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台设备管理与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电视节目属于观众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传播渠道,同时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视台对于节目制作设备资金方面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电视台设备属于电视节目录制和之后制作传播的主要介质,也是电视台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研究了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和模式创新方式,旨在为同行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式;电视节目录制;制作传播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人们对于精神追求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视节目属于观众最主要的精神文明传播渠道,同时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视台对于节目制作设备资金方面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电视台设备对于电视台节目录制和播放以及传递这些的进度以及整个节目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促使设备管理成为电台内部工作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属于生产力这个概念,刚一提出,就获得了绝大多数管理者的肯定。但是当前电视台对于设备管理方面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下面将进一步研究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的方式。
1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1合理的设备管理制造生产力
设备管理属于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国际设备管理和维护部门提出的根本理念。当前这个观点获得了企业以及管理人员绝大多数的肯定。在电视这个行业当中,因为长时间占据垄断的地位,企业化运营程度不是很高,针对设备管理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在这种规模不大、竞争不是很激励的背景下,无法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但是由于频道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加,电视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还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凸显出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要在管理方式方面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节目的质量,保证其收视率。
1.2设备管理可以增加设备使用时间
设备初期科学的计划,采购那种性价比较高的电视台设备,同时通过现场平时的管理和维护保养这些方式,能够增加设备使用的时间,减少平时使用的成本花费。
1.3设备管理能力强化设备使用效率
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让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广角镜三脚架和无线话筒共同管理,申请领用,能够从根本上强化设备整体使用效率。
1.4设备管理经济学角度
想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就是利益最大化而成本最小化,对于利润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当中大部分都和设备管理有着一定的关系。设备管理当中有三个方面对于电视台的有形资产具有关键的影响,也就是节目数量和质量以及设备投入资金。三项制造无形资产,也就是频道美誉、工作效率、员工情绪,因此一定要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制造生产力。
2电视台设备科学管理的优势
第一,因为县级电视台大部分的规模不是很大,不存在很强的竞争压力,危机意识不强,针对设备维护管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但是其管理权比较集中,电视台当中的执行力比较强,只需要获得有关部门和工作者的重视,就可以短时间内形成管理系统,快速地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第二,现代电视和网络技术不断快速的发展,电视台中间的竞争不断加大,县级电视台业没有办法持续占有一个区域的受众,提升节目质量减少节目成本,属于电视台今后发展的必然路径,实施合理有效的设备管理也一定会变成今后工作的核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提升设备管理的能力,可以从根本上加强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设备使用的年限,对于科学使用资源和减少电视台中的成本,建立节约型的单位这些目标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式
3.1增强信息交流改变思想观念
电视台每个部门之间必须要进行良好的交流,比如维修工作者和采编工作者之间、采购工作者和供应厂家之间、采编工作者和管理者之间都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信息交流成效对于加强工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电台的规模越大,也就表示设备管理作用越发的重要。电视台内部时常会产生这种现象,就是设备维修养护存在极大的重复性,在对于突发问题处理存在敷衍心理,管理思路不清晰。电视台管理者和技术工作者虽然每天看起来十分忙碌,却仍然频繁遭受采编部门的投诉。想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单纯的开会讲解是治标不治本的,如果重新购买设备也没有办法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应该由思想方面注重对于设备实施系统化和正规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3.2改进工作流程确定工作责任
电视台设备包含各种类型,全部员工均有自己固定的岗位,也就是实际负责的岗位。应该合理划分设备的责任。制定设备管理准则,所有使用人员对于设备保养的具体时间和详细内容均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要求设备管理保证部门不可以仅在设备无法运行的时候出现,应该在不会对平时节目制作造成任何影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维护,这样能够随时掌控设备情况,进而强化设备生产效率。在对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保证流程的秩序,尽可能地把维修关口朝着前面移动,进而让设备平时维护的工作能够发挥预防的功能。电视节目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排除设备故障,标准化问题解决的程序,防止存在隐瞒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
