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更新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小学课改总结)
更新教育观念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已六年了,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热潮中,立足本校,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专注和热情地参与,老师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发生了变化。
一、加强领导,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开展。
课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课改实验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就必须有高素质的领导,严格管理和科学的专业指导。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抓教学副校长和五位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六位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并制订相应的课改实施方案,明确课改的目标任务、实验的步骤和要求。课改领导小组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以丰富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学,帮助教师解决实验中存在问题,提出新思路,对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进行指导、矫正,确保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校本培训,转变教育理念。
课程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领导和教师,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业务素质不提高,课改实验就要落空。为了使课改实验取得成效,我们首先抓领导班子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业务培训,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使课改领导组人员转理念、明方向、识目标,为指导课改实验工作垫好理论基础。二是抓好学科实验教材培训。实验教材改革力度大,教学内容形式新,教学难度大,教师心中无底。每学期我们都组织教师参加区、街道新教材培训,使实验教师掌握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消除了一定的心理障碍。三是立足于校本培训。学校坚持把校本教研的主动权下移到科组和老师,由科组根据上级要求把握好年级特点,自定专题研究,如语文组低部的识字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语言环境中学生与生字多次见,使学生既学得欢、学得快,又记得牢。在中高部中开展习作教学研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从小笔练起,即从平时的体会感受、补充句子等过渡到成形的习作,并培养学生修改
习作的习惯,使学生的习作更加有血有肉。数学组研究的如何教学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总结了看图明意——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三层次的解题方法,在各年级中推广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果。英语组研究了“英语快乐教学法”,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突出重点,大胆开展实验。
课改实验要以课堂教学改革和教法革新为重点,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核心,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关系,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继续创新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三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所构成的教学目标。对此学校教师着力研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索适合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六年来的实验,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目标,要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落实三个转移:一是从重视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移;二是从重视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转移;三是从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转移。
教学过程的设计,老师们开始注意到应科学艺术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新课的设计应让学生充满好奇,提高兴趣,各个环节衔接时,设计不仅要自然,而且还得有“戏剧性”的变化,做到既能让学生如入梦幻的境地,又有利于学生激情、激疑,教学结尾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并让学生有“课虽止,趣尤生”之感。
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采用,传统的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存在着多采用灌输式,少动手实践,多机械记忆,少深刻理解,多单向交流,少合作学习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乏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课改的实验中,老师们已逐步的认识到新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采用讨论、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特的自我。课堂教学的改革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逐步的提高。
四、课程改革出成效。
1、教师与课改同成长。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变化;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变化;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变化;这种悄然变化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局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原来的以知识线索设计教学,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组织教学转变,三维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不少老师在实践中推出示范课,而且在各种教学竞赛中获奖,广大教师与课程改革同成长。
2、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校教师通过课改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近六年来有20多篇论文课例获区奖,50多篇论文获街道奖,40多名学生分别获市、区各项竞赛一、二、三等奖。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促使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4、评价出现新的成效。
课程改革给教师对“评价”的理念带来了新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变化。很多教师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使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教师改进教学。
五、存在问题与困惑。
1、学校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资金不足,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理解不深刻,校本教研缺乏理论的指导,盲目性、随意性较多,效果欠佳。
2、学校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制度虽有制订,但在执行中教师往往打折扣,如每周一次备课活动由于主讲老师准备不充分,只停留在划课时、进度、作业等环节上,导致教师上课还有对教材钻研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不当的现象出现。
3、新旧教材内容反差大,旧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一个顺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新教材跨度大,知识零碎,教师复习时难于形成知识链,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教师感到困惑。
4、新教材对语文知识显得“飘”和“虚”,特别是低部,教材内容多,让字量也多,高训课文后面问题少,很多教师不清楚每节应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感到困惑。
