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始,一切来得及美文
是的,我30多岁才开始学编剧,确实太晚。可是我确定自己喜欢这行,既然迟早要做,相比四五十高龄,我现在做,就已经是早的了。
我们所在的每一天,不都是我们生命中最年轻的时刻吗?所以,与其花时间去挣扎去纠结,何不现在就滚去好好努力,缺哪补哪。
我把能买到的所有编剧专业书买来,一本一本地精读。
我把经典的剧本,比如《肖申克的救赎》,直接背了。
我把《老爸老妈浪漫史》看了4遍,笔记都记了6万多字。
正因为我比别人开始得晚,我更是对这行充满了敬畏。
正因为老了,没有更多时间可以挥霍,我才要更珍惜现在,极致专注,爱我所爱,做我所想。
因为我深信,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以前当记者的时候,认识一个姑娘。她的故事简直狗血度超过韩剧。
跟她相比,我的人生不值一提。
18岁生日之前,本来要高考了,她家出事了。爸爸豪赌,把家产输光了,高利貸找上门,说不还钱就要把他爸弄死。她妈妈吓坏了,情急之下,把她卖给一个58岁的老头。老头是开工厂的,愿意出她家欠的钱。她哭,哭也没用,还是得去。后来才发现,老头有老婆,还有两个。她就是一妾。
她怀孕了,生了孩子。4年之后,老头脑溢血死了。所有人都觉得她的人生完蛋了。有人给她介绍别的老头,让她继续当二奶。她坚决不。她数学很好,她一直想考到会计资格证,成为一名会计师。她带着孩子,换了个城市,开始打工,什么工作都做过。只是累倒还罢了,更要命的是穷。最艰难的时候,她每天只吃一片面包,还分两次吃。饿到路过沙县小吃,都想进去打劫。
白天拼命工作,晚上自学财会,花了比旁人多几年的时间,直到31岁才拿到会计证。现在她38岁,是一家公司的财务副总监。问她这么牛,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她?她说,高中的时候,她是班上最刻苦的学生,她的老师很喜欢她,鼓励她说:“以你的努力程度,你的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这句话让她永远不会放弃自己。
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时间不会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人,只有你自己。
王石说,他最佩服的人,是褚时健。
他的人生才是大起大落。牛哄哄的企业家,一夕之间跌了下去,坐了牢。从监狱里出来,褚时健已经70多岁了。他决定重新创业。
王石去云南看望他。褚时健的满头白发与创业的豪情,在那一刻触动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有人说老是什么?老就是,买香蕉都不敢买绿的。
怕香蕉还没放熟,自己就挂了。
褚时健完全不是。
橙子挂果要6年,而褚时健当时已经75岁了。
75岁的他,在期待81岁时的成功。
那些说哎呀我都28了才开始学法语会不会晚了点?我都34了去学法律应该来不及了吧?你们好意思吗?!
