就

365,永嘉四灵的诗歌渊源及其成就 366,江湖诗派的创作 367,南宋理学家的文学主张 368,宋末的爱国诗词 369,辽诗概况 370,元好问的诗歌成就 元代文学

371,元代文学概况

372,元杂剧的体制和南戏的体制区别 373,元散曲的整体风格 374,元代文学的总体审美情趣 375,说话艺术和话本 376,377,378,379,380,381,382,383,384,385,386,387,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古代文学知识点

《西厢记诸宫调》和诸宫调 关汉卿的创作思想和旨趣

《单刀会》、《西蜀孟》的思想艺术特征 关汉卿的喜剧创作特色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窦娥冤》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特色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西厢记》对后世的影响

《西厢记》与《牡丹亭》女主角的比较 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

白朴《墙头马上》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 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大都作家群的创作

纪君祥《赵氏孤儿》的现实意义和创作特色 河北、山东、山西作家各自的文学中心及其创作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的原因

郑光祖《倩女离魂》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乔吉、宫天挺南方杂剧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知识点

398,南戏的形成和发展

399,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和现实意义 400,《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401,四大南戏的艺术成就

402,元代散曲的兴起、体制风格及相对于诗词的特点 403,元代前期、后期的散曲创作 404,元代诗文——元四大家的创作 405,杨维桢及其铁崖体的特征 明代文学

406,明代文学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各体文学的发展情况 407,《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及作者 408,《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涵

409,《三国志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含义 410,《三国》的叙事特色 411,《三国》的战争描写特色 412,《三国》人物描写特色 413,《三国》的语言特色 414,《三国》的影响

415,《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版本和作者 416,《水浒》的思想内涵 417,《水浒》的语言特色 418,《水浒》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古代文学知识点

419,《水浒》的叙事结构 420,《水浒》的影响

421,金圣叹称《水浒》“胜似史记”,从写人叙事两方面着眼,谈谈理解

422,《三国》和《水浒》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异同 42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特点的比较 424,《西游记》的版本和作者问题 425,《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426,《西游记》的叙事、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 427,《西游记》的影响

428,《金瓶梅》的版本、作者问题 429,《金瓶梅》的思想内涵

430,《金瓶梅》的创作动机和人物刻画、叙事结构及语言特色

431,《金瓶梅》的影响

432,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 433,明代白话小说的繁荣 434,三言二拍的思想内涵 435,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

436,《剪灯新话》等明代的文言小说 437,明初“吴中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 438,宋濂、刘基的散文成就 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古代文学知识点

台阁体的作品及其流行的原因 茶陵派的诗歌主张和实践 八股文的特征

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和创作实践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和创作实践 前后七子创作理论的异同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和影响 唐宋派的创作主张和实践 李贽的文学思想“童心说”及其创作 公安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 竟陵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 晚明小品文的创作特点和影响 复社、几社的创作理论和实践 明代杂剧的创作情况及其特征 徐渭《四声猿》的艺术和思想成就 传奇的渊源、文体及其体制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高潮 吴江派作家的创作 沈汤之争 临川派作家的创作

古代文学知识点

461,

第三篇:《中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概说(基本线索)

1、上古:神话、歌谣

2、商:甲骨文(记事散文萌芽)

《尚书》中记载关于商王迁都

3、周(奴隶社会鼎盛时期):诗歌

代表:《诗经》保留大量诗歌作品

4、春秋战国:

1)、散文:

①诸子散文(政论散文):

《尚书》、《周易》、铭文(又金文,刻于青铜器上); ②历史散文:

《春秋》——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按年记事)《左传》——编年体,记事完整,文采好

《国语》——国别体(分国记载),政论色彩 《战国策》——国别体

2)、诗歌:楚辞体

二、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1、开端:处于中国古代文学开端阶段,原始时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页,尤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奇幻多姿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从这一点看,中国古代文学一开始就有了光辉起点;

2、样式: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尽管处于初始阶段,但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文体:先秦文学奠基的基础是深远的,我国后代的许多文体都可以在先秦文学中找到根源。

第一章 文学艺术的起源与原始劳动歌谣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的起源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说法

1、游戏说:本能 【有缺陷】

2、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有缺陷】

3、心灵表现说【有缺陷】

4、文学艺术的真正起源来自于人的劳动。

第二节

原始劳动歌谣

1、特点:质朴(表达的手段和方法)

思想内容:原始劳动歌谣是远古人类劳动生活的直接反映,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气息,也从中证明了原始劳动歌谣和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艺术形式:形式质朴,语言简练,具有高度概括性,以二言为主,从我国祖先的时代在文学作品中就保留了一种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了他们可贵的艺术创造力,而且他们都是口头文学的重要表现;

例:

①《吴越春秋》——《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②《蜡辞》伊耆氏——《礼记•郊特牲》: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③《周易•归妹》——《牧歌》

女承筐无实,士割羊无血。

第二章

中国古代神话 第一节

神话起源

引:

含有较多神话成分的古籍作品:《山海经》(5卷山经,13卷海经,创作于战国时期,非一人一时之作,地理著作)、《列子》、《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纂,又称《淮南鸿烈》,21篇,论文集,体现对道家思想的推崇)、《楚辞•天问》

其中,相比而言《山海经》、《淮南子》所含神话成分较多。

1、什么是神话?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此随着这些自然力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性质)。

2、神话类型: 自然神(太阳神羲和)、英雄神、异人异物

3、神话作品: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天文训》 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 后羿射日——《淮南子•经训》 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西汉 女娲造人——《风俗通义》东汉应邵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吕思勉《史诗札记》、杨公骥《中国文学》、袁珂《中国文学选释》有对文章的看法)

4、神话的特点:

①虽然都是零星片段的记载,但是却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感人; ②他仍然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经过后世不断的修饰完善; ③在后世不断的修饰完善过程中,中国的古代神话被历史化,阶级化了

④在整体的神话传说中,英雄神的故事是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第三节 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1、地位:

①神话是原始时期人类社会意识的最初记录,也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第一页。它对于我们认识人类幼年时期的状况,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②神话还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我国所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都具有极其高贵的理想和吸引人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使人受到启发和鼓舞。

2、影响:

(1)、远古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初源头,对我国后世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2)中国古代神话在我国的美学史上也做出了重大贡献。(3)神话作品还从两个方面对后世作家起到积极影响:

①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以及强烈的,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②神话中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神奇夸张的艺术手法都对于后世作家艺术想象力的形式有所启发,对他们艺术构思有积极影响。

(4)后代的许多小说戏曲不仅直接接受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还从其中吸取了大量的素材,可以说直到现在神话对文学创作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第三章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别集:某个人的所有作品整合编集在一起。总集:多个人的作品编集在一起。

第一节

《诗经》概貌

一、概念解释: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有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诗经》本来只称为《诗》,或者连带诗篇的约数称为《诗三百》,只是后世儒家尊奉它为经典,以后才有了诗经的称号。

二、分类、作者、年代

1、分类:

诗经按音乐性质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使用场合不同。其序《毛诗序》、宋代郑樵《通志》:风土之音谓之风;朝廷之音谓之雅;庙堂之音谓之颂。

风,即国风,当时分布在各个诸侯国或各个地区的乐曲,相对于周王朝京都所在地而言的地方土乐,共160篇。所记载的15国为周南、召(邵)南、邶国、鄘、卫王、郑、齐、陈、唐、秦、魏、曹、桧、豳(南,通男,任,管辖,担任的意思)。

雅,包括大雅(西周为主,31篇);小雅(东周为主,74篇)。

颂,含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2、作者:

①大多已不能考证;

②当时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集体创作,民歌;

③《载驰》(鄘风)相传作者为魏国人许穆公夫人。《左传》载,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爱国女诗人(载:语气词。驰,打马飞奔)。

二、《诗经》的结集和流传

1、结集:

1)、孔子删诗《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

2)、《汉书•食货志》——班固(采诗:行人→太师→天子,何休观点)

3)、献诗《国语•周语》(公卿→天子:宫廷官员太师等收集编纂,传到各国经过筛选、整理、加工而成)

