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

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产学研结合 技术综合应用

论文摘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产学研结合,必须夯实产学研结合的基础,抓住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作形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涉及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将结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仅就高等职教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关键及运作形式发表拙见。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内涵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提高的新契机,作为高等教育新成员的高等职教,如何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走出高等职教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将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现实课题。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途径。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和实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深入的。被誉为“硅谷之父”的特曼博士指出,高等教育既应致力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直接为社会服务,又应着力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履行发展科学的职责,这两个结合的交汇点就是产学研结合。在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中,高等职教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其教育功能应从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为企业职工和社区公民进行技术培训、为企业尤其是技术力量相对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方向转变,这种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规律性要求。因而,将高等职教的功能、职责和使命拓展渗透于社会变革之中,在经济建设科技开发等方面,把理论、技能与实践有机统一,进一步接近社会,与企业密切结合,不断推进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或产学研相结合,使高等职教更主动地、有效地面向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挥其培养人才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产学研结合中,学校和企业将同时成为受益者,这种双赢的策略,使企业更自觉、主动地为人才培养作贡献,并积极寻求学校的技术支持,形成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

同时,这种渗入经济社会的产学研结合,使高等职教能对社会的教育需求及时做出灵敏反应,以随时修正教育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并根劳务市场和技术市场的动向,不断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人才培养规格、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方向进行适当调整或改造,使高等职教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二、高等职教产学研结合的基础

1.深刻认识高等职教的本质

我国高等职教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深刻认识高等职教的本质,才能使其显示出鲜明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基本职能上,更侧重于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和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直接服务于社会,在教育的内容和结构上,更强调适应社会的分工为前提,同时,又与一定的学科基础相对应,在教育的方法和质量评价上,更侧重于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这些都使高等职教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发展与行业、产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办出特色,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应用的发展

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教育得以传授、继承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现代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反映高技术应用发展的水平,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应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而且要遵循高技术应用发展的规律。

例如,高技术最广泛运用的市场之一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趋向,是装备工业机电一体化和原材料工业深加工化。其中,用高技术改造落后设备,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采用高技术对老设备进行局部改造,改善性能,增加功能,提高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第二种是用新设备取代旧设备,以提高设备精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企业合作进行的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及高档数控设备的引进、消化及应用开发正属于这一范畴。因而,高技术的发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把握高新技术的应用,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中,找准产学研的结合点。

3.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直接地面对着市场经济的压力,市场体制是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条件。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短期行为,而产学研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使实施产学研的各方面不可能自已承担协调、组织的重任。同时,产学研的结合不仅关系到产业界、学校和科研院所,还关系到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因而,地政府的协调、组织、引导的作用必不可少。

高职院校应及时掌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及主要措施,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沟通、积极寻求来自政府的支持,为产学研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高等职教产学研结合的关键

1.具有跨学科专业的技术综合应用实力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一方面是不断分化,但更重要的是高度综合,这种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首先表现在学科内部的综合及一门学科同其他学科的综合,同时还表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与技术的综合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在这种高度综合的大背景下,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备将科学与技术综合应用或技术与技术之间综合应用的实力,才能培养出技术综合应用性人才,才能在产学研的结合中,跟踪高技术发展的应用,发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优势,起到在技术应用层面上技术支持、人才服务的独特作用。要具有技术综合应用实力,关键之一是要建设好若干个重点专业,对基础较好的专业,建设重点放在发展其优势上,对涉及面广、技术更新快的专业,应注重基本建设,对独立性较强又有特色的专业,建设重点放在发展其特色上。通过各个专业优势、特色、基础的协调发展,形成学科发展的合力,促进各重点专业的迅速发展。并通过体现高新技术应用的实践性项目的实施,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增加技术综合应用能力。

2.重点专业的核心能力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

高等职教事业起步时间不长,高职学校的整体技术实力尚有待逐步提高。面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企业的极大需求,找准产学研结合的切入点,是开创产学研结合良好开端的关键。高等职教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必须树立服务地方经济主战场的思想,重点学科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重点学科专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应与地方产业主干技术相适应,以学科专业优势为依托,因校因地制宜,找准产学研的最佳结合点,赢得企业的信任与需求。