3.3提升工作者水平严格考核
电视台针对内部技术工作者业绩方面的考核不具备明确的准则,在月底考核的过程中,技术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也不是十分清楚。部分员工虽然记录了一部分的内容,但是由于信息要素不够全面,几乎不存在参考价值。在众多工作记录表中,不断上演重复的设备故障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格技术工作者业绩考核,针对岗位规定实现维修指标。依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和采编部门的反馈,对于技术工作者实施奖惩。将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进展和效果。具体实施办法为:要求每个部门内选派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内部的设备管理,并将管理工作的成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另外,在台内选择工作踏实、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专门的设备管理员,对台内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管理。先进的设备应该配置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作者,这就要求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以及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要求电视台全部的工作者都要学习基础的设备操作知识,利用电视台中的网络资源,建立一个能够实现知识共享的平台,把那些容易出现的设备问题放到网络平台当中,实现维护经验共享这一目标。另外,还应该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专门讨论,无论是采编工作者还是技术工作者均要不断的学习,强化其解决设备问题的能力。
3.4做好设备管理几年内的发展规划
在分析电视台设备管理工作发展实际情况,面对的核心问题,每个问题轻重缓急的前提下,编制台中几年内发展计划。例如,对于电视台中所有设备的使用及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编制出几年内升级和维护的方案。电视台中部分大型设备,比如,编辑工作站和摄像机这些,购买和使用的成本较多,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一定要引进专门的人才或者是台中有关人才培训,之后编制维护的方案,保证设备使用年限。
3.5强化技术维修
电视台的设备当中存在很多大型,且价格较高的设备,通常要使用较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若产生技术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工作者对其进行修理和维护。所以,一定要强化台中设备技术维护,既要提升专业维修工作者的维修能力,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每个部门接触设备的工作者展开基础维护知识的培训,经过平时的维护,辅助平时的维修,增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更换设备花费的成本。
3.6定期培训管理工作者
强化人才建设既可以提升管理者专业能力,还能够凸显电视台对于设备管理工作,还有工作人员个人成长的重视,使用定期培训的策略,能够持续强化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深化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对于提升台中的设备管理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结语
通过本文对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和模式创新方式的进一步研究,是我们了解到电视台设备对于电视台节目录制和播放以及传递这些的进度以及整个节目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促使设备管理成为电台内部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当前我国电视台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节目的质量。通过增强信息交流改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流程确定工作责任,提升工作者水平严格考核这些方式对于管理方面进行创新,能够有效解决设备管理的问题,增加其使用寿命,提升使用效率,促使电视台收益最大化。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电视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凯峰.地方电视台管理模式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6.[2]彭政清.从“量化管理”寻找电视台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电视,2014,(11).[3]马伟瀚.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台网站的创新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4]王向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6,(2).[5]白小易.“准频道制”管理模式下的频道自主经营研究——以南京电视台教科频道的创新性经营实践为例[J].中国电视,2013,(12).
第二篇: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简述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的职责划分,阐述了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贵重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指出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是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同时也使贵重仪器设备及其他硬性条件得到了完善和不断升级,但导致一个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与设备运行水平,保证贵重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重点是在贵重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重视贵重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从而使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总结仪器设备管理经验的同时,探计新形势下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1贵重仪器设备管理职责划分
