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琴教学的反思与畅想论文
摘要:目前,钢琴课已成为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为孩子准备的必修课之一。本文试以“以人为本,儿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进行畅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抱着“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务型行业”的职业性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媒介
一、现实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钢琴似乎成为了中上等收入家庭为孩子准备的必修课之一。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被各种关于“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可以锻炼左右脑的协调能力,可以让孩子坐得住、培养耐力”等等广告所包围,逐渐从班里一两个孩子学钢琴,可以影响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学钢琴。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到了中学阶段,一大部分琴童逐渐脱离学琴队伍,原因很多,有客观的因为学校里文化课太忙,还有主观的因为大人的压迫促使孩子厌恶钢琴等等。当孩子步入高中阶段,又会出现一部分孩子回归学琴队伍,这时的原因显得较为可笑,家长们认为孩子在学校文化课学习成绩上不去,可以利用考级作为艺术特长生加分,或者更甚之,认为文化课学不好,那就转为学习钢琴作为大学的专业。以至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有艺术系、钢琴专业的本科、大专院校达到700余所。
二、何以解忧
面对一群如此庞大的琴童队伍,作为音乐教师中的小小一份子,时常在反思我国这一脉老一辈教师传承下来、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合当下大部分琴童的学习需要,笔者在此试以“以人为本,儿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作以下畅想。
(一)更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无可非议的。但目前出现的许多孩子在家中被溺爱、惯养的情况,面对“一对一”的严肃授课形式常常会产生反感;同时,大部分家长仅抱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或仅想让孩子懂点音乐的心态把孩子送到钢琴教室,这种缺乏孩子间互动促进的授课形式,也是不利于孩子正常接收知识的规律的。因此,在现有的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也成为了不少钢琴培训机构所推崇的新模式。且这种集体授课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确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其教学思路基本仍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上,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达到琴童所能达到地更好效果,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完整,更富交流互动性的钢琴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的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个别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个别授课可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而对于程度较浅、年龄较小的初学儿童来说,个别授课未必是最好的授课形式。
首先,一节课45分钟的时长对于四五岁没有训练过的的儿童来说,真正专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教师只能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或想办法吸引孩子对纸上乐谱的注意力。其次,对于如此幼龄儿童,生硬要求其坐在钢琴前专注学习他还不能接受的学习时长,这对孩子的成长也不见得是正面的效果。而相对于个别授课,小组集体课一般以2-5人为教学单位,针对程度相当的孩子进行有组织、有条理的引导教学,在教授钢琴基本弹奏手法的同时,加入节奏、节拍等音乐相关的协调性训练,以及加入听觉感受、孩子间互动讨论、描述反馈等内容,可以达到更为具有互动性、新鲜感的教学效果。孩子间在共同问题上有所交流、有所对比,也就有所促进。如今,市场上出现的YAMAHA音乐教学培训中心,以及一些早期音乐教学机构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开设的钢琴音乐集体课,还未收到长期较为系统明确的效果。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有所差异,知识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采用集体授课形式的教师还需根据不同组群的儿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从而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二)扩展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从巴洛克时期至浪漫派时期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同时,受到考级教材的影响,学生涉猎的曲目被主要定性分为几大类,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来看,仅仅着重于这一段音乐史段无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积极调整与充实钢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能更全面地了解除了钢琴以外的相关艺术门类的知识,是一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的问题。首先,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音乐作品扩展至更多之前被大众所忽视的音乐家上。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如库普兰、D斯卡拉蒂、亨德尔、CPE巴赫等,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发掘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如西班牙民间舞蹈小曲、美国黑人音乐等,都是鲜有人重视的音乐作品;其次,对于初学者可以尝试采用巴托克《小宇宙》等钢琴教材,而不一味地沿用早在上世纪已流行的《汤普森钢琴教程》,为入门习琴注入新鲜的血液;最后,也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点,作为拥有多民族丰富音乐宝库的中华儿女,应大力发扬中国的经典钢琴作品,发现自身优势,努力传承本民族文化特色,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另外,可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钢琴作品都以独奏形式为主,在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在国外的音乐学院,重奏和室内乐是钢琴演奏专业学生所必修的课程,甚至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学习课程体系。而在中国,这方面的课程显然是不太完善的。同时,从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合作性曲目,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钢琴协奏曲等。这类作品作为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国内琴者的重视。
(三)丰富教学媒介
随着电视、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许多视频类教学课程。如近年来发展得不错的中音在线音乐学习网、星火视频教程网,以及大量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它们以相比于教师面对面授课更为廉价的方式,赢得了不少的市场需求。尤其对于大城市以外那些渴望得到名师专业指导的琴童,这无疑是一个现成的捷径。但正如现今出现的许多依托网络为媒介的种种教学课程,其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缺少了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教与学的过程是相对不完整的。
三、结语
“教育”一词涵盖了说不尽的话题,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配合,是一种方式的传承延续,是一种传统的取经去破,是一份信念的执着追求。每一位教师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沟通方式和授课风格,而每一位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刻画了不同的性格,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不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时常在教学中反省自我,永远抱着“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务型行业”的职业性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为众多认为“音乐可以教化于人”的家长提供力所能及、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点滴佐证,为之足矣……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8.[2]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8.[3]张丹晔.引导琴童学好钢琴,钢琴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
第二篇:钢琴教学反思
钢琴教学反思
钢琴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从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用听音乐的方法来听懂故事的情节,给他们故事框架,但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来了解故事的情节。课堂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构成,也设立了几个关于歌曲的问题,学生们听的也很仔细,从音乐中了解了小鳟鱼的遭遇,从一开始快乐的在水里游趟,到后来被鱼夫捕捉的遭遇,也知道鱼夫用怎样的方法把鳟鱼骗上了钩,分版块教学时各层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由简入深,学生们接受也比较快。在对音乐的理解中,我就以训练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性体验为主要目标,通过对音乐节奏、和形象的欣赏,引导学生用旋律线条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让他们将音乐直观化,立体化。在这首欣赏乐曲中我也同时注重音乐的德育功能。通过音乐的.表演和故事情节的深入,渗透德育教育。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并不会一成不变,动态生成是课堂实践的主要特征。
钢琴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学会9个生字新词,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11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9个及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为什么微笑?……)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荣誉敲打眼眶沉吟娴熟玫瑰
铭记炉火纯青如诗如画
(2)比一比,在组词
匈眶()娴()铭()
胸()框()闲()名()
誉()()()()
吟()()()()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渎课文,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钢琴之王”李斯特热情帮助一个身处困境的姑娘的故事。)
2、默读课文,文章几次写“钢琴之王”的微笑,划出相关语句。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比一比,组词
教学反思:
学生能运用工具书自学字词,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总结语言不简洁,有的语句不够通顺,需要同学间的交流,修改和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10月12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能够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写出感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应给予诚挚的帮助,使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教学重点:
知道“钢琴之王”的几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抓住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写“钢琴之王”三次微笑,那这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呢?
二、默读课文,思考:“钢琴之王”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微笑:
(1)个别说:寻找学生 和蔼可亲
(亲自调查,没发脾气——先了解情况在下结论)
(2)当李斯特知道这个姑娘冒充学生在这里办演出,为什么没发脾气,反而微笑?
(3)姑娘:羞愧 诉说原委
(4)读:姑娘如此伤心,你读读相关语句。
第二次微笑
(1)当李斯特听说了姑娘的解释后,又微笑了,这次微笑是为什么?
(2)生:鼓励姑娘 同台演出 读相关语句
(3)假如你是这个姑娘,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会怎样想?
第三次微笑
(1)读李斯特微笑着说的话,读出你从他的微笑和语气中的感受。
(发自内心的笑,即饱含了真诚的祝贺,又包含了善意的批评)
(2)读姑娘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感悟真谛
(成功的喜悦,由衷地感激、羞愧)
四、理解重点句,写出自己的感受(通读全文)
1、是呀!在李斯特“微笑”的帮助下,这位姑娘的演出最终获得了成功,这位姑娘也说出了一段发自她内心深处的、耐人寻味的话。
(1)出示句子:“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黄金般珍贵” 联系上下文,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①个别说。
②“如果……即使……也”对句子表达有何作用?
