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
1、看拼音,写词语。(14分)
Xiányí chuízhí bówùguǎn jí shǐ
()()()()
gào jiè aì mù shàng gōu jǔ shàng
()()()()
xiǎo xīnyì yì bú róng zhēngbiàn luòyìbùjué
()()()
2、填空:(9分。1、2、4题各2分,第3题3分)
(1)宝剑锋从磨砺出,()。
(2)(),自满十事九空。
(3)春风能(),和煦催耕种。()微动摇,()时相送。(选自《四时之风》)
(4)仿照《四时之风》的写法,写两句诗描写风或其他的景物。
()风能(),()。
()能(),()。
3、从第三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体形庞大的鲸,活泼机灵的松鼠,了解了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还领悟到了一些说明方法,如()、()、打比方等。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了不少科普方面的书吧,请用简短的语言给同学介绍两本,试着用上说明方法。(4分)
4、给下面的两句话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4分)
(1)花生的外表不好看。花生的用处很多。
(2)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型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二、阅读感悟(36分)
(一)(11分)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你发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1、文中的标点没有加完整,请把所缺的标点补充完整。(3分)
2、在括号里补充合适的关联词。(2分)
3、联系实际,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在正确的答案下画横线。(2分)
朗读这段话,语调应该(平缓 激昂),语速应该(快速 中速)。
(二)(14分)
鲸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鲸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如,鲸类中体形最大的蓝鲸,在20世纪有近36万头被杀戮,目前仅存不到50头。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多万年的鲸,许多种类已濒临灭亡。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3分)
2、这段话中的第三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4分)
3、联系上下文,可以试着把 “杀戮”换成()。(2分)
4、你认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删掉吗?说说理由。(2分)
5、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3分)
(三)__________的价值(11分)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酒店,由于他们卖的酒物美价廉,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妻子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头痛哭,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五元钱就卖掉了!”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不如以前红火,最后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
1、把题目补充完整。(2分)
2、在文中找出和“红火”意思相近的词(用横线画出来)。(2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物美价廉”的意思。(2分)
物美价廉:。
4、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结尾补上“妻子”说的话。(5分)
“我明白了,三、作文(30分)
留心平常的生活,我们会发现有时一件小事也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启发。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的事记下来。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并注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题目自拟。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四单元试卷分析
第三、四单元的评卷已结束,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但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佳,习作的总体水平不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本次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2、注重积累
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名人名言、格言、古诗词、课文内容等均有提及。
对于答卷的失误,主要源于学生的语文基不同。因而学生成绩差异较大,但是我也深知学生的水平本来就是良莠不齐,想让他们整齐划一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会努力,争取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一学年之中都有更大的进步。
反思整改
1、注意积累,夯实基础
扎实的基础是提高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现实,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夯实基础。从一笔一画到间架结构,从每个生字词字型到每一个生字的读音,从每个词语、句子含义到名篇的背诵、积累,这个基石非扎扎实实铺设不可,这些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方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字词的积累”、“语段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文化的积累”。
2、关注思维,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来说,小学语文的阅读、作文所要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各项评价中,在学习中畅通无阻。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3、注重综合,确立大语文观
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与严格的要求才能达到,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带来质的提高。我会通过开展一些读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多选取一些阅读感悟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品读与理解,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提高阅读能力,此外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地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多读至诵,尤其是“成语、俗语谚语、格言名言、歇后语、惯用语、古诗”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
再次要在平时多背美文美句,陶冶情操,颐养性情。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总复习之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历史试卷
方银官(fangyinguan)
一、单项选择(35分)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时期是()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魏晋时期 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0.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的作物主要有()①石榴②核桃③水稻④苜蓿⑤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 D.皇帝
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A、《道德经》 B、《春秋》
C、《诗经》
D、《论衡》 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 20.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两位名将是()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固 ④窦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2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2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2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2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2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3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用煤作燃料冶铁 D.灌钢法的采用 3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 3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A.数学著作 B.天文著作 C.农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34.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衡
二、材料解析题(17分)
3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37.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38.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三、简答题(8分)
40.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并称“秦皇汉武”。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场题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的课堂辩论活动,正方立场是“汉武帝功劳大”,反方立场是“秦始皇功劳大”。你准备加入哪个代表队?请你写出能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37题答案详见课本。
38.(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9.1)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40.正方:汉武帝功劳更大
理由:汉武帝的功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反方:秦始皇功劳大.理由: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六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有趣的汉字王国遨游,了解到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传说是 创造了文字。汉字延用至今,在诸多书法家的笔下熠熠生辉,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如 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的《 》等。(5分)
2、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划上横线(6分)
埋(mái mán)怨 谨慎(shènshèng)歧(qí qǐ)途
腼腆(tiǎn diǎn)拖沓(tā tà)龟(jūn guī)裂
3、填空。(9+4=13分)
破烂不()一如()往 失()落()
()()不休()()不安()耳()聋
无()无()()然起敬 雪上加()
孝在于(),不在于()。
爱亲者,不感()()人,敬亲者,不感()()人
4、填歇后语(6分)
小葱拌豆腐-------马上听戏--------
隔着门缝吹喇叭--------老鼠跳到钢琴上---------
猪八戒照镜子---------千里送鹅毛--------
5、猜字谜。(3分)
(1)美好的开端()(姜)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香)
(3)花下放着半包米。()(菊)
二、阅读感悟(34分)
(一)(6分)
第六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宽广与深沉,请试着根据课文的内容,品析、体会下列句子表达思想感情
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从这段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选自《慈母情深》)
(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12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把标点补充完整。(4分)
2、最后一句话中破折号表示什么作用(1分)
3、文中的“两股风”是指()()(4分)
4、说说你对划“——”句子的理解。(3分)。
(三)童年 的馒头(16分)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我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故技重演”是什么意思?(2分)
————————————————————————————————————————————————————————————————
2、把“{}”中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3分)
————————————————————————————————
3、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在这个句子中,把()比作()(4分)
4、我吃着娘蒸的大馒头,为什么哇一声哭了?(2分)。
5、读画“——”的句子,我明明把学校发的馒头吃了,娘却煞有介事地对二丫他妈说了这番话,不但说拿回来了,还说老师奖励了两个。你如何看待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30分)
读了《童年的馒头》,你是否也想起你的父母,想起曾经不理解父母的事情,请选择感人的一件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四单元期末复习试卷
一、圈出听到的词语和句子。18分
1、明月 明日
2、举头 低头
3、闪闪 星星
4、禾苗 小河
5、阳光 灯光
6、一只鸭子 一只小狗
7、好看 漂亮
8、杏子 桃子
9、一把尺子 一支铅笔
二、找朋友,连一连。12分
一张嘴 一支铅笔 一把扇子
一块西瓜 一辆小汽车 一个红萝卜
三、写出下面生字的拼音和笔顺,数一数笔画数。15分
生字 拼音 笔 顺 笔画数
车 共()笔
长 共()笔
头 共()笔
飞 共()笔
鸟 共()笔
四、比一比,再组词。
小()无()木()日()
少()天()米()目()
五、读一读,连一连。
上 前 左 多 明
六、看图填空。
一()森林
一()狗 一()小车
几()花
房屋的前面是,后面是。
房屋的左边是,右边是。
七、补充下面的句子,不会的字用拼音代替。
1、弯弯的月亮像。
2、闪闪的星星像。
3、白白的云朵像。
4、雨越 越。
5、小树越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