我院地处经济较发达的江苏省。江苏省是制造业大省,正在转变为制造业强省。并将成为全国现代制造业中心。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现代机械系统、机器人、FMS、CIMS、CAD/CAM等高新技术的基础,是采用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桥梁,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因而,我院以社会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为首要依据,以数控技术学科迅速发展为基础,于1994年举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不仅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专业对口率高达91%,而且还与省内骨干数控机床制造企业及数控机床使用大户及上海、沈阳等著名公司建立了密切的产教结合关系,并形成了机床控化改造、复杂曲面的CAD/CAM、沈阳桥堡控系统华东地区总代理等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使产学研结合成为专业建设的强有力支撑。

3.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作形式

我院首先在校内启动产学研结合工作。高校内部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在校内组建一个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科研实体,进而发展成一个产业实体的运作模式。这种产学研结合模式,首先由学校在校内以柔性课题制的形式,集中组织技术骨干消化、吸收、应用高新技术。进而,由学校教师、企业人员组织产品课题组,针对企业需求,开发产品、并产生效益,把高校、市场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形成校内的产学研结合。然后,学校把成熟技术、相关设备、针对性培训带给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创造效益,实现产学研的结合。

我校产学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1)院科技与产业处统筹组织课题组,主要进行涉及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的高新技术应用项目。

(2)以系、部为主组织的课题组,主要进行技术综合应用项目。

(3)以教师个人自主完成项目。

我院产学研活动按内涵不同分为三类,(1)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从现代化教具研制出发,逐步形成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并产生产品。

(2)以已建立紧密关系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直接为企业服务。

(3)发现市场,以此为目标开展产学研项目。

我们在实践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主要是

(1)观念意识不强。高等职教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教育事业,诸多理论性、实践性问题急待探讨。如高等职教产学研结合的内涵是什么,怎样进行,政府、学校和企业应如何配合,产学研结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观念性问题应尽快在不断实践中逐步解决。

(2)政策调控不够。在高等职教尚未被社会广泛了解,高等职教自身尚未发展完善时,政府部门的引导、协调、组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只有学校的热情、企业的需求,仍将难于实现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

(3)技术水平不高。对高职院校而言,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自身具有高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实力,其实质是是否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熟悉市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结束语

产学研结合对高等职教的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夯实产学研结合的基础,抓住产学研结合的关键,努力推进高等职教的产学研结合。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我思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发展以及土建类专业高等教育等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Abstract: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of the occupati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of local difference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is training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needs of the first line of high skill talent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advance socialistic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have irreplaceable role.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talk about individual view

关键词:职业教育定位发展

Key words: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

1、办学体制的定位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技能知识结构和学习成果评估方法,以就业为导向配置教学资源。

(2)教学组织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保证。要改变普通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教学的模式,探索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学校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隶属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独立的职业型高等教育办学层次,其生源可以是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者,也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高职院校定位于职业型教育依据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教育分类将专科教育划为第三级教育的第一阶段,高职是专科教育的一个分枝,培养方向以有针对性就业为导向。针对不同生源状况设计的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过渡课程,一般要求在入学前完成(因其不属第三级课程),根据国外相关经验也可以在入学后的短时间内补上。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阶段就要强调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入学条件,然后再实施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阶段达到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培养目标,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上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并重的中间技术型人才规格。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将高职教育年限调整为高中毕业生3年,初中毕业生5年。

3、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1)现有教师在职培训。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院校“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若抽调教师离岗培训,将加大日常教学压力。可行的办法是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培训,这既能达到培养师资、满足教学需要的目的,又能缓解日常教学师资不足的压力。

(2)根据需求引进人才。组织院校内部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适时引进外部人才。搞清楚本院校哪些专业的教师通过内部培训可以满足需要,哪些专业必须从外部引进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哪些专业发展潜力较大,需要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储备等,这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前提。人才招聘要遵循年龄优势、经验优势、德才优势并举的原则。

4、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1)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职业与技术的基础之上

2)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位的认识

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培养的人才也是多样化的,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高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

型、管理型人才;普高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任务,不存在等级的差别。社会上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不如意、事业发展受阻的大有人在。这里存在层次与质量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同层次人才就业的层次和期望也不同,就业竞争实际是同层次人才间的竞争。无论哪个层次的人,只要位其优秀,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社会的重用,成败取决于是否是一个最好的你。也就是说,“白领”与“蓝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成材途径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院校的学生同样有自己某方面的智能优势,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2、健全办学理论,拓展办学空间

