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想那是神安排我写下去杂文随笔
也许我上辈子,一直在找符合我的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一段意,一篇文。尽管求索一生,但直到临死前都没有找到。闭眼时我恍悟,再多的文与字,不出己手,便不是归宿。
《朝花夕拾》颇让我感生活的苦乐,却终是鲁迅的记忆枝;《三重门》有我学生时代的影子,却终是韩寒的尖利笔;《飞鸟集》诉尽世间的爱,却终是泰戈尔的吟唱曲;《皮囊》偶然让我沉思,却终是蔡崇达的回溯体。
我每每得到一些喜悦,也同时得到一些悲伤。埋怨自己的思想还不够丰厚,行动还不够真实。
所以这辈子我想去创造,神给了我一本书,于1996年2月27日凌晨5时许,目前我已阅读到第23页。再抬眼望望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下的黑点,我知道,那是神安排我写下去。
我还是时常会梦见五年级同桌不小心将那一小截笔铅戳到我左手掌,疼痛让我记忆犹新。老师带到小诊所简单的处理,所幸没有大碍,只是铅笔颜色与淤血有混染,留下了一个和痣般大小的黑点。就如同那首歌里唱到的,我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随着生长,那黑点慢慢沉积,如今倒是被我皮厚的掌纹挡着淡了,可是只要仔细看,他还在的,未曾消逝。
当时我哀嚎,我以为我会死。因为流血了,所以我流泪了。听妈妈说,上次哭的那么惨,还是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被倒下的木滑梯给压着了。
我记得我哭的天昏地暗。造成我一段时间不敢碰铅笔,总觉得有心理阴影,甚至一度觉得自己的左手会长出一支铅笔来。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个特殊的记号,是命运亦或是那个我早已记不清脸的同桌在提醒我,笔的概念,写字的概念。
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保持着拿笔写手稿的习惯,包括此篇,纸上写好稿,再打字。在我这里,文字和纸如同恋人,我不会拆散它俩。我的身边也总会伴随出现铺着东一丛西一丛文字的笔记本和一支不是铅笔的笔。
诚然,我也有写一写的爱好。
我时常感觉一生很短,却又时常放纵的拖延,在自我拉扯之间,好在心底那“写一写”的感觉始终能战胜惰性。不过,也大多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不到最后关头千呼万唤,总不会仗义出现的。
我享受你来拯救我的时刻,那由心间至笔尖的长河。
从母亲扶手写字的那天起,我握上我的思绪。乱飞乱停断断续续,也有成品与半成品。
小学写的通讯,在运动会的大喇叭上播着;初中比赛的作文,换来一张张荣誉证书:防火意识,护林宣传,介绍外婆家的山岭……入共青团,中考誓师,讨论互联网的利弊;高中太叛逆,只顾在格子本上谈情说爱,空间日志上表决心;大学算的上意识清醒,怀揣一份特别想要沉淀文笔的心愿,进入院报,每期专题,也尝试撰写新闻稿和影评。将一篇篇文章、评论指给父母看,他们也将报纸好好收集。
如今似乎感到再没有什么冲动,引着我在纸上留下痕迹。只有一些残存的意念,眼耳的所遇,或精致的安放在手机便签、电脑文档;或凌乱的缺斤少两,等着我再去补救。可能于我而言,只是为了将这些经历、感触、故事、遐想换个地方闲置罢。
直到现在,还总是有一群颓丧爱围剿我,拖慢我的想法,加重我的笔触,使得上次的执笔总与当下隔着久远的距离。
所幸心里到底是不愿放弃的。哪怕当成是保留个习惯也好,有些话是必定要写下去的,有些故事也必定要在文字里发生的。
我始终渴望能有文字记录下我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瞬间,我也始终相信不定时的回望自己但不沉溺,会帮助我走得更加坚定。
鲁迅曾说,藤野先生的照相至今还挂在他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他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无鲁迅先生的胸怀,也无藤野。松懈时无人警醒,也自然没有人像看。心感要伏案却因惰而堕之时,便在深渊里点上一根烟,挠挠头,倘若又无自信写下去时,便看看左手上的黑点,我知道,那是神安排我,叫我写下去。
写下去吧,就算我的文字还不够深刻,就算我的文字还不够真实,但我知道,我还想写,那就是神的安排。
第二篇:我想的杂文随笔
记得她说的,一辈子总要有一次的认真。
今天学校组织了心理调适活动,发言环节很勇敢地冲到司令台上去了。也没有想很多,就是单纯地觉得,如果不去可能会后悔很久。
本来只想说对大家的祝愿的,没拟草稿,碰到话筒的一刹那什么都忘了。自我介绍完毕之后,我说,我想——
我顿住了一会儿,还是不自觉的想要说出自己的梦想啊。
我说,我想成为一名记者,为中国新闻传媒事业做出贡献。
也希望一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不忘初心,得偿所愿,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谢谢。
