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打扰贫穷美文
保罗·奥斯特是美国的一名作家。早年,奥斯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为了体验生活,一直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有一次,奥斯特到中东地区的一个景点旅游,在那里,他被原始而优美的风景吸引的同时,也留意到了一些贫穷但可爱的孩子们。
奥斯特走过一个大广场时,看到在广场的一个角落里摆着一个小摊,上面堆放着一些旅游纪念品。吸引奥斯特的当然不是这些粗糙的纪念品,而是摊位后面的一个小男孩。此刻,小男孩正投入地看着一本书,也许是看到了精彩之处,小男孩不自觉地露出了笑脸。虽然小男孩的脸上有一个很大的胎记,但他认真看书的样子特别可爱。
察觉到有客人来,小男孩抬起头说:“买一个吧,只要十美分。”看到小男孩明亮的双眼和身上破旧不堪的衣服时,奥斯特顿时动了恻隐之心,他从口袋里掏出十美元递给小男孩说:“都给你了。”小男孩愣了片刻,弄明白奥斯特的意思后,欣喜若狂地跳了起来。奥斯特自然也为帮助了小男孩而感到开心。
两年后,奥斯特故地重游,在大广场的角落里又碰到了那个脸上长着大胎记的小男孩,他依然在贩卖旅游纪念品,但手里已经没有了书,他的双眼不停地来回巡视,不放过每一个向游客兜售商品的机会。当奥斯特询问他为什么不看书时,小男孩露出狡黠的表情:“看书有什么用?有一次,一个好心的游客一下子給了我十美元,够我一个月赚的钱了呢!从那以后,我就不再看书了,不如专心地卖商品……”奥斯特愣住了,顿觉既羞愧又自责:如果没有自己的打扰,小男孩应该还沉浸在学习知识的乐趣中吧!
“如果你无法给别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无法帮他们彻底摆脱贫穷,那么,请收起你的善心,因为你的‘帮助’很可能害了他们。有时候,不要去打扰贫穷,这其实也是一种慈悲。”后来,奥斯特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忆及这件事时深有感触地说。
第二篇: 不要去打扰别人的幸福的美文摘抄
1。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问了句:我要是他男朋友一定给她买卧铺。没想到此话传到该同学耳朵里,让她很难受。虽然幸福要靠每个人自己心理调节,但是自己也要学会不去打扰别人的幸福。
2。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歉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笑,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到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这时,地摊前走来一个中年大嫂,她看了看女人的盒饭,发出惊讶地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呀,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呀,一点油水也没有,怎么吃得下去呀。说罢,嘴里还发出啧啧的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盯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啪嗒啪嗒地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3。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一点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遗憾。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你爸和你妈都有出息了,我只上了小学三年级,你妈才小学毕业,你在我们家可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地笑了。笑得很甜,很舒心。全家人带着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心情,送儿子到车站上学去了。突然,有人拍了他一下肩膀。他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个熟人,也来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上什么大学?他刚说出校名,熟人脸上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大学,那个大学上了也白上,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儿子可比你儿子强多了,他考的可是名牌的大学,毕业了,人家单位都抢着要,月薪最少八千块啦。熟人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说罢转身走了。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背影,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叽里呱啦一阵连珠炮似的自问自答,荡然无存,心从火热降到冰点。再看帅气的儿子,眼睛里也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不要打扰他人的幸福,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在你眼中看到的是苦难,在别人的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种心灵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
第三篇:不敢打扰你情感美文
你低头认真工作,我不敢吵闹,
给你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
你当起空中飞人,我不敢打扰,给你发送一条问候的消息。
你喋喋不休抱怨,我不敢打断,给你送上一盘清甜的水果。
我说我很好,你相信了。
我说我不需要你陪,你安心工作了。
不忍增加你的负担,不能任性让你更烦,即使我需要你,也不敢打扰。
期待你看穿我的言不由衷,主动停止忙碌,给我一个拥抱,给我一句关心。
不敢打扰你,是怕你厌烦;
说谎骗你,是让你发现。
你不懂我的未竟之语,我也不说明白,沉默在你我之间蔓延,陌生在你我之间滋长。
不敢打扰你的结果,是你对我体贴的满意,是我对你忽视的失落。
还要多久,我们才能回到从前,回到最初的你我。
第四篇:越吝啬越贫穷美文摘抄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那些从小就大手大脚请朋友吃饭或者花钱的人,到现在依然有条件大手大脚地花钱。而那些每次一到了付钱时,就没有带钱包的人,多少年之后,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似乎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舍不得花钱的朋友越穷。
我们自古以来都记着:只有节约才能省下来,越节俭才能越攒得住钱:不管赚多少,只有省下来的才是自己赚的等等。这些理念难道都错了吗?
