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儿康复课程改革推进策略探究(改)
聋儿康复课程改革推进策略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聋儿康复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相关条件的支撑,而且需要一系列科学的推进策略,尤其是当前正全面构建 “以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为支撑”的全面康复模式,我们必须用现代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使我们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能不断发展,使听障儿童能得到最大的帮助。由此,我们本着实施新课程、建设新课程、验证新课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本中心内启动“一拖三”(即以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为支撑)试点课程实验,并提出了立体化的课程改革理念,即;以研究为总揽,以考核为保障,以需求为依据,以学习为主线,以课题为形式,以创新为要求,力创一流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抓住主要环节,采用相应的策略,形成具有贯通性、实效性的策略链,以确保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并由此全面提升聋儿康复课堂成效,提高康复教育质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以推进策略为手段,推动聋儿康复课程改革和建设,探索一套符合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发展需要及趋势的聋儿康复课程体系。
三、实践的过程
1、集约推进策略——理念引领
课程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是课程的重要主体。教育观念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没有现代聋儿康复教育课程理念,就不会有聋儿康复教育的课程改革。因此,我们必须自始至终用先进的课程理念武装、启迪、引领、指导教师。实质上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不断实践与深化的过程。
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意识贯穿课程改革始终。一是始终要有课改的紧迫感。传统的聋儿康复教育课程重言语轻认知、重听觉轻思维,不能满足听障儿童随班就读和回归主流社会的需要,不改革不行,改革才有出路。二是始终要有课改的责任感。课程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教师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进行课程改革责无旁贷。三是始终要有课改的自信心。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最能掌握聋儿的需求,也就最有可能做好课程改革。
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理论指导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掌握“一拖三”康复模式的内涵。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提出的构建“以特殊需要儿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听力干预、听觉语言康复、言语矫治为支撑” 的康复模式和课程体系,内涵丰富,抓住了聋儿康复课改的本质,是我中心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指南。二要始终掌握“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质。坚持“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目标,以科研为抓手,将大家的工作着力点集中起来,按照聋儿康复教育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为课改打开了广阔的思路和途径。
理念引领就是要让课程改革观念体现课程改革始终。一要始终体现正确的发展观。即聋儿康复教育课程中,要注重聋儿的全面发展,而不限于传统的“听、说”训练。二要始终体现正确的学生观。即听障儿童与健全儿童智能上的差异不是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类型上的差异。三要始终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即更聋儿康复课程要贴近聋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要能体现聋儿语言及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并能适应聋儿随班就读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需要。
2、核心推进策略——整体构建
这一策略运用的基点在于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即抓住工作的核心,围绕“核心”全力以赴,起到整体推进的作用。聋儿康复教育课改的规划应该包括组织、内容、技术、师资、评价体系的构建,其中,组织构建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内容构建是核心,设备、师资、评价体系构建是课程改革的要素,五者缺一不可。
组织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组织构建是指教学组织的完善与课程改革组织的组建。一是加强教研室组织的建设。在聋儿康复大教研的基础上,根据“一拖三”康复模式,我中心又细分了听觉口语、言语矫治、学前教育等教研组,加强各领域科研工作。二是加强课程改革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以中心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以教学骨干为主的工作小组,并聘请本市学前教育、言语矫治、听觉康复等领域专家指导课程改革工作,以形成多元一体化立体式组织领导网络。