现阶段,中心实行贵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即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负责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仪器设备管理员主要承担仪器设备的编号管理、资料建档、按期检定校准以及拟定期间核查维护计划表等多项工作,并动态管理贵重仪器设备,检查与监督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通常情况下,对于贵重仪器设备来说,中心均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作为该仪器设备使用人,进行操作与管理,实施专机专岗专责制度,以满足溯源要求。
2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1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原则
在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中,中心承担其申购、安装调试、验收、正常使用、维护、保养、调出或者是报废申请等。
2.2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调研与编写购置申请单
购置前的调研论证属于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程序,用来保证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时的性价比。申报人员论证贵重仪器设备的拟购方案,并在了解仪器设备技术参数与工作性能后,充分比较贵重仪器设备的数据信息,例如技术参数、性能质量、采用方法、耗材供应等,同时总结多种贵重仪器设备的优缺点,并严格把关生产厂家资质、销售价格以及售后服务情况等,然后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包括名称、单位、数量、预价、型号规格、附件、技术性能要求、申请理由、装备什么项目、是否需要安装、安装地点及条件等,经申报人、检测科室负责人签署后,报中心有关负责人审批。
2.3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采购
申购进口设备和超过万元的国产设备时,除了填写必要的购置申请单外,还需同时附上书面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报告,内容涵盖各厂家同类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对比分析、设备执行标准的能力分析、使用范围、利用率、价格对比、使用环境和场所要求、维修条件、以及其他单位对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反馈等。申报人员需真实填写上述数据信息。中心技术负责人根据专业技术和业务发展需要,会同相关科室对其必要性和用款计划提出审批意见,经中心主任批准后交相关科室执行。在申购单取得批准后,应有计划的与生产厂商联系,签订合同,办理财务手续,同时告知申报人供货时间。若需招标采购的则按相关规定执行。
2.4贵重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与验收
通常情况下,在仪器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需进行验收方案的拟定,并由中心质管办与科室负责人进行审批,验收则由相关科室与办公室共同执行。验收主要分为两种:开箱验收、质量验收,同时进行《仪器设备验收记录》的填写,最后由2名或以上的验收人员进行签字确认。验收前,如需要技术验收,可申请第三方检验,由验收人员报技术责任人批准。开箱验收一般于仪器设备到达场地的7天内完成,内容如下:包装是否破损、整机完整性、零备件数量与清单、合格证书、说明书、维修卡等。在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与说明书后进行安装调试与质量验收。进口设备与超过万元的国产设备需于安装调试、验收结束后7天内,负责人出具验收报告,并给出使用结论。进口设备需于索赔期满前半月内结束验收报告。一旦安装调试与质量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需由卖方人员签字认可,并与生产厂家进行联系处理。验收符合要求的,可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需退货,由中心办公室负责办理。
3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3.1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重视设备仪器的管理以及使用效率的提高,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需建立贵重仪器设备的档案。其次,实施有效的档案管理,为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与维修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可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应对仪器设备均建立档案材料,一般测量工具和设备建立统一台账,集中管理档案;但对于贵重仪器设备,应严格执行一机一档管理。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谱图、数据曲线和文字等纸质资料或者电子材料,都需要实施档案化管理。
3.2贵重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内容
之前中心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方面还不够全面与完善,自从通过计量认证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后,特别要求贵重仪器设备要独立建档,因此中心组织仪器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参与相关工作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档案管理水平,尽可能地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提供完善的材料。
4结束语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贵重仪器的使用情况相继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极为重要,这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会波,李长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首都公共卫生,2011,5(6):280-282.[2]李彩云,王蒋丽,姜明杰,等.疾控中心检验科仪器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17-7418.[3]胡海军,熊平.基层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浅析[J].医疗装备,2010,23(10):46-47.
