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生智慧共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索论文
现在我们面对教学改革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学会学习、自主性学习、终身学习,甚至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师生智慧共生。我们认为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锻造智慧的主要途径,是落实课改理念的主要战场,所以在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追求营造师生智慧共生的、开放民主的、愉快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致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课题。
一、课堂教学改革呼唤智慧师
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今天不只是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是否能自主性学习;而更多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去感悟,是否会通过学习生成智慧。因此,要使语文课堂充满智慧,我们首先要锤炼出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1.深研教材融会贯通。
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主要体现在他本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理念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等诸方面,他必须熟练地掌握教学设计、板书、提问、常用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使用等多种技能。要达到这一层次和水平,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把教材文本吃深吃透融会贯通从而超越教材,教法上做到教学有法而法无定法这样才能把课本死的知识变成鲜活的灵动的思想和智慧。
2.热恋语文融入情感。
语文教师的智慧情感不仅源于对学生的热爱,更源于他们对语文本身、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博览群书注重研究,还要做读书笔记和写下水习作;不仅要自己读书、笔记、习作还要要求自己与学生一起做读书笔记、习作文章和做心得交流,这样就能唤起每一位语文教师和学生浓浓的语文情结,为课堂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动力,为师生智慧共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感悟生活彰显个性社会需要智慧共生
今天我们关注的不只是学生是否会自主性学习,是否会把书本与作业读得很好完成得很好,而更多的是学生是否会用头脑去感悟所知道和接触到的一切,是否会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
1.现实社会需要个性发展。
我从教近50年,纵观我所教过的学生,来到社会上后续发展强劲的,事业做得出色的,最懂得尊师重教和人情事故的也就是情商较高的大多是班上成绩中等左右的调皮学生,因为这类学生敢作敢为,敢想敢干,不太受教师的思维、要求和所学知识的禁锢,他的行为和思想往往有超越意识,来到社会上就喜欢什么事情都去尝试一下,去感悟一下,思想活跃,行动不羁,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而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是乖乖娃,老师怎么要求就怎么去做,行为和思想容易受到教师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不敢超越老师,不敢反叛,到了社会上就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改革精神,缺乏个性,这样也大大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和引导我们的学生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智慧地面对生活而不仅是把课本学好就了事。
2.智慧生要学会感悟语文文本的内涵和美。
语文教材呈现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情节等都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通过感悟去获取,从而消化变成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引导我们的学生去解读文本,去感悟文本,用教师的智慧激发出学生的智慧之花,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乐意主动地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演译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智慧和生活智慧。
三、磨炼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智慧的学生,我们的手段是由智慧师去潜移默化和引导,我们的平台是通过磨炼生成的智慧课堂。那么,师生智慧共生课堂我们怎么去描述它呢?怎么去磨砺它呢?首先,智慧共生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民主、愉快和谐、彰显创新、流动真情、涌动智慧的优质课。其次,要使语文课达到这样的境界和高度,我们必须注重教学研究,用个人和集体智慧去煅磨每一堂课,磨炼出典型课、探究课、例磨课并让其基本成型,然后通过“集体研究——个人执教——代表说课——共同评议——反思改进”的教研流程来完成。这样,在反复磨课的过程中,一节节精彩的、生成智慧的各类语文课型就会自然成型。例如在磨砺阅读课文时,总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具体到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亲近文本并让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与文本思想情感碰撞,如何去亲近作者并与之进行心灵交流或者说去与文本、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这样,老师“引”得精彩,“导”出特色;学生“悟”得其神,“炼”得其法,智慧共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就自然形成,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通过思维和情感互动,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智慧共生的舞台。
磨炼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至少需要三个元素:教师、学生、课堂,而这三个元素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割裂开来。所以“锤炼智慧师”、“磨出智慧课”、“培养智慧生”是有机统一的三个方面,需要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切不可花开三朵单表一枝。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情境创设、方法途径、激起情趣、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二、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三、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现行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是适合学生表演的好材料。如《金色花》、《纸船》,《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学生通过表演动作、表演朗读等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文的内容不同,体裁、题材不同,其方法与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内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开题报告书
吴豫
2015年 7 月 17 日
Ⅰ-1 拟定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应用基础研究 ;
