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

时间:2019-05-15 06: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

第一篇: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

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

昆山中学

李娟

语文教师应当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教师要披文入情,将文本中生动美好的形象,以炽热的情感,用晓畅的语言,把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教师、作者、学生三方的情感和谐统一,这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中充满情趣,是教师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教材情感的前提。教师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往往能主动地感知教材,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学生就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

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怎样使自己的课堂真正做到情趣盎然呢?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是人类情感的结晶:《行路难》中从抑郁苦恼走向自信的豪迈之情,《背影》中那发人深思、催人泪下的父子亲情,《乡愁》中那强烈忧郁的思乡之情,《最后一课》中那浓郁而悲壮的爱国之情„„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真正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达到情蓄于胸而自发的那种自然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反思,课堂上才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激发出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这样,学生的心灵必将随之震动,情感必将随之勃发。

其次,精心设计开头语,拉动学生心绪。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很重要的一环。学习鲁迅的《故乡》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晚上响起。’游子心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字眼,是魂牵梦绕的归宿。那么,一旦回到故乡,那份美丽会依然存在吗?让我们看看鲁迅小说《故乡》,看看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是否一样。”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从情感上一下子牵住了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感悟课文的兴趣。

第三,通过情趣朗读,激发学情。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而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实践证明,教师生动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从听觉上感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学生听中悟情,听中入情,听中动情,听中生情,达到水乳交融,和谐共振的效果。如教《春》时,开始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接着以富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语音将新教材的信息输入到学生大脑,使学生脑海中出现春天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景象,以扩展学生关于春景原有图式的信息量,从而引起对教材的极大兴趣,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学生也不禁情动于衷,跃跃欲试,兴奋不已。此时,春天那美丽的画面的已深深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完全产生了共鸣,获得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第四,字斟句酌,体会作者情。如果将一篇精美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生机勃勃的叶子,琳琅满目的句子好比千姿百态的树枝。“叶、枝”与“干”血脉相连。而好文章又总是有感而发,因情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血脉一般贯穿文章始终,正如大树的“干”一样。教师教学时要认真理解词语和句子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畔,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开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安塞腰鼓》)”让人理解什么叫做可贵、激动人心、叹为观止,体会到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感受到伟大、雄浑、激昂、粗犷的气势。“„„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时,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一个“又”字,本来是很普通的副词,在这里却有了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我对父亲的背影产生了深深的眷恋,泪流不止,一流再流。教学时指导学生对重点字句进行精心品味,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从而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达到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的和谐统一。

第五,创设情境,再现学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努力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像《沁园春·雪》、《岳阳楼记》、《黄河颂》这些描摹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的课文,要让学生眼观文字,耳听音乐,脑现图画,神游佳境,获得赏心悦目的欢愉,从而激发爱国情怀;像《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传权 2 学》等写人叙事的课文,要再现人物活动的场景,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学习《变色龙》时,让学生当堂进行的戏剧表演,会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总之,创设情境,注情于物,移情于境,引导学生把心放进去,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

六、挑起情绪高潮,触摸作者感情。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的,语词的声音变化本质是属于心理的,语音的多种表达形式 都是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情感评价而存在的。语调的平静、激越、凝重都体现一种深沉情感价值评价而实质成为一种情调,而语势的轻重、舒缓使语音得以强化而造成一种情感态势。如《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中“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的内容美,就可从语音表达形式和复沓手法的运用上挑起学生感情。文中出现三个“你在哪里?”这一复沓手法的运用表达出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烘托出人民急于寻找总理,热切呼唤总理的宏大深沉的气氛。而这种气氛又是通过对语调、节奏的 处理实现的。第一个“你在哪里”节奏稍快,表达了寻找总理的急切之情。第二个“你在哪里”读完之后,要有相对较长的停顿,以形成情感蓄势。而第三个“你在哪里”放慢语速,并将“哪里”分别延长音时,以形成对总理怀念之情的情感高潮,表达出人民对总理怀念之情的深沉而宏大。认知了复沓手法的作用,掌握了语音处理的技巧,对这首诗内容美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使对总理的热爱 之情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而且也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产生对总理的怀念之情。

