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1: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

第一篇: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

审美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具备使幼儿认识深化、道德感化、情感净化、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诸多功能,在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我园开展了以美育童心,开展幼儿园“创美”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幼儿对艺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萌发其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并以此为契机,挖掘多种艺术的综合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对幼儿进行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直至形成高尚的情操,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和身心和谐的发展。

一、环境创设中的以美育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注意与幼儿共创具有亲和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优美环境,把美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从而促进孩子审美能力的提高及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幼儿园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具有童趣的环境,使他们处处感到心旷神怡,心境愉悦。如走廊上的“亲子表演区”在幼儿的视野里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使幼儿处处受到美的熏陶。

二、语言活动中的以美育人

发挥语言作品中审美愉悦的功能,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语言教育的文本多为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作品最本质的功能是审美愉悦。因此,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引导幼儿去感受发现儿童语言作品中的有趣之处,让幼儿在“有趣之处”中去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首先,我们让幼儿大量地接触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空隙时间给幼儿朗诵一些诗歌、童话、故事等。如“树和喜鹊”“顽皮的小雨滴”等散文诗。这些作品不仅画面感强,想象丰富,有较强的表达性,可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从而进行表达表现。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净化幼儿的审美感受。儿童的语言作品中往往伴有图画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图画,引导幼儿结合文字,边看图画边想像,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

我们也需要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幼儿去感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美。例如,在学习诗歌“春天的小池塘”时,我们组织幼儿到幼儿园的小池塘边观看小池塘的倒影和小池塘周围的自然风光,并在池塘边做游戏,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时,老师在蓝天白云下,首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及优美的动作,朗诵诗歌,把幼儿带入云彩的童话王国中。孩子们在这充满诗意的情景中,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的幼儿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大口大口地吃萝卜。”有的幼儿说:“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千岛湖,我真想去呀 * ”老师用带有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把幼儿的想像力充分地挖掘出来了。

当然也少不了要以情感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各种手段把幼儿引入到文学世界中,唤起幼儿内在的审美情感。如“微笑”这篇散文,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互助互爱的童话世界,表现了小蜗牛美的心灵。教师首先通过向小朋友微笑问候,引出话题,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小鸟为朋友们做了什么,大象为朋友们做了什么,小蜗牛为大家做了什么,我们小朋友为朋友做了什么。”在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同伴间的友谊,受到了一次爱的情感教育,激发了幼儿热爱同伴的良好情感。

三、区域活动中以美育人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融入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的区域游戏活动中毫无心理压力,因而也就更能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创造的满足和成功的欢欣。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在活动区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生动、活泼、愉快地获得发展。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立了各种活动区域,如阅读区、表演区、演奏区、美工、等,并充分发挥各区的美育功能。在语言区中我们让孩子倾听优美的文学作品,表演充满幻想的童话;在美工区中让孩子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音乐区中孩子们手持乐器奏出自己的喜悦。在活动区游戏中,不仅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求知欲望得到了发展,自主性得到了发挥,而且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能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日常活动,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能挖掘美,就能带领孩子们体验美,从而表现美。

第二篇:以美育人,发展内涵

以美育人,发展内涵

武进市邹区中心小学朱小砂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需要美,因为美是教育的磁石,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进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教育中忽略了“美”的功能和“美”的力度,便失去了师生间生命对话的生机,失却了对儿童幼小心灵的润泽,失去了教育的色彩和生气、情趣。因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使人感到和谐愉悦的美的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常州市“九五”教科课题之一,也是我校近年来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课题和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于2001年底圆满结题,并获常州市一等奖,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我在这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始了题为“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的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研究目标和思路:

1、概念界定 “美的教育”的含义就是将美的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美的语言教导人,以美的行为感悟人,以美的环境陶冶人,以美的画面情境及美的上课艺术激发人,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并以此迁移到学生的一切生活环境中。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最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2、研究目标

(1)办学目标。其宗旨是通过充分挖掘小学教育教学中各类美的教育资源,确立素质化的“美的教育”目标体系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创设一种和谐活泼的美的教育氛围,构建一系列更为科学合理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美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校的“三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2)、师生发展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在情境教育、愉快教育和美的教育中使其身心得到愉悦、自主的发展,注重学生在情感愉悦中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培养,从而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修正学习行为,正确评价学习效果,使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整体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教师发展目标: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以点带面,使全校教师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做法,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和高雅的艺术修养,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富有美感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观来对待我们的教育工作,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

