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本剧开发与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是什么?我们认为,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强调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藉以获得一种交往的语言工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这样,工具性和思想(传输)性便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从2001年实施了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来,由于我们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从我们的教材设计到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现实的小学语文教育仍习惯于字词句篇、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机械式的思维模式,对其工具性内容都主要是在这54平米的教室里以口授、听写、抄写、背诵、题海大战等方式完成;对思想教育呢,由于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想要求是先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设定的,大家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成了传输先在性的思想要求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这种语文教育具有明显的被动性、机械性、灌输性、容易的急功近利性。它忽视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千校一貌”、“万生一面”。
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的,因为它扭曲了对人的整体人格的和谐发展,忽视了语文教育的另一个特性——人文性。所为人文性,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自己“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与我们的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要求产生碰撞,让他们在这种自主的、亲历亲为的碰撞中去体验、感受、发掘知识的形成,从而让学生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产生喜怒哀乐,形成取向,进而又让他们在这种自我形成的喜怒哀乐中再来潜移默化地去启蒙、启迪、孕育、生成自我世界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全方位的整体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实现我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正是因为我们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机械、教条、简单识记,阻碍了小学语文的人文教化之路,阻碍了碰撞的发生,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其开放性、灵活性、游戏性。在某种意义上,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游戏。把小学语文教学看成一种游戏并不是降低、放任小学语文教学,相反是抬高小学语文教学。游戏的本质乃是游戏双方的全身心投入,是“沉浸”、“吸引”,“只有游戏者沉浸到游戏活动中去之时,游戏活动才会真正充满其所具有的目的..游戏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恰恰只有当师生都把教育教学看成一种游戏,共同投入,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陶冶才可能全面实现。
“课本剧”——对大家来说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很多学校在很多场合也都会编排一两个课本剧进行演出,比如六一节、艺术节等。在网上课本剧视频也比较多,也很容易下载。但是,在全国以“课本剧”为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校极少,一般都是停留在排演一两个课本剧作为学校德育活动节目而已,对课本剧的开发与实现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实践与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什么是“课本剧”呢?“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文章来源可以是我们小学课本书上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上的,但小学阶段的课本剧创作应归在儿童剧中,它附属于儿童文学范畴,拒绝成人化是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大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题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情节或意境。这些文章我们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并通过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把它表演出来,这种形式更能让学生走进课文的境界,更有利于学习积极情感和态度的产生;有利于在思考中掌握知识、丰富经验;有利于在表演中发展语言、促进交流;更有利于在多学科特别音美学科的贯通融合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展示精彩的个性。表演课本剧,它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个体人文特征全面、整体发展的有效途径。编演课本剧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改编是一种创造,表演更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汇演时,观看的学生把台上形象与自己创造的形象进行对照,把别人对形象塑造表现的技巧与自己的努力结果相对照,不断调整充实,使形象更为丰富,台上台下,交流创新成果,共同提高语文素质水平。如果学生能举手回答问题,固然说明该学生大胆,不过假如学生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口语乃至肢体语言,我想这对培养小学生的胆量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有的学生能大胆回答问题,但让他表演时却显得扭扭捏捏,心跳脸红。以课本剧方式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在表演《晏子使楚》时,我先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学习表演,人多力量大,胆子也大,平时胆子小的同学一看到有伴也敢站出来展示,当某一组表演得精彩时,我会建议他们逐个表演,让全班同学仔细观看,然后点评。既然同一组,你有份表演,我也有份,轮流来,就变得无法推脱,这时胆子小的同学也得硬着头皮上场,总不能4缺1,丢小组的脸。这样一来,表演便成了人人参与其中的一件乐事,成了争先恐后上场的闪亮舞台。
