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

第一篇: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影响及改革的基本思路,强调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

关键词:科学社会学;科学;教育

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是探讨科学的社会性质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宏观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探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的控制,以及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后果;微观的科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科学家们知识生产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及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内部运动规律。具体说,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造成的问题,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与其他社会建制的关系,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要素对科学的影响。(2)对科学本身的研究。研究构成科学的基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科学的作用、科学的动员和奖励制度等。(3)对科学界的研究,包括科学共同体、科学界内部的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等。(4)对科学技术政策的研究。

一、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

科学的本质在于人类主体用理性思维对客体(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意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以把握其中的普遍性规律,从而控制和改造客体,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科学作为人类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和形成人的心智力量。

科学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进行准研究活动的过程。对科学教育本质的揭示有助于我们辨析当今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准科学认识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一是扩大了科学家认识成果的影响范围,促进了未成年人的个体发展;二是为少年儿童长大之后的科学研究莫定良好基础,从而提高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起点。

(一)科学直接作用于教育。科学系统中的知识生产成果直接进入教育系统,引起教育系统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变化等。

重新调整和规划我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层次和比例,以人为本,把研究重点放在科学教育的普遍理论上,尤其要对我国丰富的科学教育实践经验从哲学上进行总结和提炼,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回答我国科学教育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一系列问题。

与时俱进,坚持以思辨和实践经验为主的科学教育研究方法,推行和重视科学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并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要通过各种渠道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论介绍给科研人员和科学教师。同时,还应注意以人为本教育的认知结构的建构;科研品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教育系统中的生成规律及培养对策;科技兴趣和科学精神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养成的规律及培育策略;用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培养科学方法的修养和掌握问题研究等。

(二)科学间接作用于教育。在科学体制化条件下,科学活动的主体表现为三个相互有联系的水平:个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在第一个水平上,起主体作用的是个人——直接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工作者和科学家。在第二个水平上,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是科学集体,各个人的活动直接在此进行合作,并且一般科学劳动表现为共同科学劳动。在第三个水平上,作为科学活动主体的是整个社会。在这三个水平上的科学表现对教育的社会功能产生了

影响,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而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科学的变化和发展。

二、科学对我国教育科学功能的影响

(一)教育的科学社会功能的表现形式。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文化功能,即保存文化和传播、更新、与发展文化。教育的其它社会功能有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社会角色的分配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科学功能。教育的科学功能表现形式为:(1)教育是知识再生产的基地;(2)教育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3)教育影响知识生产质量;(4)教育导致劳动者知识更新。

教育的科学功能从其产生、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以理论形态体现的教育科学成果是丰富的。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事实加以说明,以把握其内在本质和特点,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

教育科学功能的实现过程是与具体教育体系、实践活动和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着教育的科学功能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差异,但又密不可分。

(二)科学对教育科学功能的影响。科学发展和知识更新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育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不断变化,进而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实现教育对科学的“反哺”。科学不仅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三、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在J.D贝尔纳的著作中,按照韦尼格尔的意见,实践中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教育观念;(2)用语言表述的教育规则等;(3)理论家的理论。其中,真正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的是教育观念层次的理论,所以我们应努力促使教育科学理论向观念层次转化。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注重教育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切实按照科学教育的使命与目标全面、完整运作。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和心理学等学科取得平衡,促使文理交叉和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合理综合的知识结构,充分了解基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科学的作用。

(三)更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对科学影响的要素,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引进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使科学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和独立思考来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

(四)建立奖励机制。切实落实和开展学校的科技活动课程或科技竞赛、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教师和学生在科技研究或实验中共同动手、动脑的习惯,进而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

(五)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配套购置合理的实验设备和教学仪器以及图书资料。实现现代科学教育的内容多样化、先进化、实用化。

(六)更新教育内容,注意吸收现代新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广泛开设《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社会》(STS)、《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论》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课程。

(七)培养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敬业精神。注重培养师生热爱科学和崇尚科学的精神;锐意进取和敢于创新的精神;科学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同心同德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把自己的世界观建立在严格科学观念基础上。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当今科学的社会理性化趋势和“智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要求,培养目标要由“新型科教工作者”变为“新型科教人文主义者”,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主动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民族振兴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服务。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正确面对现代科技革命对我国教育体制提出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 J.D贝尔纳著,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路甬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华文摘,2000(9)

[3] 张庆守,《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教学研究与实践,2004(6)

[4] 刘德华,《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J].大理师专学报,2000(2)

