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的论文
摘要: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构建语文激情课堂,势在必行。构建语文激情课堂,让你的课堂充满情感体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语文激情课堂须对教材熟谙于心、备课充分,要让自己充满自信;有丰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激情的源头来自于教师的爱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舞台;改进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环境。
关键词:情感体验 激情课堂 师生关系
常听有人感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课堂上缺少的是什么,作为教师应做什么?只有教师用激情来演绎,用热情来点燃,用真情来投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激情课堂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
语文课堂的教学更是如此。作为一门充满情感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学科,让你的课堂充满情感体验,构建语文激情课堂,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去构建语文教学的激情课堂呢?
其一,须对教材熟谙于心、备课充分,要让自己充满自信。
老师为了上一堂课,必须备好课,把教材的每一环节设计周全,哪怕是两个语言点之间的过渡性的连接语言,如何讲,如何引出另一个知识点,如何启发,要心中明了;课堂中知识点之间如何衔接、过渡,如何处理重点难点等都要了如指掌,真正做到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而反三,让学生浸淫在文学、文化的氛围中,学生听之如醉,课堂教学激情不求而至。试想,对教材的一知半解,语言结巴不畅,这类课堂会有激情吗?
其二,有丰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
课堂是让老师尽情发挥、大展身手的舞台,应当有丰富的、激昂的语言。语文学科老师的语言应当力求生动,充满感情,追求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课堂上我十分推崇语调的抑扬顿挫,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语境。其三,激情的源头来自于教师的爱心。教师有了一种对学生的爱,对职业的爱,才会有激情的焕发。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使得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即由热爱尊敬老师到热爱这门课程。一个关心学生且有亲和力的教师更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爱戴和好感。列宁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别名。”由此看来,带着感情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其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舞台。
前苏联的一名教育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蹲下身子来去看学生。杜威的“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哪怕是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应给予充分关注,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本身就是无价的。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产生出一种向上的力量,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五,改进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环境。
课堂教学要真正饱含激情,就必须改进师生关系。激情课堂的前提就是要首先建立一个师生关系的谐和、宽松的环境。前苏联教育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关系和谐而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就会更加畅通无阻。教师无偿地奉献出爱、教授知识,学生心目中也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对教师的爱,积极投入课堂,营造课堂的激情氛围。
总而言之,社会需要激情,教学需要激情,创造语文的激情课堂,点燃语文教师激情,把激情的火花燃烧学生的心灵,培养富有激情的人才。在激情充溢的语文课堂中,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快乐和课堂教学的成果吧!
第二篇:充满激情的学习方法论文
充满激情的学习方法
新生研讨课是由知名教授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专题讨论课程。主
要教学方式是,学生以小组方式与开课教授就某一专题共同开展研究,在教授指导下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口头辩论和写作训练。与其他类型课程不同的事,新生研讨课没有固定的教材,开课专题可以涉及任何学科领域,有教师依新生的特点自行确定,学校鼓励交叉学科选题。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新生研讨课。
当初我是一名大一的新生,初来大学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很茫然。对
于大学的一切知之甚少。而新生研讨课给了我一个认识大学,明确自我的途径。它帮助我了解了大学,定位了自己,明确了目标。新生研讨课上讨论了大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独立能力,独立人格。如何安排以后的学习等内容。这些内容帮组我们了解的大学,明确了大学目标,为以后的大学学习生活确定了好的开端。可以说新生研讨课是一切大学学习生活的开端,是大学学习的第一页。对我帮助甚大!
