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

第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增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和拓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市场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在此引入市场营销理念,研究探索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制订营销组合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市场 就业市场 营销策略

0.引言

进入2l世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大地,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势。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与社会脱节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主要反映在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欠了解。面对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如何使社会从了解、认同、发展到主动与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主动参加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为此,本文借助市场营销理念,探索现阶段高职院校营销策略,制订组合营销方案,以求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长期有效生存。

1.引入营销理念,明确高职院校办学目标

1.1营销理论介绍

市场营销是为了创造思想、产品、服务的交换(该交换能满足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创意、定价、分销、服务的过程。从市场营销定义“思想、产品和服务”这一部分说明,可以对任何东西进行营销。事实上,生产企业、服务公司,营利和非营利组织都在利用市场营销获取市场。追溯市场营销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计划导向,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单位只需按计划生产,没有营销的问题;市场导向,是将重点放在竞争者、放在产品上,按市场的真实竞争状况来决定公司的策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消费者导向,强调的是最终目的,强调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导向,围绕人在服务营销中的作用,研究服务质量和服务接触。勿庸置疑,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营销应以市场、消费者和服务为导向。但如何使同样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高职院校教职工能主动认识到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明确办学目标?如何通过最恰当的渠道、价格、促销方式为相关服务对象(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产品?如何使相关服务对象能在潜在和现实需求来临的第一时间首选某高职院校?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引入营销理念,制定并实施恰当的营销策略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1.2现阶段高职院校环境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自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出现在我国,呈现出规模化、行业性、快速性等发展趋势,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分析,以获取相关的信息,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1)内部优势

①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职业大学、重点中专校发展而来,历史悠久,办学实力较强。②行业性、区域性较强。③许多高职院校建设了新校区,规模大、条件改善。④重视教学改革,倡导为社会服务。

(2)劣势

①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滞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②内部激励机制与办学目标、个人目标的实现有待配套。③规模扩张太快,内部管理跟不上。④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强。⑤锁定目标服务对象的系统工程未受到重视。

(3)外部环境的机会

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②国内外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旺盛。③社会对高职教育逐步了解。

(4)威胁

①高职教育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别与层次的差异化有待清晰。②社会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认识模糊。③高职教育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④高职院校受中职、技校、本科教育双向挤压。

2.制定营销策略,实现高职院校与社会(市场)的无缝联接

从广义来看,市场是一种交换行为,是买卖双方发生交易行为的地点或场所。在现代市场营销中,高职院校市场主要表现为对高职院校提供的各类服务的消费需求,由三部分组成:高职院校市场一各类消费者(学生、学生家长、人才需求企业、需要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可支付的购买力+购买欲望,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建议将高职院校的市场划分为生源市场、就业市场和需要提供服务的相关企业市场。

2.1工作步骤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都具有自己的行业背景,所以行业特点明显,按照市场营销的工作步骤:进行市场细分一选择目标市场一定位。高职院校应该设计出不同的服务(产品),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研究营销策略,以便在自己所选目标市场的心目中,创造出竞争优势来。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服务(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至少不能采用一种方式来吸引各类消费者,如何审视高职院校的市场特征、辨别消费者需求,是高职院校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必须开展营销策略的研究探索。

2.2营销策略研究

本文拟对高职院校生源和就业二大市场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高职院校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相同性具有从区域性向全国性、从集中化向分散化的变化,客户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挑选、主动提出服务需求,由盲目向理智的转变等;差异性则表现在生源市场供应紧缩而就业市场需求从紧,生源市场的攀高与就业市场的务实、生源市场与就业市场的目标市场不同等方面。下面通过对市场营销策略中的四种变量: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的研究,制订组合营销方案。

(1)产品策略不难发现高等教育生源市场客

户的以下需求,总目标是毕业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收入满意,分项目标有道德品质优、专业知识新、上岗就能干、沟通适应强、终身学习能力强、环境安全、奖助学金诱人等;就业市场需求几乎可以与生源市场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只是由于角色的转变,总目标改成了能为本企业找到优秀员工、提供员工满意的报酬,而分项目标则略微有些差别。所以,高职院校的产品策略便是紧紧围绕以上需求设计、制造、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具体应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控制、师资队伍培养和考核、学生品德修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实施。

