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八股论文
摘要: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八股”与“旧八股”异曲同工,本该活泼的语文课堂变得僵硬、呆板;原本灵性的文本,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敢于打破“八股”模式,还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八股 透析
新课程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接纳新课改理念应有的素质积淀不足,做起表面化文章,出现了新课程流行病——“新八股”。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新八股”模式
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整体感知。第三步,引出问题。第四步,合作探究。第五步,小组汇报。第六步,得出结论。第七步,迁移提高。第八步,总结全文。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旧八股”模式
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词语解释——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语法修辞——写作特点。
三、对两种“股模式”的透析
“新八股”和“旧八股”,“异曲同工”。千篇一律的授课模式,把应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使原本灵性的文本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四、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强调了创新教学方法的可行性。鲁迅先生也说过,第一个用鲜花比作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强调了人云亦云的悲哀。语文教师要敢于打破束缚,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多想出些办法来,多趟出些路子来。
1.要“因材施教”。根据体裁的不同,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情文并茂的散文,要强调读,熟读成诵;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感悟语言的力量。像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朱自清的《春》等,非读不能见其美。这类文章,过细的讲析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语言不如作者的美。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要强调说,要让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讲给其他同学听;还可以演绎故事情节,召开故事会;重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逻辑性强的政论文,可以组织辩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说明性强的课文,让学生多动笔,整理作者的写作提纲,重点弄清说明的顺序和说明事物的前后次序、前因后果、布局结构等。有的课文可以一篇带多篇,有的可以多篇一起讲。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2.要注重阅读。“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不是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什么情况下可以浏览读,什么情况下要反复读,什么情况下要咬文嚼字地读。还要养成读书作批注的好习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逻辑重音、语速、基调、抑扬、顿挫等。汉语言具有音韵美,只有读出来,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和理解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师要在怎样让学生喜欢读书上多想些办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课文学完了,学生还想读一遍。
3.要注重积累。积累是学好语文的根,是最耗时的一项硬功夫。没有日积月累的储蓄,学好语文只是空谈。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像理科,掌握了一个公式就可以解决某个问题那样立竿见影。要给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语文的学习不止限于语文课堂,时时处处都能学语文。古人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对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有意义的语句,课内课外的都要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语文课的前10分钟,让学生交流,师生共同给以评价;也可一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搞一次学生积累的欣赏活动。这样经常坚持,必将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4.要精讲趣练。新课程反对教师满堂灌,但是,并不否认教师的讲,关键是如何讲,什么时候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地方不要讲,学生需要合作、讨论能弄懂的地方,教师要引导讲,学生弄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讲,还要讲深、讲透。过去谈“多练”、“精练”,笔者认为要“趣练”,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练习题,让学生“要我练”到“我要练”。
5.要注重“双基”。语文教学的传统优秀方法不能丢,要继承发扬。对学生听、说、读、写、背等基本功的训练不能丢,要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字、词、句、篇、章、语、修、逻等语文要素的把握要继承,要体现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非如此,不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非如此,语文素养的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之方法与途径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之“情境创设”,对本节课的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境创设”得当、贴题,就会把学生直接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学生就会沿着教师创设的“情境”去学习、理解、探究课文内容,这要比不创设情境或者创设不当好得多,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关键词:情境创设、方法途径、激起情趣、提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而很多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一进课堂直奔课文,要么教师范读课文,要么学生齐读课文,紧接着就“字词教学、段落讲解”。而学生呢,有可能还沉浸在上一课的内容之中,很难一下子就进入本课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好吗?答案是可想而知的。相反,有的教师就很重视教学本课时的“情境创设”,想办法创设和本课内容相关、甚至十分接近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本课的学习。那么,“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到底有哪些呢?课文不同,包括体裁不同、题材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因之情境创设的方法与途径也与之不同。下面就自己多年来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谈一谈,和同行们予以交流。
一、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结合要讲的课文内容进行构思,如果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中有画面影像,就应当积极思考,寻求与之相关的影视画面,再配上课文朗读播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知课文,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中。画面展示法“创设情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我在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沁园春.雪》描写的是北国壮丽雪景,抒发一代伟人的理想和抱负,气势宏伟、大气磅礴。教学时我就选择了和课文相关的画面“陕北高原雪景图”,配上作者画像以及作品朗读磁带播放,学生一边看画面、图像,一边听朗诵,可谓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很快走进对本课的学习和理解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鲁迅的《故乡》时,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瓜田月下”“少年闰土”的美景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迁移去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感知作者对少年闰土的依恋之情。《斑羚飞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教师依据课文情节设计几个画面,尤其是“飞渡”场景,伴着动画的播放,引导学生体会老斑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救小斑羚的壮举和伟大、高贵品质。
二、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