Ⅱ-1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段目标提出,7-9年级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实施建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语文老师所认识和接受,新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旧有的阅读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改变。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却缺少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学生达成了课堂学习目标,却缺少讨论交流,没有形自己读懂文章的思维能力;教师费时费力于一篇文章,却没有多篇的对比、整合阅读训练;精读训练多,速读、略读等其它现代社会急需阅读方式训练少。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缺少课内外阅读的互相关照,缺乏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构建和集体构建的训练。阅读教学现实与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实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获取信息、分辨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吸收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阅读能力。仍然局限于单篇课文的内容分析,以大声朗读和词句理解为主要教学手段。重课文内容解析,轻摄取要点速读,重教师感受倾诉,轻学生兴趣激发,重课内文本精读,轻广泛吸取多读;重单篇文章讲读,轻全书整体自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读的少,不爱读,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学生的普遍状态。我们的初中阅读教学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群文阅读则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到共识。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既有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章,开阔视野,学会思辨,提升阅读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正是解决初中生阅读面狭窄,课内外阅读脱节,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教学欠缺等问题的好办法,是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它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公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群文阅读”自从专家提出后,全国有十几个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推介,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大有普及之势。然而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还处在发轫阶段,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有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了解得并不深刻。人们对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议题与文本,议题与学生、议题、文本的层级性,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浅表,对群文阅读与学生阅读心理的关系缺乏研究。这些领域都有探讨的必要。
本课题在研究群文阅读相关理论,阅读有关群文阅读经验文章和收看相关课堂实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初中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何结合中学生特点选择议题与文本,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等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填补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空白。为群文阅读教学更好的在初中阶段推广做出贡献。
Ⅱ-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群文”这个概念,最早是我国台湾地区赵镜中教授提出来的“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国际儿童阅读研究领军人物吴敏而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中论述了群文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要能发挥最大功效,学生必须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讯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进行学科领域的课外阅读时,学生连结他们从教科书里学到的东西跟补充读物里的“新”讯息。在连结的过程中,他们在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并运用此意义来支持、辅助其他的学习历程;学生建构的意义成为进行新学习的一项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澄清先前学科知识里的错误概念,或发展有关社会议题的批判思考,或发展阅读策略本身。因此,进行文本之间的连结是从阅读中学习的关键能力”。
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大纲》中较为详尽的阐述了群文阅读的系统理论。他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阅读的广泛性;阅读对于心智模式的转换;多文本阅读及其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创造性的体现。该文阐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意义。认为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就选文内容展开集体建构,最终对选文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该文还对“选文”、“议题”、“集体建构”和“共识”等几个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概念做了解释。
蒋军晶是小学群文阅读的实践家,在全国不少地方讲群文阅读观摩课,他在《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一书中说明让孩子进行“群文阅读”的原因,一是让孩子在课堂上多读,二是让阅读变得更“真实”,培养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三是依靠大量生活化阅读,建构实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连结、重读、视觉化等。蒋军晶在《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群文阅读》把“群文阅读”的特征表述为: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群文阅读的教学就是三条: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用显性的方式教“文学”,用显性的方式教“思考”。
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吴丙辰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认为,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文本,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它一改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在单元主题教学的框架下,在精读引领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内外材料的统整、比较和延伸,因而对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视野的拓展都大有裨益。
石宏芳在《学子》<教育教学>2014年第8期上发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指出,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精选文本,按题材、体裁、表达形式、语言风格、作者合理统整,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带来了许多疑惑,需要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厘清概念,发展技能,获得阅读快感。
袁正波在《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分析了群文阅读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之间的关系,认为群文阅读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向课外多向度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有目的的获取并概括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