通过高等教育生源与就业市场的常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SWOT分析,认为只有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差异化产品策略才是改善劣势、化解威胁的良方。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应重在实践能力、知识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人”培养,学生在校期问就能基本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了解并掌握拟就业岗位的品德和专业要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企事业单位广泛征求办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教改良策;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养成的引导和教育等。

(2)价格策略根据我国“教育优先”和“教育公平”原则,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实行国家定价,允许在规定幅度内浮动,一般来说是一省一价,全国范围也没有太大区别,学校必须在各级政府价格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行事。加之国家有很好的助学奖励和助学贷款制度,所以价格尚不是目前生源市场选择学校的关键因素。

(3)渠道策略在营销界流行着“渠道为王”之说,渠道是竞争成功的最后“前线”。成功的高职院校营销渠道应该能够使每一个愿意选择就读的学生和家长、每一个愿意选择某高职院校学生的企业能够快速方便地得到服务,管理良好的渠道,对营销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拓展;而不成功的渠道策略将影响市场需求,束缚销售的增长。

根据高职院校生源市场汇聚高中、分散在各个家庭,国家明令禁止高校设立招生(销售)代理的有关规定;就业市场虽然有一定的行业性,但仍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特点,笔者提出高职院校应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来运作市场,一方面加强对各地招办、高中,家长、学生等各环节的服务,积极参加各级政府部门举办的招生咨询会;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施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宣传学工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目标在于通过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①对生源市场的各地招办和高中,就业市场的企业实行ABC分类管理法。统计近8年在校生的籍贯、中学、专业,划分出A、B、C三类生源市场;统计近5年学生就业的行业、企业,划分出A、B、C三类就业市场。对A类市场开展重点服务,B类市场次要关注,深入分析C类市场是否存在市场扩大的潜力。

②确定客户档案。将客户档案作为对客户、对市场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招生市场客户档案的内容要从客户常规信息扩展到A、B类高中的毕业生进入某高职院校就读和进入其他同层次高校就读人数、比例等情况,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资料,客户的意见反馈,各地招办的反馈意见等。同样,就业市场的客户档案内容也要从客户常规信息扩展到在A、B类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职位等,这些企业录用其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情况,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等,以求全面、系统、专业化地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③建立信息中心,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收集、反馈、整理和处理运作体系,及时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起步阶段,可以对学院现有资料进行筛选、甄别,然后根据以上二方面的要求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制订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4)促销策略在制订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后,现在的任务就是能使客户了解某一所高职院校的产品和服务,并得知从何处可获得这些信息。这一任务就是由被冠以“促销高速公路”的促销策略来完成,促销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提醒客户选择某一所高职院校,促销建立了高职院校与客户的关系。学院可以控制的主要沟通因素包括广告、公共关系和个人推销。在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为买方市场的时候,促销策略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促销手段。

①在校生和在校生家长。学院可以采用邮寄校报,教学系及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的方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联系。

②面广量大的未来学生和家长。学院可以与A、B类高中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首先取得这些高中的信任,然后通过他们向学生和家长邮寄学校介绍、发放调查表了解他们的愿望,有分类地提供咨询服务、合理引导他们将来报考;通过优化网络技术、加强网上宣传,在这些未来客户上网时,能用最少的时间、最简捷的方法在第一时间浏览到学院信息。有选择地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院知名度。

③各地招办可以采用个人推销的方法,一对一进行沟通;也可以通过当地招办举办推销展示会。

④就业市场。通过邮寄、电话、个人上门推销、熟人介绍、请进学院等促销形式,向他们介绍学院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素质等信息,以稳固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在对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四种变量的策略,应将四种变量的策略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组合营销策略并加以实践,同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增强高职院校主动开发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办学实力和竞争力,以此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长期有效生存。