社会上节俭的人很多,80%的人都在不断地节俭。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开支就少开支,能存银行就存银行。存入银行的钱,占到了自己财富的80%以上。而对于富人呢?他们银行里的存款占到自己财富的1%都不到。这些钱也就是为了自己近一段时间所需的开销,其他的钱,一般不会放在银行里。不但不会,反而会想方设法从银行里贷款出去周转。银行是什么?银行就是一个把不喜欢花钱的人的钱聚集起来,给那些喜欢花钱的朋友花的地方。
你不喜欢花钱,结果就只有一个,你的钱让别人来帮你花。
为什么越花钱的人越有钱,而越不喜欢花钱的人越贫穷呢?这就是思维的角度不同。节俭的人的思维模式永远都是:买东西,能便宜就便宜,攒下钱还有其他的用处呢。等以后钱攒多了再买,想的都是等有钱了以后怎么怎么样。而那些富人怎么想的呢?他们对喜欢的东西,永远考虑的都是:我如何做才能够买到它?我如何才能赚到能买下它的那么多钱呢?
两者之间,就这一个差距,使得富人赚钱的点子、路子、方法越来越多,而这些都是伴随着自己的欲望、野心而成长着,今天赚的钱开上了桑塔纳,明天喜欢上了别克,从而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调整自己的事业,进而去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到,过着别人向往的生活。
过别人向往的生活,就得始终记住:不要让你的收入来限制生活。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穿着喜欢的衣服,喜欢的鞋,挎着自己喜欢的包,是什么感觉?肯定比现在自信很多倍。而自信带来的价值呢?会使你的能力成倍地增加。人一旦有了自信,就可能干成别人认为不能做的事情,就可能干成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认为做不成的事情。我们倡导花钱,敢于突破自己一步步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而不是倡导大家去浪费钱。赚钱是为了消费的,而不是用来浪费的。花钱也是有艺术的,至于应该怎么花?富人们有个理念:钱只要不浪费,所有花的都是合理的。
越舍不得花钱的人越贫穷,即吝啬导致贫穷。该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大气地来花钱,如果连大方地对待他人的心胸都没有,如何能赚到大钱呢?一个人的格局、心胸是靠修炼出来的。
第五篇:尽量不打扰别人美文摘抄
出差路过某城市,到达时将近傍晚,有好几个小时等待转车。同行的同事说,我在这里有个好哥们儿,让他请我们吃晚饭。我问同事事先告诉人家没有,否则很唐突。同事说,你放心,凭我和他的关系,只怕他高兴还来不及。电话讲了很长时间,同事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最后他说,要不我请你,你再忙总要吃晚饭的嘛。结束电话,同事骂了一句粗话。
为了让同事真正放下这次不愉快,我把《世说新语》中王子猷的故事讲给他听:王子猷某夜一觉醒来,看到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好友戴安道,当即起程上船,连夜去拜访远在剡县的戴安道。船冒着风雪行了一夜,到了戴安道家门前,他却吩咐将船掉头返回。仆人间他这是干吗呢,他说:我是乘着兴致来的,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人呢?
同事听了,扑哧一笑。
我讲这个故事的真正意思是想说,对真正的好朋友来说,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好朋友并不是拿来应酬的,重要的是在你人生要紧的时刻,他的情感和心灵是不是跟你在一起。至于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就更不应该随意打扰,一个人正一心一意忙着自己的事,忽然被人打扰,的确是很不爽的事。
不随便打扰朋友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门功课,在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我得到一位我很敬仰的作家的赠书,受宠若惊之下,竟忘乎所以——觉得书里作家自己画的插图不错,便想也没想就去信,要拿自己的字交换对方的画。对方回信,只说眼下没有画画的想法,很婉转很礼貌地回绝了我。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别人干吗要给你画画,干吗要跟你交换?这些都没想好就冒失提出要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无理打扰。
《弟子规》中也有“人不闲,勿事搅”。人家正在休息或做事还去打扰,人家门上明明挂了“请勿打扰”还使劲敲门,人家已经说了无数遍“好的”还不肯挂电话之类,都是不得体的。与朋友交往时应该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只想到自己而不顾及别人,那样最终受伤害的一定还会包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