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11: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

第一篇: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学校教育

[论文摘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探究了解创造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一、研究背景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对于创造力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而研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是儿童整个心理方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其儿童的创造力与学校的教育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二、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研究者往往因研究的取向不同而对创造力有不同的定义。过去有关创造力的研究不外乎从历程[1]、个人的特质[2]、产品[3],以及压力环境[4]四方面进行讨论。历程的观点着重于分析产生创意的过程与阶段;个人特质的观点注重于探讨高创造力者应具有的人格特质;产品的观点着重于界定创造性产品的标准;而压力环境的观点则着重于探讨压力或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三、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不断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且通过思维的有效发展,小学时期的儿童在创造力方面有着实质的进展。[5]

(一)小学时期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进入小学后,在教师的影响下,其想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儿童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2.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渐过度到可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二)各科学习中小学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1.通过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对语文科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的实验研究[6],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学习中儿童创造力是向前发展的,进行创造性教学是可以加速其进展的。

2.我国台湾学者贾馥茗也对数学科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7],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儿童的创造力可以得到迅速的发展,而科学的教学则会加速这种发展。

四、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学校因素

(一)学校教育对儿童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文献探讨[8-10],影响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正面学校因素为:

1.学校课程提供思考能力的训练。

2.教师提供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榜样。

3.教师表达对学生创造力表现的期望与信心。

4.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5.同辈榜样的学习。

阻碍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因素为[11]:

1.教学中的偏差妨碍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2.陈旧的教育方式带来的心理压抑感妨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二)学校创造力教育的重点 我国台湾学者葉玉珠通过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学校教育应该加强的方面[12]:

1.培养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精神和态度。

2.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3.加强收集资料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强调多元化的教育。

5.重视自省能力的培养。

6.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耐性。

7.教育并不是只有知识的教导,最重要的是知识的启发。

8.教师应该提供学生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引导与鼓励学生,而不要压制学生的思考。

9.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

整体而言,正面的学校环境应有助于创造力发展,但对于学生长久创造力的表现影响有多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究其原因,师生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的期望等等都有可能是其影响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创造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认知,结合相关研究对儿童创造力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分析,这些将有助于学校老师,对合理、科学的进行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allagher,J.J.(1975).Teachingthegiftedchild(2nded.).Boston,MA:AllynandBacon.[2]Feldhusen,J.f.(1995).Creativity:Aknowledgebase,metacognitiveskill,andpersonalityfactors.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29(4),255-268.[310]Sternberg,R.J.,&Lubart,T.I.(1996).Investingincreativity.AmericanPsychologist,51(7),677-688.[4]Amabile,T.M.(1998).Amodelofcreativityandinnovationinorguanizations.ResearchinOrgantionalBehavior,10,123-167.[511]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6-7]贾馥茗.英才教育.[M].台湾:正中书局,1972年

[8]Chambers,J.A.(1973).Collegeteachers:Theireffectsoncreativityofstudent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65,326-334.[9]Csikszentmihalyi,M.(1990).Implicationsofasystemsperspectiveforthestudyofcreativity.InR.J.Sternberg(Ed.),Handbookofcreativity(313-338).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2]葉玉珠.创造力发展的生态系统模式及其应用于科技与资讯领域之内涵分析.[J].教育心理学报,2000.32(1),1-28.

第二篇: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社会化

[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存在着价值观狭隘、教育方式偏失、教育内容片面和教育行为背离等现象。应该自觉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化、拓宽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以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发展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始终,从婴儿期开始,通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到老年期。其中,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性初步定型的时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外部动因,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施社会化的过程。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是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并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从而将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内化为自身的个性特征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是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儿童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有许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以致出现家庭教育的失误。因此,充分认识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家庭教育将家庭生活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启蒙性、持久性、感染性和情感性等特点。

1启蒙性与持久不间断性。家庭是抚育儿童的摇篮,既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也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其中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智力、体力的成长和最初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奠基的作用。同时,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教育过程,而家庭教育天然的连续性为其提供了重要保证。个体从出生到独立生活必然经历学校教育场所和教育者的变更,每一次变更,个体都有个适应过程。如,个体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适应新的教育方法和风格、适应新的教育者等,而家庭教育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家庭这所“不变的学校”和父母这个“终生教师”对个体的影响是持久不间断的。