第二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机制探索论文

摘 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本文试图以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工作为基础,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机制。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广订单培养模式,全员参与,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机制 就业为导向 全员参与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式教育。建立和规范高职教育的就业工作模式,将高职教育办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

一、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鼓励教师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结合授课计划,联系就业实际,联系未来市场需求,自行设计与就业相衔接的教学结合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招生部门要按人才市场需求和各专业就业情况协商确定招生方案,合理分配各专业招生计划。教务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应强化教育教学与就业需求的链接,按人才市场要求,制定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指导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各教学实体单位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资证教育、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二、积极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要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按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创造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局面。我院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自2008年起先后与北京悦康药业集团、辽宁一致药业、天益堂医药集团等建立了订单培养合作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用人要求。随着现阶段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与我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以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对我院学生较高的满意度促使我院更加积极地探索着订单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机制。

三、打造现代化的就业服务平台。

为了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我们修筑了两条就业绿色通道。一是广建就业基地,建立人才培养窗口和输出基地。我院在北京、连云港、山东、福建以及辽宁省内周边等地建立了多个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和就业联络站点,以实习就业基地作为人才培养的窗口和人才输出基地。每届毕业生就业推介会,现场招聘单位均在五十个左右,另外前期还会筹办针对单个企业的专场招聘会,其中绝大部分单位来自于实习就业基地。如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北京海燕有限公司、北京宏强富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豪森医药有限公司、江苏康缘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威高集团、福建梅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天益堂医药集团、东北制药厂、沈阳红药、承德颈复康医药有限公司等。

四、建立全员参与、四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机制。

1.在我院实行了“领导挂帅,学院统筹,教学关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完善了“任务分解,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奖惩挂钩”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政策措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员抓就业”的指导机制。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学院领导积极督促就业职业指导教师以及各专业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资格培训和资格认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职化、专业化”的“持证上岗”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3.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开设《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内容。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要建立就业招聘单位信息库,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建立以班为单位的就业联络员制度,搭建网络发布平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平台(QQ、微信、飞信等),准确快捷地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五、建立就业评估体系。

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情况,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就业率的统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映出一所学校的就业大体情况,但是就业指标的单一以及就业率统计的偏差,使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保证评估结果准确与科学,才能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状况和办学水平,才能让社会和高校普遍认可与接受,以实现就业评估的初衷。

实现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大系统工程。作为教育机构,我们首先要坚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向,从专业到技术技能及人才培养模式都要适应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创造高职专业竞争优势,创造高职毕业生社会稀缺技术技能资源竞争优势;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强化、组建和培育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这样才能不断开创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朱以财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J].职教论坛,2008(20):30—32。

第三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石邮院通过立足行业优势、适应企业需求、注重产学合作三种途径,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打造出一条行业办学、服务企业、互利双赢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之路。

关键词:立足行业 适应企业 产学合作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职业院校,以打造学生两种素质(品格素质、专业素质)和两种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为核心,强化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教育,坚持立足邮政,加大邮政企业订单生培养工作力度,积极加强与电信行业及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拓展市场,建立机制,毕业生协议签约率稳步上升。

一、立足行业优势,明确培养目标,将面向邮政企业基层岗位作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学院作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所属的唯一的高等院校,立足行业优势,加强企业需求调研,针对邮政基层岗位人才短缺的现状,将着眼点放在了邮政基层一线岗位人员的培养上,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力争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邮政企业基层一线岗位要求的科班人才。我们确定了“面向企业、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并争取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各级邮政企业应优先遴选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类科班人才到基层岗位就业,突破一些省市邮政企业不接收大专层次毕业生的政策瓶颈,保证了我院邮政类专业毕业生学有所用,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2005至2009年,学院每年召开毕业生邮政企业双选会,会议规模逐年扩大,会议效果也逐年提升,全国31个省市区均派员参加了学院双选会。随之毕业生在邮政企业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也日益明显,毕业生协议就业率从2006届毕业生邮政企业协议就业率不足25%,而2009届就突破了50%,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二、适应企业需求,加大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以订单促就业

