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活着要有一项爱好杂文随笔
公路上,两排树迎风招展着,而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奋力前行,我要去汉皇祖陵景区。走一个地方看一个地方的风景,来到了丰县刘邦的故乡,怎能不去看望一下刘邦。走到汉皇祖陵景区后却有点失望,虽然占地面积很大,但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最重要是囊中羞涩,舍不得钱,不能进大门观赏。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我喜欢旅游,喜欢古建筑,但不喜欢墓。
不过已经来了,又不想这么快走,悠闲地点了一根烟,坐在绵软的草坪上。这时在不远处,传来了断断续续的二胡声。我喜欢吹笛子,对二胡也很感兴趣,跟随着二胡传来的声音慢慢地寻找了过去。很远就看见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坐在他的小摊位前,半眯着眼,拉着他心中的歌。老人很瘦,瘦的像一根木棍。我站在他的摊位前,拿了一瓶水,他放下二胡吃力的站了起来。哎哟!这身板,就像一双一次性筷子,还是不能用的,腰弯得跟弓一样。
老人收钱后又坐在了椅子上,拉起了二胡,拉的啥?我听不懂、也不知道,也许就根本不在调上,但是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人老了,要为自己找点爱好,找点事干,不像有些年轻人,一有时间就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也不像有些老人,有时间了就去打牌,在烟雾缭绕中浪费着自己的时间。
再看看这位老人的摊位,我敢肯定,就他这个摊位一天还卖不了一百块钱,因为除了几瓶水和饮料外啥也没有。但是人家悠然自得,这也算是享清福吧,在赚取一点生活费的途中,还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在学习中度过自己的晚年,在音乐的熏陶下度过余生,这样挺好。
也许有人会说,有钱人,年老了,退休了,可以到处去旅游,还会干这事?对,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活法,可是在这个社会贫民百姓还是占多数的。对于贫民百姓来说,人老了,干不动活了,也不能在家里等死啊?自己得找点事干。这时我想起了我在天津打工的时候遇见的几位老人,他们也是音乐爱好者。
在天津打工的那段时间里,只要到星期日,就到一处公园里去玩。每次走过一段小路时,总会看见几位老人,有拉二胡的、吹笛子的、弹电子琴的,好不热闹。每次走到他们表演的地方,都会停下匆忙的脚步,欣赏一会儿。当时我还想,当我到了他们这个年岁,我也拿上我心爱的笛子,加入他们的队伍,唱自己的歌、吹自己爱吹的曲子。再后来,走的地方多了,也见的多了,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爱好音乐的老人。他们的吹啦弹唱并不是怎么专业,有些还老跑调,但这总比一天无所事事,在麻将馆里打麻将好。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上。
人啊!这辈子不容易,生下来就得干活,也应该有自己的爱好,不能除了挣钱啥也不会,更不能除了工作之余就知道玩,或者打游戏。比起这些老人,我们有些年轻人真的是玩物丧志。
第二篇:爱好杂文随笔
周五傍晚,刚等到北美豹猫安凡,还未等到哈士奇雅雯,我就该出发了。匆匆拥抱了一下北美豹猫安凡,上了去市里的车,我不是没有看到家里人欲言又止的神情,但还是上了车。
是啊,孩子两周才回来一次,每次就这么短短两个晚上,我还要浪费其中一个去学这劳什子的毫无用处的古筝,在他们看来,着实是不可思议。只是我一向固执,所以虽然不解,他们并没有提起。
学古筝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一直到去年方下了决心开始学。到现在已一年半。这个学期,知道时间定在了周五,我也很是彷徨了一阵。毕竟要牺牲难得的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古筝。我很清楚,在我这个年纪,要坚持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多么的不容易。这次一旦中断,就很难再拾起了。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来打断你的。幸而俩孩子很是支持,都大度的表示他们更享受私人时间。
有时我想,还好我喜欢的是古筝,听起来比较高大上,所以对于我的行为,知道的人都只好说干劲真大,情趣高雅。若我说我是去打麻将,大概就是人人喊打了吧?