总而言之,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共鸣构成了语文教学丰富的情感内涵。语文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所富有的特殊情趣性决定了它在传递知识、训练能力、灌输思想时,应情注其中,意蕴其内,努力通融三方情感,拨动情弦,充满情趣,完成培养和发展学生情趣的独特使命。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晓萍

理想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学生的学、思、做都是一种主动而积极状态下的有情有趣的活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孩子的智商、情商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使孩子学得情趣盎然,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几点想法。

一、用语言激发朗读的情趣

同样的意思不一样的表达,效果迥异。所谓“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课文第一小节,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槐花之美、槐花之香。我由文本语言直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五月,洋槐开花啦。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美轮美奂的语言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先让孩子心向往之。接着我相机呈现相对应的图片,无限欣喜地对学生说:“看——”学生看着美图,心中或多或少都有感触,这时,我趁热打铁饱含激励地说:“你也来读一读,相信你的感受比老师还要美妙!”多数孩子喜欢挑战,如此激发起他们读的欲望,他们才能读得有滋有味。学生的读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感受,我总会不失时机地与孩子们分享。有的孩子读得很轻快我就说:“这么多、这么白的槐花带给了你快乐!”有的孩子语速稍慢,我又说:“你已经陶醉 1

在一片白茫茫中了。”有的同学读得有点平淡,我便引导:“闭上眼睛想一想: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别将你的感受隐藏起来,再读一遍!” “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在一次次诵读中孩子的体会越来越贴近文本甚至超越文本。可是如果就单调地要求孩子读数遍,我想他们很快就没有了乐趣。教者在倾听过程中适时给予导向性的评价,学生亦会读得乐此不疲。关于评价语的魅力2014第四期《教师论坛》有一篇文章做了专门的论述。文中说到:准确真诚的评价能激点带面;充满激励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巧妙机智的评价能柳暗花明;幽默风趣的评价能一石数鸟;目中有人的评价,能促进发展等。的确如此,精妙的评价语如同春雨点点滋润学生心田,扣启学生智慧之门。我们应该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有温度,充满情趣。

二、用活动推进体验的情趣

如果我们的生活仅止于生活本身,那肯定了无情趣。孩子喜欢在游戏中愉悦,在玩耍中恣情,在故事中陶醉,在表演中满足。是的,多一种体验,就多一种人生。阅读、思考、想象使我们变换了若干的角色,体验了多样的人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得以丰富,认知逐渐成熟。教者在研读教材时如果有意识地寻找文本趣味点,课堂上创造孩子“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能入情入境,必能陶冶情操、滋养情趣。

《槐乡五月》的第二小节写了槐乡孩子的好客、淳朴,其中有一句“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句式工整,妙趣横生。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语言的韵味呢?我

给学生创造了“演一演”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好客的槐乡孩子会怎样招待客人又会怎样无比自豪地介绍家乡特产——槐花饭呢?同学们可想身临其境,试一试?”此言一出,好看戏好演戏的孩子必然兴致高涨。但如果不走进文本,那这样的演一演又背离了“语用”的目的。于是我呈现“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说:“想看好戏演好戏的先试试这两句,谁来读。注意控制好,别流口水呀!”指名几名学生读后,让孩子们同桌合作演一演。充分的准备使孩子有了更多的体会,然后上台表演对文本的演绎也更加丰富了。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学生感受到文中语言的韵律美,同时也能体会到热情、淳朴的槐乡孩子的快乐。趣味盎然啊!

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很美的句子:如“嗡嗡嗡 „„啪啪啪„„ ”这里我又是通过想象,给孩子们创造体验的平台,在想象中他们感受到花香的浓郁、槐乡孩子的快乐。有了丰富的体验,孩子们“读出来”也便水到渠成了。

三、用尊重保护思维的情趣

《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他们分析问题的结论自然也不是一个层面的。老师不应以一个标准答案去衡量他们思维成功与否,应鼓励他们的求异思维。如低年级课文《云房子》最后一段描写了碧空如洗的天空画面,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这样美丽的天空。他们会带着愉悦之情朗读这段文字。可有个别同学却读得很伤感,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了云

房子小鸟就没有地方玩耍了。他们替小鸟悲伤,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这是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个性在自己的求异思维中闪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激发他们思维的兴趣。我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想象,当小骆驼知道自己的本领后,再遇到小红马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大胆想象编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小露珠》这一课,学生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知道了动物们夸小露珠的原因,而第二部分写了小露珠对植物的作用。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扮演成各种各样的植物也去夸夸小露珠,这样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想象过程中体验了思维的快乐。