学院于2004年开始的邮政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邮政企业对基层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零距离”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突出的好处是对就业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招生即就业”。它不仅满足了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需求,同时为优秀毕业生明确了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使订单生全心学习,努力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订单生的素质只要毕业时达到企业要求,就能被用人单位录用,这就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稳定的渠道。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渐落实推广的过程中,企业和学院积极加强合作,不断创新订单式招生和培养的新途径、新机制。学院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完善订单培养机制,不但有效提高了订单人才质量,也保证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和发展张力。2007年,北京、山东、西藏等省区实行了订单招生面试制度,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面向社会广泛宣传邮政企业发展前景,详细介绍订单式培养的流程和途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京计划招生30人,有200人参加面试;山东计划招生80人,有近800人参加了面试。这种新机制有效提升了校企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同时,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了订单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制定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专业订单生中开设了《邮政营业员技能训练》、《邮政储汇业务员技能训练》课程,组织全体订单生进行了《邮政营业员》和《邮政储汇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订单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在6年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我院依托各级邮政企业,力求专业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教学实践切合企业经营实际,品格教育激发学生忠诚邮政、奉献邮政的情感和精神。2010年订单招生省份已扩展到18个省(区、市)邮政公司和7个省(区、市)邮储分行,覆盖27个专业,累计招收订单生2571人,现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扩展到邮政企业与邮储银行。订单生品学合格,顺利毕业后,均被各省订单企业“照单全收”,现已有855名订单生走上了地市局基层工作岗位。

三、注重产学合作,以建设校企一体化教学新机制促进就业市场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我院既是邮政企业基层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又面向通信企业培养一线人才。作为华北地区知名的通信类高职院校,我们在就业工作中:一是认真分析、确定毕业生就业市场定位,明确毕业生推介范围和用人单位分布区域,建立就业工作开展框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通信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熟悉现代通信技术,了解通信营销知识,接受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善于沟通,诚实踏实,企业乐用、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基层人才;把毕业生推介范围确定在通信建设监理公司、通信建设工程局、电信运营商等企业,随着三网融合概念的推广,推进在广电领域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结合生源地分布情况,把用人单位分布区域确定为以省内城市为主,辐射至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省市,兼顾黑龙江、辽宁、广东等省通信企业。根据这个架构,近年来,在每年1000名电信类学生(河北生源占比80%)中,就业率连年达到了95%以上。

二是探索建立了校企一体化专业建设的新模式,为解决就业的源头问题夯实了基础。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两种素质两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即把学生的实习课程安排到企业的工作现场去做,使学生真正进入工作角色,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找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企业通过接收学生到公司实习,可以使企业在工作过程中更精准地发现适合企业、认同企业的好苗子,为接下来选用毕业生提前做好准备,形成了学院和企业之间“实训——就业”的双赢模式。同时,校企一体化的实施形成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长久机制,带动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的授课内容更贴合企业的需求。目前,学院与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河北华航公司、河北易安通讯网络有限公司、中兴、华为等大型公司都有合作,电信工程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及培训服务,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企业与学院在学生实习、教师实践、兼职教师任课、共建实训基地、产学合作、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就业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立足邮政企业、服务通信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建设是石邮院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学院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面向邮政企业作为主渠道,电信、金融、物流等其它行业为有力补充”的毕业生就业格局,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逐年提升。

第四篇:高职院校“终身就业服务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终身就业服务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就业工作职能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关键词】职业指导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

一、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生源总数开始下滑,高校自主招生已在多个院校开始试行。学生素质与院校服务质量将成为各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很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受国内民办院校 “就业市场化”思想影响严重,长期透支院校社会效益资产,而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教育机构从根本上来讲是“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产物,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并不是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正常发展的结果。

同时,传统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匮乏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与母校无亲近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

二、终身就业服务的提出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将高等院校划为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其改革的方向是保证其公益目标的实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举办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追求社会效益将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大方向。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步伐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环境正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全新的社会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迫切需要与时俱进,深化体制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对当前的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和完善,以达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目的,“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将必然会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发展的趋势与途径。