内容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内容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核心,聋儿康复教育课程应该以聋儿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在“一拖三”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建立了 “听障儿童生活活动课程的设置”的重点课题,遵循听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活动的要求,挖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听障儿童生活活动的课程目标体系,对课程结构、课时安排和课程评价进行相应研究,将实用生活与各大领域相互整合,克服原各领域间的封闭性、孤立性,将“一”与“三”各领域间的内容以“生活”为中心,有机的结合起来。
师资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对教师团队的知识、能力、行为方式与价值观的重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一是建立教师技能培养机制,通过公开课观摩讲评、园本文化及课程讲析、聋儿康复知识及技能轮讲等活动加强园本培养,同时积极选派专业人员参加市内外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管理能力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的能力。二是建立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根据专业、特长培养听觉口语法、言语矫治、学前教育、康复评估等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名师引领、骨干带教作用。三是组建拥有验配师、评估师、言语矫治师、康复训练师等的一支高水平专业康复团队,确保各方力量的组织动员更加有效,提升中心康复服务、指导、辐射的能力和效率。
技术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
教学技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与专业有关的教学设备及手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保障。一要以教学目标需要配置设备。根据新的课程模式,我们先后添置了听障儿童新概念学说话、发音训练仪、构音评估仪、认知训练仪等教学设备,增加了中耳评估仪、助听器分析仪、真耳验配仪等听力测试设备。二要以教学配套性为目标建设设备。技术配置要充分考虑与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相适合,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针,真正做到教学有配套设备。
评价体系构建:实施课程改革的灵魂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优化康复手段、提高康复效率,自上海市聋儿康复工作开展以来,已举办了二十一次全市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不断创新和改革聋儿康复评估工作,每年在评估内容和评估形式上都有新的亮点和突破。2009年下半年,我中心结合上海市二十年来的聋儿康复评估工作经验,并会同华东师范大学特殊言语科学教学系有关专家就听障儿童随班就读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着手编写了《听障儿童随班就读评估标准》及《听障儿童随班就读评估标准解读》、《听障 儿童随班就读评估样卷》,努力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积极探讨更符合聋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聋儿学习特点的康复模式,使评估工作真正起到指引聋儿康复工作方向、推动聋儿康复事业发展的作用。
3、适时推进策略——抓住契机
所谓“适时推进策略”指的是要抓住时机,利用各种时机在全市各种大型活动之势,把课改工作推向前进。在运用这一策略的过程中,要把握适时与力度之间的关系,要善于迎接东风,乘势而进,又要把握向前推进的力度。风来而不知是一种遗憾,推而不进那是力度不足,推力过度则是冒进,因此我们要及时协调其中的关系。2008年,我中心承办了全国首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上海赛区的比赛,2009年,举办了上海市第二届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公开课比赛,2010年进行聋儿康复教案设计选编活动,我们认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是我中心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和抓手,从而确立了我们锻造“上海”品牌的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办学目标,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目标确立阶段。这一阶段中,我们组织教师到各姐妹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邀请国际、国内康复专家来中心指导,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在教学中推广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为听障儿童创设一个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听障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如: 整体活动、教育活动、联合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目的是帮助听障儿童认识、了解社会,消除恐惧感,适应社会生活,融于社会,做一个“社会人”。同时也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乐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二阶段——目标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研究听障儿童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参与听障儿童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编写,组织论文比赛,充分运用“伙伴教育法”开展工作。