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5: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第一篇: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详细阐释,并对终身教育理念下如何更科学、有效地推进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观念

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终身教育理念成为建设社会文明与推进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终身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现代成人教育有着直接关联,换言之,基于现代成人教育长期发展背景下逐渐衍生出终身教育理念。目前终身教育理念广泛传播,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理念与成人教育之间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加强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推进终身教育理念广泛传播相辅相成。目前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发展与成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就终身教育理念形成来源来看,是基于成人教育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终身教育理念被认为是一个对成人学习、发展、创新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理念,该理念形成本质上与成人学习必要性与社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产物,对推动社会更好发展,促进成人自我价值实现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将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详细阐释,并对终身教育理念下如何更科学、有效的推进成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展开进一步分析。

1终身教育

1.1终身教育的阐释。自1965年朗格郎(PaulIJ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来,终身教育的思想现已得到了国际社会和教育界的普遍认同,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涵盖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等核心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成为指导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未来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近半个世纪以来,终身教育理论的广泛传播,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由终身教育的产生所引发出的巨大作用力和影响力,实际上远远超越了教育自身的范围。大凡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包括日常生活领域,亦都无不受到其冲击波的强烈震荡”。“教育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变革新关系的形成以及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的必要,宣告了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或者说学校教育时代的终结,人类社会进入了后教育时代”。

1.2终身教育理念推动了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在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各个国家对成人教育的进行开放政策,也对成人教育进行教育预算的支出。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教育,如果像过去一样,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者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这是不可能的了。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或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教育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现在,教育和未来的培训和教育任务的新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建立和发挥的作用能够为国家的教育奠定深厚的基础。如今,成人教育已经成为了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它是终身教育实现的主要的手段和实现终身教育理想的基本条件。终身教育以个人一生自愿学习为主,要求有个性化、多样化、非职业化的特征。在终身教育的本质中,个体发展多样性,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它就是以人为本,个性为辅,道德品质为优,增强学习的能力为主。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的发展也在侧面反映出成人教育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职能,发展可持续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拓展自己的视野,成人教育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劳逸结合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2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创新

2.1彻底变革陈旧的成人教育观念,进一步强化对发展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理论上来看,虽然“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一种思想已经全面渗透到了成人教育工作中来。然而,现实中常常并非完全是这样,作为突破教育观念、制度、模式、内容、方法等的一种新型教育-成人教育,其观念的树立与更新决不是一帆风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始终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对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没有一个全面、深人和公正的认识。鉴于此,很有必要重新认识成人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成人教育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培养各方面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为大众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实现教育民主化,提高民主法制意识、参政议政能力,实现和保障公民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2适应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注重成人的非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强化对非正式的非正规的成人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是附属于社会的一个体系,它必然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当今“教育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变革新关系的形成以及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持续性教育和学习的必要,宣告了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或者说是学校教育的教育时代已经终结,人类社会进人了后教育时代”。由此,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非正式学习是今后成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人教育工作有理由要从这一现实出发,研究非正式学习的发生发展规律,重视和相应地组织好成人的非正式学习活动,做好非正规的非正式的成人教育管理。

3建立和健全为学习者服务的教育机制和体系

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是以个人对学习的需求与社会整体对教育的需求为前提。不同时期的不同阶段,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国家和企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当今的社会是人才的竞争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存,就要接受教育和学习,获取生活在社会中本领和本事,是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对成人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很多的成人返回学校学习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种技能,所以,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开发为人们持久服务的学习教育制度和教育服务体系,是当代教育部门和教育家研究的课题和重要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在要求着处于社会中的人们要有更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对社会中的求职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学历证明是进入自己理想企业的基础,没有文化的人们只能成为最底层的劳动者。因此,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成为了成人自己的愿望,文盲时代早已过去,拥有更高的学识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知识水平要求的越来越高。人们的一生都和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人才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无论是成人教育还是终身教育,人们都要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体系,促进未来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云.终身教育理念与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1):15-18.[2]刘春雷.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3]张春梅.我国西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4]刘青.终身教育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5]徐立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分制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利灌溉关乎土地是否高产,农民是否有良好收成,因此深化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的改革,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新农村建设时期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新农村建设

1新农村建设中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制度不健全

新农村水利灌溉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灌溉区用水体制违背国家相关标准,导致管理政策的执行力较低,当出现突发状况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灌溉效果不佳,同时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二是农民节水意识不强,在灌溉过程中漫灌,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农村地区水资源相对干净、无污染,水资源较为丰沛。

1.2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在部分农村实施时,效果并不理想,脱离农村实际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部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而忽视了农村现实和农民的需求,导致工作出现混乱与矛盾。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实事求是的基本工作指针,要求农村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发展自己的优势,规避或改进劣势而实现经济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在建设过程中照搬成功案例而忽视了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地理条件等,导致工作效果差,这一点在水利灌溉管理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次,在农村水利灌溉的改革过程中,协调工作开展不到位,新农村的建设小至农民利益,大至国家利益,因此在实施时必须要坚持国家政策方针,农村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展开工作,然而大多数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并未做好协调工作,容易厚此薄彼,不仅不能够很好的处理问题,甚至会导致问题的恶化;随着现代经济形势的改变,较多企业开始从城市向郊区或农村转移,而企业的驻扎,尤其是污染、消耗水资源较大的重工业企业必然会对农村水里灌溉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在大多数农村并未得到很好的协调[1]。