第三篇:电视台设备管理思路探讨
电视台设备管理思路探讨
数字化、网络化、无带化电视技术飞速发展,硬盘播出,非线性编辑,共享存储,电视设备日新月异。电视的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设备管理从观念到模式的变革。电视台的设备管理从思维理念、运作流程、方法模式都要紧随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而与时俱进。
“设备管理是生产力”,这是国际设备管理与维修协会提出的核心观念。如今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企业家和管理者的普通认同。在我们电视行业,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企业化运行程度较低,对于设备管理不够重视,这在企业电视台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危机不能完全显现。但是,随着频道竞争的日益加剧,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维护管理愈加显得重要,迫切需要创新的、系统的、精益的设备管理思路。设备管理对生产力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设备管理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的前期合理规划,高性价比的准确采购,以及使用现场的日常管理,维修维护等诸多方面,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日常使用成本。
2、设备管理能够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科学管理、合理调配能够让设备物尽其用,如高档摄像机、广角镜、三角架、话筒、备用电池、摄像灯的统一管理、申请使用,可以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而不是面面俱到,人手一只。
3、设备管理的经济学分析。效益最大化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影响利润的诸多因素中,有很多与设备管理直接或间接相关。设备管理有三项直接影响着电视台的有形资产,即节目数量,节目质量和设备资金投入,另有三项创造着无形资产,频道美誉度(社会效益)、工作效率(技术装备)以及职工情绪(企业文化)。所以科学的设备管理创造生产力。
一直以来,采编是主角,技术是配角。设备管理、技术保障、维修维护常常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其实,一出戏无所谓主角和配角,主角再出色,若无配角搭档,全戏也难出彩。设备管理作为子系统,与节目采编、后期合成、安全优质播出等一样,构成了全台管理的大系统,缺一不可,而且互相影响,互相依存。设备管理如果缺乏认真的设计,科学的构造,终会成为全台发展的严重制约,反过来,科学的设备管理,出色的技术保障,高效的设备运营,可以大大促进全台事业发展。
所以,技术人员应该树立“做设备的主人,主动驾驭设备“的理念,由被动维护、应急维护、事后抢修变为主动维修、计划维修和控制维修,主动控制设备运行状况,使设备始终工作在最佳状态,为全台生产创造效益。
要使得设备管理能够真正体现出效益,创造高价值,同时也要让我们的技术人员真正能成为设备的主人,就必须争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设备规模越大,管理越显重要。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学习系统化规模化的管理。技术部门内部的沟通,维修人员和采编人员之间的沟通,设备管理人员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与领导之间的沟通等等。信息传递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应该重视信息沟通,加快信息传递,加强信息反馈。
技术保障不是等到“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我”,而是应该追求“没有故障我最光荣”。所有维修维护的工作都应做到尽量不影响正常节目生产,确保设备交给采编人员时应保持最佳状态。应该仔细梳理维护流程,将维修关口前移,使设备日常巡检和常规维护切实起到预防预报的作用。在节目生产过程中追求设备零故障。同时要规范故障排除流程,杜绝发现问题隐瞒不报,私自胡拆乱卸,拖拉推诿或者忘记解决的状况。
电视设备涉及的门类很多,每个技术人员都有各自的岗位,每个人都大概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某个具体事情到底谁负责,很多时候没有明确定位,好多流程没有形成闭环,有些事情到最后根本就无人管,追究责任时相互推诿。设备日常维护应该要做到“四定“,“定人、定点、定周期、定标准”。
设备的先进,需要配套的是人员技能的先进。一要加强专业培训,针对技术人员,争取培训机会,学习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和岗位技能。二要做好全员培训,针对采编人员,普及基本操作知识和正确的操作习惯。
第四篇:设备管理论文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来西安高架项目部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已经半年多了。站在零五与零六交界的门槛上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刚来时的青涩懵懂、有年轻的轻狂多梦、更有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手足无措。在大家的无私帮助下、在领导的宽容与指导、淳淳教诲下,自己渐渐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工作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真心的感谢大家。下面我谈谈这半年多的工作心得。
在项目的施工生产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在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和工地现场实际,决定了施工方案后,就应该考虑施工设备的选取,进行成本分析,决定施工设备的选用方案。然后着手编制设备购置计划、调拨申请和租赁计划。进行设备的购置、验收、分配等,近早使设备投入使用,避免停工窝工的出现。在设备投入后,考虑怎样加强设备管理,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延长设备的寿命,其工作内容绝大部分是设备的技术管理。现代设备管理强调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把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结合起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了求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优化,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就是把设备管理范围扩展到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过程,从整体上保证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1 把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时刻牢记“防患于未然”