(1)健全教育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教育类型,其生命力全在于特色和质量,而形成特色、办出质量,就要在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定位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发展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上不盲从于普通高教,牢牢掌握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优势,站稳传播和普及科学技术的主阵地,在高新技术与社会经济间架起直通桥梁。

3、创新观念,超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难的抉择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 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 1 ∶ 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观念上有以下创新:)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将看似矛盾、两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

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4、健全课程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打破分段式,进一步注重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尊重学科性,但并不恪守学科性。现存的两段式或是三段式课程体系,都过分强调分阶段。在这种体系下,分成一、二学期基础课,三、四学期专业课,五、六学期设计与实习课。各学期缺乏连贯性,导致知识的重复或支解。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按阶段和难度连续分散到每一学期,逐渐深入,每学年自成体系。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尝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做到每学期都开设公共课、专业课和技术实习课。使知识连贯,循序渐进。首先应处理好公共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根据专业方向设置公共文化课,不同的专业公共文化课也各有侧重,做到既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又为学生能够继续深造和未来的生活、人生打好基础。例如,围绕专业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数学、交际实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说话艺术等,既与课程专业相联系,又考虑到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弱化专业基础课,将专业基础课的重点部分综合到专业课的内容中,这不仅仅表现为增加专业课时,而且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使专业课组合更加优化。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原有的基础课程包括旅游经济、会计学、财务学等,可将三者合并,取消其中重复的内容,总称旅游经济学。分一、二、三部分并分散到第二、三、四学期,难度由浅渐深,以利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再次,将实习课分散,不仅能使学生及时地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也不至于造成最后一学期“放羊”式的实习和造成实习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力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适当综合化。传统学科的专业课程是以学科性为设置原则设置的,教材几十年未做大的改动,学科分支较细,课程时有交叉,教材偏难、偏深、偏细,难于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适于高职教育需要的实践性、应用性强的教材并不多见,这在客观上给高职专业课程的设置带来一定难度。这也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了不断总结、编写、完善本专业教材的艰巨任务。

高职教材应以突出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对内在联系较紧密,知识点交叉较多的课程可以适当综合成一门课程。例如,我院建工系建筑工程专业将同属于力学范畴,课程知识点交叉较多的三大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综合成一门建筑力学;将内在联系紧密的建筑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概预算原理合并成应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面广的建筑工程预算原理和电算化。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认为新的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

比,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增强了,更加适合高职专业特色,值得推广。)开设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目标,可结合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择业能力。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性选修,拓展性选修和发展性选修三类。专业性选修即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内容的课程;拓展性选修课程即选择与本专业无关但有助于增强职业适应性的课程;发展性选修课程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所设置的课程。对选修课程的考核实行学分制,学生除完成必修课程任务外,还应完成规定学分的选修课程才能毕业

4、顺应地方经济发展 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主导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⑴地方产业结构主要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国家宏观布局形成的,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职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有不同的需求。现在地方产业结构呈集群式发展态势,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不同的主导产业类型构成了不同的专业人才需求链,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⑵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以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外源型模式要求职业技术人才的规格、素质要与国际接轨;以经济内生增长为主的内源型模式则要求职业技术人才与本土经济发展相适应。所以,高职教育发展的学科体系不宜大而全,而要小而精,顺应地方经济,快速前瞻发展。

三、关于土建类高等职业的教育

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能为每一个职业岗位或职业项目设置相应的专业,而土建类相关专业社会覆盖面不广的职业只能坚持宽窄并举的原则,以职业群、岗位群来设置相对较宽的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在企业很难完成对学生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训练;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远未形成;主管部门或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土建类专业再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严重问题。课程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核心,在以后的此类专业中要尤其重视课程的设置,包括课程分类、课程模式等;同时,也要在师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与维护。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建设的阶段,无论一般院校还是示范院校,都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1)浅谈土建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2)陆计明《对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几点思考》中国教育报

(3)《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4)左家奇《“三重融合”下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第三篇:产学研结合总结

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工作,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有效地配臵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省产学研处的统一部署,我市产学研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地科技支撑。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学研合作发展总体情况

2012年以来我市共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2项,获省财政经费2130万元,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19 家,企业27家,投入项目研发资金达13193万元。