3、研究思路

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逐步完善并最终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美育人、科研兴校、以人为本、发展内涵”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系统的可操作的做法:建立“以美育人、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建立“寓美于德,教人求真”的现代德育模式体系,建立“以美育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系,并最终创设“美的教育”的氛围、形成美的教育机制和理念,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二、研究策略及措施

实践研究中,以 “美的教育”立体研究模型为总体思路。具体分解如下:

● “美的教育”三个发展目标:

美的认知——提供美的刺激,引导学生进行对美的认识、感知和体验。

美的能力——在美的认知和情意基础上加强学生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的培养。

美的情意——在对美的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对美的,从而培养学生美 的道德修养、审美意识、爱好、志趣、情操、气质等。

●“美的教育”在本阶段进行研究的四个主要内容:

自然美——在三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对周围环境美的认识体验。如 过环境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

艺术美——在音、体、美和语、数、外等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加强对 学生审美情趣及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

生活美——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等。要在以 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的各种生活中培养学的艺术和方法,增强学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成功,享受学习生活的美,从而善于学习、乐 于学习。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就要深入进行“学”的 方式的研究和“教”的方式的研究,探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人格美——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品社会和其他学科 课程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建立现代德育体系。

●“美的教育”三个主要实施途径: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生活环境实施“以美育人”的整体建构。

●“美的教育”

的三个发展层次:美的刺激诱导学生生发情感,引导学生在美中自主领悟体验和探索,以此启发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一)、开发学校环境教育资源,在学校生活中实施美的教育:

1、创设美的人文校园环境,激励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我校于99年移地新建,创设了清新迷人的校园自然环境。我们充分发掘了校园环境美,不断引导学生体验和追求其艺术美、生活美和人格美。

首先,我们通过搞好文化环境建设,努力创设优美育人环境,积极引导校园时尚,在自然环境中培养良好素养。努力把学校创建成:宁静的学园、多姿多彩的生活乐园、环境优美怡人的花园。例如开辟“请讲普通话,跟我学英语”的双语长廊;组织学生绘制题为“我与文明手拉手”“美在身边”的百米画卷和题为“新世纪畅想”的校内百米画墙,推出学生艺术作品陈列室,校园内更是随处可见学生书画和工艺作品;在学校各个楼层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分别设置“成长的足迹”、“七彩生活栏”“童心天地”等橱窗,为学生施展才华、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学校内每一棵会说话的花草,每一块会吐情的墙壁都是组成了充满文化韵味的美的校园。

充分发挥学校“七色光”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以及橱窗和黑板报的窗口作用,每周的“七色光”自办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开展看名画、赏名曲等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在一个和谐美丽、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懂得真、善、美,去接受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成为展示学生成果的窗口,施展才能的舞台。定期评比的黑板报、轮流更换的橱窗、积极组织的小广播也促使“净化、美化、绿化、文化”的美的校园环境不断发展。

2、利用拓展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和创造。

我校校园文化环境,以音、体、美艺体学科为突破口,带领学生体验感受并迁移学生在生活美和人格美的体验。

(1)、改革艺体课的课堂教学结构,由原来以进行技能训练为主的“唱歌课”、“图画课”改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情感培养、个性塑造的“音乐、美术素质教育综合课”。学生们在极富诱因的情境中认识、感受、表现美;在听听、画画、唱唱、想想、玩玩中理解美、参与美、创造美。

构建“开放互动”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活动教学”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以“美”为境界,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情智互动、人际互动,在活动教学中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开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开放;让学生动中学、玩中思、乐中画,在动态的、开放的活动和情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体验美、参与美、创造美,拓展美。构建“感——趣——认——持——用”五步式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按“晓理--动情--持恒--创新”的思路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乐感培养和创新活动上得到自主参与,个个兴趣盎然。而其形象、直观、灵活、多样的方法也做到了“基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

(2)

在“红黄蓝现代儿童美术实验活动区”和“邹小七色光艺术团”为代表的艺术活动阵地中开发和拓展学生审美和创美能力,渗透到先队雏鹰假日活动中,带动一年 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活动体系的形成。