设备作业安全是衡量设备管理单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必须确保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只有安全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将安全事项列为员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施工期间,操作员必须要确保设备的安全调运、运行和停放,坚决避免机械事故和零部件被盗现象发生;还应注意随机辅助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如拌和站、龙门吊,无论是在拆迁还是在正常生产中,都需要诸多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制定严格的安全工作守则,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如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穿着醒目的工作服。保证人员和机械有着安全的工作、运行环境,是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度的重要前提条件。对机械从业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大对操作员的管理力度。与机长和操作员签订《岗位工作及安全责
任书》,与设备维修人员签订《设备保修质量责任书》,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把机械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安全责任心,若机械发生人为故障或事故,则按责任书规定给予处罚。
在日常工作中,监督操作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程所需的施工工艺操作设备,坚决避免违规操作;并要做好设备运转记录、机械保养维修记录的填制工作:如实反映出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如实反映出机械消耗的各种油料的数量;如实反映出机械保养、维修 的日期、具体操作人、维修部位、更换零部件的名称等,并在三天的时间内及时上报设备部门。规范机械的保养、维修工作
(1)重视保养,减少维修
机械在施工期间,督促操作员严格按照机械保养规程,做好机械的保养工作,保养内容包括例行保养、定期保养 和特殊保养,真正做到及时发现并彻底排除故障隐患,这是确保机械有着较高的完好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工期紧,施工任务重的情况下,有时还存在“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这是机械使用的一种弊端行为,极有可能因保养不及时而导致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对机械的维修应做到忙时抢修、闲时精修
为预防机械在突发故障,在工作中建立维修人员联系卡。同时安排操作员配合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好设备,以确保机械设备有着较高的利用率,监督维修工作,确保维修质量,并做好维修记录。
机械处于闲置状态时,要求司机要仔细、全面地对其进行检查,尽量及时把机械的综合性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保证做到闲时精修,以备随时动用,坚决不允许抱有“机械不动不投资”这种错误思想。为了保证落实,制定了机械使用管理制度,如果司机因为检修不到位而影响了施工生产,根据影响的大小、设备停用时间的长短,对司机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觉性。建立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进行成本分析
设备的各种运行情况和经济指标,主要是通过统计数据反映 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设备管理者,必须充分重视机务统计的作用,这是机械管理的数据库,是机械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但可以为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开展单机核算,准确真实的反映机械费,为控制机械成本及时调整使用计划。
对于成本分析。根据操作员填报的《设备运转记录》、《设备保养维修记录表》和《设备油料消耗表》等报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分析,由此便可清楚的反映出各种设备运行中的费用,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于耗能大、维修费用过高的机械进行调查,及时的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便对机械运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机械设备始终保持较高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避免造成过多的资金浪费。
对于机械费的控制。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产量的作用,首先在任务安排时要考虑这一因素,防止靠外包队伍完成任务而自有机械闲置的情况发生,在施工中如发生闲置,可采用对协作队伍出租等方式提高利用率,防止机械车辆因固定费用高而利用率低而发生亏损。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严格控制油料消耗,严格控制机械修理费用,严格控制机械租赁费。加强设备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发挥机械效益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主动的因素,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成果的大小。同样,作为机械的直接使用者——机长和操作手,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本能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就不可能确保机械发挥出较高的机械效益。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的应用到工程机械领域,使工程机械的种类更加繁多、功能更加齐全、技术含量更高,这就对机械管理人员和操作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得机械的综合性能,掌握操作技巧,更要懂得相对应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要想做到以上几个方面,就必须通过加强学习这一途径,不但要充分利用冬闲时间,更应重视日常工作中的闲时,学习内容包括业务知识、安全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和节能知识,真正达到学为所用,使每一位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更好的发挥机械效益。