1、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平台。围绕钢铁产业,引进北京科技大学建设北京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围绕石化产业,引进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化学化工和公共安全检测中心;围绕海洋产业,建立**胜浪海洋捕捞研究所,同时引进中山大学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建设海洋研究院;围绕家电产业,引进了中国电器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岭南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在这里设立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中心、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处、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家电实验室、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海洋大学工业设计中心和服务平台、岭南师范学院工业设计联合研究所。

2、建设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我市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楼设立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包括科技成果与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厅、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业苗圃三大板块。目前已引进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兴科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办事处、礼源文化大学生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服务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中心**分中心、渤海商易交易所**营业部、**天达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我市建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省级2家,市级5家,涵盖海洋、家电、医药、电子、蔗糖等领域。

4、培育了一批企业研发机构。目前,我市拥有国家南方种苗工程863基地、南方国家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和国家对虾良种繁育中心等6家国家级研发机构,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企业工程中心22家、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工程中心29家,重点实验室11家。

5、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主要有对虾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名贵海水鱼类种苗繁育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基地、光伏扬水技术示范基地、水稻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甘蔗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香蕉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示范基地,木兰科珍贵品种育苗产业化基地等35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6、解决了一批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产学研项目的实施,研究解决了一批制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一是电器机械产业,研发了一批光机电一体化的农海产品深加工单套和成套设备,如对虾分选机、开背机、鱼片剥皮机等,不仅替代进口产品,而且逐步扩大出口。电饭煲产业技术逐步实现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产品由普通型向豪华型、多功能转变,部分高端产品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与控制,达到节能、省时和多用途的目的。二是农海产品深加工产业,研究开发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等,解决了对虾冷冻加工、虾头综合加工、水果深加工等关键技术。三是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开发了复方抗真菌药克霉舒、甲壳素、虾青(红)素、虾肽蛋白、虾脑磷脂、人体细菌内毒素检测鲎试剂盒等一批创新新药与检测试剂等。四是农业产业,主要在遗传育种、奶牛胚胎移植、高效健康种养、绿色食品生产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五是海洋产业,研究开发了对虾亲虾培育、无病毒对虾种苗工厂化育苗、高效养殖、新型环保配合饲料和综合加工等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根据科技形势的变化,我市相继出台了《**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壮大规模增强实力的指导意见》,起草《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和修订《**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文件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力,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二)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运用科技计划手段对产学研合作给予直接支持。在**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产学研相结合,对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项目、联合创办研究开发机构的优先立项支持;强调高校、研究所的研究开发项目要与企业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出来之后能够在**产业化。2012-2014年,全市共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22项。由于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予以立项,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近年来,我局积极引导企业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我局围绕海洋、家电、医药、电子、蔗糖等领域,成立了5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今年我局还安排5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对技术创新联盟进行倾斜,包括产学研合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家电产业公共实验室、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工艺设计公共技术中心等重大专题,引导技术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同时,我局还加大与国内重点科研院校沟通联系,立足我市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在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围绕钢铁、石化、海洋、家电、成果转化等方面,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设,引导企业加强集成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四)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促进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认真贯彻落实《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组织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发动企业聘请科技特派员,组织和指导企业和科技特派员合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与驻点企业共同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以此推动高校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促进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组织8家涉海企业与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了**市第一家海洋产业产学研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全国24所高校向我市94家企业派驻152人次科技特派员。

三、对接省科技厅九大技术领域**现有的基础

根据省科技厅提出重点支持的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技术与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干细胞基因与组织工程以及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等九大技术领域,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如下:

(一)计算与通讯集成芯片

**市华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合作,研究开展“射频系统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产业化”(该项目获得**市2013年科技专项资金30万元扶持),本项目主要针对射频收发系统的结构与组成,以ADS软件为设计工具与仿真软件,从系统和电路两部分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实体产品主要包括网络优化及覆盖的无源射频设备,该设备作为网络优化及覆盖的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将为未来4G通信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形成的专利技术,将成功解决未来4G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

**市每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移动互联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现推出一款针对微信公众号提供建设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微赏。该平台针对目前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微信,快速帮行政机关和企业用户建立的微信公众号打造属于微信的移动网站,以微信网页的形式展现店铺的简介、产品、活动、优惠等信息,让客户通过手机一键购物。