5、新教材对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出现了叙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不拘一格,学生解题方式比较灵活,但忽视数量关系的理解,造成学生对“解决问题”不去分析数量关系,解题能力较差,两极分化严重,教师对“解决问题”的教学感到困惑。
××小学
×年×月×日
第二篇: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当今的教育正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按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认识到:广大教师必须就教育观念推陈出新,才有可能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现将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换角色,规范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辅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1.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 依照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仅只有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辨能力、团结协作等多面的知识。引导时以启发学生为主,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不要立即告诉答案,而是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引导还可以用一种激励的方式,当学生被困难吓倒时,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要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不断战胜困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必须注重的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即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较为广阔的空间。
4.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兴趣,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倾听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的互动交流,才是认知的交流,有价值的交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摒弃旧的学习观,树立新型学生观
旧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也只是把学生看成装知识的容器,将现成的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行了,这种教学观念严重妨碍了学生心智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把学生当成独立的,会思考的动态的人来教育,它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会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人。我们也应顺应正确的时代潮流,不再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自始自终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然后因材施教。总之,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畏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勇于实践,那么,新课程终将结出丰硕之果。
第三篇:(论文)更新观念 适应课改
更新观念适应课改
——学习课改实验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学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堂内容繁、难、偏、归,并注重书本知识,而且有些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针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
首先要从观念上更新,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市被列为市地级义务教育改革实验区,我们做为教改的第一批实验人员,承担着新课程标准的实验任务,为完善、发展课程标准提供依据。
尝试建立三级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方式,在课程资源开发,教材选用,课程实施管理及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机制,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教学理念
——学习课改的心得体会
过去,有大纲,有教材,捧一本教参就可以轻车熟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接受知识的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这校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了更多的灵性,而多了几分呆板;使本应朝气十足的孩子却成了僵化的尖子生,这校的人才怎能适应现今及未来社会的现状。这种旧有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给真正的改革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如今,课程标准不那么具体,不那么精确,却多了些弹性空间;而教材,也不再是经,不再是记忆的库房,只是教学使用的材料了。基于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要突破课堂中心论的局模式。它需要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因此,只懂得照本宣科的教师困惑了,如果没有统整的,触类旁通的教学智慧,就会在改革中遭遇到捉襟见肘的尴尬。
在新课标与教材之间的不确定性的开阔地,它提供给教学的是悬念,是坎坷,也是创建成功的机遇。一向自信地迫使学生削足适履的教师权威真正动摇了;教师必须广泛涉猎群书,精通教育学、心理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型的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同时,我们必须遵照新课程提出的最高宗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首先树立正确遥学生观
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生活成长经历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各不相同,珍视学生独特个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新课程提出的待学生的基本理念。所以,教学要从精英教育的模式中跳出来。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体现个性发展。
其次构建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过去,学生主要以学习理解书本知识,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如今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是是由生民主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积
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互中完成教和学的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认真学习成功的课改经验,努力探究出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来推进课改,使自己的教运转自如。
姜家教师
一中 周位清 学理念在课改的舞台上
树立新观念搞好教改实验——学习体会
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的时期,现行的教育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要构建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认真搞好教改实践。
通过学习和研究,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搞好课改实验,更新观念是关键,因为它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者是教学的实施者,如果在教改训只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而不注意更新教育者本身的教育教学观念,课改就只会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下几种教育观念。
1、现代教学观——教学是获取,而非给予。教学是一种传递,是精神产品的传递,不一定是教师一讲学生就懂,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教师少廛学生就少懂,教师多讲学生就多懂。给予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无魏性的全盘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获取则是学习者个体对接收到的信息通过自身内化,加以有选择性的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间接性,因此,教学不是给予,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讲解程度并不成正比。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获取。
