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23:2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蔓延。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学生的稳定和巩固。我们知道,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厌学比例有多大,厌学与辍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少或消除厌学现象,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为弄清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在7所农村初中结合学生辍学情况调查,对230名教师、180名辍学生、225名辍学生家长和76名返校生进行了问卷了解,结果表明,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却是学习困难学无收获、知识无用、课程课业负担重、教师歧视体罚和赶撵(见下表)。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调查统计表 单位:%

调查对象 学习困难学无收获

知识无用 课业负担重 老师歧视赶撵体罚

同学歧视 教 师 72.6 24.8 23.0 13.0 7.0 辍学生 45.5 11.7 36.1 4.4 1.1 返校生 64.5 21.1 9.2 2.6 家 长

用心

爱心

专心

26.7 11.6 24.0 5.8 0.9 承认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镇乡初中教师、辍学生、返校生、家长比例更高。

二、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1、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其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那部分学生,逐渐感到了严重的不适应:初中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天10多个小时的学习让他们身心疲惫,一次比一次差的考试结果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功课欠帐,作业累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孙云晓等著《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而学生中流传着的 “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等打油诗,就正是部分学生对课业负担太重学习困难苦累的真实感受。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2、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知识无用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读书无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方面,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让人们感受到读书考学难,毕业后就业更难的事实,恰好为新的“读书无用”做了最好的注解。既然通过求学的道路无法顺利地跳出农村,改变生存环境,继续上学对部分学生来说,也就是尽尽义务、混混日子。加之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谋生手段的多样化使不少学生产生了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的心理。

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初中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的,相当程度上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农村经济建设实际的,不少知识在实践中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孙云晓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51.4%的初中生„„认为从学校学习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就是最好的佐证(《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这无疑是加剧学生厌学的最不可忽视的原因。

3、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讥讽、挖苦、体罚、赶撵等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在一些农村初中还比较普遍、常见。当然,部分教师是怀着恨铁不成钢、抱着为学生好,试图通过上述手段激发学生的自尊和努力向上的愿望为出发点的;有的教师则是对低差生作业完成差、学习效果差或者学习自觉性、纪律性差的一种愤怒;还有的纯粹是把这部分学生当成包袱,害怕他们在考试中影响了班级或学科整体成绩,不利于学校对自己的评价与考核,有损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力图通过上述方法把他们甩掉。但无论初衷如何,其结果都一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和冷酷无情的挖苦讥讽十分残酷地刺激着学生的神经,活生生地撕扯着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受到肆意践踏,导致学生自卑自艾自怨自责,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甚至对学习、老师、学校感到恐惧;还使部分学生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这些不当的方法和过激手段无疑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双差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2003年6月,某农村中学对1251名初中学生以问卷形式开展“行评”调查,结果就反映出了相当严重的体罚变相体罚现象,而且13个学科无一例外。其中反映体罚现象比较严重的外语、政治、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学生比例分别占到53.1%、47.4%、45.4%、43.3%、41.2%,就是明证。而在某些镇乡初中,这种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1、合理构建农村初中课程体系

农村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

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

要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掌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

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3、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倒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当然,农村初中学校也要进一步端正办学目标,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尽量避免单纯以“考分”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教师教学正确导向,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教师放手工作,开展创造性教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多给学校一些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多松绑,少“念咒”,对学校的评价考核也不要单纯以学科统考成绩论优劣,而应该加强综合评价。只有这样,学校办学压力才会减轻,才能够有机会去发展自身的特色,同时也才有可能减轻对教师的压力,并最终减轻加在学生身上的沉重压力。

我想,当农村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蔓延。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学生的稳定和巩固。我们知道,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厌学比例有多大,厌学与辍学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减少或消除厌学现象,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为弄清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在7所农村初中结合学生辍学情况调查,对230名教师、180名辍学生、225名辍学生家长和76名返校生进行了问卷了解,结果表明,学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却是学习困难学无收获、知识无用、课程课业负担重、教师歧视体罚和赶撵(见下表)。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调查统计表单位:%