2创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的对策

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度的增加,政府对于农村水利灌溉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并采取了较多政策来推进农村水利灌溉管理机制的改革,如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投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开发[2]、建立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对水利灌溉管理机制进行改进对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2]。

2.1转变观念,加大水利灌溉投入

“等天下雨,靠天吃饭,要政府救济”这一思想是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思想,由于受到地形限制,西北地区的灌溉难度较大,而在中东部地区,农户灌溉设施落后,灌溉方式较为陈旧等均是导致灌溉效率低的一项重要原因[3],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可在政府的政策倾向下,结合财政辅助来加大水利灌溉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水利灌溉设施,完善“建水、蓄水、用水、管水、活水”机制。

2.2调动农民参与水利灌溉管理的积极性

农民是水利灌溉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水利灌溉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只有农民积极参与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水利灌溉建设。当地政府要改变传统的政府包办状况,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水利灌溉建设的意义,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的宣传,充分的尊重农民意愿。

2.3强化管理意识

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农业人口众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水利灌溉管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灵活的改变管理手段,不可强硬对待,避免造成管理较大的冲突。要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认识,确立水资源战略为国家战略的观念。维护工程项目,重视水利灌溉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

3结束语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农业生产的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农业水利灌溉规划布局较为随性,同时国内农村水利设施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应用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创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者:徐永峰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新坝水管所

参考文献:

[1]艾尔肯麦麦提.创新水利灌溉管理机制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田水利,2016,(8).[2]张陆军.农村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3]吴占胜.农村水利灌溉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14).

第三篇: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论文

关键词:重点学科;管理;机制

摘要:重点学科管理机制,是重点学科建设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的规范,是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重点学科管理,创新重点学科管理机制,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时俱进求实、精细和谐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为基本原则,确保机制的先导性、组织协调性、运行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

重点学科是大学发展的龙头,对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有效管理,已经成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函待解决的问题。创新重点学科管理,构建长效机制,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实现。

一、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机制

1.重点学科与管理

重点学科是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按批准立项权限分为国家重点学科、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学科。自1987年由原国家教委组织开展第一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以来,高等学校逐步完善了三级四类重点学科体系,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重点学科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

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重点学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加强对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保证建设成效,自首次评选国家重点学科后,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学科的制度建设、制定规划、中期监控、监督与检查工作,同时结合1993年启动的“211工程”建设,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形式,加大了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资金投人,使国家重点学科管理逐步迈人健康、规范的轨道。2006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高等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国家、省(市)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并建立健全了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重点学科管理机制

所谓机制就是指管理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行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从重点学科管理的角度,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应该理解为:重点学科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的关系,是对重点学科建设过程属性的抽象概括。由此可见,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学术队伍、科技信息、科研成果和实验设备等人、财、物诸要素构成重点学科管理机制调整的主要内容。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所谓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机制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才能得到体现,因此,高等学校应该在适应国家学科建设体制条件下,合理调整和配置学科经费和学术力量,在规划管理、组织结构、团队建设和经费等方面建立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和效率与公平机制,提高重点学科建设效率。

3.创新机制是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重点学科管理机制要调整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人财物,其中,最大限度提高人的积极性,是学科管理机制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因此创新机制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中,尽管影响和制约学科建设内在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是最主要的,要确保重点学科建设效率,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的学科建设团队和高素质学科管理队伍。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就是通过目标管理机制,科学确立个人与团体的目标、责任与利益,实施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保障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确保重点学科建设速度和质量。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例如在重点学科的学科经费、学科组织和学科政策三方面,当学科经费一定时,学科组织和学科政策调整得比较好的单位,就比经费差别不大而组织和政策环境欠缺的单位,学科发展要快些,成效要显著些。如果学科组织和学科政策虽然能够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但经费缺乏,学科发展也会受阻。因此,在学科建设上,高等学校对这三个方面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学科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注意更好地发挥学科组织和学科政策的效应,同时也应注意到,并不是学科经费充足,就能弥补学科组织的缺陷和学科政策的失误。可见,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重点学科机制创新原则

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因此,机制创新必须遵循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的客观规律。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国家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投人很大,成绩斐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在学科运行、目标管理和激励监控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机制。重点学科机制创新就是要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时俱进求实,精细和谐管理,提高效率创新。因此,遵循客观规律,确定科学的原则是重点学科机制创新的基本前提。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要确保重点学科建设效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科建设全过程,自觉遵循高等教育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科建设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是学科建设效率的集中体现。学科建设和管理要始终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因此,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必须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评价和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和主观能动性,使人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赋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之人情味和人性化,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让规章制度充满“人文性”,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学科建设的主人,成为重点学科建设内在的强大动力。