2、课堂秩序观——纪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保证。有的老师认为对课堂纪律过于放松,会影响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集中,担心学生会分心、走视,这其实是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给孩子创设一种广阔自由的心理空间,又能让学生的兴奋点定位在对问题的思考上,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学生活跃而不混乱。
3、学习环境观——环境是轻松的、和谐的,非压抑的、紧张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支持型、保护型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和强化的走向作用。要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需要每一位教师把爱心和微笑带进课堂,尽量不把批评带进课堂。
3、教师观——教师是园丁,非伯乐。如果教育者
把自己定位于伯乐,他就会精心挑选马中的千里马作为他的教育对象实施选择性教育,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以优生为中心,对暂时落后生和中等生采取淘汰教育,有悖于我国基础教育人人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宗旨。因此,基础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园丁,教育人因人而异,遵循允许落后,鼓励冒尖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指导思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
5、是由生观——教师为学生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以及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的学习服务,教学过程是教为服务的过程,教学是一种是由生对话关系,教师在课堂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学习潜能,真正实现是由生关系的平等和谐。
6、教学方法观——以学定教。学生能够具有某种知识,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学生只有采用了符合自己年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学法,才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知识和智能的发展,学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法之后,他才能在离开了学校,老师以后,自己不断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吸取知识信息,改造和创造出新的知识信息,成为优秀人才。因此,教师的教法不能脱离学生的学法,应主动让自己的教法去适应学生,以学法定教法。
课改工作要点
为落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提出的各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学期课改工作要点如下: 一、一个中心
将“学习讨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端正态度”作为一个中心,使新课程实验始终围绕这个中心工作。
二、确立两个重点
“加强领导,培训教师”。是我校本学期新课改的两个重点,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做,为课改实验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把握两个关键
(一)加强学习、建立组织
1、课改领导小组要传达上级有关课改工作精神,要组织教师学习,并写好心德体会。
2、建立组织机构。根据上级的要求,建立课改工作的各类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课改的领导。
3、弄清2003年秋新一年秋新一年招生数,砍伤2003年秋新一年教师。
(二)组织实验研究不断总结提高
(1)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课改方案中提到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等关键问题,开展初步的研究。
(2)我校以讲、说、议、初探“为教研课题,将课改研究做为主要内容,列入日程,有效地开展活动。”
(3)学校教学主任要组织好,负责好各学年组课改的研究活动,要积极主动地抓实、抓靠、抓出成效。
(4)每个月业务领导要进行一次课改方面的业务讲座,并分组讨论,进行总结。
(5)学习教育理论,要在教师中广泛的普及现代化做先进的教育理论,使所有任课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将学习活动贯穿始终,在期末总结出在课改过程中涌现出的成功的先进经验。
中心小学课改工作方案
根据市教委的文件精神,为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推广任务,我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使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基本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上: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
三、实验任务
1、承担新课程标准实验任务,试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
2、尝试三级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方式,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
3、培养一批具有改革意识,具有新的课程观念,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的教师。
4、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使每一位教师都易于理解和使用并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的评价体系。
5、以德育为核心,构建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探索新型的育人模式。
四、工作进程
根据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精神,镇教委办的布置主要工作进程如下: 1、2003年9月--2004年8月,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2、2004年9月--2005年8月对前期工作进行评估,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实验活动,为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3、2005年9月--2007年8月,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推广提高。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主任为副组长,组长为组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管理本校的课改实验工作。
2、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课改实验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帮助、指导教师创造性地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3、制定符合课改精神,符合实际的“课改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
4、不使用新教材的非实验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改”精神指导教学实践。
(二)明确政策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三)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课改实验按要求实施
1、购置书刊、音像材料。
2、组织实验教师制作教具、课件。
3、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环境。
4、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及体育、艺术等教育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率。
(四)争取社会认同,求得村民、家长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
(五)深入学习讨论,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武装广大教师。
总之,我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采取一切可以实行的办法,搞好信息交流。了解市内外课改实验的进程物形势,保证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向新高度,取得新成果。