2、流传:

太师、国子→孔子(有教无类)→汉代(尊儒崇五经): ①汉代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乐已丢失)

②汉代四家诗: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燕国)毛(毛公,毛亨、毛苌)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剥削反压迫的内容(体现为下层人民的觉醒斗争)《魏风》中的《伐檀》、《硕鼠》

二、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

《何草不黄》、《唐风•鸦语》、《豳风•东山》、《齐风•东方未明》、《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后两者以思妇口吻来写)

三、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

1、表现对美好爱情婚姻的向往。《周南•关雎》 淑:原指水很清澈,后指女子的纯真、忠贞、内外兼美之好; 逑:配偶

《邶风•静女》、《秦风•蒹葭》、《邶风•谷风》、《王风•采

《卫风•氓》

弃妇诗,纳采(媒人提亲)→问名→纳吉(占卜)→纳微(彩礼)→请期→亲迎→黄昏→“结婚”

四、反映劳动生活、爱国思想的诗篇

《周南•芣苢》、《十亩之间》、《豳风•七月》(记录季节物候变化)、爱国:《秦风•无衣》、《小雅•采薇》

五、周族的史诗

《大雅》、《生民》、《公刘》、《皇矣》、《大明》、《文王》

六、政治讽刺诗

《国风》、《邶风•新台》、《陈风•株林》、《鄘风•墙有茨》、大小《雅》讽喻、《大雅•桑柔》、《小雅•正月/十月之交》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2、首创了赋(朱熹《诗集传》称“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平铺直叙,例:《静女》)比(以彼物比此物,例:《硕鼠》)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例:《关雎》)的表现手法

3、复沓(反复抒情)的章法,灵活的句式。例:《郑风•将仲子》、《鄘风•相鼠》

4、丰富的词汇,和谐的韵律。例:《周南•卷耳》

第四章

先秦散文

春秋战国: 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论语》、《墨子》(前两者为语录体)、《孟子》(对话体)、《庄子》、《荀子》、《韩非子》;

历史散文:以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

一、诸子散文

1、《论语》

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2、《孟子》

对话体语录集,特点:

①叙事性、故事性,比喻恰当,辩论雄奇; ②辩论:仁政、王道、性善论

3、《庄子》

共33篇,包括内7篇,外15,杂11篇。标题即为论点。具有消极浪漫主义风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特点:

①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②词汇丰富,运用自如,善于对事物进行极其细致的刻画;

③极其善于写故事。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有的非常富有哲理,有的非常富有戏剧性《庖丁解牛》、《触蛮之争》。

4、《荀子》

作者荀子,又名荀况,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曾到齐国稷下游学,晚年定居楚,集大成思想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人之性恶,礼法并重

作品《劝学》,鼓励学习。1)、散文特点:

说理透彻,逻辑严密,非常善于运用类比层层深入推理,造句用词,整齐简练,大量运用比喻

2)、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①最早用赋作为作品名称进行创作。五篇赋:礼、知、云、蚕、鍼 ②《成相篇》里面的作品形式很特殊,说唱艺术风格。

5、《韩非子》 作者:

韩非子自述,法家集大成者,认为法术势三者结合是维护君主专制必要的东西。作品:

《韩非子》共55篇,体裁:

①政论文,锋芒毕露,语言专断,冷峻严苛。整体结构:篇幅很长,论辩周详,结构复杂

②历史散文(记述历史故事和寓言):通过记述历史上的故事和寓言来说理,表现了作者思辨能力强,机智,以及其对历史知识丰富的掌握,有较强的文学韵味。

二、历史散文

1、《左传》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五经之一,简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鲁哀公14年(BC722——BC481),16000多字。

记事特点表现为简洁严谨,语言精确,讲究微言大义。解释《春秋》的“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经:经典;传:对经的解释)

《左传》西汉称为《左氏春秋》(此处“春秋”指史书),东汉时称《春秋左氏传》(此处“春秋”特指孔子的《春秋》)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鲁哀公27年及鲁悼公4年(战国时BC464年)的编年体史书,叙事写人非常完备。作者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1)、思想意义:

①体现在天人关系上,强调人的作用,通过对人生历史事件的肯定,表现他认为天道不能完全干预人事;

②军民关系:重视民,反映民心向背,民本思想的形成; ③不隐恶(不为比自己身份高者掩饰罪行); 表彰了一些进步人士,体现爱国思想 2)、艺术性:

①非常善于描写战争,常常不把战争看做刀光剑影的场面,而是放到特定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分析,注意其发生的原因、民心向背、双方外交手段等整体社会局面;

②善于描写人物。把人物放到矛盾冲突中立体化的表现其性格特征。善于把人物性格特征系统化的展示出来;

③语言:人物语言能突出性格;叙述语言简洁明了,突出当时的场景。

2、《国语》

第一部分国记载的历史著作(国别体),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公元前1000——公元前400)。全书21卷,共7万多字,记载了八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的历史片段,其中,晋史最长9卷,齐、郑、吴各一卷

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为补充《左传》史料的不足,故又称《左式外传》、《春秋外传》。韦昭(镇江)《国语注》、杨伯峻《春秋左氏注》都有相关介绍。

评价:

从史学和文学上看都远比不上《左传》,文学上,语言浅显,接近口语。如:《召公谏弭谤》(弭:消除)

3、《战国策》

1、介绍:

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末年和秦汉时期的人编纂的历史著作,认为大约是由战国一些史官和游说之士(纵横家)他们把自己所见到的一些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留存的文稿,最早起于战国初年——秦统一六国后240年,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韩、宋、卫、中山。由汉代刘向汇集整理编定而成。

共33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的谋略、计策,所以定名《战国策》,简称《国策》,又称《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2、缺点:

记事缺乏系统性、完整性,而且不记年月,缺乏史学价值,但文学性强,反映了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个时代游说于各个诸侯国的纵横家们奇特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奇谋妙策,也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统治阶级和政客们的权谋和角逐,诡诈的一系列行为和进步人士的爱国思想。

3、艺术成就:

《战国策》文笔生动,清新流利,富有文采,而且他还善于把人物的活动组织成生动曲折的故事以引人入胜;

善于描写场面,渲染气氛,无论叙事或者说理,词条传神,生动绚丽,对于后代的历史著作有深刻的影响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一、楚辞

是一种诗体名称,公元前4世纪(战国后期)产生于中国南部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是继诗经四言诗后产生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浓厚的楚国地域色彩的新诗体。为屈原所创,又称骚体。

宋代黄伯思《校订楚辞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以原楚产固称楚辞”。

二、屈原

名平,字原,屈氏。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左右,屈原是楚国贵族,初深得楚怀王信任,善外交辞令,官至左徒,后因变法之事遭守旧派诋毁被贬流放,秦襄王时再次被贬湖南长沙地区,始终不曾屈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与恶势力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其创作的动力。

三、屈原的作品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称屈原作品有25篇。汉代王逸《楚辞章句》对其进行解释,西汉刘向编辑整理定名为《楚辞》。25篇作品分别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夫》、《涉江》、《招魂》。

㈠、《离骚》 ⑴介绍:

离,通“罹”,遭遇。离骚,遭遇忧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00多字,一般认为是被秦襄王流放时所作。⑵主要思想内容:

《离骚》倾吐了诗人赤城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的极端苦闷心情,表明诗人要求改革楚国政治,挽救祖国危亡,使国家走向富国强兵道路的崇高理想,以及这一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为了追求理想坚持不懈进行斗争的苦闷历程。⑶艺术成就: ①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的,高尚的主人公形象,正是通过屈原自身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典型,不朽的爱国诗人。

②这是一篇积极浪漫主义作品,他吸取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也为后代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家树立了榜样,不像《诗经》那样真实直接表现事实,而是更多地表现了作者在社会现实刺激下迸发出来的激情,追求理想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

③《离骚》在诗歌创作的具体形式上有很大的创造,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诗句加长,结构扩大,增加了内容的容量,也增强了表现力。采用大量的方言、口语入诗,特别是“兮”字的运用更增加了诗的咏叹、抒情气氛,也增加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总之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篇非常重要的作品,具有非常高的地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异响伟辞,卓绝一世”。