③“如黄金般珍贵”,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④齐读这几句话。
2、评价人物:你认为李斯特和姑娘分别是怎样的?
(李斯特: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姑娘:知错悔过 ……)
3、通读全文,写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1)写感受要抓住主要人物的表现,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2)“感受最深的地方”指文中某个场景,某个人物的表现(语言 动作 神态)等有叫声的个人体验和感受的地方。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一点就可以。如:“钢琴之王”的大度宽容,真诚善良,无私助人等。
(3)学生写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感受,评价修改
(如果学生写姑娘,教师应引导学生抓文章的主要人物,不要主次不分)
五、作业 修改自己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10 “钢琴之王”的微笑
李斯特 姑娘
和蔼可亲 辛酸的泪
充分鼓励 激动的泪
助人到底 铭记终生
善良大度 真诚助人 知错悔过
教学反思:
学生对姑娘的情感理解的较深,对李斯特的宽容大度,理解不深刻,学生在写感受的时候有的把姑娘作为主角来写,像这样的对文章主人公主角的把握,阅读时需要指导。
钢琴教学反思3
摘要:目前,钢琴课已成为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为孩子准备的必修课之一。本文试以“以人为本,儿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进行畅想,作为一名教师要永远抱着“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务型行业”的职业性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媒介
一、现实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钢琴似乎成为了中上等收入家庭为孩子准备的必修课之一。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被各种关于“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可以锻炼左右脑的协调能力,可以让孩子坐得住、培养耐力”等等广告所包围,逐渐从班里一两个孩子学钢琴,可以影响班里三分之二的孩子都学钢琴。随着孩子的成长,尤其到了中学阶段,一大部分琴童逐渐脱离学琴队伍,原因很多,有客观的因为学校里文化课太忙,还有主观的因为大人的压迫促使孩子厌恶钢琴等等。当孩子步入高中阶段,又会出现一部分孩子回归学琴队伍,这时的原因显得较为可笑,家长们认为孩子在学校文化课学习成绩上不去,可以利用考级作为艺术特长生加分,或者更甚之,认为文化课学不好,那就转为学习钢琴作为大学的专业。以至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有艺术系、钢琴专业的本科、大专院校达到700余所。
二、何以解忧
面对一群如此庞大的琴童队伍,作为音乐教师中的小小一份子,时常在反思我国这一脉老一辈教师传承下来、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合当下大部分琴童的学习需要,笔者在此试以“以人为本,儿童本位,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作以下畅想。
(一)更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无可非议的。但目前出现的许多孩子在家中被溺爱、惯养的情况,面对“一对一”的严肃授课形式常常会产生反感;同时,大部分家长仅抱着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或仅想让孩子懂点音乐的心态把孩子送到钢琴教室,这种缺乏孩子间互动促进的授课形式,也是不利于孩子正常接收知识的规律的。因此,在现有的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也成为了不少钢琴培训机构所推崇的新模式。且这种集体授课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确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其教学思路基本仍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上,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达到琴童所能达到地更好效果,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完整,更富交流互动性的钢琴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的形式,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个别授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学习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个别授课可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而对于程度较浅、年龄较小的初学儿童来说,个别授课未必是最好的授课形式。
首先,一节课45分钟的时长对于四五岁没有训练过的的儿童来说,真正专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教师只能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或想办法吸引孩子对纸上乐谱的注意力。其次,对于如此幼龄儿童,生硬要求其坐在钢琴前专注学习他还不能接受的学习时长,这对孩子的成长也不见得是正面的效果。而相对于个别授课,小组集体课一般以2-5人为教学单位,针对程度相当的孩子进行有组织、有条理的引导教学,在教授钢琴基本弹奏手法的同时,加入节奏、节拍等音乐相关的协调性训练,以及加入听觉感受、孩子间互动讨论、描述反馈等内容,可以达到更为具有互动性、新鲜感的教学效果。孩子间在共同问题上有所交流、有所对比,也就有所促进。如今,市场上出现的YAMAHA音乐教学培训中心,以及一些早期音乐教学机构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开设的钢琴音乐集体课,还未收到长期较为系统明确的效果。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有所差异,知识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采用集体授课形式的教师还需根据不同组群的儿童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规划,从而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二)扩展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从巴洛克时期至浪漫派时期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同时,受到考级教材的影响,学生涉猎的曲目被主要定性分为几大类,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来看,仅仅着重于这一段音乐史段无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积极调整与充实钢琴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能更全面地了解除了钢琴以外的相关艺术门类的知识,是一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的问题。首先,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相关音乐作品扩展至更多之前被大众所忽视的音乐家上。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如库普兰、D斯卡拉蒂、亨德尔、CPE巴赫等,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发掘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如西班牙民间舞蹈小曲、美国黑人音乐等,都是鲜有人重视的音乐作品;其次,对于初学者可以尝试采用巴托克《小宇宙》等钢琴教材,而不一味地沿用早在上世纪已流行的《汤普森钢琴教程》,为入门习琴注入新鲜的血液;最后,也是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点,作为拥有多民族丰富音乐宝库的中华儿女,应大力发扬中国的经典钢琴作品,发现自身优势,努力传承本民族文化特色,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另外,可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部分钢琴作品都以独奏形式为主,在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在国外的音乐学院,重奏和室内乐是钢琴演奏专业学生所必修的课程,甚至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学习课程体系。而在中国,这方面的课程显然是不太完善的。同时,从小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合作性曲目,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也是有所帮助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钢琴协奏曲等。这类作品作为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国内琴者的重视。
(三)丰富教学媒介
随着电视、网络媒介的兴起与发展,近些年来出现了许多视频类教学课程。如近年来发展得不错的中音在线音乐学习网、星火视频教程网,以及大量免费视频分享网站,它们以相比于教师面对面授课更为廉价的方式,赢得了不少的市场需求。尤其对于大城市以外那些渴望得到名师专业指导的琴童,这无疑是一个现成的捷径。但正如现今出现的许多依托网络为媒介的种种教学课程,其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缺少了与教师的面对面交流,教与学的过程是相对不完整的。
三、结语
“教育”一词涵盖了说不尽的话题,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配合,是一种方式的传承延续,是一种传统的取经去破,是一份信念的执着追求。每一位教师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沟通方式和授课风格,而每一位学生同样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刻画了不同的性格,产生了不一样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做的应该是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不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时常在教学中反省自我,永远抱着“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精神,不忘自身“服务型行业”的职业性质,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为众多认为“音乐可以教化于人”的家长提供力所能及、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点滴佐证,为之足矣……
参考文献:
[1]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8.
[2]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xx,8.