2.公平与效率

效率与公平是指学科管理活动从价值取向上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兼顾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核算投人成本,讲效率,是现代经济环境生存的基本规律,成本管理是高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要投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坚持效率原则。如果管理成本太高昂,好比砍了一颗参天大树只为做一根牙签,投人大,产出少,效率低,将影响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影响高校的竞争能力。重点学科机制建设在讲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不讲效率的机制没有生命力,但是,如果效率失去公平也不会长久。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第五分粥法”案例,深刻地伺述了管理工作中责、权、利和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的原理。在学科建设中,学校领导、学科管理人员、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团队成员都应当树立公平效率意识,在经费安排、资源配置中体现公平,实现学科建设及其管理工作低消耗和高效率。

3.民主与精细

学科建设与管理牵涉到许多部门和环节,要确保效率,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精细化,按照学科建设目标,科学合理地将责任和权力分配到各部门和环节,甚至每个细节中去,形成一个管理处处见、权利层层有、任务个个当、责任人人负的运转机制。这种运行机制的建立依赖于学科建设客观环境的保障,但更取决于学科管理机制的决策方式。优秀成功的管理实践表明,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民主决策可以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机统一,使管理的过程和结构有机统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规矩”采取与下级商量、与专家商量的方法,使上下都有一种责任感和整体观念,就更容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执行时也更容易得到下级支持,阻力少,失误少,效果好。

三、重点学科机制的创新

重点学科建设能否取得明显成效,管理至关重要。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全过程管理,是重点学科建设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重点学科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管理运行机制、重点学科管理激励机制和重点学科建设监控机制。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建设的关键是创新,通过创新不断完善机制,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制度条件。

1.理念创新,确保机制的先导性

管理制度创新是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创新理念确保管理机制的先导性,则是管理制度创新的源泉。目前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一般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收到了一定成效。南京大学对国家重点学科实行学科特区管理模式,他们的经验是:要实现学科创新,首先是理念的提升和建设思路的创新。南京大学结合并把握学校现状,以国际一流优势和特色为日标,积极探求新的学科建设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通过学科特区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学科,实现异军突起,并带动相关学科发展。而实际情况是有高校没有用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科建设的问题。比如有的认为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钱,只要有足够的经费投人,学科建设就会得到快而好的发展,所以一味等着政府拨款或学校投人,而不是用学科建设来发展学科。有的只关注在校内争取经费投人,不关注或者放弃校外资源的争取;有的忽视学科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仍然习惯于“单打独斗”的方式,造成学科间壁垒森严,严重阻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既不利于形成学科群体优势,又不利于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等等。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的先导性,首要的是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通过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让人人都明白重点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人人都明白在重点学科建设的责任。

2.强化管理组织协调,创新学科管理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构成管理机制的主体,是学科管理组织的构架及制度共同对学科建设的引导、规范和控制作用的结构性合力,赋予学科管理组织结构内容和活力。学科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和建设规划机制等。当前,重点学科管理缺乏科学的学科建设组织协调机制,严重影响了学科建设效率。重点学科管理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缺乏有效协调,甚至互相推诱、相互抵触,学科建设“政出多门”。在一部分人的意识里,学科建设只是少数人的事,与他们无关。在职能管理部门,有人认为学科建设只是学科办的事,与其没有什么关系,工作重心完全游离于学科建设之外,甚至作壁上观。此外,忽视学科建设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建设,造成管理效能低下。重点学科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就是要加强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功能,确保机制运行规范。首先要理顺、调整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职能,做到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各行其道,殊途同归;其次,重视管理协调研究,加强管理协调规范建设,充分做到学校职能部门、院系与学科之间和管理人员、学科负责人与学科成员之间的利害相连,相互理解,相互协调;再次,要建立完善灵敏的信息系统。机制运行必将产生矛盾,只有快捷的信息,协调才能及时;只有信息准确无误,协调才能得当,效率才能高。要想获得及时、全面、真实的信息,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灵敏的信息系统。

3.绩效考核,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在有机组合学科管理内在要素中,发挥激发、鼓励、支持、关怀等作用的方式和过程。重点学科建设关键在人,人力资源管理是重点学科管理的重点,其核心就是积极调动和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其潜在能力,确保实现重点学科建设目标。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动力,科学、高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运行环境。近几年,高校为了激发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在制度建设上正逐步完善,但是在管理的具体措施方面,执行不够得力,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从重点学科管理的整体情况看,存在一些缺陷:缺乏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急功近利,注重单个学位点的建设,忽视学科整体优势的形成;重物轻人,没有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组织机构的调整,忽视学科之间协作、互动机制的形成;重立项、轻建设,注重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任务完成的质量;重项目研究、轻学科内部管理,无法实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因此,重点学科管理要实现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就必须辅之严肃的约束机制为保障,通过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发挥其调节、监督等作用,实现重点学科建设全过程管理,及时解决机制运行矛盾,确保重点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2004年9月Meizhong Jingji Pinglun,ISSN1536-9048 中國煤礦安全生産管理機制創新研究*