四川龙孔中学张玉钱在《群文阅读教学反思》中指出,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因此,应在课中让学生查找设置悬念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2015年4月在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举行四川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范式研讨及观摩活动,围绕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范式探索、确立,就初中群文阅读的性质、功用、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和课堂教学规律研究课交流了看法。进行不同范式的初中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展示。
Ⅲ.选题材料收集
[1]斯坦利.费什《读者反映批评:理论与实践》文楚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佐藤子著《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李秀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1.1第1版
[3]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沙永玲、麦倩宜、麦奇美等译 南海出版社;2009年7月1日第1版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5]曾祥芹《阅读学新论》 语文出版社 1999 年9月版
[6]保罗.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陶远华、袁耀东等据剑桥大学1981年版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7] 佐藤子《学校的挑战:创造学习共同体》钟启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8]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1日第1版
[9]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10]程汉杰《实用快速阅读法》漓江出版社 1992年年7月第1版
[11]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1日第1版
[12]韩兴娥《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13]冯晴《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4]蒋军晶《从“课堂”走向“课程”》长春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15]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年1月第1版
[16] 李家栋 曹志祥 付宜红《教师拓展阅读指导》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17] 赵镜中《提昇閱讀力的教與學--趙鏡中先生語文教學論集》吳敏而主编 萬卷樓图书有限公司2011年11月出版
[18]王耀芬《有关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33期
[19]刘守立《“大而化之”阅读教学观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9期10期
[20]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9-2
5[2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自豆丁网http://下载,原载2008-10-17 《小学语文》2008第4期
[2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1日第3版
[25]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12月版
[26] 王耀芬《有关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33期
[27]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Ⅳ.研究写作设想
绪论 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主流教学模式调查。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试的附庸
1、教法单调,流程固化
2、阅读量小,费时、低效
3、教学思维公式化,文本理解泯灭个性
4、关注标准答案,忽视方法、策略的教学
5、假话遮挡了真心,形式冲淡了内容
(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本质探析
(一)群文阅读概念诠释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三)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
三、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初中学生阅读心理探究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不同之处
(三)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原则探究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以课本为依托把群文阅读教学视作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3、议题的选择要有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关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
2、大课制。
(五)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1、课前热身,教师引领
2、谈论问题,引出议题
3、围绕议题,单篇示范
4、阅读其它文本
5、展开对话分享观点
四、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文本和议题哪里来
(二)从学课文到学阅读的转变
(三)扩大视野和应对考试的统一
(四)学习双基和实践策略之间的关系
(五)短时群文也要优质高效
(六)学生个性阅读与教师恰当引导的关系
五、结论
Ⅴ.本选题创新之处
说明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本选题主要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出现时间短、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实践也不够丰富,更无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本选题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借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一些成功经验,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智力和阅读心理特点研究群文阅读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归纳群文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教学原则,具体教学环节,并对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群文阅读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成长和完善做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为正在进行群文阅读实验的同行们提供一些讨论的话题和理论上的参考。
Ⅵ.研究写作进度安排
理论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
应用研究:应包括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实验设计,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调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撰写论文等。
2015年5月-7月参加相关培训,收集阅读文献资料。
2015年7月分析研究相关资料,进行理论沉淀,理清思路,撰写开题报告。
2015年9月-2016年1月进行本选题的教学实验和理论研究,邀请导师进行考察。
2016年2月-2016年3月进行教学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请导师第二次考察实验研究写作)。
2016年3月-4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修改提升(请导师第三次考察实验研究写作)。
2016年5月修改定稿。
Ⅶ.研究写作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本人有六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历,在阅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三次主持地、县级教学课题研究,主持的县级教学研究课题《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奖。参加“河南省中小学群文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推荐为群文阅读种子教师。