(三)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

**市聚鑫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及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稀有金属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展 “锂离子电池高密度负极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针对目前混合动力车等领域用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安全性能好、大电流充放性能好的离子动力电池关键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制备及改性研究。同时聚鑫公司还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东莞新能德科技,开展“高比容量低成本动力电池石墨碳负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的研究工作。本项目通过对球形石墨进行机械改性处理,提高其振实密度,并改善其加工性能;采用催化纯化、表面包覆和掺杂处理,较大程度的提高球形石墨的电化学性能,使其具备优越的倍率放电性能。

(四)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

目前,我市已培育发展LED生产企业2家,分别是**市华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湛龙光电有限公司。**市华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LED路灯系列、LED投光灯系列、LED景观灯系列、LED防爆灯系列、LED工矿灯系列、LED商业照明系列、LED家居照明系列产品,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LED照明产品的制造商。2012年,**市华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有6个系列的产品通过了广东省半导体光源协会的检测认定,符合进入省LED标杆体系推荐产品目录的要求,成为我市首家进入省LED照明产品评价标杆体系的LED企业,填补了**地区LED照明高新产业的空白。

广东湛龙光电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SMD贴片、LED直插、LED大功率、LED背光源等封装产品和室内照明、室外照明、景观照明、工业照明、交通照明、农业照明、舞台灯光等应用照明产品。产品主要供应欧洲、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等市场。2013年生产线已全部投入生产。三年后计划年产值达到5-10亿人民币,实现年利税5000万以上。目前公司正与省内、省外LED照明龙头企业和高校进行技术合作,研发生产高端LED照明产品。

(五)智能机器人

近几年,中国是世界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市场,广东半岛集团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联合研制了PDQ牌机器人,其技术指标为自由度为4~

6、负载重量3—100kg、重复定位精度0.03-0.1mm。主要将机器人运用于搬运、焊接以及装配方面。如用于汽车配套产品的制造、电子产品的制造、物流系统、数控系统等。广东半岛集团用“国产化”策略,投入技术和资金,自主研制出自动化及控制系统、电线及手臂,在质量、性能方面不输于进口机器人,成本更低,更有竞争力。

(六)干细胞、基因及组织工程

**绿源食品药品研究院引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的郭子宽团队(该团队申报**市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项目,获得100万元扶持经费),研究开展人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生产和市场化推广。该项目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在于:(1)在国内率先开展人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生产和市场化推广,并使之成为在国内市场与进口品牌竞争的产品;(2)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在国际上率先研制临床级MSC细胞冻存液和适于细胞运输的细胞保护剂,并推动两种产品的市场化,努力使之成为MSC治疗中的主要品牌;(3)通过研发、中试、生产和市场化推广等具体实践,首次提出并逐步完善临床级试剂的标准,将推动该行业的正规有序发展。该项目目前已投产……

(七)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市汉成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建设**市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获得**市2014年科技专项资金100万扶持经费),该平台集成3D打印应用、示范、加工等功能为一体,将世界先进的3D打印技术融合区域优势、传统、新兴产业,带动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及新产业培育和集聚。同时该公司还将进行3D打印材料的研发。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目前,我们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发现,我市产学研结合还不够紧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科研方向中的市场导向有待于加强,企业的科技意识、前瞻性和承接能力也有待于提高。下一步,围绕省科技厅的重点,我局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推进:

1、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以讲求实效为原则,组织好科技洽谈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针对企业的需求和产业集群特征,组织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分类学科领域的专场对接交流,主动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衔接沟通创造条件。

2、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引导。重点是发动高新技术企业和龙头企业“走出去请进来”高层次人才及研发团队,使之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的支撑力量。

3、探索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多种形式。加快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以技术合作、利润分成、技术入股、有偿服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等多种形式,实现紧密融合,把高校院所的技术、知识引入企业,促进企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产品的战略储备、产业结构的升级。

4、努力抓好一批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实施力度,突出抓好地方主导产业、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机械、农业深加工等产业的工艺技术水平。

5、大力宣传一批产学研合作的典型。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经验的总结和归纳,突出宣传一些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将产学研合作企业家纳入《**市科技企业家创业故事选编

(二)》,制作并在电视台播放企业专利奖和优秀科技成果系列专题片。定期召开全市产学研合作大会,让与院校合作成功的企业进行现身说法,激发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兴趣。