3、构建美的教学模式,带引学生积极体验感受“学习生活美”。

在创设了人文化、艺术化的美的校园环境后,要让学生体验学校学习生活美,就必须要有美的教学。我们在学科教学中深入实施了在“美的教育”中优化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构建了“美的刺激——美的体验——美的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的境界为目标,以“科学性、人本性”为出发点,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为核心,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格美等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以“情景教学”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抓好各个环节,选择“美”的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显现“美”的教学内容,把握“美”的教学结构,创设“美”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感受其美,理解其美,热情地创造美,最终达到教学的完美境界。力求让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艺术感染力,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生活的美。

如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还文章以美感,还学生以灵性”的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品位佳句,惴摩语言,诱导学生感受美。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引导学生体会美。

图文并茂,写写画画,启发学生表达美。

文道结合,学习做人,带领学生领悟美。

展开想象,引入意境,激发学生创造美。

4、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美”,构建“寓美于德,教人求真”的现代德育模式。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善”的观念,从中受到文明的启迪和熏陶,逐步形成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的向往,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美。坚持以“内诱型”激励式的教育方法取代“外压型”的灌辅式教育方式,坚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遵循“倾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立之以信——导之以行——规之以范”,构建“寓美于德,教人求真”的现代德育模式。

(二)、架起“家校心桥”,在家庭生活中实施美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父辈祖辈的宠爱,使孩子们从小任性、偏激,以自我为中心,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意味着生存本身需要努力而艰巨的适应。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如果缺乏适当有益的引导,必将造成诸多心理问题。社会上关于学生心理不健康而造成的悲剧,诸如弑母、出走,甚至自杀的屡见报导,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忧患。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为了把美的教育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去,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进行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学校”系统向家长们作了题为《家庭生活中的美育实施》专题讲座,提出的“在家庭生活中的美育实施计划”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并请家长们进行座谈,发表各自的见解;利用《家庭教育报》等载体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艺术和方法;学校厨窗内开辟“家校心桥”专栏„„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努力实施美的教育:

1、营造整洁大方的家庭环境,在家庭环境布置中做到朴素中见高雅,使家庭环境体现出自然美、艺术美。

2、创设“温暖的家庭生活美”。家长要努力带给孩子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家庭中的温暖;教育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勤劳俭朴的情感。

3、要求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人格美的引导。在平常家庭中的言行举止中注意语言美、行为美的熏陶,引导孩子正确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4、引导孩子在平常生活交往中注意大方得体、文明有礼,从而培养学生交友之美。

(三)、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美的教育”。

现代教育应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的立方体教育网,学校生活之外,孩子们如果局限于家庭空间,而父母又缺乏时间陪伴,孩子们很容易于孤寂中形成孤僻等不良心理。因此我校除了在学校教育中将美的内涵渗透到三类课程中,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实施美的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社区领域,提供广阔“美的教育”天空。

1、走向社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体验社会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健全的人格美。以就近原则,我校组建了假日雏鹰小队,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外的生活同样异彩纷呈,如参观工厂,开展环保活动,创设岗位开展体验活动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习协作,学会助人,体现自身价值,建立心理平衡。

2、依托“灯城文化”社区特色资源,拓展“美的教育”领域。

邹区灯具城是华东地区最大、全国第二大的灯具市场,也是邹区人的第一张名片,近几年来一直成为邹区经济的龙头。我校的“美的教育”与“灯城文化”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一方面,邹区灯城文化和灯城市场间接地影响我校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我校的素质教育有利于邹区灯城文化的发展。因此,我校依托“灯城文化”社区特色资源,拓展“美的教育”领域。组织带领进行“我当灯城小记者”,通过参观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灯城的过去和创业的的情况,统计灯城现在的市场发展情况,并展望邹区灯城的未来。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我给灯城写生”、“美化灯城环境”、“今天我当小老板”等各种活动,将灯城文化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全面渗透到“美的教育”中。

三、研究成效分析

(一)、学校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1、随着“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的形成,逐步完善并最终基本探索总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美育人,发展内涵;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做法。基本建立了以美育人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并创设了良好的“美的教育”氛围,形成了美的教育机智和理念,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实施和推进。

2、在学校管理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以目标激励、制度约束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和谐教育。学校管理实质是人本管理:管理以管人为本,管人以管心为本,管心以管情为本。以美育人的管理体现感染的效力,求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言行一致。只有这样的教育效果才能长久维持下去。

(二)、学生素质的提高

1、学生学习兴趣越加浓厚,学习态度和情感更加充沛。

以学生为本位,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身心愉悦、自主发展,因此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强劲的动力,由于“美的教育”的模式比较注重在美的刺激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领悟,比较注重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态度特别充沛,表现在认真、专注、„„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学习本身逐渐保持强烈学习兴趣和稳定的学习态度。

