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1: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

第一篇: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

摘要:继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之后,高师音乐课程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但作为高校音乐学的教师群体,对本次课改明显表现出认识、理解不到位,甚至有些漠然。本文试从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谈起,重点阐述当前高校音乐学教师关于教学素养与执教能力的构建等方面的思考,以引起高校音乐学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从而更好地践行和适应课改要求。

关健词:音乐学地位;教学素养;执教能力

20XX年7月,随着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新课标》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新时期全世界所关注的本国民族文化传承及立足于全球视野的多元文化观等重新阐述了音乐课的课程性质与价值和基本理念等,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创新教育。《新课标》开始实施后,全国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对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此同时,许多有识之士发现了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新课标》的不适应和高校音乐学教师对这次课改的普遍漠然。正如郭声健教授提到的:“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的教师,我们切身感受到,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面对轰轰烈烈的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说无动于衷,至少可以说反应相当迟钝,以为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事情,与高师音乐教育关系不大,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005年9月,受教育部委托、由王耀华和王安国两位教授牵头、在众多音乐教育界的专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至此,高校音乐学课改也徐徐拉开了帷幕。

一、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教师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高校音乐学教师的一分子,笔者觉得这次课改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课程改革,(新课标)已经从音乐课的课程性质及教育理念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更新,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和充分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而《课程方案》是因(新课标)而制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整个学科己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高校音乐学教师是《课程方案》的直接实施者,是(新课标)的间接实施者,所以,课改最终是否能获得成功将取决于他(她)们。北大法学院院长苏力教授认为教师是法学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因素,原因是:“第一,有知识、才华和智慧的老师会有学术魅力,对学生有感召力。第二,这样的老师都会渴望学术环境的改善,他们人多了就容易建立学术的和学术共同体。第三,这样的老师在实践中也总是更有创新精神的改革动力,尽管他不高喊改革的口号,他们会以实际行动改造现有的教学体制和科研体制。第四,这样的老师由于关心学术,往往更具有学术独立性和知识追求,不容易受环境影响,由于心无旁鹜,也因此更容易有公心。”笔者觉得苏力教授所说的这几点和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这次课改中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颇能说明高校音乐学教师在这次课改中的地位。高校音乐学教师是此次课改的终端,肩负着课改第一线的教学任务,决定着课改的成败,所以无论是涉及到课改课程与否,所有的高校音乐学教师都应在课改背景下对自己所承担的学科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努力增强自己在课改新时期的教学素养和执教能力,增强自己提升课改品质的科研能力和动力。

二、高校音乐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

(一)对音乐教育哲学观的重视

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音乐教育的多数从业者都处于一种自然教学的状态,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雷默在其著作《音乐教育哲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胜任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要在整体上卓有成效,那么某种哲学—即有关该专业的本质和价值的整套基本信念是绝对需要的。这个专业的持续性的需要,就是从哲学上阐明专业所处的地位及发展方向,并提供一个共同的基准点,以便产生新的思想和不同意见。”他还提到:“准备进入音乐教育专业的人,非常有必要培养起一份对自己所选领域的重要性的理解。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将他们关于自己学科的信条付诸实践。每做一次选择,就是运用一个信条。音乐教师和其他所有的专业工作者一样,每天都要做出成百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基于一个应当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的决定。这些决定的优劣,直接取决于教师对这门课本质的理解如何。理解得越深,则教师的选择就越连贯、越集中、越有效。”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经历了他律论、功能论的哲学观到自律论、审美论的哲学观再到实践论的哲学观的变迁口作为一个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育哲学观的重要性,主动了解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变迁及时代成因,建立自己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树立自己的专业信念,做到知己之所为,知己之为何为,知己之所为为何,才能在课改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现代音乐教育观念的学习和思考

当前主要流行的音乐教学观有活动性音乐教学观、研究性音乐教学观、建构性音乐教学观、生成性音乐教学观和创新性音乐教学观等。综合看来这几种音乐教学观都是从强调师生互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有关音乐教育的观念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的传播融合,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从形式和内容上也有了更多的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色彩。作为高校音乐学的教师,应该对这些观念勤于学习月_多加思考,比如每一种音乐教学观与其他的音乐教学观相比的不同之处、自身的优势、所需要创设的情境、所需要提供的教学器具及其所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等,在自己所承担的具体课程中实践这些音乐教育观,并给学生做适时的、点到为止的讲解,也好让学生在学到具体的音乐教育课程时能更好的触类旁通。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

