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

摘要:课堂讨论既可以使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又能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教学效果。它不但使大家思维互相碰撞,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

关键词:课堂讨论 精心准备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语文教学中异彩纷呈,最具活力的莫过于课堂讨论了。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在教学中讨论呈多种形式,但我们在语文课中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适时地引导、评价。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为原则,4~6人一组为宜。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总之,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各有所长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能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二、教师认真准备,确定好讨论的形式和问题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好讨论形式和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

2.问题的难度要适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难度过大,讨论也就无法深入,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形成观点,体会情感。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难点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a、“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么照顾它的?小鸟还怕我吗?找出相关语句。b、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c、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由鸟“怕”我到“亲”我的过程中理解“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领悟到“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三、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

1.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也加入到讨论中,这时教师切忌不能过多干涉,当知识的“裁判员”,而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讨论成员和引导者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相信学生,鼓励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在讨论中各尽其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避免成为个别优生的“一言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否则就会有讨论之形而没有讨论之实或是偏离中心,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面的、外在的问题上去图热闹,而要让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地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如同“放风筝”,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就必须要抓好手中的线,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四、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讨论中进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选择延时评价,即在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反映后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还不能理解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切莫急于求成。对于学生创新性的想法,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

在讨论教学中构建现代语文课堂,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异彩纷呈,焕发勃勃生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语文论文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个的问题,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江苏教育》19966孙崇来文)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2系统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3.启发性原则

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4.趣味性原则

所提问题,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要提那些枯燥无味的问题。5.民主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生动活泼的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要训斥,不要嘲笑讽刺,要循循善诱加以纠正。(《小学语文教学》19976孟治荣文)

三、课堂提问的要求

1.问在课题处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

2.问在忽略处课文中有些词语往往不被学生注意,而教师应循着文路,把它提出来探究,以利于学生加速加深理解课文。

3.问在矛盾处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

4.问在重复处不少课文的作者运用了重复修辞方法,以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此处设问,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内涵。

5.问在疑难处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6.问在空白处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此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从而领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小学教学参考》19972赖夫中文)

7.抓住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为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8.设计的问题要适当、适度和适量。适当,主要根据文章不同体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适度,主要指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适量,主要指问题的多少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

9.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10.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问题要正确,要有层次坡度,要合情合理。

设计的问题,不能有科学性错误,要正确无误,合情合理,还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小学语文教学》19976孟治学文)

四、课堂提问的方法 1渐进型提问

在提问时,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级而上。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集散型提问

集中一点发问,回答发散,同中求异,点上长花。既能激发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发表意见,又能使全体学生加入答问的行列,甚至形成热烈讨论的气氛。3.训练型提问

把课堂提问与语言文字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工具学科的特点。教学时不能把“写的是什么”作为讨论的基调,而应多涉及“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有关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4.引申型的提问

从课文中的中心事件引申开去,借题发挥,创造一种新的境界,从而巧设疑障,启发思维。如教完《要下雨了》可提问:下雨前,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现象呢? 5.设悬型提问

教学中巧设悬念,模拟章回小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结构,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6.曲折型提问

教师不直接问,正面问,而是拐弯问,迂回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这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气氛的效果。(《教师之友》19969杨中全陈燕燕文)7.引发型提问

这类问题多用于讲读课文的导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情感,引发学生钻研讨论问题的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8.疏导型提问

这类问题多用于初读课文,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字、词、句、读课文,可以了解记叙文要素,以便掌握梗概。提问模式是:通读课文,简略说一下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生字、词语是什么意思。9.深究型提问

这类提问多用于细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深究重点段落的句子含义。一般要求学生回答出“为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示了什么”。10.辨析型提问

这类提问多用于精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字、词、句、段的比较,鉴别、选择、运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辨析能力。(《小学语文教师》19969白云发文)11.整体型提问 叶圣陶先生曾将一篇文章生动地比喻为一个环拱着圆心的圆球。这一语道破了课文的整体性。因此,课堂提问就要根据这一特点,从整体出发,紧扣教材中心,围绕重点、难点来设计。12.入境型提问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决不是枯燥的符号,它包蕴着活生生的形象、丰富的内涵。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入境”。学生一旦进入了课文中的情境,把自己扮演成文中某一角色时,这种“参与感”一经产生,兴趣就会大增,受感染亦更深。13.矛盾型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路标。矛盾型提问旨在思维上设置对立面,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论争。当学生在头脑中存在矛盾时,学生最爱思考,思维最活跃。(《教师之友》19969陈明文)14.由浅入深,连贯追问

对于课文的关键处要抓住水放,提出一些互相连贯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15.纵横展开,促进迁移

“为迁移而教”、“教是为了不教”。纵向深入固然可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但前后的问题情境各不相同,难以实现思维方式的迁移,如果从横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情境相似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用前一种思维模式去思考相类似的问题,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但内容的深化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纵横同时展开,则可弥补两者的不足,达到组合优化。16.一问多能,直入重点

课堂教学要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相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加大问题的容量,力争做到一问多能。防止和杜绝零打碎敲的问题,避免课堂教学高投入,低效益。17.搭桥铺路,化难为易