2、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明显增强。

“美的教育”的教育模式 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探求、自我内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因而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据统计,我校有90.1%学生分别参与了书画实验活动中心、七色光艺术团、篮排球训练组等各类兴趣小组。学生在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表达力、创造力等学习能力上都明显提高;而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则与学生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的调节、控制和学习方法)成正比例的。

3、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美”,个体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也显示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对集体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关注和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4、学生的兴趣特长广泛发展

在“美的教育”深入研究下,学生在各类课程中,尤其是兴趣小组活动中发掘身心潜能,其中的艺术教育正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的窗口。学生的书画作品先后近二百人次在市、省、全国以上大赛中获奖,几十次在报刊发表,多次在刘海粟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展出;校合唱队、舞蹈队、锣鼓队多次代表片、市参加各级各类演出活动获大奖;市教委组织的首届小学生“六项基本技能竞赛”中,我校获第五名,而我校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素质发展等美的教育成果多次在武进电视台、武进日报作过专题报道。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1、构建了素质化的“美”的教师队伍。“美的教育”首先应当是树立教师的形象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带动学风、校风的形成。我们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是指不仅要精良的文化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还要注意自身的修养美、形象美、仪表美、教态美和神情备至的语言美。近三年中我校先后有12位教师被评为武进市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两位教师获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两位老师获常州市华英教育奖。

2、教师教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

我校校刊《教海泛舟》自99年创刊以来,逐渐成为展示我校“美的教育”成果的窗口,也是我校广大教师切嗟技艺、交流信息的舞台,至今已先后编出10期,其中的教师论坛、课题研究、班队建设等栏目都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广大中青年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同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应。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象征,因此我们相信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美的教育”也是永远值得我们去不断研究的课题。

二00二年五月

第三篇: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化州市平定镇新华小学

张诗宁

审美教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朱光潜说得更明白:“美育具有三种解放功能。一是情感的解放,二是眼界的解放,三是自然限制的解放。”美育就是将人最大限度地从动物中解放出来,升华到一个无限美好的自由王国。

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从语文教育自身而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反过来又会促进对语言文字更深刻的理解,使语文教育和审美统一起来。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用眼睛去观赏美

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觉感知,通过看,使美的形象更加明确、具体,不仅给人的印象突出,而且给人以精神愉悦。

1、利用课文插图欣赏美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级越低,插图越多。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插图由于颜色鲜艳,形象生动,使学生强烈的情绪感染,达到显著的审美效果。如五年级上册《我家门前的海》一课,描写了海的各种模样,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我就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欣赏美

恰当地运用图片、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如身临其境。如《海豚救人》一课,我制作了课件,以神秘变幻的海底世界,海豚救人的样子在学生眼前展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再配以教师精彩的讲解,让学生在直接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海豚,从而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作品为主的,所以作品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自主阅读文本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自主阅读必须坚持“自读自悟”的正确取向,并在感悟自得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创造。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以“读”为着眼点,使学生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而教师的引导就是重要的桥梁。实践证明:自读文章是激发情趣的关键和前提。通过读,文章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

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

朗读不仅要再现文章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学生正值一个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比如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读”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美读,是指灌注了充沛饱满的感情,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朗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美读极富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声传情,将文学中的情感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来打动听众,给人带来审美愉悦。a、读出音乐美

小学语文课本的大多数课文,读焉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如《刘三姐》的山歌描写音调优美,音高而不重,读来节奏鲜明,顿挫响亮,使美一直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b、读出意境美

加强朗读训练,体会作品独特的意境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好的文章需要多读,让学生在优美的朗读中,细细品味作品美的意境。例如《海上日出》一课,文章一开头就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派美丽的景象,太阳升起来的整个过程,对于这些不用过多讲解,而应让学生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明快的语调反复朗读,从而唤起他们的想像,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美好意境中,融入美的氛围中。

c、读出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朗读时要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去把握作品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作品美的情感打动听众,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获得情感得以宣泄和净化后的轻松愉悦。如课文《凡卡》写得生动细腻,感情真切,读来催人泪下。为使学生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感情氛围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的读,以读激情。通过指导,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耳朵去聆听美