其实不论古筝还是麻将,都只是个人的兴趣,于人于己并无妨碍。得到的待遇却大不相同。每每有人问起,不耐烦的我不得不回答时,总是坏心地想,若我说我是去市里打麻将,不知他们会做何表情?
如今基本指法总算学完,开始学考级的歌曲,虽只是一级曲目,但弹着比练习曲总有意思多了。我也从开始时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变成了每日坚持练习一小时以上,除非出差没有在家的日子。每每在家中摇头晃脑一遍遍重复简单的曲调,心中很是平静安宁,甚至能体会到曲中的欢快。
真心喜欢的东西到底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北美豹猫安凡喜欢玩魔方,我也并不干涉,一个接一个的给他买,只是不时提醒他作业得完成罢了。人有一些喜欢的东西,日子便不那么难捱。想着等会可以做想做的事,手上的工作也好学习也好,速度都会加快些罢。
上完课,怀着内疚之心去买了许多好吃的回家讨好孩子。一进家门,却见北美豹猫安凡正对着平板视频研究他手上的魔方,全神贯注,还拿了小本子做笔记!而哈士奇雅雯则关了门在屋里复习。看来,我对于他俩也不是那么重要嘛。招呼着他们吃东西,愧疚之心稍稍减轻。
无论如何,古筝我还是会坚持学下去的。毕竟孩子渐渐长大,渐渐离开;只有爱好,才会一直陪着我自己。
第三篇:人活着要有信仰
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百年前的今天,几乎没人相信,4个月后,大清帝国覆灭。1988年初,只有3%的西德人认为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两德统一,而在这一年的11月,柏林墙倒塌了,次年两德正式统一。历史的发展常常出乎人们的预想,专制帝国和极权铁幕也并非想像的那样坚固。要有信心,坚持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让人不知其可的民族,一个道德颠倒的民族更是一个走向混乱黑暗动荡的民族。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它只要求人们相信它的教义,而不必知道“为什么”。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
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张闻天心语——“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
叶天底遗书——“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希望忠实的同志,不要以我死而灰心,继续奋斗。”
邓中夏狱中寄语——“一个人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也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受到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敌人只能伤害我们的肉体,却不能动摇我们的革命意志,更不能动摇我们忠于马列主义。”
再次重温先辈们的诗篇、遗书和寄语,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他们的铁骨,真正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在共产党员只是少数的时候,在大多数国人只能低头顺命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如何能用青春、生命和信念,谱写如此壮美的热血之歌?
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
信仰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没信仰不成世界,没信仰不成样子。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靠信仰滋养。
“什么是信仰?就是爱、和、真”。“自心与天道双向运行”。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找到幸福”。
“什么叫圣人?就是有信仰的人,和谐的人”。
“什么是对信仰应有的态度?尊重、包容、理解”。这种排序意思是不理解也要包容,不包容也要尊重。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网络上对“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这个话题炒得如火如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圣诞节就是西方人展示信仰的节日,而我们呢?人无信仰不行,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多都没有什么信仰(除了钱),那就很危险了。
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第四篇: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杂文随笔
清晨,我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大哥,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突兀的质询,使我猝不及防。
我的回答:题目太大,很难一下子说得清楚。别探讨这么复杂的哲学问题,每个人活得都不轻松,好好地活着吧。
放下电话,我的直觉告诉自己,好友今天心情不佳。凑巧的是,他的询问是披着西部早晨的霞光姗姗而来的,顿使我的大脑充满了探询的思考。
是啊!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类反复在脑海里淘滤的这个疑问,自古以来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是轰轰烈烈如灯蛾扑火?还是像流星飞驰燃烧自己?是子规的啼血?还是鸬鹚的奉献?我找不出合理的答案,我同样陷进了迷惘。
对这个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没有想到还会折磨起快乐的我来,但却又觉得我自嘲不起来。问题既然如此的青睐于我,那我就解剖一下问题的本身,先请问题坐下——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我肆意地想到,也许在哲学家的眼里,人活着就是探秘深邃的世界,诠释理性的目标;在诗人的眼里,人活着就是享受孤独,崇尚高出云霄的心灵境界;在数理学家的眼里,人活着就是推导一个严谨的逻辑、一个规范的程序;在文学家的眼里,人活着就是呐喊生命应该肯定的价值;在法学家的眼里,人活着就是追求权利的平等和行为的准则;在政治家的眼里,人活着就是勾心斗角、薄情寡义;在商人的眼里,人活着就是攫取金钱、尔虞我诈……太多的答案,太多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的解释!
