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

时间:2019-05-15 11: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

第一篇: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

摘 要: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记忆的原理,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期望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记忆原理;语文教学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记忆能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增强的趋势,与学生其他认知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的记忆对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和记忆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记忆打好基础。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的记忆学习内容,也是语文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记忆的基本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对于学生来讲也就是如何将已学习的知识储存保持下来的过程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其中短时记忆对于知识学习、思维及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就是在此进行加工的。因此我想掌握并利用短时记忆的特征,对语文教学应该是有帮助的。

短时记忆的第一个特征:记忆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信息单元。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过练习,信息单元或组块的内容可以扩大。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记忆时如果可以将所记忆的知识划分为相应的单元或组块,应该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字词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划记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学字词。之后可以将生字及词每三个或五个字词为一组,一篇课文的字词可被划分为四至五个组块。其次按组块反复、轻声、快速地认读生字词,要求读顺口;同时将难写、易错的字动笔写一遍。最后将课后要求积累的字词分组块抄写。分组块的学习好处在于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感观上的学习内容会有所减少。在学习课文及生字词的过程中学生总认为开头和结尾比较容易记住,心理学认为人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首因效应或者近因效应,我认为学生的学习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印象形成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那么在组块中也存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此类组块中一般包含三至五个字或词组,学生不难记忆,况且有了首因、近因的效应,学生会更牢固地记住所要识记的词组。

短时记忆的第二个特征是:信息加工系统。短时记忆是人脑的执行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此得到加工。通过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人们在短时记忆中同化和吸收来自瞬时记忆的信息,对它进行加工并使其得到理解。人们根据理解了的信息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将其储存于长时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点。

通常引起注意的三个条件是:熟悉度、新奇性、重要性。这是指,在众多刺激的情境中,个人之所以选择其一去注意的原因。假如我们将此条件用于阅读语文教科书,熟悉与重要两个条件也许部分符合,但却未必感到新奇。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先由投影打出荷花的不同姿态,配合古今的赞美荷花的诗词,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词,以及自己对荷花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少分心刺激,注意具有选择性,环境中刺激愈多,选择就愈难;在“目不暇给”的情境之下是很难集中注意的。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应中心突出、问题明确,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短时记忆的第三个特征是:信息以形象和意义进行编码和表征。短时记忆的信息记载和表现方式既有形象也有意义的命题。这种形象主要是视觉的和声音的,比如人们所看到的事物的形象,以及通过声音所产生的形象。这个特征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处首先要学习新的字词,字词的学习以最初就是字型,字音的读写,在形与音的练习中进而掌握了字词。

记忆的第二个系统是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部分信息经过加工或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得到永久储存。知识学习的目标是使所学的内容在长时记忆中得到永久保持,以备以后提取回答有关问题。长时记忆具有容量无限和以语义进行编码的特征。长时记忆过程也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一般知识的吸收与运用都靠长期记忆。

在了解了记忆的两个系统及其特征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而且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记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知识无法提取或提取有错误的现象,即遗忘。掌握遗忘的规律及特点对教学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教师掌握了遗忘的规律便可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复习,学生掌握遗忘的规律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复习进度。

根据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得出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那么在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反复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间隔20分钟后,重复学习比新学时节省58.2%的时间,一小时后节省44.2%,1天后节省33.7%,六天后节省25.4%,那么我们在安排教学中,对于字词的复习当然是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要慢,因此,在课文的复习时间可安排的间隔稍大一些,一篇课文在学完后3天内再复习一次,可以节省了更多的未来复习的时间,因为这次的复习强化了初学的印象,并且此次的强化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认为掌握了记忆的基本特点,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很大帮助。当然,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对记忆特点的掌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记忆的各种理论于实际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二篇: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析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萍乡市湘东职业中专

邬娟

摘要: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

语文

教学

教学心理学是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从教学心理学诞生之日起,它的理论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人们也将它的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法

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我已不记得你给我们上的那些课文内容了,但我还记得你给我们看的电影,记得你在草地上组织的讨论.记得你带我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那时我们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这段话给我不少启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喜欢按部就班式的教学,他们喜欢探索新的东西,希望尝试新的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变换课堂形式,如讲述式、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影视欣赏式、报告会式。吻合课文内容的课型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比如,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根据所教班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好、喜欢标新立异这个特点,重新组合了教材,把授课的主题改为“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调查报告”。引导学生从“案发背景”、“现场勘察”、“人物档案”、“有关人士采访”四个方面去解读课文。学生表现出的对细节的分析和对事件的推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符合这个年龄学生心理的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重视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和现代化。学生们了解电脑,他们渴望尝试体验电脑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电脑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和反馈的效率,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机会,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共同感受,加深印象。所以我每个学期都安排少量的多媒体教学课。涉及的内容一般是朗诵、影视欣赏、作文互动等。多媒体电脑教学的运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真正实现个别化教学,为学生喜闻乐见。