“听”,首先要求师生都坚持讲普通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听”能获得美的信息,给听话者带来审美享受。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都含有生动的艺术语言,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美好的事物和人们美好的心灵。可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教育是得天独厚的。

1、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感受美

朗读中教师的范读,以音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来抒发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音美和语感美,由此形成深刻的印象,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良好的心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的老师将《满江红》读得“出神入化,语调十分感人”时,“一室寂静无声,我们全班同学都被深深地感动,他课上完,学生也能流畅地背诵了。”这就是学生从教师成功的范读中感受到的美的力量后产生的优良效应。

2、听音像资料感受美

专门为指导课文朗读所录制的磁带更是学生朗读的优良范例。学生通过欣赏磁带中的朗读范例能更好地体味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和情感。

3、听同学优美的描述感受美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倾听同伴生动的描述中感受美。如教学《体育课》一课时,让学生说说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知道关心别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好品德,从而自觉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在深入阅读分析中正确鉴赏美

语文作品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抓住美的语言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海上日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日出壮阔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浓浓的喜悦,当教师讲析到这段文字时,一幅光彩相间,色彩分明,充满生机的景象显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2、抓住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作品中所展示出的往往是使人身临其境的风景,或有血有肉的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严守纪律的邱少云,聪明可爱,机智勇敢的雨来等.抓住人物形象,并深刻体验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细心揣摩,反复品味,必能使学生作出富有情感的审美评价,从而使审美鉴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3、抓住美的意境

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五、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俗话说,言为心声。说话文明,举止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素质水平。因此,训练的第一步骤是“说”,“说”是学生把对美的感受与理解通过内部审美机制的加工描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活动,是美的表达。而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

1、以说代析,表达美。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巧设问题,启发学生说:(1)面对无情的烈火,邱少云会怎么想,怎么说?(2)面对离他仅六十多米的敌人,他会怎么想,怎么说?(3)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会对自己怎么说?(4)当烈火吞噬着他的生死关头,他会对战友说什么?又会对自己的亲人说什么?(5)还会对祖**亲说什么?层层设问,诱导学生透过邱少云的外表,深入他的内心,感受邱少云的人格美,使邱少云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使说者动情,听者动容。

2、以说激发想像,创造美。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离不开合理的想像。儿童最富有想像力,利用这种天性,可以帮助学生将形象与情感结合,产生美的体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审美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这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陶冶感情为目的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用心去发现和调动教材中丰富的美的潜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学生,用美的情景去感染学生,并用美的语言贯穿教学过程,在训练语言文字基础认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审美情感的培养上,会让学生在美的感受、美的情感中体验美的生活,培养审美能力,塑造美的心灵。

第四篇:以美育人

以美育人

——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诸因素中,又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可谓举足轻重,各校都在为抓好德育工作而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在不断的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力图把学校德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收效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针对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 0 九中学在构建实施“以美育人”的教育模式中,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性。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在实施德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 21 世纪的到来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从当代社会现实和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点来看,传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新时期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1.观念必须更新

学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必须更新传统的观念,确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心理特点的社会主义德育观。当代学校德育应该确立开放意识、整体意识、主体意识、实效意识和主旋律意识。

开放意识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要联系社会实际,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针对性,不能自我封闭,在观念上从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牢牢地确立开放意识,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坚持正面教育,充分说理,提高学生辨别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

整体意识是要充分发挥德育整体功能,即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德育作用。在学校行政统一领导下,以级长、班主任为主、各科任教师为辅,团结一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一股教育的集体力量,并积极争取社会各部门和家长的支持,构成最佳的德育环境。

主体意识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的作用,在德育工作实践中要尊重学生,注意吸纳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能力。

实效意识就是德育工作要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以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这就要求我们要营造愉快的德育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周密的计划性、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主旋律意识就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方法有待改进

我国传统的德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上与西方不同。西方注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个性;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服从、师说生听,使用的是“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学生在教师的高压下,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大量灌输——要这样,要那样,不能这样等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对立的,因此对教师所灌输的东西有砥柱的情绪而听不进,导致德育工作事倍功半,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尽人意。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才能发挥德育工作的应有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3.教育的“排斥”现象,增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所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仅仅是从老师那获得,还可以从其他的渠道获取,这就必然出现教育的“排斥”现象,学生对老师的崇拜程度降低,增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解决的途径之一是实施以美育人,改进德育工作。