1、不断学习民族音乐传统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宝库,可以给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提供汲取不尽的营养。魏煌教授曾说:“综观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无论其教育观如何表述,无论其怎样注重吸取外来文化,无论怎样进行改革甚至革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和立足点。”我们国家从五四以来,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引进西方的音乐教育。客观上造成了民族音乐教育的衰落。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当前的高师音乐学教师大多只是窥冰山之一角,这是一个群体性的普遍缺失。正如郑莉教授所说:“在当今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同时,也迎来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但目前担负培养相关师资重任的全国各高师类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却成为制约传统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却成为制约传统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广泛普及的瓶颈。”这种状况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学教师具有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了解我们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热爱传统音乐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传统音乐文化传播者。唯其如此,我们才有资格与世界音乐对话,才可以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才能让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为世界所尊重。

2、学习和借鉴世界民族音乐文化

内特尔认为,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从事一种对我们某些人来说是新的使命:“让学生对音乐做世界范围的理解,各种现象将帮助他们领会各种音乐,并提供一种进入理解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情况,也有助于各社会成员,更好的理解他们自己的音乐。这种学习动机不是去解决国家和种族之间政治和社会的问题,或降格于提供一种娱乐,无知地把它们纳入西方的规范。更确切的讲,我们必须进行世界音乐的教学。因为这些音乐存在,学习它们将无限拓宽对我们音乐和我们文化二者的理解”。多元文化观是当今世界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它的成因很复杂,关乎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分化、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等。总的来说,多元文化观更体现了对人及其所代表文化的客观尊重和平等意识,对于各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笔者曾有幸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余人豪等几位教授的世界音乐课,其中一节课从我国新疆民间音乐开始,讲到中东的民间音乐,再进一步讲到欧洲的民间音乐。那种相似又相异的音乐,那种音乐随着地域渐渐演变的感觉让所有听课的人都受到了不小的震撼,第一次正面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全球视野以及音乐的地缘亲属关系。对世界音乐的了解和学习,正是多元文化观在音乐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文化发展的脚步,加强对世界音乐的学习,用多元文化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教学。

3、了解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在新的世纪,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首先是观念。“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即音乐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一种形式,它所研究的是音乐与人的关系,关心的是音乐作为人的生活方式所承载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种观念给一切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次,是研究方法。音乐学教师可以借鉴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考察。结合音乐学固有的采风活动,以音乐人类学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如主位、客位、局外人、局内人等)去进行课题研究,带来的也将是更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成果。如内特尔所说音乐人类学让他:一是使他有机会听到了完全陌生的,意想不到的音乐音响和感受到完全不熟悉的音乐观念的经历;其二,使他学会了如何看待世界各种文化以及聆听各种音乐,而没有任何现成的价值判断:其三,学到了把握一种音乐文化的切入点,如何综合的完整的理解一种音乐文化;其四,用一种圈外人的观察来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音乐文化。总之,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和研究方法给广大音乐学教师带来了全新的角度和更为广阔的视野,对广大音乐学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科研范围及内容的扩充带来了可能,相信也会对课改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如管建华教授所说:“音乐人类学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学科基础,所以,它不但重要,而且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教学直接有赖于对音乐人类学的理解,因为,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不是世界音乐知识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学会用音乐人类学的理念及多元文化的世界观看待世界各种文化的音乐,包括以此世界观重新看待西方音乐和非西方音乐。”

三、高校音乐学教师执教能力的构建

(一)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的界定

《课程方案》对培养目标有明确的界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培养目标分两个层面: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基础技能层面;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教学能力提升层面。两个层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实现《新课标》的保证。如果对培养目标做更深层次的把握,则要提到王耀华教授所说的三型、三性:“在当今,为了适应‘宽口径’、‘应用型’的需要,应当提倡‘三型’;为了坚持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一目标,又必须突出‘三性’。所谓‘三型’,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所谓‘三性’则是师范性、专业性、基础性。”当然,王耀华教授剖析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讨论课程设置,而我们作为音乐学教师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则应思考如何让我们所承担的具体课程来为培养目标服务,从而把《课程方案》落到实处。

