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杂文随笔
1.
“yy,你的偶像是谁?”
韩国朋友给我发来讯息。
不知道是不是她在课业上又要写一篇关于自己偶像的文章还是要对比中韩文化,但这个问题确实让我空白了一阵。
我回答她说,名人的话,周恩来。不是名人的话,奶奶。
奶奶去世两年多了。我渐渐会淡忘了她的样子。想起她的时候,我会疑惑奶奶是黑发还是白发。很想写很多很多奶奶的故事。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她缄默的双唇吞下了太多的故事。
2.我的朋友理雯是一个很会养生的女孩子。她很漂亮,有江南水乡的味道。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她会扯着我按时吃饭。绝对不让我吃夜宵。生理期的时候会提醒我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她会教给我许多的知识。定时泡脚,十点睡觉。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我过得最健康的日子。她说:“我们现在还年轻,但是你现在做的所有事情在二十五岁以后都会返还到自己身上。”说这话的时候,她恶狠狠警告我的样子简直太讨厌了。
她是对的。我见了音乐人、见了企业家、见了机关干部、见了摄影师们……你一眼就能看见他们身上的气质。有些人一张口,你就能感觉到他的教养。由此看来,面相学其实不是那么的高深莫测。音乐大叔们已知天命。谈起年轻的时节,眼眸里星光闪烁。有一个人自嘲说:“我总是在做错误的事情。不过,有故事总是比没故事的好。” 他们都认可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做音乐的人比较年轻。确实是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做音乐的人总是比较有热情和活力。另一方面大概是因为他们开心吧。企业家穿着名牌的polo衫,办公室的角落放着有质感的行李箱。不慎打开了,慌忙间把散落一地的东西往箱子里丢。原来和常人也没什么区别,大概就是袜子牙膏什么的。他每年花半年时间在欧洲考察,剩下的时间在国内飞来飞去。他说话的时候让你觉得这个人很有教养,并且没有距离感。看着他的眼睛,很亮,有一种企业家的精明和一种艺术家的浪漫色彩。他走路的时候有成熟中年人的沉稳。举手投足间有一种让年轻人向往的气质。我喜欢听这样的人说话。看见机关干部的第一眼我忍不住腹诽,大叔你是不是烟酒过度啊?你看他的牙齿在常年的烟酒浸泡下发黄发黑,说起话来让人眩晕。随意的抽起烟来,在云雾缭绕中睁着充满血丝的眼睛说些什么。我听不到他说话的内容,我只看见有一张口,不停地张合,张合间带着刺鼻的味道。
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你经历的故事,你接受过的教育,你喜欢的东西,你的生活习惯有时候不必说,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时候你说一句话,甚至只是打一个招呼,在你的语腔语调里,在你打招呼的小动作里,在你打招呼时的眼神里,已经传达了很多的讯息。
果然人是最有意思的课题。
第二篇:出来混谁来还抒情散文
以前看到“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觉得嗤之以鼻。有什么可还的,又还给谁呢?于是继续在轻狂的岁月里,嘲笑别人不学无术,埋怨别人心机太深,看不明白。
可是终有这么一天,逃出了家长老师学长和所有人的控制,自以为已经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却不知道风刀霜剑早已磨刀霍霍向猪羊了。于是,找工作被竞争者瞧不起,去面试被面试官轻视,进了公司又被老员工排挤。这个时候才渐渐体会到身在其中的感觉。
以前看着别人手足无措,出尽洋相,感觉特别可笑,恨不得每次见到当事人就自动播放。等到自己身上才知道,这真的不是一种好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是无处可逃,不可代替。所有的脆弱和不勇敢都可以有比你能干的人挺身而出去完成,只有自己的窘迫和为难,是无人愿意参与也不能分担的。痛定思痛的时候才想起了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以为聪明能干会是长长久久的,不会有日落西山,花落池边的时候,却忘记了这样的名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连赵本山都说,就美国都牛成啥了,不今年也上咱们这儿借钱来了嘛,扯啥扯。于是彻底知道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是的,可能会还的更多。