二、实施以美育人,改进德育工作

我校从 1994 年开始,在营造“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实施“审美教育模式”(98 年正名为“以美育人教育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努力探索现代德育的实效性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树立我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美为尚,和为贵,求发展。

美为尚就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和为贵就是儒家思想“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主张现代人应增强兼融、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包融共融的意识;求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扬长促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的办学宗旨是: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

“以美立校”就是以美作为建设学校的主旨,按美的规律来建设学校;“以美施教”就是以美作为课堂组织教学(合理的教学进程)、师生关系(和谐)和教学方法(恰当的)选择的主旨,按美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以美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自己美的心灵、美的言行、美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排斥”现象,干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以美育人”的要求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于“情感因素”而理解老师,理解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知识的获取途径多样化所造成的,从而把由于教育的“排斥”现象导致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否则,学生看不起老师,认为老师的水平低,那我们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难以开展。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为导向,发挥以美育人的“内化”功能,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造就适应 21 世纪竞争环境里的创新人才。2.我校对学生提出“**四六”要求。

根据我校以美育人德育子模式,对学生提出“**四六”要求: ①.牢记六字校训:求真(做人的动力)

立善(做人的基础)

创美(做人的目标)

②.争取做个“四美”的好学生:塑造心灵美、学习语言美、养成行为美、保持仪态美。

③.努力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④.待人有情,胸有大志,培养“六爱”情感:爱自己、爱父母、爱集体、爱国家、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

在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前提下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 的健康,爱护自己的名誉。理解父母为了孩子的苦心,不忘报答父母的恩情。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能会爱他人、爱集体?更谈不上爱国家了!我们通过“国旗下的专题讲话”、“主题班会”、“慰问贫困地区的演出”等形式教育学生,促使他们自觉的融入集体,以集体之荣为荣,以集体之辱为耻,认识到我们从社会中获得需要,也应为社会着想,回报社会。

3.提倡“动机迁移”和“情感迁移”原理

我校注意让学生扬长促发展,注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或得成功感,进而激发其上进的动机,再把其上进的动机引致文化课学习中去,最终让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成功,转化为文化素质乃至整个素质的提升,实现动机迁移。98年艺术类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是最好的例证之一,这是我校恢复高中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全年级只有 57 人。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一方面是教学参考资料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缺乏横向比较,不知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再就是从校长、教导处到老师都不知道该如何管理。但我们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认真对待决不怠慢,一定要成功。4月底,艺术专业考试成绩出来了,我们的战果辉煌:牛丽雅同学获全省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第八名、第十名都是我们的学生; 16 位艺术类考生,只有 3 人上省大专线,其余全上本科线,且名次较前。但“一模”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于是我们运用“动机迁移”原理,鼓励和教育学生把艺术训练的刻苦精神,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对的。在最后两个月的冲刺中,同学们投入、认真,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6 位艺术类考生全部上本科线,而且基本上是 500 多分(注:当时艺术类考生还没有单列统计成绩,而是与文科一并统计成绩),我们首届高中毕业班工作获市一等奖。

在情感迁移中,我们要求老师先要爱学生,诱发学生爱老师,进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提高学科的成绩。

我校提出的“动机迁移”和“情感迁移”,在实践中证明了其科学性和时效性。

4.以“内诱型”激励式取代“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我校坚持以“内诱型”激励式的教育方法取代“外压型”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工作中遵循如下原则:对学生倾之以爱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立之以信——导之以行——规之以范。实践证明,坚持运用以情感为核心,感染为手段,“内化”为中介的塑造人的方法是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也只有运用此现代教育方法,才能培育出 21 世纪需要的主动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5.提出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言行的具体要求是 在家:爱亲人、自料理、做家务、会作息。在校:敬老师、友同学、想他人、为集体。在社会:守公德、交益友、立正气。

三、实施以美育人的成果

我校十二年的改革,尤其是实施以美育人教育模式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 109 中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1.塑造了美的教育者

学校干部、教师自觉以美育己,以美正己。他们淡薄名利,以“栽盆景”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学习,在愉悦的心境中自我实现。以“森林原理”处理人际关系,在竞争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兼融、互补意识,创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以“荷花原理”对待荣誉和成绩,个人融于集体,与集体荣辱与共。