调查对象

学习困难学无收获

知识无用

课业负担重

老师歧视赶撵体罚

同学歧视

教师

72.6

24.8

23.0

13.0

7.0

辍学生

45.5

11.7

36.1

4.4

1.1

返校生

64.5

21.1

9.22.6

家长

用心爱心专心 1

26.7

11.6

24.0

5.8

0.9

承认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镇乡初中教师、辍学生、返校生、家长比例更高。

二、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形成的原因

1、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其中的部分学生,特别是没有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那部分学生,逐渐感到了严重的不适应:初中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天10多个小时的学习让他们身心疲惫,一次比一次差的考试结果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功课欠帐,作业累积,学习困难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对于他们已经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孙云晓等著《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而学生中流传着的 “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等打油诗,就正是部分学生对课业负担太重学习困难苦累的真实感受。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2、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知识无用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读书无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方面,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让人们感受到读书考学难,毕业后就业更难的事实,恰好为新的“读书无用”做了最好的注解。既然通过求学的道路无法顺利地跳出农村,改变生存环境,继续上学对部分学生来说,也就是尽尽义务、混混日子。加之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谋生手段的多样化使不少学生产生了读完初中就去打工的心理。

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初中开设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为“应试”服务的,相当程度上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农村经济建设实际的,不少知识在实践中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孙云晓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51.4%的初中生„„认为从学校学习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就是最好的佐证(《您了解今天的中小学生吗?》见《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11期)。这无疑是加剧学生厌学的最不可忽视的原因。

3、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讥讽、挖苦、体罚、赶撵等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在一些农村初中还比较普遍、常见。当然,部分教师是怀着恨铁不成钢、抱着为学生好,试图通过上述手段激发学生的自尊和努力向上的愿望为出发点的;有的教师则是对低差生作业完成差、学习效果差或者学习自觉性、纪律性差的一种愤怒;还有的纯粹是把这部分学生当成包袱,害怕他们在考试中影响了班级或学科整体成绩,不利于学校对自己的评价与考核,有损自己在社会上的形象,力图通过上述方法把他们甩掉。但无论初衷如何,其结果都一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用心爱心专心

2和冷酷无情的挖苦讥讽十分残酷地刺激着学生的神经,活生生地撕扯着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受到肆意践踏,导致学生自卑自艾自怨自责,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甚至对学习、老师、学校感到恐惧;还使部分学生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这些不当的方法和过激手段无疑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双差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2003年6月,某农村中学对1251名初中学生以问卷形式开展“行评”调查,结果就反映出了相当严重的体罚变相体罚现象,而且13个学科无一例外。其中反映体罚现象比较严重的外语、政治、物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学生比例分别占到53.1%、47.4%、45.4%、43.3%、41.2%,就是明证。而在某些镇乡初中,这种现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1、合理构建农村初中课程体系

农村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

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

要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掌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

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3、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

用心爱心专心

3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倒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当然,农村初中学校也要进一步端正办学目标,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办法,尽量避免单纯以“考分”为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教师教学正确导向,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教师放手工作,开展创造性教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多给学校一些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造宽松的条件,要多松绑,少“念咒”,对学校的评价考核也不要单纯以学科统考成绩论优劣,而应该加强综合评价。只有这样,学校办学压力才会减轻,才能够有机会去发展自身的特色,同时也才有可能减轻对教师的压力,并最终减轻加在学生身上的沉重压力。

我想,当农村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用心爱心专心 4

第三篇: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3(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比例有所上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粗浅地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知识欠账引发的自暴自弃心理,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的优越心理,受教育价值观影响的务实心理,受教师综合素质影响的好恶心理,并就解决的对策作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厌学心理 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有学者提出: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心理操作的过程,来自心理的干扰是学习的最大干扰,而这种干扰一旦积习性地沉淀,势必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见周玉波著《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秘》第62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农村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学生中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多达54.46%,有明显症状的约23.57%(见贾晓波主编的《走出心理误区》第37页),居各类问题之首。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与学生座谈,笔者感到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影响其学习兴趣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第一、知识欠账引发的自暴自弃心理。