第二篇: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生产是直接创造新科学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则是将科学生产的主要产品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尤其是传授给新一代人,使他们能充分地掌握前人创造的科学成果,为科学知识再生产打下基础。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这是因为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它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前人的科学成果加以合理的编排,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选择最合理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习者。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巴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系统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实现科学知识的继承与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扩大再生产,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是为了好奇心的满足。l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化。

(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据1986年统计,美国的科学家被大学聘用的占全部科学家的40%,美国大学担负了全国基础研究的60%,应用研究的15%;在日本,则是大学承担基础研究,国立研究机构承担应用研究,民间企业承担开发研究。在中国,全国共有800多所高校承担有科研任务。l995年,我国高校承担的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占总数的60%,1/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3获国家发明奖。

(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的技术化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电脑软件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对推进相关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论文大纲

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1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环境逐步完善

1.1.1网络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1.1.2 网络支付和物流配送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1.1.3 电子商务标准建设得到重视

1.1.4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

1.2 政府发挥职能做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1.3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知电子商务,并开始起步,部分企业应用较好2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竞争优势

2.1有利于企业增强成本竞争优势

2.2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更多商业机会。

2.3 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2.4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企业形象。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信息化问题

3.2 市场成熟问题

3.3 金融服务质量问题

3.4信息网络的环境和条件问题

3.5 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问题

3.6 人员素质和技能问题

4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对策

4.1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本着“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4.2中小企业要成分提高电子商务利用效率,建立长期电子商务规划。

4.3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实现电子商务和企业的同步发展。

4.4中小企业要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环境,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4.5中小企业应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及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四篇:国际形势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论文

1.我国法制建设现状

我国法制建设从1978年开始,走过了31年的艰辛历程。从开始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逐渐完善,这样的成果毫无疑问是相当成功的。但在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可以说,中国的法律制度发展到现在,其总体特征是好的坏的都有。虽然我国法律法规的数量和类型越来越完善,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善恶法的共存、立法与执法的区别等。中国是一个多人口、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需要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应结合国情妥善进行。中国的人口众多,客观上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目标。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所有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始终是有好有坏,正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大力普及我国的法制理念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就可以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日渐完善。当然,法制建设不仅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也要多借鉴国外那些成功的法制体系建设。

2.当今国际形势发展

当今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国际形势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调整和变化。其可以概括为总体上是和平局面,局部暗流涌动。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继续发展,世界多极化、全球化趋势继续推进,也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方向是和平、发展,合作。国际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而中国的体制也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改进。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使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世界各国连在一起,并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制约的的新型国际关系,而在当今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导致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身在其中自然而然也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国内发展受滞,以前体制内存在的一些问题爆发出来,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国家就无法健康有活力的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改革我们当前体制内出现的问题,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将体制内过时的、对国家发展不利的问题及时修改,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国际形势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3.1 将我国法制体系建设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法制体系

法制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大致可分为法律文献和法律制度,法律文献包括各种各样的现行法和未成文法,制度是指根据现行的法律和国家的需求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制度。通常上所讲的法律体系由三方面组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立法,执法,守法。法律具有综合性,它总结了当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法律也具有普遍性,它对所有对象都具有效力,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这就是法制体系。现代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马克思对此的理解是由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引起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由此带动社会其它方面的进步。现代化也是一种目标,即低级向高级的转变,我们要联系古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发现它与传统不一样的特征。同时,现代化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基于现状,超越现状,从而使国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从法律制度的构成来看,无论法律现象多么复杂,但法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的形式,二是法律的价值。也就是现代化法制是法制由过去的传统型转变为当代的现代型,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也包括法律制度和价值转化形式法律制度的转型,是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和现代化的现代法律价值。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是对实现法制现代化形式概念的支持,规定了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法律制度的转型;法制现代化的形式也反映了当代价值需求。法制现代化的意义,是基于现代化的大背景,运用现代化的方式,最终實现现代化法制体系,从而提供改革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3.2 将我国法制体系建设成为全球性的法制体系

法制全球化的概念是不同的国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反复的交流,相互交织,当发展到某种程度,各个不同的国家就会趋于一致的现象。虽然法制体系的建设由于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背景和文明而表现出差异性,但当代文化背景和经济环境具有相似之处,再加上各国交流频繁,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使得各国法律发展趋于相同。法制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法学研究,法制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法律体系拥有相似之处,我们在建立我们国家的法制体系时,不仅要基于本国实际情况,也要了解国外法律体系,并且大胆借鉴吸收国外法律体系中优秀的部分,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进程。在当今法制建设进程中,我们不能在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法律制度。为了适应国际社会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仅要在法律的内容和意义上要世界先进法律体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也应该建立严格的法律监管模式体系,随着法制形式内容的现代化,中国要紧跟世界潮流,实现统一的价值。因此,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已经对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当中,虽然不借鉴别国法律体系也可以建立好自己国家的法律体系,但如果积极借鉴和吸收其它国家优秀的地方,那样就会加速本国法制体系的建设,所以说,法制全球化对中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法制全球化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时代性。