即:把一个能力强的儿童培养起来做能力弱儿童的“小先生”的教学方法为“伙伴教学法”。在语训部内,我们利用听障儿童的同伴依恋心理,让能力强的童当“小先生”来辅导和帮助能力弱的儿童,给予他们行为、语言、认知等方面的正确示范,在共同生活、学习、游戏中促进听障儿童综合能力地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第三阶段——目标深化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较大的飞跃。我们的科研论文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并被全国教育年会收录。我们的语训实效也在全市名列前茅,并被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跟踪报道。这一切,促使我们的 工作不断延伸、不断深化。我们建立了社区儿童功能补偿康复训练课程,设立了“听障儿童随班就读评估标准”、“低龄聋儿早期语言康复个案研究”、“听障儿童康复安置模式研究”和“创建听障儿童成长档案记录的探索与研究”等课题研究组。针对所有听障儿童,我们大胆尝试,适时进行听力干预,以情景教学开展学前教育;以听觉口语法开展个别化教学;医教结合进行言语矫治;以伙伴合作发展听障儿童社会适应性;以游戏体验拓展听障儿童认知水平、以融入生活促进听障儿童的交往能力。
三、小结与讨论
1、推进策略的运用,增强了教工的凝聚力,较好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推进策略的运用关键在于“以人为本”,要更新教师的康复教育理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3、在推进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要有序、有效、有度的开展。
第二篇:《聋儿言语康复教学工作探究》(储昭生)
2013安庆市聋儿康复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聋儿言语康复教学工作探究
潜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储昭生
摘 要: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让聋儿能听会说需要用关爱和良好的环境来激励,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创新的应用型教学方法。根据医教结合的聋儿康复理念,结合听觉、言语训练的方法和手语等示范辅助手段,在聋儿康复教育中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聋儿言语康复训练 学语环境 激励 手语 医教结合
聋儿言语康复学是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聋儿言语康复训练不仅需要语训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造科学的语言训练方法。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一直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近些年来,在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的专家以及一线从事语训工作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前段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有残余听力的学前听障儿童尽早地进行听力补偿,并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这些孩子回归主流社会的可能性很大,而且越早干预的,回归主流的可能性越大,康复的效果也越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显现出交叉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有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康复成功,让聋儿能听会说并回归主流社会,是聋儿及其家长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广大聋儿康复工作者竭尽全力不懈追求的奋斗梦想。结合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现分享如下:
一、用爱创造良好学语环境。
语言是在一定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有关,爱的环境能激发聋儿的语言行为,激发聋儿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聋儿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周围生活充满新鲜感、好奇感,并同时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我们若能以正常心态对待聋儿、尊重聋儿,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参与他们的活动,聋儿就乐意参与、乐于交流。
自从与听障孩子们朝夕相处以来,在教给他们各种知识的同时,一点一滴地感受到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看着他们一天天变得懂事、一天天快乐成长,心中时时涌动着对生活的感动和激情,学习上我努力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生活中我和孩子们更是情同父子,每天都有温馨的小故事。聋儿开口说第一句话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必须要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爱的感化激发聋儿说话的欲望,提供语言刺激,营造良好的学语环境。孩子们能开口说话,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只要我们全身心的爱着他们,不放弃,不气馁,就没有孩子们做不到的事。