109中的教师爱生如子,涌现出很多的感人事迹,通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诱发学生热爱教师,热爱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学校。许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来我校,他们说:“ 109 中的教师特别爱学生,相信我们的孩子在这环境里,一定能健康成长”。2.学生思想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校园环境中的教育思想物化,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情操。《羊城晚报》曾在头版头条以《美育,竟有如此神力;不信,请看一 0 九》、《一棵美树,硕果多多》报道了我校以美育人的巨大变化。《人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青年报》和香港《大公报》等 30 多家新闻单位采访和报道了我校以美育人的教育成果。3.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以情感为核心的功能,善于激励学生,我校的人才加工能力明显优于同类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上学期末东山区统考,我校初一级总分派第 4 位,在铁一中、16 中和育才实验学校之后;初二级排第 4 位,在铁一中、16 中和 7 中之后;初三毕业升学考试在东山区同类学校中排第二位,在育才中学之后仅差一分多(若以原始分统计则排第一)。高三毕业班工作连续四年获市一、二等奖,去年升大率为 96.6% ;今年省大专以上的上线率超过市一级学校的最高指标(60%)达 60.4% ;艺术类考生的专业成绩 100% 上本科线。

参加市学科竟赛也获多项奖励,如:在 “OM 头脑竞赛”中,初中组和高中组均获二等奖等等。4.艺术教育成果显著

十二年来我校在国内外、省市的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项目比赛中均获奖甚多,成了广州市学校艺术类竞赛的“获奖大户”,为广州市艺术教育增了光。

2000年我校在星海音乐厅举行了《庆祝改革十周年音乐会》,林树森市长和陈传誉副市长出席观看。2001年我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广州一 0 九中学视觉艺术作品展》,我校“蓓蕾室内乐团”还应德国汉诺威 2000 年世博会和法兰克福海德中学的邀请,访问了德国,成功的演出轰动了法兰克福。今年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音乐家来我校访问,与我校蓓蕾乐团同台演出,显示了我校艺术教育已达到了国际交往的水平,我校已成为广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受到国内外和港澳教育界、艺术界人士的关注。

我校的巨变,验证了以美育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广州市第109中学

曹方

第五篇:以美育人

培养兴趣,以美育人

内容提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并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那么过于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音乐本身也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我们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益。本文我就是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活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列举了一些我在教学中案例阐述我的论点:通过音乐让学生寻找“美”体会“美”“享受美”到最后“创造美”。真正起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主题词: 培养兴趣 寻找美 体会美 创造美 以美育人 正文:

作为教师,能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并从中获取知识、得到快乐是最大的心愿。有时候,我经常扪心自问:音乐是什么?你想让学生在你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呢?渐渐地我发现音乐是使人们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带给人们美感和幸福。音乐是一座特殊的桥梁,沟通着人的情感、影响人的心灵,使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多种的结论告诉我:“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从小懂得求真、向善、爱美。

然而,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而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示它应有的美丽呢?

一、教学目标的活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美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一个“活”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努力,方向明确,学得有趣。例如:第二册《春天》,本单元选择的音乐作品都是涉及春天的,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春天的歌很多,咏春的单元也会多次出现。我先制定总的单元目标:突出春天的美——去“寻”春“找”春。“找”是有所发现、有独特的感悟的主动探究,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在教学中我这样告诉学生:你们就是春天的使者,让我们用美好的事物打扮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它春意昂然。鼓励学生想象,除了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神奇的画笔,还能用哪些音乐以外的方法来装扮美丽的春天?例如:动听的歌喉,优美的舞姿、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春天美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教学内容的活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美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进行教学 在新教材中,为教师留出的教学空间和可支配因素增多了,课堂不仅是课本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也应是教材的编写者。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而且要透过教材的图文结合,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音乐故事──三只小猪》中,教学内容是音乐活动──配乐讲故事,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在教材上,这一课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很多的思想空间。我的教学过程是根据图片的顺序,选好音乐让学生听辨各段音乐的情绪,再把音乐连起来,让学生听着音乐按照图片的顺序讲一个自己的音乐故事。教师还可以打乱图片的顺序,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根据图片的内容,排列故事的顺序,并且选择欣赏过的音乐或歌曲来讲述这个音乐故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述音乐故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促进了他们的合作能力。2.根据教学内容重新组合、补充教材进行教学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针对教材这一特点,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教材。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现行的教材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标题,单元中的每一课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独立的。和以往的教材不同,单元中每一课的内容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所安排的课程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授课,也可以先上活动课,学习“音的长短” 以后,再讲其他内容。还可以把《动物说话》这一课当做这一单元的导入课或结束课等。教材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授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美。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享受美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而在这一点上,过去不为大家所重视。常出现师生关系民主而在授知上是专制的,学生情绪放松而思维却禁锢。在教学中如何做到解放学生的口,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使课堂教学体现真正的民主性。1.避免认知强加,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民主

