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成长——书家里的安全》读后感
家是人最温馨的港湾,但是家里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尤其对而言。如有些孩子被烫伤、从家中掉到楼下等等,一般我们只是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可是爱玩爱动的孩子又怎么会记得住那么多抽象的不许呢?《我的成长书——家里的安全》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孩子进行了简洁鲜明的家庭安全知识教育,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
书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口吻首先提出家里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安全,但是由于有家人在身边照顾我们,所以我们很安全。但是,如果妈妈很忙,或者爸爸正在接电话,我们还能照顾好自己吗?
书中把家中所有有可能的不安全因素都以图画的形式向孩子进行了展示,如在警示孩子不能玩家中锋利物件时,提出了“如果我们拿这些东西玩耍,会怎么样”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面,就是一个孩子坐在一个伤痕累累的玩具小熊边上,孩子发出了“哦,可怜的小熊”状态!看到小熊的惨样,孩子就会明白如果自己去玩锋利的物件下场就会像小熊一样!这种说教形式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易于被孩子接受!
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当我们需要时它是可以用的,但是不需要时不能乱用的东西。如清洁剂和药。例如在讲药品时,书中告诉小朋友当我们生病时,适量的药可以帮我们尽快地恢复健康。但是如果我们乱吃,就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我们一定不能乱吃药。诸如此类的知识在书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通过这本书,孩子不但能学到有关家庭安全的知识,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学到如何向孩子传授这些知识的方法。那就是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这样既利于孩子动脑又利于孩子记住相关的知识。
第二篇:教师教师专业成长书读后感
读书促进我专业成长
很高兴参加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与每一位教师交流读书的收获,分享读书的快乐。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能促进专业成长。相信大家都有此感悟。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不学习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但由于工作的限制,我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
自教育局和中心校倡导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许多书。下面把我读书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让自己能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除教育局推荐的十本书外,我还阅读了《案例教学指南》、《有效地教学方法》、《新课程怎样教》、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新课标解读》、《课堂激励用语200句》等等。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我阅读了古代教育家和外国教育家的名著。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为宗旨,著《师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为了完善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最近、我又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对于魏书生、李镇西这两个名字早有耳闻,新学期伊始,高校长在我校全体教师会上又再一次建议各位老师读读魏书生和李镇西的书。于是我又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具体谈谈我读这两本书的收获。
《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介绍了魏老师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它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之中,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蕴涵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俗话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中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累,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这真是得不偿失呀。那么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
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到了几点做法:如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等等。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待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的丰富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因为,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和爱心的职业,没有耐心和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差生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了,更加理解和偏爱他们了,对他们的辅导也有耐心了。
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但好些老师为了学生的不听教而采用一些自认为是为学生好的方法,比如体罚、挖苦等等方式,这样不但效果差,更会激起师生关系的紧张。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经常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学生,甚至有时还给与他们过体罚,结果却生疏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拜读了魏书生的《把话主任工作漫谈》,它如一道闪光,划亮了我充满疑云的心灵。魏书生在书上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是呀!自己对学生也有爱呀,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爱,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从不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想通了,就先从转变自己的教法做起。试着去了解他们,如有学生在上课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以目示意,到了下课之后再找他谈心,先跟说话者了解自己讲课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听得不明白,并检讨了自己的教法,然后再分析他言行弊病,让他明白这种做法首先对自己不好,再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明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里,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同时我也学魏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结果教育效果非常明显,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对魏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互助”。我们往往也会在班中培养几个得力的“小干部”、“小助手”,但谁都没人家魏先生做的地道啊!在魏先生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听听人家放出的豪言壮语:“千万不要想这个班集体是老师的,是班干部的,是几个人的,这不对,一定要让后进的学生也为集体承包事务。”真正做到,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但人家确是这样做的,而且成效良好,这说明啥?说明人家的经验行的通啊。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了,为班集体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啊,做起事来也就倍加尽心了。不知不觉,责任感增强了,能力培养了,生活充实了,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吗?