司马迁作品中提及的有五篇《哀郢》、《离骚》、《招魂》、《天问》、《怀沙》(绝笔)。

㈡、《九歌》

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一组诗是屈原根据楚国地方祭歌改变整理而来。

《九歌》名称来源:相传夏启从天上将仙乐《九歌》、《九辩》偷至人间,屈原以古乐曲来命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艺术性:

①除国殇以外都是神话体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但是,虽然作者写的是神灵,却又赋予他们人的特征和人的性格,表达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

②艺术手法上屈原还善于把周围的景物和环境气氛,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写,因而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九歌》的语言表现为情味幽深,往往又显得单纯自然,语言优美,极其含蓄,读起来有读之不尽、㈢、《九章》

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怀沙》、《抽思》、《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多数都体现屈原怀念国都,怀念国君(国君一体思想),写实,且形式内容相近。特:《桔颂》咏物自颂,表现他向往赞美这种坚贞品质。

思想精神与《离骚》基本一致(离骚前半段亦写实),很少用幻想、夸张,与引用神话,主要写实,其真实思想感情,用一种直接倾泻的手法表现其内心复杂的感情心曲,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深沉,篇章结构跌宕起伏,语气也随感情起伏变化,使其坚贞的爱国思想,优美的感情用一种纪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㈣、《天问》

天问就是问天,向天发问,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索,敢于批判、否定传统说法,怀疑流行说法,同时表现出对天命的怀疑和否定,不盲从,有革新精神。

气势磅礴,结构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㈤、《招魂》

为自己也是为楚怀王招魂,用浪漫的形式表现爱国精神。后人称:响“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

四、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因此它的出现创造了我国诗歌史上的全新时代,使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时代,还创造了全新的诗歌形式——楚辞体(骚体)。而且他的《离骚》还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个性鲜明而丰满的抒情形象。

2、影响

①思想: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他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使后代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和精神的鼓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进步作家(例:西汉贾谊、司马迁)。每当遇到民族压迫的时候,后代许多诗人都能用自己的笔写出爱国诗篇,并且能够坚持理想,坚持奋斗,坚持节操,甚至献出生命,都是从屈原精神中得到的鼓舞。

②艺术: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开辟了我国文学的新的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还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他已经不是单纯地借物起兴,开辟了寄托的手法,寄情于物。

屈原的楚辞体的创造为汉代赋体的兴盛发展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成为汉赋产生的来源,语言打破了诗经四言,为后代五言、七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五、宋玉

1、介绍

相传为屈原弟子,代表作有《九辩》。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虽驰神离想不如《离骚》,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2、艺术性:

①直接用散文化的语言,灵活运用句子;

②描写的秋天的景象,把自己的怨恨用秋的悲凉笔调绘制。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吕不韦《吕氏春秋》(门客的集体著作,杂家代表)、李斯《谏逐客书》

第一章 汉赋

一、产生

1)、规模体制上受先秦诸子散文影响,长篇巨制; 2)、受屈原《离骚》的影响,楚辞为其模仿的形式。

二、发展

1、汉初:骚体赋

骚体赋,贾谊、淮南小山、枚乘等模仿赋所创。特点:

体制形式上极力模仿楚辞,注重铺陈,但是篇幅不长,而且富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韵,而且都带有兮字;内容上:大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作品: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主客问答式); 淮南小山《招隐士》;

枚乘《七发》——汉代散体大赋完全定型的第一篇作品。

2、中期:散体大赋 ①介绍:

汉武帝初年到东汉汉承帝都是创造散体大赋为主的阶段。汉赋主体部分就是散体大赋。②标志:

枚乘《七发》(主客问答式,劝百讽一:劝告高梁子弟不要贪图声色犬马生活)。③特点:

篇幅长,规模大,局势参差错落,韵散间出;以铺陈叙述为主兮字调基本消失,散文意味更浓。

内容:大部分都是描写汉帝国的声威,主要宣扬汉代邦国威震四海的国事以及新兴都邑的繁华,水陆物产的丰饶,还有宫室苑囿的富丽堂皇,以及皇室贵族们打猎歌舞的场面,这些作品又往往是千篇大段的歌颂炫耀后面则是讽喻劝谏。④代表: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杨雄《解嘲》、班固《两都赋》(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张衡《二京赋》

3、后期(抒情言志的方向,而淡化了散体大赋的特点)①介绍:

由中期形成的散体大赋渐衰微到抒情、言志、小赋,篇幅短小,不再用主客问答式,也不韵散间出,而是通篇押韵,不用兮字调,语言风格更重平实,不讲究辞藻华美,思想性更强,较多的是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或者是咏物抒情。②代表:

张衡《归田赋》——标志性转变。蔡邕《述行赋》(羁旅情怀)祢衡《鹦鹉赋》(借咏物讽刺)赵壹《刺世疾邪赋》(直接抨击)

三、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我国文坛上又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是汉代一代的文学代表,整个汉代的文人们几乎都创造过这种文学样式。思想有局限性,虽都有讽谏意味,但都是讽一而谏百,艺术上也有缺陷,表现为为迎合统治阶级兴趣爱好,极尽炫耀,夸张之能事,大多为宏丽浮夸之词堆砌的辞藻,这些都影响了他的艺术表现力。

正是汉代赋体的兴盛对我国文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章

一、司马迁和史记 ㈠、司马迁生平与著作

司马迁,汉(公元前145年——?)字子长,生于陕西龙门,生平记于《太史公自序•史记》。

家世: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欲写通史,司马迁继承其父思想观念,受影响深远。青中年时曾四处漫游,为史记资料打下基础,后遭遇李陵之祸。著作:《史记》、《悲士不遇赋》

㈡、《史记》

1、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传说时代的黄帝到自己所处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总共有52万多字,全书130篇,5个部分,即五种体例12本纪(记录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建功立业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历代很有影响人物的专机)、10表、8书。

2、目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历代史书大多沿用《史记》写作手法。

3、思想:

①不虚美,不隐恶;

②同情人民的起义和反暴斗争;

③热情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人物,表现鲜明的爱憎感情。

4、艺术成就: 突出表现在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体例,史记写人物生平不是一般的概括的叙述,而是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人物活动场面的具体描述,再现历史人物生动面貌,具体表现在其艺术手法:

①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例:对于项羽的描写,是三个主要事件: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司马迁人物传记选材时采用互见法(为突出某一人物性格特征,选择某一情节表现其特点,另外涉及该情节的传记只会记为“见于。。”

②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③史记语言生动传神,作者的叙述语言,人物的对话语言。

5、地位、影响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名著,史记把我国的历史散文推向了新高峰,无论是写人物还是记场面,都十分集中完整,故事性强,而且结构严谨,语言平易简短,对中国历史散文有影响,后世历代的正史都几乎是模仿了史记的体制,同样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是唐宋时代古文家用于反对形式主义的文风的典范,可以说后世古文家没有不熟读《史记》的,也影响了后代的小说和戏剧创作,特别是其写作手法为小说所沿用,发展。后世戏剧常常从中寻求素材,尤其元明两代戏曲。

二、班固与《汉书》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正史的第二部。《汉书》只是选取西汉一代历史来记,又叫《前汉书》(《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作者班固。),马旭、班超有续写,记叙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王莽地皇四年,全书一百篇,分成120卷,12纪,8表,10志,70列传。在沿袭史记体例基础上有所发展。新加篇目《五行志》、《艺文志》、《刑法志》、《地理志》。对汉书进行补充的表《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

缺点:对历史人物的批判赞扬往往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标准,所以缺乏司马迁的独特性,批判性。

第三章 汉乐府诗

一、汉乐府

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机关,保留有大量诗歌作品。后直接以之代指诗歌,又被称为“汉乐府”。民间来源的作品称“乐府民歌”。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包括汉、宋、唐乐府,40篇左右。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

二、汉乐府民歌思想内容

1、“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风格,反映劳动人民穷困的生活,受压迫,剥削。代表作:《东门行》、《妇病行》、《悲歌》;