(二)切合课程方案的渗透性教学

课程方案中的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组成。根据课程方案的内容,高校音乐学教师除承担自己对应的必修课外,还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和所研究的课题开设选修课和地方性特色课程。每个教师在自己所承担的课程中,都可以依据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求和多元音乐文化观在内容选择和教学组织上进行一定的渗透性教学。例如:在进行手风琴教学时,可以在不同的级别上将中外曲目穿插,并且结合研究性学习观等,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曲目所代表的国别、族别背景文化,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生成背景与其音乐文化风格的对照联系。如:《西班牙斗牛舞》所对应的西班牙音乐文化;《查尔达什》所对应的吉普塞人的音乐文化;《黑眼睛》所对应的俄罗斯音乐文化等。在音乐史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中外、古今音乐史实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式教学,适时、适度的穿插进历史、文学、音乐美学等的相关知识,充分体现出史学教育的丰富内涵。例如笔者在讲《中国音乐史》中远古创乐神话伏曦创琴、瑟;女蜗创簧,伏曦原为人首蛇身时,学生都觉得荒诞不羁,感到很好笑,于是我就借鉴了拉法格关于神话阐析的观点:“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所谓想象的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想的朴素的自然形式之一,只有当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此时,学生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显得若有所思,明显受到了这段话的触动。另外,在当前的形势下,民族民间音乐课无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价值和作用,除了正常具备的资料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歌赛原生态组的影像资料等,还可以随时关注中央音乐台的相关节目,搜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筹措经费,带领学生外出采风,逐步了解和熟悉我们优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修养。其它的课程也可依此类推,从而实现《课程方案》的单科课程教学最优化。

(三)培养和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校音乐学的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固有的、长期为大家所讨论和争议的问题。比如器乐教学中“独奏”与“伴奏”教学的方式与时间分配问题;合唱与指挥课程中是训练“合唱队员”还是培养“合唱指挥”的问题等等。实施《课程方案》以来,又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笔者所在学院地处西部,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合二为一之后,任课教师明显的感觉很吃力,觉得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当前这不会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围绕《课程方案》中培养目标的实践能力一项,我们就可以在每一门课程或成类课程中发现大量的问题。笔者认为: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问题,每一位音乐学教师一定要互相咨询、借鉴、既依据《课程方案》,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课程方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自己所处的地域、学校和学生实际来培养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音乐学教师是《课程方案》最后也是最直接的执行者,是高师课改能否获得实质性成功的关键。一个称职的高校音乐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的人,他(她)应该主动去了解《新课标》,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了解《课程方案》以及高师课改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教改之间的联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改中的重要地位,从自己所承担的具体课程出发,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激发,结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多元文化观,在教改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捕捉亮点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课堂更是迸发着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随时随地都会迸发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给学生上《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有位学生说“百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我适时请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举出实例或证明或驳斥这一观点,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百分数分子可以为整数还可以为小数,并运用这些知识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有的同学举例“今天我们班的出勤率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为80.5%”等等,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学生们还得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大于一百,可以为0等等。在讲《圆的认识》一课时,去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组画面,圆的车轮、圆的飞碟、圆边的餐具等等,有个学生小声说“怎么都是圆的?”我抓住这一思维亮点,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车轮在颠簸的行驶,方边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圆的认识。可见,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只有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让智慧闪耀光芒。

第三篇:解放思想促教育更新观念求创新

解放思想促教育更新观念求创新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

农英明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的问题。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通过大讨论活动使我认识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我们个人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首先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其次教师要适应发展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但我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变的,1那就是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信而有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三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做合格教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其创新的基础就是教师必须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论文)更新观念 适应课改

更新观念适应课改

——学习课改实验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堂内容繁、难、偏、归,并注重书本知识,而且有些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

首先要从观念上更新,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市被列为市地级义务教育改革实验区,我们做为教改的第一批实验人员,承担着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任务,为完善、发展课程标准提供依据。

尝试建立三级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方式,在课程资源开发,教材选用,课程实施管理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教学理念