“终生就业服务体系”就是在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之下,使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校园内外就业大环境,建立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全程化信息发布教育平台,并以此平台开展实践的学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要求高校就业部门不仅要将精力投入到密切合作企业、精心设计学生就业服务,就业洽谈会、企业文化展示会、就业信息发布、企业用人招聘代理、学生知识结构岗位设计,为学校提供课程设计依据等工作,还要把学生就业服务作为一种终生服务来提供,用终生服务、服务终生的观念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和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仅把学生在校到上岗看成一个服务对

1象,而且把学生在校,离校上岗,再进修看成一个服务链条。通过课程设计、信息服务,形成学校和社会全方位服务就业,最终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实行终身就业服务的作用与意义

当前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全球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重新定位必将推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职能的转变。传统高校的就业工作部门是职能部门,每年按时编报就业计划,按时办理派遣工作,协助系部办理招聘工作,适时地进行市场开拓和开展就业教育。但严重匮乏的是对自身及学生服务意识的灌输和职业意识的培养,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缺乏服务观念,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低、流动率高,从而严重影响着毕业生的自身职业发展和高校的社会声誉。为此,我们必须适时转变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认清形势,学校教育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由过去单纯为学生找工作,转变为教学生学会自己找工作,在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指导教育由过去单纯针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转变为针对所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能力培养、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选择指导,由单纯的讲座式教育向“活动式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倾斜;由应急式就业教育向学生终身职业心理调试与干预发展;学院由过去单纯地只关注就业率,转变为既要关注就业率,还要关注就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就业部门由过去职能部门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服务部门的工作方式,突出就业服务理念,强化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质量。挖掘内部潜力,深化体制建设,全面建立以“就业工作服务化;双选工作日常化;信息服务适时化;职业指导全程化;学生受益终身化;”为指导思想的“育人”理念;

四、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广义的就业工作理念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保证

1、全员抓就业。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全院教职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建立一支集就业服务管理、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心理辅导师等多层次专兼并重的就业工作队伍。

2、全过程抓就业。将就业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将就业工作与教学、学生管理等人才培养环节有机融合。

3、全面抓就业。将就业工作与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发展相结合,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四方面纳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列,促进就业工作全面开展。

4、以人为本、市场为准。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市场为准,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

5、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学院的就业管理部门要以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执行国家有关就业政策,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推荐原则,营造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

向选择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职业指导体系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

要做好学生就业工作,不能就就业谈就业,把就业工作看作狭小的离校上岗,最多谈到岗位技能、提升空间;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逐步深入,简单的 “就业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要求。“就业教育”正在向“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选择教育与职业发展维护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指导教育”转变发展,这一课程体系是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学生素质教育与二课堂活动为重点,以依托测评工具的一对一诊断式就业辅导与社会实践为辅助,以系统的就业指导讲座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职业指导教育。它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意识,让其关注就业、关注职业发展为阶段目标,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则是做好职业指导教育的保证。

职业指导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虽一字之差,其实质意义却相差甚远。职业指导教育是全程式,全方位式的,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风建设工作相互依托,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应把多元化职业指导教育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其是大学生职业教育基地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展毕业生追踪调查、就业市场调研、就业市场开拓和就业教研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为学生发展和成才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其良性循环性发展的目标。

深化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相关联,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高职学生实践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纳入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系列,推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促进就业教育工作纵深开展,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必行之路。

(三)、“两个市场”平台的完善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式

“终身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是围绕有形、无形就业市场的运行开发而实践探索的毕业生良性“循环就业模式”。通过各种工作形式的链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长效性的以校园为中心的就业大环境。而其中的快速、准确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健全的全程化信息教育平台,完善学生再次就业体制就成为这一模式运行的重要一环。

1、全天化、广覆盖的信息服务建设

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利用高校声誉、现代信息技术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网上网下服务相结合,实现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在网上的直接面对面,学校通过信息平台教育、指导、帮扶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通过信息平台使教育信息发布实时化、单位招聘日常化、实现网上就业指导与服务全天候、广覆盖,从而做到既降低毕业生教育与招聘成本,又能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既有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手机信息平台建设,还应包括校友会信息平台建设、校园学生社团平台建设、再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等多个模块,多个模块的相互补充最终达到为学生提供终身就业服务与跟踪职业指导的目的。