[3]张丹晔.引导琴童学好钢琴,钢琴艺术[J].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
钢琴教学反思4
看了许多场的小沙龙,每一场,我无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土里扎根,长出嫩芽,尽管这些嫩芽纤细娇弱,却都千姿百态,模样迥异。这说明尽管七八岁的琴童,技艺还很稚嫩,却已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博一的高贵沉稳,颇有大家之风;启文的火辣与细腻,又像极了贝多芬;家翔的天真与睿智,俨然一个小莫扎特;瑶瑶的娴熟与急躁,体现出了炫技派的风范。
当然,表演之后的总结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孩子们普遍的表现,总结出如下理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给学生逐步的渗透。
一、乐句歌唱性的表达。许多孩子弹琴歌唱性差,甚至有的没有乐句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用手腕“呼吸”的方式表现乐句,用嘴来唱乐句。其次,掌握非常出色的连音弹奏技巧,即是加入手腕与手臂等大部位的“助力”,不论上行下行,都要变换重心,重心带动手指“推动”着走,即是拉赫玛尼诺夫“圆滑奏”,在抒情乐句中更应该注意。最后,建立自我表达音乐的主观意图,不应是“被动的音符背出来”,而是“我要表达!我要诉说!”优美、欢快、激昂或是悲伤等等,方可赋予音乐“灵魂”。
二、其次我想谈谈关于手指速度的问题。不仅我的学生,我想好多的初学者包括中高级学习者在演奏时,都会表现出音乐“走不动”“迈不开腿”的现象。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1哈农的练习
前十六,后十六,低抬指触键,变换速度练习。
我们知道手指技巧就像小孩学走路,先走,后跑,而前后十六,恰巧像介于二者之间的“小跑”是对快速演奏能力的一种过渡。
2练习曲与乐曲的.练习
1)力量贯通与方向感。上行时要通过大臂、肘、小臂“拉着”手腕引导手指运动,反过来,就要“推着”下行。
2)呼吸的调整。弹奏乐句要一气呵成,多唱句子。
3 )找到放松的支点,不要每个音都弹得很深,而是要找到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作为“中转站”力度放下。
由此看来,能弹出色的完成连音乐句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殊途同归。
先说这些普遍的问题,剩下的各有各的问题,正应了一句话“弹得好的人都是一样的,弹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好(改编自托尔斯泰)”,总之,祝愿我的学生,也祝愿我们学校所有的孩子们能真正的插上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
钢琴教学反思5
本学期由于学院增设了少儿艺术培训中心的缘故,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4—16岁一批少儿学琴的学生。在这几个月的教学中,同时结合以前上一对一小课的教学情况,提出下列关于教学模式、理念、活动及效果四个方面的反思。
在教学模式上,幼儿钢琴教学采用“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由于幼儿的年龄都相对偏小,因此在学习的独立性与自觉性上较差,理解能力较弱。在学习中采用较轻松的教材,其具有图画色彩丰富,音符印刷较清晰篇幅较大等特点。幼儿学习起来相对较轻松,教材的难度设置较低,在给幼儿讲解的同时,带上些儿童间稚嫩的语言加轻松的内容,慢慢引导从音符的简单认识,到节奏的简单拍打,再过渡到手指在钢琴上的运用。特别是在琴键的练习,因为对位置的不熟悉,因此音域的范围由一度慢慢扩大到八度,再由左右手构造的不同过渡到同向和反向的练习。
在教学理念方面,重视以兴趣带动学习。钢琴的启蒙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的兴趣之下才能有一定的学习动力。而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因此这方面除了自身的兴趣以外,还需要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得以坚持。这个过程时间比较漫长,特别是如果想在这个方面取的一定成绩就需要付出许多的精力去练习。学习的过程由于比较长,因此在给幼儿一定要求的基础上,由老师一定周期的上课完以后,由家长在家里陪同练习。在学习的初期,并不是每个家庭里都具备钢琴,因此可以多带幼儿唱唱乐谱,多识记乐谱的音高位置,多拍拍手读读节奏,在桌子上模拟像“小山坡”或者“小蘑菇”的手型。教材中有部分儿歌可以参考,基本为同手弹奏或者双手的交替弹奏,来训练幼儿的协调性。比如简易汤普森教材中的《玛丽有只小羔羊》,在前两首认识与弹奏DO、RE的基础上,学会MI这个音,而歌曲中DO、RE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因此可以巩固和强化这个音的学习与记忆。
在教学活动中,在制定了大致的统一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配套以后,根据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进度又取决于回家练习的程度,还有小朋友自己的理解程度。每周定期的上课以外,上课时间消化的内容,需要家长回家配合的复习、巩固,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回给老师,大致能流畅的用手弹出来,同时可以唱谱,有一定整齐的节奏即可。手型的部分可以不需要那么苛刻,有大致的形状就可以了,在弹奏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手腕的松弛,还有就是肩膀与肘部的放松,不能抬的太高或者太低,应自然的保持弹奏。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首先应具备一些必要的条件,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例如自身的条件:听觉的伶俐、手指的长短与柔韧性、大脑的聪明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中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当然在这些条件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但是结合后天的练习也是可以解决的。其次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幼儿的年龄大概在4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儿童大致处于骨骼、体力、智力的发育中,也是他们最初掌握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与技巧的关键时期。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非常之重要。同时老师也非常的重要,在讲授最基本的方法的同时,教师的正确示范非常的重要。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大致以模仿性学习为主,因此老师的正确示范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这个时期老师的语言应用比较幼儿话和他们沟通教学。选用形象的语言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和成长。当然儿童在练琴的过程中,几种注意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本人发现学习和练习钢琴可以体现幼儿的性格,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顽强进取的.品质。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把一些枯燥节奏的练习曲,更换成有形象感的节奏,变换一些奏法来达到学习的趣味性。
在钢琴的学习中,音乐感的培养还是非常重要的。其培养需要多视听、多表演、多交流。另外也不要局限于钢琴曲,也可以是其他的乐器、室内乐、交响乐、歌剧等等都是可以来视听的。因为视听的多了,小朋友就会把所听到的、看到的感觉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这就是自然的感情流露了。同时视唱练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启蒙学习中,一定让孩子做到同时做几件事情,第一就是唱谱,第二是看谱,第三才是弹奏。这三个动作相结合对于小朋友而言是有些难度的,因此在最开始的教学中就要求小朋友去尽力做到。当然这些动作同时的进行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太多,慢慢来过渡的学习。
教学效果方面,在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中慢慢由简单渗透到复杂,建立一定的音乐乐感与节奏分配思维,这样能更好的学难度更大的内容。当然,如果能达到看简单的钢琴乐谱能分手分别弹奏出,并且有一定稳定的音乐节奏感,大致能达到这样的弹奏水平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效果。其次如果可以上下两行的左右手谱能同时弹奏就更好了。大脑可以双向思维。分手弹奏的目的是要能够掌握单一的旋律线条,双手配合的弹奏则是锻炼大脑的双向思维,眼和手的统一训练,教学效果就是非常好了。个别课中能很好的自己独立性的去掌握学习内容及时的感受性学习就能达到老师所设想的教学效果了。
钢琴的学习之路漫长而艰难,但在幼儿时期的学习又是尤为的重要。因此在幼儿钢琴的学习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去把握和掌握好学习者的心理与练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热爱钢琴、热爱音乐,能够自己自主的去享受音乐带给小朋友的快乐,以及对以后成长的帮助。从基础抓起,循循善诱,最终提高小朋友的学习,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
钢琴教学反思6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一边是歌厅、音乐会、尽情享受;而另一边还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认谱再唱歌,剩余时间听录音。
如此强烈的对比、反差,再加上领导的管理水平与意识,家长们的“务实”,社会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还有新闻媒体的导向,足以能把我们的课堂音乐教学挤进可有可无、被人遗忘的角落。
钢琴教学反思7
一、在教学上个人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的创新,寻找最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法和沟通、交流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爱学习、爱弹琴、我通过实践得到了一定的收获,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好必须让学生爱上钢琴,让他们喜欢我、爱上我的课。
1、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修炼自己的脾气,使学生想亲近你但是又敬畏你。
2、让学生觉得你知思涌泉。
3、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中学、乐中练。
4、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表扬和夸奖学生必不可少。
二、课堂上的教学:
为适应学生们基础参差不齐,练习曲难度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新的挑战,我遵循因材思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1、将学生分为几大类,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2、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采取帮扶教学方式,学习能力强、快的学生,带领其他相对落后同学一对一强化练习和帮教。