《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活动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他们在思维过程中才会暴露各种疑问、困难;才会展示他们的独特个性及创新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并不能如已所愿,得出一个标准的结论,但他们的思维会碰撞,会因此争论,甚至面红耳赤。这种过程是激烈而精彩的,它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老师对这一过程加以肯定、赞赏,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维活动中。

我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针对文中小猪、小牛、小猴对一袋麦子的处理方式和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实际、知识能力展开思维,虽然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形成共识,但学

生在思维、讨论过程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又从别人的见解中有所悟。此时,结论还重要吗?谁又能说他们无所获呢?

每个人的不同个性,导致思维活动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有的喜欢冥思苦想,有的喜欢用语言来表达,有的则用笔尖流露,还有的热衷于画笔描绘等等。老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同样,学生在汇报自己学习体会时,老师也应该允许他们用不同形式展示。我在教学古诗《绝句》时,遇到这一情况:学生们认真自学着,突然,有一生举手反映某同学正在绘画,我走过去一看:小鸟、翠柳、蓝天、白云,还有未完成的小船。这不正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吗?我顿感欣喜,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实践思维过程,老师怎能挫伤他的积极性呢?于是,我当场表扬了他的与众不同。学生们兴奋不已,思维更加活跃。在小组汇报中真是满堂生花,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有逐字逐句的分析,有读后真切的体会,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们体验着思维的快乐,这不正是《课程标准》所期盼的吗?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有滋有味,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情趣”,作为师者义不容辞激发并保护这种情趣。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便是充满生机与灵动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要充满友爱情趣

班主任工作要充满友爱情趣

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陈奕娟

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成为有现代思想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人才,就必须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不断摒弃陈旧的管理方式,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管理方式。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开发积极地社会教育因素,社会影响包含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因素,为开发积极地教育因素,我引导学生调查了解,组织学生参观拜访,亲眼目睹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从而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我还请了本地区乡镇领导、当地致富能手作为本班校外辅导员。每学期进行一两次形式报告和致富经验,对学生启发很大。同时,还经常组织召开家长会和进行家访,班级有重要活动,就邀请家长来观摩,学生的在校表现按期反馈给家长,每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我就让班干部去给家长报喜,这样做较好地调动了家长关心子女的积极性。

二、增强班主任的自然影响力,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取决于班主任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括品德、才能、知识、情感的自然影响力等,班主任的自然影响力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对自己提出两条要求,一条是在考虑向学生提出要求时,我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易于接受,易于贯彻。另一条是在于学生接触时要为人师表。

三、活跃班级文化生活。要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不断产生动力,我在每天课外活动中,开展“快乐的十分钟”活动,由小组轮流,即兴表演节目,使学生一天的学习的疲劳在笑声中消失,有时我在中午利用3分钟搞“每日见闻谈”,起初比谁的见闻多,后来要求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教育。

为了把学生旺盛的精力引到健康的道路上来,我们还搞了一个班级小小展览会,展览会上展出的品种很多,有根雕、泥塑、书坛、绘画、模型、玩具、学具,有的干脆把自己的作业和日记也拿出来展览,互相交流。

四、多采用间接管理。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面对面与学生接触,这不利于调动内在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导致师生对立,我采用的是间接地管理方法,由幕前指挥到幕后指导,当班内出现问题时我不直接接触,而先找班干部谈话。例如,小组里出现问题找小组长,并指点如何去做工作;班内的事找班长,然后由

班长去解决;学习上的事找学习委员,这样做有利于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学生的自觉意识。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我积极主动的与学校少先队配合,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以便挖掘潜力,促进学习,整个班上充满了轻松、活跃而又井然有序的气氛。

通过本班级工作的改革,我的教育工作充满了哲理、情趣和友爱。

第四篇: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如何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字理识字教学的最大特色就是形象直观, 其基本方法是“析形索义, 因义记形”。“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重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无疑在识字教学上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那就是不要拘泥与教材本身,让识字教学焕发人文色彩,充满情趣,面向儿童的生活,开辟广阔的识字空间,让汉字走进孩子的心田,成为他们的朋友。