于是年长的人易怒但又慈悲,易怒是因为自己也没有完成的,却希望别人能完成。掌掴别人不让座的年轻时候也不会经常让座。倒在别人车前的年轻时候也未必没有小偷小摸贪小便宜。慈悲是因为经历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就像你有一个为了高考,压力大到住了医院的孩子,你在看到那些快要高考甚至是背着书包的孩子,就会慈祥的多,希望他们照顾好自己,别那么拼命。只是这些看似温情的举动,都是由自己的不合格或者不温情而得来的。
所以智慧的人都爱笑。因为他们不想去要求别人,却希望能够感染别人。让他们享受生活,踏实工作,拥有爱情。
天长地久,海枯石烂,还不如夏天一起吹着风扇,还不如冬天里两只手在一个口袋里。说了不如做了,说好不如做好。
第三篇:27岁名校毕业生再次走入校园 称混大学迟早要还
27岁名校毕业生再次走入校园 称混大学迟早要还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年27岁,赵俊再一次迈入了大学校园,成为某交通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和其他新生不一样的是,他已经拥有了一张某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上了大学就等于解放了吗
7年前,赵俊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学里宽松的环境,让赵俊有了“上大学就等于解放了”的错觉。赵俊说,那个时候的他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搁置放弃,不会做的题目越积越多,本已不高的学习兴趣更是被网吧、酒场消磨殆尽。
在网吧通宵上网,两三天不回寝室„„在网络中迷失的赵俊成绩日渐下滑,不少课程相继亮起了红灯。但他依旧选择了逃避,继续用网络麻醉自己。“其实我自己对这种生活也感到很痛苦!”赵俊说,大学期间辅导员和他关系很好,但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没能让他摆脱这种状况。“直到现在,他都是我特敬重的老师。”
终于“挣扎”到2009年,赵俊领到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证书。拿着一纸文凭,他却始终感觉自己还没有毕业。“大学4年都在混日子,得过且过,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这算毕业嘛?”他嘲笑着自己。
混大学给自己带来太多遗憾
毕业后,赵俊拥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工作中,赵俊发现自己的知识面非常狭窄,这让他时常感到“很自卑”。
“4年的大学过得太颓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这种感觉在工作期间变得越发强烈。” 赵俊坦言,找一份工作对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但4年大学生活的两手空空,是他始终放不下的一个心结。
“我的大学不该就这么度过,我的人生不能这样抱着遗憾走下去。”就这样,赵俊心中萌生了再次考大学的念头。
为了补习高中知识,他在工作之余兼职做了一份家教,在教学的同时找回学习的感觉。两年后,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下定决心放弃工作,来到某中学跟着一群90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中。不出他所料,这个决定遭到了朋友,尤其是父母的强烈反对。
“那个时候跟家人闹得很僵,我最好的朋友也说我是精神病。” 赵俊的朋友中有的已为人父,而他却要再读一次大学,这在熟识他的人眼中,无疑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为了让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赵俊的父母也下了很多工夫,“光相亲就安排了10多次”。赵俊笑着说,其中也不乏让他心动的女生,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
补习的一年,赵俊坚持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吼英语”,学习到很晚才休息。“我必须给自己的过去一个交代!” 靠着这股倔劲儿,2012年7月,他如愿收到了来自华东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次,一定要真正读一回大学
得知儿子再次考上了大学,赵俊的父母也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态度渐渐转变,开始支持他在校安心学习,朋友们也相继送来了祝福。
“上一次的大学,不能算作毕业。只有自己努力了,流点汗、流点血,有所收获才算毕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赵俊,兴奋地提前5天就赶到学校报到。抵达学校的第二天,他就早早起床,“吼”了大半天的英语。“我感到,现在才是读书的真正开始!”