在厌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知识的欠账导致厌学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个班都存在学困生,少的十几个,多的几十个,每次考试得二、三十分或者更少,老师着急、家长上火、学生郁闷。由于在学习中找不到应有的乐趣,所以有的就逃学泡网吧,打台球;有的虽然坐在教室里,但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大觉。是他们从心里真的不想学吗?不是,是他们在知识上的欠账太多了。中国有一句俗话“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愁”,由于长期的知识欠账,他们感到课堂上讲的东西像天书一样,根本听不懂。为了家长坐在教室里,只是混一天算一天。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沈德力先生研究认为:学生个体先天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但是影响学习的因素除了先天的智力因素以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绝大多数都是九十多分,得满分的也不少,个体差距非常小。每天高高兴兴上学去,欢欢喜喜回家来。在课堂上举手积极,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参加各种活动非常投入,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充满着可爱的稚气,不愿到学校读书的孩子极少或者说基本没有。在家里,会把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的父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科目的增加,难度的增大,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学习成绩开始出现特别明显的分化。日积月累,知识欠账越来越多,最初有的学生可能还想奋起直追,努力一段时间后没见到效果,又开始松懈,最后干脆顺其自然。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的优越心理。

当前,农村学生读书的主要目的还是考大学,然后找一份收入尽量高而体面的工作,读书是获取谋生手段的最佳途径。部分厌学的农村初中生家庭经济条件很好,衣食无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不存在获取谋生手段的问题,不存在生存危机,由于阅历较浅,年龄不大,没有经受过什么磨难,不可能对未来的情况想很多。由于生存的问题早已解决,甚至生活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来看还是高水平的,所以这部分学生从心里上对学习没有太高的追求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加上农村学生的娱乐渠道多元化,如电视的普及、网络(网吧)的出现等,他们的日常生活兴趣发生了转移,在娱乐方面花费的时间要比学业上花费的时间多。比起枯燥的学习生活,在网吧或者台球厅娱乐更有吸引力。有的在生活上追求奢华,相互攀比,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个性发展脱轨,出现畸形。由于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第三、受教育价值观影响的务实心理

在厌学的农村初中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受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而厌学。当前,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受家长的影响,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学生和家长将学校教育视为长线投资,投资就要求有回报。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教育投资无法短期收回,更谈不上增值,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也失去了对学校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监护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问题的确是农村教育的现实问题。第四、受教师综合素质影响的好恶心理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一些农村初中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学生是非常有感情的人群,如果学生特别佩服某位老师,就会在感情上和老师贴的特别近,老师说的都是真理。老师讲课时他会从欣赏的角度去听课,而且还会仔细品味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课下优先做这位老师布臵的作业。如果没学好这位老师任教的学科还会在内心进行自责。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师德、教学能力产生质疑,从心里不信任、不喜欢这位教师,那么这位教师的教学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效率必然很低。

三、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第一、让学生体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创造一切表现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需要就会萎谢,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具体而言之,一方面,老师应该常注意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避免超过限度而常受挫,造成对学习心灰意冷现象。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特长和爱好,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成功域”,引导以“成功域”为基地,向其他方面迁移,最终达到对知识感兴趣的目的。这是解决第一种厌学心理的良策。

第二、提高教师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他会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教师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好朋友,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特别要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教给孩子解决困难的方法,建立其信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孩子乐于亲近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形成“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多给学生信心。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特别是中下生,更要激励他们沿着自己的亮点前进,发展自己的长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达到全面提高,整体进步的目的。这就是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了。(2008市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周玉波:《中学生学习心理探秘》,新蕾出版社

2、贾晓波:《走出心理误区》,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的分析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的分析

乘风中学 刘德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落地后就不停止地仿效咱们所接触到的人的情绪、声响、举作,因而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日后学习生存提供必须的技艺。咱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有如此强的模拟和求知愿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改动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呢?是他们天生的学习才能太差了? 还是家庭环境太差了?兴许这些影响要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担着神圣的教育学生使命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本身应该进行积极自动摸索这个社会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众所周知,厌学的学生往往没有确定的目标,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惧怕考试,甚至恨书、恨教师、恨学校,从而逃学。厌学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健康教育具有一个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教师有责任为孩子们找到学习疲劳的原因和对策。针对此现状,我做了相应的一些调查和研究并找到一些关于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帮助其克服厌学心理的措施。