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罢此书,细细想来,魏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尤其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等作法,在当时它们这么做,完全是他个人的一种探索,但恰恰与今天我们提倡某些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体系非常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效仿。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当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有很大的伤害。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就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句话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
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
读了这些好书,听了这么多发人深思的教育小故事,使我收获颇丰,以后我更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先进的经验、理念,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成长,争取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第三篇:家里的灶头的读后感
什么是江南?江南是白墙黛瓦的水乡民居,江南是小桥流水、童年读后感2000字 春山如黛,江南是青色的柳叶在风中飘荡,江南是富无情趣的田舍灶头。
朗读 “送灶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一段,来体会物与人的关系。
明白:形貌我家的灶山上从不供神像,也不挂灶帘,反而能为灶界老爷保留一点神秘感和神圣感。穿插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正说明白物与人密不行分。
母亲、灶头险些成为了一个不行分的组合。本文既是一篇记载江南文明的精美散文,更是一个回想母亲、称赞母亲的优秀篇章。家里的灶头读后感
說是“烤火”,苗喜平卻把一台電暖氣推到了記者眼前。他的起居室有二零多平方米,屋內窗明幾淨,一台三四寸的大彩電對著炕頭,妻子靠在墊子上看電視,四歲的小兒子正在炕上嬉戲。炕的另一頭連著灶台──出于從小的習慣,苗喜平家依舊保留著陝北地區傳統的室內结构,但用他的話說,“水浒传读后感800字 日子已經有了新的‘奔頭’”。
明白:形貌我家的灶山上从不供神像,也不挂灶帘,反而能为灶界老爷保留一点神秘感和神圣感。穿插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正说明白物与人密不行分。家里的灶头读后感
“曩昔我們住土房,房子也小,做飯煙燻火燎,屋里總是黑乎乎的。”苗喜平說,現在家里做飯根本都用電,電飯煲、電磁爐一應俱全,只要燒水時才會用到灶台。
二零一零年,苗喜平一家四口告別了寓居了多年的土房,用一三萬元蓋起了新瓦房。苗喜平的妻子趙艷興沖沖地帶著記者參觀他們的新居,六個房間被分红了客廳、主臥、次臥和客房。盡管裝修還未完成,但一台三開門的電冰箱已經提早“入住”。趙艷說,年後他們預備了三萬元,準備再添置沙發、立櫃等家具。“城里人家啥樣,我們家就啥樣。
第四篇:我家里的新鲜事
我家里的新鲜事
一间房,爸爸、妈妈和我,便组成了我的家。虽然普通,但它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最明显表现就是我每时每刻,不管在何处何地,都会有回家的欲望。
也不知道是谁影响了谁,总之我们家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幽默,所以家里新鲜事层出不穷。
一、模糊的理论家
记得开学不久,我一眼看见班中有一位身高一米七几的大个子,回到家中首先便对老爸谈起,言语中颇为羡慕。的确,看看别人,再想想自己,差距太大了。爸爸或许瞧出了什么眉目,拍拍我的肩,稍带正经地说:哎,我的乖女儿,有什么自卑的,你得这么想,那大个子一米七几,你是一米五几,不过才比你高0.2米的差距嘛,差不了多少。我听着蛮有道理,点了点头。老爸又接着说:再来看,你们俩都是一米多,属于同一级别,有什么可自卑的呀;你爸我,不过也只有一米六几,但也能和一米七几列为同一等级,真是荣幸啊!我不得不笑了。
二、北约东扩问题
一日饭桌上,我带着颇为不满的神情诉说在校遇到的不平事:同桌超越了三八线。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我几次遇到,他总是有意无意地违反双方的协定。
妈妈喝了口汤,慢条斯理地开口,满以为她要为我伸张正义,不料却闻:听说北约东扩,俄罗斯意见颇大,那为什么总打不起来呢?妈,你听没听见说什么了?我不耐烦了。有矛盾,要通过会议解决嘛!我恍然大悟。对,明天我一定要和他召开新一轮`俄罗斯、北约首脑会议'。
第五篇:我家里的新鲜事
我家里的新鲜事
生活中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时常会发生一些新鲜事。比如最近,我家就发生了一件特别新鲜的事情。
这几天放假,回家回的早。一进家门,就感觉家里的空气少了一点“成分”。对!是烟味!
我还以为爸爸不在家,跑进爸爸的房间一看,爸爸正在为下一次矿场测试做准备。按理说,家里早该“烟雾缭绕”了,因为爸爸每次思考问题,抽的烟会更多。可我走过去一看,烟灰缸里面居然干干净净一点灰也没有。我很奇怪,心里在胡思乱想着。忽然,爸爸有力的大手拍在了我的肩上,郑重地说:“为了家里人的健康着想,我决定戒烟了!”
什么?戒烟?这可够新鲜的。别人不知道他下这个决定有多么艰难,我可是知道的。因为从我记事起,爸爸似乎无时无刻不拿着烟。吃饭时抽,不吃饭也抽;工作时抽,不工作时也抽;应酬时抽,不应酬也抽。听妈妈说,爸爸好像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抽烟,据说爸爸的烟龄比我的岁数还要大呢!不仅如此,在去年的一次大扫除时就因为吸烟太多而发起了高烧,吃药也不管用,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想起来至今都令人心有余悸。家里人怎么劝他戒烟都没用,爸爸怎么一下子就决定要戒烟呢?我倒要看看他有多大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都在实行着我的“侦察”任务,只是除了可以每天看到爸爸在客厅里来回地踱着步,常常把已经送到嘴边的烟又停下来,一直盯着看,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便再也没什么别的动静了。看来,我的小“侦察”任务失败了呢。可我却并不灰心丧气,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悄悄地跟在爸爸后面,看他是如何跟戒烟作斗争的。只可惜,事情直到现在也没有很大的进展。
一天,从外面玩耍回来。一进门,嗅觉灵敏的我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烟味。心里一下
惊慌起来:难不成是爸爸忍不住戒烟的不适,又在抽烟了?
不行,我得去看看。这样想着就放下手里的东西跑了进去。到客厅一看,才知道家里来了客人,爸爸正忙着招待他们呢!有几个客人手里拿着烟,与爸爸在那儿交谈着。我见爸爸手里没有拿着烟,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呼!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老爸终于忍不住了,要“重操旧业”呢!
妈妈跟我说过,爸爸这是第一次戒烟,这也的的确确很新鲜。但是,在感觉新鲜过后,只剩下了浓浓的担心。我想爸爸也算是一名老烟民了,要想成功戒烟恐怕会很难。但我看到爸爸为了戒烟而付出的努力,仍想对他说一句:“老爸,加油!你一定会成功的!”
寺庄中学二年级164班:郜慧娟
指导教师:刘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