4.结语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深刻变革使原有的制度体系被打破,新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形势,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中国的法制建设将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大背景,积极建立健全我国的司法机制,把国内的发展形势和国际化发展形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大体走向。优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制度,面向社会、公民的法制建设,以案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公民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护航。

参考文献:

[1]邓琼.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现代化与法律传统的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2016(02):49-54.[2]季金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趋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03):112-117.[3]刘美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D].云南师范大学,2003.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专题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摘 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可以肯定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应有所选择,需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加以研究和区别,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国传统教育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从教育价值观到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渗透着儒家的精神。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国家安定的命脉。因此中国很早就把教育纳入为国家的事业,建设国家首先开展教育。传说黄帝、尧、舜时代就十分重视教育,自舜开始已有专门教育机构出现。所谓“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为百姓口诵心惟。因此,中国人有十分重视教育的传统。无论是公孙贵族,还是黎民百姓,只要有一点能力,节衣缩食,都会送子女上学。

中国古代为什么这样重视教育呢?就是把教育作为立国立民的根本。《大学》中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然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修身养心,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把个人的学习同国家兴亡的命运联在一起,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虽然当时是对统治者所言的,但历代知识分子都把它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直至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古代教育总体来讲,只教育学生做人,不教育学生做事;只教学生从善,不教学生求真。所谓“善”的德行,是以符合封建伦常为标准。伦理道德教育达到具有教育本体论的意义。贵族子弟上学是为了懂得统治集团的“礼”,以便承接世袭的封禄;庶民百姓上学是为了学习统治集团规定的一套“礼”,以便挤入上层阶级,服务于封建朝廷,治理国家,同时改变门庭,光宗耀祖。

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传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教育更是息息相关 现代教育在原有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 发展和变化,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二是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 而这两个特点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教育得到传承,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各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 宝藏,我们不能全部抛弃也不能全盘吸收,要有选择的继承发扬,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教育,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艺术创作、科技发明无不对中国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中国文化也不限于儒家,还应包括道家、佛教,乃至其他各派思想。因此,传统文化对我国的教育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一)传统文化下的教育注重自身修养与提高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特别强调自律,自我修养,从心性上陶冶情操。孔子曰:“为仁由己”,又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学生曾参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讲的都是自我修养,而且认为自我修养是人一生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中国传统道德还重视向他人学习,把他人的品行作为镜子来对照自己。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国传统道德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许多内容渗透了封建思想,但是其中有许多精华,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类共有的品质,具有普遍的人性。所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被世界誉为中华美德。

(二)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此外,,因材施教作为传统教育的原则,一直被人们所重视。最早实施因材施教的是孔子 他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历代进步教育家都重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的要求,但也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资质 性格 才能 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在现今的教学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它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能把各类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而不至于使每个学生在统一的大要求下都变成一样平庸的人。

(三)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

学思结合的教育方法,古代也有提出,儒家教育重视思考,领会事理的精神实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也是这种意思,每个人都有优点,应该向每个人学习。与学思结合相联系的还有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而知新”等等。孔子这些话,都为中国人所熟知,成为中国传统格言,几千年来为广大人民所传诵和运用。

(四)传统教育下培养的爱国情怀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有一套方法。首先讲究练习,从小教育儿童洒扫庭院,礼让应对,形成习惯;稍大一点就要读书明礼,通过学习经书子集,学习做人的道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包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 乾卦·彖辞》)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包括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 坤卦· 彖辞》)中宽厚、兼容的品格。这样的民族精神,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崇尚统一、追求和谐、注重实用而又强调道德的特点。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迹,作为教育的典范。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顾炎武在 《日知录.正始》中提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则变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宋朝时期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南宋时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扬的都是个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的都是古代人对国家的忠诚,近代的代表人物也能体现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都表达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染教育和激励人们,培养爱