——学习课改的心得体会

过去,有大纲,有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接受知识的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这校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了更多的灵性,而多了几分呆板;使本应朝气十足的孩子却成了僵化的尖子生,这校的人才怎能适应现今及未来社会的现状。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给真正的改革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不那么精确,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不再是记忆的库房,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基于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要突破课堂中心论的局模式。它需要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因此,只懂得照本宣科的教师困惑了,如果没有统整的,触类旁通的教学智慧,就会在改革中遭遇到捉襟见肘的尴尬。

在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提供给教学的是悬念,是坎坷,也是创建成功的机遇。一向自信地迫使学生削足适履的教师权威真正动摇了;教师必须广泛涉猎群书,精通教育学、心理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型的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同时,我们必须遵照新课程提出的最高宗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首先树立正确遥学生观

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生活成长经历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各不相同,珍视学生独特个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新课程提出的待学生的基本理念。所以,教学要从精英教育的模式中跳出来。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体现个性发展。

其次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过去,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解书本知识,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如今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是是由生民主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积

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互中完成教和学的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认真学习成功的课改经验,努力探究出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来推进课改,使自己的教运转自如。

姜家教师

一中 周位清 学理念在课改的舞台上

树立新观念搞好教改实验——学习体会

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的时期,现行的教育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要构建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认真搞好教改实践。

通过学习和研究,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搞好课改实验,更新观念是关键,因为它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者是教学的实施者,如果在教改训只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不注意更新教育者本身的教育教学观念,课改就只会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下几种教育观念。

1、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获取,而非给予。教学是一种传递,是精神产品的传递,不一定是教师一讲学生就懂,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教师少廛学生就少懂,教师多讲学生就多懂。给予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无魏性的全盘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获取则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的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学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获取。

2、课堂秩序观——纪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有的老师认为对课堂纪律过于放松,会影响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集中,担心学生会分心、走视,这其实是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给孩子创设一种广阔自由的心理空间,又能让学生的兴奋点定位在对问题的思考上,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学生活跃而不混乱。

3、学习环境观——环境是轻松的、和谐的,非压抑的、紧张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型、保护型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和强化的走向作用。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需要每一位教师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尽量不把批评带进课堂。

3、教师观——教师是园丁,非伯乐。如果教育者

把自己定位于伯乐,他就会精心挑选马中的千里马作为他的教育对象实施选择性教育,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以优生为中心,对暂时落后生和中等生采取淘汰教育,有悖于我国基础教育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宗旨。因此,基础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园丁,教育人因人而异,遵循允许落后,鼓励冒尖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指导思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5、是由生观——教师为学生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以及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的学习服务,教学过程是教为服务的过程,教学是一种是由生对话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是由生关系的平等和谐。

6、教学方法观——以学定教。学生能够具有某种知识,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学生只有采用了符合自己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学法,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知识和智能的发展,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法之后,他才能在离开了学校,老师以后,自己不断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吸取知识信息,改造和创造出新的知识信息,成为优秀人才。因此,教师的教法不能脱离学生的学法,应主动让自己的教法去适应学生,以学法定教法。

课改工作要点

为落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提出的各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学期课改工作要点如下: 一、一个中心

将“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端正态度”作为一个中心,使新课程实验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工作。

二、确立两个重点

“加强领导,培训教师”。是我校本学期新课改的两个重点,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做,为课改实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把握两个关键

(一)加强学习、建立组织

1、课改领导小组要传达上级有关课改工作精神,要组织教师学习,并写好心德体会。

2、建立组织机构。根据上级的要求,建立课改工作的各类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课改的领导。

3、弄清2003年秋新一年秋新一年招生数,砍伤2003年秋新一年教师。

(二)组织实验研究不断总结提高

(1)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课改方案中提到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等关键问题,开展初步的研究。

(2)我校以讲、说、议、初探“为教研课题,将课改研究做为主要内容,列入日程,有效地开展活动。”

(3)学校教学主任要组织好,负责好各学年组课改的研究活动,要积极主动地抓实、抓靠、抓出成效。

(4)每个月业务领导要进行一次课改方面的业务讲座,并分组讨论,进行总结。

(5)学习教育理论,要在教师中广泛的普及现代化做先进的教育理论,使所有任课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在期末总结出在课改过程中涌现出的成功的先进经验。

中心小学课改工作方案

根据市教委的文件精神,为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推广任务,我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基本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上: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

