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考试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5分)
miáosuìxīnlónɡkān
()准麦()温()蒙()不()设想
二、按一定的顺序把下列每组词语排列起来。(9分)
1、工具书书字典小学生字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中华轿车车轿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镇江市中国亚洲江苏省丹徒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8分)
1、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2、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3、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4、无法申诉而被迫含忍的冤情。……………………………()
四、选词填空(4分)
激动 激情 激烈 激励
王宁叔叔是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他满怀()地讲述了一次与越南侵略军进行()战斗、全歼敌人的经过。听完报告以后,我们的心情非常(),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我们前进。
五、修改一段话(4分)
一天,张林对我说:“去年暑假。他到福州参加少先队员优秀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多姿,有趣极了。它虽然丰富了大家的假期生活,而且学到了不少知识,这样的生活多么意义啊!”
六、回忆课文填空(6+2+4+4=16分)
1、当然,追求应该是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麦穗》)
2、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的芦笛》)
3、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是
____________说的。
4、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是____________说的。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4+4+2+4+4+2+4=24分)
泥 土
你曾注意过那咖咖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您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每当您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哪来人类生物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人类也正是这样,哪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地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可是你注意了他们的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
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1)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2)家家户户都知道。()
2.读句子,用带点词语造句。
(1)它虽然被无数人踩着,但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虽然……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没有泥土,哪来树木花草呢?
如果……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没有泥土,怎么会有人类生物呢?
没有泥土,就不会有人类生物。
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中的“朵朵鲜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泥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通过写泥土,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除了文中提到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以外,还有哪些人也具有这种精神(至少举出两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30分)
题目: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提示: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爸爸、妈妈、老师、伙伴、同学或其他人说,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作文。字数在450左右。
200
300
400
500
附加题:(3分)
这是某地的一个路牌,请看路牌,说说在当地去大港、镇江、扬中分别往什么方向走?
大港往()走,镇江往()走,扬中往()走。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备课教案第七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
备课教师:胡卫林 备课时间:2016年11月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三、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看老师写题目。(师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诗题?
认读“聿”字。
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
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代著名的()诗人。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生背诵)
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自己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读懂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等待与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谁愿意来读一读古诗?指名多位读。
3、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还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质疑。
5、理解了诗意,你认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板书: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
6、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我想问一问同学们,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诉他的儿子这些呢?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想象,发言。
7、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请大家看插图,在一个冬天的深夜,陆游在灯下专心读着书,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奋笔疾书,之后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
(1)指名说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8、请你也来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
指名读,评价。
背诵。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积累陆游其他的古诗。
四、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孜孜不倦 有所成就
少壮工夫老始成。持之以恒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出真知
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反思:
《观书有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
3、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古诗,谁来读课题?(2人)一起读。
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3、能用“熹”组词吗?还记得“熹”的意思吗?
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打开课本,我们来读诗。
二、正确、流利地读诗
1、放声朗读,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3、检查预习情况:
(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
(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
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
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
2、你说得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 吗?
(1)生读诗,说给同桌听。
(2)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
3、是的,这打开的“镜子”可漂亮了。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
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
5、同学门,站在这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活水
生说原因(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
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师:对呀,是不是搞错了?小组长赶快带领组员讨论一下,这池塘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1)小组讨论
(2)指名交流
(3)看来这池塘在这里是有所指的,那活水同样也有着深意。谁再来说一说?(板书:头脑---------灵活)
(4)是啊,每天的读书学习就是那池塘上流大源头活水,只有日日读书,你的头脑才会明澈如镜,才会云影徘徊。所以题目是(生读)
(5)题目的意思是朱熹在看书时产生了一个感想,这个感想就是------(齐读诗)
四、背诵古诗
1、我想作者在读书时一定是又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他感受到读书对于自己的意义,他要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告诉天下所有的人,怎么写呢?直接说“啊,读书重要,读书能让你头脑清楚、灵活。同学们,这样行吗?
2、(出示挂图)我们来看图。一天早上,朱熹披衣走出院门,他看书沉思,不时抬头望望远处的翠山,低头瞧瞧脚边的野草,他大目光停留在池塘里那跳动的波光云影上.突然,哗哗的流水声催生了他的灵感,他知道怎么去表达心里的意思了。(生齐背)
3、你记住这首诗了吗?自由背,指名背。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前面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关于读书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千古名句。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
2、全班交流,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
3、小结:有人说,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你才更有智慧。有人说,能够摄取书中营养的人要比吃得更多的人更健康。同学们,读书吧,因为每一本书就是一级级阶梯,你每爬一级,就意味着向智慧。向成功迈进一步!