本人研究成果如下:
2009年 论文《怎样做一个魅力教师》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2010年 论文《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获荥阳市教研论文一等奖
2011年 主持县级《初中语文早读辅导技巧探索》课题研究,获荥阳市教育专题研究一等奖
2012年 论文《语文实践课实施策略浅谈》获城关中学教研论文一等奖
2013年 主持县级《初中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研究》课题研究,获三等奖
2014年 主持郑州市级《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正在评审。
2015年 参加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群文阅读实践研究》子课题《群文阅读议题设计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为种子教师。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解决的途径。
⑴已经具备的条件:
①本人在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可以在所教班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验;
②作为群文阅读课题研究种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关于群文阅读研究的信息;
③有教育学、心理学、阅读学知识,可做理论指导
⑵尚缺少的实验条件
①本人只担任一个年级的课程,无法在其它年级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实验观测;
②所在地区群文阅读研究起步晚,关于群文阅读的实验材料贫乏。
⑶解决的途径。
⑴ 与教研组组成课题组进行综合研究;
⑵ 建立与《新语文在线》网站的联系,参加群文阅读QQ群。
第四篇:初中语文小课堂教学论文
百花齐放,一枝独秀
----语文教学小课堂随笔教学反思
凤鸣谷中学 赵娜
语文是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武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尽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学有所得。课前五分钟的小课堂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学生的主持,学生的参与,生生互动,老师的鼓励、表扬,师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课堂,作为语文教学板块中的一枝独秀,在教学中绽放,散发着悠远的沁香。
长期的实践中,小课堂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小课堂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需要展示自我的平台,小课堂的开展,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为了自己表现最好,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小课堂,动手查阅资料,从电脑,电视,书籍,社会生活,自然。。。。提炼所需的内容,积极参与小课堂的的准备,参与小课堂的问答,参与小课堂的总结。生生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再被动的学习,而变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课堂打造了学生参与的一个亮点。(二)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准备好自己的小课堂,他门动手动脑,展示个人智慧,展示集体智慧。学生在准备时,大量收集与本次小课堂有关的信息,从中再进行筛选,选择最适本次主题的内容,这过程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获得新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多起来,通过小课堂,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分门类别的梳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明确的理性追求,从而扩大了自己知识的视野,增厚了自己的学科储备,以小课堂为媒体,对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如字词方面,修辞方法,古诗句,散文,名著,精辟哲理性的语句。。。通过小课堂,我学会适时地放手,进而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不仅有个人的行为,也可通过集体来促动个人的学习。小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自主持,也可是小组成员集体展示,也可是小组间的擂台赛。。。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主持小课堂,都需要台上和台下的配合,大家都要参与到学习思考中,融入得到大环境的学习磁场里,与大家分享,共同收获。如小组主持,首先是组员间的合作,再与全班同学的合作,从而顺利完成本次小课堂。每次小课堂宣告结束时的掌声,都代表同学间合作的成功,这时一个和谐优秀的集体也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四)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既有有声语言的表述,也有无声文字的倾述。学生主持的小课堂内容十分富多彩的:有字词音形的储备,有修辞方法的归纳,有阅读理解的巧解,辩论的精彩。。。这些形式,都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的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小课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完成这项任务。
小课堂的开展,既激活课堂教学,又促进学生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是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少年,语文小课堂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热情,从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让每一位学生做到快乐地学习,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一边耕耘一边收获。
小课堂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学生主持,学生参与,学生提问学生,生生互动。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小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学生主持小课堂充分展示自我,主动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在讲台上塑造自己的“品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小课堂为学生表现自我创设了情境,搭建了平台,架起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学生主持小课堂,学生就得走向讲台,扮演“教师”,学生讲,学生答,学生问。学生为当好“教师”,就必须多学,多动脑,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防止被其他学生问题难倒。而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言,想把这位教师“难住”,看着“教师”的反应。这样,学生顾虑少了,课堂的气氛就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问多了,积累多了,也就说在活跃的气氛里收获了知识。
情景回放:
地点:初一.九班 时间:语文课的小课堂 主持人:第六小组成员
开场:全体组员齐说:“大家好,今天小课堂由我们第六小组主持,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组长:我组成员分工是:4号同学提问大家古诗背诵,5号同学主持名著抢答,6号同学带你成语接龙,2号同学负责加分,1号同学负责解疑。
接着每个成员主持自己内容板块,主持人声音响亮,问题既有基础性的,又有稍难的,基础性的提问每小组4号至6号同学,他们的成绩稍偏后,他们大多数能答上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稍难的提问每小组1号至3号同学,他们的成绩较好,如果答不对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力,要把这道题弄会,下次一定答对,不能输给别人。整个小课堂既活跃,又秩序井然,在学生热烈掌声中结束了本次小课堂。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丰积聚了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激活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小课堂在生生互动的轻松氛围中,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内聚于魂,外化于形,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我们的语文课的小课堂在教学大放光彩,它不仅丰盈了学生,也提升了我们教师的素质,从中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朵朵花儿在这个舞台上竞相绽放。小课堂,那是学生青春挥舞的舞台,那是学生激情昂扬的舞台,那是学生追梦的舞台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新探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新探索