2感染性与潜移默化性。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相互交织着,家庭中的多种因素,如自然结构、经济结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活习惯等均会在耳濡目染中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同时,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他们的人生态度、性格脾气、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待人接物的处世方式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的仿效榜样,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3灵活性和及时性。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场所,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家长主要是通过生活过程或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根据社会规范、价值标准、风俗和传统习惯去引导、要求儿童,如讲究卫生,尊敬长辈,不打断他人谈话,恰当地向他人问候,不随便将他人的东西占为已有等,并对不合理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式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个体生活的基础在家庭,长期的朝夕相处使个体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是真实自然的,其优缺点、思想状况、个体特征在父母面前一览无余。父母比任何人都能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等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带有血缘伦理权威性的教育来引导孩子。

此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人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中。家庭教育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

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以其与家庭生活相交织的独特特点,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技能、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着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家庭教育的各个特点又在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与影响家庭教育的人际关系、经济条件和家庭文化等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地影响着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家庭教育总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来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社会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往往主要是通过家庭的人际关系来进行的。家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的亲戚之间、朋友之间和邻里之间等,而在众多的人际关系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儿童最早接触并且对其社会化影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据有关研究,父亲在男女儿童性别角色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那些早年未与父亲有接触的儿童,在其性别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安全的。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如果对儿童采取保护、非干涉性、合理、民主及宽容的态度,儿童就显示出具有领导的能力、积极的情绪、态度友好等个性品质;相反,儿童则显示出适应能力差、依赖、情绪不安等个性品质。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有情绪传导、性格形成和行为规范等作用。父母采取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等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行为特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的儿童其社会化程度高。

此外,家庭教育还受家庭的物质环境和家庭的精神文化影响。经济决定着家庭教育的物质环境,如家庭环境优美、整齐、清洁的能时刻熏陶、启迪着孩子。家庭的精神文化包括家庭的教育观念、学习氛围、行为规范、管理方式等,它通过几种相对独立的心理机制影响着儿童,具有强化、认同、理解等功能。强化,也就是父母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奖励他们认为正确的儿童的行为,惩罚他们认为违反规定的孩子的行为,同时将一定的系统的规范灌输到儿童的意识中,并且使得遵守这些规则逐渐成为儿童的习惯和内部的需要;认同,即儿童不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模仿父母,以父母为榜样,并努力成为像父母那样的人;理解,父母有意识地观察并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敏锐地回答着他们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不断形成自我意识以及交往的品质。

二、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迫切希望下,我国绝大部分家庭虽然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存在教育价值观的狭隘,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和能否升学,不关心思想品德等其他方面教育的现象;也不难发现存在着教育方式偏失、方法单一的状况,导致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误区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1教育观念重智轻德。在应试教育“考试至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不屑一顾,认为智力发展才是关系子女整个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子女的学习成绩始终是父母关注的焦点和家庭间彼此谈论的热点,看书做作业是子女生活的唯一内容。频频见诸于大众传媒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热、择校热等问题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一项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当问及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时,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殊不知父母在把子女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格及道德品质是成“人”的重要要素。

2教育方式偏失。独生子家庭容易产生娇惯溺爱;经商家庭和不完整家庭容易对子女放任不管;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性格特征等原因也会对子女采用粗暴专制的管理方式。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娇惯溺爱、放任不管和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孩子造成不良的个性特征;父母对孩子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效果。3教育内容单薄片面。为了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社会,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勤俭品质的养成,忽视家务劳动的锻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的家长不太注重对子女进行关心他人和社会、关心环境和自然、关心集体和服务等更高一层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灌输,这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教育行为背离示范。家长往往对孩子正向引导,要求较严,而自身的行为榜样与教育内容不一致甚至相反,使初步具有评判能力的儿童易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或者对教育产生怀疑、厌恶,甚至会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的现象,直接影响儿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心态的形成,甚至导致人格的缺陷。

三、提高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力的理性思考

考察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剖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而家庭教育促成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育观和有效的教育方式。

