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2: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

第一篇: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

你已经22岁,已经大学毕业了,而且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可你哪有一个成年人的样子?对于你来讲,22岁就只是一个数字,只是一场流水般在校园的象牙塔里消逝的光阴。可那却是你父母用他们厚实的臂膀为你建立起的避风港。你经历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可实际上你一直都停留在小学阶段。小学多好啊!有父母在,不需要担心吃宿的问题,你只需要拿起课本坐在书桌前,你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父母不敢把你怎么着,唯恐打扰你学习,总是蹑手蹑脚的害怕把你脑子里的知识吓跑喽!

小学时候的记忆是不是很深刻?你已经困在了记忆中,时间只能催生你的躯体,但无法从你的记忆中解脱你的思想。只需要偶尔拿起课本看两眼,临考试了突击一下,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自己、告诉父母——你在学习,你问心无愧。你早已忘记了学习是什么,你想寻求的只是以学习为幌子换来的轻松愉悦,只是小时候那种躲在父母身后便可以无忧无虑的日子。

你浪费在手机、游戏、直播上的时间比你真正学习的时间多了去了,而你的学习却又仅仅是假装学习,在学习的伪装下,你想的是手机、游戏、直播……成绩马马虎虎,分数随随便便,钱花完了——妈,我没钱了。

你从未正视过这个现实世界。你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你给自己构建了一个大仓库,仓库里有吃的、喝的、玩的、乐的,仓库库存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未来”,你告诉你自己——我未来要怎样、我未来会怎样。你背靠着这一仓库幻想出来的未来,理直气壮地告诉那些你不敢直接反抗的人们——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一定要你高攀不起。可明天过后,连你自己都忘了昨天说过这句话。你再一次陷进安逸的生活幻想中。手指一动一动,翻着一章又一章网络小说,幻想自己成了天下第一,手持一柄长剑,你拥有了全世界。可现实中,你连你自己都不曾拥有。你在幻想的支撑下,在游戏里尽情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当一天虚度完,你的良心终于有了点反应,可你又立刻告诉自己——人家写网络小说的一样发财、人家打游戏的一样出名、人家做直播的一样有人气。可孩子,你得清楚,这些你都没有,而你所说的那些人的“发财”、“出名”、“人气”都是靠着你的理直气壮的幻想促成的,你以为你在消费别人,其实是别人在消费你——消费你的时间、消费你的金钱、消费你本该拥有的成长。

你时常会想——如果一直都停在小学就好了!这是你潜在的愿望。你渴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渴望不用学太多东西仅仅背一背1+1=2就能过得不赖。你总渴望着一夜爆红,像那些名人一样随便说几句话就能挣到数不完的钱。孩子,真的,如果你继续待在这样的幻想中,挣钱的只能是他们,而你,将会一直一直处在别人给你设置的圈套里,只能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中用你的生命和汗水供养那些人。

孩子,你已经22岁了,可你的生活里只有网络小说、网络剧、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而已,你拥有22岁的年龄,却没有22岁的觉悟。你幻想着能像网络小说中的主角那样,自然有人给你送宝贝、自然有人给你送金钱、自然有人给你送名利、自然有人肯主动投怀送抱来给你送女朋友,或者幻想着霸道总裁会突然爱上自己,然后踏着七彩祥云迎娶你,不用努力,一步登天,然后继续过着躲在别人身后的小学生的日子。

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了你躲避社会的借口。你想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和父母的庇护下过着和尚敲钟的日子。读硕士真的是你想深造还是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延续自己的小学生活?

天啊,你可能会这么说,那我去工作好了!工作给你看!

可是,如果摆脱不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你还会一直都是个孩子。即便是工作了,你依然会逃避社会。你会开始抱怨你的工作,会抱怨它来钱太少,不能月入百万,当你沉浸在电视剧里那些浪漫桥段的幻想时,你的工资就成了你撒气的对象。然后你就会跳槽、幻想着下一家公司的待遇会更好,幻想着自己在下一家公司一定能很快升职——年底升主管、三年后变总经理、五年后和董事长平起平坐。但实际上,你依然在堕落,你的一天依旧会在各种“网络”中度过,刷手机刷到半夜0点,然后躺在床上想——我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我本该拥有的不止眼前这些。

如果你不清醒,你本该拥有的,就只是这些。

活在现实当中吧!现实会给你前进的力量!