更新观念学习辅导材料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根本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想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与共事,首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济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所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学习《课改计划》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研究市课改办下发的文件和资料后,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我倍受鼓舞、深受启发。我认为它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有力保障。它的实施必将带来教育振兴的又一个春天。下面我来畅谈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改计划为我们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基础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根本保证。我们应当以党的教育方针统一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对历史和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现行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难、繁、偏、旧”。这种状况,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程标准上,要用体现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课程标准,逐步替代现行的教学大纲,把德智体美的要求列入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各门功课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和合理的考核评价的具体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把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人类知识、能力、品格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人才成长起基础性作用的部分作为学习内容,不仅要学数理化、也要学文史哲以及体育和艺术,还要把社会实践纳入课程计划,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与共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课改计划改进和加强德育。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为了更好地贯彻德育教育方针,必须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确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阶段性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同时要针对独生子女多的特点,引导家长和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总之,德育应录着眼于培养国民的基本素质,塑造合格公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落实课改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把初中、小学教育导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正确处理基础教育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既要满足越来越多的青年继续升学的愿望,又要使那些不能升学的青少年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具备就业谋生能力。
五、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要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
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勤奋实践,积极参加教学研究、科技传播和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
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启发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改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尽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振兴姜家教育,贡献力量,我决心要不断深入地研究课改计划领悟其理论精髓,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学工作服务。
使其早出教学成果,早为教
第四篇:浅谈扎实推进校本课程改革综述
浅谈扎实推进校本课程改革
李钧
彭晟
近两年,我校坚持以校为本,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使学校在校本课程改革课改实验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有效地推进了校本课程改革。
一、以建立校本改革的良好机制,推动校本管理
1、建立过硬的组织保障机制。
在校本课程改革实验正式启动的前一年,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年级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组,明确了实验中各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的职能和分工,提前开展实验做好各种准备。实施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领导深入第一线联系年级组、教研组制度,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经常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网络。
2、建立前瞻的理念普及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育观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为帮助教师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学校不断为教师购买课程改革学习资料,组织专题讲座,开展读数活动,组织大讨论等。学校先后为教师配发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走进新课程》等近10本理论书籍,还通过网上下载、书籍摘编等方式,编发了大量学习资料,提供给教师自学。
3、建立科学的制度约束机制。
为保证校本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学校按化法为规,依规办学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包括学校章程、岗位职责、常规工作要求、考核评估等内容的118个规章制度,其中近10个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被区教育局向全区推广。这些制度的实施,克服了学校管理中因“人治”带来了的随意性和不公平现象,使学校各项工作有了标准和依据,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4、建立可行的实验谋划机制。
我们坚持长计划短安排的工作原则,将课程改革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我们还聘请了课改顾问组,及时咨询课改信息,主动争取指导,并不断根据省内外实验区(校)的先进经验,充实调整实验方案。坚持每学期一次工作计划和总结,每月一次工作安排和小结,实施周工作行事历制度,使校本课程改革工作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安排、及时总结、有序运行。
5、建立深入的工作检查机制。
加强过程管理是推进校本课程改革的的关键环节,而检查是规范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在过程管理中,我们坚持检查与指导相结合,以问题推动作为工作策略,将“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作为工作理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过程检查、班级管理目标考核、学生日常行为检查等制度,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检查指导机制;通过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实施民主管理,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
6、建立合理的成就奖励机制。
及时总结推广成绩突出的部门、组织及个人,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我校除按上级下达指标推荐表彰各级各类先进组织和个人以外,还结合课程改革实际需要,设计了10余个表彰项目。如:每年表彰一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优秀班集体、教师“一加一”互助对子、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校园之星”等。门类齐全的设奖项目为师生提供了成就自我的契机,也为校本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以提供良好的课程保障条件,推动校本培训