通过我校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开发、排演课本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以改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拓展课堂结构、探究夸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资源、张扬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实现人格内涵与教学资源的真正“碰闯”、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在构建多学科、多功能立体交叉的大课堂语文教学模式中,我们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人文目标的具体行动、补充行动、提升行动、有效行动。
第二篇:课本剧论文
低年级数学课本剧的探索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各种有趣、接近学生思维世界的游戏形式就是可爱的趣味教学,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浅谈课本剧在低年级数学实践的作用。
一、课本剧具有游戏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在任教低年级的两年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会让学生在动身的同时动脑,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轻松主动的学到知识。而数学课本剧就是一种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游戏活动。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以本为本”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情景: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唐老鸦商店,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真买真卖,好似在超市购物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争先恐后,亲切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游快乐,同时也使学生课本剧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二、课本剧具有情景性,使学生趣味盎然的学习
低年级的孩子们具有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的特点,一旦在课堂上缺少了他们喜欢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就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每一位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用孩子的心灵从儿童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编儿歌、看数学医生等数学手段、并以数学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数学课本剧的迷人之处,恰恰是它的趣味性。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它的身体里涌动着无数有趣的细胞,它时刻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在生动的故事中探索发现。
如《小猫吃鱼》一课以精彩有趣的谈话出现: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吃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吗?(鱼)对,老师给小猫准备了一顿大餐,数一数,盘子里有几条鱼呢?小猫的胃口可真大!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变化,应该怎样列式呢?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谈话中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课本剧等数学节目,数学教师帮助他们搭建粉墨登场、竞相“唱戏”的平台,提供一些必要的头饰等“道具”,做好孩们忠实的观众。童趣盎然。润物无声的数学课本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中玩。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主动参与表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
通过课本剧这种学习模式,带学生进入有趣的数学世界,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欢乐中学习。
陆四勇 2013、09、16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本剧草船借箭剧本
小学语文课本剧草船借箭剧本
第一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 周瑜、诸葛亮
(周瑜和诸葛亮正在商量与曹操水军作战之事)
周瑜(轻蔑地): 诸葛亮,水战急需弓箭,本都督限你10天造10万支箭。
诸葛亮(气愤):竟对本相公如此无礼,你小子欠揍呀你,10天,你想打败仗啊!3天就够了!
周瑜(目瞪口呆):3天,诸葛先„„生,你发热了吗?
诸葛亮(得意洋洋): 你才发热了呢,咱们来打个赌,如果我赢了,打你的屁股,你赢了,打我的屁股。
周瑜(怀疑):行,好吧。
第二幕
地点: 诸葛亮的帐篷
人物: 鲁肃、诸葛亮
鲁肃(责备):我的诸葛先生吆,你夸下那么大的海口,是不是想被人打屁股呀!诸葛亮(胸有成竹):你以为我胸无成竹呀,告诉你我的秘密----气象卫星。
鲁肃(惊呆了):没想到你有这玩意儿!
诸葛亮(得意):我早已知晓,后天晚上有雾,我设计:将20只船上扎满稻草人,敌军以为我军来袭,夜晚雾大定不敢冒进,便会放箭,这样10万支箭不就轻而易举地自己来了,不是吗?
鲁肃连声夸奖(心里十分佩服): 诸葛先生真行,令人敬佩!诸葛亮(谦虚):夸奖了,夸奖了。
第三幕
地点: 江面
人物:诸葛亮及其蜀军高级将领和兵卒、曹操及其所有将士
诸葛亮(命令):起航,目的地----曹营
(诸葛亮的船靠近曹营)
曹操小兵(报告)报----,东吴起兵进攻我军。
曹操(从床上跳下):真的吗?!快,令水陆两军射箭手,击退他们!(嗖!嗖!嗖!十万余支箭都被插在稻草人身上,雾也快散了)
诸葛亮小兵(报告): 报----,所有稻草人身上已插满了弓箭,共计10万余支。
诸葛亮(命令):返航,令所有将士高声呐喊:“谢曹丞相赠箭!”
诸葛亮所有将士(齐):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啼哭):哇哇,白白地把十万余支箭给了他们,呜呜„„
第四幕
地点:周瑜大营
人物: 周瑜、诸葛亮
诸葛亮(兴奋):都督,您要的10万支箭全部造好,请都督清点。
周瑜(异常惊讶):真的?!
诸葛亮(暗自高兴): 都督好象忘记了什么事儿?