孩子,不要怪我说话太狠,你现在只是一个拥有22岁躯体的小学生。真正的成年人,是能够脱离了父母,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负责的人。

第二篇:你过得还好吗杂文随笔

“你过得还好吗?”这是我们最常见的问候语。于是你开始很认真地回答,淡淡的谈着最近的生活。

你谈着你工作、你的家庭、你的爱情。对方似乎也是很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附和着。于是你越讲越“兴奋”,开始抱怨你的工作,你的家庭关系、甚至你的他,你的爱情。后来对方什么也没说,就是这样静静地听着,偶尔露出笑脸。当你全部倾诉以后,发泄以后,你的内心似乎得到了释放。于是,你以为自己找到了知音。对方也没有太多的评论,便开始“抱怨”着她的生活。

你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自己才是最悲惨的女人,刚刚发泄出来的情绪,却突然被另一种情感占据。或许那样感觉是叫“羡慕嫉妒恨”。别人似乎都活得很美好的样子,她的工作、她的家庭。听起都是甜蜜的“负担”。或许,我们都活得太过认真。一句“你过得还好吗?”你天真的以为,那是最真挚的关心。其实,她只想知道,你过得有没有比她好。如果没有,她便安心了。或许这样的说法有点偏激,但这就是人性。

羡慕和嫉妒,其实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只是羡慕或许比嫉妒更善意一点。后来,生活告诉我,其实没有太多人在意你过的好不好。因为你过得好与不好,都与她没有太大的关系,她都不会想要来帮助你。对她来说就像是听着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凄美故事而已。

谁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时间会告诉你那个真正关心你的人在哪里。你可以感受她炙热的心,你可以感受到你与她同在。你可以在她面前,彻底的撕裂你自己。她也可以撤下面具和你交谈,你们交的是心,而不仅仅只是在交谈。

我不再轻易地相信那句“你还好吗?”我也不会再轻易袒露自己的心绪。我要把真切的话语,留给那个真正懂我的人。所以,我的朋友不多。真的是屈指可数,但是那一场走不散的友谊。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岁月,那里有我们的懵懂和无知,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生命中总有很多过客,他们会给你带来很多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经常这样的问候你“你过得还好吗?”例如你的前任,甚至是你的前夫。其实我至今也无法理解那些所谓的问候到底有几个意思。因为在我的世界观里,既然做不了情人,我们也不可能是朋友。或许我就是那个爱恨分明的女人。爱的时候,很认真,很投入。恨的时候,又很绝情,绝不拖泥带水。

生命里你还会遇到很多人,各色各样的人。他们带着各色各样的问候来到你的面前,有真诚的、有虚伪的、有出于礼貌的、有真正关心你的。你还记得那句“你还过得好吗?”这也成了我们生命里最美而又最奇妙的话语。

我又看见花儿盛开的样子,像个丰盛鲜艳的女子,时而温婉淡雅,时而火辣有趣,时而夺目迷人。我想,不管我们生命里遇见了谁,遇见了怎么的问候,我们都要做这样的一个女子。

第三篇:我的大哥,你还好吧的杂文随笔

“我带小静去赶集,小静的鞋破了,我给小静买了一双新鞋,看看那双旧鞋还能穿,就找了个补鞋的补鞋,那个补鞋的人可厉害了,他看着我和小静,把咱家的情况说的一清二楚……可他根本不认识咱家人……”

这个故事母亲不知道给我讲过多少回了,近两年来,几乎每次回去,母亲都会和我讲起她的这段经历。

放假好多天了,我和孩子都还没有回去过。本来计划从甘南回来,休息一天之后就回去,但我临时接到通知,要参加党员培训,不得已只好延迟回家的时间。母子连心吧,大热天里,今天母亲坐车来看我们。我一边在厨房忙活,一边和母亲聊天,母亲跟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和我讲村里和家里的琐事,不知怎么地,母亲又开始讲那个故事。

我没有打断母亲,也没有告诉母亲这个故事我已经听她讲过n遍了。我有点忧心,回头仔细端详母亲,她越发消瘦了,个头也比以前矮了点,母亲的眼神浑浊,但表情生动,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

同一个故事,母亲讲得一次比一次细节完整,故事的最后,母亲总要用很神秘的语气说:“那个补鞋的也不知道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咱家有个孤魂没有安置好。”