在“小雨沙沙”歌曲教学中,当学生把“沙沙沙”和“在说话”故意唱得很重时我们以往总是不尊重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以“权威”的姿态将所谓最优化的处理方法强加给他们,或以“对不对”、“是不是”的假民主掩盖教师教学的专制,迫不及待的将他人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其实,我们在进行强加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的丧失,将直接扼杀他们处于萌芽状态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面对同样的情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教师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们讲讲自己这种处理的理由,然后用比较法请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范唱)用另一种轻声甜美的语气演唱,对比哪一种更合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渐体会到不同处理的特点,并根据情境选择适合的唱法。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先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外,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音乐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种子出芽的成长情况。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让学生自然的改变了错误的理解,解除了师生之间的“矛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精神。2.摒弃教师权威,允许学生说“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由于对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学生在“只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学习情景中,因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而逐渐丧失灵性,泯灭个性。要改变教学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对音乐兴趣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时所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助互动、自由和谐,共同体验、创造、分享音乐美的过程。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了解并适应学生的兴趣、情感、心理、个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持不同的观点、意见。最终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终身享有音乐带来的乐趣。

四、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创造美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实验中,我特别注意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兴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情感转化。如在音乐教学之前将歌曲内容设计成一组生动形象的图片,让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图片的内容,对图片产生正确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把图片内容表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歌曲用电声设备向学生播放,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范唱,使其运用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效果欣赏并体会歌曲的魅力。当学生对歌曲基本理解的时候,教师再教他们学习演唱,不用很长时间学生就能学会歌并基本掌握正确演唱的方法。平时上课我还经常会精美的教具激发学生兴趣;以律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竞争激发学生兴趣等等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地想一想,在学习的新内容中,学生哪里能够自己学会,哪里难以学会,哪些内容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课堂中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研究教学。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针对性强,讲能讲在需要时,导、能导在关键处,问、能问在点子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参与并不断变化。积极的情绪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会对学习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要使学生真正地“活”起来,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情感,激励学生干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不把现在的知识和盘托给学生,不追求走过场热闹。而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得到答案,老师只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参与,学生会觉得教师要传授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得出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他们会有种满足感。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亲自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大力表扬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表扬会学习的学生,引导全体学生比、学、赶、帮、超,自主地发挥主体作用。享受成功,是保持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做的不是很好,只要他努力做了,就值得肯定。把握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能够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兴趣,更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

音乐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的。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音乐不是一件苦差事,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使音乐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课堂上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不要追求形式,课堂要变得简洁,而简洁并不等于简单,是简洁而有活力的课堂,努力做到活中求实,实中求活,活中见效。真正做到“以美育人”。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让孩子们不断的享受、参与音乐吧!使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成为人生中永远的主旋律!

编号:

题目: 培养兴趣,以美育人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活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列举了一些我在教学中案例阐述我的论点:通过音乐让学生寻找“美”体会“美”“享受美”到最后“创造美”。真正起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

主题词: 培养兴趣 寻找美 体会美 创造美 以美育人

单 位: 海淀区实验小学 作 者: 魏鸿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7号 邮 编: 100037 联系电话:***

下载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美育人发展幼儿审美能力综合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回归生活 以美育人

    回归生活以美育人 [摘要] 思想政治课从教学的基本任务与美的本质作用出发,按照学生的审美要求,进行审美施教,在教学活动遵循美的规律,以审美立美为手段,寻求以美育人的教育方法,营......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以“美”启智 以“美”育人 第29课说课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重视幼儿审美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幼儿特殊的情感性的认知能力,发展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幼儿......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 【摘要】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

    以美引趣立美育人

    以美引趣立美育人 〔摘要〕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对学前音乐教师美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

    以美润德,以德载美,尚美育人

    以美润德,以德载美,尚美育人 摘要: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围绕“铺垫成才之路,成就人生之美”的办学理念,注重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美育和德育相融合,......

    以美育人,培养特长[精选5篇]

    以美育人 培养特长 ——侨中学艺术特色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侨中学是一间属普通高中。学校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体育)为特色,是“粤北校园广场文化活动示范学校”。侨中学创办......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