六、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方塘 清 活水 心智 明 读书 教学反思: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掌握本课生字词。
3、能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
4、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学与问的关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突破:
图文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结合。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2、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质疑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咱们六(4)班的王老师可有学问啦!我们还可以说王老师有?(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现在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齐读课题)《学与问》。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师:老师知道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这篇课文,不知同学们预习情况如何。在检查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出示生字词
不懈追求
瞬息万变
沈括
相辅相成翱翔
芳菲
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能者为师
日新月异
五彩缤纷
(1)指名读
(2)提醒字音、字形,描红“瞬”(3)齐读
3、生字词掌握得很扎实,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也不错!其实在读书时,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思考两个问题:1找一找文中写学与问的关系的句子?2文章重点写学还是问?
(1)指名回答1,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我们平时恐怕听得比较多的就是要认真学习、好好学习,那是不是说问不重要呢?引读上面两句话。
(3)是啊,学、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问)
2、课文围绕“问”,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默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答,板书:为什么问
怎么问
3、为什么要问呢?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板书“为什么问”)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2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首尾呼应)(3)齐读。
4、小结:通过读书,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继续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思考:我们该怎么问呢?(板书:怎么问)
(1)、学生自读
(2)、指名说,师相机引导
(3)、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为了让读者能更透彻的理解,作者还给我们举了两个名人的事例,分别是?说理+举例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读了心服口服!(板书:说理+举例)4、3人小组把2——4自然段轮流读读,再次体会作者的这种写法。
5、指名读这2个事例。
四、总结全文
1、两位名人的事例教育我们不仅要勤学更要养成好问的习惯!因为?出示句子,齐读(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2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问。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4、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谁来读读。
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5、其实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有很多,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搜集!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两题。
板书设计:
学与问
为什么问 怎么问 说理+事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学与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主要是讲什么?(问)
2、是的、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围绕“问”,进一步走进文本,去触摸作者思想的脉搏。
二、为什么问?(“问”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问呢?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问很重要)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是很重要的。齐读
2、同学们,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问就显得更加重要(再读:“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3、知道了问有这么重要,那我们又该“怎样问”呢?
三、怎样问?
默读课文2-4小节,想想作者告诉我们该怎样问?
(一)、多问(好问)
1、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板书:好问)
2、哥白尼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好问)你从那里读懂的?
抓住“经常”“缠着”——引导学生读好
(学生也可能从省略号读出——好问)
3、补充介绍哥白尼——引读: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4、哥白尼如此伟大的成就,以及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难怪作者会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二)、能者为师
除了好问,我们还应怎样问?
1、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请教别人)浏览第3节
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能者为师”(板书:能者为师)
2、齐读第3节有关内容。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3、学到这里,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两句名言: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谁想读?)——(齐读)
(三)、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
同学们要想获得真知,做到了好问,能者为师就行了吗?还要怎样问?
1、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板书:勤学
观察
思考)——齐读
2、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为我们列举了我国宋代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默读第4节,想一想,从哪你读出了沈括的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
3、学生交流(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
(1)
沈括怎么知道: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很远的?(引导学生体会沈括的善于思考)
(2)
抓住“仍然”体会心里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索,所以后来去山里时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道理。(重点品读善于观察思考)
4、正是凭着勤学好问和善于观察思考沈括——补充沈括的主要成就。
可见,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是啊,同学们!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结合板书)师述:勤学、好问、并善于观察、思考,相信一定可以获得真知。(板书:真知)
2、出示第5节,引读———
(1)“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是指什么?
(2)你们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读读这两段话,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 a、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b、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3)(指名说)你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吗?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个别评价),并引读:“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我)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我)探求,你(我)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相信大家都能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都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齐读a、b、句)——引读最后一句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23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借鉴写法
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 10 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教学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目标】
德育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教学方法】
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角度】
品读——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 铁砧 漂 砾
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③不是甘心情愿的。④牵强、理由不充足。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
――(简要回答)“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2、文章层次如何划分? 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作诠释;④分类别。
4、品读课文语言特点。(1)学法介绍。
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呢?我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体会,去理解。(2)教师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如: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因而文章的语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3)学法实践。
学生读课文,继续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品味语言,然后先小组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②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③“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④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 ――成群的鸟的叫声。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 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说明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降低说明难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
四、布置作业
1、读了第二部分第二层后,你们知道石灰石和漂砾是怎样形成的吗?