事后恍惚的不行,觉得自己被尴尬包裹了,后来的同学讲了什么都听不清楚了。好像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勇敢过。另一个同样状况的同学说,也许这样也好,给自己一点束缚,不会太随便吧。
心态还是要好啊,知道以后志向可能会变的,但是大方向还是很明确的。成为不了柴静那样的人,拍纪录片拍电影也可以呀,学了编导之后对这些很感兴趣啊。或者像以前说的,如果去做个乒乓球专项记者也会很开心很开心啊。
大家给班里的氢气球系上写了梦想的丝带之后,把它放飞了,但是却挂到了树上,很好笑。同学灵机一动地说,看,我们的梦想结果了。
我的丝带还是保存着,上面也还留着几个好朋友写的话。她们说,要笑,不许哭。
才十八岁啊,这些跳跃新鲜的想法啊,会很珍贵的吧。
去日本也很好啦,还是要心平气和。最多绕一些弯路嘛,至少我还是个充实的人,我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
我还是坚信,心里有些发光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第三篇:我想变成机器人杂文随笔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果不出门到外面游历,古代人各种消息的来源除了来自书本就是官方媒体,在汉朝时就有了官方媒体,那时是写在竹简和绢帛上。有史可依的报纸起源于唐朝,到了宋代才有了正式的名称叫‘邸报’。现代人坐在家里就可以从各种社交APP上得到各种消息,我有个退休的同事曾经营过报刊亭,现已停业在家。偶尔会从路边看到的报刊亭最主要的功能是卖各种饮料,报刊亭外摆放的报纸和杂志少的可怜,纸媒几乎快要淡出人们的视线。说起来看报会有人撇嘴,貌似看报很老土。
今天下班坐车回家,路过一家电厂,车上的一个同事指着电厂高大的冷却塔告诉我们这家电厂水体和气体取样都不用人而用机器人去取。他说就连进出取样间都要指纹和面部识别,没输入指纹和面部识别的人根本没办法靠近取样间。我们以为他不是在某家媒体上就是从电厂内部人士那里得到的信息,可他却说是他参加了他们单位和电厂两个单位共同组织的联谊会,电厂方面派人带他们参观了电厂内部的基本设施。
‘不是我不知道,这世界变化快’,不知不觉中,智能机器人时代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2016年3月9日至2016年3月15日,谷歌与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对决,以4:1比分战胜李世石,因此获得由韩国棋院颁发的九段棋手荣誉称号。AIphaGo一战成名,此战被称为世纪之战。
最早认识机器人是看了《铁臂阿童木》这部日本科幻电视连续剧,这部从1963年到1967年在日本连播四年创下并保持了未曾有过的高收视率的电视连续剧,从1980年后分别被再改版3次并引进到中国。相信和我同时代看过《铁臂阿童木》的人,看过高高的伸直双臂脚下火花闪烁一飞冲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飞遍天下无敌手、没电了换块电池就可以继续飞的铁臂阿童木,是不会在岁月中磨灭对于机器人的深刻记忆的。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在看了2008年美国漫威出品的《钢铁侠》留下的,钢铁侠在空中飞来飞去,守卫世界和平的形象深入人心。充满了正能量的钢铁侠,同期其他相关的机器人题材影视作品与之相比简直是弱爆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智能机器人的问世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格局。曾是歼10的一个设计师去广州创业做Al,他用9年时间研发出智能厨房机器人,在厨房壁柜下嵌入一个ipad大小的控制面板,下达想要吃什么的语音指令,智能厨师就能做出相应的饭菜,这个智能厨师可与人深度交流,智能厨师的出现给厨房带来了一场革命。我在微信一个摄影公众号里看到了一个摄影师从空中航拍的图片,在当下航拍流行于摄影界的情势下,为了便于控制实现精准定位拍摄,摄影师多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这样与过去在直升机上航拍相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拍摄的成本。从那一张张画面优美的图片上看,用无人机在万米高空俯拍的图片不是说它有大片的既视感,而是说它纯粹就是大片。
写着写着我想起了《我想去西藏》这首歌,‘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歌词很令人神往。歌曲作者想要借白云的翅膀去西藏,去看那草色青青的坝上草原、去看盛开的雪莲花、去看雅鲁藏布江流淌、去看巍峨的布达拉宫。而我呢,却想变成一个机器人,飞到天上去看美丽的夜空、去看浩瀚的大西洋、去看法国卢浮宫、去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文物古迹、去看瑞士的小木屋、去看喜马拉雅山上的雪。我想变成机器人,飞到天上去把世界各地看个遍。
第四篇:我是人,不是神杂文随笔
辛辛苦苦一学期的教学终于结束了。