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并没有反应过来母亲说的孤魂是谁,但后来我就逐渐意识到母亲说的孤魂是我的早夭的哥哥。

母亲跟在我身后,絮絮叨叨讲着,又多了一些细节。

我内心的某根弦被拨动了一下,我忽然洞悉了母亲的内心,不禁眼眶潮湿。

哥哥比我大六七岁的样子吧,在他八岁那年因为肺炎去世了。我对这个已经阴阳相隔几十年的哥哥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大人的讲述,以及我自己在这些叙述里进行的不自觉的想象和加工。

据说哥哥是在麦收季节患了肺炎,肺炎这种在今天住几天医院输几天液就可以治疗的常见病,在若干年以前被叫做“痨病”,很难治愈。而哥哥患病的时间在“文革”时期,国家经济极其困难,又恰逢虎口夺食的关键时刻。父母作为标准的农民,在那样的粮食短缺的年代里,对麦收的关注程度自然超过了对哥哥身体状况的关注,当然前提是他们决没有想到这一病会夺去哥哥年幼的生命。当父母意识到哥哥的病已经很严重时,他们想方设法克服没有交通工具的困难,把哥哥送到稷山县太阳乡医院治疗,但已经太迟了,八岁的哥哥不治身亡。

我问母亲:“你还记得哥哥埋在哪里吗?能不能找到哥哥的尸骨?”母亲说:“我们给了一个医生一点钱,医生答应会把孩子埋掉。我和你爸根本都不知道孩子埋在哪里了。”“那家里能不能找到哥哥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之类?”我的意思是,如果有的话,即便是衣冠冢之类,我们都可以给哥哥修一个,然后按照村里的风俗,给哥哥找个亡女作伴。但我知道家里没有,小时候我不知道翻过多少次家里的箱子、父亲的柜子和母亲的梳妆盒,从来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可能是哥哥的遗物。果然,母亲说:“没有的,什么都没有留下。”

以往说起哥哥,我极力想象的都是哥哥的模样,但这次,我忽然意识到:母亲近年来一再地讲起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告诉我那个补鞋的人是多么神奇,也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是在想念那个夭折的儿子,她放不下那个尸骨和魂魄都漂泊在外的孩子。

我从没有像这次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在失去儿子时的痛苦。当他们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到医院,把满腔的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时,却不得不看着孩子在他们的怀里闭上眼睛,那种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的绝望,到底是怎样地折磨着我的父母,又如此这般折磨了他们多久?在此后的岁月里,生活的艰辛也许会让父母无暇触及内心深处的记忆,父亲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患了严重的骨病,他伟岸的身躯慢慢弯了下去;母亲终日咳嗽,呼吸中夹杂着丝丝的声音,中年时微胖白净的母亲如今变得瘦小文弱。他们此后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儿,也就是我的姐姐,我,和我的妹妹。直到有了弟弟,父母因失去大儿子而伤痛不已的心,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而忐忑的心,才终于有所安稳了吧?到后来,生活渐趋平稳,儿女都已长大成人,父母心头的创伤却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宁静的日子里日滋夜长,父亲从来都掩饰他的身体和心灵的伤痛不肯示人,包括儿女,而母亲日思夜想,以至于衍生出了这样的故事。母亲把这个故事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她又给父亲讲了多少遍?给姐姐妹妹弟弟讲了多少遍?她的哀痛无处寄托,她要讲多少遍才能召唤到她的大儿子?而她在一遍一遍的讲述中也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讲这样的故事,所以她讲故事的时候,表情上并不带悲伤,就好像在讲一个别人家的故事,她也搞不清楚为什么那个故事的细节会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脑子里,她就是忍不住一遍遍地讲,见到亲人就讲,有机会就讲。

如果母亲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寄托或者排遣她的悲伤和思念,那父亲呢?他是在梦里,还是在仅有的田地里,还是和他自己一个人对话?父亲什么也没有说过,至少没和我说过。

哥哥如果在世,也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了,那我的嫂子该会是谁?我会有一两个大侄子大侄女吧?他们也该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了,那我的哥哥该做了爷爷了,我也就做了老姑了……