2、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
五、板书设计:
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
大自然的文字
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文字
空中文字及认识它们
介绍大自然的文字分说大自然文字
地上文字、石灰石、漂砾
总说认识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反思: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为什么要样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样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读报的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
四、授课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
2、读准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
魔力:比喻使人着迷的吸引力。
息息相通:呼吸相同。比喻彼此意气相投,亲密无间。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趣十分动人。
充溢:充满;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陶冶:烧制陶器的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二)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1、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出示:原来读报迷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①你从“九霄云外”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读报着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②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2)仔细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出示句子:
“这样一来,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性,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基本点“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习第二、三段。
(1)用直线画出描写读报方法的句子,用你喜欢的发式读给大家听。(2)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3)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4)怎样读报?划出有关句子.(5)除了书上介绍的还有什么方法?
读题阅读法、粗读细读阅读法、剪贴法、资料摘录法、读写结合法、小组读报法
(三)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那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这些放在自然段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名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总结全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了报纸带给我们的巨大诱惑力,具体介绍了如何读报的正确方法,指出了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必要性,具有蒲很强的感染力。
读报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如何读好报
读报的收益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六上)
古诗两首
一、抄诗。
()()
二、新词释义。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少壮:年轻的时候。无遗力:用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天光:天空的光辉,目光。鉴:镜子。
徘徊:来回地走。本课指水中云影的浮动。清如许:这样的清澈。渠:代词,相当于“它”,诗中指“方塘”。为:因为。
源头:水发源的地方。活水:有源头而时常流动的水。
三、综合。
1、形容读书刻苦勤奋的成语:
韦编三绝 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废寝忘食
2、形容有恒心的成语: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
3、形容没有恒心的成语:
虎头蛇尾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有始有终
4、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 托尔斯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
5、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见《练习与测试》)
6、美文欣赏:
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
昨天夜里,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大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水少时,很多人花费力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大船可以自由地在江中行驶了。阅读感悟: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观书后的感受,说明了读书积累知识的重要性:我们要想在生活中应付自如,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就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这就如同只有江水上涨,船只才能轻快行驶的道理一样。学与问
一、抄词。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钥()匙()不懈()探求 瞬()息()万变 .....请教()沈()阳 括()号 兴()许().....芳()菲()尽()寺()庙()仍()然 ......相()辅()相成 勤()学好()问 翱()翔 .....
三、近义词。
成功(胜利)好奇(惊奇)启发(启示)疑团(疑问)奥秘(秘密)强健(强壮)
四、反义词。
打开(关闭)升起(降落)晴朗(阴暗)强健(虚弱)
五、排列顺序,并写出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走进景山大门,只见绿荫下到处开满鲜花。
()下得山来,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果园,满树的丰收果实向我们频频点头。
()十月的北京阳光灿烂,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红日渐渐西沉,火红的晚霞把景山映照得更加美丽了。
()在万春亭山,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全貌尽收眼底。()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景山最高点万春亭。
按 顺序排列
六、综合。
1、形容有学问的成语:
学富五车 博古通今 才高八斗 才华横溢 满腹经纶 博学多才 博学多闻 学贯中西
2、表示勤学好问的成语:
寻根问底 不耻下问 刨根问底 追根究底
3、表示变化快的成语:
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白云苍狗
4、表示颜色多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5、和桃花有关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
6、有关“学与问”的名言警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东汉)王充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大自然的文字
一、抄词。
()()()()()()()()()()()()()()()()()()()()()()()()()()()()()()
二、给加点字注音。
了()解()即()使 炎()热 耸()立 .....铁砧()预()兆()贝壳()花岗()石 .....青苔()搬()运()田野()懂得().....