有些问题难度较大,教师要准备一些铺垫性问题,帮助学生实现思路的接轨。更多文章请访问画室www.xiexiebang.com网站

第三篇:《论文》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要写出真情实感。

三、在生活中积累材料,丰富大脑。做到多阅读、勤观察、勤写日记、多思考,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文能力;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发现许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学生的习作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同的习作却写出了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题目不同,内容一

样”,即“换汤不换药”现象;写作过程或冗杂繁长,或极尽“简洁”、三言两语,最终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还有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矫揉造作现象严重;再如“流水帐“作文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反眏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过分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自己心里想的挺好的,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与之大相径庭。其原因就是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心里想法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新教材在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语言的实践性,而口语的表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背诵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口脑合一”,以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出真情实感

新课标更注重思想感情的培养,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言之无物”,无从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 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只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得自然、顺手和流畅。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这样才会真实、自然、言之无物。

三、积累材料,丰富大脑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它作为文章构成的重要成分,在写作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关系到写作活动的成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材料缺乏,写不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⑴多阅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得以延续的载体。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思路,认真合理地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2)勤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认识、分析、评价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

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3)勤写日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叶老的话给我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写多练,而在教学中最有效,最易操作的的就是学生经常写日记。在现实中,一些学生提起写日记就喊累,不知写什么,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好确定,可以记下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也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事的态度和看法„„均可作为日记的内容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快乐事,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相信,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持之以恒,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我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

新课改指出:讨论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深化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品位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法和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往往会从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出来,从而在讨论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的独特性。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和学习到同伴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有效的讨论将不断地把学习引向深入,使思维更加深刻。

组织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重难点问题的讨论,是提升自主学习品位和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好尺度,会使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又要做适当的点拨,将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在组织讨论时,应充分发扬民主,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尽量多表扬,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其发表观点。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表看法,教师要以听众的角色,用非语言的表情,神态,手势等肢体语言和言语信号与学生作信息交流;往往这时学生会克服害怕发言的胆怯心理,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影响学生,他们同样会以有效地倾听策略,维持讨论进行。讨论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还应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归纳,做到有收有放、适当点拨,将讨论引向深入。

巧妙地把握时机,为学生营造讨论的语言环境和背景

通常,教师会在对文章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的问题,组织讨论,这样时机较成熟,易于把握。但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机组织讨论效果会更显著,例如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学生气愤、压抑,心中充满无限感慨。这时,教师适时组织讨论,给学生一个相互发泄情感的机会,探究造成她悲惨生活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小女孩生活在寒冷,饥饿,痛苦中,是当时残酷不平等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同样,如果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组织讨论。讨论内容要有选择性

(1)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必须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例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与意义,学生往往当时记住了,过后就忘了。

选择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是激发课堂讨论活力的要素。如在学了《圆明园的毁灭》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建?为什么将废墟留在那儿,那不是国耻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赞成重建的提出自己的想法:重建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反抗外侮的决心,可以展示中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不赞成重修的也纷纷发表看法:废墟可以让国人更清醒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可以揭示侵略者的丑恶的嘴脸„„还有学生建议新建的圆明园应建在毁灭的圆明园旁边,让“金碧辉煌”与“残垣断壁”共同印证历史。(3)选择有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

心理学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后,就会激发对这一事物的需求。如在学习《捞铁牛》后,许多学生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是现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把铁牛捞上来?”这些问题的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总之,有效的讨论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效性,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就一定能让自主学习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大杨小学 商希楼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如下一些课堂组织教学的

一、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二、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三、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

四、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情感暗示法:情感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六、姓名举例法: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果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七、短暂休息法:连续的操练之后,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或唱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放松片刻。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八、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九、媒体变换法: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疲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十、活动变换法:变换课堂活动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活动方式包括师生交流的方式、学生活动的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变换一下课堂活动方式。例如,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机械操练变为交际操练,由集体听课变为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以新鲜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十一、设疑吸引法: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充实教学内容的作用。但设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的设疑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目标,影响学生思维

十二、竞赛刺激法: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如采取集体竞赛、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的学生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下载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组织教学、培训的心理控制论文

    关键词:课堂组织教学培训 问题行为 心理控制摘要:课堂组织教学、培训的问题行为现象与分析,问题行为的处理与控制原则,课堂问题行为心理控制方法。观看了学校课堂教学监控影像资......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一、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好的提问能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美国教学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避免课堂浪费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新意与生气。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仍然比......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那么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精彩的课堂,使学生乐意接受知识,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浅谈如何让语文高效课堂扎实有效 【提要】如何让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地进行,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应构建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是让学生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课高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效课堂课高效》 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教授余文森说:“课堂是一片诗与谜共生的时空。课堂教学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将来、无限的意味,每一......

    浅论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论文[大全]

    题目: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现状思考摘要:教育的越来越低龄化幼儿园和小学是孩子各种学习兴趣和天赋发掘的教育场所, 孩子们早期在这里受到启蒙教育可能因此对某一个方......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在未来承担的任务跟全面,它既满足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