而如今,大二了再次上老生研讨课时,依旧是研讨研讨嘛,就是要让老
师与学生能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结果。研讨课主要分3个步骤:老师引出议题;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老师进行总结评论,提出她自己的看法让同学们参考。这样的上课方式是高效快捷的。这样上课的好处在于每个人都更好的融入课堂积极的在课堂上发言,几乎都能做到全神贯注。比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同学们在下面只管记笔记的方式好很多,因为在课堂上要公开发言,同学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老师讲,还要积极的思考,以便能够找到自己的观点,把他更明确的表达出来。这样的上课方式让我思维变的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的更深入,更全面,跟适合自己。同时我的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可谓一举数得!尽量让每位同学都发言是研讨课的根本,每位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给自己以鼓励,给他人以参考,给老师以素材。所谓越辩越明,每位同学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总之研讨课是实用,高效,轻松的。
研讨课有关大学生独立能力,独立人格的培养这一节课我的感悟与收
获: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我们应把在大学获得这样的能力作为一个目标。
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表现为习惯独立
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独立的人从不畏惧来自他人的反对,对于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如果没有遭受到来自社会他人的反对,只能证明这个人的平庸。杰出的人物往往都是生活在众多的反对之中,他们将别人的敌视化作自己成长的动力,因为遭受世俗他人的反对生命从此有了价值。在矛盾冲突中完善自我,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个人价值在别人的认可与自己的认可中各占有多大的比例呢?作为人自已价值的认可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的心理作用,但最了解自己的必竞是自己,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可以剖析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更清楚自己的经历唯有不是处在于难以了解自己在人群中的被认可程度,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拥有独立人格有那些优点: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有宽广的胸怀,能海
纳百川,不因生活中的细小锁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不过多的计较个人得失,能宽容哪些反对自己,歧视自己的人。不与人记仇蓄恨,能把敌人当作朋友来看待。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发展,以“凡是现实的事物都有其必然性的因素”来看待问题,不拘泥生活的小结,无视周围他人所为,无视社会的各种诱惑,维持着自己的目标与生活方式。同时也不必过于压抑自己的情欲,做到心随所欲,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随时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冷静的看待一切问题,不被一切的社会集体过激行为传染。
有没有独立的人格的人的区别: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精神而精神空虚的人
面对简单平凡的工作都会觉得枯燥无聊,难以忍受。而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精神而精神世界充实的人面临同样的工作,虽然身体投入在平淡的工作中,但他的心灵深处却拥有崇高、永恒的精神家园,而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生命从此不再空虚。不会说学习的平淡、简单就不是该自己来做的。一个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除了能干好那些有影响的事业,也能干好生活中的那些平凡小事。其价值取向永远不可能与周围的人等同,以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决策所处的事情,不受他人的摆布,不随波逐流,时刻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他人怎么做,自己只按自己的方式来做。总之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的能力能让我以后的生活活的更愉快轻松,更有自己的方式。学的活的更精彩,活出自我。所以我们大学生来到大学中除了学习大学只是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独立的能力。甚至这些比大学的学习还要重要。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是我们以后学习生活的制胜宝典,是我们这一生的财富。
以上就是研讨课的感悟与收获。研讨课再次让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生活
学习方式,让自己能够更好的过好大学生活,更加精彩的,有目的性的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研讨课让现在学习迷茫的我不再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感到茫然,对我的未来感到迷茫,让我知道了大学要做什么,要实现什么,要怎样做成这事,要怎样拒绝大学的不良诱惑,怎样完善自我等。总之研讨课对作为我这样的大学中间出现茫然现象的学生是很有用的,很有用的!
第三篇:创设浓厚的语文课堂氛围论文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激活语文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下面,我仅结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所教学生的特点,从导语、背景、教师讲课情感、激发学生自主性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几点做法:
一、灵活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往往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引课时要语言精练准确,在很短的时间内切入主题,导课的角度灵活多变,形式新颖多样,要讲究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导语,引生入境,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知识背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知识的介绍同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要理解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知识背景加以介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黄宗羲说“情者,可以贯金玉、动鬼神”。情真意切,以情动人,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语文课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语文教师身上最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师不但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形体语言与教学语言相得益彰,而且要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思维敏捷,教法新颖,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以情促教,以情悟人,幽默风趣,以情动情,以情导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精神萎靡,说话有气无力的语文教师是不会上出一堂完美的语文课的,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需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讲解需要激情,诵读需要激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语文教师充满激情的诵读能感染学生的思绪,使之走入境界,提高认识能力,像《荷塘月色》和《再别康桥》、《沁园春一长沙》这样优美的课文,读不出感情来学生又会有什么兴趣去学?