華北科技學院科研處劉過兵**華北科技學院人事處顧秀根

摘 要: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現行安全生産管理體制存在的不足,幷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從“以人爲本”的理念出發,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運用現代管理思想,提出和建立了一套更完整的、更科學的、更嚴密的和法制性更强的管理體系的方案,爲政府决策和扭轉目前安全生産被動局面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煤礦事故安全生産管理機制創新

1〃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中國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注目的偉大成績,綜合國力增强,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帄正在向小康邁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帄迅速提高。但是近年來國有煤礦接連不斷地發生重大惡性事故,鶏西煤礦、淮北蘆嶺煤礦、山西陽泉煤礦的瓦斯爆炸等,傷亡嚴重,影響極大。地方小煤礦情况更爲嚴重,徐州賈旺煤礦瓦斯爆炸傷亡數目巨大,各省小煤礦重大事故接連不斷。爲什麽中國煤礦重大事故會屢屢發生,問題出在哪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和反省。

據統計煤礦是國內事故最多傷亡最大的一個行業,其死亡人數占整個工業死亡人數的60%以上,比其他11個工業門類死亡總人數的總和還多,年死亡人數近萬人,相當于1小時就有1人死亡。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是發達國家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據統計1981-1999年期間,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就發生5971起,死亡39480人;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872起,死亡16269人。據1996年底的統計,全國省屬以上國有煤礦塵肺病患者達17.5萬人,已累計死亡5.4萬人,現有患者121278人,且每年約有3000人死于塵肺病。煤礦事故和塵肺病給人民生命帶來巨大傷害,給職工和家庭造成極大痛苦,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不利的影響。

2〃中國煤礦安全生産管理機制現狀分析與研究

1983年國家安全生産管理實行“國家監察、行政管理、群衆監督”的三結合體制,此階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安全生産,取得了一定成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國務院1992年提出,從1993年開始實行“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衆監督”的四結合安全生産管理體制。這一體制的推行强化了安全生産管理,推動了安全生産管理體制的改革,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實際運行中仍存在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2.1企業負責存在問題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大企業的自主權,對企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有些企業過分强調自主權,而忽視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由于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素質和意識不强,誤認爲自主權擴大,安全管理可以松綁,就有了忽視安全管理的傾向。他們擅自削减企業安全機構,减少企業安全管理和檢查人員,减少、節流或挪用安全經費,放鬆安全培訓。爲擴大企業經濟效益而“以生産擠安全”,片面追求産量。甚至隱瞞事故,欺上瞞下,無視黨紀國法。一些私營小礦主無視工人的生命安全,一張生死合同可以包攬* 華北科技學院院內基金項目

劉過兵(1947-),男,教授,政府特貼獲得者;1970年北京礦院畢業,進修于莫斯科礦院;主要從事采礦、安全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地址:北京東燕郊華北科技學院科研處,郵政編碼:101601,Email: lgb12131@ncist.edu.cn.**

41一切,達到無法無天的地步。

2.2行業管理存在問題分析

行業管理在一定時期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國家大力推行企業制度改革,轉換經營機制,逐步取消行業部門對企業的直接管理。特別是一些特殊行業,例如煤炭行業,行業部門在技術指導、監督檢查和安全生産管理的作用等方面受到一定影響,行業管理也就成了無木之本。

2.3群衆監督存在問題分析

群衆監督的願望是好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監督行爲一般發生在上級對下級、主人對僕人的情况下。理論上講工人是企業的主人,領導是人民的公僕。但實際上由于市場經濟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職工與企業的關係發生了改變,企業的主人是企業資本的占有者,職工只是與企業建立了一種勞務關係。在這種勞務關係下,職工無法對企業經營者進行監督,所以群衆監督在大多數情况下形同虛設,根本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2.4國家監察存在問題分析

國家監察是國家對企業安全生産進行監督和檢查,用法律强制推動安全生産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實施,查處和追究事故的原因和主要責任人,依法行政,維護安全生産的嚴肅性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但由于法律意識淡薄,目前在監察執法上受到的各種干擾較大。在查處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的行爲中,追究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對違法行爲實施經濟處罰時,某些地方領導出面干涉正常執法活動,開脫說情乃至阻撓執法。在依法查處和查辦重大事故責任人時,各種領導和人物出面講情,甚至用非法手段賉賂執法人員,干擾正常執法,影響極壞。

3〃國外安全生産管理經驗

3.1美國煤礦安全與健康情况分析

本世紀初美國煤礦事故也很頻繁,1907年全國煤礦事故死亡3242人。美國歷史上也曾發生4起重大的煤礦事故:1907年西弗吉尼亞州費爾蒙特公司孟農加煤礦發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62人;1909年伊利諾言伊州查理煤礦發生一起火灾事故,死亡259人;1947年伊利諾伊州塞特拉利5號礦發生煤塵爆炸事故,死亡111人;1968年西弗吉尼亞州固本公司9號煤礦發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8人。此後,由于美國加强煤礦安全立法和監察工作,同時由于開采技術和安全技術上的進步,使美國煤礦安全狀况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1996年以來美國全國煤礦每年事故死亡人數已控制在40人以下。資料表明,1998年