摘 要:“赢在课堂才能赢在未来”。教师的战场在课堂。本文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目标导向,阅读开道,合作探究,反馈评价、总结反思等教学过程进行了新探索,取得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实效 探索
“赢在课堂才能赢在未来”。课堂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师生教学行为互动的最佳场所。笔者近年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语文课堂以教学目标导向,阅读开道,合作探究,反馈评价、总结反思的教学新思路,收到了明显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目标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兼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
1.课程目标导向,设计课时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初中语文课教学中,就要以语文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据年级语文单元和课时教学内容,教情、学情、教学资源等因素设计并落实语文课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达成的具体目标。
2.围绕课时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当进入课堂学习开始,就要用1-3分钟时间让学生仔细解读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明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方法和达成的语文知能目标。让学生再教师引领下围绕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运用有效学习方法,沿着教学目标去学习、活动和探究,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目标,多媒体上显示出来:
1.读课文下的注释后,解释文中的实词:环、壑、辄、暝、觥、筹。
2.独立阅读课文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言虚词“也”、“而”的用法。
3.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
4.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文眼”说出作者表达的意境。
5.合作学习课文,在交流中说出本文自己所喜欢语句的理由,并探讨独立的想法。
二、阅读开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潘新和教授曾说:理想的文本解读,“要还原到言语生命体中,破译他的遗传密码,感悟文字背后的一个独特的言语生命存在,从中汲取言语生命的智慧和能量,以滋养、激活自身的言语生命。”初中“语文味”课堂教学,应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议”的训练。笔者采取阅读开道,首先,训练学生个性化独立阅读能力。每堂语文课上,根据文本特点、课文长短,划分阅读时间,先提出问题和要求,再让学生独立阅读。其次,加强朗读和默读训练。教给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文本情感,在默读中思考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再次,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精读、略读和浏览,诵读,训练“读中悟”。例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吆喝》一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和语句,把握读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高低和语气轻重,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验街头商贩《吆喝》的民俗文化,最后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现实生活“吆喝”与课文中的吆喝的本质差异。
三、合作探究
在学生独立阅读基础上,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重、难点、关键问题进行自学自思,再进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了使合作探究有实效,一般采取“三阶段”指导,即合作探究前,教师明确提出结合文本讨论、探究的问题要求具体方法;合作探究时,教师轮流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参加研讨,适当引领学生围绕中心,抓住要点,主动发表意见,切合实际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后,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学生迫切需要鉴别问题让学生发表精要的意见,教师需作必要的点拨或评价,帮助学生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结论,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知识。
四、反馈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下一课时教学设计,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采取反馈回顾方法评价。让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回顾本课时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把握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语法修辞、运用规律,主动充实并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二是采用问答补充方式评价。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补充回答、请同学帮助回答,让回答问题学生对前一名答问学生进行优点评价,再作补充答问;三是采取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或理解思维检测评价,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学生 “听说读写议” 的行为表现、习惯等方面的反馈评价,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的正迁移,使学生感悟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增强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每课在结束之前,用2―3分钟,将本课时语文学习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梳理出课时的“知识树”,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把本课时知识与前课时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重构自己理解语文知识树。长此下去,语文课堂由“段落知识一棵树”→课堂知识一棵树→单元知识一棵树→课本知识一棵树,最后形成语文课程“知识林”,无疑对初中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会起到实质性的促导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与学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发展倾向。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采取目标导向、阅读开道、合作探究、反馈评价、小结重构五步策略,就会产生虽然语文课堂不是磁,但是能吸引学生,尽管课堂不是蜜,但是能粘住学生的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访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百度网络。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 [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郑金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百度搜索。
[4]朱绍禹:《初中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