2、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3、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诗篇:《有所思》、《上邪》、《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全书153句、五言诗,1765字,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表现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为了爱情宁死不屈封建礼教。)、《陌上桑》(又名雁歌罗敷行)、《日出东南欲行》、《上山采蘼芜》

4、揭露上层社会的残暴腐朽,童谣类:《小麦童谣》、《京都歌谣》、《江南》。

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1、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对后世作品影响深远。何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反映了现实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杜甫、白居易等。

2、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标志着我国叙事诗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3、形式自由多样,三言、五言、七言、杂言都有,很多完整的五言诗,杂言诗灵活多样,形成跌宕起伏的气势,为唐代歌行体诗奠定基础。

四、《古诗十九首》

最早选于梁代萧统《文选》(按类编辑,其一类别为古诗,收集了十九首未注作者的古诗,后人称之古诗十九首)

反应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①游子、思妇离别思乡之情;②求官不遂,仕途失意。

艺术方面:长于抒情,平易淡远;语言浅显自然,无刻意雕琢,却远远表达出十分复杂,曲折的感情,因此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为五言新诗体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称之“五言之冠冕”。

2、五言与四言比较

四言诗两字一拍,句式太短,韵律呆板,缺少诗歌抒情韵律;

五言诗可方便容纳双音节、单音节词,特别是二三拍节,让人感到奇偶的配合,富有变化,不呆板单调,因此。。

第四篇:中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一、知识点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246

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P.247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P.293

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P.305

47、“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P.24

51、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P.3

3(二)

55、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P.47

(二)56、嵇康的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P.48-P.50

(二)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P.78

(二)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P.87

(二)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P.89

(二)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P.91

75、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102-P.10

4(二)

7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P.109 P.111

81、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明确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P.12

3(二)

8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P.12

3(二)83、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明确和作家对作品艺术性的自觉追求,“文”“笔”之说流行。P.12

4(二)

9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P.170-P.17

5(二)

95、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谢宣城”,杜甫 更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他的诗风。P.204-P.21

2(二)

96、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时代。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P.217

(二)97、杜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可以说律诗的成熟、兴盛,以至登峰造极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杜甫善于锤炼句意,“语不惊人死不休”。P.229

(二)98、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P.23

4(二)

99、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P.238

(二)10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P.240

(二)101、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他尚古拙,求奇险,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为意,在奇险古奥中争胜负,在苦涩滞重中见新意。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P.2

43(二)

105、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P.2

54(二)106、《诗经》中的“风”诗,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至汉代,乐府诗正式问世。至建安魏晋时期,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继承。北朝乐府较好的继承汉制。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用旧题写乐府始于李白。李贺也用旧题写乐府。)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是在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明确宗旨的大规模的运动。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P.256-P.257

(二)116、“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奇崛险拗是韩诗的另一主要特色。P.298-P.299

119、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包括:《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住前四篇即可)。P.308

(二)120、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P.313(二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P.52-P.53 8、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P.130 9、《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P.134

10、《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P.263

12、乐府: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P.297-301

13、《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P.317

14、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P.23-2

4(二)

15、左思风力:

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P.57

(二)16、《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P.6

2(二)

17、“永明体”:

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P.86

(二)18、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P.90

(二)19、骈文:

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P.9

4(二)20、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P.157

(二)21、大历十才子:

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P.239

(二)三、简答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P.53-P.54

(1)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例如:《关雎》。(2)“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例如:《采薇》、《采葛》。(3)《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4)《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2、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P.71-P.73

(1)《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3)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3、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P.100-P.103

(1)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3)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3)意出尘外的想象。(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5、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P.118

(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2)《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6、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P.190-P.191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7、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P.195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2)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3)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8、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P.276-P.284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1)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2)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3)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9、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P.302-P.305

(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

1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P.320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1、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P.30-P.3

3(二)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2、简述《咏怀诗》的内容。P.45-P.46

(二)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1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P.70-P.7

1(二)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4、简述鲍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P.84-P.8

5(二)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P.11

1(二)

(1)南朝乐府民歌一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2)诗中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尤善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表现得淋漓尽致。(3)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有传统民歌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散”双关聚散之“散”,用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其他如以“棋”双关“期”,以“莲”双关“怜”等,比比皆是,这样就避免了直抒,将难写之情以隐语出之,委婉含蓄,耐人回味。

16、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P.183-P.18

4(二)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在使用这一形式时,往往即事命题,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要之不离“奇”、“丽”二字。其创作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句式上破偶为奇,三句一转。节奏多变,跳跃灵活。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7、简述柳宗元寓言的成就和特点。P.306

(二)(1)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2)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如《黔之驴》讽刺那些表面上声威显赫、实际上无德无能的人物。(3)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4)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5)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峻洁。如《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18、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26-P.328

(二)(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

四、论述

★1、论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151-P.160

(1)屈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备受打击时诗人也曾有过迟疑和彷徨,设想独善其身:悔相道之不察兮,严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他对未来的道路也进行过苦苦的探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作品的基调是“苦恋”,感情核心是“恋”,却表现为“苦”。▲(3)屈原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以美玉、象牙镶嵌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侍,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4)独具特色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纯粹的起兴已经消失,而是注意在诗中将比喻成片连用,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5)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凭、修、些等楚地方言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屈原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也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2、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P.264-P.267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 “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3、联系作品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P.227-P.229

(二)杜诗的抒情,以后人一致公认的“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换言之,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但涉世之后,他看到的只是政局腐败、江山日非。安史乱后,他的忧愤更广了,再加之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4、试述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P.247-P.250

(二)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二是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是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5、试述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P.279-P.28

1(二)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1)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3)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4)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解析 1、《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章法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可以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如“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和采芣苢的妇女们的欢乐情绪;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最突出的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踟蹰、参差”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的感情和自然景物,同时也造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比如“周南”《螽斯》全诗六句竟用了六个叠字描声状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蝗虫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夺尽人民的粮谷,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与憎恨。2、《左传》艺术特色:

①精彩细密的叙事。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具有讽刺意味。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②个性鲜明的人物。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③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3、《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辞令方面有哪些特点?

1)《战国策》,叙事写人也有很高成就,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不但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异策,转危为安,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2)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a.很少用道德礼仪去说服人,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b.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其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通俗生动。这些寓言大都是说者根据临时需要而顺手拈来,取材广泛,寓意鲜明,富于现实感。它们虽未独立成篇,但有些故事已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事也颇为生动,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4、孟子作品艺术特点:

①在当时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讲了个故事,引出二问,让齐宣王无法回答。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如他针对其老师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②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③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④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5、庄子艺术特点(每条特点都有可能成为一道题):

①哲理与诗意的交融[人生哲学]。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结合哲学道理,注重表现管理科学理想和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如《逍遥游》中那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翱翔于天地间,相比之下,受自身条件控制的人类就显得格外渺小了。b.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如‘蝴蝶之梦与周公’的奇想、<秋水>中庄子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c.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首先,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人生问题。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摆脱束缚,达到“逍遥游”。他在讲述哲学道理时,注重通过一定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例如《逍遥游》中大鹏和鴳鸟的对比、《养生主》中疱丁解牛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等艺术境界,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达到了“逍遥之境”和“艺术之境”的统一。其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去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不知周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最后,庄子虽然主张齐物,但并完全泯灭是非、忘怀一切。他的作品中跃荡着强烈的激情。例如《大宗师》通过一则语言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不平。整部《庄子》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②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为什么用寓言创作?]。a.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由于强调直觉体悟,庄子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b.与其他战国寓言相比,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表现了对现实的犀利观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在荒唐谲怪的形式下,批判了诸侯间的不义战争。c.庄子的寓言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人们往往在原有的寓意之外,领略到更为丰富的意蕴,如‘庖丁解牛’,原为以技喻道,以说明养生之理,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出办事必须掌握规律和熟能生巧的结论。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d.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③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④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6、韩非子的写作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在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①犀利峻峭,敢于直言。②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韩非往往在文中先列举事实,提供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一个观点说完,再转入下一层分析,如此环环紧扣,直至讲完全部论点。洋洋五千字的《五蠹》就采用了这种层层归纳的论证方法。③文章中有大量的寓言和故事,或是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是根据现实生活加工创造。大都平易朴实,短小凝练,具有幽默冷隽的特点,作者在意以此作为论证的手段,因此总是在故事之外点明寓意。善于鞭挞世态人情。如<内储说下>中一对夫妻的对话,只是短短的几话句,就能生动地揭示夫妻间的利害关系。