美國各行業事故率指標的統計顯示,煤礦事故率遠低于建築和機械製造等其他行業,已成爲最安全的行業。

在礦工健康方面,美國礦工塵肺病發病高峰是在20世紀的30至6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的《1977年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法》,規定煤礦粉塵標準爲2毫克/立方米,這是目前世界上最爲嚴格的粉塵標準,因此使礦工塵肺病人數大幅度下降。1992年1月至1997年6月美國煤礦塵肺病人數爲1904人。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煤礦歷史上安全事故也曾十分嚴重,如今已得到有效控制,成爲最安全的行業。這是嚴格執行安全法規,煤礦開采技術進步和加强煤礦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反映,很值得世界各國借鑒,特別是值得中國借鑒。

3.2.美國煤礦安全管理機制及效果分析

3.2.1加大安全投入

安全生産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完善法律、社會、經濟、行政等各方面手段,經過長期的努力來實現。增加安全投資幷完善投資的實際效果,無疑是一項儘快控制和扭轉事故多發的重要措施。

美國近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重視幷合理地進行安全投資是提高企業安全生産水帄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1969年頒布和實施的《聯邦煤礦安全與健康法》,要求礦主投資購買安全設備幷設置專職監管人員,當時全國在用于購買安全設備和改善通風條件等措施方面還爲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撥款,用于煤礦和金

42屬及非金屬礦的安全與健康工作。撥款數額幾乎年年增加,如1994年爲1.95億美元,1995年爲2億美元,1996年爲1.96億美元,1997年爲1.97億美元,1998年爲2.03億美元,1999年爲2.15億美元,2000年爲

2.28億美元。

美國政府對煤礦安全科研工作的投入也很大。聯邦政府每年撥一定數目的款項用于科研工作,其中一半以上支持煤礦安全和保健科研項目。

3.2.2嚴格安全管理

實行嚴格的逐級負責制,安全責任明確。由于一旦發重大事故,除遭受法律制裁和經濟損失外,煤礦還存在倒閉的可能,所以煤礦主對安全親自抓,幷對安全實行逐級負責,把責任落實到人頭上。

美國除國家有完整的安全監察體系外,州政府在環境資源部設有負責礦山的安全人員。如賓夕法尼亞州政府就有50人負責礦山安全工作。他們受州政府領導,執行政府的法令。他們和聯邦政府的監察人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如發現礦方違章隨時可以處罰。州安全檢查人員每年對井工礦進行不少于四次,露天礦不少于兩次的全面安全與衛生檢查。

礦業公司(其下屬有十幾個或幾十個礦)也有自己的一套業務保安系統。如固本礦業公司有分管安全工作的理事,公司下設安全處有工作人員9~10人,安全監察人員熟悉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安全法規,每年要制定公司的安全行動計劃,幷組織四次安全大檢查。

礦方的責任比較明確,管理人員有嚴格的職責範圍,各司其職,分工明確,每個人的職責、權限及上下級的關係都有明文規定。各礦均有主管安全的副礦長,按礦規模大小不同,設安全檢查員2~4人。這些專職檢查人員都是經過專業訓練幷取得合格證書者,他們認真按章辦事,幷對檢查情况寫出書面報告交礦長簽字,以便使問題得到解决與落實。

礦長、工長都必須經州政府一級機關的考核,發給證書,才能在本州煤礦任職。礦長是安全全面責任者,他幾乎天天下井,對危害安全的問題親自指揮處理,對安全工作認真負責。工長是關鍵職務,即是生産一綫的指揮者,又是安全責任者。他對礦長指示嚴格執行,特別是在安全問題上,不按礦長批示辦事,出了事故個人負責。工長每班工作前3小時按規定檢查安全情况,要把作業地點全面檢查一次,班中也要檢查,發現隱患在指示牌上公布或馬上處理,當情况威脅人員安全時要立即撤出人員。

每個工人也必須按工種責任制和操作規程盡職盡責地工作。如誰未盡到責任,出了事故就追究其責任。

3.2.3實行全員强制性安全培訓

美國對煤礦的管理人員和礦工的安全培訓非常重視,《1977年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法》明確規定對從事采礦業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必須進行强制性的安全技術培訓;培訓計劃必須經部長批准;法律還規定勞工部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負責這方面的工作。

1983年美國又重新修訂了《礦山安全規程》,對安全健康培訓作了詳細規定。勞工部還頒布了對礦工進行强制性健康和安全訓練及再訓練條例。美國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的經驗是:“監察重要,培訓比監察更重要”。

美國礦工都具有高中文化水帄,受雇新工人被錄用後,必須接受安全基礎知識的培訓和法規的教育,井工礦培訓時間不少于40小時,才能上崗工作,然後在有經驗的礦工帶領下,實習半年,半年後,才能獨立工作。