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了聋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造了说话的情景,只要我们注意挖掘聋儿的全部活动,可以作为学习发展语言的“教材”,结合生活和聋儿心理,引导、教说聋儿所看到的新鲜事物,或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引导他们边玩边说,发展聋儿语言,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平等和谐的环境能激发聋儿的语言行为,当聋儿说话时,要认真倾听,可以亲切地把他要表达的意思用简单明了的话重复一遍,鼓励他们用语言与同伴游戏玩耍,用语言和身边亲人及教师多交流,细心观察,随时指导聋儿的语言,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巩固和强化学得的语言,在充满乐趣和爱的环境中让聋儿学习和发展语言,并引导他们礼貌用语,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也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能力及与伙伴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二、语训教学。
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下,研究聋儿言语康复训练其一般过程如下:首先,制定相应的案例和主要措施;其次,根据实际完善教学模式并总结出适合聋儿语言康复策略;再次,按照已经总结出的策略方法,完成一个教学循环,总结成果。
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形式短小、言简意明、顺口易学的儿歌、趣味合作游戏、反映聋儿生活思想感情的故事等方式教学,聋儿拥有快乐的情绪,就会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探究环境、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发展智力。因此,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轻松快乐学习氛围、鼓励每一名学生,让聋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课堂内容,而且纠正孩子在语言学习中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及时评价,鼓励坚持,有效的提高聋儿的会话水平,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
语训教学中注重在现有听力基础上,对聋儿进行听觉训练,让其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感知声音的能力,尤其是感知言语声的能力。从中综合地、协调地调动其他一切能力,使听觉能力经过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和听觉识别,最后发展到听觉理解水平。在听觉技能训练中,主要采用分解式听觉技能训练和综合式听觉技能训练两种方法。其中综合式听觉技能训练以聋儿交往活动为主线进行。训练时,要求聋儿快速进行听觉处理,迅速实现音义联结,形成听觉理解,进行口语交流。如儿歌《小手爬》(改编):“小手爬,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发上;小手爬,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小脚上;„„”教师可以根据聋儿对肢体五官的掌握情况进行。让聋儿在说儿歌的过程中,也能够听明白教师的指令“爬到××上”,形成听觉警惕,做出相应的动作。
科学的语言训练包括很多内容,但建立聋儿的声音和语言意义而言,语言训练教学发声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语训发声方法问题已
成为制约聋儿语言康复训练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一门科学,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必须从言语呼吸、语言发声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结合实际不断改进,才能提高语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和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正确引导和影响聋儿家长,才能使聋儿语训取得突破性发展。语训发声不仅仅是要表达思想、情绪、愿望和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还要给接受者提供声音标准和样板,使声音接受者能够学会说话并对听到的声音进行重复,其中既有教与学之间的反馈,也有聋儿发声的自我反馈,语训发声要求圆润响亮、吐字清晰准确、送音集中持久,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以及发声力度、爆破、摩擦和共振腔的不同开合程度等方面都要配合聋儿特点。例如许多聋儿在说话时,响度不是过强就是过弱,响度异常不仅影响发音功能的正常发挥,长此以往还会使声带产生小结或息肉,从而造成器质性病变,言语矫治中的响度训练包括增加响度、降低响度和增加响度变化训练。如儿歌“我是一只小猫,小猫喵喵喵(小声)。我是一只大猫,大猫喵喵喵(大声)。我是一只小狗,小狗长大啦,汪汪汪汪汪(逐渐增大响度)„„”通过声音大小和渐变的模仿让聋儿得到响度的练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自身的差异性,如听力补偿的效果,自身生理的缺陷(下颌松弛、咬肌肌力不够、唇不能完成园展唇运动,舌不能自如运动等),自身认知水平的高低等必然导致聋孩子在课堂上的语言康复效果存在差异,有些聋孩子仅在课堂上必然“不饱”,这时个别化康复训练需要及时跟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该聋孩子的个别化康复方案,对其进行个别化康复训练,以巩固该聋孩子的语言康复水平。根据聋儿的特点因材施教,并多给他们讲说小人书、故事等,让聋儿受到良好的语言刺激。
聋儿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期间对正常人的依赖性很强,聋孩子需要在正常人的提醒与督促下来完成言语康复训练,在学校里,老师就是聋孩子的依靠对象,那么在家怎么办?家长们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根据训