3、在弹奏乐曲时,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反复强调,难点强化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能力大大增加,对音乐的记忆里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4、在演奏的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演奏中来,我尝试着让一台领奏的钢琴声音响起来,这样也保证了没有同学滥竽充数,也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5、课堂练习时教师来回巡视检查,走到每位同学的面前进行单独讲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
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
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范文写作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
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
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
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
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正误比较法。
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1、百度衔接法。
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
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
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
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
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2、音乐练习法。
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
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
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3、兴趣法。
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
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4、示范、讲解法。
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
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
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
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5、模仿法。
钢琴的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技术与技巧的模仿和掌握。
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或较难掌握的弹奏技术,我会采用示范的形式与学生共同练习,这种教法可以使学生在肢体协调弹奏和较难掌握的技术方面建立起正确的感觉。
这种既实际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该少走或不走弯路,准确的掌握弹奏技术技巧。
6、分解法与完整法。
根据乐曲或练习曲的特点,教学生学会分手、(一)教学教研方面、本学期一开始,综合组全体教师就在教务处亓老师的带领下利用每周二晚上的教研活动进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工作的实施,从教案的规范写作,说客、评课的详细解说到每位教师现场上台示范,提出疑问解决问题,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也让自身的教学更加规范严格、钢琴课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孩子们年龄不断增加,阅历不断增加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过去的基础上,每个班级都有—人都能胜任班级小老师的角色,因此将这些同学分散到每节课上,带领其他同学通过高效率的不断重复强化练习,让每一条乐曲都能坚持每节课练习上百遍,孩子们双手的协调能力大大增加,对音乐的记忆里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在演奏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只让一台领奏的钢琴声音响起来,这样也保证了没有同学滥竽充数,也保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负责来回巡视检查,走到每位同学的面前进行单独讲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7、钢琴兴趣班:本学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兴趣班请家长进课堂活动,通过开展钢琴演奏会,让家长切实了解到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小同学学习了五首乐曲,提高班同学能够独立自主的识谱并独立练习,钢琴学习逐渐步入自主、正规道路。
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度逐渐拉大,采取了分层教学,印制了大量不同层次的乐曲供不同程度的学生演奏。
每个月初,每个兴趣班下发当月兴趣班教学计划,分四周详细注明教学内容,后期还采取了给每位同学填写具体学习情况的评语,同时收集家长的建议和意见,便于及时整理和反馈信息,更好的促进了家校的和谐交流。
8、先后开展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轮流执教、家长开放日之前的试讲课反复听课评课,家长开放日讲课,教案的整理收集,都在集体听评课的基础上,上课质量有了显著进步。
(二)综合组内工作方面、坚持每周训练升旗仪式中英语、汉语主持人,发音、语气及队形的训练,各主持人由轮流班级中的班主任选出,确保民主及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1、配合政教部门进行万圣节的彩排、训练各项活动。
2、策划组织一年级新生集体加入少先队组织,程序完善顺利,效果好。
继续不断的加强课堂行为常规的培养和训练。
3、万圣节组织策划:主持稿的编写、四位主持人的训练,活动的整体策划及多项彩排活动,协调组内教师设计路线、节目的表演、面具的制作、鬼屋的设计、场地的划分等环节。
4、综合组每周工作例会:每周五上午:召开一次全体组内会议,就本周日常教学、兴趣班教学及常规工作进行督查及整理,对一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对下周工作进行部署,每周一位教师纪录例会内容,老师们畅所欲言,积累了很多教育教学的好想法,好点子。
(三)自身进步方面、对王校长爱的教育理念认识更加深刻,能够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课堂上及课堂下,课堂中大加表扬孩子的力度,课堂下与孩子的交流得更多,师生感情进一步融洽,学生多把自己当成大朋友,每次上钢琴课之前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作为教师更有种满足感,自己也将再接再厉,来年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确保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乐趣,学有所成。
从内心喜欢钢琴是孩子们学好钢琴的动力和前提,因此从自己本身入手,注重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巧妙的运用小叮当和精彩的小故事吸引孩子们,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孩子的记忆力,孩子们能在快乐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学习。
乐曲的设置上更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旋律动听优美,用制作了大量的谱例,《粉刷匠》《新年好》《世上只有妈妈好》《小熊和洋娃娃跳舞》《小星星之歌》《土耳其进行曲》《圆舞曲》等,孩子们接受速度快,对钢琴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自身家校交流方面:通过学生博客访问及留言,爱心桥的回复、兴趣班教学内容反馈、短信、兴趣班钢琴演奏会及每天放学后的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自己的教学成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配合。
钢琴教学反思8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从音乐中去体会隐藏再其中的情感,那么我就采用了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从听音乐来说出其音乐情绪入手,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抓住音乐情感这条线。肖邦的情感完全融于作品之中,怎样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情感?怎样从情感深处理解音乐,成为我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在讲,学生一定觉得是回到了历史课堂、语文课堂,枯燥乏味的情绪由然而生,那么课又怎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怎会被学生记住呢?音乐课决不能缺少音乐的萦绕。因此,我选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介绍肖邦,时而激动时而平缓的语调配合背景音乐,介绍出的肖邦应该是如同活生生一般。而肖邦的情感是怎样的丰富,肖邦从情感而出的作品又是怎样的风情万种,在这里同学们应该记忆的比较深刻。从而演变“情感触动——情感升华”这一过程,我正是抓住这一时间档把肖邦的爱国之情点击出来,让同学们如同身受一般。大情小情,无论你拥有多少情感,爱国之情永远排在第一位。在这里我直入下一个环节,体会、感受《C小调练习曲》,这首练习曲表现了肖邦高昂的爱国激情,倾吐出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心声,成为一篇独特的用音乐写成的战斗檄文。情感再次攀越又一高度,爱国之情在这里又再次撞击学生的心灵,全课由这首练习曲引入一个小高潮,高潮过后我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冷静的思考“什么是练习曲”,“什么是音乐会练习曲”我认为情感后的知识传递比直接教授更被关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
整节课又怎能就此匆匆结束了呢?一定要再掀起一个高潮,在高潮中结束,才可以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觉得这节课意犹未尽,回味无常。聆听可以把音乐其中的情感传递给心灵,而视觉才可以刺激大脑使得记忆更深刻。最后我为学生准备了马克西姆钢琴音乐会的.现场视频,同样演奏的是《C小调练习曲》,但加入了流行元素,似乎离同学们的生活更近,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这就是经典音乐的魅力所在,整节课就在血液沸腾中结束了。
本课从始至终都由一条情感线牵引着,情感伴随课程的延伸而起伏跌宕。情源于心,只有碰触心底最深处,情感才会自然流露。虽然这节课情始情终,但还没有到达最佳之处。不过我相信经历就是积累,我会好好珍惜每一节用情讲出的课,希望用我最真切的情感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同时我坚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的!