**市科学技术局 2014年10月13日

第四篇:产学研结合工作计划

2006/2007学年高邮职教中心产学研结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省教委有关文件为指导,贯彻素质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我校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坚持走产教研相结合之路,全面提高我校师生基本素质,为高邮经济振兴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充分发挥我校骨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工厂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做好厂校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工作。继续开展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下厂劳动锻炼和参与工厂技术改革、工艺创新活动,达到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的目的。完善我校各专业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开出率达90%以上。力争在2—3年内学生技能中级合格率达90%以上,教师双证率50%以上。培养一批集技术创新、改革、教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技术队伍,形成以教科研促生产和以生产促教改的格局。更新科研、生产、实习设备,创建一流企业,完善师、生培训网络,师生技能培养中高级合格率达双百。

三、具体措施:

利用资源优势,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坚持每学期派部分专业教师下车间、工厂、门市等校办产业点任兼职技术指导员,一方面当好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另一方面结合厂方实际情况配合厂方技术人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和能力。校办企业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期到学校对应班级开展技能培养、专业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讲座或指导活动,传授工作经验,缴发学生学理论,钻技术的情趣,培养学生技能。

四、学校政策: 建立健全产教结合规章制度,鼓励教师下厂锻炼,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加强校企技术人员技术研究,技术革新的力度,逐步形成产教研三位一体化格局。学校教务处每按各专业教学计划,协同实训处制定学生实习工作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附产教结合安排计划表

产教结合安排计划表

时间 2006年10月

内容

教务处负责制订机械专业老师进厂

锻炼计划

2006年10月---2006年11月

2006年12月

王勇老师高邮石机厂学习金本忠老师筹备技改组,义务为友

好单位服务

机械专业组赴高邮地区各定点企业2007年1月---2月

锻炼

2007年3月 2007年4月 2007年6月

教学系列设备 邀请校外技术人员来校讲座 机械专业组老师自制教具 与探矿机械厂联合开发数控多媒体

高邮职教中心 机械工程组 2006年9月1日

2005/2006年产教结合工作总结

学校领导:

2005年是我校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产教结合工作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沿着学校“产教结合,学用一体”的办学方针,落实产学研结合,产业创收入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实习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产教结合特色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一年来,校办企业人心比较稳定,发展比较平稳,共事比较和谐。

一、抓住重点,不断推进校办产业发展。校办产业即代表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反映校办企业的综合经济功能,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在不断加强校办产业管理的过程中,完善产教结合教育体系,为“产教结合,学用一体”创造条件。今年正常运转的注册公司有多家,尽管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效益较好。

二、规范管理,校办产业经营比较正常。充分发挥管理、协调、指导作用;平时比较注重总结校办产业管理经验,相应制定管理工作制度,规范管理,使校办产业能适应自己的发展特点,保证校办产业正常运行。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三点,一是经常深入校办企业与单位负责人交流沟通,掌握了解校办企业的一些情况,尽可能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与他们干到一起。二是定期召开会议传达有关校办产业的指示精神,同时通过会议加强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三是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今年平均每周到相关企业去一次,督促企业落实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工作,校办企业人心比较稳定,发展比较平稳、共事比较合谐。

三、巩固特色,努力落实产教结合

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特色,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比如意识问题、质量问题、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工作计划和任期目标中,就部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职责,目的是大力推进产教结合,突出产教结合特色。一是努力宣传产教结合办学特色,今年,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有四次。

四、廉洁自律,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

校办产业的工作人员是在特殊工作岗位上工作的,独立性强,与社会交往多,对此,我们一是经常对产业创收人员进行教育,特别是今年,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职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每位职工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时刻保持平常心态,心理不能失去平衡,在与社会交往过程中,以自己洁净的思想面貌与其共处。得来的是心情舒畅,工作顺利,友好合睦。二是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公正处事。在自己管辖区内,能够服人的关键是处事公正,坚持原则,做领导不能盛气凌人,做同事不能无视身份,在任何时侯都要摆好位。三是加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反应人生质量的重要特征,在平时工作会议上要求坚持道德修炼,开展互相学习,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英模人物学,在处理工作事务中,用道德的标准恒量,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遇事不扯皮,不推委,敢于负责。

高邮职教中心产教工作组 机械教研组 2006年6月25日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摘要】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推行并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着力培养高技能、适应性强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但限于多种因素约束,大都采用“学年学分制”模式。本文从专业、课程、师资及考试管理等方面对现有学分制的推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推进学分制改革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学分制 课程 教学管理问题的提出

