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有理想的活着
要有理想的活着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巨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那作为独立的个人,暂且不说要拥有多么崇高的理想,至少我们要有理想、有目标的活着。
在我们的身边常有这样一些人,认为理想可有可无,只要每天在过正常人的日子就行了,想得再好,没有行动或少有行动都等于白想,甚至还会落下一个“爱做白日梦”的鄙称。于是,他们不考虑理想,或者理想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科学的计划、没有恒久的动力。他们要么按照企业统一要求,不做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瞎忙活;要么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自由散漫。表面上看来,有没有理想都要工作、学习、吃饭、睡觉。实际上,有没有理想,工作、学习、吃饭、睡觉的质量是大不一样的。因为,人有没有理想,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奋斗效果都会有所不同。理想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人生、对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自己前进的目标,没有理想,就意味着失去对命运的把握,一切只得听天由命!那么,有了理想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通常情况下,理想就是我们对各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它指明了人生前进的具体方向;它可以激发人生前进的动力;它对人的行为、情绪等起着调控作用。人的一生都充满着挫折与坎坷,有理想的人为了理想会增强自控能力,会自觉调整自己不当的行为、不良的情绪,排除各种干扰,朝目标奔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超越自我,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和幸福。并且在追求自己理想,特别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培训部:田仲君
2012年12月
第二篇:人活着要有理想和目标
白马的故事~人活着要有理想和目标
黑驴和白马从小就是好朋友,唐僧去西天取经时邀请它们一同前行,黑驴不想远离家乡,白马却跟唐僧上路了。
17年后,白马载誉归来,给黑驴讲述取经途中惊心动魄的奇遇,令黑驴羡慕不已。白马说:“我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跟着唐僧去西天走了一趟而已。其实,你也没闲着,只不过是在原地转圈。这么多年我们俩走的路程、付出的辛苦是一样多的。”
白马的话让黑驴难受极了:吃了同样的苦,走了同样的路程,敢情自己就是瞎忙活。人家都成为成功人士了,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真是悲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有可能实现的未来的一种想象。理想对于人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成功学家奥里森·马登说:“崇高的理想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将帮助我们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和雄心壮志。”
故事中的白马和黑驴走的路一般长,受的苦一般多,但白马却被誉为“大唐第一名马”,而黑驴则一无所获。原因何在呢?因为白马是在为一个较高的目标努力,而黑驴呢,只是重复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较低层次的生活追求。
那么,理想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如果没有理想的指引,那么他就会产生无所谓的想法,进而很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那么这种期待就会给他带来力量,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最终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从另一方面来说,理想对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比如,如果你要成为一个航海家,那么人久得学习和积累航海的知识,而对于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来说,他就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是是在十字路口徘徊。他要么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随波逐流、漂到哪里算到哪里,容易消极度日、虚度终生。
一个有理想的人活得也要比别人更有意义。在很多朋友当中,大都有这么一个现象,当他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时,他们就会过的相对充实一点;但是,一旦失去了目标,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空虚。其实,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一个人生活的本质就是追求,并在追求中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那么他们就很难得到这种肯定和满足,也就难以享受生活愉悦的一面了。
理想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未来的期盼,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理想啊,那为什么没有成功呢?”这就需要你明白:理想毕竟不是现实,现实和理想之间总隔着一条湍急的河流,如果你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得通过行动搭建一条通向彼岸的桥梁。如果你不肯为实现理想付出努力,那么理想终归是理想,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的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每一个人的理想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既不能在设计理想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能力、知识、爱好等因素,过高地设计自己的理想,也不能让自己只活在现实中,没有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很多人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或者感觉到实现理想的日子遥遥无期,他们的斗志自然就消退了,很多人甚至开始颓废,最终与成功越来越远,这是因为他们高估了自己。
有了理想,一个人才有奋斗的力量;
有了理想,一个人才可能充满活力;
有了理想,一个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三篇:人活着要有信仰
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百年前的今天,几乎没人相信,4个月后,大清帝国覆灭。1988年初,只有3%的西德人认为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两德统一,而在这一年的11月,柏林墙倒塌了,次年两德正式统一。历史的发展常常出乎人们的预想,专制帝国和极权铁幕也并非想像的那样坚固。要有信心,坚持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一个让人不知其可的民族,一个道德颠倒的民族更是一个走向混乱黑暗动荡的民族。
信仰,是指对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人们对未来世界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确的行为。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或者真理。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它只要求人们相信它的教义,而不必知道“为什么”。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等。
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张闻天心语——“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
叶天底遗书——“大丈夫生而不力,死又何惜,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希望忠实的同志,不要以我死而灰心,继续奋斗。”
邓中夏狱中寄语——“一个人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也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受到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敌人只能伤害我们的肉体,却不能动摇我们的革命意志,更不能动摇我们忠于马列主义。”
再次重温先辈们的诗篇、遗书和寄语,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他们的铁骨,真正感悟到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苟利国家生死以”。在共产党员只是少数的时候,在大多数国人只能低头顺命的时候,如果不是为了追求光明,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如何能用青春、生命和信念,谱写如此壮美的热血之歌?