钢琴教学反思9
—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转眼一学期又将结束。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
在这一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初一学年和初三学年的钢琴课。
下面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师德表现关心集体,以校为家。
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学期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赵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二、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认真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考核学生成绩。
在课内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值周教师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生,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并且能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
让我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学生。
对于钢琴课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努力的,我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课,努力把每一节课都上到完美。
初一的学生由于是刚接触钢琴,本学期主要是学习指法基础练习、和小的练习曲,来锻炼学生手指的'力度和灵活度。
初三的学生本学期主要学习车尔尼的练习曲的弹奏,争强手型及手指灵活度。
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基本都能掌握这些要点弹奏简单的钢琴曲。
三、工作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采用现代媒体手段,结合学生实际,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有利于教学的课件,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虚心向别人学习,发挥自己潜能优势,把教学搞好。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而不是停滞不前,自以为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工作中,虚心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主动与同事沟通。言语谨慎,举止得体,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标准要求自己。
在其它方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有缺点就改,有不足就纠正,争取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
总之一句话,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本身就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我校的发展抛撒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
xx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即将到来的年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特长钢琴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钢琴教学反思10
一、以“微笑”为突破口,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思考:文章以《“钢琴之王”的微笑》为题,那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钢琴之王”的微笑呢?(揭示三次以后)直接进入主题“想一想:李斯特先后三次微笑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作相应的批注。交流时,根据学生提出的相应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李斯特在什么情况下微笑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验文中的情节过程。教学中,还通过文中相应段落的对比,从而凸显出李斯特作为“钢琴之王”善良、真诚之举,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格。在学生深入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李斯特的敬佩之情,从而做到有效朗读。当然,在比较三次微笑的不同之处时,还应关注大多数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发言的机会。
结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姑娘发自内心深处、耐人寻味的话语,即,联系课文、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对姑娘一番话的理解。学生在谈感受时思路没有打开,针对这一点应让学生事先搜集有关事例,以便在谈理解时更加充分、令人信服。
二、回归整体,理清线索。
课文学完以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钢琴之王”的微笑》为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说出:课题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全文是围绕“李斯特的微笑”展开的。
三、与《北京老人》一文进行比较,渗透写法。
(1)除了本课讲到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人给予帮助以外,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篇类似的课文:《北京老人》。
(2)下面,我们就将这两篇课文的写法进行简单的对比,看看对于我们以后练习写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有哪些启发?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通过比较,使学生有意识将自己所学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方法等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由于学生对于《北京老人》这篇课文有些陌生了,因此,在比较这两篇课文时,不是很顺利。另外,因为在《“钢琴之王”的微笑》一文的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此环节显得时间很紧张,学生缺少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的.进行比较。所以,此处设计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能紧紧围绕“微笑”这一主线展开,把学生带入文本,进行词句的品味,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分解了教学难点。在阅读比较中,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渗透了以“刻画人物”为主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
钢琴教学反思11
这堂课我以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作为课堂的导入,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一般我们会说,导课导好了你的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我很注重每堂课的导入部分。其次,我请学生朗读舒巴尔特的小诗《鳟鱼》从而引出舒伯特根据小诗创作的艺术歌曲《鳟鱼》让学生体验歌曲对乐曲主题有大致的了解。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感受并体验乐曲中各种音乐要素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其生动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反复聆听了很多遍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欣赏7分多钟的歌曲,怎么样能让学生听懂还不枯燥是上好一节课欣赏课关键,所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歌曲,我发现从主题到变奏三基本上旋律变化不大,只是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我采用对比的形式分析前三段变奏,这样学生不会觉得太过单调,并且让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他们所听到的乐曲增加学生的兴趣。之后的第四变奏和第五变奏整体的音乐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块聆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用色彩来描绘听完这段音乐后的'感受,他们的回答真是让我感到很吃惊。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较为哀伤的音乐是无非喜欢用灰色、黑的来形容,但这个班的学生却打破了大家一贯的思维模式,有几个同学说的给我留上了很深的印象,如:金色,他说当小鳟鱼被渔夫带走后,它回头看到了海面夕阳西下的景色,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自由。蓝色。他说小鳟鱼失去了自由,因为他生活在大海里,因为大海的颜色是蓝色,所以这是他向往生活的颜色。红色,小鳟鱼被渔夫钓上了岸,一定是受伤了。所以他想用红色来表示···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真的很感动,其实一堂好课不仅在于你准备的有多充实,还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所带给你的灵感,这种灵感不是说在备课过程中能想到的。最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变奏,我先通过一组蜡笔小新的形态变化勾起学生的兴趣,在给他们提供一段简单的节奏进行创编,在此基本上再进行旋律的创编。
但整堂课还是存在这一些不足,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也给我提出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
1、在音乐作品的挖掘中,可以深入挖掘情感,从舒伯特个人的对作品的诠释上升到人文思想,人文情怀。
2、在变奏一中我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到了主题旋律是用钢琴演奏的,可以深挖为什么这时候会用到钢琴。
3、在变奏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去关注钢琴伴奏,会给学生很多的启发。
4、在最后一部分拓展的地方,可以在选择一段比较典型的旋律段,并且从情绪上进行进行变奏可以让他们表现出欢快的、安静的、忧伤的小星星。
5、上次教研张梦婷老师讲到了快乐课堂奥尔夫,之后我们可以探讨能否在这个作品中加入奥尔夫教学。
整堂课的设计与最后的上课效果自己较为满意,也得到了前来听课老师的肯定,这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十足的信心,这堂课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我们五中这个团队对我的帮助,老师们带着病给我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磨课。在这里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我会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钢琴教学反思12
在教学《“钢琴之王”的微笑》中,我抓住李斯特的三次微笑,让学生分析课文,体会他的伟大人格,并从中受到教育。这样教学,我感觉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学生在分析课文时,不能很好的联系上下文,这也许是我引导得不到位的缘故。
还有一点就是在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课文结尾的这段话是这样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有点滴的帮助,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这种帮助,足以使人铭记终生。”这段话是那位受到李斯特帮助的姑娘说的,也是作者想要说的,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话,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谁帮助了你,让你至今难忘?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觉很为难,有的说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说得很简单,还有的说忘了。对于同学的回答,我感到现在的孩子真是很可怜,他们的可怜不在于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精神上的匮乏。无奈,我只好教育他们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我知道,这种教育的力量又有多大呢?
钢琴教学反思13