整体成绩还不错,二年6班的平均分93.32,二年5班的平均分91.76,分列年段第一,二名。
虽然说名次第一,二名并不能给我增加哪怕一分的收入,并不能使我的名气有所增加,但它至少证明我的业务能力还行。在平行分班(一年级分班时随机安排,不择班)的情况下,我带的学生的成绩比别的班好一些,对于我自己来说至少是一种自我的肯定。
我并不是圣人,有时候也需要一点成绩来自我阿Q一下。
以前经常是接五或六年级的班,正常情况下如果别人带得好好的成绩也不错,基本上会自已带到毕业。你后面接的班一般是别人带不下去了或别人挑剩的班,要么成绩最烂要么刺头最多。而一向懒得与人动心思较得失的我在领导眼里就是最好的“救火队长”了。其实说是“救火队长”并不准确,因为救火队长在别人眼里更多的是英雄形象。而我更像是透明胶纸,哪里有洞就往那里贴。洞暂时是糊上了,可从外面看照样是黑乎乎的一片,深不可测。
接上这样的班即便我是孔老夫子在世,叶老先生重生,使出浑身解数,能教出一个与其他班级相差并不太大的成绩,已属不易,想要拔得头筹,那只能是梦里的事了。
这次终于有机会从一年接起,在同一起跑线和人竞走。也终有机会让人知道我掌舵的小船并不是总要落人之后。
虽然这种只会花死力气教书的人并不吃香,但不落人后至少给我自己一点点安慰。
教育这行从来是会教书的不如会表演的,会卖力气的不如会说漂亮话的。你即使年年成绩年段第一,对于你的职称评聘,名气影响都没有来一节市级公开课得奖,一篇花几百块钱买的论文发表来得实在。
或许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吧。不是自古就有“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说法吗。
虽然整个班的成绩不错,可却有那么几位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不尽如人意的还有孩子家长那不尽如人意的话让我觉得这次的成绩真的不尽如人意。
有一个孩子,脑瓜子不是特别灵光。平常的作业,别人讲一遍,两遍也就会了,她要反反复复十来遍都不一定开窍。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由于知识点不多,倒也能考出个八九十分的成绩。可每到期末考,知识点一多,内容一综合,她就开始发懵,考了个免强及格的成绩。
家长接受不了,一通电话把我噎得哑口无言。
“老师,我的孩子怎么会考这个成绩,你有没有什么绝招让她的成绩变好”。
“我没什么绝招,无非就是把每一道她不会的题目用她最易接受的方式讲给她听。讲完再练,练完再讲。平时单元测试成绩都还行,可一到期末知识一综合,题型一灵活她就懵了,我也没啥好招了。”
“那你的意思是她没希望了吗?”
“我只能说我尽我的所能去教她,至于她最后接受多少,考几分,真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传授知识不像喂饭,强塞给她就行。”
“你没有绝招就是说她没希望了吗”
“我…”
我真的感到词穷了。或许这就是为师者的不易吧。它不像盖房子,你垒一块它就必然高一分,你想垒多高,只要功夫用到就行。而教书时,有时候你面对的孩子就像一个黑洞,无论你扔多少东西进去,她都全部化为乌有,不给你一点点的回应。而你除了着急,别无他法。
或许我只能再自我阿Q一下了“我们班整体成绩年段第一,已经不错,至于个别孩子我真的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我是人,不是神。
第五篇:我想做你的小朋友杂文随笔
我想做你的小朋友
我们,长大了。十年前,路边摇晃玩耍的小树苗,如今已经能遮阴乘凉。窗外的蝉老的换了一批又一批。能够淡定的亲手解决童年中害怕的小虫。记忆里的街道也一年比一年窄小。我们,长大了。可是,我还是想做你的小朋友……我不想考虑,明天早上我要几点去赶地铁,地铁会不会有座,我的高跟鞋会不会崴脚。我的工作甲方是否满意,老板是否认同。我只想考虑你。我想和你约在下课后,一前一后的偷偷穿过人群,躲开了所有的大人,然后,阳光下偷偷拉起小手。你说我爱你,我会说我也爱你。因为我是小朋友,牵起的手中握着早上妈妈给我的大白兔奶糖。我们一起吃糖。
然后,慢慢的我们要长大了。你的爱,是魔法。我们长大的只有外表。一个小小的人,穿上西装,穿过所有人群后,牵起手。你递给我一颗草莓味的水果硬糖。含在嘴里,好甜。我说我爱你,你笑着回我也爱你。女巫来了,她说谁都不能是小朋友,因为她嫉妒。她说,你们都会长大。影子开始变长,我们牵起的手有了距离。女巫说想要变回小朋友,你们要读一本书,叫《成年人314159214521个问题》。她走了,我们开始一起读书。每学会一个问题,胳膊会变短,距离会变远。我看不懂,我只想做小朋友。你说看懂了之后会回来找我玩,我说好。我说我爱你。你抱着书,风吹过,你好像没听见。
我等了你好久,我的塘果盒空了好久。我对着你消失的地方开始张望。我说我爱你,可是你在哪?我在阁楼上终于找到了那本书,我想,看懂了就能见到你吧。奶奶说,会的。“但是,你永远不再是小朋友了。”我愿意。在我看到成人的314159214521个问题时,我找不到我的糖果盒了。但是我见到了你。我说我……我忘了我要说的是什么。我好像忘记了那三个字,我很苦恼。你说,你是谁?最后一个问题我忘了看,我抱着书,走到你面前。“请问,我可以做你的小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