教师队伍建立是关系校本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工程,校本培训是教师队伍建立的重要策略。我们依托课题研究,有效地推进了校本培训工作,为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1,专家引领。
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一场根本性变革,改革彻底且进展迅速,以至广大教师对实施新课改的有关政策精神、改革思路还缺乏了解和把握就已经投入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引领就更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近三年来,我们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高校教授和市教育局领导到学校为老师们做学术真题报告和理论学习辅导讲座10次,还选派60人次参加省教厅组织的培训。促进了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思路、课标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2、学堂搭台。
举办“教师学堂”,为校本培训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教师学堂”分“权威论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四个栏目循环进行。“教师学堂”每周开课一次,每次2个小时,开课时间为每周四晚上或周五下午,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校成立了“教师学堂”校务委员会,制定了教学计划、行事历和考勤、听课、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教师学堂”管理规范,气氛活跃,增强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榜样示范
通过先进群体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各种示范活动。如举行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报告会,在校报上开辟专栏刊登优秀教师事迹等。二是开展青年骨干教师“五个一”示范活动。即获得区级以上青年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每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示范:指导一名未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承担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发表一篇教育经典文章(市级以上)、承担一个相应级别的科研项目、自制一件多媒体课件;三是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位党员教师每年要:读一本理论著作、写一篇经典教育文章、联系一名非党群众、转化一名后进生、奉献一个工作日、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校际交流
兄弟学校之间共同开展管理合作、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能实现信息、经验、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避免实践走弯路。课改实验实施以来,我们先后派出近6位学校领导、20位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其中,派出1人两下江苏洋思,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将学校建成江西省远程教育示范校,与国内知名学校实现了资源共享;承担了市级以上教研活动数三次,提供观摩课近30节,给老师赢得了学习机会;学校建立了“课改开放日”,启动了与九龙初中的联动发展实验。
5、自我反思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自我反思是教师驾驭课题教学,适应师生互动的必要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奖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改变了《备课本》设计,开辟反思栏,要求教师写《反思日记》,通过《反思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收获和体会,以便总结教学经验。
三、以激发具有活力课程改革为基础,推动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1、网络建立——保障条件
校本教研队伍由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为使校本教研正常开展,必须将三股力量整合一致,按聚集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行动的基本流程开展工作。为此,我校教研处,专门负责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师校本管理工作,成立了11个教研组,25个备课组,选派11名骨干教师参加市教研室中心教研组,近30名教师参加了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有4位教师受聘为市教研室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纵横交错的教研组织网络建设为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集体备课——主要形式。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形式。我们在坚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按“集中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微调——课后反思”的思路组织集体备课。即在人人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由一人主讲提出问题,同组讨论解决问题。主讲人要提出教案设计框架和编制CAI课件,上传到校园网上或打印给每位教师,同组教师根据自己实际,进行调整或补充。集体备课聚合了集体智慧,实现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讲能动性。
3、课堂教学——核心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抓好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中心任务。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展上“六课”活动。即: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上“六课”活动每年一个轮回,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实施;二是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学年要写一篇好教案、设计一个好活动、制作一件好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写一篇经验文章。“四个一”活动由教务处组织,每年开展一次评比,在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三是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大讲赛和主题班(队)会大赛;四是每年组织一次德育经验交流会和教学经验交流会;五是开展“一加一”结对互助,每年召开一次优秀“一加一”对子经验交流会。课堂教学研究探索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科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能较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4、课题研究——关键环节
常规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已经成为我市教育界的共识。我校按照这一理念,向全校教师提出了“学理论、搞实验、创经验、写文章”的要求,制定了《教育教研课题管理条例》,并向上级教科研管理部门申报了8个科研课题,实现了学校历史以来,无独立立项课题的局面,现在学校承担着8个全国、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其中,中国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重点课题《加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获一等奖、省级课题《中学生生物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策略的研究》被评为省优秀课题,课题成果荣获“江西省首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关心心理健康等课题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研究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提升了学校品位,推动了课程改革实验。
5、课程开发——重要任务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构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发动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学生入学教育、法纪教育、学法指导、学科竞赛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合唱技巧、书法、绘画等数十门校本课程,以专题辅导、选修课程等形式实施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和补充。我校从课改年级开始,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课长期采用专题式教学,形成了特色,根据教师教学实践材料编写的校本材料《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已正式批准印发。