练材料内容以及孩子已有的语言水平巩固聋孩子的语言康复训练。聋儿是在教师与家长共同的努力下来完成语言康复训练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聋孩子语言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作为教师而言,除了尽职尽责地在校开展语训工作外还需将聋孩子的语言康复情况及时向孩子的家长反馈,指导孩子的家长及时做好家庭康复。作为聋孩子的家长,应该树立起对聋孩子康复的信念,积极地配合教师给还孩子做好家庭康复工作。只有这样,聋孩子的康复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三、手语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聋儿学语是从看、听和模仿开始的,聋儿因听力受损,可以边说边结合看话,加表情、动作演示等,积极引导,注意示范,语速要适当,吐字清晰,可夸大口型,让他们看清口型、舌位的变化,便于聋儿的模仿。其中手语是聋儿自幼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习得的第一语言,符合聋儿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科学规范的手语可以促进口语与书面语的学习,但手语对主流语言的学习也表现出强烈的干扰,只有处理好手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关系,三者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聋人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他们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手语代表着所有儿童在语言形成之前对世界的认知习惯,直接从视觉上来认知世界,即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形象的事物,然后才是抽象的动作。手语没有固定的语序排列规则,比汉语句子要松散得多,这样原始而质朴的思维认知方式虽然在手语当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将其直接套用到主流语言中就会闹“我灯开。”“他糖买。”之类的笑话。但是单纯用手来“思维”,对抽象事物的把握是缺乏能力的,而且不利于融入和适应社会,只有将手语结合主流语言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思维水平,对主流语言掌握得越好,感知经验越丰富,思维水平就提高得越快。如何以科学规范的手语来促进口语训练,以发展主流
语言能力为目的,以规范系统的手语为辅助手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聋人运用语言的水平。
四、医教结合。
教师乃传其道解惑者也,然而从事一线的语言康复训练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这时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道解惑了,还需要充当一个做“医生”的角色,很多的聋孩子之所以不能正确地构音,是因为他们对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方式把握不好,更有些是对唇、舌、下颌的运动无法控制,这时需要教师充当“医生”的角色,借助辅助工具,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以达到聋孩子正确构音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教结合的内涵更为明确,而且外延不断扩展。目前聋儿康复中的医学康复已不仅仅局限在对聋儿进行听力补偿或重建上,康复教育工作者除了承担聋儿教育康复的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聋儿医学康复的任务,如听觉康复、言语矫治等。“医教结合”是国际上聋儿康复中的主导理念,是聋儿康复教育的立身之本。离开医教结合理念,聋儿康复教育的方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在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还是家庭康复中,处处体现医教结合的精神,这样,聋儿康复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配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对聋儿的听力进行补偿或重建,然后通过听觉康复、言语矫治促进聋儿整体听觉言语功能的恢复与发展,使他们能自然、舒适地发音,并尽可能准确地构音,为学说话奠定基础。聋儿康复中的教育康复是:遵循聋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每个聋儿的自身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促进聋儿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已获得了许多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创设聋儿语训班过程中,十分注重从理论上对聋儿康复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梳理,并将其中优秀的康复教育经验与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
结束语:
聋儿言语康复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光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只有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才能做好。聋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地进行语言交流是一个很大的不幸,但是目前社会各界正在努力地探索研究语言康复,而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实践证明我们一直努力从事的语言康复实践工作是有效的,让我们的聋孩子开口说话已经不是“铁树开花了”,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大家努力的方向,比如据调查表明,我国14岁以下的聋儿有171万,其中学龄前儿童74万,而且农村的人数远比城市的孩子多,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聋孩子在学龄前无法被送到专门的语言康复机构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学前段的聋孩子语言康复已经相对成熟,而学龄段聋孩子的康复还正在探究中,这对从事聋孩子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龄段聋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将有一个新的突破,再上更高一个台阶。另外,聋儿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还需探索为聋儿后续教育提供方法,为聋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和谐环境。