一、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需要。

执教一年级语文时,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年级的新学生了。我是大家的语文老师。”边说边把“学生”、“一年级”、“老师”几个词语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对这几个词语意义的共鸣,结合生活中他们的理解,那么识记这几个字就不难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等字,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牢记在心里了。

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力给同学们发作业了。

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可以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如“新时代”、“中国农业银行”、“百家福超市”等,问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步步高学习机”、“纳爱斯牙膏”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伊利牛奶”、“旺旺雪饼”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种植“字谜树”,让学生在游戏猎奇中识字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经常查找一些字谜帮助学生记住汉字,但只注意了形,而忽略了形义的兼顾。例如,“一个日本兵,扛着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是“照”字,但这与“照”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组织学生根据字理来编字谜,形义兼顾,就可以达到因形索义,因义记形的双重目的。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这方面的训练,学生的想象特别丰富,渐渐地,常常有孩子拿谜语考我,于是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在教室里“栽”了一棵“字谜树”,让孩子们在树上“种植”字谜,孩子们在课外找到或自己编的字谜都可以成为“结”在树上的字谜果。如:羽毛在田上与风共舞(翼);四字开口(匹);小王和小白一起坐在石头上聊天(碧)„„“种植”的同学兴趣盎然,猜中的同学信心百倍,没猜中的在旁茅塞顿开,“字谜树”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下课光顾点。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既巩固了生字又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更令我欣慰的是有些生字游戏还带着一股浓浓的诗情画意。如:太阳和月亮亲亲,到处都有光明(明);一个少女想出了个妙主意(妙);月亮和月亮拉拉手,成了一对好朋友(朋);古文古文编故事(故),夕阳夕阳叠多字(多),多少故事你知晓,不要处处忙寻找,打开书本瞧一瞧;小贝小见是兄弟,写字可要分得清;小受小爱是姐妹,注意写清又和友;春天到了,小草苏醒了,张开双手,有了力气(苏)。

这样做的结果使一些难记难写的字变得简单易记,大家很容易就记住了它们的字形与字义。还有不少的孩子能把字理带到生活中去理解和运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编成了故事和笑话,又把它们带回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交流。

在这个被我们美其名曰“植树游戏”的天地里,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了学习汉字的方法,自然就学得轻松愉快,不亦乐乎,因为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创建“儿歌厅”,复现生字,轻松识记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学时,不宜过早把生字从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熟识生字的基础上,再提取出来认读,这样学生识字就有了一种语言环境为依托。同理,在让学生巩固生字的时候,也应该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儿歌因其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而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好朋友。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生字,与学生们一起创编了一首首儿歌和顺口溜,帮助孩子们巩固生字,孩子们在这个轻松快捷,富有人文关怀的园地里中畅游,真是其乐融融。

四、利用课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让他们把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汉字与一幅幅有趣的画面结合起来,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五、进行各种游戏,帮助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穿插各种有趣的游戏,让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送信。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不怕风,不怕雨,一心一意为人民。”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

2、拍电报。把生字卡片的前面编上号,师问,或小老师问:“我拍1号是什么?”其他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加强学生对音近字和形近字的分辨能力。

3、找朋友。即要求把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排列在一起,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记住了字形结构。

4、配对子。如把“扌”和“般”合成“搬”,把“日”和“生”合成“星”,把“女”和“也”合成“她”等等。

5、贴树叶。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叶上写着生字的拼音,请学生把写有生字的小卡片贴在相应音节的树叶上,表示小树长出了一片树叶。

6、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如学习《菜园里》可以做“蔬菜娃娃找名字(即图片找相应名称)”的游戏,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以设计“小动物找尾巴”的游戏,即将四种小动物图片贴好,让学生上去把每种动物的尾巴贴在图片后面,并表演出动物的尾巴摇动方式。

总之,为了使识字教学取得必需的效果,我们一定要在教法上做足功课。只要教学充满趣味,孩子们一定能主动地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

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充满生机、充满诗意的空间。《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茏、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意的课堂之时。那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课堂呢?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一种审美化的教学形态,是指在温馨的环境、诗意的情景中,用唯美的再现与传递、诗意的精炼与简约、自由的合作与探究,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在精神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情感的感召、思想的交融、灵魂的拥抱,实现人和课堂的完美合一,达到水乳交融的理想境界。