钢琴集体课程已经成为实现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一门必修课。掌握正确钢琴弹奏是幼儿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之一。幼师钢琴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进修和把握钢琴的根基弹奏常识,进而把握和运用键盘乐器这一工具,更好地为幼儿音乐教学服务。因为未来工作的性质抉择了中专学生弹奏钢琴是为了展现儿童歌曲音乐形象,之二就是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顺利开展幼儿音乐歌唱教学活动,音乐游戏活动,音乐律动活动。同时它突破了一对一的“知识传授”传统教学的旧有模式,使学生走出封闭的琴房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探索,课堂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相互提高并使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全面提高,使知识结构适应社会民办幼儿园的人才需要。“钢琴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既是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学习音乐重要和必要的途径。因此,幼师钢琴的教学目的是之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钢琴的基本弹奏知识进而掌握和运用键盘乐器这一工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未来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弹奏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儿童歌曲,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目前幼师学生现状是:多数同学都是从“白丁”开始,且幼师专业课程设置较多,练琴时间较少;再说他们已接近成人,骨骼已基本定型,缺乏良好的柔软性和灵活性经常出现“看似会弹,一弹就错”的现象。,导致学习钢琴的条件较差,且学制又短(三年制)。这些决定了幼师钢琴教学的特殊性和困难性。钢琴集体课对于一些没有基础或程度很浅的学生的“钢琴入门”学习非常适用。教与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专幼师专业的学生,钢琴课开设时间为两年,第三年进行实习,她们中的多数人在入校前未受过正规的训练,不会弹钢琴,在这两年时间中,要将一个对钢琴并无多少认识的学生培养为有一定音乐知识、有能力为歌曲伴奏的合格幼师,是现阶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需要研究的课题。
钢琴集体课的课堂授课形式是让20—40位学生同时在音乐教室里上课。学生戴上耳机弹奏,互相之间不干扰,他们既能听到教师的讲解,又能通过电视屏幕,看到教师的弹奏与示范。电子的控制设备能为学生编组,组内同学可以进行重奏练习。教师在讲台上观察同学的弹奏练习情况,也能在教室中巡视,把自备的耳机插入学生的琴内开关,检查学生的弹奏,进行指导而不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
钢琴教学反思14
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目
标和内容而围绕特定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而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大学钢琴教育是我国钢琴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又不同于中小学的音乐普及教育。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钢琴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大学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基础课,钢琴课必然成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视角来构建我国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
一、明确大学钢琴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过去我们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一味追求技巧的训练,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学钢琴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教学活动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出现了偏差。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毕竟不同于以培养专业演奏人员为目标的音乐学院,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因此,大学钢琴教学乃至整个大学音乐教学应该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以此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音乐教育的普及者,他们不仅要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过去我们的教学就是围绕专业课进行的,课程设置也模仿专业音乐院校,忽视了大学钢琴教学的自身特点,实际培养出的人才既不可能是专业演奏家,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
为了解决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尝试招收艺术通才专业。艺术通才,顾名思义即对众多艺术知识融会贯通。此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含书法)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设置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随之带来的是钢琴教学活动的改变。在通才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全部采用“集体课”的形式,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具体的钢琴演奏技法做过多过高的要求,演奏曲目也不需要很高深,而是更多侧重于识谱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水平的培养。因为在具体的中小学教学以及普及型的音乐活动中,视奏和即兴伴奏这两项钢琴技能更加实用。大学开设钢琴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为其他音乐课程打基础,如乐理、和声等,并通过钢琴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内容的实用性,改变过去的老套子,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全新的,集培养乐理、和声、曲式、即兴伴奏、视奏等多方面能力于一身的钢琴教学。
二、把培养规格落实到钢琴教学全过程
作为一名大学钢琴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总体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外各类中小型乐曲都应让学生有所涉猎并掌握。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首要任务是即兴伴奏技能的掌握,所以,应加大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在其它内容上适当取舍与调整和补充。
首先,要由钢琴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大纲,调整各项教学内容各占的比例,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教学,并突出教育专业的特点:
1、钢琴基本技术中的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掌握的基础部分,故应系统合理的予以安排,成为贯穿于学习钢琴演奏和教学全过程的主干线。钢琴基本技术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5%。
2、钢琴练习曲是对于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如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震音及装饰音、踏板等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按比例必须合理地安排难易度始终的一定数量曲目。钢琴练习曲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3、复调作品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耗时太多、难度太大,可适当涉及,不应作为主要内容。复调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0%。
4、中小型作品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流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风格,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作为主要内容。中小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5、大型作品的练习对钢琴基本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结构感方面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听性较强,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大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5%。
6、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除了应开设伴奏课程以外,应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类型与手法,为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知识。伴奏曲目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40%。加大即兴伴奏教学内容比例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比例实施,由于是即兴伴奏所占的比例,它是在钢琴教育中突出教育的集中体现。 其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院及教研室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要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现在大学的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 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了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 299 以上的程度,学制为 4 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考虑方能找出一条适合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实用之路,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
三、以培养规格为轴心,设置合理是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的课程合并在一起。比如说,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乐理课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音响效果进行教学,反之,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中也有大部分乐理知识,所以两课合并是可行之举。另外,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内容中的音乐理论知识,都属于和声课里面的内容。所以,和声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调整,由易到难,可与钢琴即兴伴奏课合并。这样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在教学上能让学生接受的更完整、更直接。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精简必修课程,丰富必修课程的知识容量,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选修其它课程,拓宽其知识面。
选择钢琴课教材授课,是通过学生的钢琴程度和学习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普修只有两年,那么,对于钢琴程度相近,但有一定基础、程度并不高的学生,在基础技术训练的同时,要多选择一些伴奏音型较规整并有一定旋律性的伴奏曲作为学习的教材。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外声乐作品中选出一些不同程度的、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歌曲成品伴奏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把钢琴基本练习曲、复调、乐曲教学相对地削减。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钢琴的被动情绪,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视奏、伴奏能力。在大学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将初级和声理论、简单曲式结构、钢琴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有机地引入到钢琴的技能教学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学生通过两年的钢琴普修,不仅在钢琴视奏、伴奏、演奏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钢琴即性伴奏课、和声课、曲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不同钢琴程度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初、中、高级的钢琴四首联弹及双钢琴协奏曲目,作为钢琴课教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钢琴技能、技巧,而且避免了钢琴教学单一、枯燥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77-86.
[2] [美]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22-36.
[3]杨昕.试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考试改革[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xx.(02): 36-37.