老不过是你想偷懒、想逃避、想放弃的借口。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有个梵高奶奶,70多岁才开始学画画,然后在香港开了个人画展。
王德顺知道吗?就是之前微博上很红的走T台的79岁大爷,在《重返20岁》里演爷爷李大海。他也是个怪咖。49岁才开始北漂,60岁才开始练肌肉,65岁才开始演影视剧,79岁走红。
据说海尔集团张瑞敏,66岁,迄今还保持每周读两本书,一年读一百多本。
我希望等我真的老了,也能这么牛。
60岁,去美国留学,读个电影学硕士博士啥的。保持那种每天都在进步的状态。顺便观摩校园里的小鲜肉。唯唐想来找我玩,我很不耐烦,没空没空,老娘忙着呢。我才不要当那种坐在家里眼巴巴盼着孩子来看我一眼的可怜老人呢。他不来看我,还成了犯法了。我不要。
不管多少岁,不管在什么年纪,我都会努力,因为我只不过是想成为自己喜欢的那种人。
4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20岁的努力的自己。
6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40岁的努力的自己。
80岁的时候,我会感谢那个60岁的努力的自己。
很喜欢一句英文谚语:种树的最佳时间是25年前。仅次于它的最佳时间是现在。
第二篇:一切从平静开始美文
沏一杯热茶,置于书桌上,打开台灯,看茶叶在玻璃杯中上下翻转、伸展,任由思绪和着一股股茶香慢慢升腾。抑或,仅仅是平静地坐着,宛如此时,品味着以前写就的珠圆玉润的文字,任淡淡的墨香沁入心脾,达到一种灵与性的交融。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他的全部劳作都蕴含在一张纸上。从一张张淡薄的纸中,能够看到明净的湖面里如水的青春,能够看到劳作者身影里生命的活力,能够看到无语乡村里故园的落花,能够看到父母皱纹里爱的博大……
当曾经的文字以平缓的流速再次经过我眼前的时候,当往昔的岁月以饱含的神情遥遥地涉梦而来的时候,我总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可能,像无法躲避某种引诱,不自觉地靠近美而真的壮景。此时,我的心灵在升腾,血液在行吟。于是,灵感又一次迸发,铺开稿纸,播种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一亩方格纸。这样的生活,已成为我平淡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写作在今天对旁人来说已经无足轻重。
也许,只有在此时,我才能更平静、更坦然地珍视生命;也许,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更真实、更纯粹地享受生活。在碎片的整理中感到快乐,在文字的碰撞中渐渐沉醉,慢慢忘却了成长过程的幸与不幸。“如果你用一双诗性的眼睛打量周遭、审视世界,你会发现生命的许多地方都充满了诗意。”脑子里突然闪出这么一句,话语的内容很清晰,可作者的名字却朦胧。不过,这个模糊的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追问了。
有位诗人曾说,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远离自然状态的时代,我只想起那些质朴而单纯的事物,并深深倾心于她们:花朵,流云,湖泊,山峦,星辰,乡村……偶尔,我也会想到夜,想到台灯,想到返家,想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在我写作的时候,我更多地想到怎样应用语言和文字以及它们的气味、色彩、声音和形状。它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流淌,如你我的心情一样,诗思与生命同步。
一切从平静开始!让我们走向她,融进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读每一个故事,听每一首音乐,看每一道风景……或许,这样会更好。
第三篇:一切都未来得及优秀日记
还未来得及,一起再上一节课;还未来得及,好好说说我有多么爱你们;还未来得及,好好说一句“珍重再见”。还有那么多的来不及,我曾以为的、遥远的离别,原来从来就在手边。
一年时光,足够让我爱上,爱上我的第二个家,爱上我的家人,更足够让我难分难舍。
分班,来得突然,让人难以相信他的真实。直到现在,我都宁愿认为:这只是一场梦,一场醒来、一切就会变回原来的梦,但我好像、再也等不来梦醒的一刻······分别,一直都是个伤感的词。明天过后,在教室里少了一群熟悉的人。抬起头,再也看不到那些嬉闹的身影。从此生活中,有些人,渐渐少了交集。
独自翻着相册,想着以往的故事,嘴角不禁上扬。我记得每个人的外号,只是不清楚以后叫出来还有没有人会应;我记得每个人的笑脸,只是不清楚还会不会有人冲着我笑。
老师说过我们就是一群奇葩,能聚在一起真的很奇迹。不知道是不是缘分作怪,让我们这群奇葩分离,好舍不得。好想再抱一抱我亲爱的同学们;好想再和他们上一节课;好想再和他们一起闹课间;好想再和他们一起吃顿午饭。没想到,曾经的习以为常,如今会成了一种奢望。
我亲爱的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请不要忘了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更不要忘了九班的情谊。无论在哪,都要照顾好自己。千言万语的不舍思念,说出口也只成了一句:“珍重!再见!”