2、开放式校园就业服务建设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是校园就业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院校形象展示的窗口,是院校招生宣传的“黄金名片”,是院校“终身就业服务” 模式的常态工作。

开放式就业服务方式的核心就是建立专门化的学院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工作方式由职能型向服务型转变,以服务学生、服务院系、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确立工作人员服务思想、贯穿服务意识,使学生就业、离校、派遣管理、企业招聘等工作“一站式”完成,协助院系开拓就业市场及完善以专业为主体的院系双选会,为院系、学生创造最佳的就业环境和氛围,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越的人力资源支持;确保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提高、双促进。同时,完善以学院就业部门为主体、学院形象宣传为目的的校园综合双选体系。

3、“敞开大门办会场”。

院校每年组织校园招聘会应公开向社会发布校园招聘会信息,通过媒体宣传效应,展示院校的办学胸襟,宣传院校办学理念,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院校,尤其让社会底层人员感受院校的人文情怀,感受院校办学文化。在校生与社会上的应聘人员在同一招聘会上竞争,能让其更深刻的感受到社会就业的压力,从而更加珍惜工作机会,相对于单纯的校园招聘会,此类双选会对企业也更具吸引力。

4、探索“工学交替”教学方式,招聘会适应对象可适当下移。

招聘会面向低年级学生开放,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前移,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旦学生就业主体意识增强并前移,就会把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动力。也是实验性拓展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一条路径。

5、打造区域校际就业联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资源共享让彼此受益。

院校发展应有更加宽广的心胸,适当联合区域同类院校,从促进全社会就业的高度出发,从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立校际就业联盟,公开就业信息,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实现多赢”为原则,为单位选才和个人求职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用人单位资源共享、用人单位联盟内巡回招聘。从社会长远和整体利益考虑,就业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帮助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还有利于企业挑选到最优秀的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使其优化配置。高校结盟打造的毕业生就业平台,一方面让学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另一方面,这种结盟本身使得用人单位更容易对各学校毕业生素质进行比较,更能看出本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便于各院校今后改进和完善,提升办学竞争力。

(四)、建设完善的校友平台,发挥校友群体优势是开展“终身就业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学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就业部门的事情,要团结和动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专家、企业、校友共同来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不仅要加强政府、用人单位的联系,而且要建立我们的校友会,把校友会帮助校友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当作常务事情来抓,要有专人来抓。再次,要从办学指导思想、日常教育、校园活动各方面体现职业生涯设计,特别是要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现在国内也许多大学成立学生俱乐部来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作为校学生会的补充,专门从事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同时作为学校校友会的常设联系机构,以帮助就业部门更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搞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张的趋势已经结束,教育质量与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将成为各

个院校今后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已成为建设高水平高校的内在需求。而职业指导化全程化、工作方式服务化、学生就业终身化已经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及时转变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高速高效全方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彭希哲

[2]罗润东

作者简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变革中的劳动就业》《也论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第五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进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习主体的差异性;以学生课堂作为和《标准》测试数据为导向,指导学生课余体育参与;注重体育娱乐、人际交往功能的实现;规范学校体育网络教育平台;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也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初始阶段。[1]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国家致力于课程改革,学校亦逐年优化教育系统,但是,无论从教学实践还是《标准》测试数据,均反映出学生体质、体能状况的下降,而且长期呈下降趋势。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优化校园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体育健康势在必行。

一、高职体育教学特点

高职体育教育以办学特色为导向,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尤为重视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行为的养成。以笔者学校为例,下设中医美容学院、医疗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等,共开设.40.余个专业。由于专业特点,学校女生居多,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远远滞后于男生,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倾向,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挖掘、继承和弘扬传统保健体育中的精髓,树立健康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保健理论知识的中医美容、护理等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传统医学与美容、护理等知识,并运用到平时的体育学习、锻炼中,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保健意识,还可在职业生涯中传承其健身、保健理念,为更广泛的群体服务。