1确立以发展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家庭教育观。观念指导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家长不同的教育观念支配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教育氛围,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狭隘的家庭教育观念培育出来的是有缺陷、有隐患的个体。因此,家长应从理念上树立起与时代相符的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如,孩子的健康和人格的增进,孩子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孩子有效参与民主的社会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

2提高家长的社会化程度。子女是家长的镜子,子女从来不会忘记模仿他们的父母。家长必须明确自己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所执行的责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从道德觉悟、知识水平、教育能力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提高自己。一项道德社会学的应用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和教育方式与子女道德人格形成及人生价值取向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要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须在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方面进行再社会化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家长才能运用灵活创新的教育方式,营造道德与文明的家庭氛围,培育出德智双优、人格健全的子女。

3拓展家庭社会化教育的内容。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家庭应根据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突破传统的重智和育才的局限性,将体、美、劳、技的训练纳入到家庭教育的范围。尽可能提供现代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家庭物质条件,并利用这些条件,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旅游观光、阅读视听、体育活动和家务劳动等方面来拓展孩子的社会化内容,使孩子在家庭活动中陶冶性情、增强体质、丰富生活,从而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个体的社会性是家庭、学校、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者,可以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向家长介绍教育学专业知识以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社会是个人力、财力、信息等丰富的资源库,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开设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或制定和实施指导计划。例如:美国密苏里州通过实施“父母作为老师(PAT)计划”对父母进行辅导;英国在中学普遍开设家政课;日本很早就为家长开办了学习班和讲座,政府还定期编辑和发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在我国上海一些学校也通过家长集会、“星期天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及“家庭教育报”、“教子有方”有奖征文等活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力量,形成三者连动的教育网络,共同推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注释:

[1][2]孙杰远)论学生社会性发展[J]教育研究,2003(7)

[3][5][4][8]高芹.家庭教育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1)

[6][7][9]吴俊.论家庭教育对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影响[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1)

第三篇:浅谈珠心算与创造力培养论文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 “科学的最高目标是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创造力。”

我们的教育应重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 起着优化作用。在珠心算的教学活动中,在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的情况下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相互作用意境,营造积极自由的课堂心理气氛

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同时面向全体学生高效率的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学生的独特的思维。传统的珠算教学只是学会“算”为止,而“珠心算”则把打算盘的过程充分“升华”,摆脱了实物的算盘以及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升华”了的算盘,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的一种独特的技能。这种特殊的计算过程就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启迪学生独特的个性思维和创造力,积极快速的把“珠算 ”升华到“心算”。我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形成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自由讨论、小组活动等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从而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并且采取一定操作主动验证想法的正确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始终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训练中去,克服了天天打算盘,想算盘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不断的激发兴趣,诱发了积极训练的动机,形成了相互作用的情境,有了和谐、自由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助 与学生积极参与,激励创造,让每一个学生感到“珠心算”的乐趣,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当师生间建立起亲近融洽的良好关系,教师形成以启发为主的宽松灵活的教学风格时,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会“加倍感到自尊,三倍感到自重,四倍感到自信”由此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二、鼓励学生勇于刻苦训练,提倡独立思维

“珠心算”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动作技能、心智技能要求较高的过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训练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珠心算”的训练大多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的对比,使他们获得对自身正确的认识,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教师则抓契机加以鼓励。从而培养了努力进取、勤奋刻苦的精神,增强了竞争意识,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教师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另外,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只能“自圆其说”,有其合理性,就加以鼓励。在此做法下,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都做到了积极采纳,大大提高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另外,拨珠活动使儿童手指肌肉的运动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适度的增加其运动量,也可以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真可谓手巧促心灵,心灵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数译珠、珠译数的训练,在此特殊的环境中会促使学生去积极的思维,在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 培养了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式,灵活训练,促进创新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 运用的灵活性,他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珠心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永远也谈不上创造力。要克服思维定势,就必须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得原则,合理灵活的安排训练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这样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四、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授之创造技法,提高创造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功训练。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的奥斯本提出“一日一设想”的思维训练。日本曾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过“一日一案国民运动”,激起全民创造意识,为日本逐步发展成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做出了贡献。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教授一些创造技法。如经常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在课外活动中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记数、数译珠、珠译数或“心算”的训练,做到人人出题、出新题,从而启发思维。