言语康复“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只要有好的康复条件和教育手段,只要有特教工作者和家长的投入与配合,聋儿康复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宋彩霞.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语训教学发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01):53-55 [2] 黄年春,刘玲琍,李静.浅谈游戏在聋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9(z1):88-89 [3] 王常娥,刘金玲.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聋儿的语言[J].现代康复,2001,5(08):93-93
[4] 孙喜斌,郭占东..聋幼儿听力语言康复评估[J].现代康复,1999,3(11):1288-1291 [5] 郑璇.浅论手语对聋儿主流语言学习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02):51-53 [6] 龙墨,黄鸿雁.人工耳蜗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0(4):238-240
(此论文在“2013年安庆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第三篇:2015年聋儿康复工作自查报告
内江市聋儿语训中心2015自查报告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内江市聋儿语训中心积极按照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完善基础设施,实施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康复质量。现就2015年的机构业务建设做以下自查报告:
一、取得资质,建章立制,完善基础设施
1、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聋儿语训工作,在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合法的机构设置.2、聋儿语训工作是一项抢救性的康复工作,语训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希望。所以为了做好聋儿康复方面的相关工作,我中心先后制定修订了《教师岗位制度》、《康复评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家长工作制度》、《语训中心交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可依,严格要求
3、为了给聋儿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不断完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重新对房屋进行了翻修,对所有教室做了吸音处理,增加了一些康复教学设备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配备
二、团队合作,形式多样,家长参与,提高聋儿语训质量
1、助听辅具是聋儿康复的重要工具,我中心有专业的维护人员定期对聋儿的助听辅具进行检测维护,确保助听辅具每日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教师和家长也做到每日一检,及时发现助听辅具问题并解决
2、制定完善的康复计划,根据每个聋儿的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制定长中短期计划,实施并及时调整康复策略。并根据聋儿情况开设了集体课、单训课、亲子训练、点训等康复形式
3.家长是聋儿语训工作中的重要参与者,我中心努力做好家长培训工作,每月组织家长培训并配发家庭语训资料
三、科学评估,规范管理好康复档案
1、在聋儿康复学习后,我中心组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对其康复情况做科学的评估,以此作为聋儿随班就读的依据及指导
2、从聋儿入园开始就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建档,直至聋儿离园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康复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我中心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2、聋儿康复设施设备匮乏
3、无户外活动场地
4、教师配置不足,没有定时开展专业教师培训
5、教研工作开展不够
6、家长培训工作不足
7、未定期对离园及随班就读幼儿进行跟踪指导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聋儿语训工作中,做以下整改:
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增加一些教研工作方面的制度
2、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更多的专业设备设施
3、改善幼儿户外活动场地配备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解决人员不足,定期开展教师专业培训
5、多开展教研活动,相互讨论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技能
6、加大家长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家长对于聋儿康复工作的认识,更好的配合教师开展语训工作
7、做好家长回访工作,并对随班就读聋儿做好跟踪康复指 导
内江市聋儿语训中心
2015年9月25日
第四篇: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方法
(一)、听力训练 织梦好,好织梦 听力训练有:唤醒听觉;建立声音的节律感;分辨各种细微声音;欣赏音色;分辨语言五个阶段。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倒置or跳跃进行。