6、案例分析——有效载体
案例分析是以课程改革实验中的若干典型事例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规律性认识的方式。案例研究既涉及课堂教学中带共性的问题研究,如“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和表述”、“布置作业如何体现分层要求”等,也有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典型或精彩片段总结,还有课程教学中失败的事例分析。案例研究以集体评议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化了教师的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市六中)
第五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学校教学、教研的骨干力量,组长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关系学校教学教育的质量,组长不但自己教学能力要过硬,更要真正起到积极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因此,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活动为平台,以课堂为阵地,以评价为机制,以制度作保证,突出教学中心,加强教学管理,遵循教学规律,强化教学规范,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理念——重在一个“变”字。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改革的步伐,落实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目的是减负增效,提高质量。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学理念。教学领导、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要带好头,严格执行制度,起到表率作用,并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上,提高效益;时间上,送给学生;作业上,减负增效。确实在讲和不讲上,钻研到位,究竟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该讲的充分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例题习题上,哪些该选,哪些不该选,要有钻研精神和取舍精神。这一点,在去年高三改革一个学期中,教师们做的较好,本学期学科自习一定要遵守学校的制度。所以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这是讲的第一问题,也是首要问题,根本问题。
二、加强钻研,积极教研,提高能力——突出一个“合”字。
多讲不利于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也没时间去讲,怎么办?怎么能讲得到位,讲得透彻,那就需要加强个人钻研,集体教研,积极研究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集体教研是教师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良,使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互利双赢。这就要求教师在集体教研中要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加强团结,齐心协力,有合作精神,拧成一股劲,打集体配合战,形成合力。教师没有一种合作精神,单凭自己的那一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用的。每个人必须与他人合作,他自己才有成功的可能。正如一首歌词中所说的“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众人划浆开大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以老带新,徒弟虚心,师傅诚心——围绕一个“心”字。
老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是一个我们的宝贵财富,年轻教师则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年轻老师有知识、有闯劲,但缺少经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工作中,年轻教师,尤其是没有代过高三的新教师要从管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自习辅导上虚心求教、多学习、多思考、不照搬;老教师要以身作则、多听课、多示范、不保留,帮助年轻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传、帮、带”工作,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因此,学校规定,5年以上代过高三的老师每周听课1次,5年以下包括刚上高三的老师每周听课2次,听课要求:听课后,听课者与被听课者要相互交流,被听者签字认可,当天将听课记录表送交教研室登记。这样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而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堂研究,凝聚智慧,打造精品——抓住一个“实”字。
进行教学改革,要想达到精讲精练,那么开展扎实高效的教研活动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学校安排每个备课组每周一次的“备课——讲课——议课”活动,领导包组,全员参与,说、讲、议一体化,通过说课、讲课、议课,发现问题,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提炼出规律性经验与成果,打造出精品课。要进一步做好做足“实”字文章,求真务实,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狠抓落实,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杜绝浪费时间,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求讲课教师慎重对待研究课的教学,认真负责,事先准备好教案,备课组成员共同修改,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再上课。听课教师在议课时,要求人人发言,至少提2条意见或建议,打造精品课,活动后对资料、讲义、修改意见进行整理,送交教研室。集体备课中各位教师要做到做到“四共一补”:目标共同,资料共用,信息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堂。
五、课题研究,以点带面,人人参与——做到一个“研”字。
科研是创示范高中的工作重点,科研出质量,管理出成果。学校将大力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提升研究水平,培养研究型教师,要求每个备课组力争完成1-2个省级课题、2-3年市级课题的立项开题,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个个有参与,课题目的明确,实施方案详细,过程严谨,贯穿于教学始终。课题研究要紧密围绕我校实际,着力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尤其是新课改中的问题,为教学服
务。每位教师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围绕新课改的新观念、新精神,从学科的某一点切入,讲求小题目,立足课堂去研究身边的教学实践,边教边研,边研边教,不断提高,使自己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同时,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研究对策,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讨研究,积累教学经验,本学期每位教师每月写教学反思2篇,认真分析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六、重视常规,强化过程,提高效益——体现一个“细”字。
加强教学常规的建设与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本学期,我们依然遵循此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位教师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和教学质量、辅导等方面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做到钻研要深,备课要实,讲课要精,辅导要细,要求要严,效果要好。“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抓住了过程,抓好、抓实、抓细教学常规,必然会提高教学成绩。学校要按每位教师对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当月岗补挂钩,奖优罚劣,多劳多酬。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一句话:“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把平凡的事做好,这样才会产生奇迹。
各位老师,教学工作分工已经明确,工作目标已经确定,任务要求已经布置,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能够明确目标,强化责任,通力合作,务实苦干,提高教科研水平,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用我们的勤奋与智慧,用我们的拼搏与汗水,去谱写我们徐中教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谢谢大家!