(二)鼓励学生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合作共同参加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成长愿望才能得到满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教师应善待学生,特别是善待差生,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哪怕只是一小点,也应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学有疑难或者回答迟疑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启发,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课堂上。我经常使用饱含尊重鼓励的课堂语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心理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培养观察能力,储备写作材料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兴趣越来越狭窄,学习越来越吃力,尤其是语文,在作文的写作方面素材缺乏甚至无从下手,即使上补习班也不见起色。作文心理学告诉我们:文章的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成熟,然后才是语言的成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面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熟悉了解的人物,却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少发现。观察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许多事物仔细看,仔细听.仔细分析研究,这就是观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事物去感知。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因此,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即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老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给学生列出每个学期观察储备的重点。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比如观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观察事件,要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观察社会现象,主要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然后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人身上发现优秀品质;从平凡小事中透视出不平凡的意义;从极常见的景物中发现可寄情之物,可象征之意。观察得到的素材经过整理加工,提炼润色即可成文。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会像涓涓流淌的源头活水,永不枯竭,永远常新。

(二)鼓励写个人博客,积淀思想和语言

博客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很符合高中学生封闭性与开放性兼俱的年龄特点。尽管现在对高中学生使用博客有很多争议,但我认为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博客是有利于学生思想和学业上的成长的。我要求学生上专门的学生博客网站,每个同学的博客都对全班同学开放,定期组织全班交流。博客在学生练习文笔、锤炼思想、锻炼毅力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作用。

(三)调动真情实感,激发写作欲望

心理学认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只要有了真情实感,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亢奋,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内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所以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情和欲望的契机。及时加以引导,促其构思成文。有一次作文教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时我带的班是一个住校班,在连续几周的周记里,我都读出了学生的思家情绪。又恰逢“三八”节临近,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读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后,有的学生流泪了,有的在沉思,情绪被我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布置学生写《母爱无言》这篇作文。学生们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写出了心灵深处对母爱的感怀。我是流着泪读完一篇篇作文的。所以,深入了解,认真分析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心智特点加以科学引导。从多角度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就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心理学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1.给学生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课外阅读。因此有必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我给高一学生定的课外阅读目标是:能阅读150万字以上的课外读物,阅读时间每天半小时左右,拥有家庭个人图书角(藏书量100册),掌握默读、朗读、速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诗词。事实证明,有明确目标导引的课外阅读是有效的。

2.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教师推荐课外读物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由易而难地过渡,如由《读者》、《青年文摘》开始读。再到一些畅销易懂的书,再过渡到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和中外名著,这样能引导学生远离那些文化垃圾。老师还可根据高中三年的教材,有计划地推荐书目。如放假时,可参考下学年的教材,列出涉及到的文学名著的书目。例如,为了配合诸子散文的学习,我向学生推荐《论语》、《庄子》等;为了配合古典小说的学习,推荐《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假期阅读其中的1-2部。此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适当推荐课内少有或没有的内容,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人类文化精神。如《音乐海》、《谈克隆技术》、《梵高传》、《文化苦旅》、《爱的教育》、《EQ情商》等人文书籍。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又避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和无序。同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分为词语佳句荟萃、格言录、名家逸事、人物点评、点滴感受几个板块,让他们读写结合,边读边积累。

(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能抓住他们这一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热情定会高涨。如果进行有组织的广播站、文学社、校园通讯站等团体活动,很快会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语文风气。学校主办文学社,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出版成刊,然后发给学生,当个人文字变成铅字时,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探索的热情。广播站可举行普通话比赛、主持人选拔赛等,让学生有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另外,每个班选拔一、二名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组织校园通讯站,把班内的好人好事及时写成表扬稿,进行校内广播,对班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写出小评论,进行批评帮助。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协调好德育工作。

(三)加强语文和学生世界的联系

心理学上有一条“就近吸引”原则,是说人们容易对身边事情感兴趣。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依仗语文为信息传递工具。有生活就有语文,两者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我要求学生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纸,关心时事。还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信息录入簿”,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积累课内外书刊上见到的好词佳句,定期打印出学生的摘录,供同学欣赏、借鉴,让学生体会到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乐趣。同时,也让语文用于生活实践,创设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感悟生活。我每学期都定出一个语文实践主题,如“家庭和语文”、“普通话与柳州话”、“市场上的语文”、“柳州奇石文化”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选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经验、丰富了积累。

总之,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心理学。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谈了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当然,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经常地、有意识地把心理学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寿康.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 杨传凯.中学语文教育的“三基”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7,(11):34-35.