三、实验任务

1、承担新课程标准实验任务,试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

2、尝试三级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方式,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3、培养一批具有改革意识,具有新的课程观念,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的教师。

4、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使每一位教师都易于理解和使用并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评价体系。

5、以德育为核心,构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探索新型的育人模式。

四、工作进程

根据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精神,镇教委办的布置主要工作进程如下: 1、2003年9月--2004年8月,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2、2004年9月--2005年8月对前期工作进行评估,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活动,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3、2005年9月--2007年8月,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广提高。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为副组长,组长为组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管理本校的课改实验工作。

2、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3、制定符合课改精神,符合实际的“课改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

4、不使用新教材的非实验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改”精神指导教学实践。

(二)明确政策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三)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课改实验按要求实施

1、购置书刊、音像材料。

2、组织实验教师制作教具、课件。

3、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环境。

4、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及体育、艺术等教育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四)争取社会认同,求得村民、家长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五)深入学习讨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武装广大教师。

总之,我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采取一切可以实行的办法,搞好信息交流。了解市内外课改实验的进程物形势,保证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向新高度,取得新成果。

更新观念学习辅导材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想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与共事,首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济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所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学习《课改计划》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市课改办下发的文件和资料后,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我倍受鼓舞、深受启发。我认为它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有力保障。它的实施必将带来教育振兴的又一个春天。下面我来畅谈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改计划为我们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基础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根本保证。我们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统一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对历史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难、繁、偏、旧”。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程标准上,要用体现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课程标准,逐步替代现行的教学大纲,把德智体美的要求列入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各门功课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和合理的考核评价的具体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把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人类知识、能力、品格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人才成长起基础性作用的部分作为学习内容,不仅要学数理化、也要学文史哲以及体育和艺术,还要把社会实践纳入课程计划,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与共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课改计划改进和加强德育。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为了更好地贯彻德育教育方针,必须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确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同时要针对独生子女多的特点,引导家长和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之,德育应录着眼于培养国民的基本素质,塑造合格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落实课改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把初中、小学教育导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正确处理基础教育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既要满足越来越多的青年继续升学的愿望,又要使那些不能升学的青少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具备就业谋生能力。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奋实践,积极参加教学研究、科技传播和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

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启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振兴姜家教育,贡献力量,我决心要不断深入地研究课改计划领悟其理论精髓,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学工作服务。

使其早出教学成果,早为教

第五篇: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发布者:安秀霞 发布时间: 16/1/2011 PM 11:12:25 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参考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坚持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积极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本思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教育领域竞争愈来愈明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教学管理和学校品牌等都是校际之间竞争的筹码。要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育工作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的意识。我校有办学规模小,硬件不足,生源相对较差等先天不足。我们要在名校云集的教育大区始终保持在前列是没有决对优势的。要继续保持并有所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新确立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步把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为此,我校把学习教育理论,写学习笔记,谈心得体会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纳入教师年终考评。

二、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全过程,向改革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教材在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在改革,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几十年来的知识层面和旧的教法上,显然要被时代所淘汰出局的。我们强烈的意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走改革创新的路子。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娱乐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创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语文课前五分钟讲演、英语对话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对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抓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1)、抓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必然措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加大管理力度,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作到管理到人,服务到人,事事有人管理,管而有效。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有回应,精心组织,热情服务,保证教学各环节政令畅通,有序、有责、科学、高效。改终吉管理为过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细化教师考核条例,并纳入对教研组和年级组的量化考核中,与先进教研组和年级组的评选以及年终奖励挂钩。作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目前,在我校已基本行成一种竞争上岗、爱岗敬业、校荣我荣的新风尚,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也在发展改变。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因此,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的优劣,必须体现在学生的掌握情况上,即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方法、行成能力的评价功能。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形式的,可以笔试、口试、操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证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等。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我们认真作好各种备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细心组织各科(包括体、音、美、荣、信息、实验操作等)的考试、登分、记录、统计、分析、反馈等,全面评价教师和学生,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已将评价功能的研究列为新的科研课题,组织部分教师进行实验。