7、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①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b.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②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a.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③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④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a.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b.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蹇、凭、些等楚地方言等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c.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屈原在抒情中叙事,大大扩展节抒情诗的篇幅和容量。《离骚》《九章》《九歌》的句式多为六言或七言,间或出现四言或五言、八言。屈原作品的这些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成就的取得同屈原创造性地运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是分不开的。8、汉赋的形式特点:

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多种场面、生活、气氛构成了一种极其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中写天子的宛囿的广大富饶,天子诸侯打猎的盛况和壮观及种种排场,场面非常开阔,层次也很分明,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②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极大,穷形极相,动魄惊心,就其总的气氛来说,又是极其富丽,极其热烈而又庄严的。③它极大程度上利用了是国方块字在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排列就是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几十个草字头等等,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气势感。9、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10、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①《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有许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强的又是悲剧英雄人物。1)《史记》的悲剧人物大致可分为:一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为了变革社会而在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被杀害的,如商鞅;二是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气节,为忠于自己的国家而英勇献身的,如屈原;三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他们曾显赫一时,最终由于自身的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如项羽;四是一些曾为统治阶级建立过丰功伟绩,最后由于受到最高统治者的猜忌而被杀害的文臣武将,如蒙恬、李广;五是为了某种“道义”,或是为了维护某种“原则”而英勇拼死的,如“荆轲”。2)《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例如《项羽本纪》在介绍项羽有家世之后,只写了项羽少时学剑和观秦始皇出游两个细节,这位豪放不羁、才力过人,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的形象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了。二是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如《项羽本纪》中最精妙的场面描写是鸿门宴。三是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如《项羽本纪》写到项羽被韩信打败,被困于垓下时是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这步田地,这已经够使读者为之感慨嘘唏了。在这样的气氛中,项羽再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这就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悲凉的气氛,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此外,《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这就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了。②强烈的抒**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1)《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彩。《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使语言与其所表达的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1、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a.生动的故事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b.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c.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各种杂言的形式。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d.语言朴实凝练,有民歌的特点,善于叙事言情。对整个后世诗歌影响极其巨大,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形式与风格,具体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直接影响着后代文人的五言诗创作。

1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内容大至可分为四类:①游子思乡,思妇的痛苦;②男女想恋之情;③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④反映了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其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炼。如《迢迢牵牛星》中语言的特殊运用,大量使用叠字来表现情感。

13、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文人五言诗是从民间五言诗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文人学习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创造的新形式。五言诗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初年,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式多,在艺术表现上更灵活和方便,所以大量出现五言诗。东汉时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开始写的一首《咏史》五言诗,其后张衡也作五言诗《同声歌》,这些创作表现出文人五言诗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成熟。《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

14、简述曹操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特点:其重要的市场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艺术成就:曹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的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称为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5、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创作成就: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也是建安诗人中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作家。他广泛利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变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而为以抒情为主,善用比喻,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曹植的诗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其父的古直沉雄,也大别于其兄的清丽哀婉,在建安诗人中独树一帜。把文人五言讲坛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前后期的变化:前期是志得意满,恃才傲物,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报负,《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的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也有些诗是描写宴饮游乐的诗、赠友诗,如《公宴》《名都篇》《赠徐干诗》等。诗人也有少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如《泰山梁甫吟》。后期因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抑郁失志,所以,他后期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奸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6、阮籍咏怀诗的内容:

①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刻地揭示了他无限焦虑与忧惧的心态。②讽刺时政及某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③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的理想、借游仙之作表达自己追求理想,是诗人为了解脱苦恼,追求遗世高蹈情怀的流露。

第五篇:中国文学史试题

中国文学史试题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弹歌》是一首原始猎歌,歌词载于()

①《吕氏春秋》 ②《吴越春秋》 ③《礼记》 ④《淮南子》

2、《女娲补天》原载于()

①《山海经》②《淮南子》③《庄子》④《列子》

3、最早提出删诗说的是()

①《左传》②《史记》③《汉书》④《礼记》

4、《诗经》分风、雅、颂是依据()

①乐调不同 ②作者不同 ③产生地域不同 ④产生时代不同

5、《毛诗传笺》的作者是()①郑玄 ②朱熹 ③王逸 ④孔颖达

6、风、雅、颂的“雅”意为()①雅观 ②文雅 ③典雅 ④读音同夏

7、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① 《静女》②《蒹葭》③《汉广》④《泽陂》

8、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是()①《汉广》②《氓》 ③《将仲子》 ④《狡童》

9、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诗篇是()①《东山》 ②《采薇》 ③《黍离》 ④《蒹葭》

10、控诉秦穆公以人殉葬暴行的诗篇是()①《黄鸟》 ②《正月》 ③《小弁》 ④《雨无正》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语出自()①《离骚》 ②《远游》 ③《涉江》 ④《哀郢》

12、《东君》祭祀的是()

①天之尊神 ②云神 ③太阳神 ④主宰寿命之神

13、屈原的第二个长篇诗作是()①《九歌》②《九章》③《天问》④《招魂》

14、清人刘熙载《艺概o赋概》说:“情人绵邈,莫如宋玉'悲秋'。”宋玉的“悲秋”之作是()①《九辩》②《高唐赋》③《神女赋》④《风赋》

1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一语出自()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6、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7、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先秦历史散文是 ①《春秋》②《左传》③《国语》④《战国策》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①《论语》②《孟子》③《战国策》④《墨子》

19、鲁迅誉之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著作是()①《庄子》②《孟子》③《荀子》④《韩非子》 20、保存寓言最多的作品是()

①《庄子》②《列子》③《荀子》④《吕氏春秋》

二、多项选择题

1、原始诗歌的特点有()

①口头性 ②集体性 ③综合性 ④功利性 ⑤随意性

2、下列神话中反映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作品有()

①《鲧禹治水》 ②《后羿射日》 ③《精卫填海》④《盘古开天》⑤《黄帝擒蚩尤》

3、《诗经》中“颂诗”包括()

①《夏颂》 ②《商颂》 ③《周颂》 ④《吴颂》⑤《鲁颂》

4、下列作品中反映周部族发迹史的是()①《玄鸟》②《大明》③《生民》④《绵》⑤《思文》

5、《卫风.氓》()

①是我国诗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 ②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 ③控诉了夫权制的罪恶 ④告诉人们不要自主择偶 ⑤景物描写出色

6、《小雅●采薇》()

①反映人们的厌战情绪 ②多用叠字和叠句 ③即景抒情,情景相生 ④反映了战争对生产、生活的极大破坏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首早期的边塞诗

7、复沓的作用在于()①加深印象,渲染气氛 ②深化诗的主题 ③使感情得到心情抒发 ④增强诗的音乐性、节奏感 ⑤可以增加诗篇长度

8、《九歌》中祭祀天神的作品是()

①《东皇太一》 ②《礼魂》 ③《东君》 ④《湘君》 ⑤《大司命》

9、下列作品中属于宋玉的有()

①《神女赋》 ②《洛神赋》 ③《登楼赋》 ④《高唐赋》 ⑤《风赋》

10、《曹刿论战》刻画曹刿形象的主要手法有()①语言描写 ②行动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细节描写 ⑤环境描写

11、《左传》长于写战争,在写战争时往往着重叙写()

①战争的性质 ②双方力量的对比 ③战争的过程 ④双方将帅的素质 ⑤对待战争的态度

12、烛之武说秦退师,主要在于他的说辞说明了()