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当今社会也同样有积极意义。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一)科举制度对现今考试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将人才的选拔制度和培养制度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于是,科举刺激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科举的影响力仍然延续至今 可以说,现今 社会是一个文凭社会,能力反而次之,这与科举时不管是否有真才实干,只要会引经据点,考取功名就能做官是一样的 其实,会读书并不代表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唯读书论 造就了一批读书能力强,动手能力弱的书生。虽然现在没有社会等级制度但 读书做官的心理仍影响着人们,广大学生 家长都希望能通过读书,拿个好文凭,找个金饭碗,从此飞黄腾达。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高考制度每年都在改变,试图变得更符合素质教育,但很难见到其成效。

(二)尊师重教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封建统治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一般不允许有不同于自己的声音出现,在当时,言论自由并不存在。现代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小就一直对孩子灌输要听话 的理念 孩子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听话 所束缚,不敢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他们不再有自己的想法。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我们提倡尊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但尊师不唯师 尊师的同时要爱生,爱生最主要的是爱护学生的发展,不压抑学生。尊师与尊重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现代教育提倡亦师亦友式的师生关系。

(三)封建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发展

首先,它把人束缚在家族的伦理关系之中,思想被严重地禁锢。所谓“非礼勿思,非礼勿闻,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养成一个没有个性人格的人。有的学者说,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就是两个字“听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人不敢想,不敢讲,不敢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其次,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影响到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人李约瑟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而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代中国却大大落后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有政治制度的原因,经济结构的原因等等,但不能不说与中国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只重伦理,不重视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有关。中国古代教育轻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性内容给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仅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养成一种脱离实际,崇尚虚荣,不讲科学,妄自尊大的社会心理;只讲雄辩,不讲实证的思维方式,严重地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传统文化下的思想上的禁锢

儒家文化传统固守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以及“和为贵”的中庸精神,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和”的观念已经辐射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治国安邦强调“和睦兴邦”,治理家园讲究‘家和万事兴“,为人处世恪守“贵和持中”的中庸之道。由于过度的和谐追求,极大地消解了个体的独立

价值和自我追求,造就了封闭保守的臣民文化。这种文化的惯性作用,会抑制社会成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性活动及个性价值的渴望、追求与创造,制约着他们在激烈竞争中公民角色的确立与认知。现代法制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教育研究中国人从传统文化遗留的“尊尊”和“贱法”意识中走出来从而崇尚法律、去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公平。

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所以,中华民族在古老华夏大地上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慧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 比如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等教育教学原则,至今仍在影响大学教育。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弊端, 比如官本位、轻科技文化、愚忠等封建腐朽思想, 照本宣科、呆读死记的教育方式等,都对大学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这些传统,使大学教育死板、缺乏创新精神, 也使得大学生过分追求功利而忽视了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不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

小结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从春秋开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占据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在西汉时发展到鼎盛,并影响至今。儒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也对周边的东亚一些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的传承性,使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至今仍对我国的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任何文化都可能成为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前进的奠基石,也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拦路石。所以我们要批判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其中好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将不合时宜的改造成符合现代社会及教育需要的,以此来发展我们的教育。

总之,现代教育需要继承一部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培养21世纪的人们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与开拓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郑静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 彭雅静.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与反思[J].中州大学学报.2007(02)

[3] 蒋香玲.浅谈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4] 顾明远.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5] 路新民.文化与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04(05)

[6] 闫露.简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7] 刘家和.关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一些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4(04)

[8] 程少波.传统文化与教育[J].教育评论.1996(04)

[9] 李军.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的八大互动关系[J].浙江社会科学.1997(01)

[10] 朱亚男,刘长宜.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3(04)

[11] 田友谊.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

下载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对我国教育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文化取向对我国创新的影响(论文)

    社会文化取向对我国创新的影响李金瑞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社会文化取向会对其文化下个体的创新性性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首先分别论述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

    关于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的论文 合肥六中高一三班黄志宇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其代价却是资源的过度利用与环境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要有充分认识,各级领导要加大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的力度,保障创新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要注重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在改革与创新工作中各......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由次贷诱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大火熊熊燃烧,波及世界经济,我国经济也未能幸免。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投资者的资产损失。中国金融机构、企业,包括......

    中国近代史论文: 浅谈五四运动对我国的影响

    2019年秋季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五四运动对我国的影响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项目论点(最高30分)论据(最高40分)语言(最高30分)最后得分(满分100分)得......

    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

    论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2 传播与沟通 论文题目:论广告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响 和作用 学生姓名 侍颂尧 专 业 食品卫生与安全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1......

    超声波和微波作用对酶的影响研究进展

    超声波和微波作用对酶的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 :超声波对酶的影响与超声波时间、声强、温度、功率、频率和介质的性质有关。适宜的超声可提高酶促反应速度,较低强度的超声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