[4]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xx.(05): 52-53.
[5]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20xx.(S1): 14-15.
钢琴教学反思1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舒伯特这位世界著名的作曲家。通过欣赏乐曲,熟悉和了解变奏手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创编,能够运用变奏手法来创作简单的变奏乐句。在这个方面,学生有所欠缺并较为薄弱。在讲授一次后,教师发现必须要先进行示范,学生才能在创编上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本曲是比较形象化的,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才能充分理解乐曲的内容与内涵。因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联想与想象是了解音乐世界的`重要途径,它充满着诗情画意,也只有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在音乐中身临其境,有所感悟与收获。在欣赏本曲时,学生可以通过小鳟鱼的故事与音乐,自行创编属于学生自己的小童话故事,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而在欣赏乐曲时能随音乐较容易的加入想象,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思,这样能更充分地达到预期目标,并加以拓展知识,学生的印象就能更为深刻。
第三篇:钢琴教学反思
钢琴教学反思
看了许多场的小沙龙,每一场,我无不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看到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就像一粒粒种子已经在土里扎根,长出嫩芽,尽管这些嫩芽纤细娇弱,却都千姿百态,模样迥异。这说明尽管七八岁的琴童,技艺还很稚嫩,却已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博一的高贵沉稳,颇有大家之风;启文的火辣与细腻,又像极了贝多芬;家翔的天真与睿智,俨然一个小莫扎特;瑶瑶的娴熟与急躁,体现出了炫技派的风范。
当然,表演之后的总结是最重要的,下面,我就孩子们普遍的表现,总结出如下理论,希望自己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给学生逐步的渗透。
一、乐句歌唱性的表达。许多孩子弹琴歌唱性差,甚至有的没有乐句感。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用手腕“呼吸”的方式表现乐句,用嘴来唱乐句。其次,掌握非常出色的连音弹奏技巧,即是加入手腕与手臂等大部位的“助力”,不论上行下行,都要变换重心,重心带动手指“推动”着走,即是拉赫玛尼诺夫“圆滑奏”,在抒情乐句中更应该注意。最后,建立自我表达音乐的主观意图,不应是“被动的音符背出来”,而是“我要表达!我要诉说!”优美、欢快、激昂或是悲伤等等,方可赋予音乐“灵魂”。
二、其次我想谈谈关于手指速度的问题。不仅我的学生,我想好多的初学者包括中高级学习者在演奏时,都会表现出音乐“走不动”“迈不开腿”的现象。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1哈农的练习
前十六,后十六,低抬指触键,变换速度练习。
我们知道手指技巧就像小孩学走路,先走,后跑,而前后十六,恰巧像介于二者之间的“小跑”是对快速演奏能力的一种过渡。
2练习曲与乐曲的练习
1)力量贯通与方向感。上行时要通过大臂、肘、小臂“拉着”手腕引导手指运动,反过来,就要“推着”下行。
2)呼吸的调整。弹奏乐句要一气呵成,多唱句子。)找到放松的支点,不要每个音都弹得很深,而是要找到每个乐句的逻辑重音,作为“中转站”力度放下。
由此看来,能弹出色的完成连音乐句也是提高速度的有效途径,正所谓殊途同归。
先说这些普遍的问题,剩下的各有各的问题,正应了一句话“弹得好的人都是一样的,弹不好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好(改编自托尔斯泰)”,总之,祝愿我的学生,也祝愿我们学校所有的孩子们能真正的插上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
第四篇:艺术系论文——钢琴教育实践与反思
实践中的反思
——让幼儿在钢琴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
摘要:近年来孩子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提倡,在学前教育中人们更注重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启蒙,而钢琴就是最适合开启孩子艺术细胞的钥匙。本文针对教师在幼儿钢琴课堂上如何有效的传播知识给孩子们展开分析,从教师们以单一的授课方式发展到如今他们开始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艺术体验。我在过去两年的幼儿钢琴教学中同时思考和实践这个课题,并且有所收获。我有针对性的把美术、声乐、舞蹈、乐器等艺术类知识有机融入到幼儿钢琴教学中,从而让幼儿在一节钢琴课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实践反思;艺术体验
一、当前社会中的钢琴教学状态
“人类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本来看不见的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用活灵活现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从中认识到自身生活的价值;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把人的心灵最深处的东西展示出来,让人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审美愉悦遇有一种令人解放的性质;人需要艺术,因为艺术形式与生命心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异质同构的关系,艺术无处不是人的标志,从艺术中可以关照人自身。”[1]在这样的趋势下我国的课外艺术培训班随之成倍的增长,学习钢琴的孩子与日俱增。大批的音乐人才和音乐爱好者从中脱颖而出。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都重视起了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部也把音乐科目的分数纳入了高考总分。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走进了艺术培训班,而钢琴就是最适合开启孩子艺术细胞的钥匙。我们不难发现,初学钢琴孩子的年龄从以前的七、八岁降至现在的三、四岁。家长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认为培养孩子多元化发展更容易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幼儿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通过唱歌、音乐游戏、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助于良好的个性发展。”[2]而更多幼龄儿童的家长则是希望通过课外艺术课程的学习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他们的天赋。
在过去家长们都不是那么重视孩子的艺术才能的培养,很多孩子为了学钢琴而学钢琴;虽然钢琴教师很认真的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但是授课形式非常的单一。拿我自己为例,老师每节课布置一首新的曲子,让我自己下去练习,下一节课上课前还课,然后再布置一首新的曲子,如此重复。现在想来,这样的钢琴课堂的确枯燥,而且我们仅仅能学到有限的钢琴知识,其他类别的和钢琴有关的艺术知识就很少了解。但如今不同了,很多老师对于钢琴课的教学都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上课方式。我儿时的钢琴老师在如今的钢琴教学中加入了视唱练耳的环节,可以提高孩子的听唱能力和辨别音符的能力,有助于孩子学习钢琴。一些年轻教师则每个月末都要把所有的学生集合起来,开一次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从而调动孩子学琴的积极性。我结识的另一位老师则是把5到8个学生集中起来,让一个孩子弹着钢琴,其他的孩子分别拿着沙球,3角铁和小鼓等等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具,让他们组成一个迷你乐队为弹钢琴的那个学生伴奏。这样丰富课堂,学生哪有不喜欢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中学生可以学到其他乐器的使用方式并且还可以练习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原来的钢琴教师的单一的上课方式,我们同样是从这一种上课方式中成长的,同样是很优秀。这样的上课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学到相当扎实的钢琴基础,但对于幼儿来说,也许更丰富的课堂更能吸引他们。
根据以上案例我得到一些启示,中国的钢琴教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并且能让学生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所以在近两年的社会实践中我也在思考和实践如何提高幼儿的钢琴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幼儿在钢琴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
二、在幼儿钢琴课堂中融入相关艺术类知识
(一)把相关的美术知识融入到钢琴课堂
音乐和美术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姐妹,他们都属于艺术。从德彪西的曲子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曲中有画,画中有曲。舒曼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都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这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弹到这一条《有谁知道我的忧愁》[3],老师不告诉学生曲子的名字,而是引导学生看曲子旁边的插图,并且去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感受。画面呈灰黑色,在漆黑的星空下有一条幽静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学生看了后产生多种心境感觉,是安静的、是孤独的。在学生作了一定的思考以后,老师告诉学生这首曲子叫做《有谁知道我的忧愁》,曲名表达的意境恰好和学生的感受到的安静、孤独、害怕相吻合。在课堂上老师把握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一首曲子所传达的意境和画面一样幽静,要弹得平缓不能弹得过强或是过快,之后就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去弹奏。另一案例,当我们在教授《新生日之歌》[4]之前,就先让孩子用这首曲子的配图和上一首曲子的配图做对比。上一首画面灰暗,幽静没有生气,而这一首画面五彩斑斓,图画中有5只正在唱歌的动物,展现了活泼快乐的气氛,孩子同样可以通过心境感受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一首曲子的弹奏感觉和上一首曲子的差别。这一教学方式好处甚多,不直接告诉曲名而是让孩子去欣赏旁边的图画,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表现之一:即对什么事情都想知道个究竟,了解是什么,为什么。事物的新颖性可以引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5]而课前设置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与求知欲。比起直接告诉孩子曲名得到的效果更好,这样就留给了孩子思考的空间,并且在思考过后揭开答案的时候孩子可以得到一种成就感,可以提高他的学琴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一副画面中体会它的色彩所带来的感受,再运用到钢琴的弹奏中。这样的学习迁移可以有效的使孩子明白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音乐就是一幅画,而这幅画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做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但这样的方式都是因人而异,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有同样的收效。有的孩子对画面不敏感,他不能从画面中获取到任何的情感;有的孩子不会主动去思考,当他看到一幅画面的时候他很好奇,但仅仅是在看图片然后就开始分心,思维变得涣散,这得不到什么效果。这样的授课方式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孩子去决定知识延伸的时间和方式,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收效。
(二)把相关的舞蹈知识融入到钢琴课堂
舞蹈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可以起到促进节奏感得发展、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的作用。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与和声。而旋律离不开节奏,节奏是组织音响的必要手段,在特殊的音乐形式中,也可不同程度的淡化节奏。但在进行曲、舞曲和中,节奏表现的特别鲜明或突出。[6]正因如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和舞蹈有关的歌曲来带领孩子在舞动的过程中明白节拍的含义。然后再进行学习迁移。《公主圆舞曲》[7]是一首比较简单的曲子,在弹奏音符上没有太大的难度。
但就要求在弹奏的同时注意三拍中的第一拍,要特别突出,但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即使某些孩子很有意识的去把第一拍按的很重,但他们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么,我就一起拉着孩子跳一跳,跳之前要告诉他什么事圆舞曲,它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在介绍之后带着孩子跳舞,同时告诉孩子强调每小节第一拍的重拍。在跳的时候数着“1、2、3、1、2、3”,在第一拍就可以垫一下脚尖来强调它,那孩子在跳的时候一开始会觉得很好玩,直接没有垫脚尖或是强调重拍的意识。这需要老师不停的提示不停的示范,等孩子有了这一个意识并且已经习惯在第一拍垫脚尖,那么就可以把注意转移到钢琴上来。在弹的同时同样和跳舞一样数“1、2、3”,孩子就会无意识的把第一拍弹重,慢慢的也就有了圆舞曲的味道。这是一种学习的逆向迁移。当孩子不理解的时候,让他来跳舞,在好奇好玩的同时也让他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在把学到的东西迁移到钢琴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收效。《一起跳华尔兹好吗》,这同样是一首很规整的三拍子的曲子,先让孩子回忆之前