就我的理解和阅历所得,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自以为宏观上可以这么概括:人活着是对生活实在、确切的感受,是有着趋于现实意义的、可以伸手触摸张目入眼的那种真实。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这里,粗浅的谈上几点,以期抛砖引玉。
一
人在被动中接受了生存的权利,就得有基于权利背后对于生命所承担责任的折射、生活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当一个人天赐活着的权利时,总是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周围的世界,尽管影响世界的半径有大有小,影响的程度有高有低,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存在让人会真切的感受得到。活着,除非你孤身一人远遁山林、不问红尘,否则就得遵循起码的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赋予你的所有责任。你得在少童的时候,给这个世界一份天真的纯洁和探知的感动;你得在成人的时候,上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下对需要哺育的儿女,平视周围的各色人群,被动接受社会的选择和主动地去选择社会。又由于你生活在一个社会当中,在尊重自己的同时须学会尊重别人,在为了追求理想和生存的舒坦时你得与人和谐合作、善意相处。生存的权利后面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在你占据自然与社会的一方天地时,你就得有与之对应的付出,也就是所说的生命的责任。
人活着,也可以将每一位个体比作为生存链上的一环,你要么好好的去完美属于你应该衔接的部分,要么就主动的放弃或接受社会与自然被动的淘汰。我作个不一定合适的比喻,社会与自然是两位商人,他们在给你生命价值的同时,时刻要收获的就是你的价值带给他们超额或者等额的利润。自然和社会很少做亏本的买卖,这种观点,我想需要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反复的体验、不断的幡醒。而这所有的体验与幡醒,则要建立在因为适应而产生的、正常人性自私的基础之上。如此看来,似乎很难但必须如此这般的对于行为进行规范的韬略。
极端自私而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是不具备生存的权利的,至少无法完全享受生存权利带来的乐趣,这就是道德意义上定位个体取得生存权的同时之于社会责任的互动结论。《杂譬喻经》有个不一定和现实接吻得恰到好处的寓言故事“蛇头蛇尾共争在前”:
很久以前有一条蛇,蛇头和蛇尾都认为自己是老大,于是便争吵不休。蛇头说:我有耳朵能听,有嘴能吃,行走的时候在前面,所以我才应该是老大。蛇尾说:我叫你走,你才能走;如果我不让你走,你就走不了。于是蛇尾就在树木上绕了三圈,并且呆了三天也不放行。三日过后,蛇头饥饿得几乎要奄奄一息了。蛇头便对蛇尾说:你放了我吧,我听你的,你是老大。蛇尾听到这个声音,马上就舒展开了自己的身体放行。蛇头对蛇尾说:我听你的,你在前面走吧!蛇尾于是便得意洋洋地在前面领着蛇头前行。没走多远,蛇尾和蛇头随即都堕入大深坑中而亡。
这个寓言在佛法中用来比喻众生常为自私的利益进行争斗而不互相谦让,结果导致恶果。试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现实版本如今依然在生活中流行,它劝化我们应该互相谦让,和周围的环境要保持和谐。
二
人活着是为了快乐,是为了追求活着的幸福、充实的精神空间和对生活的主动享受,这是个体生命始终奋斗的目标。
可以肯定的说,没有哪一个人会昧心地说到:我来到人世是为了受苦的。每位智慧和理性的人,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具备社会思维的时候,都会出于生存的本能冲着各种使自己社会地位提升、财富和荣誉的获得等理想而去,在个人的社会价值充分实现的同时,争取个人私利和欲望的最大满足。常言道:“没有人和舒服有仇。”即是而已。