1.唤醒听觉,是聋儿不注意时,用鼓锣音叉等不同频率的强声orhigh声呼唤,刺激聋儿听觉系统,以使聋儿能突然转头、注目or停止玩耍为度。通过训练,使聋儿残余的听力(听神经)由常年的废用状态,重新活跃、兴奋而发挥功能。2.建立节律感,细微声音分辨、音色的欣赏训练,提高耳的注意力、分辨率和持久力,即提高耳的精细功能。建立节律感,可与聋儿做击鼓、拔珠算等游戏or聋儿根据鼓点的快慢走步。
3.分辨细微声音,可让聋儿用心听钟表的滴答声,分辨来自噪声环境中的某种细小声音。
4.培养聋儿对音色的欣赏力,由无选择的单纯声音训练,向有选择的语言训练过渡,可让聋儿欣赏悦耳的乐曲。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5.语言分辨训练是听力唤醒(声音刺激)的基础上,耳朵对感知的声音能够综合、分析后再进行,是听力训练的高级阶段,要让聋儿多听,特别要把情景场合、发生的事情和听结合起来,使聋儿把视、触、听多种感觉结合起来,扩大聋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在语言训练的后期,要培养聋儿在闹市中听语能力(即涉交指数),可给聋儿进行来自嘈杂环境中的语言辨别训练,提高聋儿的语言接受率、语言辨别率、和语言的可懂度。(二)、语言的康复
聋儿康复语言的前提是:能灵活的运用口舌,做出各种口型舌位,要有随意性良好的发音器官和共鸣腔共鸣,有充沛的肺活量。笔者把这些因素有关的训练,称为语言康复的辅助训练。
1、辅助训练:
(1)口操、舌操:目的是锻炼舌唇和口部周围肌肉的随意性、灵活性,舌操可以做上挑、下伸、外展、环口、卷舌打响等。口操可以双侧鼓腮or左右交替鼓腮。
(2)训练声带和共鸣腔:聋儿发音器结构是相对正常的,而长期废用致使功能协调性、随意性不正常。由于废用,声带薄弱,故常发尖音,易嘶哑or失音。让聋儿连续地、用不同强度发a、o、等元音,提高声带的活动性和随意性。为使聋哑儿发出语言更加逼真悦耳,可教聋儿自如的使用类似录音机上音箱作用的共鸣腔,让聋儿把手放在嘴上,一合一离打喔喔or运用口腔鄂部肌肉调节共鸣作用。
2、教说话:教说话要把学习的词分门别类,分类施教。
第一类,易学词,要先教。康复的患者多是感觉-神经性聋。高频听力损失严重,而低频词易听到,偶们称低频词为易学词要先教,含有z、ch、s、j、g、x高频音素的词难学,要后教,十分严重的聋儿大部分也会喊“爸爸”,因为“爸爸”是典型的低频词,易于提高音量。
第二类,相同音的词,要集中教,数学“8”和“爸爸”的音是相同的,学会“8”后,要赶紧学说“爸爸”,这样学起来比较容易。
第三类,流利上口的词,要联系起来教,聋哑儿学语,最大的困难是易忘,因此要尽量把各种有必然联系,又易上口的词,连在一起,成串学习,使聋哑儿形成完整的概念,能举一反三,易记易说。如大小多少、东西南北、上下左右、拿小米喂小鸡等。
第四类急用词,要逼着学。如喝水、喝喝、水等,只要说清意思即可。第五类玩耍词(动词),要在游艺中学,;聋儿具有童性,喜欢活动,加之聋哑儿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极差,一些动词,在游艺中、在实干中易学。如跑、跳就要聋儿在跑跳中学会。
第六类,鼻音词,要摸着鼻子学,含有“m”和“n”因素的词称鼻音词,聋儿不易掌握发音要领,很难体会,在发音时让聋儿触摸语训员的鼻部感到振动,就容易模仿。第七类,爆破音,含“p”,“t”的词,发音时可取一张纸条放在示范者的口上,发音时,纸片被吹动了,这样聋儿很快能学会这种发音的特点。
第五篇:聋儿、弱智儿康复语训详解范文
言语(构语)障碍儿童 医教结合康复训练操作详解
华东师大0九级“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生课程班
安徽省泗县特殊教育学校
卢灿勇编写
2010-9-10
前言
言语障碍儿童大多伴有呼吸、发声、共鸣和构音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在对患儿开展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准确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科学的康复建议。《康复方案》的落实就是康复训练的计划内容,它是患儿整个康复训练的核心部分,应该遵照如下规定操作程序: A、正式康复训练规程:
第一步:发音器官的矫治(医学康复)
1、呼吸练习:(时间10-15分钟)
⑴做呼吸调整;
⑵发a„„的最长时间练习。
2、唇部按摩:要求:双手应戴上一次性手套。
⑴做上唇左右外展按摩。(20次)⑵做下唇左右外展按摩。(20次)⑶做上下唇向中间捏运动。(20次)⑷做两嘴角向两边推运动。(20次)
3、舌的刺激:要求:先对压舌板及矫正器材进行消毒。
⑴由里向外轻刮舌面10次;
⑵有里向外轻刮舌左边缘10次;
⑶有里向外轻刮舌右边缘10次;
⑷用压舌板顶住舌尖向里推舌尖,做舌尖抵抗运动10次;
⑸伸舌尖用力添上下唇并用压舌板做按压。各10次。
4、休息20分钟。(此为一节课)
第二步:构音器官的技能康复训练(技能康复)
1、呼吸训练:(时间5-10分钟)
主要是进行吹气球、吹蜡烛、吹纸片练习。
2、唇部运动训练:(时间10-15分钟)
⑴做圆唇练习10次;
⑵做展唇练习10次;
⑶做圆、展交替练习并发ou„„ei„„音,发音时可借助双手推拉嘴唇,以达到收放唇部的效果。
3、舌部训练:⑴前后运动10次;
⑵上下运动10次;
⑶左右运动10次;
⑷旋转运动10次;
最后抖动舌头放松。第三步:语言康复(教育康复)
1、发音训练;(时间10-15分钟)
【声母发音练习。】
(可以参照《音位习得表》从低到高地逐级取《音位对表》中的最小音位对进行发音训练。)提示:发音训练时,要时刻注意发音纠正并造好错音的记录及分析它的错误走向。以便下次训练时作为矫正参考。
2、词语训练:(时间10-15分钟)
提示:采用识字挂图或识字卡片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每次5-10组词语即可。
3、词组训练:(时间10-15分钟)
提示:主要是选取动宾词组进行训练。比如:打××
看××
拿××
穿××等等。每次选取5-10组词即可。
4、对话训练:(时间10-15分钟)
提示: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对话练习。如:你叫什么名字?
你今年几岁了?
爸爸叫什么名字?等等
B、家庭巩固康复训练指导 说明
孩子在康复中心接受专业训练必定时间有限,一天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中度过。为了充分利用好在家的大量时间,开展巩固性训练促进孩子尽快康复,希望家长在家多对孩子进行训练。
1、呼吸训练:
发a„„最长声时训练。(家长和孩子同时伸出大拇指在面前,随着发a„„的音并慢慢向右边滑动。目的是练习发a的长音,调整肺活量以利发音清楚。)
2、唇部按摩:要求:双手应戴上一次性手套。
⑴做上唇左右外展按摩。(20次)⑵做下唇左右外展按摩。(20次)⑶做上下唇向中间捏运动。(20次)⑷做两嘴角向两边推运动。(20次)
3、舌的刺激:⑴做添食物游戏。(如用舌头添大块棒棒糖、添冰激凌。)
⑵做发“la„„la„„la„„”的游戏。
⑶做抖舌发“嘟„„嘟„„嘟„„”的游戏。