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信仰,是共产党人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精神保障。
信仰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没信仰不成世界,没信仰不成样子。世界上所有人的生活都靠信仰滋养。
“什么是信仰?就是爱、和、真”。“自心与天道双向运行”。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找到幸福”。
“什么叫圣人?就是有信仰的人,和谐的人”。
“什么是对信仰应有的态度?尊重、包容、理解”。这种排序意思是不理解也要包容,不包容也要尊重。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网络上对“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这个话题炒得如火如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圣诞节就是西方人展示信仰的节日,而我们呢?人无信仰不行,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多都没有什么信仰(除了钱),那就很危险了。
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第四篇:大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大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
人和动物的不同,就是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富于理想,是人与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可以说理想使成其为人,理想是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又把人从动物提升为人,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先哲们曾把理性确定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而人的理性不仅包括思辨和思考能力,而且包括想象设计未来的能力。因而,人是不能没有理想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会使自己等同于一般动物。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的人,其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莎士比亚说:“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饱睡足,他还算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牲!”此话虽然尖刻,但却道出一个道理:人活着总有对生活的想法,也即理想,理想人皆有之。
那么理想是什么?著名诗人于沙有一首名为“理想”的诗,诗中写道:“有它,无它,不一样;有它,像船儿有桨能漂滩,能斩浪;无它,像一只花公鸡只知为觅食奔忙;有它,即使天黑下来也看得见光亮;无它,纵然在大白天眼前也一片迷茫;它的名字——叫理想。”理想有什么作用?流沙河也有一首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周总理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周总理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
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生命就会枯萎。
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理想的少年,犹如纸扎的花朵。理想是我们精神世界里最宝贵的财富,它会给你战胜一切的勇气、无穷无尽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毅力、助 人为乐的美德,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理想如珍珠,使生活闪光。为实现理想所作出的成绩,衡量着我们生命的价值。没有羽毛,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 缺乏知识,再美的理想也只是空谈。想要海阔天空,做要脚踏实地。只想不做,犹如虚幻的彩虹; 又想又做,才有登天的云梯。通往黎明的路是黑暗的,攀登高峰的路是崎岖的,走向胜利的路是艰难的,实现理想的路是遥远的。
朋友,理想是火,理想是绿,理想是未来,理想是希冀。瑰丽的理想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让我们把理想的火焰燃烧得更旺些吧!
15数信学院统计班费萍
第五篇:好教师要有理想追求(精选)
学习张丽莉老师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
“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名字已传遍全中国,她以成为影响一代教师的楷模。张老师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救学生的壮举,源于平时的情感积累,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这一壮举感动了她的学生们,感动了广大学生家长,感动了我,感动了社会。张丽莉老师从教以来恪尽职守、爱生敬业的事迹很快浮出水面。一位可敬、可爱、可信的优秀青年教师的形象清晰地展现于公众视野。
张丽莉是一位好老师。她很年轻,但走上讲台后很快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学生的爱戴与家长的尊敬。她的这些好品质、好作风有些是与生俱来,有些得益于长期以来所受教育,更多的则来源于她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于教师职业的追求。她尽管工作出色却收入不高,但还是谢绝了改行转业的建议;她诚心接受老教师的传帮带从不懈怠,自备轻便小凳子挤时间去听课,每次听课都有心得体会以资改进教案;不曾做母亲的她像对待子女那样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谁有了进步都会得到她的鼓励和小礼物;她舍不得自己教过的每个学生群体,耿耿于“从最初的陌生到用心相处”,“期间夹杂的小冲突,穿插的大幸福”。
张丽莉老师出身于教师世家,她对于做优秀教师的追求还出于自己对于教师职业的透彻理解。她懂得,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好的教育不能没有爱,真正的教育在于言教更在于身教。她用阳光、微笑和关怀感动她的学生,营造了相互关爱的群体。上班时她为路远来不及吃早饭的学生准备小食品,放学后她牵手送学生出校门。危险袭来时她先护住学生而被莽撞的自行车撞倒。她的学生们被感染,化解了“心理断乳期”的逆反情绪,课下称呼这位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女老师为“丽莉姐姐”。
不懈的追求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念。当今时代可以说是最重视教育的时代,却难说是社会环境最好的时代。各种功利诉求干扰、升学压力、独生子女们成长的特殊环境往往使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张丽莉老师也不会超然于世外,但是年轻的张老师用人格魅力化解一切。她的笔记本里记录着学生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她收入低却默默资助生活更困难的学生数年之久。从这些具体细节可以看出,张老师对于职业的追求,对于学生的热爱源于她对于所处环境的正面判断,来源于对社会的爱。
我们的教育事业仍处于发展、改革的大潮之中。教育总体水平的提升需要我们改良社会环境,改进教育制度,引入、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教育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教育文化的提升,其中包括对于被历史证明的正确教育理念的回归,对于违背教育规律行为的纠正。
教育事业是人类立足长远、传承文明的事业,其基础是大爱无疆,是教师对于学生无私的爱、理性的爱。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不仅在于知识与能力,还在于从教者毕其一生对于职业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当一名合格教师还必须树立职业理想并付出努力实现。“做一件事就要做好”不易,做一名出色教师尤其不易。我将以张丽莉老师为榜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爱呵护学生,争做“最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