我曾经在一篇小文中这样写到:人的一生就如从坎坷荆棘中向大海奔去的激流,迅疾而充满着艰难。但是,如果不遇着悬崖峭壁、石出于岸,就不会有飞溅的浪花,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人间壮景。因此,当我们面对自己曾经走过的童年在孩子们身上活泼的跳跃时,我们对于他们因为幼稚带来的种种不足,应该看作是带露的蓓蕾,在无知的天空下经受着风雨的洗礼,最终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当我们面对曾经走过的青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容忍那一份张扬的草莽,或因为情感的激动而挥斥方遒的尚未成熟的激越,而这份草莽或许会为自己带来创造的机会;当我们面对中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接纳那一份世故的深沉和城府,或因为世故和城府衍生的使人感到十分讨厌的“圆滑”以及念念不忘的失去的青春,而这种圆滑和对于青春逝去的感叹,有可能使自己会在感悟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当我们面对老年的时候,我们应该高兴的感谢生命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结尾,并不会感到衰老的挑战,获得一种在满足中不为谋生而忧和世事的纷争带来的劳顿,并且高兴于尽阅人间沧桑和生活的美丽。所以说,生命的快乐是挤出来的,是在生活的夹缝中伸展的一株清香的幽兰,或摇曳的轻松。
说句实话,对于生命的思考我是在循序渐进中细细体味的。记得也曾在一篇文章中涉及了生命的短暂、生命的艰难和生命的内涵等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中,我真正感受着生命的神圣与庄严。
三
人活着要学会解脱自己心灵的不愉快和生活无端无由的不如意,要清楚没有所谓完美的人生。你拥有的世界,在你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无数架天平,一头是你乐观的奋斗,另一头是时刻掂量你质量的砝码。
毫无疑问,关于生命活着的意义不尽相同。这种意义,既可以大得不着边际,也可以小到一黍一米。每个人的人生际遇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要走的路、走过的路、到达的目的地迥然相异。但人活着的意义不能忽视处,就是还需要在时间、空间和质量构成的立体社会内存放一个希望,是那种值得奋斗并为之终生奋斗的希望。写到此处,我想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做个收尾。
在我上大学时,机械系有位女生,由于从小学到大学被父母、亲友娇生惯养、宠爱有加,当独立生活后,在生性上就显得有点孤僻不合群,上到大二时,她总觉得周围的一切和她过不去。如此发展下来,她的周围几乎没有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整日疑神疑鬼、斤斤计较,活得十分的累。后来,在一次用铅笔绘图时,不小心将铅笔芯弄断了,这样正常的一个现象,她竟然认为铅笔这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也在和她过意不去。晚上10点,她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理遗物时,发现她在笔记本中这样写到:我真后悔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没有阳光、没有雨露,这个世界是一片灰色,我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个方向。今天,我用死亡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因为,活着太没有意思了……
这位同学,将伤悲留给了亲人和大地,留给了阳光雨露、留给了她自己无力改变的现状和灰色的人生之旅。
我的朋友,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我在想,人活着起码就是有质量的生存、不可推卸的责任、追求幸福的奋斗、制造和享受快乐的过程、回首时值得自豪的所有记忆。当然,我们做不到拥有一次完美的人生,但至少应朝着完美闪烁的亮光高地坚定地去走!