二○○九年九月
继续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春华秋实谱华章,辛勤耕耘结硕果”,2009年我校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勤的工作和无私付出。今天,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面对新挑战,新目标、新形势,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继续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争取2010年高考再创辉煌。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明确教学要求,做到实施要到位。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我校的教学工作实际,各年级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要求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提出八点要求:
1、起点要低,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最后一名学生;
2、底面要宽,让更多的学生,让最后一名学生听得懂、会作业;
3、底盘要重,高一、二年级(普通班、重点班)要降低难度,降低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4、基础要厚,注重基础、强化基础、夯实基础、提升基础,让基础变成能力;
5、训练要实,掌握训练的数量,提高训练的质量;
6、方法要活,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合作式、自学式、互助式;
7、主体要放,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表述、动手、自己得出结论;
8、能力要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抓好教学常规,做到管理要到位。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全体教师必须做到:(1)坚持五个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考纲;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情学情;研究教法学法;(2)做到八个精心:即精心制订教学目标;精心积累备课资料;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精心编写学案;精心研究学法指导。
2、上课: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要真正领悟校长在大会上提出的“一转五让”,转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真正落实好“一计划二减少三强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干,能力为主心,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成绩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三精:备课精、选题精、讲课精,不搞题海战,切实让学生知识形成系统化、网络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结合考纲分清教学的要求和层次,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要加强学法指导,要发现和纠正学生急于求成的倾向,引导学生重视基础,重视教材;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要求精讲精练,重点突出,落实到位。
大家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五个字上下功夫。一是突出“实”字,课堂内容要实在。二是突出“巧”字,对教学内容要巧设计、巧安排,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力求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三是突出“精”字,训练“量要适度,质要提升,效要当先”。四是突出“活“字,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间的关系,灵活地将问题教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点拨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五是“新”。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创新的思维处理“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在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自学、讨论、辅导、练习等环节,努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
3、作业批改:细节决定成败。作业的细批、细改及评价是切实提高学生成绩的保障。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杜绝只写“阅”字和日期等简单草率、不负责任的做法;批改应及时,不积压;批改作业要讲究质量,做到“五有五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透,有错必纠;重视作业的及时讲评反馈,对典型性错误、共性问题应认真、及时讲评,要指导学生及时订正错题,从作业中反思教学效果,以作业批改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每位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好每一次练习,诚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
三、开展教研活动,做到安排要到位。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抓住三个环节:即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组长要组织好,协调好,使集体备课不走过场,不图形式。
集体备课,重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各备课组在开学初都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要有具体的周教学安排,在大纲、考纲统一要求下,按照教导处的安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标要求,同类班要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习题资料。集体备课时,各备课组要集体研究下周所讲内容,一到二人主讲,其他人讨论、补充,要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找出知识点、重点、难点,同类班要统一筛选习题,包括必做习题和“自助餐”。要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效地把优化的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防止复习中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盲目性,使集体备课活动真正成为老师成长的平台、贯彻课改精神和推行新教育理念的载体。
2、听课评课。上过高三的老师每周听课1次,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包括刚上高三的老师每周听课2次。每个月2篇课堂反思。听课要有记录,发现优点,及时推广;找出问题,及时纠正。听完课后到教导处登记。请每一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例题、每一个问题。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明确三个职责,首先是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搞好本学科教研工作;其次要注意传帮带工作,培养新手,做到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共同进步;第三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作为教学骨干,既要注重教的过程,更要注重研的活动,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明确各自职责,并注重落实,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贡献力量。
新学期,我校全体教师要弘扬徐中精神,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团结拼搏的工作作风,自我加压,在“实”字上下功夫;细化目标,在“细”字上做文章;严格管理,在“严”字上求突破,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各自的力量。
谢谢大家!二○○九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