二、对租赁设备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1.设备出现故障延误工期因出租单位往往离施工工地较远,机械出现故障修理迟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签订合同时规定了 在租用期机械完好率必须达到90%以上,否则只付50%的租金。修理中我们积极协作,提供 各种方便以使故障机械尽快恢复,或重新租用机械。
2.机械人员不负责任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租用机械的随机司机,多是私人老板雇佣的操作者,老板不在工地现场,租金又是按天或台班计算,造成不讲质量混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按月租赁设备时,实际月结算租金=(合同月租金÷25台班)×(累计作业台时÷8)-应扣费用,月施工台班累计超过25个台班时按月租金额支付租金。由于天气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连续停机10天(含)时,按照停机台班支付租金,每天标准为公司同型号设备的日
折旧额加司机日生活费(15元/人天)。停机台班每日历天数按1个台班计。
3.在急用时租用机械停工延误工期。往往因吃住条件不满意,或对实物工程量计费单价不满意,司机有意延误,造成延误工期。针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对市场进行调查,提前联系好出租方,或以现金当天支付赢得市场信任。
4.紧缺设备设备租金较高。在某种机械市场紧缺时,租金偏高使工程费用增加。解决办法是广泛收集市场信息,联系几个出租方进行比较,在保证设备性能的前提下,选择租金较低的单位。
三、一点总结
设备管理是对设备既“管”又“理”。是对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调配等。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买配件、安排司机和修理工、电工;而是应该在设备使用的经济性、安全性、长期性上多下工夫,在设备的融与租上多下工夫,在提高司机的积极性上多下工夫。
在苏州参加设备管理会议的时候,苗总对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学工程、学计划、学项目管理,造就自己成为综合性人才,以适应企业、市场的变化。想一想很有道理,受益非浅。自己才刚刚参加工作,有太多的肤浅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超前意识的去准备工作。
分享0
顶
阅读(9617)┊ 评论(0)┊收藏(0)┊转载┊顶▼┊ 打印┊举报
前一篇:重庆森林
后一篇:七月--大学---离别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暂无评论。
第五篇:机械设备管理论文
浅谈机械设备管理
摘要: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情况,寻找工程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如何管理,以避免事故,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关键词:设备管理;机械
一个连续化生产加工企业,它的各项生产经营指标能否顺利完成,以低廉的成本投入创造出优质的产品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获取可喜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它所使用的设备性能和当前完好状态,特别是对多类多台设备同时参与集中生产控制的机械加工厂来讲尤为重要,因此,机械厂的管理者应当把机电设备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长抓不懈。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在于做好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减少设备事故率,减少维修投入,使设备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运行。
一. 工作中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比较缺乏,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 施工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恶劣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3.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先上岗操作一段时间,再去补办一个操作证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而对操作人员的实际培训工作却做得很不够。4.老旧设备更新不及时
一台陈旧的设备,已经丧失了工作的机械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或其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使用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不出现故障的能力),显然,此时机械设备已经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条件和规定期限,执行功能是否会出现故障已经不可预料,这就造成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大,易发生安全事故 5.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二.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落实包机制
包机制就是指生产工人对机器设备包使用、包维护、包寿命的一项责任制度。具体做法是:各单位根据所管属设备的特点,确定每台设备的包机责任人(个人或班组),包机设备区域设置原则:包机人技能水平、设备特性、设备所处工艺环节位置、便于日常巡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⑴包机人对分管的设备必须经常定期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转和润滑情况,及时排除隐患,并详细记录检修情况。
⑵包机执行检修人员和运转人员联合包机,各自按分工范围进行工作,共同对分管设备的完好率、事故率、检修率负责,运行人员在业务上受检修人员指导。
⑶司机对自己看管的设备要精心维护、保养并随时向检修工反映设备的情况。
⑷包机人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向分管领导报告,并储备一部分常用的材料和备件。
⑸包机人对违反规程的操作者有权制止,当设备有问题继续运转将会出现重大事故时,有权报告调度后停止运行。
⑹各包机人和司机每月的奖金,与其所管辖设备的完好状态、使用率、事故率挂勾。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⑴、设备的常规检查:由包机人负责(包机人休班由班组临时指定人负责),检查内容有设备运转状况、电流、电压、压力温升、部件紧固和密封情况、噪声、易损件磨损、整机动作可靠性、性能发挥情况、润滑状态、安全设施等。上述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要有详细记录。