只要利用一些创造技法,经常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创造力发展提供个性心理保证

较高的心理素质是创造力得以实现的个人保证,高创造者异于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珠心算“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有较高心理素质,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珠心算”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向高一层次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敢于与众不同,在自己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固执已见”而不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在困境中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坚信胜利是属于那些跌到了爬起来看准方向再继续前进的人并且以平稳 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最大限度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在“珠心算”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

摘要: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160万的自闭症人士,从年我国第一例自闭症的确诊到现在,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在与年俱增。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们同正常人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社会的歧视使得这些孩子连入学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即使入学了,也没有办法在学校顺利学习下去,本文正是基于自闭症儿童在享受教育保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文章首先界定了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相关概念,使读者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然后介绍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其次梳理出现状发生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的现状提出能够改变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现状的对策。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

一、概念的界定

(一)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国会在1990年通过的《残疾人保护法》中将自闭症定义为一种发展性的残疾,这种残疾常常会在年龄不超过3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种残疾对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以及社会挥动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行为。

中国孤独症网的官方定义为,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脑补手酸所引起的发展障碍,属于感觉统合障碍。主要常见症状有:(1)语言能力障碍。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现象,他们掌握的词汇有限,常常会口齿不清或长时间重复同一句话,他们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但是很难用语言同别人交流。(2)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孤僻不合群,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缺乏目光接触,对周围的事情不关心,常常旁若无人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人的时候经常斜视或是用余光看人,想象力弱,目光游移不定,很少微笑。(3)刻板行为,兴趣狭窄。自闭症患者会长时间关注一种或者几种活动,不愿意改变原来形成的习惯或是生活安排,出门会走同样的路线,物品按固定的顺序摆放,一旦这些习惯有变动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甚至自伤自残行为。

(二)儿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第一条就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中还指出,每个儿童即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①

因此,我认为自闭症儿童是指处于0—18岁年龄段,具有语言能力障碍、社交能力障碍以及刻板动作等自闭症典型临床症状,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

① 宋春.《〈儿童权利公约〉与世界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三)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的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以发展他们的潜能,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技能,增长知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广义上,将特殊教育的对象定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智力及身体残疾的儿童,第二类是指问题儿童,第三类就是指天才儿童。自闭症儿童也被涵盖在特殊教育对象的范围中。①

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就是指结合自闭症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他们自身的特点,釆用各种的教学手段,是自闭症学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进而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以及品德的提升,进而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现状

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之一,教育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使人获得完整的人格、良好的素质。若想要让每个人都成为社会合格的成员,社会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作为公民权利的一部分,1990年的《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每个儿童均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还鼓励各国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和免费的小学教育,发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中等教育,使所有人拥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我国的也同样认可公民的受教育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四十六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有受教育的权

① 徐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利。”针对残疾人的教育保障,郑功成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中也明确指出,中国残疾人福利事业包括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供养、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康复以及与普通人一样 的相关社会保障等内容。其中残疾人教育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即通过设立特殊教育机构如聋哑学校、盲人学校、弱智儿童班等对残疾人实施特殊教育。①然而作为残疾人教育保障中的一部分,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在我国却并不乐观。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学校遭受歧视或被拒绝入学的现象经常见诸于报;特殊教育老师的水平参差不一,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对于现在自闭症儿童教学安置的现状,壹基金组织的自闭症儿童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人群中,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康复中心学习,其他地方的训练中心11%,普通学校10%、休闲在家2.5%或特殊学校14%。②只有10%和14%的学生能够进入到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学习,可见能够享受到公共教育资源的学生还是很少的。

1988年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教育的格局,以改变过去依赖特殊教育学校的单一模式。目前特殊学校和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已成为残疾儿童的主要教育安置方式,同时也是目前自闭症儿童享受公共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③但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学习效果却不如人意。根据调

①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M].人民出版社,2011 ② 壹基金.《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査》[M].华夏出版社,2013 ③ 孟万金.《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查显示,普通学校中残疾儿童的人数占特殊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减,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不高,迫使部分残疾儿童流向特殊学校或是民办机构。