中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下半叶普遍实行学年制的教学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自有它的优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区位运行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办学主体绝对增多并趋向多样化,教育客体之间的绝对差异越来越大,“越多就意味着越有差异”。为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要求课程运行机制更加灵活。为适应这一需求,各高校推行并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根本目的都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限于种种客观条件,虽然许多学校宣布实行了学分制,但大都接近于“学年学分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大发展,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提供足够的柔性、灵活性是大势所趋。抓住学分制本质,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概念界定

关于学分制的研究要从学年制切入,学年制亦称学时制,其主要特点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是按课程的学时衡量的。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才能毕业。13世纪开始,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均采用学年制。实践证明,学年制培养目标明确,计划性强,对教学有统一的衡量尺度,方便对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学籍管理,但其培养目标和过程的内在规定性也决定了它的教学过程不能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运行机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如果说没有学年制束缚的学分制是“完全学分制”,那么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常称为“学年学分制”。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目的在于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现实选择。本文所探讨的学分制为完全学分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学分制研究取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近年来教育部的许多文件为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高校在教改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改革尝试,主要在专业、课程、师资及考试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3.1 学分制与专业

大学教育除了延续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外,其主要功能就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和优秀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必须面向人才需求的市场,不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计划经济下的高等教育忽略市场需求办学,是值得我们教育界反思和吸取教训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推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专业学科建设上,需要努力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对部分专业或拓宽口径,或调整改造,或暂停招生甚至撤消。专业学科需要通过结构的优化,为学分制管理中的选课创造良好条件,才能有助于培养应用型、创造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

3.2 学分制与课程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指出:“要深化专业设置、学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跨专业、跨院系、跨学校选课制;…。”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但完全不等同于选课制,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学分制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是对课程体系的革新。课程建设上,首先要加强对课程的管理。其次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再次,学分制是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生修学有很强的自主性,需要辅以现代管理手段,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3.3 学分制与教师

高职教育中,课程教师,特别是实践课程教师,既有学校的专职人员,也有兼职人员。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管理能力、教学与专业实践的经验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所具有的教学经验相差较大。学校专职教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应注重向“双师型”方向靠拢。目前多数院校兼职教师由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专家等组成,而且兼职教师的比例还将逐年增多,这部分教师应注重对他们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性和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更加注重讲练结合。目前专科阶段导师制的有效做法也值得借鉴。

3.4 学分制与考试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出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常用的做法是实施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双证融通的课程,需要依据专业技能标准、企业生产现状、学生顶岗岗位要求等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而不宜采用统一的传统的考试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是考试设计上应注重考试形式的多样化,除基础理论课程的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外,作业、研究项目(论文)、设计、动手操作等等形式应作为有针对性的考核手段,这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有利于克服学年制下的终考定成败的弊端和考试作弊的痼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于学生技能的要求越来越急迫,技能熟练程度标准也越来越高。在社会需求的张力之下,各高职院校深化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深化改革的态度都十分积极,但距离岗位要求和学分制的内涵还有相当的差距。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在管理层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的健全,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办学条件,特别是改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的改善,产学研的进一步联合,以及更为科学的质量标准、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构与规整都需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践行。只有正视以上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不断积极的研究、实践,高职教育学分制管理才会焕发新的容颜。

参考文献

[1] 孙 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教育评论(北京大学),2005,(1):99—101.[2] 熊卫华.学分制及其在中国高校的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45.[3] 李立.学分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冲击与创新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4,14(1).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初探论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探讨论文

    1前言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并且为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不断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

    产学研结合总结重点

    产学研合作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工作 , 推进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有效地配臵科技资源,激发 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和......

    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产学研结合机制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张光强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发挥了带动效应。......

    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摘 要】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和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验手段的虚拟仿真化,利用现代的计算机......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高等职业教育导论》心得体会 财政金融系法律事务(3)班王志强 教学班主任:石阳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最具实践品格的教育元素,在现代教育中,它既是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黏合剂,又是......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功” 第二届中国高职教育校长“微论坛”摘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4日 10 版) 时 间: 2013年7月上旬 地 点: 陕西省咸阳市 嘉 宾: 董 刚 天津职业大......

    职校视角:除了产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还缺什么?

    职校视角:除了产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还缺什么? 目前社会上片面地认为,“研”是研究型大学的事,与普通高校无关。“其实不是这样。”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出席2009全国职业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