多媒体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一些功夫,结合本课文的内容实际下载编辑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的视频资料,用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得更真切。我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就运用的是这种方法。课文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这对于一个没有身临其境黄河边,对抗日战争历史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是困难的。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实景,介绍历史背景、创设情境。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即使没有见到真的黄河,但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黄河的魅力,提高了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就能很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其它课文诸如《青纱帐----甘蔗林》《香菱学诗》《芦花荡》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课文实景的感受和理解。这样,便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平台,弥补了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缺陷,起到了感官引导、思维感知的作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材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课文很多很多,网上的资料也是不可胜数。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辛苦,相信,我们的劳动一定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三、故事引路法“创设情境”
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若能选择和课文内容相似的情节,或者把课文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之中,学生就会联系教师所讲的故事,很兴致地学习老师要讲的课文。我在教学《范进中举》《孔乙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课文时就采取这种方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除了教师编故事、讲故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编故事、讲故事。我在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时,布置学生搜集整理“水浒”人物并要求学生编成小故事,课前进行“水浒人物故事打擂台”故事大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种方法不宜时间过长,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课前一到两名学生即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故事的表现予以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表演法“创设情境”。教材中,有一些课文通过学生之的互动来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为了演好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背下来。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教师在教学课文之前,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上找台词,记台词、说台词。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课文,就会起到激发兴趣、典型引路的作用。现行教材内容丰富,有很多课文都是适合学生表演的好材料。如《金色花》、《纸船》,《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威尼斯商人》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学生通过表演动作、表演朗读等形式,满足了他们活泼的天性,同时在学生课本剧的情境影响下,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文的内容不同,体裁、题材不同,其方法与途径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目的是一致的:帮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内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用好、用足新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扩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从而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
第三篇:3.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论文作者:迟 文 准考证号:1***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学校 指导教师:陈爱中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年 月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内 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师素质的差异,对课改认识不足,教师普遍缺乏学习,语文教学在改革的路上出现了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学生负担日益加重、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对课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综合实践活动被漠视等偏轨现象,制约了新课标的落实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地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入手,立足课堂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新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到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加强管理,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已经在我校开展三个年头了。总体看,课堂教学正在向着课改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我多年的调查和积累,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一、当前初中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认识不高,意识淡薄。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虽然已经进行了三年,但许多教师受多年的教育惰性和惯性的影响,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仍然不足。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在这些还没有弄明白之前,就亦步亦趋的套用各种先进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质上教师对其认识并不高。实验班级的教师对其能有一定了解,其它教师对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教师习惯于套用课改的教学模式运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穿新鞋走老路,一点意义都没有。另外,一部分教师否定课堂教学改革,认识课堂教学改革费时,费力,费心,提高不了学生的成绩,还不如传统的方式呢!终归分是硬道理,以至于来人听课我变变样,平时上课还那样。在他们的理念里,我们提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过就是一个名词而已,从不去理解和体验其中蕴涵的价值。
(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与教师的能力不足和缺乏学习是有关的。首先,农村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我校三十多位老师,有近一半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在40岁至50岁,30岁教师只有2人。而且,在农村中学最不缺的就是语文教师,无论是中专毕业、大专毕业,还是经过二次进修的,只要有个文凭就能教语文,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就可以上课了。而真正能胜任语文教学的并没有几个,个别教学能力强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接二连三的都进了城,这一现象大大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改革。其次,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理论的学习,加之工作紧张,时间有限,很少读教参和教材以外的书,难以更新急需学科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普遍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只能亦步亦趋地使用教材。教师不注意在自己的文化底蕴上、文学修养上、知识积累上下功夫。特别是农村教师,在学校没有时间去阅读一些书籍文学作品,学校图书室也没有那些书籍给你读。课堂上,多数老师照本宣科,死扣书本、死记硬背、照搬照抄教参,不知道去拓展和延伸。这一现象大大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墨守成规
1、教师主导作用不明显
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堂”没能真正向“学堂”改变。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演,缺乏融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中仍以灌输法为主的教学,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较少。上课的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的前途。
2、高能耗低收益的教学模式仍普遍存在
一节课45分钟还讲不完,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困,教学效率很低。表现为教师缺少对教材整体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往往是比较机械的、表面化的处理问题,教师讲的面面俱到,学生却很少参与其中。另外,在课堂上对枝节问题纠缠过多,简单问题复杂化,既浪费了时间,有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过于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整个教学都是为了考试。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字词句的训练为中心,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整天进行着重复的机械的应试训练。这种单