我的大哥,您还好吧?母亲日日念叨您,如果可以,就给爸妈捎个信吧,让二老安心。

如果这世上真的有神灵。

第四篇:趁还来得及杂文随笔

母亲节来了又去,“为母亲送祝福”、“关注父母”的声音又在喧闹的人群中冒泡了。不过写这篇小文倒不是随了这个大流,而是确实有个事触动了我。

家中父母年事渐高,自己也老大不小了,最近风险意识突然苏醒,想给家里人都买份保险。为此我集中研究了两个月,终于把保险相关的东西学懂了七七八八,然而,学到东西的成功喜悦没多少,却学来了一堆感慨——因为年龄问题,绝大多数保险父母已经不能买了。后来听说某健康医疗险年龄限制放宽,我抱着侥幸的态度去帮父母投保,结果母亲也因为曾经患病而被拒保了。这个意料之外的事不禁让我有些恐慌——作为儿女,父母老去,我们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又还有多少事情来得及做?

在外谋生,基本上每年只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次。每次回家看到父母的第一眼,我都有些揪心,因为那些每日见面发现不了的时光痕迹在他们身上总是变得那么明显——父亲的头发又少了,母亲的皱纹又多了。但是这揪心我不让它持续太久,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惆怅,我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家的短暂时光,即使我深知这并不能延缓时光的步伐。

每次离家,都是十分不舍。我总会暗暗告诉自己,有空一定要多给家里打电话,多让父母听听儿女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时间一长,揪心的感觉就淡忘了,工作一忙,心情一烦,这些事也就顾不上了。

年复一年,老年斑渐渐爬上了父亲的脸,一颗一颗,我觉得特别扎眼,这是时光的腐蚀,是岁月的消磨。以前的父亲脾气火爆,总是说我年轻人太狂太傲,不尊重大人的意见,不重视过来人的经验,现在的他也变得平和了,似乎是变得不那么爆躁了,其实我知道,他是老了,爆躁不动了。还记得小时候我要抓知了,父亲轻松一跃就爬上了高高的大树,如今的他,怕是不再有这种矫健身姿了。

年复一年,母亲慢慢变唠叨了。以前的母亲,从来不絮絮叨叨,但是现在的母亲,一件事恨不得讲三遍四遍,一句叮嘱恨不得讲十遍八遍。我知道她怕,她怕我没听清,她怕我不上心,她怕我的答应只是敷衍她。以前的母亲,手工艺做得很棒,我小时候的玩具很多都是母亲亲手做的,现在的她恐怕看清书上的字都有些费劲了。

父母总是会买一堆东西给他们的孙子。这些东西在现在的人看来,一不“高级”,二不“时尚”,但是我知道这些东西在他们的消费观念里已经是“好东西”了。他们是决计不会在自己身上花这样的钱的。我知道,他们只是怕自己成为了年轻人的“累赘”,他们怕不再被需要。他们只是希望长大了的孩子们还“稀罕”他们。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父母都老了,他们的心思我们都懂,可是我们的行动呢?很多时候只是把感恩藏在心里,从来没什么行动。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在外打拼不容易,管不了那么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自己也很难……我们忘记了父母拉扯我们长大的难,我们忘记了父母在家里空虚寂寞盼儿盼女的难。我们热衷于把对父母的爱说给朋友听,以此来证明自己孝顺,我们热衷于把祝福放在朋友圈,以此来麻痹自己不安的内心,可是到头来父母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也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做儿女的真的应该问问自己,还有多少事来得及为父母做!他们当年为我们爬树捉虫,我们如今能为他们爬上梯子换个灯泡吗?他们当年亲手为我们做玩具,我们如今能亲手为他们做上一顿饭吗?他们给我们带来那么多东西,我们如今能带他们去买件新衣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也许我们很忙,也许我们很穷,前面所说的我们一件也做不到,不要紧,我们能在他们还看得见的时候让他们多看看我们吗?能在他们还听得见的时候多跟他们聊聊吗?能在他们带来我们并不喜欢的东西时开心地收下并告诉他们我们觉得他们很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想父母还健在的孩子都是幸福的,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幸福。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只是要趁还来得及!