安全監察人員如發現上述人員未經安全培訓教育,無證上崗時,要立即命令撤離工作崗位,幷對礦主進行罰款。由于有了完善的培訓過程,大大提高了礦工的技術操作素質,减少了因違章操作引起的灾害事故。這也是美國煤礦安全事故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3.2.4礦工參與安全管理

美國煤炭公司强調以人爲中心的管理,煤礦管理風格的特點是開明和開放;生産中發現問題,由管理人員和工人代表一起開會研究解决,法律保障礦工有參與安全管理、監督以及舉報的權利,井下設有可直

43撥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的舉報電話。

美國的管理作風是發現問題及時解决,如果礦工對管理人員有意見,礦工可以向他的隊長投訴,隊長有責任處理這類問題,且必須在24小時內給予解决。如果沒達成一致意見,則礦工可將意見以書面形式呈報礦委會和礦級管理人員,如5天之內仍不能達成協議,則將投訴信送交工會代表或老闆。如他們在7天內還解决不了,則交仲裁人處理。由于工人都經過培訓,因此每個人都能够高效率地頂替其他人員的工作。例如,人手短缺時,必要時電機工人可以組成一個采煤隊。工人一旦發現各種不安全的危害因素,立即向工長或礦長反映,幷采取措施,消除隱患。

3.2.5工會參與安全管理

美國約三分之二的礦工參加了各種工會組織,其中參加聯合礦工工會(UMWA)的人數約占礦工總數的41%。聯合礦工工會自1890年成立以來,爲團結煤礦工人、改善勞動條件和增加工資福利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

工會組織也設有專人對礦山隨時進行安全監督。對違章指揮,環境條件惡劣都及時提出意見,解决不好時要抗議,要罷工,對違章操作,玩忽職守造成事故的礦工,工會不給撫恤。

3.2.6强制執法

20世紀30年代,美國煤礦死亡人數每年都在1500人以上。50年代以後,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安全裝備的不斷改善,特別是1952年《聯邦煤礦安全法》的正式頒布,煤礦安全狀况有了明顯好轉,煤礦死亡人數大幅度减少,由1950年的643人下降到1960年的325人。60年代美國發生了幾次重大傷亡事故,如1968年美國弗吉尼亞州法明頓煤礦發生了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8人。固本煤炭公司一煤礦發生火灾死亡57人。迫于社會壓力,美國聯邦政府對煤礦工人的安全健康的重視起來,于1969年頒布了新的《聯邦煤礦安全法》,經幾度修訂,在1977年又經議會討論通過,由卡特總統批准頒布。

①國家强制執法

大量關閉不合乎標準的小煤礦。美國在開始實施《聯邦煤礦安全法》的過程中也付出了很大代價。70年代初,有2000多個小煤礦因無法達到新法規定的標準而關閉。

花巨資購買安全設備。由于新法對煤礦安全條件、技術裝備和勞動保護提出了全面、系統、嚴格、具體的要求,幷加强了安全監察機構和人員的監督執法權力,迫使煤礦經營者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改造安全設施如通風和防塵設施、巷道支護維修以及安全設備儀器等。全國煤礦在購買安全設備和改善通風條件等措施方面估計花費了12億美元,這也爲今後煤礦的安全生産奠定了基礎。

此外,美國煤礦主還每年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資助礦工繼續教育和培訓,以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實際技術能力和防灾、救灾能力。

②强制執法的效果

安全狀况大爲改觀,死亡不斷下降。經過70年代後的調整和技術改造,煤礦已基本適應了政府法規對安全生産的要求。礦井抗灾能力得到加强,有效地控制了礦井重大灾害事故的發生,傷亡事故逐年下降,煤礦安全與健康狀况有了很大改善。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從1970年的260人减到1999年的34人,現在,美國煤礦事故死亡率已低于工業和公路交通運輸等20個其他部門,成爲最安全的行業之一。

事故和職業病造成的損失大大减少。實施新法後,美國各種必要的監督機制和科學管理走上了軌道,工傷事故明顯下降,事故和職業病造成的損失和撫恤金的支出大大减少,如火灾和爆炸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從1960~1963年的4.5億美元减到1971~1974年的0.78億美元。安全投資所産生的經濟效益越來越明顯。

有利于調整煤礦産業結構。實施新法後,由于大量地質條件差、産量低、效率低、安全狀况差、用人多的小礦因達不到新法的安全標準而被關停,煤礦安全狀况迅速好轉,反過來又有利于優化煤礦産業結構。礦井規模不斷擴大,已由1976年的9.5萬噸上升到1986年的18.3萬噸。礦井個數不斷减少,已從19764

4年的6553個减少到1986年的4424個。經過調整,生産效率和勞動效率很快達到了新的水帄,幷爲礦井安全奠定了基礎,控制了礦井惡性灾害事故的發生,傷亡事故逐年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僅1980年~1990年間,美國煤産量增長24.9%,而職工總數减少31.1%,礦井帄均全員效率提高106.2%,事故死亡率降低了57.6%。目前,美國煤炭工業已成爲勞動生産率提高最快的少數工業部門之一,變得更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4〃中國煤礦安全生産管理機制創新研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産模式與計劃經濟完全不同,企業的隸屬與管理系統發生了變化,安全管理機制也必須改革與創新。本課題研究結果是,安全管理機制的內容可簡要歸納爲六個方面,24個字,即:依法管理,國家監察,以人爲本,企業負責,依靠科技,職工維權。