一、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而是用一大堆枯燥、烦琐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限制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读段落,做题目,背答案,使他们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其余一概不予重视,存在“做题多,读书少”的种种弊端。“强化”练习成了一部教师提高成绩的主要手段,课堂练习多,作业多,测验多,一天可以留三四篇作文。一学期可以做三四套练习册和测试卷。成绩有了,学生的兴趣没了;浪费了精力,扼杀了个性,这与课堂教学改革“轻负担,高效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这些问题使语文教学工作始终处在“吃力不讨好”恶性循环状态,特别是在“ 应试教育”日益激烈的今天,家长、社会和学校只看老师所任学科的学生考试分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只看学校学生的升学率(象我们学校就看考上三中的人数)。自此,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更是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也就是语文分数,忽略了许多语文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3、课改技术崇拜的问题
这一段时间我们接触了很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诸如:洋思、杜郎口等。这些方法我把它们称之为课改技术,那这些技术推广到我们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呢?我在我处的位置不好评论。我觉得技巧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的过程和对象是动态的,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实际,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洋思、杜郎口的成功有适合其生长的特定的土壤。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要解决的问题和他们也不完全相同。说白了我们引进的方法到底水土服不服。在实际教学中,漫无目的的采用一种课改形式,忽略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必然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选择方式方法是出于对问题的解决,为课改而课改的形式主义都是无用功。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地而宜的,所以才有教无定法之说。法不在术而在道,所以那些为形式而形式的技术课改,最终都会走向死胡同。以前我用过洋思的教学方式,但我现在不想用了,因为它的那些方法都是术,我们需要的是术下的教育理念,这才是道。吴昌硕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很有道理。
4、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设定了24次语文活动,但活动的开展普遍较差,相当数量的学校极少开展,甚至是空白。有的语文老师竟一次活动也没开展。到九年级复习备考时,根据综合实践题型教给学生生搬硬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不强。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看一个语文老师上课,这个老师一站上讲台,听课的人就会直观地感觉到这个教师是不是像个语文老师,这就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味。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换言之,就是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是一堂好课。其次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的认识,同时加强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摒弃形式主义的课改,让课改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师生平等,其乐共融。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自信大胆地说和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听出一种人格,读出一种味道,说出一种个性,写出一道色彩,思出一片风景。在听说读写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富于美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教出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不死抠术语,不大谈文学理论,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作者的心声。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风采和才能。如,学习了《三国演义》节选《杨修之死》以后,可以引领学生去看小说《三国演义》,然后来评价一下三国中的人物。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即兴做诗、分角色朗读、开诗歌朗颂会、续编故事、演话剧、课本剧等,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阅读兴趣。
(三)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
1、备好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好课是教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制定出周密教学计划,恰当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①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应学习课程标准,系统地研究全学期的教材,明确各单元、各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其次对于每一课从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方面尽可能的收集材料,占有信息,充分挖掘课文的内涵,力争把教材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如笔者在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经收集材料,“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何谓“三余”、“三味”。三余者: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味者: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宴席),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调味品)。这样的挖掘课文内涵,既让学生从“三余”中珍惜时光,从“三味”中体会到读书如品美味佳肴一般,余味无穷;又使课文增加了无限的趣味。
②备学生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学习态度的好环,学习方法的优劣,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各不相同,因此教者要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多渠道地反馈弄清哪些地方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是共性问题。哪些地方仅是个别学生的问题。只有这样,教者才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定课堂教学的起点、难点、深度和广度;才能面向全体、兼顾少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自如地驾驭教材、课堂、学生。
③备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保证。教者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注重各环节,各步骤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确定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选定切入口,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是不能用,(如洋思的先学后教)要有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
2、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是一个由全不知到知的过程,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凭自己的已有知识进行自学。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立讨论课。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讨论课,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内涵,例如《阿Q正传》一课,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以“阿Q精神在现今的社会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题展开辩论,通过观看电影,阅读小说,查阅资料,以及通过网络查询“鲁迅研究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并与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相互交织,构成立体型信息传递。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起才智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3、优化学生的“练”