第三篇: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陶晶晶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头脑中累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情,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久是记忆。我们可以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将记忆进行分类。

二.记忆分类

科学家认为根据记忆时间保持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

第一页

“感觉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感觉记忆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信息保存的是形象,保持的时间很短。如果不刻意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将1%的感觉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保留下来。

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短时记忆”是不牢固的细胞结构改变,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从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期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并且容量没有限度。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反复加以巩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会变成“长期记忆力”。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

由此可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与“长时记忆”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非常重要?当“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后,我们需要很好的保持它。记忆的遗忘和保持是两个矛盾的方面要想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长时记忆的能力,我们先需要了解长时记忆遗忘的规律,然后再从这些规律中寻找正确的记忆方法。

左德运

一、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

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认知心理学也指出:“刺激的信息以感觉的形式储存于瞬时记忆,受到主体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信息保持1秒钟作用丢失了。”所以,“记忆的感觉储存阶段只有受到注意时才能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短时记忆,而注意力分散是阻碍记忆力更好发挥的罪魁祸首。”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尽量以独到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新句型,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深化感知印象,使瞬时记忆的信息因为主体的注意,而快速进入短时记忆。采用直观教具呈现、引起注意。直观形象的教具不但帮学生把知识与实物间建立起了联系,而且在无意识当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信息自然而然地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

1、利用猜测式呈现、诱发注意猜测式教学活动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在学生好奇心最浓、探究欲望最强时,再揭开谜底---呈现新词,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灵活多变的猜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时,呈现新语言,使新语言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巧用体态语呈现、激发注意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的交流90%是靠动作与表情,即体态语,只有10%是靠有声语言。

2、质疑呈现、集中注意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疑,集中学生的注意。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的同时,呈现新语言;从而使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信息一到感觉记忆系统,就受到主体注意,而迅速进入短时记忆,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吴薇薇

二、灵活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复述起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复述,信息就会丢失。复述分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简单复述是机械记忆地复诵识记,有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而进入长时记忆;精细复述就是将要复述的材料与过去已有信息联系起来,在深层次上加工整合,又称整合性复述,是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记忆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科学、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落实和巩固知识。

A、简单复述,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

1、“滚雪球”式复现,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因此,必须在每教授完新语言后,就进行滚动式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象雪球一样,越积越大。

2、游戏活动式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枯燥乏味的操练容易令学生生厌,记忆效果低下;而游戏活动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记忆。3.字谜式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猜谜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识记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令学生在无意中识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推理能力。

B、整合性复述,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

1.比较法巩固,助短时记忆化长时记忆比较法巩固知识就是根据知识的特征,加以抽象、概括,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积极迁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网络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类归纳法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提高记忆能力的技巧就是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把他们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新的信息网络,分级储存,就不容易遗忘了。”因此,在复习巩固中,要经常性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印象,与长时记忆中已有信息建立联系,促使信息由短时记忆系统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3、语境中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知识只有在句子、语段、上下文中才有生命力,才容易记住,才体现其用法,才能得体运用。因此,要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巩固运用,提高记忆能力。

4、儿歌法巩固,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歌谣因其词句简单、形式活泼、旋律优美动听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凤

三、善用遗忘规律,强化长时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重复,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安排复习活动。

(一)课后落实,巩固长时记忆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往往把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新语言听说训练上,缺少知识记忆的落实巩固;因此,课后的落实与巩固是课堂知识教学的延续与发展。因此,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根据遗忘规律,主动复习所学语言及知识。

1。小组落实巩固,增强记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每组指定一名学习优异的学生为组长,帮助组内同学识记知识及对话,并且负责检查组内成员的知识及对话记忆情况。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主动、自觉识记知识及对话。2.个性化作业,加强长时记忆

(二)“课前”复现,强化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比较容易遗忘。因此,我经常在新授教学内容之前,利用每堂课课前几分钟对已学内容进行有计划地复现,防止遗忘。

(二)阶段复习,深化长时记忆

1.单元复习,强化长时记忆根据遗忘规律,记忆会在两个星期后如果得不到复现,会逐渐遗忘。而且PEP小学英语教材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相关内容合编于一个单元之内,这更有助于复习。因此,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注意安排一定时间,采取巧妙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复习已学语言,温故而知新。

2.巧用recycle复习,深化长时记忆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在记忆后的一到两个月内一定要对记忆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否则就会逐渐淡忘。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几年,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场革命。它集声、图、文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学生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好评如潮。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应用不当,它的种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所出现的弊端谈谈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应用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一场革命。它集声、图、文于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对学生的感染力、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好评如潮。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应用不当,它的种种弊端就会显露出来。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时所出现的弊端谈谈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

