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傲雪梅花》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1、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体会、实践
3、线条的疏密。
4、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勾花与点花。
(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1、构思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3、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生答)
*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学生大胆作画,反复体会。
*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青岛梅园”
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 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 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 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第二篇:美术说课稿《傲雪梅花》
美术说课稿《傲雪梅花》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 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 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 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 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 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 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 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 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 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 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 生分析和尝试。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即学生只要知 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 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 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 情,增进民族自豪感。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 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 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 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 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 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 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第三篇:《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傲雪梅花》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二、教学课题:《傲雪梅花》
三、教学目标 :
(一)知识技能目标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
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六、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 ——激趣)
(二)赏析、探究
1、赏梅:(多媒体展示)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师生总结:
(1)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2、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3、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实践、体验 1 .认识文房四宝。.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笔墨)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2 .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尝试、体验画梅花,注意把握笔墨的韵味。
八、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采用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引入,介绍梅花,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演示,赏析梅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整个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参考,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第四篇:傲雪梅花
教 案
贾得一中王芳
课题:《傲雪梅花》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2、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3、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
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朗诵诗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设 问: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3、学生回答,引出本单元课题——《傲雪梅花》。
二、赏析、探究
1、赏梅:(多媒体展示)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天酒地之一,被被誉为花魁,其枝态多变,花色秀美,幽香宜人,为很多人喜爱.2、启发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展开关于梅花的讨论。
活动一:(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三、吟颂梅花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对梅花绵赞美之言,你能从文学和诗歌的作品中找出一些表现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畅谈吟梅诗词。
学生齐朗诵毛泽东的《咏梅》,感受梅花的品质。
四、赏析作品
1、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及至清代,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诸家,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当代的关山月、董寿平、王成喜等都有大量的梅花佳作。
2、关山月《报春图》
梅花生机盎然,繁花似火。注意笔墨的干湿变化,中锋侧锋并用。讲究书法用笔意味,线条交错组合和疏密关系。欣赏吴昌硕的《墨梅图》
枝干纵横交错,遵劲挺拔,长锋挥墨,抑扬顿挫,水墨淋漓,尽显梅花坚毅品质。
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意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尝试笔墨
教师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等。
用墨:墨色一般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用墨
方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
欣赏一些抽象的国画作品
学生体验笔墨意味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讲评。
布置下节课任务,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下节课画梅花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学生每组派代表对收集的资料作介绍,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二、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关山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用笔:轻重疾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
用墨: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学生自主欣赏,从布局、用笔、用墨等方面分析,并感受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学画梅花
关山月画梅花步骤介绍
画主干——画旁枝——画花——调整
欣赏教师画梅的示范过程,进一步感受画梅的步骤与技法。大大方方写枝干,疏疏密密点梅花.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梅枝的结构与画法;梅干的结构与画法。
四、创作体会
1、学生参照优秀国画作品,依据收集的诗歌散文,尝试画梅花。
2、赏析学生作品,学生从构思、梅图、用笔、用墨等方面自评、互评。
五、教学拓展
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题材。
第五篇: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
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五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下面是关于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3、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5、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7、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8、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9、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1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1、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12、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13、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14、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6、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17、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8、银河宛转三千曲。——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19、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20、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1、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2、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23、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26、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2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2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2、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3、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34、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5、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36、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齐己《早梅》
37、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8、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39、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40、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1、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42、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43、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44、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45、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46、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7、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8、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9、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50、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结语:以上是小编推荐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的内容。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