①晋之无厌 ②亡郑利晋害秦 ③存郑于秦有利 ④郑原为秦陪臣 ⑤郑愿割地赔款

13、《晋灵公不君》一文中叙述晋灵公骄奢纵欲、残忍暴虐的事例有()①厚敛碉墙 ②从台上弹人 ③拒谏纵恶 ④谋杀国之栋梁 ⑤穷兵黩武

14、《国语》一书包括()

①《周语》 ②《齐语》 ③《晋语》 ④《秦语》⑤《越语》

1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有()①焚券市义 ②复谋相位 ③立庙于薛 ④劝说齐王 ⑤开拓疆土

16、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对话体的有()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庄子》 ④《荀子》 ⑤ 《韩非子》

17、《庄子》文章特点主要有()

①想象丰富 ②夸张大胆 ③善用比喻说理 ④质朴无华 ⑤逻辑性强

18、保存寓言故事较多的作品有()

①《韩非子》 ②《庄子》 ③《列子》④《吕氏春秋》⑤《山海经》

19、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的有()

①运斤成风 ②自相矛盾 ③邯郸学步 ④东施效颦 ⑤画蛇添足

20、下列寓言自出《韩非子》的一书的有()①狐假虎威 ②滥竽充数 ③守株待兔 ④买椟还珠 ⑤揠苗助长

三、填空题

1、先秦文学是指从____到____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

2、上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人们集体口头创作的____和____。

3、我国一第部诗歌总集是,共收诗____首。

4、战国时期的文学以____和____的成就最为辉煌。

5、从文辞上看,《左传》是____之笔,《___________》多谏对之辞,《战国策》多____之言。

6、原始诗歌保存至今的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

8、《诗经》的搜集与编订成书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____、____和____之说。

9、古人采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

10、《诗经》原来叫《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1、《毛诗序》云:“故诗有六义焉:曰____、曰赋、曰比、曰兴、____、曰____”。

12、春秋时期,外交场合常常“____言志”,但多是____而非真正采用诗文本义。

13、汉代传习《诗经》的共有鲁国申培、齐国____、____国韩婴和赵国____共四家。

14、孔子非常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诗,可以兴,可以____,可以群,可以____;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毛诗》得以流传下来,与经学大师____作笺有很大关系。

16、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是《___________》

17、昔我往矣,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

18、屈、宋诸人作品所以名为“楚辞”,按宋人____的解释,因其皆“书楚语,____,纪楚地,名楚物”。

19、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____的《___________》。20、《___________》是屈原早期之作,也是一首较早的咏物诗。

21、屈原之后,楚有宋玉、____、____皆以赋见称。

22、宋玉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写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的故事。

2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___________》

24、所谓“春秋三传”是指《左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____,比《春秋》多____年。

26、发生在鲁僖公二十八年的____之战,确立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27、《左传》是编年体,而《国语》则是____。

28、《战国策》原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经____整理才定名《 战国策 》。

29、诸子散文在战国初期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___》,战国后期的《___________》则标志着诸子的理论文章在体制上更加成熟。

30、《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____体散文,全书共____章。

31、“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___________》、《大学》和《___________》。

32、孟子名____,字____,战国中期邹人。

33、孟子善用比喻说理,例如“____”、“____”等都是著名的比喻式寓言。

34、《庄子》现存____篇,全书全为《内篇》、《外篇》和《___________》篇。

35、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___,荀子则主张____。

36、司马迁在《史记》上说《___________》“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而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却是《___________》,达三百多则。

37、战国时代,寓言创作颇丰,《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书中都有大量寓言故事。

38、寓言“画蛇添足”出自《___________》。

39、寓言“朝三暮四”出自《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1、神话

2、《诗经》六义

3、赋比兴

4、风雅颂

5、四家诗

6、复沓

7、楚辞

8、风骚

9、春秋笔法 10《春秋》三传

11、百家争鸣

12、庄骚

五、简答题

1、简述原始诗歌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

2、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何谓“采诗”?采诗的目的是什么?

4、简述《诗经》复叠的形式特点和作用。

5、简述 《诗经》的思想内容。

6、简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怎样?

8、试析《氓》诗中的弃妇形象。

9、楚辞是怎样产生的?

10、简述《九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11、《九章》对我们正确认识屈原有何价值?

12、试述《齐桓晋文之事》在论辩方法上有何特点。

13、简析《烛之武退秦师》外交辞令的特色。

14、简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简述诸子散文兴盛的原因。

15、简述诸子散文的发展历程。

16、诸子散文的时代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17试比较《孟子》和《庄子》在运用比喻上的差异。

六、论述题

1、试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2、试述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有何艺术效果?

3、结合《离骚》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

4、《左传》在叙事方面有何特色,试以《城濮之战》为例说明之。

5、试述《战国策》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6、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七、研究性思考题:

1、你如何看待《诗经》确立的现实主义文风?

2、屈原对中国文人的人格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左传》中表现了哪些军事军事思想?

4、孟子的“有劳心,有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一说法有无合理因素?

5、你如何看待庄子的“大音希声”,它对中国文学、美学有何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①楚国 ②齐国 ③鲁国 ④秦国

2、《两都赋》的作者是()①扬雄 ②张衡 ③班固 ④司马相如

3、李斯《谏逐客书》写作时间是()

①战国末年 ②秦王朝已建立 ③秦王朝将亡之时 ④春秋未期

4、“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出自()①班昭《为兄上书》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杨恽《报孙会宗书》 ④邹阳《狱中上梁上书》

5、称赞《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的是()①班固 ②班超 ③范晔 ④陈寿

6、汉代诗歌中,表现手法上喜用铺陈,多用对话的是()①乐府民歌 ②《古诗十九首》 ③文人五言诗 ④民间歌谣

7、标志着五言诗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① 《孔雀东南飞》 ②《陌上桑》 ③《古诗十九首》 ④《行行重行行》

8、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先河的是()①王粲的《登楼赋》 ②张衡的《归田赋》 ③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④蔡邕的《述行赋》

9、辛延年的《羽林郎》是()

①文人五言诗 ②文人五言乐府诗 ③杂言乐府诗 ④乐府民歌

10、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式的是()①贾谊的《吊屈原赋》 ②枚乘的《七发》 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④扬雄的《甘泉赋》

二、多项选择题

1、赋作为一种文体的首创者是()①屈原 ②宋玉 ③荀况 ④贾谊 ⑤枚乘

2、宋玉是屈原之后的辞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 《高唐赋 》 ②《神女赋 》 ③《子虚赋》④《风赋》 ⑤《长门赋 》

3、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成就的赋作家,他的作品有()

①《子虚赋 》 ②《酒赋 》 ③《长门赋 》 ④《长杨赋 》 ⑤ 《归田赋 》

4、西汉的重要赋作家有()①贾谊 ②枚乘 ③张衡 ④赵壹 ⑤扬雄 5东汉末年,抒情小赋的作表作品有()

①《归田赋》 ②《二京赋》 ③《刺世疾邪赋》 ④《两都赋》 ⑤《述行赋》

6、贾谊的政论散文除《过秦论》外,著名的还有()①《陈政事疏》 ②《论贵粟疏》 ③《谏营昌陵疏》 ④《论积贮疏》 ⑤《谏猎疏》

7、《汉书》中由班昭、马续完成的部分是()①纪 ②表 ③志 ④传 ⑤书

8、司马迁以“实录”的精神写作《史记》,表现了司马迁不以贵贱论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历史观的两篇作品是()①《陈涉世家》 ②《留候世家》 ③《项羽本纪》 ④《高祖本纪》 ⑤《李将军列传》

9、汉代乐府机关收集民歌的主要目的有()①观民风 ②定郊祀之礼 ③训练乐工 ④供帝王娱乐 ⑤丰富乐府乐章

10、《古诗十九首》是一组形式成熟的抒情诗,其主要内容()①揭露社会黑暗 ②反映民生疾苦 ③游子思妇念别 ④仕途失意情绪 ⑤控诉战争的危害

三、填空题

1、赋的本意是____,到战国后期,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内容侧重于____,形式介于诗歌与____之间,不能入乐歌唱,只适宜朗诵。