二、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只注重近期效益,忽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理论、方法的指导及对学生终身育意识、体育运动及参与能力、体育行为习惯培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走上社会后仍难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2、课程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其参差不齐的生源在年龄、体质、文化素质、接受体育教育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基于体育教育主体的改变,学校应在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但当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技能“再现型”的教育层面上,使得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3、教育重心未调整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习得知识的一元垄断现状,学生越来越多的喜欢从课外,诸如:校园体育社团活动、体育期刊类杂志、校外体育俱乐部等涉猎相关知识。而现实情况是,学校一味的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忽视学生的课余体育动态,没有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引导,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4、教师的课外体育表现力不够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师的课余时间均被提升职称、科研创作所占用,极大的限制了体育教师的课余体育行为,也未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进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学生主体观”,在课程设置、实施与组织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其道德观和人格的养成;其次,在“健康第一”指导下推进教学工作。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及健身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再次,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教学实践中注重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并重。笔者认为终身体育不仅是熟练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要促进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年龄的变化,其体育参与形式也趋于变化中,要求个体必须具有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护理专业和医疗美容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为长时间站立工作,教学中除让学生掌握适宜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外,还应增加有关健身机理及疲劳消除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好指导自己的体育参与。

2、重视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学校课程设置短期内的相对稳定,必然会产生部分学生体育需求不满足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教育背景、地域特色及个体自身的体育素质,对学习任务进行适度的调整。具体实践中,在入校初,对学生的基本体能状况进行测试,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评价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效果,根据这个结果综合学校的优势对后期的体育学习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适度的提高。

3、以学生课堂作为和《标准》测试数据为导向,指导学生课余体育参与课余体育运动形式对诸多的心理健康因子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2]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在《标准》测试工作完成后,将工作的重心仅仅停留于对测试数据的上报,并没有深入关注学生体质动态。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以学生的课堂作为和《标准》测试数据为导向,适度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进度,课余安排专人负责学生体育社团及体育锻炼指导,为学生的全面体育参与服务。

4、注重体育娱乐、人际交往功能的实现体育课有效开展对学生自尊自信、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研究表明,[3]体育课的太极拳项目可以调节偏执和躯体化维度。[4]因此,学校体育除具备健身性外,还需具备娱乐性,如太极拳、柔力球、轮滑、网球、户外活动等,除适应学生娱乐需求外,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高职体育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身体的活动,必须要传播体育文化,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5、规范学校体育网络教育平台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的影响日趋扩大。为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保证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体育知识的正确性及有效性,校园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规范也可以摒弃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蚀,为学生的体育求知把好质量关。

6、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全体校园人应致力于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既要完善校园物质环境,以及优化课堂实施、业余训练、课余体育参与、体育竞赛等教学组织与指导行为,也要关注校园体育氛围、体育形象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运动氛围,在外树立良好的校园体育形象,促进科学体育价值观的养成,为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服务。

四、结束语

当前高职体育教育应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以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改善学生体育参与和锻炼现状,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从规范化、标准化、普通化向多元化、多样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改革,高职体育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在高职教育中明确方向,为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基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视角.[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13.5.[2]何秋华,刘夫力...课余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2.9(5)59-61.[3]白震,易春燕...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4.11(3)65-67.[4]王磊.不同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6.

下载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其就业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应策略。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当前高职院......

    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就业指导工作论文

    摘要:分析了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势,讨论了图书馆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提出了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关键词:图书馆;就业指导;高职教育高等职......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特点,提出了建立院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确定数据标准、建立门户网站、长远规划校园网络、实时收集信息提高信息......

    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探索

    张钦军 (1975-),男,汉,山东省寿光市,东营职业学院(邮编:257091地址:山东省东营市黄河路569号东营职业学院),高校讲师,硕士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探索摘要:高职教育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大......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近年来,高职院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教......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探索论文

    摘要: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结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到实际的工作企业进行岗位实习。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熟......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之方式探索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之方式探索 2012-11-01 摘要:为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占据其应有的位置,高职院校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创新,把“就业指导”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文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途径,以便最终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