可以看出,自闭症儿童的义务教育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自闭症儿童即使进入了普通学校或者是特殊学校,其教育效果也令人担心,由于普通学校没有专门的特教老师,对自闭症儿童只是起到照顾安全的作用,自闭症儿童实际上学习不到什么知识。而特殊学校主要针对的是重度自闭症儿童,这就不利于一些轻度或中度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到民办机构,但是民办机构的发展规模有限,能够接受的自闭症儿童数量也十分有限,使得很多自闭症儿童不得不排队等候,而延误了最佳的矫正时期。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对自闭症儿童存在歧视

2012年9月7日,发生在深圳的“名家长联名反对自闭症儿童入学的”的新闻,让大家认识到自闭症儿童在求学道路上的艰难。被19名家长写联名信要求开除的学生叫李孟(化名),校方在李孟试读一个学期之后以李孟患有自闭症,影响其他学生为由,勒令李孟退学,几十名家长甚至联名要求校方将他拒之门外。由这一事件我们能看出社会甚至是学校、老师对自闭症儿童还不是很接纳。作为提供教育,切实实施教平等理念的机构,访谈案例里面的老师没有做到促进教冇公平的实现,却选择将自闭症儿童拒之门外,甚至变相迫使自闭症儿童退学,进一步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尽管李孟是轻度的自闭症,都被普通学校隔离,都没有机会接受到正常的教育,更不用想那些重度自闭症儿童求学路上的艰辛。事实上,很多康复效果较好的自闭症儿童完全可以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社会对于他们的不了解和歧视,使得他们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

(二)自闭症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近几年,国家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面对庞大的自闭症儿童群体,自闭症老师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质量。目前很多普通学校的老师对自闭症一无所知,培训体系中也没有加入自闭症的相关培训。因此,即使有的学生勉强进入了普通学校学习,由于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老师,自闭症儿童的不到相应的教育,使他们没有办法很好的融入普通课堂中。而现有的特殊学校很少单独设立自闭症儿童班,大多将自闭症儿童与智力障碍的儿童放在一起学习,这主要是由于授课老师多缺乏经过专业训练,以至于没有办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单独的教育训练。

首先,调研的自闭症儿童教育机构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老师只占所有老师的22.69%,①其余的全部都是专科及以下的学历的老师,可见自闭症儿童教育事业从业人员的学历高低同人数呈负相关的关系。其次是自闭症老师的培训不足。在壹基金发布的《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查》中显示,有7.69%从业老师基本没有接受过培训,34.02%的从业老师参加过职前培训,70.41%的老师是参加在职培训。

① 壹基金.《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査》[M].华夏出版社,2013

在对培训的诉求方面,有60.95%的老师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自闭症儿童正常学习教育的缺失。但是,自闭症儿童同样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被剥夺,所以,我提出以下对策希望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现状。

四、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对策

(一)、加强自闭症宣传,推广全纳教育理念

由于近几年统计的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了解自闭症,并对自闭症进行宣传。年可以说是自闭症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随着《海洋天堂》的公映,凭借明星的号召力,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自闭症群体,各大城市的媒体也更多向自闭症儿童聚焦。然而,我们会发现,由于自闭症的宣传现如今只是依靠媒体的力量,使得它的传播能力很有限,人们对于自闭症是只有一定表而化的了解,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在教育、康复需求的急迫性,还有一些中小城市的人们根本就没听说过自闭症。针对这样的现状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将解决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提上议程,通过政府政策的强大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关爱自闭症儿童。通过政府的强大号召力和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帮助普通民众树立起正确的残疾人观,使他们了解到自闭症患者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拥有与普通人一样拥有受教冇权。所谓观念影响行动,只有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了解自闭症,树立起正确的残疾人观,才能真正扭转普通民众对自闭症的排斥和歧视现象,使普通民众真正接纳和关心自闭症儿童,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自闭症儿童家庭、学校、社区、机构以及媒体的支持,为自闭症儿童建立起多样化、一体化的教育保障体系,使得自闭症儿童能够以平等的姿态接受他们作为“社会人”应当享受的权利,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鼓励自闭症儿童教育相关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自闭症教育康复机构的格局是民办机构为主,公办机构为辅。然而由于准入政策的限制以及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足,使得有关部门无法对这些民办机构进行监督,这就使得整个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产业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也不乏借自闭症儿童教育为由骗取家长钱财的机构,导致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质量没有办法保证,甚至还会延误自闭症儿章的康复,最后受害的还是这些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