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力求创新,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其自主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曰标实施中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的自觉性就越大,因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更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以问激情,让学生多讲多问是可以一试的办法。
1、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出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要有连贯性、递进性的特点,要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多面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本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理论联系起来,使之更富有时代气息。
我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我就事先设计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作答,让他们陈述理由,然后由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全文的教学趣味盎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给学生提供机会以讲促学。新课程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时效性相结合,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还要让学生多讲。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相应的口语训练课外,我还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为学生提供讲的机会,比如在讲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就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母亲,这样不但很好地导入了新课,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不再由教师满堂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有相当的帮助。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对教学浓厚的兴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
此外,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还大胆尝试,比如指导学生预习一篇新课,让其设计导语,设计问题,开展课堂辩证,分角色朗读,帮助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发挥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尽可能地兴趣化、活动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每位语文教师的教法也不尽相同,但我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教学充满激情
教学充满激情,效果相应而生
―――在学校举行的“名师在我身边”讲坛上的发言
忻城县高级中学
覃文政
我在讲台上从事教学十多年,听过我讲课的学生不计其数,学生普遍对我的教学予以好评,他们喜欢听我讲课,说我上课思路清晰,言语幽默,充满激情,令人振奋,像在听故事,像在看电影,一节课不知不觉过去,下课铃响,意犹未尽。有的教师听见我的课堂笑声不断,甚为惊奇,常驻足倾听,有时甚至要求进课堂听课,顿悟:此亦无他,唯激情耳!的确,我上课富有激情,学生为之振奋,教学效果也相应而生: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几乎没有课堂睡觉的现象,没有早退的行为,学生段、期考总成绩常居于年级前列,我多次获得市、县教学质量优秀奖及其他相应荣誉。
那么,我是如何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激情,从而产生良好效果呢?
课前,要有良好心态。当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地走进课堂时,就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老师的激情就像一粒火种,一下子点燃学生高涨的情绪,课堂气氛会随之活跃起来。当老师走进教室,班干一声招呼“起立!”、学生齐声大喊“老师好!”、老师回一声 “同学们好!” 师生如此这般问好,精神都为之一振,激情马上来临。如果老师对课前师生相互问好不在乎、不重视,一进教室二话不说,便立即讲课,甚至把一脸的阴云和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到不安,不知课堂上要发生什么,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效果十分不利。所以,课前要保持良好心态,即使教师有不愉快的情绪,也千万不要把这种情绪带进课堂。
课中,要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有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授业解惑,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育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中,教师要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而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课堂充满激情,其方法有很多,就此强调几点:
第一,善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催化。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的语言表达应是深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言语应是富有哲理而幽默的。如果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无味,好像是弹着单弦古琴,没有抑扬顿挫,一个声调从头讲到尾。有时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好像三天没吃饭,让人昏昏欲睡(学生不在课堂上睡觉才怪!)。如果教师面部表情没有丝毫的微笑,铁青着脸,严肃而又庄重,就好像不是进行教学,而是在举行追悼会,那么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听课,多呆一分钟,都浑身难受。如果老师充满激情,声音洪亮,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有时候声音高亢起伏令人振奋,有时候语调低沉令人伤感,有时候一句南腔北调令人合不拢嘴;有时候一两句不标准的普通话引人发笑„„这就是激情的催化剂,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但是过多重复的“口头禅”,如“啊„”、“这个的话„”、“也就是说„”等这类的语言,则令人反感。