三、近义词。
炎热(酷热)耸立(矗立)预兆(预示)茂密(茂盛)假如(如果)请教(求教)
四、反义词。
厚(薄)炎热(寒冷)普通(特殊)
五、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蝉非常喜欢音乐,它爬行的时候,()爬,()唱歌。
2、刘老师讲的课()有趣,()不拘谨,同学们都乐意听。
3、他们()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出其不意地活捉了敌人的团长。
4、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在区运动会上获得了亚军。
5、我们()唉声叹气,()奋发图强。
6、星期天,我们常常碰头,()他来我这里,()我去他那里。
7、他()去过那个地方,()已经记不清了。
8、()天气这么冷,()我身上还出汗呢。
9、()中途下起了大雨,田径比赛()继续进行。
六、综合。
1、描写自然现象的成语:
云:乌云翻滚 天高云淡 乌云密布 云开雾散 雪:白雪皑皑 鹅毛大雪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风:狂风怒号 风调雨顺 风和日丽 和风细雨 月:月移花影 明月清风 风月无边 月白风清 水:水平如镜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微波粼粼
2、气象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练习7
一、多音字组词。
觉jiào()教jiāo()假jiǎ()juã()jiào()jià()壳 kã()少shǎo()为wãi()qiào()shào()wâi()
二、根据词语写出读音相同的字。
xióng()猫 英()()才大略 虎背()腰 xiâ 松()()逅 一()千里()磨杀驴
()气 不()一顾 机()浑身()数 shùn()间()利 尧()()理成章 fǔ()助 肉()()败()首帖耳
()底抽薪()头()摸 杜()pái()徊()队()坊()忧解难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他()在偷懒。
2、()爸爸来了信,()我放心了。
3、他非常关心群众,()群众都愿意同他接近。
4、()明天不下雨,我们()去公园过队日。
5、()不浇水,种子()会发芽。
6、()你坚持每天练习,字()一定会练好。
7、()勤奋学习,()会取得好成绩。
8、()是谁,()要遵守纪律。
9、他非常关心群众,()群众都愿意同他接近。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试卷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相比于前一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阅读能力有所提高,作文内容越来越丰富,很多同学的作文水平提高飞快。郑皓文、李天宇、徐小涵进步很大。
二、试卷情况分析:
从整整试卷来看,难度不是很高,主要侧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日积月累的能力,于是对于一些上课听讲不认真和理解能力稍微差点的同学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进步最大的同学是李天宇,已经连续两次得A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自己也笑言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等级分布:A**24人,A*:22人,A:18人B:2人
具体分析如下:
1、按要求写词语中的描写声音的词语出错较多。
2、该要求该句子中,改写比喻句,有的学生改成“嘎羧要走的消息像利箭一样传遍全村”。
3、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出现问题有运用关联词语不当,或者在用关联词语连句子时,在后半部分很啰嗦的又一次出现了主语。
4、省略号的作用出错,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前两个是“列举的省略”和“话未说完”,因为这是课堂中记录过的,但第三个作用“语意未尽”因为只提过没有让学生记,出错较多,只有几个同学做对了。
5、理解句子中“你从老人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什么”,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写成:老人对海鸥很喜欢。
6、“老人眼睛变得生动起来”的原因学生感悟比较深刻,王一帆等同学的答案非常好。
7、第二个课外阅读问题比较多,如“霎时间”和“刹那间”的区分,“咽喉”的不同意思等,需要细细给学生讲解。
8、本次习作是写动物与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学生完成的很是不错,尤其是周新、袁浩翔、赵越、李明希等同学的文章,读来让人有落泪的感觉。
三、纠正措施:
1、在课文的讲解中,对于重点语句、段落以及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讲解清晰、透彻,做到学生理解并掌握。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
3、基础知识的积累要善于归类。
四、拓展练习:
按照要求写出成语,每类两个:
1、描写动物:
2、描写人物神态:
3、描写人物外貌:
4、描写人物动作:
5、描写人物品质:
6、描写颜色:
7、成语故事:
8、描写声音:
第五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Lí jiānɡ fěi cuì wú xiá zhú fá pínɡ zhànɡ niànɡ zào
(漓江)(翡翠)(无暇)(竹筏)(屏障)(酿造)
ɡuǎnɡ shà zōnɡ hé fén shāo chuí liàn
(广厦)(综合)(焚烧)()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8分)
微波(pō bō)围绕(rǎo rào)伐木(fá fà)还坚劲(huán hái)乘船(chénɡ chènɡ)峰峦(luán làn)画卷(juǎn juàn)附近(fù jìn)
三、补充词语并回答问题(9分)
波(澜)壮(阔)峰()雄()连(绵)不(断)
云()迷()(盛)气(凌)人()峰()立
千(峰)一(仞)兴(国)安(康)()峰突()
(1)形容山的特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水的特点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9分)
1.“危”的解释有:①不安全 ②损害 ③高的;陡的 ④端正。“危”在下列句子中应选的解释是:(1)桂林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3)(2)这种危害人们财产的行为必将受到惩罚。(2)(3)河面的冰很薄,如果还在滑冰是很的。(1)
2.“甲”的解释有:①爬行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上的硬壳②围在人身体外企作用的装备③居第一位。在“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甲”应选第(3)中解释。
3.“看,海边上不时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这句里的“海”指(树林)。“白色的浪花”指(松树的叶)。
4.这里的岭的确很多,()的,()的,()的,()的,()的,()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的那种险句。
五、修改病句。(3分在原句上修改)
1.经过老师的,魏强同学明确和端正了学习目的2.黄鹤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3.小丽荣幸的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六、按要求做题。(10分)
1.默写古诗《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吟:_______莫等闲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