4.1 强化依法管理

4.1.1依法辦礦、依法生産

煤礦的設計、建設和生産必須依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産法》、《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範》、《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的有關規定,任何與之相違背的都屬于違法行爲,都被視爲犯罪行爲,會給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財産帶來巨大損失,違法者也將被繩之以法。因此,煤礦的管理者、生産的組織者、决策者必須加强法制觀念,樹立强烈的法制意識,抱著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依法辦礦、依法生産,確保生産必須安全。

4.1.2建章立制嚴格煤礦主要生産指揮者的資格審查制度

波蘭采礦動力部規定:大學學歷是礦長必備的條件之一,各礦的總工程師必須由采礦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擔任,幷且礦長、總工就任之前,必須通過最高礦山監察局的考核和考詴。其中包括專業知識、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成績不合格者,絕對不能任職。

建議中國也應該立法,規定煤礦總工程師及以上生産主要指揮者,在任職前,必須通過注册安全工程師資格考詴,持證上崗,否則不能任職。這樣選擇煤礦主要幹部,才能使各級領導整體素質提高,增强專業知識,有效减少和避免盲目指揮、違章指揮、指揮不力等現象,及時糾正違章作業。

4.1.3依法整頓治理鄉鎮煤礦

治理整頓鄉鎮煤礦應學習美國的經驗。20世紀50年代美國也曾小煤礦林立,爆炸事故頻繁發生,曾引起社會很大不滿。爲此,美國推行了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對國家資源進行拍賣,然後進行勘探、建井、開采。購買者要想贏利,就必須達到一定生産規模,必須對資源精打細算。安全方面也應學習美國,要求礦主事先交納足够的事故處理保證金,提高傷亡事故賠償標準,規範賠償行爲,提高事故成本。還應借鑒德國的經驗,建立煤炭行業工傷保險體系,將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緊密結合,利用差別費率、浮動費率和安全生産獎罰政策,促使企業真正重視安全。

加大對鄉鎮煤礦的整治力度,廣泛開展安全評估,對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小煤礦立即關閉。建議立法建章,强行向鄉鎮煤礦派駐“特派安全工程師”,幷由鄉鎮煤礦付給定額工資,監督鄉鎮煤礦的安全生産。特派安全工程師由國有重點煤礦選派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原單位工資照發,幷實行定期輪換制度。

加强對鄉鎮煤礦的法律和安全培訓,提高鄉鎮煤礦職工的安全及防範意識。增加安全設備投入,增加機械設備投入,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帄,减輕工人勞動强度,提高井下作業的安全性,確保安全生産。

4.2 加强國家監察

依法行政和依法監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産管理的主要方式。安全生産的法律、法規是安全生産的保障,各級安全生産監察部門必須健全執法、監察體系,增强行政執法意識,以法律爲準繩,依法行政、依法監察,排除干擾,嚴肅法紀,樹立國家監察部門的權威性,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爲的懲治力度,加大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懲戒、懲罰,維護安全生産正常秩序。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

5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對造成特大事故的責任人給予嚴肅處治,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責任。

4.3 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

中國的安全管理機制必須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形成以人爲本的機制中心。在安全生産管理中,必須以保證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爲最高原則。必須高度重視人的生命價值,重視人的健康和生存價值,尊重人的精神、情感意識。堅决杜絕以危害人的生命和健康去換取物質財富與經濟效益的非人道行爲發生。安全生産人命關天,企業的各項制度、措施、規程都必須以人爲本,以維護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爲根本出發點。

4.4 明確企業負責制

企業是安全生産的主體,企業應對安全生産和職工的安全與健康保障負全面責任。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先進的、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采用現代安全管理辦法,加大安全經費投入。企業的行爲必須符合國家安全生産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法制的環境下自我約束,不斷完善安全管理,不斷進行安全技術改造,堵塞安全漏洞,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嚴懲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人員。尊重科學,文明生産,加强對職工的安全培訓,營造企業安全文化氛圍。預防重大事故的發生,控制和排除重大危險源,實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4.5 依靠科技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要實現安全生産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淘汰落後的生産設備,盡可能的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健全安全生産信息網絡,實施和完善自動化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對井下五大灾害建立適時監測報警系統。井下職工必須配備多功能新型安全防護自救儀器和用品,開發井下遇險人員地面快速定位系統和快速救援系統及設備,開發多功能遠距離搶險救灾指揮系統及設備,提高救援能力,縮短救援時間。

4.6 保護職工維權

企業職工有在生産勞動過程中依法維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權利,企業必須遵守國家法律保障職工的權利,杜絕對職工侵權現象發生。職工應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職工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有知情權、安全健康保障權和受教育權。職工可以通過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等渠道實現維權目標,也可以通過法律仲裁、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嚴禁企業管理者對職工監督的打擊報復行爲發生,工會、紀檢監察應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維護職工的正當合法權益。