⑵、隐患排查:除包机人日常排查外,每周检修班组对所管辖设备全面检查一次和重点工艺设备进行两次重点检查,每半月车间(科)组织全面检查一次,厂每月组织抽查一次,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不留尾巴,力争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并制定严格考核,突出的问题在相应范围内通报。
⑶、设备保养:在开车前后进行,在不违反《安全规程》的前提下,也可在生产中进行。要求保证设备运行环境清洁,设备润滑按计划周期进行,减速机(含油冷滚筒)、激振器、液压系统的定期清洗更换等,并保证使用油品牌正确、油质合格。
⑷、设备计划检修:设备的大、中、小修均执行计划检修,设备管理部门在每月20日前完成下月的检修计划;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编制完成下一季度的检修计划;在10月底完成下一的检修计划。维修单位一般利用生产空闲时间按计划组织进行检修,确实需求时间较长的,由厂依据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时间组织进行。
⑸、设备的定期检测:包括各种仪表按规定时间进行实验测定,小型电器绝缘检查等等。3.设备事故处理与追查
凡因检查、检修、维护、保养和操作等原因,造成机电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而导致系统停产1小时或设备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以上者定为机电事故,要进行追查落实责任人和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⑴事故责任划分原则
①、凡属于设备外部能够发现的隐患部位、而未检查、未发现或未反映、未处理,最终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②、已发现设备隐患并及时向维修单位反映,但维修单位未及时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或措施不力,未彻底消除设备隐患而造成事故的由维修单位主要承担责任。
③、因设备内部隐患导致的事故由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④、因设备检修质量原因,在设备质量考察期内(大修3个月,中修2个月,小修1个月)的由设备维修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在质量考察期以外的按其他条款执行。
⑤、因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跟不上导致的责任事故,由承担设备维护保养、润滑工作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⑥、若属于材料备件质量原因造成事故,由安检会同有关部门鉴定确定等等。
⑵、事故抢修与处理
①、事故发生后,设备使用、维护等相关单位应立即到事故现场,了解情况并参与事故处理和过程监督,为正确采取措施和划分责任提供依据。②、事故发生后,主要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事故报告,在48小时内交安检和分管厂领导各一份,报告内容有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和防范措施。
③、责任单位交上报告后,属于一般事故由安检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事故分析处理,重大事故,由分管厂领导召开事故分析会研究处理。
4.建立机电例会制度
每月下旬由厂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机电例会,内容包括:厂设备管理部门分析当月设备管理情况、计划采购落实情况、设备检查完好情况和下月机电设备管理要求;各车间(科)设备检修情况及材料需求情况;供应部门组织货源情况和对使用单位的考核情况;安检部门对设备事故处理情况和下月设备安全运行要求;各车间机电管理经验交流等。
5.设备安装验收
设备安装是否按规定进行,保证质量直接关系到以后设备性能的发挥,维护量的大小、事故发生率,设备安装作为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管理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各项施工项目均应有详细的记录,较大的项目应有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参加人员应了解施工内容、掌握施工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参数。施工完毕后,设备空负荷、重负荷运行28小时以后,一切正常后组织验收,办理移交手续(包括技术资料)。
6.设备技术改造
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突破,随着生产工艺的变化和设备运行中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就要对设备技术改造,要敢于采用新技术、新办法、新材料,制定小改小革评定办法,每月组织各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厂的技改项目进行评比,对突出有功的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促使广大职工献计献策,充分挖潜。
7.设备选型采购与外修
⑴、设备采购(包括备件):计划要求准确可靠,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力争通用性,在选型上注意可靠、先进,采购过程中把握住质量关,严格入库前验收,不合格品坚决不用。
⑵、设备外修:送修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选择维修单位要保证长期可靠,修复的设备要进过维修单位、厂管理单位、设备使用单位三方同时对质量严格验收合格才能入库。
8.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安装图纸、运行检修记录、事故处理、改造等等,它是设备的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的保存,可以为设备运行性能分析、总结出事故规律、备件需要组织时间、摸索维修经验等提供帮助。
9.维修人员培养
设备管理离不开一支维修队伍,管理者要对维修人员不断的进行培训提高,方法可以采用职工相互自学、竞赛、送厂方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使个人技能提高才能有效的发现隐患,减少事故率。另外,及时为维修人员配备维修工具,检修时巧干不蛮干,避免维修时造成设备损坏。三.工作中的机械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
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
好的工作状态。
5.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影响施工。
四.相关管理制度
1. 设备完好标准
2. 设备检修规程措施 3. 设备检修周期规定 4. 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 5. 制度落实奖惩办法 6. 小改小革评比办法
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