提到的华尔兹,之后就引导他们一起来跳一小段。同时要提醒他们注意第一拍的重拍要尤为突出。这样有效的复习就可以让孩子记住三拍子的特点。同样有的孩子不擅长跳舞,就领会不到第一拍的重要,那么就要把跳舞的形式改成踏步,这样稍微改动同样会有效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课的课程中家长看到老师带着孩子在跳舞会很疑惑,这就需要老师跟家长及时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并且还请家长在课下也有意识的像这样训练孩子对三拍子的感觉,这样更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感受。
(三)把相关的歌唱知识融入钢琴课堂
在钢琴课堂中融入歌唱其实是很顺理成章的问题。自己从学琴到钢琴教学这一过程中,我逐渐发现歌唱对于一个钢琴演奏者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上帝在创造人类的过程中赋予了人开口说话和歌唱的天赋。单一的听,仅仅是界定于平面上的学习,在听的基础上歌唱则是界定于整个立体空间的音乐抒发,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了歌唱灵魂的演奏者是永远不可能弹奏好任何一首钢琴作品的,只能任由自己的手指发出一个个单调又乏味的音符,这对于一名钢琴演奏者来说极其可悲。我认为演奏出一首动人优美的乐曲,不但要具备全面过硬的演奏技术以外,而且要学会如何用心灵去歌唱。会弹奏一首曲子和弹好一首曲子有质的区别,会弹奏仅仅局限于熟记曲谱;然而弹好一曲犹如在会弹奏的基础上画龙点睛,这关键的点睛之笔在于先学会唱,然后带有感情的唱,之后像唱歌一样带有感情的 融入歌曲之意境去演奏这个作品,这也许也是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意境。而对于幼儿,已经有人研究过,大部分幼儿自己已经能比较完整的唱一首歌,但
[8]有的还不太会唱,大多书孩子还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回事。因此学钢琴具有启蒙作用。那么这个时候在钢琴课堂中融入歌唱是对幼儿相当有帮助的。比如:连音,跳音,颤音等,就从颤音这种音型上来说,声乐演唱中的颤音与钢琴演奏中的颤音就极为相似。再者,节奏、速度、强弱是弹奏钢琴时候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唱歌也一样。一个在唱歌是能很好的把握节奏、强弱的人在演奏钢琴时候同样对于这些东西也是很敏感的。那么对于幼儿的钢琴教育我坚持融入歌唱。首先让孩子熟悉曲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他对于音符位置的收悉程度,对于孩子的音准问题也可以用钢琴来引导和纠正,在一段时间后他们唱歌的音准必然有所提高,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教师应该在学生练习唱歌的同时要求他们自己严格控制节奏,在唱熟了以后去到钢琴上可以减少很多识谱的时间。拿《划 呀划》来说,当孩子基本熟悉了曲谱以后就进入钢琴弹奏,但在弹奏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完全是在弹每一个音符而不是去演奏这首曲子,这时就可以带着他们唱这一首曲子,正好曲子下面也配上了歌词。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很感兴趣,因为我们暂时跳出了钢琴教学,这就是个很好的开端。在唱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他们去感受曲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轻重缓急的控制,之后再回到钢琴教学。这样的好处有两点。第一,孩子在歌唱这首曲子的时候也是在更加熟悉曲子并且可以把歌唱时候的情感带入弹奏中,这样可以提升弹奏的品质。第二,长时间弹奏之后,孩子们通常认为在唱歌这段时间没有在弹琴,心理上占了偷懒的便宜,有助于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使得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调整,可以让孩子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有兴趣而不会感到厌倦。
(四)把相关的乐器知识融进钢琴课堂
在钢琴课中融入乐器的知识这个想法是我在给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授课时候得到的启发。那次上钢琴课的时候看到曲子旁边画着一个卡通版的双簧管,我习惯的注意到和音乐有关的乐器,于是很随意的问学生这个是什么啊,学生肯定的告诉我,这个是双簧管。当时我很惊讶,也许对于好多大人甚至是我们都不一定能分的清单簧管和双簧管,这孩子的母亲只教她识别过一次,她一直记得。当时我我脑海里立刻闪过一个念头:在钢琴课中可以因人而异的融入乐器的知识。在融入乐器知识的时候需要借助曲子旁边的配画。在《宠物大游行》中,有一只狐狸在吹小号,在上课时孩子很容易就会去注意到这幅生动的画面,在这时候顺水推舟问孩子是否知道这个乐器的名称,以及它的用途和音色。小号,俗称小喇叭,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爵士大乐团或一般爵士乐。它的音色强烈、锐利、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介绍完后孩子凭借想象力会对这个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当我们上到《风笛手来了》,学生就会主动问什么
是风笛,老师就要解释风笛又名风袋管,属管乐器,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靠气流振动簧片发声。不过不能要求一个4岁的孩子能够听懂和理解,对于孩子就要把事先准备好的风笛的声音放给她听。所以要在钢琴课上融入乐器知识需要老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需要老师翻看学生要学的内容是否涉及到乐器,如果涉及到相关乐器,就要事先准备好乐器的图片及描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此乐器所演奏出来的声音也带来给学生欣赏,在完成了这一 些过程后在下一次钢琴课的时候就要对此做复习并且提问,久而久之孩子也可以积攒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同样在课后需要家长配合老师的教学,平时多带孩子听音乐会,在电视上在播放交响乐是就是一个让孩子认识乐器的最佳时机,出现的每个乐器家长都要跟孩子讲,这样一遍一遍周而复始的他们就会认识很多乐器,无形当中也可以让孩子喜欢上交响乐,这对学习钢琴有建设性的帮助。
三、实践与反思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真的有改变。安安是我所教的一个5岁的小女孩,上课思维很活跃,并且能够跟的上老师的问题。在课上进行知识延伸对于她来说是收效最为明显的一个,一个是源于她很爱好音乐、舞蹈、美术,这样就使得每一次做知识延伸都能极大的带动她的兴趣。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她的父母很配合老师平时都让她看很多音乐会,然后不停的给她传输有关乐器的知识,能得到这样的收效是很成功的。他的父母的做法也提醒了我,在融入其它艺术知识进行教学的这一过程中家长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家长应当调动各种因素,尽量创造条件让管他们在学琴过程中感到有趣,对他们的兴趣进行引导、启发和培养。[10]而对于另一5岁的小男孩,上课比较好动,在进行知识延伸时久很难掌握他的思维方式,有时候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引导他思考,有时候甚至连该完成的钢琴课程都没有完成,这就需要老师摸清他的性格并且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位老师的方法同样值得借鉴。他提出了集体小组课的上课方式,他认为正确而有效的运用集体小组课这种教学形式是很有必要的。把钢琴水平在同样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每周上一次小组课,在课上学生选一条不同
[10]的曲子演奏并交流。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体见解并让学生进行讨论。虽然他的这一方法不是针对于幼儿提出的,但在幼儿身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他们之间同样回去比较然后去不断的提高自己。这是在我今后的钢琴教学当中很值得借鉴的。
结语
作为钢琴教师我们有必要对于幼儿钢琴课的授课方式进行一些思考及改革,这对于幼儿钢琴学习的启蒙来说产生了良性循环,使得幼儿钢琴教育更有效率。我在过去2年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受益匪浅,孩子们开始主动学习钢琴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学会有针对性的问问题了,看到曲谱旁边的图案,看到乐器,看到曲子下面的歌词他们都会去问“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孩子只要有好奇心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从而也就提高了每节课的效率。但这也需要老师有全面的艺术类方面知识并且要能很好的掌握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然后就不同的孩子进行相应的沟通,这样才能在上好一节钢琴课的同时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艺术体验。个人艺术素养从孩子开始培养,在这方面我曾经是最大的受益者。从小,我的父亲就有意识的培养我的艺术素养,直至今天我终于理解艺术素养对一个专业的艺术类教师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紧急的兴旺和教育事业的繁荣,我过学校艺术教育近十多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艺术教育将以改革的朝气蓬勃的姿态走进21实践。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当积极 的面对这一崭新的挑战。也许今天不经意间的启蒙会造就未来的大师,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精神,让每一个热爱钢琴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之星。
参考资料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3.[2]汪爱丽.音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3]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 莉·卡普兰.汤普森幼儿钢琴入门指导[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5]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9-60,81-84.[6]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25-132.[7]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2[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8.[8]吕真.对幼儿钢琴教学的两点看法[J].钢琴艺术,2010(5):18-21 [9]刘雪莎.家有琴童[Z].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64-65.[10]蔡梅.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探讨[D].南京: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2008:2-3.Reflection on practice ——Let children learn the piano to get rich artistic experience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parents-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which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lightenment in the arts, and the piano is the most suitable key to open the artistic child.In this paper, the piano in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teachers how to effectively disseminate knowledge to analyze the children.From teachers in a single, boring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now they have started thinking about how to enrich the variety of children's art experience.In the last two years of piano teaching children to think and practice of both the subject and to gain something.I have targeted the art, vocal music, dance, art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into the knowledge of organic children piano teaching, so that young children in piano lessons to get a rich artistic experience.Key words:Teaching Children Piano;Practical Reflection;Art Experience
第五篇:飞天畅想 教学反思
飞天畅想
教学反思
本课扣住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启发学生巧妙地利用易拉罐进行卫星制作上,制作的方法应灵活多变。在制作中应从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1.如何利用易拉罐的原来的形体特征和外包装图案进行制作;2.如何将易拉罐改造成你所需要的形状;3.如何将“卫星”的各部分连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卫星”。对于在设计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让他根据卫星图片进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