政府首先应当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扶持优秀的民办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扩大机构的容纳程度,使得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能够进入学习。大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发挥民办机构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中的作用。其次,政府应加大政府购买和资金扶持力度,帮助民办自闭症教育机构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将民办闭症老师纳入资金扶中,提高老师的工资待遇水平,稳定教师队伍。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自闭症儿童教育质量的保障,只有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自闭症儿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若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形成正确的残疾儿童观,帮助自闭症儿童积极的参与円常的学习生活中。

一是对于现有的教师,应大力加强其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培训。普通老师应当同时兼备教授课程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于特殊教育老师,应当对于其教学手法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老师应当懂得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引导自闭症儿童融入学校教育中,并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起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以真正做到“融入社会”。

二是政府应大力培养特殊教师队伍。国家应当鼓励各大高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并积极鼓励人们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特殊教育老师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引导自闭症儿童,帮助他们去了解社会,并适应社会。根据美国“全纳教育”的实践经验,在全纳教育班级中,配置一个普通老师,同时还会配备几名特殊教育老师。特殊教育老师主要为班级里的自闭症儿童一共学习活动、生活技能、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提供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引导,带领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学生正常的交往,建立起他们的自信,真正融入到班级集体中。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建立特殊教育市场,形成市场导向。

依据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学龄期儿童都应入学接受教育,因此,自闭症儿童拥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有责任保障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首先要在观念上重视自闭症儿童,推广全纳教育理念,通过政策引导使更多的人接受和关心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然后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各个主体的行为,更好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权.《美国闭症儿童教育福利研究及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徐迎.《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宋春.《〈儿童权利公约〉与世界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

[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M].人民出版社,2011 [7]壹基金.《中国自闭症人士服务现状调査》[M].华夏出版社,2013 [8]孟万金.《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12)[9]陈国力,经承学.《孤独症病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

第五篇:“五部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五部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本文摘自:广州早教全优加

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社会里,不创新,就落后,就死亡。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儿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家表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一起努力,增强儿童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五部曲”下工夫:

唤起创造的力量——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儿童创造的信心,唤起创造的力量。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力并不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要培养起儿童的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跟儿童一起做的事。”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儿童的创意思维可以从鼓励儿童申请“专利”开始,儿童可以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专家还提醒家长可以多鼓励儿童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

培养“多解”思维方式——所谓“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用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实现,而是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思考,更灵活、变通地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

“创意”也要多训练——专家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儿童利用“找错法”、“重新组合法”等方式打破常规。专家认为,剪纸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

下载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学校教育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爸妈总是容易把创造力限定在创作艺术品、音乐作品的艺术能力上。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思考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把想像的事......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石凤艳 满城县神星镇神星幼儿园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论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教起航的指明灯 摘要: 《指南》以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

    学校教育发展思路

    **学校教育发展思路12345工作总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 ,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挑战 ,我们审时度势 , 开拓创新 , 形成了一整套推进我校教育发展的12345工作总思路,1指办人民满意......

    学校教育发展纪实

    立足科研兴校促进师生成长——XXX乡初中教育教学发展纪实走进XXXX乡初中,浓重的城市生活气息很难与大山联系在一起,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餐厅楼错落有致;生活区、教......

    儿童学习与发展

    儿童学习与发展“教育焦虑”正在成为中国父母的流行病,学龄前幼儿的家长也难以幸免。很多父母担心幼儿园教的东西太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他们报各种各样的“兴趣......

    父母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父母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民族要进步,家庭要致富,个人要发展,离不开民族的创造力,家庭的创造力,个人的创造力。我们平常说的创新意识、新意、灵感、发明、杰作、成功案例等都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