周瑜:什么事? 诸葛亮:咱们打赌了吆,都督忘记了吗?
周瑜(拉长音):啊----
(顿时,营里传出一阵阵“嗷嗷”的惨叫声)
幕落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题目: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10年多的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开发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更好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却不太尽如人意。语文教师对开发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深刻、开发利用原则把握不清是其重要的原因。通过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4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为基础,充分论述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性原则,以期对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裨益。阐述了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途径以及应当如何开发与利用教育资源。
关键词: 教育资源 开发 利用
目录
一、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二、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2.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三、怎样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资源
2.提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 3.引导学生整理利用信息资源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寻找和发掘与学生学习相关、符合学生逻辑与主题的资料,其中包含社会生活的资料,其过程具有开放性并应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和面对当今信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让语文教学超越其本身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它对于转变以往语文教学中那种缺乏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而现代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上,使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是接受还有发现,这两种方式应是相互相成的,教师应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应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并超越教师的教学,学生对书本知识应有其独特性、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学生的直接经历,个人知识,生活经验应当受到重视。如有的教师在教《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就先让学生质疑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读的段落,然后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理解课文的内容,有一位学生就把自己读到过关于恐龙化石起源的知识应用到理解“三叶虫”的形成上。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学生,可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很自由、自主。
2.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
2.1 扩大教育资源的范围
教育资源不再是以往人们所想的那样局限于教科书,或者是国家配套的辅导资料,其实教育资源的范围很广,我们要善于发掘。如下:
2.1.1 发掘教材
语文书一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主要教学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作用还将呈相对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是说就要逐步舍弃语文书,因为现今的语文教材已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很大的改变:它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体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已逐步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学科中心主义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发掘教材,在教学时把语文书中的文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开发更多的资源。如在教《桂林山水》这课时,有的教师就先让学生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找有关桂林山水这方面的资料,学生有了自我动手的机会自然表现得很积极,很快他们就找到了大量关于桂林山水的照片、历史传说和故事,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曾经到过桂林所拍下的照片也拿回学校当作资料。教师在学生提供了大量资料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共同讨论,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VCD,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得到冲击,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节课前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共同开发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在今后我们在课后还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花更多时间找资料、思考,如请学生谈谈“桂林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题目看起来可能会比较大,但它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1.2 确立儿童现有的兴趣与生活经验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活,它与需要、愿望、情感和体验有联系,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便成了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应该确立本班学生已有的兴趣和经验,如一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吗?他们知道小鱼、燕子、老牛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吗?他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功能?在确立了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并对动物尾巴的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在教学当中在这方面就应少讲,尽量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功能,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提出问题,为赢得比赛学生就会主动查找资料。他们的经验也在不断的自主查找、询问中获得。由此看来确立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以便于设立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就很重要了。但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找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取经验的机会。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只知道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烧毁的,但圆明园的原貌如何他们并不知道,里面珍藏的东西如何珍贵根本体会不了,当然也不会对八国联军产生什么仇恨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心有进一步的了解,笔者认为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原貌(照片、历史)及珍贵物品的资料(如曾展出的铜猴首、铜羊首、铜虎首的价值),甚至可以带他们参观珠海圆明新园。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或者参观的过程逐步了解历史,同时仇恨八国联军的感情也自然产生了。学生在获得了一定知识经验后学起课文来就会更投入,更轻松。