第二、巧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助。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教师站在讲台上手扶讲桌,动口不动手,犹如一台发声机,索然无味,呆板无趣,是不能引人注目的。如果头望“天花板”,或者目不转睛地看某个地方讲课,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厌烦,甚至误会。因此,上课时应经常扫视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我有时适当走下讲台讲课,对个别昏昏欲睡或初入梦乡的学生点击提醒,或提问催答,或以幽默语言引人发笑,活跃课堂气氛。当然,说到幽默语言引人发笑之时,学生有笑声老师也应有笑容,不要板着面孔,使学生笑都不敢笑,那就失去意义了。我讲课时往往充满激情,声音洪亮,表情丰富,讲到兴奋时手舞足蹈。我常运用“课前提问、课中设问、课后留问”的“三问式”启发教学法,学生积极响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流露出敬佩、赞赏的眼神。下课铃响,意犹未尽。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说教式教学法,其理念滞后落伍,缺乏激情,无法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人的需求。为什么学生比较喜欢年轻教师讲课,主要是年轻教师与时俱进,上课富有激情,理论联系实际,引人入胜。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增多,人的感官要求就越高,学生需要不断有新的感官刺激,使他们保持振奋。而说教式的教学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是难以引人入胜的,单纯的理论叙说是枯燥无味的,就像节奏缓慢的戏剧,逐渐被打入冷宫一般。而许多新的教学法,其共同点就是充满激情,它们更能点燃和释放人的激情。所以,我们要设法保持对上课的新鲜感,不能墨守成规,老调重弹,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处在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每天都是新的尝试,新的感受,注入新的活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激情在教学中得到更大的发挥。要想使教学富有激情,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引人入胜。例如当我讲到“商品的质量”我就联系到“三鹿奶粉事件”;当我讲到“股票”时我就联系到现在的“金融危机”及我购买“基金”的悲伤;当我讲到“矛盾的普遍性”时,我谈到我校的教与学、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当我讲到“国际关系”时,我列举并分析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及其纷繁复杂的关系„„如此这般,学生好奇心切,睡意全无!
课后,要与学生保持亲切的友谊,让激情得以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生动有效的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后与学生保持亲切的友谊,让激情延伸也是很重要的。下课后,学生如有问题可以到教师的办公室提问,教师应耐心解答,不要自顾休息,满脸不耐烦;学生与教师迎面打招呼问好时,教师要面带笑容回礼问好,不要爱理不理,一声不吭;平时学生有困难,应主动问候,热心帮助。当然,在与学生交往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所“分寸”。距离产生美和神秘感,而这种 “距离”的状态使人保持一种好奇心,就像在熟人面前,可以肆无忌惮,不加掩饰,但在陌生人面前,你却会在乎他们的看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希望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形象。有“距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放肆”,适当的“距离” 又可以使学生感到亲近,让教师的激情在课后仍感染每一位学生,保持对你热情,期待着上你的下一节课,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
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让课堂充满激情,有时不合时宜的激情反而影响教学,恰得其反。因此,教师的激情教学应避免几个误区。
一是见到“差生”心就烦,无法点燃激情。我们每天同学生打交道,特别是普通班的一些差生,总是不停地重复着错误,如上课老是睡觉,或看小说,看见这样的学生就非常生气,心烦意乱,激情自然缺失,刚进教室时的那份热情都被同学们的“顽劣”弄飞了。对此,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同学们的“顽劣”。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端正教学态度,从班集体、学校教育出发,不求学生有好成绩,但求课堂有个好纪律,在完成教学任务、不违反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讲些笑话,开些玩笑又何妨。努力使自己爱学生,学生爱自己,岂不是皆大欢喜。其次我们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作为成年人,有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何况正在成长的学生?!有时不是学生都想睡,而是我们有的老师上课太无味;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我们有的老师讲解的知识太深奥、太难学;不是学生启而示发,问而不答,而是我们有的老师有时只讲不问,或问而学生来不及答,老师便急于自问自答,自然是应者寥寥,死气沉沉。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让课堂充满激情,学生想睡都睡不着,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课文举些实例,引人深省,令人发笑,寓教于乐,学生从乐中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常用探讨式启发教学,问答相间,抑扬并举,学生自然乐此不疲,怎会郁郁寡欢?