一、农村初中生发生这种厌学心理的起因剖析:

(一)家庭要素:家庭是孩子生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钻研表明,除了知识传授外,家庭在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比学校更有影响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把家庭因素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教育文化氛围缺乏。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水平进行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父母不太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中的一些人觉得自己没有受过教育,但仍然赚了很多钱,孩子读书与否并不重要;有些家长上班太忙,没有工夫关注孩子的教育,甚至把孩子留在家里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2)家长期望值过高。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都愿自己的子女将来有长进,有出路,于是在学习上可能要求自己的子女可以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过别人,所以孩子的学习特别紧张,这使得孩子终日遭到抑郁、焦虑和不满的情绪困扰。特别是有的家长期望值过高,只要孩子的学习稍有不如意,他们就责骂和打孩子,使孩子有强烈的恐惧感。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耐的苦事,构成影响孩子对学习的不喜欢甚至产生害怕的心理。

(3)父母不和睦。孩子都想有一个温暖的、安定的家,但在很多家庭里,夫妻感情不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扔东西等极端行为,必然会刺激孩子,让孩子感觉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和煦已经不在了,于是产生孤独感、焦虑感、悲伤感等困扰情绪。当然,他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了。

(二)学校环境要素:在招致我国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要素,由于咱们学校是学生经过学习的重要地方。大多数厌倦了学习的学生不喜欢学校生活。针对此情况我把学校要素分为以下几种状态:

(1)落后的教育观念。咱们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新课程教学变革提倡多元评估目标体系,可是关于咱们一些学校和老师依然把考试结果视为唯一尺度。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许能够说是有些天赋之能,然而学校和教师的兴奋总是在于考试成果。学生的优点得不到教师的认可,他们自己的不足往往成为老师的“靶子”。

(2)教育教学钻研方法不妥。现在咱们不仅是学习生活困难生厌学,还有相当重要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受不到趣味性,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降临,想解脱在校学习繁重的累赘。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感受不到呢?单调的学习生活和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办法是无法避免的重要要素。有些老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治理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把学生本身当作一个知识的容器,学生发展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沛的施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学习感到厌倦。

(3)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关系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态度和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感觉到教师喜爱他,赏识他,学习会觉得更加有动力。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呈现问题时,他们会感觉老师看不起他们,甚至会迸发一种紧张的逆反心思。

(三)社会环境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是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的。而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期间,还没有构成本身的人生观,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往往无法抵御各种社会引诱。不良的社会风尚和文明对学生产生必然的负面影响。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的歪曲思维,不健康电影录像、智能手机普及导致的沉迷游戏、小说等、再或结交社会不良青年耳濡目染,导致逐渐厌学。

二、帮助学生克服厌学、逃学心理的对策

厌学逃学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严重影响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极大地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国家应该尽快消除学生中的厌学和逃学现象,使学习发展过程和手段,与学习研究目的得到一个统一。如何消除疲劳和厌倦的现象?

(一)针对家庭要素我们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首先家庭氛围很重要。家长应该告知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孩子缺少学习的心思和源泉,是因为在家庭中不应该给孩子造成不良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使孩子没有勤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当今中国社会,优良的道德是人的重要精神财产。所以,家长首先要明白,诚恳、努力、认真都是优良的品德,教会孩子如何剖析问题和理解人。其次,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估量应该是客观的,他们的冀望应该是正当的。不应该把本身没有可能满足的求知欲加到孩子他们身上,把失掉的东西从孩子身上得到弥补,而对这些孩子的期望过高。让孩子在超负荷的运行中,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感到仇恨。应该做出正确的估量,不要盲目乐观,不要低估。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咱们家长应该能够协助本人孩子建立信念,孩子发生厌学明显的特点主要就是丧失了信心,这时候学生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地降低要求,创设学习环境,让孩子尝到胜利的味道、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信心、抑制自卑的心理,要多聆听、多宽慰、多关怀孩子的身体和心情,从而纠正厌学心境。最后家庭和睦,父母恩爱很重要。孩子都想要有一个温暖而安定的家,想要父母相爱,也想要父母爱孩子。假如父母一旦感情决裂而离婚,孩子就会和一方生活甚至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在这个时分,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不是感到无奈,如同被遗弃了,就会感到焦虑和悲伤。