2.1.3 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的观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教师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因此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不仅决定教育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还是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其促进者,引路人的作用,不但要把自身的资源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如在学习《狱中联欢》这一课时,许多学生都没读过《红岩》这本书,对文章描写的情节比较难理解,如果要学生回家自觉阅读,笔者认为面对如此厚重的一本书,想必也无多少学生能真正地看一看,这时教师就可利用本身的知识经验告诉学生有关江姐、成刚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介绍描写比较精彩的章节给学生,这样学生阅读时就不会感到吃力,对阅读也会产生兴趣。另外由于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做好准备,以便能在能力、需要、经验等方面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如有一位教师对《三国演义》的故事以及文中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性格都非常熟悉,因此在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这位教师就先引导学生提出“十天之内造箭尚且不易,诸葛亮为什么仅仅三天就能完成任务,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何处?”等问题,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展开生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互相争辩、讨论。在这节课中教师虽没运用大量软件,但凭自身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以及丰富的知识经验,通过讨论和争辩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2.1.4 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区文化资源,学校既可采取和图书馆建立联系实现两者资源共享,也可在校内建立与图书馆的网络联系,使学生可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如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课文前笔者认为就可让学生先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对课文以外相关的资源了解以后自然上起课来就有兴趣了。
2.1.5 互联网
互联网的开发可突破传统教学内容的狭隘,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使交流更及时、开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的教师就让学生借助网络收集有关信息丰富的作文内容并通过网络的群组管理功能让学生按实际需要分组,学生通过计算机通讯进行协作学习、单独写作,教师可立即对学生所写的文章进行批阅,或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修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这样学生与教师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个别辅导,互评自改,从而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范围。
2.1.6 社会生活实践
学生能否顺利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是否经常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教师应当定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如参加学农活动,参加校外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等。教师还可联系学校附近的街道、公园、商场,让学生参观并充当志愿者,以便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
2.2 扩展教育资源的空间
由于教育情景与经济投入的不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即便如此,笔者认为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教育资源也可以是相当丰富的,这类学校所缺乏的不是先进的设备而是对于教育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哪怕是一棵树、一朵花、一幅图,它也有其教育价值,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运用。因此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
2.3 教育资源开发的手段 以往的教育资源一般只是从教科书中获得,再者就是通过购买一些外国材料,以此作为教学材料,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缺乏。其实获取教育资源的手段是很多的。教师既可通过多媒体呈现教育资源,也可通过CAI有序地呈现,另外还可以把教育资源分门别类让学生交流选择。如有的教师在教《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就采用了多种手段开发教育资源,如利用多媒体在一年级学生面前呈现了高山、平原、岛屿和海洋,学生通过多媒体马上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省去了教师不少的教学时间。到后来教师又通过电脑有序地呈现中国地图上的长江、黄河与万里长城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做练习或是观看介绍这些地点的照片,学生在认识了这三个地理名称后自主地在计算机上观看照片或做练习(找出这些地方的位置)。由于教师在开发教育资源时利用了多种手段,因此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怎样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寻找多种外在资源辅助学生学习。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前了解到学生对这个故事并不熟悉,故事发生的年代离他们的实际生活也比较远,于是老师就把这个故事的片断根据课文的内容播放出来,学生在边学课文的同时边看VCD,不知不觉就被老师带进了教材。
2.提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
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变化快,教师在短短的几年内把教科书上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教师应把教科书上的重心转化为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如有的教师在教《趵突泉》这课时就先提供给学生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如为学生提供查找有关济南趵突泉的网上地址或是参考书目的名称,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朋友组成小组共同学习。由于学生掌握了查找信息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所讲的内容连在场的老师都没听过,其信息量远远大于以前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所获取的知识。
3.引导学生整理利用信息资源
现代生活信息量如此之大,学生即便取回了大量的信息也不知道如何整理和利用使之切合课堂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筛选并整理出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如《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关于地球的资源环保的信息可谓应有尽有,学生在网上、图书馆、书店都可找到这方面的图片与文字材料。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只是照着资料读,有的学生不识字读错音,有的对其意思不甚理解。面对如此情况教师应利用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或引导其作出自我分析,取出资料的精华,读出自己真正的见解,将资源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资源。