第五篇:无人可念杂文随笔

下完课回来,和邻居一起欣赏了一会儿他的兰花后,便洗漱了。本是计划要早些睡的,无奈睡前喝了杯奶茶,大概是咖啡味儿的吧,这会儿还是清醒的很。

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思绪却不受控制。所谓天马行空,估计如此。白天的时候,各种网络媒体都被伟大物理学家霍金逝世的消息刷屏了。是的,那样一个从青春正好的年纪就与轮椅相依相伴的人,竟能取得如此非同寻常的成就,真是令人佩服至极。和学生谈起对他的景仰,他们却一笑而过。在他们这样的年纪里,所谓偶像,无非是些影视明星,各类小鲜肉和网红脸罢了。

另一件大事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正式公布,汪洋成为了新一届政协主席,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能够取得新的进展,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祝福中国。

突然很想想念一个人,却可悲的发现,无人可想。那些曾经给我山盟海誓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华的渐增,也早已陪伴于他人身畔。我不怕一个人摸爬滚打,也不怕寂寞无奈,只是在某一刻突发奇想自己身披白纱的时候,却无法在脑海中给出一个清晰的伴侣样貌,这着实让我不免有些悲伤。我常说一个人的日子自在逍遥,不愿为世俗所捆绑,也不想被婚姻和家庭所牵绊,却依然相信爱情,并且期待爱情的驾临。我们可以一起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也可以过着柴米油盐的寡淡生活,只要是和你,怎样便都是好。特别喜欢一句流行于微博的话:“我能想到最美好的场景,便是当我醒来的时候,阳光和你都在。”是的,于某一个清晨,熹微的曙光透过没拉严实的窗帘,倾泻而下,洒落在我的蓝色床单上,昨晚没看完的书被搁置在一旁,你眯着眼,满脸宠溺。

只是,一年又一年,我像一只无头苍蝇行走在生活的轨道上,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便被世态所淘汰,同时也坚持着无人理解的原则。于是身边的人走了换,来了走,于原地剩下的,始终是我。不想与当下针锋相对,却也无法握手言和,唯有互不侵犯,才是良策。

窗外有雨落在屋檐上的声音,少了些清脆,多了些烦躁。

下载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22岁可你还像个孩子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岁月流逝,你可仍拥有一抹素白杂文随笔

    记得跨入社会时,长辈曾意味深长说过这么一句话: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然后很多分析,很多告诫,只希望我们别在大染缸中弄得面目全非。如今,历经摸爬滚打,我们已染上了诸多颜色。世界......

    孩子我想对你说杂文随笔

    开学近一个月了,特别是最近,你心情郁闷,抵触情绪特别严重。昨晚妈妈打电话说:催你写作业时,你很点烦,还说说“干嘛要逼我,你知道我压力多大吗”。孩子,爸爸当然知道。尽管在电话里......

    你读懂你的孩子了吗杂文随笔

    “老师!蒋老师!”朋友带着一伙人站在我工作室门口。我看了一下如约而至的伙伴,人太多有些搞不清是谁要做个案。“你能不能给我儿子女儿都做做啊?”衣着鲜亮、身材姣好脸容却焦躁......

    孩子,我想对你说杂文随笔

    看着你越来越沉重的书包,把你的腰都压弯了,背都压驼了,我心疼极了。孩子,我想对你说,能少背负些就少背负些吧,驼背了可不好。看着你朦朦胧胧的样子,天微微亮就被叫醒,我心不舍。孩子......

    读书到现在还有用吗杂文随笔

    被班委约稿了,主题是读书,天下书籍千千万,说也说不尽,今天索性谈谈读书的作用,有一生万,万道归一。读书的最大作用是保持思考的能力。文字记录使人的生命延长了两倍,影视四倍,游戏八......

    趁我们还年轻杂文随笔

    或许提到这个话题是有些矫情,但是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最近我做了两件事情,都跟我的男朋友产生了冲突,他说我总是想一出是一出。一是我手里没有存款还去照了一套写真集,所以到下......

    树叶绿了又黄你还没来杂文随笔

    我听着黄妈的歌,等待几年前你一走就没回来从此我的爱 变成了无奈可我知道有一天 你一定会回来这世上的孤独 我需要去忍耐等待 永久的等待树叶绿了又黄 你还没来等待 永久的等......

    你在秋天还好吗杂文随笔(优秀范文五篇)

    一、你在秋天还好吗秋的凉意惊起心间久违的想象,你在秋天还好吗?城市的喧嚣日复一日,而每天熟悉的场景在生命里一天天变得麻木变得茫然,而在我最惦念的记忆中,你还是清澈如莲。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