两年的工作经历让赵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取到崭新课本的当晚,他就只身一人来到自习室预习。“以前还真没发现上自习也可以这么快乐,让人心安,每天都有收获和进步的感觉很好。”赵俊笑着说。
“如果他不说自己是1985年生的,我们还以为他也是90后呢。”在寝室里,赵俊和室友相处得和谐愉快,丝毫没有代沟。看着身边比自己小近10岁的室友,赵俊感慨地说,一路走到现在,真的很不容易。“为了这一步,我放弃了太多。但我更是幸运的!”赵俊说,这一次,他一定会好好珍惜机会,给自己和父母一个交代,“像个男人一样去面对,不再选择逃避生活,过真正的大学生活。”
Unknows come from knows,to be the one,finally to be there!(未知来自已知,做真正的自己!)这是赵俊的QQ签名,也是他4年努力的方向。大学4年不能挂科,获得二等以上奖学金,考取研究生,大学期间创业赚钱,争取出国„„赵俊不仅为即将展开的大学学业做了详细的规划,还计划在4年里阅读大量的书籍,并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升涵养。“大学,可不仅仅是专业的学习。”
“过去的经历是一笔财富。” 赵俊说,长大付出的代价让他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而现在的他,也正以乐观的心态,积极迎接新的挑战。
第四篇:混搭大王杂文随笔
“天色幽蓝似锦缎,山势沿绵绿如帘。”现如今,似这般的良辰美景,在繁华的都市已经难得一见。唯有在回忆里的天空里,才可以看到缕缕涌动的蓝。
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大片大片的蓝,澄澈如洗,纯粹地没有一丝杂质。恰似彼时我的心情,晴空高照,万里无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已走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
岁月交替,日月轮回。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风中,在雨中,在时光的罅隙中,疯也似地,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我长大了。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挥手了青涩懵懂的女孩,走向愈来愈成熟的青年。
偶尔,还是会想起曾经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以及和那个小姑娘有关的美好时光。
世上所有的纯真和美好都值得被珍藏被怀念。不是吗?
回忆是一座城,小小的空城。空城,旧人。留不住时光,那就留住回忆吧。
在最好的时光里,悄悄地收藏起时光的底片,让它变成陈年的佳酿,然后在某个夏日的午后,晾晒出曾用心收藏的美好瞬间。
时间回到一九九四年的某一天,你会看到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两只脚分别穿着两只不同的鞋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大摇大摆地从人群中穿梭而过。
注意到的人们脸上会掠过些许讶异的神情,有的甚至对她调侃起来,而她却旁若无人般不管不顾,丝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大有一副“我的世界我做主”的派头,仿佛就应该是那样的穿法,仿佛一切都天经地义,自然而然。
原来,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混搭风格还没有风靡全球之前,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就已经开始引领潮流,成了名副其实的“混搭大王”。
这个小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姑娘本人。想来小时候我就如此与众不同,难怪至今依然还喜欢不走寻常路呢。
在别人还不知美为何物时,小小年纪的我就懂得了臭美,而且我的审美很独特。还是在四岁时,一次心血来潮,我翻箱倒柜,找了大半天之后,最后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两件心意的衣服。上身是一个呢子大衣,下身配一条非常漂亮的花裙子。穿上之后,还不忘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看到美美的自己,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仿佛自己就是童话世界里的公主一般,陶醉不已。
就这样,得意洋洋,大摇大摆地从屋里走了出来,刚好碰到舅舅来我家。许是恐怕舅舅忽视了我,我赶紧往舅舅走来的方向一站,紧接着就张开双臂,高仰着头,大声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看到我奇特的装扮、夸张的表情,听到我快要跑到天边的调子、错乱的歌词 ……舅舅忍不住笑地前仰后合,笑声里带着许多的爽朗和愉快。
时间往后推移,在一九九六年的三月,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暖洋洋的太阳温和地照着大地,忽然让人有了一种夏日的错觉。一想到夏天,爱美的我自然就想到了裙子。于是,我找到了夏日的红裙子,穿上之后,连连转个几圈,然后美滋滋地在院里转悠过来转悠过去,好不惬意。正在自我陶醉之时,刚好被来我家的邻居撞个正着,惊呆之余,自然免不了调侃我一番,那时我六岁,多少还知道点不好意思。
……
童年趣事一箩筐,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扎辫子,涂口红,擦胭脂等等。可唯有混搭让我记忆犹深,我想我对美敏锐的感知,满满的艺术细胞,与众不同的想法都是从那时开始发源的。
韶光如流,虽然童年已悄然离去,可是留下的一个个美好回忆就像是一串串银铃一样,在风起的日子,总会清脆作响,回荡在我无涯的记忆里,装点着我过往的岁月,成为了我人生不可或缺的美好回忆。
第五篇:趁还来得及杂文随笔
母亲节来了又去,“为母亲送祝福”、“关注父母”的声音又在喧闹的人群中冒泡了。不过写这篇小文倒不是随了这个大流,而是确实有个事触动了我。
家中父母年事渐高,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最近风险意识突然苏醒,想给家里人都买份保险。为此我集中研究了两个月,终于把保险相关的东西学懂了七七八八,然而,学到东西的成功喜悦没多少,却学来了一堆感慨——因为年龄问题,绝大多数保险父母已经不能买了。后来听说某健康医疗险年龄限制放宽,我抱着侥幸的态度去帮父母投保,结果母亲也因为曾经患病而被拒保了。这个意料之外的事不禁让我有些恐慌——作为儿女,父母老去,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又还有多少事情来得及做?