课堂教学不能光讲不练,要讲练结合,并且做到摒弃题海战的押题模式。真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练的内容最好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通过“练”来巩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项链》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玛蒂尔德这个艺术形象之后,布置学生给课文续写结尾,这一种扩展性练习,既可以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四)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丰富多样,全面开展。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语文教师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结语: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正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坚守自己的天地,从而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迟
文
2011/7/4
参考书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朱芒芒 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3]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第四篇:初中语文小课堂教学论文
百花齐放,一枝独秀
----语文教学小课堂随笔教学反思
凤鸣谷中学 赵娜
语文是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武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尽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快乐地学习,并学有所得。课前五分钟的小课堂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学生的主持,学生的参与,生生互动,老师的鼓励、表扬,师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课堂,作为语文教学板块中的一枝独秀,在教学中绽放,散发着悠远的沁香。
长期的实践中,小课堂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小课堂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需要展示自我的平台,小课堂的开展,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为了自己表现最好,为了打造自己的特色小课堂,动手查阅资料,从电脑,电视,书籍,社会生活,自然。。。。提炼所需的内容,积极参与小课堂的的准备,参与小课堂的问答,参与小课堂的总结。生生互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再被动的学习,而变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小课堂打造了学生参与的一个亮点。(二)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了准备好自己的小课堂,他门动手动脑,展示个人智慧,展示集体智慧。学生在准备时,大量收集与本次小课堂有关的信息,从中再进行筛选,选择最适本次主题的内容,这过程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获得新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多起来,通过小课堂,学生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分门类别的梳理。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明确的学习调控意识,有明确的理性追求,从而扩大了自己知识的视野,增厚了自己的学科储备,以小课堂为媒体,对已有的和新摄入的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如字词方面,修辞方法,古诗句,散文,名著,精辟哲理性的语句。。。通过小课堂,我学会适时地放手,进而培养了学生积累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不仅有个人的行为,也可通过集体来促动个人的学习。小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个人独自主持,也可是小组成员集体展示,也可是小组间的擂台赛。。。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主持小课堂,都需要台上和台下的配合,大家都要参与到学习思考中,融入得到大环境的学习磁场里,与大家分享,共同收获。如小组主持,首先是组员间的合作,再与全班同学的合作,从而顺利完成本次小课堂。每次小课堂宣告结束时的掌声,都代表同学间合作的成功,这时一个和谐优秀的集体也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四)小课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既有有声语言的表述,也有无声文字的倾述。学生主持的小课堂内容十分富多彩的:有字词音形的储备,有修辞方法的归纳,有阅读理解的巧解,辩论的精彩。。。这些形式,都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的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小课堂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完成这项任务。
小课堂的开展,既激活课堂教学,又促进学生成长
初中学生正处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代,自然是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青少年,语文小课堂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热情,从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让每一位学生做到快乐地学习,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一边耕耘一边收获。
小课堂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学生主持,学生参与,学生提问学生,生生互动。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叫人发现真理。”小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学生主持小课堂充分展示自我,主动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在讲台上塑造自己的“品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小课堂为学生表现自我创设了情境,搭建了平台,架起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学生主持小课堂,学生就得走向讲台,扮演“教师”,学生讲,学生答,学生问。学生为当好“教师”,就必须多学,多动脑,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防止被其他学生问题难倒。而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言,想把这位教师“难住”,看着“教师”的反应。这样,学生顾虑少了,课堂的气氛就活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问多了,积累多了,也就说在活跃的气氛里收获了知识。
情景回放:
地点:初一.九班 时间:语文课的小课堂 主持人:第六小组成员
开场:全体组员齐说:“大家好,今天小课堂由我们第六小组主持,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组长:我组成员分工是:4号同学提问大家古诗背诵,5号同学主持名著抢答,6号同学带你成语接龙,2号同学负责加分,1号同学负责解疑。
接着每个成员主持自己内容板块,主持人声音响亮,问题既有基础性的,又有稍难的,基础性的提问每小组4号至6号同学,他们的成绩稍偏后,他们大多数能答上来,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稍难的提问每小组1号至3号同学,他们的成绩较好,如果答不对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力,要把这道题弄会,下次一定答对,不能输给别人。整个小课堂既活跃,又秩序井然,在学生热烈掌声中结束了本次小课堂。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丰积聚了自己的知识。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激活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小课堂在生生互动的轻松氛围中,既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内聚于魂,外化于形,使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我们的语文课的小课堂在教学大放光彩,它不仅丰盈了学生,也提升了我们教师的素质,从中我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朵朵花儿在这个舞台上竞相绽放。小课堂,那是学生青春挥舞的舞台,那是学生激情昂扬的舞台,那是学生追梦的舞台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学后教”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象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4.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臵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
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 资 料 来源于 贵大-在线 www.xiexiebang.com 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1.教师在授课开始时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别具魅力的导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乃至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调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探讨。
2.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同时也是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里进行的问题设臵,是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所以,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探究,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3.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铺路架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