2、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____和____首创的。

3、汉代的赋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类。

4、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5、贾谊的赋作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代表作。

6、《___________》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在汉赋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7、《子虚赋》和《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这两篇赋的主旨是反对奢侈,____。

8、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是一篇杰出的骚体抒情赋。

9、东方朔善辞赋,以散体赋《___________》为最有名。《洞箫赋》是____的名篇。

10、扬雄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河东赋》、《长杨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汉赋四大家是____、____、____和张衡。

12、张衡的《___________》,赵壹的《___________》是东汉著名的抒情小赋。

13、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史传散文。

14、西汉初年,政论散文是散文创作的主体,在形式上多为____、疏、策等。

15、《陈政事疏》(又称《治安策》)是____的长篇政论散文名作,它被称为“____”。

16、《论贵粟疏》是____写给文帝的一篇奏疏,文章中心是阐述、强本抑末的主张。此外,邹阳的《____ 》和枚乘的《上疏谏吴王》也是历来传诵的名篇。

17、司马相如的《___________》主要说明了开发西南的重大意义。

18、撰写的《叙录》开创了我国目录学,《___________》是他为劝阻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

19、东汉后期较重要的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___________》等。20、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的《___________》、《新序》、《说苑》以及赵晔的《___________》、____的《越绝书》。

21、汉代抒情议理散文的共同特点是____与____相结合。著名的有____的《狱中上梁王书》、____的《为兄上书》和徐淑的《___________》等。

22、《史记》是中国第一部____。班固撰写的《汉书》是第一部____。《汉书》偏重____,文学成就不如《史记》。

23、《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____、十表、八书、三十____、七十____五个部分组成。

24、《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

25、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赞扬《史记》:“其文直,____、____、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26、《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改变,改____为志,去掉世家并入____,由纪、____、志、传四部分组成。

27、乐府原是古代____的名称。现保存乐府诗最完备的集子是宋人____的《乐府诗集》。汉乐府民歌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____”的作品。

28、《孔雀东南飞》最初见于徐陵编的《___________》,题为《___________》。它是我国古代史上一首有名的____。

39、文人五言诗主要是在____和五言____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________》。

30、《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____编的《文选》。它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____的苦闷和悲哀;二是描写____的别离相思之苦。

31、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长于____;《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是长于____。

四、名词解释

1、赋

2、汉赋四大家

3、纪传体

4、史传文学

5、互见法

6、实录

7、《乐府诗集》

8、汉乐府

9、《古诗十九首》

五、简答题

1、简述汉赋兴盛的社会原因及发展衍变。

2、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

3、《子虚》、《上林》赋在汉赋发展史中的地位如何?

4、《归田赋》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汉赋发展中的意义。

5、简述西汉初期散文的概况。

6、贾谊的《论积贮疏》和晁错的《论贵粟疏〉有哪些异同?

7、简述《史记》进步的思想倾向。

8、怎样理解鲁迅先生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 ?

9、司马迁漫游的外境阅历对其创作《史记》有何重要意义?

10、以《鸿门宴》为例说明《史记》人物传记的故事化手法。

11、以李陵和苏武的传记为例,说说《汉书》人物刻画的特点。

12、简述《史记》的语言成就。

13、简述《陌上桑》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4、试述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形成过程。

15、简述五言诗的起源。

六、论述题

1、以《项羽本纪》为例说明《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用了哪些基本方法。

2、《史记》作为我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其叙事成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以《苏武传》与《李将军列传》为例,说明《史记》、《汉书》在思想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上的特点。

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对《诗经》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5、《古诗十九首》既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又不乏思辨色彩,其对人生哲理的揭示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研究性思考题:

1、经学作为汉代的主导学术,其对汉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2、汉初政论散文的特点及其经术化走向。

3、《史记》人物的悲剧美与司马迁审美理想的形成。

4、《史记》的叙事话语与叙事结构。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

①《短歌行》 ②《篱里行》 ③《步出厦门行》 ④《苦寒行》

2、《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①曹丕 ②曹操 ③曹植 ④孔融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

①《白马篇》 ②《赠白马王彪》 ③《野山黄雀行》 ④《美女篇》

4、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①曹丕 ②王粲 ③嵇康 ④左思

5、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①田园诗 ②山水诗 ③咏怀、咏史诗 ④咏物诗

6、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

①《蝉赋》 ②《鹦鹉赋》 ③《舞鹤赋》 ④《洞箫赋》

7、《思旧赋》的作者是()①向秀 ②谢庄 ③曹植 ④阮籍

8、《三都赋》的作者是()①班固 ②左思 ③张衡 ④扬雄

9、《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

①对故乡的思恋 ②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 ③对广陵城的喜爱 ④对友人的怀念

1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①孔稚珪 ②鲍照 ③丘迟 ④郭璞

1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①王羲之 ②陶宏景 ③嵇康 ④丘迟

12、《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①《韩凭夫妇》 ②《干将莫邪》 ③《宋定伯捉鬼》 ④《李寄斩蛇》

13、《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

①石崇盛情待友 ②石崇的吝啬 ③石崇的奢侈和残忍 ④石崇的礼让

14、《画王弃市》选自()

①《西京杂记》 ②《世说新语》 ③《笑林》 ④《博物志》

15、《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①细节描写 ②景物描写 ③神话故事 ④寓言故事

16、南朝时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①曹丕 ②钟嵘 ③刘勰 ④陆机

17、突破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诗缘情”的是()①钟嵘 ②曹丕 ③陆机 ④刘勰

18、《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①《神思》篇 ②《情采》篇 ③《时序》篇 ④《知音》篇

二、多项选择题

1、曹丕的《燕歌行》()

①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②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动人 ③音节圆转流畅 ④多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 ⑤是七言律诗

2、曹植的《白马篇》()

①工于起调 ②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 ③章章蝉联确良 ④有整齐的对偶句 ⑤是咏物诗

3、曹植的诗()

①有强烈的个性和抒情性 ②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③多用乐府旧题写时事 ④多用比兴手法 ⑤多数是律体

4、阮籍的《咏怀诗》()

①多用四言诗体 ②多用比兴手法寄托隐衷,隐晦曲折 ③“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④以古寓今,思想深刻 ⑤是一首五言诗 5鲍照的诗()

①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②风骨欠佳 ③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④完成摆脱了乐府形式 ⑤对后世影响较大

6、《归园田居》其一()

①描写了田园的宁静风光 ②抒发了诗人闲适喜悦之情 ③语言华美 ④诗中运用了比喻 ⑤有玄言成分

7、陶渊明的《咏荆轲》()

①以主要篇幅抒写诗人对暴政的愤恨 ②歌咏荆轲反暴秦的英勇行为,对其失败表示同情 ③塑造了荆轲除暴勇士的形象 ④诗中有慷慨悲壮的环境气氛的描写 ⑤是四言诗

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①是一篇独立的游记散文 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 ③有优美的环境描写 ④有“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名句 ⑤记作者的隐居之地

9、《归去来兮辞》()

①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②文中多用典故 ③抒情性很浓 ④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 ⑤表达了作者与仕宦生活彻底决裂的感情

10、《五柳先生传》()

①是一篇自况文 ②有生动的情节 ③文简意丰,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志趣 ④有鲜明的景物描写 ⑤有讽喻时政的内容

11、曹丕的《与吴质书》()

①主要讨论军国大事 ②悼念故去的朋友,品评他们的作品 ③抒情色彩极浓 ④是一篇骈体佳作 ⑤是一篇绝交书

12、《与山巨源绝交书》()

①作者嵇康 ②作者是东晋人 ③是一篇绝妙的讽刺文章 ④文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故为“世教所不容” ⑤是一篇骈体文

13、《洛阳伽蓝记》()

①作者郦道元 ②作者颜之推 ③作者杨衒之 ④主要记洛阳佛寺 ⑤是北朝散文名作

14、《兰亭集序》()

①作者王羲之 ②作者是西晋人 ③是一篇骈体佳作 ④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 ⑤作者是东晋人

15、《陈情表》()