总之,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应当共同参与到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张华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6月 402-418页
[2]《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214-227页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论文
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育叙事论文
教育·爱
中心小学 王丽
教育·爱
中心小学 王丽
内容摘要:学生就是刚刚出土的幼苗,碧绿碧绿的枝叶,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都会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因此,要用爱的阳光和雨露滋润每一片嫩叶,让所有的幼苗都能绽放,这也将是一名教师不可
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 爱心 耐心 不放弃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同花圃的园丁。学生是刚刚出土的幼苗,嫩黄的小芽,碧绿的枝叶,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都会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因此,要用爱的阳光和雨露滋润每一片嫩叶,让所有的幼苗都能绽放,这也将是一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李昀泽是我今年所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他长得非常可爱,个头中等,小小的眼睛,鼻梁高挑,嘴唇很薄。记得第一次在班里上语文课,正在认真上课的我,突然发现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李昀泽:他不是把铅笔插在文具盒的小边角处玩,就是眼神游离不知在想什么。当时我生气极了,严厉的训斥了他几句。他虽然收敛了许多,但是,没好多长时间,重复的动作还是会出现。上一节课,我得提醒他数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样被我认识的。以后,上我的课,我总是要注意他。但他还是管不住自己,每一节课,我得提醒他数次,他才能迁就上好一节课,弄得我十分头疼。有人说:“没有不想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发生奇迹。这样的奇迹往往就发生在意想不到的人的身上。记得有一天,天阴沉沉的,但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树显得格外的绿,一切都那么和谐、井然有序。天空中下着如丝般的小雨,更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增添了一份惬意。按照往常的习惯,一大早我就进班了,开始了今天的教学工作。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在讲生字的写法及用法时,我又习惯性地往李昀泽的座位看去,看看他今天又有什么新花样,好去制止他。谁知他今天把手举的高高的,我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心想说的对不对两说,先鼓励一下他的积极性。赶快把他叫起来,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的词组得很好。我及时表扬了他。在这节课上,他表现得很精彩,一共举了三次手。以后在我的课上,只要他举手,我都给他表现的机会,每节课他都能发言好几次,小动作也比以前少多了。学习成绩也显著的提高,以前我一见他就有点头疼,现在反倒觉得他特别的可爱了。从这件事上,不得不让我深思:孩子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也许是学生则自制力差,也许是为了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对待爱犯错误的孩子,教师应该先从自己身上
查找原因,进行反思,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而给他们定性,要用真爱的内心去感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孩子呢?常言道“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冷眼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要多给学生一些云彩,学生才会拥有更美好的蓝天!我深深记得一位老教师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表扬要点名,批评不点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才能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我们班的王鑫,因为父母离婚,从小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胆子小,性格内向。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家教又跟不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而且字也写得特别差。下了课,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从不跟同学出去玩。到了三年级开始成绩越来越差,到后来她甚至都不写作业了,每次问她总是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与数学教师也是我的副班主任先从全面了解她家的情况入手多次进行家访。开始去的时候,我们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王鑫其实是个挺可爱的孩子,如果能放大点胆子就更好。”“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如果再踏实稳重些就更好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她奶奶其实很渴望孩子成才,但因经济原因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奶奶没文化,是个节俭而又重男轻女的老人,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就行。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孩子,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改变家长认识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她的辅导力度。渐渐地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成绩有所进步,也开始与同学玩了。在一次习作中,我发现了她的几个句子写得特别好,我就在班上大力表扬了她,从此孩子上课变得专注了,字也写得漂亮了,有时上课还会举手发言了。写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一两百字到三四百字。记得在一次题目是《我的理想》习作当中,她把自己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心情变化写得特别感人,她说自己以前没有理想,没有朋友,总是孤单的找不到目标。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我把她的作文当做了范文在班上深情诵读,当时我清晰看见了她眼里闪着泪花。从这以后,孩子似乎对写作有了浓
厚的兴趣。发现了这点以后,我鼓励她多看书,并且送给她一些书,同时与她奶奶沟通,让奶奶支持她看书甚至允许她买课外书。短短一年时间孩子习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以后的岁月里,王鑫不单单语文成绩好,其他各门功课,也都进步神速。总分排在班上的前五名。面对这个转变,家长也出乎意料,听她奶奶说孩子在家表现非常好,经常帮奶奶干活,见人就打招呼。再后来经常会接到她的电话,跟我分享中学的苦与乐。每当接到她的电话我都会庆幸当初没有轻易的放弃她。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总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躁,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其规律、掌握其特点,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且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爱去感化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
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