在外谋生,基本上每年只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次。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的第一眼,我都有些揪心,因为那些每日见面发现不了的时光痕迹在他们身上总是变得那么明显——父亲的头发又少了,母亲的皱纹又多了。但是这揪心我不让它持续太久,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惆怅,我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家的短暂时光,即使我深知这并不能延缓时光的步伐。
每次离家,都是十分不舍。我总会暗暗告诉自己,有空一定要多给家里打电话,多让父母听听儿女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时间一长,揪心的感觉就淡忘了,工作一忙,心情一烦,这些事也就顾不上了。
年复一年,老年斑渐渐爬上了父亲的脸,一颗一颗,我觉得特别扎眼,这是时光的腐蚀,是岁月的消磨。以前的父亲脾气火爆,总是说我年轻人太狂太傲,不尊重大人的意见,不重视过来人的经验,现在的他也变得平和了,似乎是变得不那么爆躁了,其实我知道,他是老了,爆躁不动了。还记得小时候我要抓知了,父亲轻松一跃就爬上了高高的大树,如今的他,怕是不再有这种矫健身姿了。
年复一年,母亲慢慢变唠叨了。以前的母亲,从来不絮絮叨叨,但是现在的母亲,一件事恨不得讲三遍四遍,一句叮嘱恨不得讲十遍八遍。我知道她怕,她怕我没听清,她怕我不上心,她怕我的答应只是敷衍她。以前的母亲,手工艺做得很棒,我小时候的玩具很多都是母亲亲手做的,现在的她恐怕看清书上的字都有些费劲了。
父母总是会买一堆东西给他们的孙子。这些东西在现在的人看来,一不“高级”,二不“时尚”,但是我知道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消费观念里已经是“好东西”了。他们是决计不会在自己身上花这样的钱的。我知道,他们只是怕自己成为了年轻人的“累赘”,他们怕不再被需要。他们只是希望长大了的孩子们还“稀罕”他们。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父母都老了,他们的心思我们都懂,可是我们的行动呢?很多时候只是把感恩藏在心里,从来没什么行动。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在外打拼不容易,管不了那么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自己也很难……我们忘记了父母拉扯我们长大的难,我们忘记了父母在家里空虚寂寞盼儿盼女的难。我们热衷于把对父母的爱说给朋友听,以此来证明自己孝顺,我们热衷于把祝福放在朋友圈,以此来麻痹自己不安的内心,可是到头来父母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做儿女的真的应该问问自己,还有多少事来得及为父母做!他们当年为我们爬树捉虫,我们如今能为他们爬上梯子换个灯泡吗?他们当年亲手为我们做玩具,我们如今能亲手为他们做上一顿饭吗?他们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我们如今能带他们去买件新衣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也许我们很忙,也许我们很穷,前面所说的我们一件也做不到,不要紧,我们能在他们还看得见的时候让他们多看看我们吗?能在他们还听得见的时候多跟他们聊聊吗?能在他们带来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时开心地收下并告诉他们我们觉得他们很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想父母还健在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只是要趁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