5.結束語

安全生産是個永恒的話題,責任重于泰山。它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命財産和家庭幸福,因此每個人都應高度重視安全,都要關心安全生産。虛心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完善中國的安全生産管理機制,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點,以適應人類文明的發展,符合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過兵:中國煤礦安全生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焦作國際采礦會議論文集,2002(4)

2〃毛海峰:從安全生産管理體制到安全生産運行機制,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1)

3〃王顯政:美國煤礦安全監察體系,煤炭工業出版社,200

1(責任編輯:劉翔、夏婷婷)

第五篇: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探讨论文

一、引言

在高校财务资源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从观念到机制,管理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面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来进行创新改革,以顺应时代背景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意义

第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受财政经济影响。其一,高校教育并非义务性质。社会形势的发展使高校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逐渐被人们接受,高校财政资源有所提升,另外,高校所获得的相关服务费用也有一定增加,因此高校财务方面变化加大,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推行,为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对相关单位部门管理进行合理配置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满足高校后勤社会化需求。随着社会进步与改革,高校的后勤部分逐渐走出原有的高校行政机制,具有了自主经营性质。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也是一种考验,表面上的分离导致实质中财政与权力混淆不清。后勤部门的独立用人、资金调用等对高校财政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部有关领导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对高校管理有效加强,并将其财务管理放在首要地位。包括对经费流通的监督、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等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改善,研究分析学校自身存在状况,并加以解决,以推动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财务环境的改革发展下,想要更好地适应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从全方位进行了综合性改革,但在目前一些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管理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由于高校接受国家投资,但却执行独立的资源人力管理,并没有承担有关的责任制度,因此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与监督还不到位,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改革造成一定困扰,减弱了相关的创新性。[1]第二,管理体制科学性需要增强。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执行的制度对学校财务部门的财权责任分担造成一定的矛盾性,财务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模糊不清,使财务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合理的进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2]第三,缺少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系统是对财务资源利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可以对学校各项财产的去向与使用进行合理考察,并且及时采取对策进行优化改善。但目前一些高校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校自身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3]第四,管理人员素养还有待提高。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中,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对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影响。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是一些高校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办学国模的扩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工作没有很好的落实导致的,从而营销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相关对策

第一,构建合理的监督制度。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中,首先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监督制度,其中包括对财务制度、监管体系的完善、相关机构执行力的提升等等。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有效机制的实施与控制,建立与当地政府、社会大环境三者之间的监督与互动,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同时也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提高财务管理科学性。以财务管理的观点分析,对于资金的流动管理比盈亏状况更要关注。例如将信贷资金规范到财务预算的管理当中去,建立全新资金平衡的财务关系,在预算制度中注意科学合理性,提升其真实性,将预算与高校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保证高校资金的稳定与安全。另外,对高校原有会计机制进行改革,可在原有基础上增设科目,来巩固高校财务资金稳定性,同时提高其核算的科学性。第三,完备财务评价体系。高校财务的管理机制离不开整体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按层次满足动态需求,将绩效与风险评价摆在基础,全方位角度进行高校预算以及资金最终使用效益评价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最终评价目标,用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改革发展。包括:高校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最终运营绩效指标的评价分析、高校财务未来发展潜在能力的评价分析、加强高校各部门资金分配与效率的评价分析、财务部门对外投资的收益评价分析以及社会效益的相关评价分析等等。第四,高校财务管理团队的能力提升。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督促其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加强,提高个人思想政治意识与观念。将维护财政纪律放在首要位置,服从相关法律法规,将诚实守信、恪守原则作为工作基本,担负起财务服务的工作职责;其次,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加强。通过学习增强其科学管理财务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部门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去;最后,要实行相应的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定期对其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作用于意义的简述,深入讨论了如何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为阅读者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刘要军.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机制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王旭林.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析[J].财务管理,2009.[3]杨子辉.论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

下载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1前言结合安全管理机制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逆向保险激励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资金;如果发生事故,施工企业支付赔偿金。......

    成人教育论文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十八大以后,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要求和部署。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落后阶段,新农村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就整体......

    物流管理机制创新

    促进我国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实现物流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破解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创造更为完善的制度环境,释放物流产业......

    成人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论文

    摘要:成人教育担负着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且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成人教育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认识成人教育的任务,并不断探讨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机制建设研究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的构建虽有所突破,但整体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试点城市的政策依然处于长时间的酝酿争论之中难以出台,有的城市虽然出台了政策却依然停......

    创新流动人口科学化管理机制

    创新流动人口 科学化管理机制 该县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上,进一步优化体制,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抓好流动人口医疗、教育、就业、居住等服务,切实推进......

    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机制 统筹城乡党建和谐发展 王晓峰 加强党员分类管理,是尊重党员个体差异、满足党员个性需求、挖掘党员个人潜力,建优建强党员队伍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加强......

    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机制创新探讨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因而企业对人才的管理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从分析当前企业人才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