(2)、抓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向教科研要质量

向教科研要质量,靠教科研上台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水平,研究探讨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育理念,考试动态,即时准确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与同行及兄弟学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路子,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于高中会考与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高中会考的优秀率基本上就是高考的一本上线率,会考的合格率基本上就是高考的上就是高考的上线率,抓好基础,全面发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的根本出路,单纯的应试教育,只学高考科目,严重偏科是没有出路的。这是我校近年业高中会考和高考成绩逐年提高的成功经验。该项研究获西安市会考办优秀论文二等奖,获陕西省考试中心优秀论文三等奖。

加强课程标准、教材改革和教法更新的研究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探索性、开放型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要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变为由学生互相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为适应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领域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快教育理念的转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为更好的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我校有五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义务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的教改实验;有三位教师参加了西安市科研项目“研究性学习”的教法研究,为适应2002级新高一课程改革的教学作好准备。始终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挖掘教材,研究考题,特别是对高考、中考的命题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的教师的一大特点。他们不仅研究考题的解法、思路和技巧,同时还研究考题的出处,以及与教材中例题、习题的联系。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考题来源于教材,但又不同于教材中的习题,使学生感到“切入容易深入难”,似曾见过,能下笔作,但又深入不下去,得高分难,针对这一点,在处理习题和上复习课时,我们从课本习题入手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发散型思维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作到基本功扎实,对所学知识能运用自如,提高学生得高分的机率。因此,我校在生源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能够考出高分的学生就成为必然。在2001年学生赵静英语871分,居外语类全省第二,碑林区第一。学生钟珊数学810分,居外语类碑林区第二,我校数学单科有三人居外语类碑林区前五名。(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现代化教育技术要质量

我们积极的倡导、鼓励、支持教师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学,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附助教学,把老师从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感染力,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制课件,使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提高。

三、坚持面向全体、着眼中间、抓差扶优、分类推进的方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抓两头带中间,是我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生源问题,面对好、中、差不同的学生要教同一本书,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取了分层次教学法,分类推进,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分层次指导和区别要求的方法,按学生程度布置作业。实行学因生转化责任制,将其纳入考核评估内容。对学困生采取底起点、小步走、多帮助、勤表扬,提问优先,批改作业做先等作法,在有些年级和学科收到一定效果。每届都有一些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经过三年的调教而步入了大学,甚至有些进入了重点院校。

(1)、注重情感投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心爱护学生,向情感要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推选创新教学,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只有学生爱学,才能学好这门课。关心和后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基础,是学因生转化的诱发条件。教师期望的眼神、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都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困生上进的动力。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学校生活的情趣,将是终生难忘的。

(2)、注得学习方法指导,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向自主学习要质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从学生一入学就制定出三年的规划和目标以及分期实施细责,预计到学生分化的时间、内容、形式以及预防措施。例如,起始年级学生入学头两个月应先抓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要先学会做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的学习状态,作好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上应抓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教材衔接以及学生的基础,教给学生本学科的特点,学习本学科的基本方法、要领以及本学科习中的障碍、阻力等,让学生心中有数,了解该学科如何才能学好,如何回避学习中的障碍与阻力,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情绪,使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自如。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变为学生会学,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学不得法、轻视基础重繁难题的解法以及缺乏进一步学习的思想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活,达到熟练掌握运用自如的境地。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已在教学中取得可喜的效果。我校有多篇论文在陕西省学习方法指导研讨会上交流,并获一、二等奖,我校被评为学习方法指导先进学校。

(3)、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挖掘个人创造潜力的教育。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是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做到有的放矢,从严要求,训练学生的忍耐性,形成顽强毅力;巧设试题“陷阱”,使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摸索走出困境的途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强化独立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该项实验成果在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研讨会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探索性、开放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然途径,为此,我们将力争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把传授知识转化为由学生相互交流、自主探索,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将会创造出新的辉煌。

下载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更新教学观念践行课改要求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

    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学习柳清秀老师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心得体会 国培历史班李成功 古语说的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的战,唯有正......

    更新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远程学习,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 以前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应试教育的观念——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认为体育课只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也没......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参加合肥市首届市级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感悟(一) 发布时间:2010-10-01 来源:合肥二中朱先飞2010年9月10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由合肥市......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块,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关键词:课程标......

    更新教育观念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校长高级远程研修学习体会 无棣县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王先风 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校长远程研修培训。培训期间,聆听了众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不......

    更新教育观念 打造思源文化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文稿 更新教育观念打造思源文化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陈昌学 段新义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