有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这些形象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获得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大量的使用课前老师已经设计好的课件,老师只需要移动鼠标,课文中大量的文学形象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不需要想象和思考,就看清楚了这些形象是什么样子,而且,这几十名学生所认识的这个形象就一个样式。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读书可以不思考。这种定向式的、模式化的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而是让学生听录音,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听不到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难道我们要培养一代“哑巴”学生吗?现在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等,一味追求课件的美感、生动性和感染力,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也没了板书,从头至尾教师只需用手操作鼠标,一个字也不写。要知道,板书一方面可以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给学生起到书写的示范作用,现在我们有的年轻教师,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一味依靠多媒体,汉字也写不好,甚至错误的认为现在电脑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不需要学习写字了,自己不会写,甚至不懂得汉字的笔画顺序,其结果是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一级不如一级。

3.多媒体教学阻碍了师生的情感交流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变成学生与电脑的交流,使学生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火花和激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善于动脑子的教师说一些与课文毫不相干的话以企活跃课堂气氛,殊不知这是毫无作用,且弄巧成拙。

二、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应该处理好的关系

1.实效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它体现在学科目标是标准的,知识的分类是严谨的,字、词、句、段、篇,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课文选取的是古今中外,历经岁月考验,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也体现了序列性,纵向注意训练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向注意知识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承。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设计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不能只追求艺术性而忽视实效性。课件中的文字

切忌完全复制教案中的内容,长篇累牍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必须简明扼要,简单明了,且文字与图片协调,色彩基调和谐统一,布局合理。艺术性和实效性不可偏废。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传统教学重视“双基”教学,强调学生要打好基本功。教学主张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长期以来,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复习,主张“温故而知新”。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兴起,则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其最大优点是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个性化学习,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但人机交互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正是因为这一障碍,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劣势凸显,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的个人魅力,文化素养,教学中的情感交流等也是课件无法取代的。所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各自的缺点和短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扬长避短。

3.教师备课和制作课件的关系

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必须制作课件。制作课件是一项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只有在钻研教材,明白课文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设计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才可以设计课件,不要以为制作课件很麻烦,没有时间钻研教材,制作课件就是备课的全部。如果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要么只注重画面的优美、音乐的动听、色彩的艳丽,要么只注重教学内容,而不顾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很难做到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教师只有在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够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综上说述,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长处,也各有自己的不足。我们不能一味地倡导一方而全面的否定另一方,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扬长避短,充分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才是正确的选择。

第五篇:小学多媒体教学论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一、优化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关系转换要建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离不开人的因素。而教师和学生则是课堂进行的主要关系,包括师生之间的角色和人际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气氛中快乐的学习语文。

1、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教师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手潜能的发挥,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的情况。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增加,从而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造者。由于教师死机的这种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2、优化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 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 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出现在舞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

1、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语第六册《庐山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

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何巧妙的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3、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翠鸟》一文中有一段描写翠鸟的。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就可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放大的翠鸟镜头,让学生从翠鸟的爪、羽毛、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看着画面,就能很快的说出翠鸟的外形特征,每每我一提起翠鸟长的什么样,同学们都能准确无误的告诉我。学生对翠鸟外形特征的认识更直观、准确、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

4、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听、说训练《知错就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了

1、孙小圣和小熊丁丁去公园。

2、孙小圣在公园的柱子上留下七个字。

3、孙小圣改正错误等三幅动画片。在教学时逐幅播放,同时根据需要适时配上声音,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一个美妙的动画世界,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学生兴趣盎然,每欣赏完一幅动画后就会议论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有同学还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当一名同学说到孙小圣知道自己错了低下头的时候,就有同学提出问题:“光知道错了还不行,应该改正。”那怎么改正呢?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有进行了一番讨论。有的同学说:“应该擦掉”有的同学说:“应该在亭子旁竖一块牌子写上:禁止涂写”等。同学们在讨论中不仅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讨论中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从以上两大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对学生理解、记忆表达等能力的训练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教学。那么,是否只要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语文,主动的接受知识呢?经验表明,只有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反之,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且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语文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应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四要”。

1、教师要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选择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应用得舒适、适当,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思维。

2、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以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

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上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教学屏幕,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为“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的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而如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地进行语言式眼神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受到重视的感觉,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

4、要避免走进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并未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须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下载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忆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随着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关于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识记是人脑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

    论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科学学院 106班 曾建娴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 曾建娴 教育科学学院106班 摘要: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

    语文教学中远程教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远程教育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取了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各种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

    探究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 前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应用探究性教学法,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自主探究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