第四篇:一切从爱自己开始美文
人的不幸是从小看自己开始的。
传统教育让我们从小就谦虚谨慎,大家都更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习惯下,自我的努力就变成了追赶别人的游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别人”越来越多,让人追得筋疲力尽,充满沮丧。
看别人活,活给别人看,在别人的阴影下,我,渺小而无力。
其实现实生活中,一切都强于自己的别人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艳羡的不过是别人好的一面。同样,我们自卑的,也只是自己不如人好的一面。
不能完整客观地看待别人,同样就不能完整客观地对待自己。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客观地看待别人,才能知道自己准确的人生定位。盲目的自卑比盲目的自大对人生地伤害更大。
天下众生,各有其命,不能简单地类比。对于自身的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与自己的过去纵向比较,冷暖得失,内心自知。
人首先要爱自己,进而才能相信自己。人无完人,对自己不要太苛刻。如果马云天天就知道照镜子,与自己的长相较劲儿,那一定是一个悲剧。
爱自己是不能有选择性的,爱自己的所长容易,但不抱怨自己的缺憾与不幸很难。初涉人生,每一个人都会希望满怀,但事遂人愿的故事似乎总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能看见的总是自己的艰难与坎坷。
这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误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看别人,往往只看到结果,而看不见过程;而看自己则正好相反,过程的煎熬有时甚至遮盖了结果的光彩,自己的人生因此暗淡无光。
尼采说,要爱命运。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要各安天命。与自己的命运和解,依循自己命运的轨迹,在有限的可能里找寻人生最大的幸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要学会给自己一个理由,倔强生动地活着。只有自己开始爱自己了,别人才会爱你。
要善于放大自己的所长,哪怕它微不足道,这是你自己的,将它放大了,就会成为你独特的品格,被人牢记,被人尊重。妄自菲薄是人生的毒药,任何一个强大的人都是内心坚定,充满自信的人。
不小看自己,再去高看别人。看高别人是为了让自己长高,而不是衬托自己的渺小。
一切从爱自己开始,这是人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阶梯。
第五篇:一切由诚信开始
一切由诚信开始
10高考2班
郑文杰
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答应朋友的承诺,言而有信„„这些就是诚信。你可别把诚信看作是天大的事,也别把他轻视了。一切由诚信开始。
如果诚信是一本书,那么你将会学习到犹如浩瀚大海般的知识。当你耐心地去阅读一本书时,你会是那么的爱不释手。你会发现书中的无比乐趣;发现书中的无限秘密;发现书中的精彩。换言之,当你诚心运用到你与生俱来的诚信时,你会结识到一群好友,为你往后的生活添加色彩,为你的生活带来惊喜。如果诚信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将会让人感到了信任和舒心。当你抬头观看那一片天空时,你会是那么的舒服。你会发现小鸟是那么的开心翱翔;你会发现白云会是那么的悠闲漂浮;你会发现阳光会是那么的灿烂。换言之,当你诚心运用到你与生俱来的诚信时,你会令你的朋友对你无比的信任,和你在一起玩,会感到愉悦舒心。如果诚信是一支笔,那么你将会令人感到放心。当你用一支笔将你心中的快乐,忧伤,秘密全都写出来时,你会发现你多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你会发现你的快乐,忧伤,秘密有人与你分享;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开朗。换言之,当你诚心运用到你与生俱来的诚信时,你会让你身边的朋友敢于把快乐和忧愁告诉你,让你去分享和承担,这样,你的朋友将会感到放心以及开心。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他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买到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可以说,“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 1 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我们青少年要做到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上学或参加各种活动,一定要准时赶到。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如果我们在履行诺言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至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就要向对方如实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完全不同两件事,所以说树立诚信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恪守诚信的传统美德,还要把“江湖义气”与恪守诚信区别开来,认清“江湖义气”的实质和危害,不被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习俗所污染,做到恪守诚信。
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又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秩序。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经商同样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
诚信,真的能让人感到信任,愉悦,让生活精彩,充满欢乐。一切由诚信开始,诚信真的能主宰一切,没有诚信,世界将变的黯淡无光,所有人都在装备自己。现在,每一个人之间的信任、支持、帮助都是由诚信筑起的,是诚信,把每一个人的关系而拉近。
诚信,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