第五篇:活着之杂文随笔
忽然想起给许久未见的哥打个电话。
他一个人独居在东北那个偏僻的县城里。虽然几次回去,看到作为交通门户的火车站有了改变,大楼修整得像模像样,有了分界明显的各种功能区,但仍然充斥各种烟草杂味,让人无法忍受,感受不到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对这个县城的任何影响。
哥就在这个火车站前负责清扫工作。去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他心脏不舒服,急惶惶打电话给在另一个城市的爸,爸让他就医。后来他去了医院,打针吃药,慢慢好转了,病因是太劳累。
那火车站方圆几公里的地界,全是哥的管辖范围。不用想,不用看,我都能知道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那个东北人耿直诚实的个性,是断不会偷懒的。日复一日,早上4点出门,晚上6点回来,一条一条街道打扫,而且还时常会被检查。遇到雨雪天气还要加班,而加班费,是每个小时20块钱。
小时候小儿麻痹让哥的左脚变成残疾,又在洪水中泡过,长大后还被自行车撞过,雪上加霜的境况让哥的左脚愈发跛得厉害。他没少被人嘲笑,但了解他的人又对他颇为敬重。他写诗,投稿,总有作品见报。他说不上身残志坚,但从没放弃过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为人仗义,挣了钱帮一些困难邻居和朋友,也会被恶意的人骗,但也结交了不少知心好友。
东北的冬天,可以用“风刀霜剑严相逼”来形容。凛冽刺骨的寒风,随时飘来的大雪,以及路面那些厚厚的冰凌,都成为哥工作中巨大的障碍。我无法想像在平地走路时尚且不好维持身体平衡的他,在冰雪交加的路面上打扫时,滑倒过几次,摔疼过几次,手冻得是否裂开过,脚是否冻得没有知觉过?他这个被别人嘲笑的,却用自己双手挣生活的残疾人,该如何度过这艰难的10多个小时。
夏天的时候,跟哥建议让他开个小店,我们兄弟姐妹出资。可他问了半天,觉得投入太多,还是又转回到环卫工这个岗位上。我常常强迫自己不去担心他,但在年节前,总要给他寄点儿钱。每次都被哥严辞拒绝,他说自己有低保,又有工作,虽然挣得少,但总归够一个人花,不需要我们资助。
虽然寄的钱数额不多,但对于在县城生活的他来说,毕竟会让生活宽裕一些,固执的哥从不接受。偶尔的一两次,估计他可能是真的有困难了,才勉强收下钱。然后就是客气地左谢右谢,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在县城那个小社会圈子里,仿佛都没什么秘密。哥的终生大事是被他自己放弃了的。也有女人不停抛橄榄枝,但他已经过了那个心动的年龄,考虑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有二婚的,有农村户籍的,有家庭困难的......总之,都是各怀心腹事,但就是缺少知心的和真正能两情相悦的,哥却压根不再提成家的事。
我离家已经20多年。那些历史的家族的原因将哥一个人留在了县城,而相隔不到1小时的高速车程,有爸的家。小我4岁的弟西行在异国他乡,大我3岁的姐也打拼在京城。母亲在我14岁时因病离世,这个家从那时起开始不完整,开始渐渐远离我们可能一帆风顺的既定轨道,开始变化,开始游离。
我渴望有那样一个热闹的年,许久不见的兄弟姐妹和老父亲欢聚一堂,四世同堂已不是梦想,我已成功升级成姥姥,爸也成了太爷爷或太姥爷。那么多山长水长的思念,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蹉跎在岁月里。
昨天哥让我替他发短信,说要感谢一个女人对他的帮助。我欢天喜地措辞了半天,绞尽脑汁把能用上的客气和礼貌用语全用上了,终于在5分钟后收到了那个人的回复。我献宝似地转给哥看她的回复,谁料哥却生气地让我不要再理她。
过了好半天,微信上才收来他的解释。他曾帮助过这个人患有肺癌的妈妈,但这个人以为哥对她有企图,便轻视起哥来。又见他独自一人住在县城,常嘲讽他自不量力,同时把哥曾资助过她的事情当成谈资,对他时有人身攻击。哥让我发短信,只不过是让她知道,哥不是孤单一个人,他有兄弟姐妹,有亲人,不可以随便被欺负。
我听完,心酸了很久。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过哥的困境呢?我原来以为的困难,只是所谓金钱上的拮据,而无法预测的艰辛,却是这世间最难懂的人心。我忽然无比恐惧起哥所处的那个环境来,又在短信里再三提醒他注意不要乱发善心,会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那天晚上一直失眠,无法入睡。
活着,原来如此艰难。我们可以用一双手、可以用辛勤劳动、可以用善良和智慧改变生活,改变人们眼中仿佛很卑微的人生。但我们改变不了的,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触不到的善变的人心。
我只盼望,那些哥帮助过的人,不用心存感激,只要他们不歧视、不欺负他,便是最大的善良和感恩了。愿我的哥哥好人一生平安。今生没有得到的所有,下辈子都能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