①作者诸葛亮 ②作者李密 ③被刘勰盛赞为“志尽文畅,表之精英” 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 ⑤讨论了军国大事

16、向秀的《思旧赋》()

①赋文很长,着意叙旧 ②是经友人故居,触景伤怀而作 ③用典故抒情 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 ⑤是骈体名作

17、《别赋》()

①作者江淹 ②铺叙人间各种离别情状 ③不注重以景衬情 ④不用骈体 ⑤作者鲍照

18、《哀江南赋序》()

①全文直抒胸臆 ②几乎全用典故 ③作者庾信 ④作者江淹 ⑤是散文杰作

三、填空题

1、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西晋的()和刘宋的()。

3、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还有齐代的()。

4、齐梁时代是诗体的重大变革时期,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提出()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新时代。

5、西晋末年,在世族清谈玄理的风气影响下,出现了(),代表作家有东晋的()和()。梁代,宫廷贵族不再满足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诗,这种诗体的名称始于梁简文帝()。

6、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家和杰出的诗人()。

7、曹操的诗歌代表作品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 》;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充满积极取精神的《 》和《步出厦门行》中的《 》和《 》。

8、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其用韵特点是()。

9、曹植的生活和创作可分成前后两个时期,以()为界线。

10、曹植的诗歌创作的代表作有描写游侠少年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的《 》,鼓励朋友建功立业的《 》(“惊风飘白日”),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的《 》(“明月照高楼”),描写一个侠义少年斩断罗网,拯救黄雀的故事《 》,以美女盛年未嫁的苦恼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慨《 》等。

11、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和();“七子”是指()、()、()、()、()、()和()。12“七子”的诗歌创作中反映社会**的人民苦难的代表作有王粲的《 》其

一、陈琳的《 》和阮瑀的《 》等;抒写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代表作是刘桢的《 》三首等。

13、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五言《 》、骚体《 》和《 》共三篇,其中最可信的是五言《 》一篇。

14、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和()。

15、嵇康的散文代表作是《 》,诗歌代表作是《 》十八首;阮籍主要的诗歌创作是八十二首《 》。

16阮籍的《咏怀诗》多用()手法和()手法。形成了“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的风格。

17、太康时代最著名的作家是(),与之齐名的作家是()。历史对二人有()的美誉。

18、陆机的代表作有模仿《古诗十九首》而作的《 》二首、描写行旅生活的《 》。潘岳的名作是《 》三首。

19、左思的代表作有《 》八首,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 》十四首。

20、左思的《咏史》诗主要反映寒门知识分子与()的矛盾。

21、左思的《咏史》之外,《 》、《 》和《 》也是他的名作。

22、陶渊明谥号曰(),因为他曾作过彭泽令,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23、陶渊明诗可分为两类:()和()。他的散文辞赋的名篇是《 》、《 》、《 》和《 》。

24、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成四方面:

一、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代表作有《 》其

一、《 》其五等;

二、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如《 》其二其

三、《 》等;

三、反映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如《 》其

四、《 》等。

四、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晚年所作的《 》等。

25、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正始诗人()和西晋诗人()的传统,代表有《 》其二(“白日沦西阿”)的传统,代表作有《 》其十(“精卫衔微木”)等。

26、鲁迅先生说,陶渊明诗“除论客所佩服'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刑天舞干戚,()'之类的()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27、()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出现打破了()诗的传统。他的()、()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的精神。()诗则是他的独创。

28、晋宋之际代替玄言诗的是由谢灵运开创的(),代表作有《 》。

29、鲍照的诗歌直接继承()文学的传统,代表作有《 》、《 》等。30新体诗作家除沈约外,成就较高的还有齐诗人()。梁诗人()和陈诗人()等。

31、文学史上把南朝著名的山水诗诗人()和()并称为()。

32、谢眺山水诗中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和登山远望引起乡国之思名篇,题为《 》。33谢眺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带有南时民歌的气息,语言精练,情味隽永,如《 》(“夕殿下珠帘”)和《 》(“绿草蔓如丝”)等。

34、杜甫所说“颇学阴何苦用心”中的“阴何”指的是()、()两位诗人,他们的名篇分别有《 》(“依然临江渚”)和《 》(“客心已百念”)等。

35、集南北朝诗歌成就之大成的诗人是(),他早年是梁朝有名的()诗人,后来出使北魏,遂终身羁留在北方。

36、庾信诗歌的代表作是《 》二十七首,赋的代表作是叙述梁代兴亡和自己身世的《 》。

37、南朝乐府歌约五百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的()曲辞,其中()三百二十六首,()一百四十二首。

38、南朝乐府民歌,除吴歌、西曲之外,还有一首较长的抒情诗《 》,属《乐府诗集》的()歌辞。

39、南朝民歌的特点,从诗体形式看主要是(),它的出现为绝句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40、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 》中,在《杂曲歌辞》、《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约()多首。

41、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 》。

42、南北朝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孔稚珪的《 》、()的《答谢中书书》,()的《宋元思书》和庾信的《哀江南赋序》等。

43、()是南北朝时期骈赋、骈文成就最高作家。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 》和杨衒之的《 》。

44、南北朝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小说和()小说。

45、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现存比较完整的、并能代表本时期志怪小说面貌的是东晋干宝的《 》,另外比较重要的志怪小说还有《 》、《 》等

46、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 》,此外还有东晋葛洪的《 》等。

47、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是()的《 》。

48、《典论?论文》之后,文学批评史上另一篇重要的作品是西晋()的《 》。

49、我国文学批评上最重要最系统的一部著作是刘勰的《 》,共()篇,包括总论()篇,()论二十篇,()论十九篇,()五篇,最后一篇是《 》。50、成书于梁代的一部专门评论五言的著作是《 》、作者是(),它品评了自汉至梁的()位诗人及其创作。

四、名词解释

1、三曹

2、建安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文学

5、嵇阮

6、太康体

7、玄言诗

8、田园诗

9、山水诗

10、永明体

11、宫体诗

12、骈文

13、志怪小说

14、《搜神记》

15、志人小说

16、《世说新语》

五、简答题

1、简析《短歌行》,并以此说明曹操诗歌“气韵沉雄”的风格。

2、鲁迅说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试以《让县自明本志令》为例说明之。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

4、简析蔡琰五言《怨愤诗》。

5、试以王粲《登楼赋》为例说明魏晋辞赋的抒情化倾向。

6、何谓太康诗风?对它当作怎样的评价?

7、简析玄言诗产生的思想背景。

8、简述鲍照对七言诗的贡献。

9、如何理解永明体的兴起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意义?

10、为什么说“庾信文章老更成”?试作简析。

11、以《西洲曲》为例说明南朝民歌的文学特点。

12、以《木兰诗》为例分析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13、为什么说《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14、《水经注》是一部怎样的书?在文学上有什么价值?

15、简介《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和文风。

六、论述题

1、试论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

2、如何理解阮籍《咏怀》诗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试作论述。

3、论述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5、论陶诗风格及审美意义。

6、大小谢山水诗异同论。

8、试论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9、论述《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

10、论述南朝美文的艺术特征及审美价值。

七、研究性思考题

1、何谓魏晋风度?它对魏晋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2、魏晋文学与玄学的关系怎样?

3、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当时的文学受到了佛教的哪些影响?

4、试论谢灵运山水诗与佛教的关系。

5、学界对宫体诗有哪些评价?怎样认识宫体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6、《文选》对后世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下载中国文学史概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文学史概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文学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的性质:文学是人学。 中国文学的分期: 当代文学的分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文革文学(1966-1976);新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奠定了中国当代......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学时: 280 学分: 15 课程类型: 必修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必备......

    中国文学史题目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第一个提出革除晚唐五代文弊,恢复韩、柳古文的改革者是( ) ①高锡 ②梁周翰 ③柳开 ④范杲 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在高涨阶段的最重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40年代的新诗: 艾青 《太阳之歌》 “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手推车》 、 《我爱这土地》艾青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 教学大纲与学习导引 绪 论 【教学目标】 理解“现代文学”这一概念;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性质;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的主要历史阶段(历史分期)及中国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