一、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教师关注生命个体,在教学理念渗透诗意精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生命的需要,让学生再广阔的天地里,在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主动的发展,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核心内容——主体精神。语文是朦胧的美,是空中楼阁般的梦幻,是荡气回肠的美妙乐曲,是意蕴悠远的诗韵,是美神维纳斯断臂的浮想联翩,„„语文本身的特点就注定了它诗意的特性,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注生命个体,就应在课堂上树立民主的氛围。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会启迪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教师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文本,教师与学生同样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民主的课堂是相互尊重的课堂,包括师生间、学生间和对教材的尊重;民主的课堂也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直至共同成长。这种平等对话,也是师生对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依赖氛围下的启迪。这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

关注生命个体,就是课堂上要彰显学生的主体个性。诗歌一向高举着张扬个性的大旗,成为文学园地里打动读者心灵的一方净土。语文教学也应拿起这面大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会、抒发情感。

关注生命个体,就是课堂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呼唤。诗意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诗。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一个由无知到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呼唤,而每一次呼唤,都会使学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对比,王崧舟先生有独到感受:“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因此,诗意语文的挥洒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二、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提升教师水平,教学之中体现诗意魅力 语文教师,如果不是诗人,至少也要具有诗人的气质。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怎样才能提升教师水平,课堂教学之中体现诗意魅力呢?

首先、语文教师对待事业要有诗人一样的激情。诗的激情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而语文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只有对教育人的事业充满了诗的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能领悟出语文的诗情画意,才能对学生施以温情关爱。

其次、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有诗的感染力。

语文教师要努力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生动隽永,才能给学生如沐春风的艺术享受。呆板、枯燥、机械的讲述,只能使教学氛围冷漠、压抑,而丰富翔实、富有艺术感和审美变化的描述,则会使课堂出现欢快、热烈、生机盎然的景象。

再者、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要像诗人一样宽广丰厚。

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突破过去的传统模式,建立不断更新的合理的知识系统。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有可能言谈风趣、妙语连珠。教师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要作好“价值”的引领。诗意语文,其灵魂,就是“价值”,它寄寓着崇高、纯真、善良和美好。缺少这种诗意的引领,语文只能是空壳!语文的价值取向上,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引领之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对“人”的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人格,一种崇高的灵魂,一种灵性的挥洒。

三、创设课堂艺术,营造诗意氛围

诗意的语文课堂应有良好的氛围,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宫殿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争。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

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包括导语引入氛围,多媒体配合营造诗意情景。学生表演感受课文内蕴等内容。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多种氛围的创设,极大地调动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语文教学也要讲究教学的韵律和节奏,要求动静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间,舒卷有致。

新课堂呼唤诗意的语文课堂,诗意的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流淌着诗的旋律,涌动着诗的激情,弥漫着诗的芳香„„

下载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要充满情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语文是最具灵性与知性的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学科;语文以其独特的工具性和审美意趣,应该是一门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然而,在考试的压力下,无论是学生的......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韵”

    让语文课堂充满“情韵” 作者姓名:范友森 范延龙 作者单位:保康县歇马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文章并非无情物”充分说明了文章本身就充满了丰富的感情。因为每一篇......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 贵州省惠水二小 刘发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气。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2、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3、......

    让小学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让小学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日期:2012-4-8 18:01:38 点击: 92 进入各科辅导 进入体艺培训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 百度搜藏 人人网 0 杨爱华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的......

    幽默教学,充满情趣王忠

    幽默教学,充满情趣 石嘴山市平罗城关四小王忠 作者:王忠,男 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 小教一级,任四年级语文,兼任学校教务干事。 教龄20年, 联系电话:*** 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

    语文课堂要有效

    语文课堂要有效,教学目标须明确 坑沿小学卢春花 课程专家崔允郭教授说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由此......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道”

    陕西省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道” 宋 靖 边 五 小 娟 娟1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道” ——激趣为先 精彩纷呈 高效生成 靖边五小 宋娟娟......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晨读》教学案例 乔海燕 《晨读》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对儿时学习生活的一段回忆。作为读书单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读的感受,引发学生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