二是不考虑课堂纪律和教学成绩,为取悦学生,乱放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它使人兴奋,充满活力。激情教学就是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激情教学不是为了取悦学生,乱放激情。有的老师为了取悦学生,整节课讲故事,或讲笑话,课文内容讲不去一点,下课铃响勿勿收场,或久久拖堂。其结果是教学环节脱节,教学内容缺漏,教学效果低下。其实激情教学应有益于教学,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手段的最终指标,有益于教学的激情值得推崇,无益于教学的激情不要也罢!
三是认为只有文科教学才有激情,理科教学难有激情。目前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不仅对文科科目如此,对理科科目也是如此。这更需要教师用激情去影响学生,因为教师对的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学生喜欢的教师,就会为他而努力发奋学习。例如有许多学生本来不喜欢物理、化学,但在某些教师的影响下,却喜欢上了物理、化学,觉得有趣,容易学。我在理科班上政治课,非高考科目,他们本不在乎,可是在我的教学引导下,他们不仅不厌学,反而学得很愉快,结果高中会考几乎全部通过。可见这便与教学激情有关,缺乏激情时,声音低小,面无表情,两眼无神,没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和冲动,话都懒得讲,有气无力,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无精打采,打瞌睡,做其他事情,效果自然就差;如果老师上课富有激情时,声音洪亮,表情丰富,讲到兴奋时手舞足蹈,津津有味,学生积极响应,课堂充满欢乐和笑声,教学效果就会好。
当然,激情不可能是一种持久的状态,激情的短暂性和工作的持久性是矛盾的,我们往往难以保持持久的良好的激情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处理好激情的培养、创造和维持三者的关系,就像皮肤的保养一样,需要精心的耐心的科学的护理,注意适度,不要过度频繁地使用,要做到细水长流。否则无节制的消耗,乱放激情,总有一天激情会变得麻木、枯竭。作为教学工作者,我正关注着这种激情的短暂性和工作的持久性的冲突,思考着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值此机会,抛砖引玉。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前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随机设计的。巧妙设计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在“教”上做文章,做到既“传道”又“传情”,既“解惑”又“解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善解文情。
那么,如何巧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魅力呢?
一、引导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儿童好奇好问,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迫切愿望。
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引导学生提出“山水有什么特点?”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释疑来理清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通过播放桂林秀丽风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巧设悬念,创设表达情境
如《窗外》一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乡村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教学时,教师以“我的乡村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为悬念,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词句,感受乡村的特点,乡村人的生活以及与景色的关系。然后,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边欣赏边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乡村得的某一季节的风光。多媒体播放的画面,配上“小解说员”那充满激情的解说,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的内涵,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乡村人的尊重、佩服,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来创设画面情境。
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在教学时,我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用画面展示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海滩等南国风光,配以优美轻柔的音乐,穿插鸟叫、风声、浪声。同时教师适时范读,引导学生抓住“蓝透了、洁白、碧玉般、玉屑银末般”等词语,品词品句地朗读,把学生带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热带风情,充分体会到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真有诗意”。
四、联系教材,创设表演情境
人天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在教学中,排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人人均等的,不管你的语文成绩好坏,只要你敢于参与,机会就属于你。学生自编自组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排演本剧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负荆请罪》一文,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廉颇和蔺相如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那么后来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志同道合、同心协力、合力卫国的亲密朋友呢?教学时,我在学生初学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制作道具,表演课本剧。在表演时,学生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将廉颇痛改前非、爽直磊落,还有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忧国忧民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演出推向了高潮,台上与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和愉快的笑声,整个课堂其乐融融。
五、适时引导,创设朗读情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用充分的时间来品读,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每篇文章不仅要充分地读,还要适当范读。由此,在教学中,我不仅提供给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小组赛读、评读等的机会,还用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范读时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力求读得声情并茂、流畅自如,让声入学生之耳,让情入学生之心。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或教师的范读中,领悟语文的情味、韵味、诗味,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品味作家所阐述的生活哲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各种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才能使整个课堂情趣盎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美,成功地引领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
贾金艳 九台市卢家中心学校
二0一三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