(二)针对学校因素我们要减轻学业负担,培养学习兴趣没缓解学生压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展开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进行获取一个新事物的享受。知识学习总是有一些单调无味、难以激起学生趣味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办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要用枯燥的僵化的教学办法,照本宣科,使学生处于枯燥的心境形态,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已成为负担。因而,教师应致力于教学艺术的进步,采用先进的教学措施,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在教学中还要擅长钻研发现厌学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能够看到希望,建立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积极关心学生。学校也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校今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看到学习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让他们学习脑力和动手技能,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新的学习需求,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也有不少人热衷于娱乐、体育等活动,如果能组织培养他们可以参加这类学生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两个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三)、针对社会因素我觉得这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配合,多交流沟通,从而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变化状况,做到家校联合促学生健康成长。家校一起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是越来越重要,没有知识就能挣大钱的社会将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学校、家庭都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点,建设全面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学习要求、教学难度、作业、考试频次,减轻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愉悦中学习。

总之,扫除学生厌学问题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辛、复杂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咱们相信,经过咱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孩子们高兴学习,幸福生活。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

摘要: 现在的农村初中有一个普遍现象,有部分学生不仅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电脑游戏。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根本听不进去,还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读书没意思,我想退学。班主任如果再继续讲道理,他会甩一句“外星人”,让老师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你说碰上这种厌学的孩子,怎么办?我根据教学实践,对这类案例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心里健康农村学生厌学分析与对策

李俊龙是我校初中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从小父母离异,与外婆一起生活。父亲由于自身经济情况较差,很少给予照顾。母亲再婚后,曾接小兵和继父一起生活,但继父要求较为严格,曾因为小兵犯错而责罚教育,以后小兵对继父一直耿耿于怀,再不愿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之后一直与外婆生活。小兵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进入初中学习以后,学习开始有点吃力,在一次期中考没考好之后,小兵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上学。初一下学期开学后,班级一个同学告诉他打游戏很好玩,他从此迷恋上了打游戏,以至于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批评教育他。但是由于没有父母关心和管教,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有时还逃学。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而外在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等)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推动作用。下面主要从学生心理方面进行具体剖析:

1、学习无望。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

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2、学习没有付出一定的心智努力,因而造成厌学心理。在学校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在教师有组织、有目的地指导下,通过系统学习各学科知识来掌握前人认识的成果,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这种把前人经验转化为个人知识的内化过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较大心智努力。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识的理解、巩固与保持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及想象等心理活动,而人的知识性又依赖于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及需要等动机因素。凡是需要心智努力的事,都伴随着一定的精神紧张,也就容易产生心理疲倦感。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某些因素造成厌学心理。

3、情感饥渴。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追求情感平衡,是人的正常心理,但是把握不当,则容易出现偏差,发生不良行为,产生不良后果。

4、兴趣转移。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她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5、恨屋及乌。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6、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付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拼命延长课时,加班加点,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如果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7、动机缺失。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家长的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和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反作用所抵消.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的心理对策:

1、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更多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厌学心理的原因,并且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

2、教师要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且要积极配合家长做好学生工作,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多给他们一些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机会,让孩子顺其自然,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求得健康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3、教师要教会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启发他们正确地对待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中走向成功,不断地鼓励和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奋发努力,开拓创新。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报告 丁庄镇中心初中实验组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基础的参差不齐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困难学生增多,他们上课......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与对策发布日期:08月06日 浏览次数:61"我是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昨天,孩子的班主任又打电话来了,说是我儿子现在不光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甚至逃学,去网吧玩......

    对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

    对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 【摘 要】现今,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给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庭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通过对社会、学校、家庭进行走访调研,并对不同程度厌学的学生采取问答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绝大......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重庆市綦江区邓会 论文类别:教育管理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课外阅读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学生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五篇模版]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 张朝鹏 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

    初中学生数学“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精选合集)

    初中学生数学“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文海汪小莲一、问题的提出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有近70%的学生不喜欢上数学课,即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厌倦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